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要求 一、 设置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通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要求一、设置通识教育课程的目
的和要求通识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要求
一、设置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以下简称“通识课程”)设置目的在于向学生介绍获得知识的主要方法,让学生剖析不同学术领域和文化的研究层面、研究方法和思想体系,从而为资质、能力和经验各异的大学生提供日后长远学习所必须的方法和眼界。

通识教育对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加强他们的创造性和适应性、促进他们的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通识课程,要求课程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又能追求对知识理解的深度。

课程可以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并注重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结合。

通识课程要求打破专业局限,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文化通感和科学精神,要求教师能对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有深入系统的把握,对研究前沿动态有敏锐的眼光,并善于深入浅出地讲解,保证课程既有深度又有新意,同时对不同学科学生有广泛吸引力和思维启发性。

通识课程不同于专业课程,专业教育主要关注学生某种专业知识的传授及其职业能力的培养,而通识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重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发展其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表达思想、判断和鉴别价值等方面的能力,并以此促使学生的感情和理智都得到发展,使其全面发展,塑造完整人格。

通识课程也不同于素质课程,素质教育更多地强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调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通识课程的特点在于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通融,遇到问题时能够从比较开阔的、跨
学科的视角进行思考,收集资料,与人交流合作,达到不同文化和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融合。

通识课程内容具有如下基本特性:
1.基本性:课程内容涉及人类文明中最根本、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素质;
2.主体性:课程内容直接或间接地建立人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能以本身为主体去看待知识,通过讨论、思辩、批判与比较,去了解自己,以及与自己相关的自然世界、社会环境及时代与文化;
3.多元性:课程内容应该拓宽学生视野,养成尊重多元差异的人格与精神;
4.整合性:课程内容整合不同领域之知识,以启发学生的心智,拓展专业知识之直观与创意,并赋予新的诠释和内涵;
1
5.趣味性:课程内容探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

但问题的设定,不以学生修读系统性专业知识为前提,而讲授方式深入浅出,借由问题的探讨深化思维方法的训练。

二、通识课程教学要求
通识课程积极探索研究性教学,强调大班授课与小班研讨相结合,注重考核方式多样化。

通识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应符合如下要求:
1.教学内容重在启发思想、掌握方法,而非灌输知识的细节。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的细节或事情的详细经过应当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去掌握。

2.教学环节应包括课堂讲授、课外阅读和课堂讨论等几个部分。

应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目录,并对学生提出必要的课外阅读量要求。

还应通过讨论和撰写读书报告等办法,检测学生读书的质和量。

3.鼓励使用先进教学手段,提倡运用课堂模拟、项目参与、社会实践、角色扮演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课堂讨论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大课的讨论可以分组进行,聘请助教协助组织和主持。

4.课程最终成绩的评定应由讨论、作业、考试等多种检测指标来决定。

考试内容应能检测学生读书和自主学习的情况。

5.开课时即应发给学生教学大纲,内容包括教学目的、要求、大致的进度、基本参考资料目录、成绩考核办法,以及上课时间、地点、课程编号、教师姓名、联系办法等。

三、通识课程申报要求
1.通识课程建设采用“课程负责人,教学团队”的模式,申报教师要求本科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对通识教育的理念有一定的认识并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各学科专业的骨干教师。

2.要求申报课程的教师在2017年秋季学期开出相应课程,并且每年至少开课1次。

3.申报课程的学分数一般不超过2学分。

4.不能申报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已开设课程名称相似或内容相近的课程。

5.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将通识课程纳入我校数字化资源库建设。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