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理论下的语篇衔接与连贯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
语言演变研究
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语言的语篇,可以研究语言的演变过程。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可以提供关于语言发 展变化的线索和证据。
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文化差异识别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可以帮助人们识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差异。这有助于减少 误解和冲突,促进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使用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来指导学生的写作 和阅读理解。例如,通过分析语篇中的词汇、语法和 逻辑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构建有意义的句子和段 落。
语言教学评估
教师可以使用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来评估学生的语言水 平。通过分析学生的作文或口语表达,教师可以评估学 生在语篇组织、逻辑连贯和信息传递方面的能力。
理论框架与核心观点
理论框架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主要包括词汇、语法和语境三个层面。词汇层面主要关注词汇之间的搭配关系;语法层面主 要关注句子之间的结构关系;语境层面则关注语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核心观点
语篇的连贯性是建立在词汇、语法和语境三个层面的相互联系之上的。只有当这些层面相互协调、相互支持时, 语篇才能呈现出连贯性。
深入研究动态语篇的连贯性,揭示其 动态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多模态语篇研究
加强多模态语篇连贯性的研究,探索 不同模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协同作用 。
应用领域拓展
将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应用于实际领 域,如语言教学、人机交互、信息检 索等,发挥其实际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大数据与计算语言
学
利用大数据和计算语言学技术, 对大规模语料库进行分析,挖掘 语篇连贯性的规律和特征。
浅谈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浅谈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谭玉洁2009111602)摘要:街接与连贯是语篇研究中的两个基本概念, 也是话语分析的重大课题。
衔接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 而连贯则存在于语篇的深层结构。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中固有的两种语义关系, 都有各自的实现手段, 分别在语篇的微观和宏观层次上起着连接篇章成分的作用, 相互影响, 共同赋予语篇以篇章性。
在过去的30多年中,语言学界在如何看待衔接与连贯的关系这一问题上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本文从语篇的视角来研究衔接和连贯的关系,先就各自的概念意义进行分别论述,然后通过归纳语言学家在衔接与连贯的关系这一问题上的不同观点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语篇;衔接;连贯;关系一. 引言语篇、篇章和话语是语篇研究中三个重要概念, 国内语言学界对这三个概念持有不同的理解, 这种分歧源于text 和discourse 两个单词的不同译名, text 被称为语篇或篇章, discourse 被译为话语或语篇。
篇章(text) 和话语(discourse) 是两个经常交替使用的术语, 在定义上, 国内外学者对于这两个概念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一种观点认为篇章和话语所表达的概念没有大的差别, 另一种观点认为话语是篇章和情景语境的结合体, 话语是动态的语言交际, 篇章是话语的静态的脱离语境的书面记录。
简单地说, 篇章和话语的关系就好象是书面语篇和口头语篇的关系。
本文中所讨论的语篇(text/discourse) 是个广泛的概念, 包括篇章(text) 和话语(discourse)。
语篇是指构成一个相当完整的单位的语段, 简单地说, 就是连贯的话。
它可以是自述、独白、对话、众人交谈、演讲;可以是文字标志;也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以及其它文章。
语篇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 都必须合乎语法, 语义连贯。
语篇往往是由若干句子组成的。
语篇分析的界限不应小于单句。
语篇特征体现在很多方面, 语义连贯、衔接就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
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
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摘要衔接和连贯是语篇分析的两个重要因素。
语篇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语篇连贯的识别与重构的过程,原文语篇中的连贯性能否再现直接关系到译文的交际功能能否实现。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既要充分理解原文语篇中的衔接方式和连贯性特征,在译文语篇中又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原语的这种特征,从而产生连贯性的译文。
关键词:衔接;连贯;语篇翻译引言语篇语言学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它的发展,人们逐渐摆脱了传统语言学和语法学的束缚,将语言研究的重心由句子转为语篇。
