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十一条”不提“改善型住房”之我见
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现状和发展思路
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现状和发展思路近年来,中国住房制度改革一直在进行中。
虽然在政策的推动下,住房供给不断增加,但是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现状分析目前,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存在以下问题:一、住房价格过高。
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导致房价普遍偏高。
据统计,全国90%的城市房价已经超过了居民可承受的范围。
二、住房质量不高。
由于住房市场的繁荣,一些开发商并没有将住房的质量放在首位,往往只考虑利润,从而损害了购房者的利益。
三、住房供给偏向高档房。
由于利润考虑,住房供给大多数集中在高端房屋市场,而中低档房屋供给不足。
四、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在住房领域,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的重心多在“去库存”、“去杠杆”,而投入金融、税收等多个方面的资金相对较少。
发展思路为了实现住房制度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基本理念,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住房制度改革。
一、扩大保障房的建设规模。
保障房的建设是改善低收入群体居住条件的有效途径。
应该加大对保障房建设的投入力度,扩大保障房建设规模,满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二、完善住房贷款制度。
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以及对房贷资金的监管,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合理的房贷制度。
三、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管。
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对于开发商的违法行为进行有效打击,维护市场公平。
四、多渠道筹集改善性住房投资资金。
政府应该加强政策协调,通过增加税收优惠、发行地方债券等多种投资方式,增加住房改善性资金投入。
五、加强城乡住房体系的整合。
加强城乡住宅、建筑、规划的整合,形成城乡统一、配套合理、各有侧重的住房体系。
六、完善住房租赁市场。
通过引入租房税收优惠、租房贷款等方式,增加住房租赁市场的供给量,缓解购房压力,同时减少房地产泡沫的风险。
总结住房制度改革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思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修改完善。
只有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住房制度营造公平的竞争市场环境,才能够更好地解决我国当前的住房问题,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国十条”下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前景论文
新“国十条”下对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前景探析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1-093-01摘要保障性住房在我国住房供给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它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在房价一路标高的背景下,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的不尽人意,“新国十条”的出台让我们对保障性住房有了一些期待。
本文从保障性住房的现状入手,结合“新国十条”中的有关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对其前景和改善措施进行探析。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新国十条政策建议一、我国保障性住房现状(一)我国对于保障性住房的界定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在对中低收入家庭实行分类保障过程之中所提供的限定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
我国于1995年开始实行安居工程,保障性住房也就始于此。
到今天,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为支撑,公共租赁住房为辅助的住房保障框架体系。
(二)我国保障性住房投入现状从1995年安居房开始,中国的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
1998-2007年间,中国累计投资165亿元,但是不足房地产投资总额的1%,截止2007年底,全国仅有95万户低收入家庭享受到廉租房政策,而经济适用房的比重也一路走低,到2007年只占全国房地产的3.7%。
2007-2009年是实施保障性住房政策力度最强的年份,温总理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地提出,要加快落实和完善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划拨9000亿用于建设保障性住房,争取用三年时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
二、我国保障性住房所面临的问题(一)地方政府执行力度不够,建设资金难以筹集在我国,由于政府的限价政策,保障性住房利润较低且投资回收期较长,开发商们都不愿意投资,因此建设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投入。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地方政府税收减少,保障性住房建设更加困难。
