广西省宾阳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物理1.1力(教案)

合集下载

广西宾阳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物理2.10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课件)

广西宾阳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物理2.10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课件)

•[例1]一同学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点不 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的原因是( )
•A.接在直流电源上
B.电源电压不稳
•C.电源频率不稳
D.打点针压得过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解析:A.接在直流电源上不会打点。A错。
•B.打点与电压是否稳定无关,点痕重轻与电压有 关。B错。
•C.频率不同打的点仍为圆点。故C错。
•D.打点针压得过紧。针和纸接触时间长,打出一 些短线。D正确。
第二章 运动的描述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一`两种打点计时器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
一`两种打点计时器
•打点计时器的作用 • (1)测时间 • (电源频率50Hz,每隔___秒打一个点) • (2)测位移 • (3)研究纸带 → 研究物体运动
二`
•1、操作步练骤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看书并回答: 哪几个时刻?如何确定?为何这样定? 如何设计表格?
0
1
2
3
位置
0
t/s
v/s
表2 手拉纸带在几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1
2
3
频闪照相
时间特点:
_____ 位移特点:
_____ 可以怎样 研究运动?
•1、图四像特`点用:图直观像表示速度
•2、常用作图法
• (1)描点作图
• (1)固定计时器
• (2)穿纸带
• (3)启动电源,拉纸带,随后立即关 电源
探究
△x =?
疏密与 速度的
关系
△t =?
•纸带的处理 ——1.测平均速度
(• 1)需测量的量: (2)关系式:

广西宾阳中学高三物理阶段复习课件1第一章阶段复习课

广西宾阳中学高三物理阶段复习课件1第一章阶段复习课

【解析】选B。三个质点初位置相同,末位置相同,故位移相同,时间又一 样,由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可知,B对;三个质点的路径不同,质 点A、C的路程大于质点B的路程,由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可知,A 错;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在某点速度方向是 该点的切线方向,C错;平均速度的方向是位移的方向,即从初位置指向末 位置,故D错。
④位置 ⑤位置变化
⑥瞬时 ⑧点
⑩初位置 ⑪末位置
⑦间隔 ⑨线段
⑫v x
t
⑭a v
t
⑬变化快慢一、几个概念的区 Nhomakorabea与联系 1.时间和时刻的区别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对应的是位置、速度等状态量。而时间是两时刻的 间隔,对应的是位移、路程等过程量。 (2)时刻和时间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时间轴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个不同 时刻,时间轴上某一段线段表示的是一段时间。
(5)截距:表示横、纵坐标两物理量在“边界”条件下的大小。 (6)“特殊值”:如交点、拐点(转折点)等。
【典例3】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 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 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
②公式:
(2)瞬时速度
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3)速率
v x
运动物体速度的大小t。
3.加速度
定 义 速度变化Δ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
公式、单位
a v 米/秒2(m/s2)
t
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广西宾阳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物理 第一章 力(练习)

广西宾阳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物理 第一章 力(练习)

第一章力第一节力思维训练·课内练习l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间的接触作用B力是物体间的吸引作用C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D力是物体间的挤压作用2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的三要素中任一个发生变化该力的效果不一定变化B弹簧秤是测量力的仪器C一个物体施的力不一定作用在其他物体上D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3关于力的说法止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一个物体竖直向上运动时它一定受到竖直向上的力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存在相互作用力D若一物体是施力物体则该物体一定同时是受力物体4下列各组力中全部以效果命名的是( )A弹力、阻力、动力B重力、弹力、摩擦力C磁力、阻力、拉力D压力、拉力、斥力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性质相同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可能不同B不同性质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可能相同C效果相同的作用力都是同种性质的力D效果不同的作用力都是不同性质的力6力是_______之间的_______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_______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力是不能离开_______而独立存在的。

7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__________力是________量,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力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