翻译研究的语篇语言学方法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语篇是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语义单位,它与句子的关系不是大小关系,而是“实现”关系,即语篇依靠句子来实现。
但语篇不是句子的任意堆砌,构成语篇的句子存在着深层的语义关系,即连贯性。
连贯这一决定语篇语义结构的重要因素,在以语篇为基础的翻译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
翻译的直接对象和最终产品都是语篇,而语篇翻译的过程可以说就是连贯的识别和重构的过程。
译者必须尽可能保全和复现原文语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才能使译文语篇结构严谨、行文流畅、语气贯通。
因此翻译时译者要分析原文语篇的各种衔接手段和连贯性,同时也要在译语语篇中运用恰当的衔接手段再现原文的连贯性。
本文着重讨论语篇的衔接性与连贯性及其在英汉互译中的运用。
一、语篇衔接与连贯衔接(cohesion)或称词语连接,是指一段话中各部分在语法或词汇方面有联系或两方面都有联系。
这种联系可能存在于不同的句子之间,也可能存在于一个句子的几个部分之间。
衔接是语段、篇章的重要特征,是语篇研究的核心。
,Holliday和Hasan(1976)的《英语的衔接》(Cohesion and English)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在该书中作者集中探讨了英语的五种衔接手段: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e)、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论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论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衔接是语篇特征的一个重要内容,语言中连句成篇的手段多种多样。
一个连贯的语篇必须具有衔接成分,而且必须符合语义、语用和认知原则,句与句之间在概念上必须有联系,句与句的排列也应该符合逻辑。
一关于衔接与连贯Halliday与Hasan在《英语的衔接》一书中认为,衔接这个概念是语义上的,它指的是语篇所具有的意义关系;在语篇中,当一些成分的解释需依赖于别的成分时,衔接就产生了。
他们把衔接分为两大类: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
在书中,衔接束也是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指称、替代、省略、连接、词汇衔接。
Brown Yule则认为衔接来自于词汇之间诸如上义词,部分与整体以及搭配等通过结构关系如从句替代、比较、句法重复、时态一致、文体选择等而获得。
连贯在他们看来属于一种假设,换句话说,除了拥有句法结构知识以外,还需有信息传达模式方面的知识,同时也需要原则,即有时在语篇中可能没有连贯形式出现,但在解释时往往被看作是连贯的。
David Crystal曾给衔接与连贯下过这样的定义:人们经常在语法中使用衔接来指称单词的特性,它被看作是一个语法单位;有时语言学家用它指称比粘着词素更大的语言单位的特点。
连贯往往被用到语篇分析中,指一些用来解释口语或书面语的基本功能联系的主要原则。
它涉及到语言使用者的常识,他们所作的推断、假设,以及通过言语行为所作的特殊交际方式等。
Katie Wales从文体学角度解释了衔接与连贯:前者指的是把句子连接成更大单位的方法,也就是使句子粘在一起的手段。
衔接束要么是外显的;要么是隐性的,如:1、明显的词汇重复;2、共指;3、省略。
与前者相对照而言,后者指言语行为的发展。
胡壮麟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一书中提到,作为一个有意义、能被人接受的语篇而言,衔接在某种程度上能展示语言不同层面的东西,诸如语义、词汇、句法、音位等等。
在一些场合衔接的语篇并不总是连贯的,但有时表面上不衔接的语篇内容往往是连贯的。
读书笔记-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胡壮麟
Van Dijk 1977语篇和语境
《话语过程》discourse processl978年美国创刊
《语篇》1981年岀版一更国际性
教材:Coulthard话语分析入门,Edmondson话语分析模式
第二章及物性
韩礼徳(1985;胡壮麟等1989)认为人们思想中要反映的主客观世界不外乎是六个过程。 这六个过程不是在真空过程中发生的,它们涉及到一上的实体(即参与者)、时间、空间和 方式(环境因子),这就是及物性,从语义的角度来讲。
美国的Gleason,Sacks, Schegloff和Jefferson会话分析Grimes
欧洲的:Van Dijk, Petofi^chmidt, Dressier
3)巩固时期
《英语的衔接》H&H,1976
《功能语法入门》1985
Chafe
Charles Li
J. Haiman&S.Thompson
物质过程表做某件事的过程,有动作者和目标(两个参与者)
心理过程表感觉、反应和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一、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1]。
形式上,语篇可以表现为一个词、一个词组、一个单句、一个复句、一个句群、一个段落、一篇文章乃至一部作品。
语篇与词语和句子是不同性质的成分,词语和句子是语言的结构单位,语篇是语言的使用单位。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分析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是语言成篇不可缺少的基本特征。
衔接是指“语篇内标记不同句际关系的形式连接,是使作者或说话人建立跨越句子边界的关系,并使篇章内的句子扭结在一起的语篇建构手段”[2]。
国内学者通常认为衔接表现在语篇和表层结构上,也就是说,语篇的衔接是通过词汇和语法等表层结构形式实现的,对语义联系进行标明,是语篇的有形网络。
连贯则是指篇章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些不相关的词句的堆积。
它是语篇中意义的关联,存在于语篇的底层,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语义连接,是语篇的无形网络。
连贯可粗略分为两个方面:整体连贯(global coherence)和局部连贯(local coherence)。
前者指篇章片段的意义与篇章主题的联系;后者指邻近句子之间存在着的语义联系。
衔接与连贯是紧密相连的。
没有连贯、只有衔接特征的语言不能成为篇章;只有连贯、没有衔接手段的篇章通常难以理解。
因此,篇章的连贯性是衔接性的基础,而衔接手段有效地增加篇章结构的严谨程度和流畅性。