浅析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改进
核 的 过 程 中 ,一 些 不 符 合 条件 的 申请 者并 未 被剔 除 出保 障 范 围 反
而 是 通 过 审 核 获得 _ 障性 住 房 。 一 方 面 , 府 提 供 的 租 赁 补贴 『保 另 政 或 廉 租住 房 在 执行 过程 中并 未落 到 交处 据 统 计 , 0 0年 , 同钉 21 13 .2万 户 未 按规 定 将 租 赁补 贴 刚 于 改 善住 房 条 件 , 而是 用 于 家庭 其 他 消 费 , 租 赁 补 贴 变 成 r 活 补 贴 : 部 分 保 障性 住 房 取 得 者 使 一 并 未按 房 子 的性 质 来 合 理 使 刖 住 房 , 是 从 事 了 出 租 等 获 利 行 为 。 而
提 以 往 年 度 未 提 的 廉 租 房 住 房 保 障 资 金 ,甚 至 是 以 儿 倍 的 额 度 提
取 以 做 惩 罚 。 而 对 于 那 些 冈 土 地 出让 净 收 益 尚未 做 出 准 确 核 算 而 致 使 廉 租 住 房 保 障 资 金 未 提 或 者 少 提 的 应 该 责 令 其 建 立 起 完 善 的 土 地 出 让净 收 益 核算 体 系 。 次 , 于 其 他 的擅 A违 用 保 障 性 住 房 其 对 资 金 的行 为 以及 为保 证保 障 房 政 策 能 顺 利 的 实 施 .政 府 应 该进 一 步 完 善 社 会 保 障 性 住 房 政 策 的 法 律 保 障 主 要从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入 手 : 是 明确 分 阶 段 收 取 租 金 ( 照 前 文 阐 述 的 分 阶段 收 取 租 金 的 一 依 办 法 ) 原 则 。 是 明 确 退 出 机 制 , 证 保 障房 资源 有 效 利 用 . 是 的 二 保 确 惩 罚 机 制 ,将 各 种保 障房 建设 及分 配 过 程 中 以及 保 障 资 金缒
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面临的问题及改善建议-精品文档资料
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面临的问题及改善建议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实行福利住房政策,政府通过工作单位为城市职工提供住房。
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国内的经济发展难以支持如此大规模的住房建设。
1978年后我国进行住房制度改革,提出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概念,肯定了住房的商品属性。
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施住宅产业化。
房地产行业成为"投资少、收效快、效益好、就业容量大、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我国房价连年攀升。
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城市产业生产的主力军。
但面对不断攀升的房价,城市中这些中低收入群体却无法获得正常的居住条件。
自我国住房分类供应政策实施以来,"经济适用房"成为我国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的实践表明,经济适用房在调动居民购房积极性,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推动住房体制改革,拉动经济增长方面都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然而,由于经济适用房在制度设计、地方政府实施、开发商建设和销售环节暴露出诸多弊端,使得经济适用房的发展远落后于商品房发展,难以解决广大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我们这片文章接下来的部分将集中探讨"经济适用房"制度存在的问题,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对象不明确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定义,经济适用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可见经济适用房是享受政府优惠政策的商品住房。
既然是要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就应该合理确定政策的帮扶对象,这样才能实现通过政府职能促进社会公平,保障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受惠群体不明确,高收入者挤占了本应由中低收入者享受的资源。
(二)建设标准不明确根据《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办法》规定:经济适用住房要严格孔子在中下套型,中套住房面积应控制在60平米左右。
“国十一条”为何不提“改善型住房”
第三 , 为 地 加 剧 了分 配 不 公 。“ 善 型住 人 改 房” 政策 实 践 的结果 , 明显 地加 剧 了分配 不 公 。 有
专家计算, 以贷 款 3 元 2 为 例 , 果 改 善 0万 0年 如
型 住 房享 受优 惠待 遇 , 目前 的基准 利 率 5 9 % 在 .4
第 四, 房市 场 与住 房保 障 应 该分 开 。如 何 住
正 确 区分 住房 市场 化 与 民生保 障性住 房 建 设 , 是
有 片 面性 。 支持“ 改善型 住房 ” 策是 去年 诸 多楼 政 市 救 市政 策 的重 要 内容 , 直接 目的 是为 了促 销 救 市, 应对 金 融危 机 , 增 长 。 保 这一概 念 的 内涵是 只
房地产市场
Rel a
“十 条 为 不 “善 住 ” 国 一 ”何 提 改 型 房
徐 凤 臣
人们 注 意到 : 国十 一 条 ” “ 与此 前调 控政 策 有
一
的基 础 上 打 7折 ,而 不 是 按 1 1倍 即 6 5 4 计 . . 3% 算 , 节省 9 9 1元 。实 际上 这 就是 财政 少 收 或 可 53 者 说是 变 相 的财 政补 贴 。而 且 , 个优 惠 幅度 几 这 乎 达到甚 至 超过 经济 适用 房 的补 贴程 度 。