9画出下列力的图示:(1)水平桌面上重l00N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2)某人用1800N的力与水平方向成30º角斜向上方拉车思维拓展·课后练习l关于力下列说法止确的是( )A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相互作用时先产生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C抛出的物体在空中飞行时受到重力、空气阻力和向前的推力D力是物体发生形变、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不倒,说明甲对乙有力作用而乙对甲没有力作用B只有有生命或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没有生命或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力而不会施力C只有运动的物体才会受到力静止的物体是不会受到力的D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3下列关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能产生力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C施力物体一定同时是受力物体D大小相等的力作用效果一定相同4下列关于力的随法正确的是( )A力一定有大小和方向但大小更重要B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C受力物体同时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是受力物体D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有拉力车对马没有力5对于磁铁与其附近铁钉的相互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铁钉与磁铁接触时才会产生力的作用B磁铁和铁钉虽然没有接触也会产生相互作用力C磁铁对铁钉有吸引作用力而铁钉不会吸引磁铁D磁铁对铁钉有吸引作用铁钉对磁铁也有吸引作用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则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B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C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一定不受任何外力作用D假如物体的形状没有改变州物体一定不受力作用7关于力的论述下列随法止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C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8力的图示既准确地表示了力的_______也准确地表示了力的——而力的示意图只是准确地表示了力的_______而没有准确地表示力的_______。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一上学期物理11月质量检测考试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一上学期物理11月质量检测考试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一上学期物理11月质量检测考试试卷( Word 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一攀岩运动员正沿竖直岩壁缓慢攀登,由于身背较重的行囊,重心上移至肩部的O 点,总质量为60kg 。

此时手臂与身体垂直,手臂与岩壁夹角为53°,则手受到的拉力和脚受到的作用力分别为( )(设手、脚受到的作用力均通过重心O ,g 取210m/s ,sin53°=0.8,cos53°=0.6)A .360N ,480NB .480N ,360NC .450N ,800ND .800N ,450N2.2018 年 10 月 23 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为香港、澳门、珠海三地提供了一条快捷通道。