Holliday和Hasan认为,决定一组句子能否组成语篇的主要因素在于句子之间的衔接与连贯关系。
他们将语篇衔接手段分为五种: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
照应关系又可分为文外照应和文内照应。
[3]二、学生作文中衔接与连贯问题的原因分析学生写英语作文时,句与句之间和段落间由于缺少衔接手段,文章给人一种跳跃、不连贯的感觉,从而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
而有些学生的作文中还出现了一连串的流水句,影响了文章的质量。
笔者认为这是母语负迁移的结果。
论衔接与连贯的关系
论衔接与连贯的关系一、本文概述在语言学和篇章分析中,衔接与连贯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衔接主要关注的是文本内各个部分之间的表面联系,这些联系通过词汇、语法、句法、语音等语言手段来实现。
而连贯则深入到文本的内在逻辑和语义关系,强调文本在意义上的连贯和统一。
虽然衔接和连贯在表面上可能看似独立,但它们在实际的文本生成和理解过程中却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衔接与连贯之间的关系,分析它们在文本生成、理解和解读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将首先回顾衔接与连贯的基本理论,然后通过对实际文本的分析,探讨衔接与连贯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以及它们对文本整体意义的影响。
我们将讨论如何在写作和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衔接与连贯的理论,以提高文本的清晰度和可理解性。
二、衔接与连贯的理论基础衔接与连贯是语言学中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尤其在篇章语言学和语用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们对于理解语言的组织结构和信息传递方式起着关键作用。
在深入探讨衔接与连贯的关系之前,我们需要对它们的理论基础进行一定的了解。
衔接主要关注的是语言元素如何在文本内部建立起联系,这些元素包括但不限于词汇、语法、句法结构等。
在语言学中,衔接通常被分为显性衔接和隐性衔接。
显性衔接通过词汇、语法等明显的语言标记来实现,如指代、替代、省略、连接等。
隐性衔接则更多地依赖于语境、语义和语用等因素,通过推理和联想来建立文本内部的联系。
连贯则更侧重于文本在整体意义上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一个连贯的文本应该在内容、逻辑和情感上都是一致的,能够使读者产生连贯的心理体验。
连贯性的实现依赖于作者的意图、读者的认知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
衔接与连贯之间的关系密切而复杂。
一方面,衔接是实现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显性和隐性的衔接手段,作者可以在文本内部建立起各种联系,从而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文本的连贯性。
另一方面,连贯性也对衔接提出了要求。
一个连贯的文本需要其内部的语言元素在逻辑和情感上都是一致的,这就要求作者在运用衔接手段时需要考虑到整体的连贯性。
话语分析中的衔接与连贯
话语分析中的衔接与连贯一、语篇衔接与连贯语篇是指任何不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任何话语,不管长度如何,也不管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只要构成一个整体,即为语篇。
一句话或者一个言语行为也可以构成一个语篇,但大多数语篇是由一个以上的言语行为构成。
它是协调词汇学、句法学、音系学和语义学的语言学分支,目的是为了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实现具体的交际任务或完成一定的行为。
就标准的语篇而言,同一语篇内的各组成分之间的连接从字面上必须有合理的衔接手段,在语义上还要有合乎逻辑的关联性。
合理的衔接方式和逻辑上的连贯是任何一种语言的语篇共有的和最显著的特征。
1. 语篇衔接衔接是将篇章中的句子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创造连贯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帮助确定语篇要素之间的阐释和确定互指关系,并以之决定语篇要素之间的交互预设关系,使语篇具有语篇性。
Halliday & Hasan将衔接分为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
其中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属于语法范畴,主要通过各种语法手段进行衔接。
例如照应,是指用代词等来表示语义关系,可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比较照应;省略,则可省略主语、谓语、补语及其它成分;替代,有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及小句型替代;连接,主要利用因果关系、时间顺序、地点转移等实现衔接。
词汇衔接属于语义衔接,主要通过词汇的重复、同义、近义、上下义和搭配等形式来实现。
在这些衔接手段中有些是形式上的,有些则主要是语义上的。
句子内部存在衔接关系,句子之间也存在衔接关系。
无论是语法衔接手段,还是词汇衔接手段都是语篇常用来达到连贯的显性实现手段,它通过建立词句间的约束关系使语义关系显性化,有助于对语篇连贯的认识。
通常这些衔接手段在语篇中交错出现,互相配合,共同达到语篇连贯的目的。
2.语篇连贯连贯指的是连接意义和概念的手段,是语篇世界的组成成分相互影响和相互关联的方式,是人们的心智、知识结构与语篇成分互动的过程,是语篇给人的感觉。
试论语篇的连贯性与衔接手段
试论语篇的连贯性与衔接手段语篇是具有一定逻辑性、结构完整、内容衔接的一个独立的文字单位,文学艺术创作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由一系列语篇组合而成。
其中,连贯性是语篇完整性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语篇构成的基础,而衔接手段则是保证语篇连贯性的关键因素。
因此,研究语篇的连贯性与衔接手段,对提高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及文学艺术创作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连贯性是形成完整语篇的重要手段。