房地 产市 场 的重要 政 策 。当前 和今 后 的重 点是打
击 商 品房 市 场 投 机 活 动 , 定市 场 秩 序 , 稳 促进 房
给 开发 大户 型住 房提 供依 据 。
第 二 , 易 被 投 资和 投 机 性 购 房 者 所 利 用 。 容 落 实“改善 型住 房 ” 策 , 际操 作起 来 困难 很 政 实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的问题主要包括:供应不足、质量不高、政策体系不完善、购买者倾向于炒作等。
供应不足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增长,保障性住房的需求量持续增加。
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供应量较少,很难满足需求。
尤其是一些大城市,供应不足的情况更为严重。
这导致了保障性住房的排队时间长、需求者等待时间长。
质量不高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施工质量和居住环境可能不尽如人意。
一些保障性住房项目存在建筑质量不达标、设施简陋等问题。
这不仅不符合保障性住房应有的基本标准,也不能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政策体系不完善是制约保障性住房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对于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和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专门的法律、政策和规范来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
政策执行的效果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一些优抚对象、军转干部等在享受保障性住房政策时存在困难和不公平的情况。
购买者倾向于炒作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一些购买了保障性住房的人员,并非真正的住房需求者,而是将其作为投资手段进行炒作或者租赁获取经济利益。
这种现象不仅严重扰乱了保障性住房的市场秩序,也严重影响了真正的住房需求者的利益。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和建设力度,增加供应量,提高满足住房需求的能力。
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居住环境达到符合标准。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的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和监督,防止不正当行为和腐败现象发生。
还应加强购买者的资格审核和监管,防止保障性住房被倒卖或用于炒作,确保住房资源的合理利用。
保障性住房是解决我国住房问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只有通过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健康发展,实现人人有住房的社会目标。
“国十一条”注重双向调节楼市
有较 大差异, 宏观经济不存 在过热的问题 , 因此当前政 府调控房价 的手段和方法比以前
更 加 丰 富。
“ 国十一条” 并没有特 别提 到改善性住 房 需求字 眼 , 是把首 次购 房和 非首次购 而 房、 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 房区别开来 , 加大 差异化的信贷和税收政 策, 支持鼓励首次置
政策一一 落地。
房供 给, 实际上就是明确此前强调的住房供 应的 “ 双轨制” 通过调整供应结构的方式, ,
让住房 “ 双轨制” 落实到位, 实现住 房市场结 构上的大调整。 其次 , 政府调控房价从供给与需求两方 面着手。由于此次宏观调控的背景与前几年
在宏观经济没有确定转好的前提下, 国 家对房地产政策还是 有保有压 , 总体调控 比 较温和, 除了明确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等 , 其 他政策更多的是
在人们对21楼市报以各种猜测的时候, 00 “ 国十一条” 将最近~两个月国家连续释放的 调控信号明确 了下来, 策导向终于明朗。然 政
括增 加保 障性住房和 普通商品住房 有效供 给、 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 需求、 加强风 险防范和市 场监管、 加快推 进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 府责任 等五个方面 , 涉及十 一个条款 , 有 所 细化条例政策都指向一个终点, 即实现房地 产在国家战略上的双重 目标 , 拉动增长的同
视线
■ 一■■ SI f =
■ 文 / 卧龙 贾
和限价商品房、 公共租 凭住房、 经济 适用住 房、 廉租住 房等五类住房的供给。 优先确保 五类住房 的用地需求, 并要求各地抓 紧编 制 三年住房建设规划。 可以说增加上述五类住
房地 产作为关系经济、 社会、民生 的重
中国的住房制度改革的新思考
中国的住房制度改革的新思考文章标题:中国的住房制度改革的新思考住房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解决群众住房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经过多年改革,目前我国城镇住房实物分配的福利体制已经基本终止,货币化住房分配、市场化和社会化供给体系也已大体建立。
改革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也积累了诸多矛盾,发展到今天,居民住房困难的矛盾反而更为尖锐。
不断攀高的房价虽与加速推进的城镇化带来的住房需求和土地供应刚性等客观因素有关,但房改过程中的某些政策失当也难辞其咎,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相关政策的反思。
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进程及相关政策改革之前,我国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以租养房”的公有住房实物分配制度。