图甲是港珠澳大桥中的一段,一辆小汽车在长度为 L =21m 的平直桥面上提速,图乙是该车在该段的车速的平方(v 2)与位移(x )的关系。

则关于小汽车通过该段平直桥面的加速度和时间分别为A .4m/s 2 6sB .2m/s 2 3sC .2m/s 2 5sD .2m/s 221s3.已知物理量λ的单位为“m”、物理量v 的单位为“m/s”、物理量f 的单位为“s -1”,则由这三个物理量组成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A .v =fB .v =λfC .f =vλD .λ=vf4.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那么物体必受力的作用B .如果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那么物体必受力的作用C .一个竖直向上运动的物体,必受竖直向上的力的作用D .要使物体保持直线运动,一定要对它施加一个大小、方向合适的力 5.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等边三棱柱静止在水平放置的斜面上.已知三棱柱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的倾角为30°,则斜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A .3mg 和3mg μ B .12mg 和3mg C .12mg 和12mg μ D .3mg 和12mg 6.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可求出的物理量是( )A .物体的初速度B .物体的加速度C .物体的平均速度D .物体通过的路程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方法做共点力平衡实验.M 、N 为摩擦不计的定滑轮,O 点是轻质细绳OA 、OB 和OC 的结点,桌上有若干相同的钩码,他已经在A 点和C 点分别挂了3个和4个钩码,为使O 点在两滑轮间某位置受力平衡,在B 点挂的钩码数可能是( )A .1个B .3个C .5个D .7个8.水下潜水器某次海试活动中,完成任务后从海底竖直上浮,从上浮速度为v 时开始计时,此后匀减速上浮,经过时间t 上浮到海面,速度恰好为零,则蛟龙号在()00t t t <时刻距离海平面的深度为( )A .2vtB .0012t vt t ⎛⎫- ⎪⎝⎭C .202t t vD .()202v t t t- 9.“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一上学期物理1月质量检测考试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一上学期物理1月质量检测考试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一上学期物理1月质量检测考试试卷( Word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物体A和B受到的重力分别为10N和8N,不计弹黄秤和细线的重力和一切摩擦,则弹簧秤的读数为()A.18N B.8N C.2N D.10N2.建筑工人用图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kg的建筑材料以0.500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m/s2.)A.510 N B.490 N C.890 N D.910 N3.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用T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A.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B.F逐渐变大,T不变C.F逐渐变小,T不变D.F逐渐变小,T逐渐变小4.如图所示,在前进的车厢的竖直后壁上放一个物体,物体与壁间的动摩擦因数μ,要使物体不致下滑,车厢前进的加速度至少应为(重力加速度为g,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 .μg B .gμ C .gμ D .g 5.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间必然有弹力存在B .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存在弹力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D .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产生弹力6.物体自楼顶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落到地面的速度为v ,在此过程中,物体从楼顶落到楼高一半处所经历的时间为( )A .2vB .2v gC .2vD .()222v g- 7.如图是力学中的两个实验装置,其中包含相同物理思想方法是( )A .极限的思想方法B .放大的思想方法C .控制变量的方法D .猜想的思想方法8.一小孩在地面上用玩具枪竖直向上射出初速度为比的塑料小球,若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小球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t 1时刻球到达最高点,再落回地面,落地速率为v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球上升过程中的平均速率小于02v B .小球下降过程中的平均速率小于12vC.小球射出时的加速度值最大,到达最高点的加速度值为零D.小球的加速度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增大,在下降过程中逐渐减小9.如图所示,AB和CD是彼此平行的河岸,若河水以恒定的速度沿平行河岸方向向右流动,现使小船船头垂直河岸,由A点匀速出发,则小船实际运动的轨迹可能是图中的A.直线P B.曲线Q C.直线R D.曲线S10.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两位置分别沿同方向水平抛出两小球A和B,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要使两球在空中相遇,则必须()A.先抛出A球B.先抛出B球C.A球的初速度小于B球的初速度D.A球的初速度大于B球的初速度11.在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P,随传送带一起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并且P与传送带保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此时传送带对物体P的摩擦力()A.方向可能向左B.方向一定向左C.方向一定向右D.一定为零12.水平桌面上放着一本书,下列有关书与桌面之间的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书受的重力就是桌面受到的压力B.书受到了支持力是因为桌面产生了形变C.书发生了形变,因此书受到了支持力D.桌面受到的压力和桌面给书的支持力不是桌面与书之间的相互作用13.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古典诗词是优秀文化的代表.从物理角度看古诗词会发现别有一番韵味.下面四句诗词中涉及惯性知识的是A.毛泽东的《长征》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B.唐朝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C.宋代陈与义的《襄邑道中》中“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D.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临崖立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14.小明回老家过年时恰逢亲成家建房,工人正在给房屋上梁只见工人用铁锤竖直向上连续敲击木楔,木楔缓慢地将横梁抬起,如图所示开始时绳子与墙壁的夹角α小于木楔的尖角β,若不考虑横梁与木楔之间的摩擦,在α还未超过β的过程中()A.绳子拉力变大,墙壁与木楔的摩擦力变大 B.绳子拉力变大,墙壁与木楔的摩擦力不变C.绳子拉力变小,墙壁与木楔的摩擦力变小 D.绳子拉力变小,墙壁与木楔的摩擦力变大15.当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A.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置变化相同B.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C.速度大小不断改变,方向一定不变D.加速度大小不断改变,方向一定不变16.如图所示,一个重球挂在光滑的墙上,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而将绳的长度增加时,则()A.球对绳的拉力增大B.球对墙的压力增大C.球对墙的压力不变D.球对墙的压力减小17.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竖直木块之间,有质量均为m的4块相同的砖,用两个大小均为F的水平力压木板,使砖静止不动,则第2块砖对第3块砖的摩擦力大小为()A.0 B.mg C.12mg D.4mg18.在下列叙述中,哪些是表示时间的?()A.上学途中用了40分钟B.下午5点30分放学C.早晨8点钟开始上课D.晚上10点30分睡觉19.倾角为a、质量为M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体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mg cos aB .木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是mgC .桌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是mg sin αcos αD .桌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是(M+m )g20.有一列正在操场直线跑道上跑步的学生,队列长度为L ,速度大小为0v 。