它构成了一篇文章富有条理、有层次、思路清晰的要求,要做到语篇的连贯性,首先必须注重词语和句子的组合,使表达更加连贯有力,把一段的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不让人感到生硬或断章取义。
其次,要做到语篇的连贯性,还要注重段落之间的联系。
不同的段落在语义上的衔接必须紧密。
只有通过这种衔接,才能使文章前后连贯,意义流畅,不致断断续续。
最后,要做到语篇的连贯性,还要善于运用各种衔接手段。
无论是衔接词、衔接句,还是衔接素材,都可以使文章紧凑、鲜活,使语篇间的衔接更加自然。
除了连贯性以外,衔接手段也是形成完整语篇的重要要素。
语篇间的衔接通常可以采取补充衔接、分类衔接、对比衔接等手段,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更有条理,使段落间衔接更加紧密。
例如,在书面表达中,用补充衔接可以使段落间的衔接更加自然紧凑。
补充衔接一般采用对比描述、总分法、演绎法、列举法等方式,这些手段都能使文章更加生动、更有说服力。
此外,在书面表达中还可以使用情景衔接和类比衔接以及跳跃衔接的方式,使文章的衔接更加自然。
总之,语篇的连贯性与衔接手段在文学艺术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也对文字表现和立意张力有重要影响。
因此,为了使书面表达更加有力、内容更有衔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要多加练习,反复调整,常思考和反思,多学习语篇的连贯性与衔接手段,从而使写作更加得心应手。
英语语篇衔接与连贯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语篇衔接与连贯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摘要:衔接与连贯是语篇分析领域中的两个基本概念,也是语篇分析的重要议题。
本文首先阐述了衔接与连贯这两个术语的来源和定义及其关系,然后分析了实现连贯的种种衔接手段,最后探讨衔接与连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语篇;衔接;连贯;语篇教学法Halliday 和Hasan 把语篇定义为任何长度的,在语义上完整的口语和书面语的段落。
他们认为,任何一段能成为语篇的语话必须具有语篇性。
所谓的话篇性包括两方面的特征:一是结构性特征,另一个是非结构性特征。
结构性特征指的是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
非结构性特征指的是话语内部的上下衔接,也就是语篇内部两个不受句法结构制约的成分,在意义上相互关联。
语篇语言学家Beaugrande 和Dressler 认为语篇作为一种交际活动,应具有七项标准:衔接性、连贯性、意图性、可接受性、语境性、信息性和互文性。
由此可见,衔接与连贯是构成语篇的重要条件。
衔接是篇章的有形网络,它通过词汇和语法手段使语篇内句与句之间在概念上有联系,在排列上符合逻辑,让语句文理通顺。
连贯是篇章的无形网络,句子连贯是指句中的成分之间具有合乎逻辑的有机联系,句子的表述思路清晰,使交际对方容易得到要领。
本文拟通过对语篇衔接性和连贯性的分析,探讨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术语的定义与区分语篇分析是一门跨学科研究,由于许多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语篇,他们对衔接与连贯的定义也就有所不同。
人们对衔接与连贯的理解虽有分歧,但共识为多。
Beaugrande 和Dressler (1981)、Brown 和Yule(1983)、Stubbs (1983)、Tannen (1984)、Richards et al. (1985)、Crystal(1985,1992)等都把衔接看作是语篇的表层结构关系,而连贯则是语篇深层的语义或功能关系。
也就是说,语篇的衔接是通过词汇和语法等表层结构形式实现的,而连贯则是通过句子或语段之间的语义或功能关系实现的。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即词汇关系和语法关系出发,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认识,了解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从而获得语篇手段和技巧,培养语境反应和重构能力。
1阅读教学中的词汇关系词汇关系是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它词语替代,如代词代替名词,助动词(如:do)代替实义动词等,或共同出现,如factory与manager,worker 等用在一个语义场中。
只有词汇的相对集中,才能保证语篇的主题和语义场(semantic field)的统一(胡壮麟,2001)。
因此,这里所说的词汇包括许多词汇学中的词项,不仅是单词(words),它们不受形式变化的制约,如单复数(ert/eter)es,时体(work / worked)和词等等。
这些词在形式上略有不同,基本词义不变,故具有语篇衔接力。
其他的还包括有同义、反义、上下义 (如classroom是blackboard的上义词,即blackboard是classroom的下义词)互补来使语篇达到语义上的连贯。
韩礼德和哈桑(1976)把英语词汇衔接关系分为词的复现和词的同现关系(collocation)( Halliday & Hasan, 1976)。
1.1词汇的复现关系词的复现指的是某一词以原词、同义词、近义词(near-synonym)、上义词、下义词(hyponym)、概括词(general word)或其他形式重复出现在语篇中,语篇中的句子通过这种复现关系达到了相互衔接,意义统一完整。
词汇的复现关系可分为四种(胡壮麟,1994):原词复现: 通过原词在语篇中的复现,我们能够直接抓住语篇中所要讲的中心意思。
阅读中通过词汇复现来达到衔接与连贯,进而突出主题。
同义词、近义词复现: 同义和近义指具有同样意义或相近意义的不同词项之间的接应关系,不管这个词的意义是指人、物、过程或性质。
如:近义词的复现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它们所谈论的,所指的是同一种事物,从而达到结构上的衔接和意义上的连贯。
浅析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n o t e a t a n y s o l i d f o o d ” .I n t h e t e n t h s e n t e n c e. “ h e r ’ ’r e f e s r t o
D e b b i e ” .I n t h e e l e v e n t h s e n t e n c e . “ t h e m” r e f e r s t o De b b i e ’ s s c h o o l ̄i e n d s .