应该说,这种制度模式在当时较低水平的消费层次上,较好地满足了职工的基本住房需求。
住房制度改革起始于1980年邓小平关于住房问题的讲话,当时谈到住宅问题,邓小平说:“要考虑城市建筑住宅、分配房屋的一系列政策。
城镇居民个人可以购买房屋,也可以自己盖。
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
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十年、十五年付清。
住宅出售后,房租恐怕要调整。
要联系房价调整房租,使人考虑买房合算”。
此后,房改大致经历了试点售房(1979~1985年)、提租补贴(1986~1990年)和以售带租(1991~1993年)等改革阶段,以及全面推进住房市场化改革的确立(1994-1997年)阶段。
1994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 1994 43号),开启了城镇住房制度正式改革之路。
该文件提出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把各单位建设、分配、维修、管理住房的体制改变为社会化、专业化运行的体制;把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式改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体系和以高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商品房供应体系;同时,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并存的住房信贷体系。
建筑艺术鉴赏结课论文-中国住房问题之我见
中国住房问题之我见王妍电气化0903班200901000319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9日说:“如果提起人民生活,我最为关注的是住房问题。
”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后回答提问时说,应该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居民住房的条件有很大的改善,现在城乡居民住房面积人均超过20平方米,但是分布不均,特别是近些年来房价上涨较快,人民有很大的意见。
解决房地产问题,温家宝谈了四点考虑。
首先,政府的职责最重要的是要搞好廉租房,让那些买不起房或者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能够租得起房、住得上房。
为此,中国政府今年将安排49亿元用于廉租房建设,再加上地方财政,投入将达到几百亿。
他说,明年我们将加大廉租房建设的力度。
其次,是建设经济适用房。
他说,经济适用房大多数是面向中产阶级的,他们中有许多工资也不是很高。
在中国,经济适用房户均面积90平方米是比较适当的,因为中国人多地少,“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政府应提供和保障土地的需要,当然(这些)土地也要节约和集约使用”。
他说,对于高档住房,主要靠市场调节,“但是也必须有国家的宏观调控,防止利用房地产进行炒作造成市场混乱”。
温家宝指出,要让全国人民懂得中国的国情,中国是有13亿人口的国家,要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才能养活中国人。
中国每年新生人口要超过1000万,每年由农村进入城市需要解决住房的进城人员达到1800万,还有2100万流动农民工,也需要居住条件。
所有这些问题,政府都要统筹兼顾。
中国目前的房价据说比美国,日本都高,这已经成为了时下中国最为热切关心的话题之一,预测房价要继续高歌猛进者有之,最为典型的代表是预言中国的房价在近几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在未来的5-8年还会翻番。
预测房价下跌者有之,说是中国目前高企的房价是泡沫经济的表现,是炒房的结果,而房价的泡沫就如同中国股市的泡沫一样,在不远将来,一定会有破灭的一天。
房价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上海,北京等大都市的普通工薪阶层如果没有父母的支持,或是能够等到拆迁之类的美事,穷尽一生的积蓄,似乎也不可能在市区购买哪怕是最基本的安身之地。
房地产新政浅析及本案相关建议
新“国十条”政策浅析与对本案的相关建议一、新政调控的背景与目的今年第一季度房地产市场过热,国十一条和京十一条陆续出台但短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3月份市场呈现价格过快上涨的现象,新政的出台,就是针对近期房价上涨过快,投机性购房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制定的,从调控的目的看,通过限制投资和投机性住房,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缓解城镇居民购买住房紧张的局面,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新政不仅将前不久提出的国十一条和京十一条具体落地,而且政策的严厉程度、针对性前所未有,是自房改后十多年以来涉及面最广、力度最大、综合性最强的一次调控,将会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必须充分重视。
二、新政的主要内容(一)主要内容:新政主要从差别化信贷、增加土地供应和控制地价、市场监管与问责四个方面进行调控。
具体包括:1、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2、加大土地供应,探索多种土地出让方式3、加强市场监管4、遏制房价工作不力要追责(二)、差别化信贷政策细则1、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米以上的家庭,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30%2、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3、对贷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大幅度提高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