广西宾阳中学高一物理《12时间和位移》课件 新人教

广西宾阳中学高一物理《12时间和位移》课件 新人教

3.在坐标系中表示位移 y
B A
O
x
特别提醒:物体从A运动到B,不管沿着什么轨迹,它的位
移都是一样的。这个位移可以用一条有方向的(带箭头)
线段AB表示。
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位移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所以位移不等于路程 B.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 C.位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路径的长短 D.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
二、路程和位移
从北京去重庆的方式:
(1)坐飞机(2)坐火车 (3)先坐火车,再乘船
问题思考:
(1)路程相同吗? (2)能说明运动方向吗?
路程的局限性:
(1)不能反应运动的某些本质 (共同点) (2) 描述不够精确(没方向)
1.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2. 位移:是用来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3.能区分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4.能表示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1)用坐标表示位置 (2)用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物体位移的大小,用正、 负表示运动物体位移的方向.
“知人”,从知道自己到了解他人,都要 摆对位置才行。
这里两个“时间” 有什么本质上的 区别?
一、时刻与时间间隔
1.时刻:指某一瞬间。 2.时间间隔: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 平时说的“时间”,有时指的是时刻,有时指的是时 间间隔,要根据上下文认清它的含义。
观看:神舟八号发射场景,注意听发令员的报告是时刻, 还是时间间隔?
在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上, 你能找出哪些是时刻, 哪些是时间吗?
3.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

早 读
下 课

广西省宾阳中学高一物理 1.4 摩擦力(教案)

广西省宾阳中学高一物理 1.4 摩擦力(教案)

第4单元:摩擦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知道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3、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决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在研究问题时,要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uF n解决具体问题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1、正压力F N的确定2、静摩擦力有无、大小的判定教学方法:实验法、分析法教学用具:带绳的木块、小铁块、弹簧秤(学生用,二人一组),学生自己一人备一块小毛巾)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桌子上给文具盒一个初速度,文具盒最终会停下来,这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有阻碍它前进的力。

师问:那这个力是谁给的,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这个力呢?引导回答:与桌面接触,且有相对滑动,才产生这个力。

师:对,这就是初中已经有了的概念,滑动摩擦力。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有关摩擦力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理解滑动摩擦定律和公式,会用F=uF n计算有关题目。

3、知道动摩擦因数u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

4、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并知道有最大值、且比滑动摩擦力稍大。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滑动摩擦板书刚才学生的总结:滑动摩擦力: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相对滑动时受到的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

学生实验:让学生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桌面上缓慢运动,保证弹簧秤的示数不变。

就可以维持木块匀速前进,这时物块和桌面的滑动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再在木块上加一铁块,同样维持物块匀速前进。