【 1 ] D e b b i e H a r t i s g o i n g t o s w i m a c r o s s t h e E n g l i s h C h a n n e l t o m o r o w .【 2 ] S h e i s g o i n g t o s e t o u t f r o m t h e F r e n c h c o a s t a t i f v e o ’ c l o c k i n t h e mo r n i n g .【 3 ] D e b b i e i s o n l y e l e v e n y e a r s o l d a n d s h e h o p e s t o s e t u p a n e w w o r l d r e c o r d . 【 4 ] S h e
三、 连 贯
r e f e r s t o De b b i e ’ s f a t h e r .a n d “ s h e ’ ’r e f e s r t o De b b i e . An d ‘ t h e l o n g d i s t a n c e t o E n g l a n d’ i s u s e d t o s u b s t i t u t e t h e
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语篇连贯与衔接是指一个文本中各个句子或段落之间在意义和结构上的衔接和相互关系。
它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文本的理解和解读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对于语篇连贯与衔接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语篇连贯与衔接的理论发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效果。
在语篇连贯与衔接的理论发展中,最早的研究集中在句法结构上的衔接。
这种理论强调句子间的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探讨如何通过句法结构来实现连贯性。
然而,随着对语言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句法结构并不能完全解释语篇连贯的问题。
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话语分析理论逐渐兴起。
该理论强调上下文对语篇连贯的作用,强调语篇中独特的语用关系和语言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话语分析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文本中的语境和语用关系,研究如何通过话语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实现连贯。
在实际应用中,语篇连贯与衔接对于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非常重要。
在阅读理解中,理解语篇连贯是理解作者意图和推导信息的关键。
通过理解语篇连贯性,读者能够更好地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将不同部分的信息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认知图像。
在写作中,语篇连贯与衔接是组织文本和表达思想的基础。
通过合理的语篇结构和连贯的衔接手段,作者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构建清晰的思路和逻辑。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使用一些语篇连贯与衔接的手段来提升文本的连贯性。
例如,使用代词和指代词来引用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从而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单词。
此外,使用过渡词和短语来引导读者进一步理解下文,例如“因此”,“另外”,“然而”等。
同时,使用语义补充和解释来加深对某一概念的理解,例如使用定义、解释或举例子等手段来帮助读者理解抽象概念。
在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语篇连贯与衔接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策略。
首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常用的过渡词和短语,并帮助他们理解它们的用法和意义。
其次,可以鼓励学生多读多写,通过模仿、练习和反复修改来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
浅谈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2002级研究生郭志娟1.引言篇章语言学(textlinguistics)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篇章的各部分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她们的相互关系怎样,以及如何成为有意义的整体。
其目的是通过对比句子/话段更大的语言单位进行的语言分析,解释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各种连贯(coherent)语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了解所读文章的框架结构以及作者的意图和思路,挖掘文章字里行间所隐蔽的深层意思和准确掌握文章的主体。
衔接和连贯是篇章语言学的核心内容。
本文试图从衔接和连贯的角度,结合实例进行语篇分析,说明掌握衔接和连贯这一语言理论,能够有效的对英语篇章结构进行系统性认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英语语篇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意思。
2关于衔接(cohesion)和连贯(coherent)语篇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必须衔接合理,符合逻辑,语义连贯。