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房价过高地区可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4、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
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出台二套房标准。
三、新政对市场的影响(一)、即时影响1、人们对房地产市场预期改变,市场立刻大幅度降温,成交量立减2、过热区域影响最大,成交量降低,甚至出现房价迅速下降:近期房地产市场过热的区域如通州、大兴,3、由于投资型客户占比例大,通州房地产4月一周之内价格上涨18%,K2海棠湾4月环比上涨28%4、对中高档项目直接影响大:信贷政策收紧将使投资客撤离房地产市场,也对改善型住房需求有很大程度上的抑制作用。
改善型住房标准
改善型住房标准在当今社会,住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改善型住房标准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它关乎着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如何改善住房标准,使之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首先,改善型住房标准需要考虑到居住者的实际需求。
现代社会,人们对于住房的要求已经不再仅限于简单的居住功能,更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因此,住房标准需要更加人性化,考虑到不同群体的需求,例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使他们能够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生活。
其次,改善型住房标准需要注重节能环保。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节能环保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因此,在住房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建筑材料的环保性能、能源利用效率等因素,力求将住房建设成为绿色住宅,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再者,改善型住房标准需要注重智能化和信息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住房的一个重要趋势。
在住房标准的制定中,应当考虑到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使居住者能够更加便利地控制家居设备,提高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最后,改善型住房标准需要注重社区建设和公共配套。
一个好的住房标准不仅仅是单一的建筑物,还需要考虑到周边的社区环境和公共配套设施。
因此,在住房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应当注重社区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使居住者能够享受到更加完善的生活服务。
综上所述,改善型住房标准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研究。
只有不断完善住房标准,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需求,提高居住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为改善型住房标准贡献出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上海改善型住房标准
上海改善型住房标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上海的住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满足居民对更高品质住房的需求,上海市政府不断完善住房标准,推动改善型住房建设。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上海改善型住房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上海改善型住房标准需要更加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在住房设计和规划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居民的实际需求,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便利设施,比如社区医疗服务、教育资源、文化娱乐设施等,以及更加便利的交通、购物、餐饮等配套设施。
这样可以为居民创造更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其次,上海改善型住房标准需要更加注重建筑质量和安全。
在住房建设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建筑标准,确保建筑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应该加强对老旧住房的改造和维护工作,确保老旧住房的安全和舒适性。
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居民居住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另外,上海改善型住房标准还需要更加注重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在住房设计和建设中,应该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能效,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打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最后,上海改善型住房标准还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