这时滑动摩擦力变了吗?说明什么道理?学生回答:滑动摩擦力变大,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两物体之间的正压力有关,且正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在不计滑轮摩擦和绳子质量的前提下,当小车匀速向右运动时,绳中拉力 ( ).A .大于A 所受的重力B .等于A 所受的重力C .小于A 所受的重力D .先大于A 所受的重力,后等于A 所受的重力2.一个物体在7个恒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现撤去其中两个力,其它力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则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能做圆周运动 B .一定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C .可能处于静止状态 D .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3.如图所示,若质点以初速度v 0正对倾角为θ=37°的斜面水平抛出,要求质点到达斜面时位移最小,则质点的飞行时间为 ( ).A .34v gB .38v gC .83v gD .43v g4.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当地时间2011年10月16日进行的印地车世界锦标赛的比赛中,发生15辆赛车连环撞车事故,两届印第安纳波利斯500赛冠军、英国车手丹·威尔顿因伤势过重去世.在比赛进行到第11圈时,77号赛车在弯道处强行顺时针加速超越是酿成这起事故的根本原因,下面四幅俯视图中画出了77号赛车转弯时所受合力的可能情况,你认为正确的是( )A.B.C.D.5.竖直放置两端封闭的玻璃管内注满清水和一个用红蜡做成的圆柱体,玻璃管倒置时圆柱体能匀速运动,已知圆柱体运动的速度是5cm/s, =60°,如图所示,则玻璃管水平运动的速度是:()A.5cm/s B.4.33cm/s C.2.5cm/s D.无法确定6.从O点抛出A、B、C三个物体,它们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所示,则三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 A、v B、v C的关系和三个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 A.、t B、t C的关系分别是()A.v A.>v B>v C,t A.>t B>t C B.v A.<v B<v C,t A.=t B=t CC.v A.<v B<v C,t A.>t B>t C D.v A.>v B>v C,t A.<t B<t C7.如图所示,从倾角为θ的足够长的斜面顶端A点,先后将相同的小球以大小不同的水平速度v1和v2向右抛出,落在斜面上。

广西宾阳中学高三物理阶段复习 3专题 物体的受力分析课件

广西宾阳中学高三物理阶段复习 3专题 物体的受力分析课件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把握以下四点: (1)明确研究对象。 (2)分析受力顺序:一重二弹三摩擦。 (3)运用整体法判断乙与地面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 (4)运用隔离法判断甲、乙之间是否有摩擦力。
【解析】选C。隔离甲进行分析,在竖直方向上除了受重力以 外,还受乙物体的支持力,假设甲物体受乙物体的摩擦力作用, 则甲物体就不可能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甲物体不受摩擦力的作 用。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乙物体也不受甲物体摩擦力的 作用。判断乙物体是否受地面的摩擦力的作用,可把甲、乙两 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用整体法来分析,整体在竖直方向上受重 力和地面的支持力,水平方向上受水平向右的拉力,则必定有 一个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和拉力平衡,所以乙物体受地面的摩擦 力作用,同时乙物体还受到甲物体的压力作用,故乙物体共受 到5个力的作用:重力、拉力、压力、支持力、 地面的摩擦力。正确答案为C。
【解析】选B、C。此弹簧可能被拉伸,也可能被压缩。若拉伸, 以B为研究对象,B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B、弹簧向下的拉力 FT、细线向上的拉力F1,则有GB+FT=F1,所以F1=10 N。以A 为研究对象,A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A、地面向上的支持力 FN1、弹簧向上的拉力FT,则有FT+FN1=GA,由于物体间力的 作用是相互的,故有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FN1′等于地面对物体 A的支持力大小FN1,即FN1=FN1′,所以FN1′=4 N,故B正确; 同理若压缩,则细线的拉力F2=2 N,地面受到的压力FN2′=12 N,故C正确。
【典例2】(2012·温州高一检测)光滑圆柱体固定于水平地面, AB为一重为G的均匀直棒,A端放在地上,C点压在柱面上,AB棒 处于静止,请画出直棒AB所受各个作用力的示意图。

高一物理专题一 力 物体的平衡教案 人教版

高一物理专题一 力 物体的平衡教案 人教版

高一物理专题一 力 物体的平衡教案一 教学目的1.明确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定义,会确定弹力,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明确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的定义,并能够熟练的确定合力的大小。

能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力的分解。

3.学会分析物体受力的方法,学会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三力平衡和多力平衡。

二 主要知识点1.什么叫弹力?当物体被迫发生形变时,对迫使它形变的那些物体施加的作用力称为弹力2.如何确定弹力的大小和方向?⑴.根据胡克定律计算弹簧的弹力,判断弹力的方向. ⑵.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弹力的大小和方向3.滑动摩擦力⑴.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①.接触,②.有正压力,③.正在相对滑动,④.接触面不光滑。