衔接和连贯都属于韩礼德功能语法中的语篇纯理功能,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我们在谈到语篇中的衔接现象是常常会涉及到“连贯”(coherence)。
其实,衔接和连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简单地说,衔接是语篇现象,指得是发话者用来表示经验和人际方面语言连贯的语法手段;而连贯是心理现象,它存在语法话者的头脑中,无法在语篇层面上找到线索。
有人认为,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而连贯是语篇整体意义的无形框架。
(《功能语法入门》黄国文序)连贯不但要依靠语篇表层结构中各个句子之间的衔接,而且要符合语义,语用和认知原则。
依笔者理解,语篇正是通过衔接手段(cohesive devices)才实现了它的连贯性(coherent)。
2.1 衔接的手段用于表示篇章成分之间的连接的手段重要的有:语法手段(grammatical device),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逻辑联系语(logical connector)和语用上与语义上的意涵(pragmatical and semantic implication)等等。
语篇衔接与连贯研究综述
或叫篇章语言学) 2 中。 0世纪 5 O年代 ,eigH ri1 5) L nu g 杂 Z ln ar (9 2在 agae l s 志上发表了题 为“ i ore n l i ( Ds us a s ” 话语分析 ) c A ys 的文章 , 突破 了以句子 为最大单位的传统语 言学研究方法 , 将跨句段语 言研究纳入研究范 围。 6 0年代 , 话语语 言学崛起 , 同时作 为语 高研究方法 的“ ‘ 话语分析( 篇章分 析 )也随之兴起 。7 ” O年代 , 语篇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期
一
两点: 第一, ld y Haia 从一开始就明确指出. l 衔接不 是连贯的惟一手段或 标准; 第二, a i y 为连贯的语篇在语域方面必须是一致的 H ld 认 la 而在语 域 方面保持一致的重要条件是整段话语有一个宏 观结构, 而任 何一个
二 、 论研 究 理
宏观结构都必须有一个 中心话题。作指 外界对 H l a 连贯标准的 ai y l d 误解后 朱永 生也指 出了它 自身的不足: 对连 贯的概念缺乏 明确 界定 ,
一
、
“ 贯 ” 为 术 语 是 Widw o (9 3提 出 的 H ldy和 H sn 连 作 d o sn I7 ) a ia l aa
(9 6虽没 有提到连 贯, 17 ) 而是朋 了语篇性 ( x r) t I e一词, 是可 以看出, P u 但
语 篇性 和 我 们 所 理解 的连 贯 是 非 常相 近 的概 念 。
语篇 的连贯标准以及如何连贯一直是话语分析的重大课题。Hal l — ia 较早提出 了连 贯标准, d) , 然而, 语言学界对他 的标准持有不同看法。 朱永生(9 71 为对 H ld y 19 .) 认 a ia 连贯标 准的批评, l 有些是 值得推敲 的, 因为批评者们对 Haia 的观点存在着误解 。H ldy认为语篇连 ld y l al a i 贯必须满足两个 条件: 一是上下衔接, 二是符合语域 的要求 。而批评者 往往忽略第二点, 创造 出充满衔接手段, 但意义不连贯 的所谓例证来批
浅议翻译中的连贯——言语行为理论视角
浅议翻译中的连贯——言语行为理论视角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连贯翻译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言语行为理论和连贯这两个概念的介绍,引出了语篇中无形连贯的概念,其中语境是判断隐行连贯的重要手段。
并阐述了如何把握这种连贯和注意这种无形连贯对翻译的作用。
一、言语行为理论与语篇连贯的概念言语行为理论首先由英国哲学家Austin提出,后又经过Searle 的修正和开展。
Austin认为,语言研究的对象不应该是词和句子,而是应该通过词和句子所完成的行为。
任何一个言语行为都由三个次行为构成,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言内行为表达的是字面意思;言外行为表达的是言外之意或者是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也称言外之力。
言后行为指某一行为意图一旦被受话人所领会而对其产生的影响或效果。
换句话说,言内行为,即说话行为本身,着重于“说某事”。
言外行为,要受话人实现自己的某种意图,“说某事”的同时“做某事”,说话本身就是在实施某种行为,如请求、建议、提议、抗议、威胁等。
言后行为,所说的话对受话人实现某种效应,比方通过警告使某人警觉或受惊,通过争论使某人信服,通过陈述使某人受到启发或鼓舞。
说话人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到达言语交际目的,如要取暖,说话人可以通过直接语言途径(“翻开取暖器吧”)或者间接语言途径(“这里很冷是吧?”)来到达目的。
可以看出一个言语行为在说话人的意图的指引下产生言外之意。
可见,言内行为与言外行为之间的偏离产生语用意义,说话人话外有话,产生了间接话语意义。
相同的言内行为可能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不同的语力,例如"What time is it?”,根据具体的语境,可能产生以下的语力:1.说话人想知道时间。
2.说话人非常恼火,因为听话人迟到了。
3.说话人认为现在是听话人回家的时候了。
不同的言内行为也可以表达相同的言外行为。
例如,在以下句子中,不同的话语可以产生相同的言外之意:请求某人关门1.把门关上!2.请您把门关上好吗?3.你忘了关门吗?语篇连贯理论是由Halliday和Hasan提出的。
英语语篇衔接与连贯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语篇衔接与连贯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摘要:衔接与连贯是语篇分析领域中的两个基本概念,也是语篇分析的重要议题。
本文首先阐述了衔接与连贯这两个术语的来源和定义及其关系,然后分析了实现连贯的种种衔接手段,最后探讨衔接与连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语篇;衔接;连贯;语篇教学法Halliday 和Hasan 把语篇定义为任何长度的,在语义上完整的口语和书面语的段落。