在住房分配和管理中,应该严格执行相关政策,保障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权益,减少城市贫困人口的住房压力,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综上所述,上海改善型住房标准的完善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包括舒适性和便利性、建筑质量和安全、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和公正等多个方面。
只有全面推进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满足居民对更高品质住房的需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希望上海市政府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加大改善型住房标准的力度,为上海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居住环境。
是否应该废除私人房产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私人房产辩论辩题正方观点:首先,我们认为私人房产应该被废除,因为私人房产制度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剧。
根据《联合国人类居住权利宣言》第11条规定,每个人都有合适的住房,而私人房产制度却导致了一部分人拥有豪华住房,而另一部分人却无法负担得起基本的住房,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是不可接受的。
同时,私人房产制度也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使得普通人难以购买房屋,甚至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崩溃,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次,私人房产制度也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在私人房产制度下,土地资源被少数人垄断,而大量的土地被闲置或者用于低效的开发,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而如果废除私人房产制度,可以更加合理地规划土地资源的利用,使得土地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最后,废除私人房产制度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废除私人房产制度,可以让每个人都有合适的住房,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富差距的问题,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反方观点:首先,私人房产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废除私人房产制度将导致房地产市场的混乱和不稳定。
众所周知,私人房产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护了私人财产权,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如果废除私人房产制度,将导致房地产市场的混乱,甚至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其次,私人房产制度激励了人们的劳动和创造。
根据亚当·斯密的理论,私人财产权是激励人们劳动和创造的重要动力。
如果废除私人房产制度,将剥夺人们对于劳动和创造的动力,导致社会的不发展和不稳定。
最后,私人房产制度保障了个人的居住权利。
根据《联合国人类居住权利宣言》第17条规定,每个人都有合适的住房,而私人房产制度保障了每个人的居住权利。
如果废除私人房产制度,将导致居住权利受到侵犯,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私人房产制度不应该被废除,因为它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激励了人们的劳动和创造,同时也保障了个人的居住权利。
改善型住房标准
改善型住房标准改善型住房标准是指通过改善住房的结构、设施和环境,提高住房的舒适度和安全性,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住房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改善住房标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改善型住房标准需要从住房的结构入手。
建筑结构的稳固性和耐久性是保障住房安全的基础。
因此,在建房时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房屋的结构牢固、安全可靠。
同时,加强对老旧房屋的维护和改造,提高其抗震、防火等安全性能,确保居民住房的安全。
其次,改善型住房标准还需要关注住房的设施和配套设备。
现代人对住房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居住的基本需求上,更加关注居住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因此,在住房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需求,合理设计厨房、卫生间、客厅等功能区域,提供舒适、便利的生活设施。
同时,完善住房的供水、供电、供暖等基础设施,确保居民的生活便利和舒适。
另外,改善型住房标准还需要关注住房的环境。
良好的居住环境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住房规划和建设中应注重绿化和环境保护,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同时,加强对住房周边环境的管理和改善,减少噪音、污染等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之,改善型住房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住房建设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和标准,推动住房建设朝着更加安全、舒适、环保的方向发展。