⑵.如何确定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物体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一定与该物体相对于施加这个摩擦力的那个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⑶.如何确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①.N f F μ=滑其中:N F 为存在滑动摩擦力的这两个物体之间的正压力(弹力)。

μ为这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其意义是单位正压力所能产生的摩擦力。

注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与相对滑动速度无关。

②.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4.静摩擦力⑴.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①.相互接触,②.相互挤压,③.有相对滑动趋势,④.接触面不光滑。

⑵.如何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总原则: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总是与该物体相对于施加这个摩擦力的那个物体的相对滑动趋向相反,并与接触面相切.具体的判断方法:①.当物体之间的相对滑动趋向难以确定时,可以设它们的接触面是光滑的来进行判断.②.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⑶.静摩擦力的大小①.两物体之间的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限度,称为最大静摩擦力.实际静摩擦力介于零到最大静摩擦力之间.②.最大静摩擦力与物体之间的正压力成正比.③.两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一般略小于它们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实际操作中一般都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5.力的合成和分解均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广西宾阳中学高三物理阶段复习 第三章 阶段复习课(3)课件

广西宾阳中学高三物理阶段复习 第三章 阶段复习课(3)课件

易错点3 混淆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边、对角线与合力、分力 的关系
分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对力进行合成时,是以两分力为 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所得对角线表示合力;对力进行分解时, 是以合力为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所得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 表示两个分力。总之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解题时,平行四边形的 两个邻边表示两个分力,对角线表示合力。
四、摩擦力
定 义
大 小
方 向 作用 效果
产生 条件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两个只有相对运动趋势,没有相 两个具有相对运动的物体间
对运动的物体间的摩擦力
的摩擦力
范围:0<F≤Fm,Fm为最大静摩 擦力,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外界 对它的施力情况决定
F=μFN,FN为压力,μ为动摩 擦因数
与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的相 与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
【典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 ABC,∠ABC=α,AB边靠在竖直墙面上,F是垂直于斜面BC的推 力。现物块静止不动,则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多少?
【解析】物块受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其中力F的作用产生 两个效果,在水平方向上将物块压向墙壁,在竖直方向上向下 推物块,运用正交分解法将F分解到水平与竖直两个方向上, 如图所示为物块的受力情况,由竖直方向上力的平衡得 Ff=mg+Fsinα。
①大小、方向、作用点
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③G=mg ④竖直向下
⑤物体的形状
⑥质量分布
⑦F=kx ⑧接触面粗糙
⑨相对运动 ⑩相对运动趋势 ⑪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⑫Ff=μFN
一、关于摩擦力的问题 1.对摩擦力的进一步理解 (1)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 反,但并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2)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并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摩擦力并不都是阻力。

广西宾阳中学高一物理《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广西宾阳中学高一物理《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课题 作者及工 作单位
基本信息
自由落体运动(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五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中学
教材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具体情形。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也 学习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对本课的学习,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实 际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探求规律 的能力,还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教育。
用心
爱心
专心
4
10 分
在教师的约 束学习活动 不佳。
15 分或以 下 有不交作业 或抄袭等的 现象。 5 分或以下
评分
小组 活动 40 分
总评
积极参加小组活
积极参加小组 能参加小组活动,
动,有独立见解, 活动,爱动手、 与同学合作愉快。
达不到以上 要求。
动手、 动口、动脑 动口、动脑能 能力强,与同学合 力强,与同学