他们认为,任何一段能成为语篇的语话必须具有语篇性。
所谓的话篇性包括两方面的特征:一是结构性特征,另一个是非结构性特征。
结构性特征指的是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
非结构性特征指的是话语内部的上下衔接,也就是语篇内部两个不受句法结构制约的成分,在意义上相互关联。
语篇语言学家Beaugrande 和Dressler 认为语篇作为一种交际活动,应具有七项标准:衔接性、连贯性、意图性、可接受性、语境性、信息性和互文性。
由此可见,衔接与连贯是构成语篇的重要条件。
衔接是篇章的有形网络,它通过词汇和语法手段使语篇内句与句之间在概念上有联系,在排列上符合逻辑,让语句文理通顺。
连贯是篇章的无形网络,句子连贯是指句中的成分之间具有合乎逻辑的有机联系,句子的表述思路清晰,使交际对方容易得到要领。
本文拟通过对语篇衔接性和连贯性的分析,探讨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术语的定义与区分语篇分析是一门跨学科研究,由于许多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语篇,他们对衔接与连贯的定义也就有所不同。
人们对衔接与连贯的理解虽有分歧,但共识为多。
Beaugrande 和Dressler (1981)、Brown 和Yule(1983)、Stubbs (1983)、Tannen (1984)、Richards et al. (1985)、Crystal(1985,1992)等都把衔接看作是语篇的表层结构关系,而连贯则是语篇深层的语义或功能关系。
也就是说,语篇的衔接是通过词汇和语法等表层结构形式实现的,而连贯则是通过句子或语段之间的语义或功能关系实现的。
2021年言语行为理论视角的语篇连贯探析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的语篇连贯探析关于言语行为理论视角的语篇连贯探析 [ 论文摘要]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自韩理德(Halliday)和哈桑(Hasan)在1976年提出以来,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国内外语言学界对语篇连贯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引起了学者们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语篇的连贯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语篇在言语行为理论不同层面上连贯的有形连贯、隐形连贯和无形连贯的表现模式。
[论文关键词]语篇连贯;言语行为理论;表现模式连贯是语篇分析的一个核心问题,由于连贯在语篇分析中的表现复杂性,目前,专家学者对连贯的阐释尚未形成系统的标准和方法。
韩理德和哈桑(Halliday&Hasan)¨在他们的《英语的衔接》(CohesioninEnglish)一文中,认为连贯是在衔接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衔接是连贯必不可少的条件。
这一理论观点立刻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学者们进一步的研究,有的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批评意见。
比较集中的是语篇衔接在连贯中的作用问题,认为它不能保证语篇连贯,衔接既不是实现语篇连贯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实现语篇连贯的充分条件。
布郎和尤(Brown&Yule)认为,人们在解释一个语篇时不是依赖于语篇的形式标记,而是依赖于一种假设,即假设语篇是连贯的。
衔接可以被认为是命题与命题之问的语言符号关系,是一种言内行为,而连贯是言外行为,是由其语用功能决定的。
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如程雨民引,黄国文引,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对该理论进行阐释和补充。
概括起来,学者们的修正意见大致可分为三点:首先衔接手段是语篇连贯的重要条件,但语言形式上的衔接未必能导致语义上的连贯。
其次,语篇的连贯是话语与语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交际时它们在社会文化语境或情景语境 ___现于语用预设和推理之中。
再次,语篇的连贯是一种心理表征,是交际双方在一定的认知语境中心理互动的结果。
现在对于衔接与连贯是什么关系,是否可以根据衔接来推断语篇的连贯和语篇连贯的程度等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还需要在这几方面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读 暂来说都是有形的 , 如同言内行为, 其字面意 义在 听 话人 而言 也是有形 的 。 来看下面的例子 : 【 8
(pehA t ho ) Sec c T er 。根据 他 的观点 , 言 12 1 u. 0 1
言 语 行 为 理 论 下 的 语篇 衔 接 与连 贯
金 荣
( 广州大学 外 国语 学院, 广州 500 ) 106
摘 要 : .L ut J .A sn的言语行为理论在语言 学界产生 了重 大影 响。尝试从该理论入手 , i 对语篇分析 中的语篇
一
、
言 内行 为 ( 字面意 义 ) 与语篇 的衔接
M.A.K.H ldy和 R qi sn认 为 实 现 aia l uay Haa a
语 篇衔 接 的手 段 主要 有 五 种 , 括 : 应 (e r 包 照 re f- ec) 替代(ust o )省略(lpi 、 ne 、 sbt t n 、 ii u ei s 连接(o. ls ) cn
中图分类号 : 0 H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05 5 (0 10 - 6 -4 10 -7 7 2 1 )70 50 0
导言
三种意义 上 被看 成是 行 为 : 内行 为 (ou oa 言 1 tnr ci y
at 、 c) 言外行 为 (lctnr at和 言后行 为 ( e o ioui ay c) l o pd .