企业应加强对住房建设的规范和质量控制,提高住房的品质和性能。
居民应增强对住房安全和环境的意识,积极参与住房建设和管理,共同营造安全、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
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改善型住房标准,让每个居民都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居住生活。
改善型住房调研报告
改善型住房调研报告改善型住房是指对原有住房进行改造、装修或扩建、整修,提高其居住条件和舒适度的一种住房类型。
改善型住房的需求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显现出来,为满足人们对更好居住环境的需求,需要加大改善型住房的建设和改造力度。
首先,改善型住房能够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许多老旧住宅区存在着房龄长、基础设施老化、卫生条件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居住体验。
通过对这些住房进行改善,可以更新老旧设施,提高住房的舒适度和功能性,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其次,改善型住房能够提高住房的使用寿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住房的质量会逐渐下降,出现各种问题。
及时进行改善工作可以修复住房的瑕疵,延长住房的使用寿命,减少房屋更新和拆迁的频率,提高住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另外,改善型住房可以提高住房的价值。
通过对住房进行改善工作,可以增加住房的功能性和美观度,提升住房的市场价值。
这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好的住房品质,还能够促进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然而,改善型住房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改善型住房的资金问题。
改善型住房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包括装修材料、人工费用等。
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来说,难以承担这样的费用。
因此,需要政府加大对改善型住房的资金支持,通过贷款、补贴等方式帮助居民改善住房条件。
其次,改善型住房存在一定的技术和管理难题。
改善型住房需要专业的设计和施工团队,但由于一些老旧住宅区的特殊性,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需要有相关经验和技术来解决。
同时,在改善型住房过程中,还需要做好项目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综上所述,改善型住房的建设和改造对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延长住房的使用寿命以及促进房地产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需要政府加大对改善型住房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同时要加强对改善型住房项目的管理和监督。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和努力,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更好住房条件的需求。
改善型住房调研报告
改善型住房调研报告改善型住房调研报告为了解决我国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境,提高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我们开展了一项改善型住房调研工作。
首先,我们对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情况进行了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这些群体普遍存在住房面积小、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他们不但生活质量下降,还面临居住安全的威胁。
因此,改善型住房建设势在必行。
其次,我们调查了改善型住房建设的需求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调查结果显示,低收入群体普遍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关注和支持,提供一些低价或者优惠的改善型住房。
他们认为经济保障是解决住房问题的核心,同时也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和配套设施。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改善型住房建设的建议:首先,要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
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投入,增加改善型住房建设的资金,同时要出台配套政策,鼓励开发商和社会组织参与改善型住房建设。
此外,可以通过税收优惠和购房补贴等形式,给予购房者更多的经济支持。
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需要加大对改善型住房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和垃圾处理等设施,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再次,要注重社区建设和服务。
改善型住房的建设不仅仅包括房屋本身,也要注重社区的建设和服务。