学生积极讨论并回答
1. 自由落体运动是只在重力作用下, 从静止开始的运动 2.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 速直线运动 3. 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 运动中的加速度都同 4.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均适用于自由 落体运动
学生认真倾听
加深理解
温故而知新 留给学生发挥的余地, 同时做到前后呼应
让学生积极思考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研究这个问题,桌 上有两张纸片(同种材料质量不同) 观察掉落在桌面的情况: 两张纸平摊,同一高度,同时静止释 放。 把质量小的纸捏成纸团,同一高度, 同时静止释放。 可见,重的物体不一定下落得快,轻 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 引问:既然物体下落快慢与其质量没 有必然联系,实际生活中物体下落快 慢不同可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重和轻的 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情况是什么 样子呢? 教师演示实验,验证猜想:毛钱管实 验。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 出结论。 归纳:不计空气阻力,所有物体下落 一样快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研究在不计空气阻 力情况下,只受重力,并且从静止开 始下落的运动即自由落体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能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名称可按力的性质和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的能力,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三)德育目标从实际的物理情景出发,养成科学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力的图示
教学方法:启发式、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磁铁、铁钉、弹簧秤、钩码(学生用)
圆规、三角板、讲练所用的投影片(教师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当中力的现象太多了,打过篮球吗?提过水吗?举过哑铃吗?帮人推过车吗?……都干过,这些事情通俗的话就是出点力气,可在物理学里力是一个什么概念?产生力的条件又是什么?
板书:第一节力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矢量
2、力的图示力的三要素
3、力的分类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学生实验:①磁铁吸引铁钉
②用手拉弹簧秤的挂钩
引导回答出:磁铁对铁钉施加了力,同时感觉出力铁钉也在吸引磁铁;用于拉弹簧时,手也被弹簧所拉。

(2)出示投影片
效果施力物体作用受力物体
效果
脚踢球
手提水
肩推车
引导学生回答: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
物体。

板书: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3)强调:一个孤立的物体不会存在力,力不能脱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

在研究一个物体受力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且能找到。

(4)巩固训练(出示投影片)
找出下列带“·”的物体所受的力,指出各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A木.块.飘浮在水面上
B手.里托着一本书
2、力的大小和方向
实验:(1)在弹簧的弹性限度以内轻轻地拉一下弹簧的挂钩,测一下拉力的大小。

(2)测钩码的重力的大小
引导得出:力的大小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提问:在初中学习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学生回答:竖直向上
老师归纳: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板书:力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矢量。

3、力的图示
提问: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引导回答: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其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使物体发生形变。

教师总结归纳引入: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那在物理学当中可以形成准确地表示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就是力的图示。

(1)教师板演: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100N的力F,如何表示这个力呢?
首先选一标度(比如1cm长表示20N的大小)。

其次,从力的作用点向右画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线段的长度要是标度的5倍,表示100N,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学生:根据过程总结什么是力的图示。

板书:力的图示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2)力的示意图。

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只需要在图中画出力的方向,不画大小,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3)巩固训练
A G=50N,表示其所受重力的力的图示:
B与水平面成300角的斜向右上方的500N的力的图示。

师生公布学生答案。

归纳:标度可以任意选取,但要依题而定,还要使所选取的标度有利于作图。

在力的图示中要正确反映力的三要素。

4、力的种类:
提问:同学回忆一下学过什么名称的力
学生答:拉力、支持力、压力、重力、动力、阻力……
教师分析:象拉力、支持力、压力、动力、阻力等等,一听名称,同学能够知道力的作用形式及效果,这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分类的。

但这些力产生的条件及性质不一定是一样的。

比如:象重力、拉力是不同性质的力,但都可以作为动力或阻力;而性质相同的力,又可产生不同的效果。

比如支持力、压力是同种性质的力,产生的效果却不同。

所以力的分类按效果和性质来分。

板书:力的分类
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按效果分:拉力、压力、支持力、浮力、动力、阻力等。

三、小结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图示和步骤
(3)能从效果和性质两方面区分力。

以上内容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掌握的基本内容,我们下节课就分别学习按性质分类的三种常见力产生的条件及大小、方向的确定。

四、作业
五、板书设计:
⎪⎪⎪⎪⎪⎩
⎪⎪⎪⎪⎪⎨⎧⎩⎨⎧等。

力、压力、动力、阻力按效果分:拉力、支持、摩擦力按性质分:重力、弹力分类的示意图表示:力的图示法;力去定量,方向由具体的作用方向:是具有方向的矢大小:用弹簧秤来测量互作用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
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