宝玉笑道 : 我 多早晚 儿说 要去 了?不过拿 来 “
预备 着。 ”
W h r ste b y ta o k f rtes e p eei h o tlo sat h e ? h e h
语篇指“ 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
整体 ……短 者一、 二句可成篇 , 长者可洋洋万 言以 上” 衔接 (oei ) 。 chs n 与连贯 (oe ne 是语篇分 o chr c) e 析的主要 内容。G o hm s efT o po 出“ 接是语篇 n指 衔 现象 , 指的是说话人用来表示经验和人 际方 面语义 连贯的语法手段 ; 连贯是心理现象 , 存在于说话人 的 头脑中 , 法在语篇 层面 找到线 索 。 . 通 俗而 言 无 ”6 之, 语篇的衔接是有形 的, 而语篇的连贯是无形的。
义; 言后行为指话语或者语篇对 听话人所产生的影 响及 效果 。 L 4
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语篇的例子并不多见 。目前国 内主要有 陈海庆、 【 刘海 云、 1 [ 李君[ 等人对此进 2 3
行研究。陈海庆与刘海云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 , 将 语篇连贯归纳为有形 连贯 、 隐形连贯 和无 形连贯。 李君则提出显形连贯、 隐形连贯和互动式连贯 。他 们的内容一致 , 只是说法有区别 。所谓有形连贯或 显形连贯主要依赖于衔接手 段实现, 隐形连贯依赖 于社会文化语境实现 , 而无形连贯或互动式连贯依 赖于会话者之间的互动实现。上述研究主要分析了 语篇连贯实现方式 的普遍 性 , 没有 注意到差异性 。 本文即从言语行为理论人手 , 研究该理论在语篇分 析中的运用 , 分析在该理论下语篇 的衔接与连贯是 如何达成的, 并分析其差异性。 英国哲学家 J .A sn在其著作 H w t D .L ut i o o o Ti swt od ( 9 2 hn i W rs 16 )中 提 出 言 语 行 为 理 论 g h
衔接与连贯进行研 究。经过 分析 , 为语篇 的衔接与连 贯并 不单纯 由语篇 的表 面意 义达成 , 的心理过 程也 参与 认 人
其 中。充分考虑 言语行 为理论的要素 , 才能真正理解语篇 , 才能彻底达成语篇 的衔接与连贯 。
关键词 :言语行为理论 ; 语篇 分析 ; 衔接与连贯 d i1 .9 9 ji n 10 5 5 .0 10 .6 o:0 3 6/ . s. 00— 7 7 2 1 .7 0 5 s
T e s e p’ n t e me d w, t e C W ’ n t e h h e Si h a o h O S i h
COm .
2 1 年 7月 01
宝 玉道 :取 了我 的斗篷 来 不 曾? “ ” 黛 玉便 道 :是 不是 , 来 了他 就该 去 了。 “ 我 ”
语 篇 分析 ( i oreaa s ) 词 最 早 出 现 于 ds us nl i 一 c ys
15 92年 Z a i在 Ln ug 第 2 .H rs r ag ae 8卷发表 的 Ds i —
cu e nl i一文。之后 , or a s s A ys 有很多语言学家对语篇
ctnr at。言内行 为是指语篇 的字 面意义 ; uoa c) i y 言 外行为指说话人通过语篇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 如
分析 展 开 研 究 , M 如 .A .K a i y ua a .H l a ,R qi l d y
H sn以及黄 国文 、 a a 胡壮麟 国内外知名学者等 。语 篇分析 的理论方法很多 , 但是运用 J .A sn的 .L ut i
通过说话所传递出的“ 保证 、 警告 、 任命 、 批评等” 意
所谓有形连贯或显形连贯主要依赖于衔接手段实现隐形连贯依赖于社会文化语境实现而无形连贯或互动式连贯依赖于会话者之间的互动实现
第2卷 7
Vo. 7 12
第7 期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J OUR NAL OF SCHUAN C L GE O I OL E F EDU T ON CA I
收 稿 日期 :01 一4 l 2 1D 一 l
作者简介 : 荣(9 9 ) 女 ( 金 17 一 , 朝鲜族) 吉林延 吉人 , , 讲师 , 硕士 , 究方向 : 研 应用语 言学。
6 5
四川教育学 院学报
Lt eBo le o lw y u o ! il y B u ,c me bo o rh m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