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应当共同参与社区建设,提供便民、文化、教育和医疗等服务,营造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
最后,要加强住房管理和监督。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改善型住房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住房质量和居住安全。
同时,建立健全的投诉处理机制,让居民能够及时反映问题,获得解决。
总之,改善型住房建设是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
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服务,加强住房管理和监督,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 , “ 王 ”频 出 ,并 从 一 线 城 市 向二 线 城 地 市蔓 延 ,抢 房抢 地 风暴 席 卷 全 国 。对 此 ,中
央及时采取了重新调控等应急措施 ,仅仅在 l 月份 内就 连续 出 台了5 调 控政 策 ,矛 头直 2 个 指 高 房 价 与高 地 价 (地 王 ” 。然 而 “ 高 ” “ ) 双 与 “ 双抢 ”仍 齐头 并进 ,大有 势不 可 挡之 势 , 致使 国家于2 1 年 1 0 0 月初 就出 台了 “ 国十一 条” ,令 许 多 国人 为 之 一 惊 。但 如果 冷 静 下 来 ,结 合 实 际 ,站 在 调 整 结 构 、宏 观调 控 的
价 ;还 有 的 城市 建设 主管 部 门与 开发 商 共 同 进行
计较 ,但 给投资 和投机 的相 对富人 以补贴 ,即使是 富裕 国家也难有此 项政策 。而且这个优 惠 幅度 ,几 乎达 到 了经 济适 用房 的补 贴程 度 ,甚 至 已经 超过 。 沈 阳市 的经 济适 用 房最 高 一套 补贴 55 元 ,可 以 . 万 对 比分 析一下 ,便 知这一政 策是否合 理 。
高 度 ,理 性 看 待 这 一 重大 的政 策 变 化就 不 难
发 现 ,不 提 “ 善 型住 房 ” 是 正 确 的 ,而且 改
到高 ,等等 ,都是不可否认 的明显 “ 改善” , 简 单 地 仅从 面积 大 小 一 个 指 标 确认 “ 善 型 改 住房” ,不 能说 没有 片 面性 ,而且 给 开发 大户 型 住房 提供 了依 据 ,进 一 步忽 视 了 中小户 型 、
当前和今 后 的重点 是 打击商 品房市 场 的投机 活 动 , 稳定 市场秩序 ,促进 房地产 市场健康稳 定发展 。这
时 ,贫 富不均 的两极 分化 问题 已经成 为众所 周知 的 顽症 。这其 中存 在 的原 因很多 ,但 “ 善 型住 房 ” 改 政策实践 的结果 ,明显地加 剧 了分 配不公 。有 专家 计算 ,以2年贷 款3万元 为例 ,如果 改善型住 房享 0 0 受 优 惠待 遇 ,在 目前 基 准 利率 59%的基 础 上 打7 . 4
可 能 是 长 期 的政 策 ,笔 者 对 此 持 理解 和支 持
态度。
一
出现 为 取得 其 优 惠政 策 待 遇 而 采 取 假 离婚 等
只从增 加面积 定义 “ 善型住房 ”只 能 根 据 户 口本 上 记 载 的人 口来 确认 是 否 属 于改 善 型 ,而 户 口本 上 记 载 的 人 口是 否 实 际住 在 一 起 则 无 法得 到 准 确 的 认 定 。 因此 ,烟 台等 城 市 并 没 有执 行 此
具有 片面性
支 持 “ 善 型 住 房 ”政 策 是 20 年 诸 多 改 09
对 楼 市 救 市政 策 的重 要 内容 之 一 ,直接 目的
就 是 为 了促 销救 市 ,应 对 金融 危机 ,保 增 长 。
这 一 概 念 的 内涵 只 限 于人 均 住 房 面 积 尚未 达
项规定 ,使其成为 “ 一纸空文 ” 。但主要 问
题 还 是 过 于刺 激 需 求 增 长 、超 前 消 费 、投 机 盛 行 、 推 高 房 价 等 ,并 且 已 经 得 到 实 践 证 明 。有 的专 家 学 者 很 早 就 开 始 主 张 “ 底 取 彻
到 当地 平 均水 平 的家 庭 ,因此 应 对 购买 自住 的二 套 房 给予 优 惠 。这 种 界 定 虽 然是 比较 明
复 原政 策 ,不提 “ 善 型住 房 ” 改 ,以防 鱼 目混 珠 ,
也是必 要 的。 六 、要警惕新一 轮宏观调 控政 策被再次化解
或者 说 是 变相 的财政 补 贴 ,有 谁 不 愿争 抢 这 份 利
益 ,更何 况不 以 自住为 目的的投资者 和投机 者 。如 果真能 把优惠给 以 自住 为 目的的购房 者 ,也 就不必
折 ,而不是按 1 倍 ,即6 3 %执行 ,可节省9 9 1 . 1 .4 5 5 3 元 。实 际上 ,这 就是 国家让 利的 幅度 ,是财政 少收
其中除了流动性和信贷规模问题外 , 关键是二套房 政策 的执行 问题 ,而执 行 中的问题又在 于如何 区分 二套 房的 自住 、投资 、投机等 问题 ,这 方面还应 有 具体 的可操作性 规定 ,但在难 以 区分 的情况下 ,恢
经济学理论 告诉 我们 ,任何 一项经 济政策都 是 对经 济关系 ( 益) 的调整 ,而 “ 利 人们 所奋斗 的一 切 ,都与 利益 有关 ” 。当前 ,有 的地 区借 助 “ 善 改 型住 房 ”继 续推 出优 惠政 策 ,给 本来 已经 很 旺 的 住 房市 场 需 求再 次 注 入 了动 力 ,不论 其 主观 动机 如 何 ,宏 观 上必 然 会 继续 推 高 本来 已经 畸 高 的 房
曼探 与 究 【讨 研 】
消改 善性住房政 策 ” ,应该说这 是超前性 的见地 。
三 、 人 为 加 剧 了分 配 不 公
主义 市场经济 中的应 有之意 ,即使是在 宏观指导 下 的市场经 济 ,也要 有宏 观调 控 ,这 是无 可厚 非 的 。
改 革 开 放 以来 ,在 取得 了举 世 瞩 目成就 的 同
曼探 与 究 【讨 研 】
20 年 第 四季 度 以来 ,全 国房 地 产 市 场 09
量 价 齐 升 ,部 分 城 市 的房 价 上 涨 得过 快 、过
确 的 ,但 不 能 说 是 完 全 科 学 的 、准 确 的 。所 谓 “ 善 型 ” 只看 人 均 住 房 面 积 大小 是 不 科 改 学 的 提 法 。就 一 般 而 言 ,凡 是 从无 到有 ,从
中低 价位 的住房建 设 。
二 、 容 易 被 投 资 和 投 机 性 购 房 者 所 利 用
“ 善 型住 房 ”政 策在 实 际操 作 中 困难 很 改 大 。其 中要 害是 难 以与 投 资 、投 机 二套 房 区
分 开 ,所 以完 全 可 以被 购 房 不 是 为 了 自住 而 是 为 了进 行投 资 或投 机 者 所 充 分 利 用 ,甚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