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考人教历史复习讲义: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考人教历史复习讲义:危机、变法与革命(一) Word版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复习第三单元危机、变法与革命——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北京四中赵利剑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又相继发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使帝国主义亡华野心始终不能得逞。
面对民族生存危局,各阶层民众纷纷行动起来,寻求彻底摆脱苦难的答案。
这节课,赵利剑老师将带领我们一起复习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
【重点难点】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知识梳理】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1.背景①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对外侵略扩张,制定以侵华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②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中日两国军队进入朝鲜,处于对峙状态。
③1894年7月,日军于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
2.过程:平壤战役;黄海海战(1894.9);日军占领辽东和山东半岛。
3.《马关条约》(1895)①内容及危害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破坏中国领土主权;使台湾和祖国分离五十年,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三国干涉还辽:在俄、德、法三国压力下,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勒索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
该事件反映俄、日争夺东北和朝鲜的矛盾,后引发日俄战争。
Ⅱ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加重人民负担;便利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Ⅲ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长江流域全部开放;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Ⅳ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特点:突出反映列强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
③影响:大大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1.经济:资本输出①方式:政治性借款;抢夺铁路修筑权和矿山开采权;投资设厂;开设银行。
②影响:列强在华经济、政治利益急剧扩大;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客观上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2.政治: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①势力范围:帝国主义国家凭借军事和经济实力,控制某国的一部或全部作为自己进行经济掠夺和政治侵略的特殊地区,不许他国涉足。
【历史】高三一轮复习:25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1
★第五节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法国大革命的条件和原因。
2.了解三级会议的情况。
3.掌握法国大革命的三个阶段,识记其中重大历史事件;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的发表;处死路易十六;热月政变。
4.认识、评价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统治时期的政策和措施。
5.理解并掌握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6.认识法国大革命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7.理解并掌握拿破仑取得法国政权及建立拿破仑帝国的原因。
8.掌握拿破仑的统治政策及拿破仑帝国的阶级实质。
9.正确认识评价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10.如何评价拿破仑的功过是非。
德育目标1.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发生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的经济基础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紧随时代发展潮流的进取精神。
2.在学习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巴黎人民的三次武装起义,使资产阶级的三个派别在革命的三个阶段发挥了领导作用,为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打退国内外封建势力的进攻做出了贡献。
3.通过指导学生认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近代法国在推动欧洲历史进步方面所起的伟大作用以及法国革命的榜样作用。
4.在指导学生分析拿破仑崛起及他能够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历史观的教育。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的观点分析历史发展进程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分别在革命中实行的反封建措施的实质及作用,以及他们先后被推翻的原因,培养学生历史地、辩证地、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本节教材中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通过对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等人物功过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复习 精品
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第五节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学案【知识点拨】一、大革命的爆发1.背景:①革命爆发前,法国是欧洲大陆上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
农业属于首位,工商业发达。
②在社会阶级关系上,分为三个等级,社会等级对立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③政府财政困难。
2.爆发: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
二、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1789年7月14日—1792年8月):大革命爆发后,制宪会议成为法国最高权力机关;取消农奴制,废除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发布《人权宣言》;制定1791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召开立法会议;1792年对奥地利宣战。
三、吉伦特派统治时期(1792年8月——1793年5月底):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推翻君主制,吉伦特派当权;召开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法军取得瓦尔密之战的胜利;国民公会通过成立共和国的决议;审判并处死国王。
四、雅各宾派专政时期(1793年6月初——1794年7月):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统治,雅各宾派取得统治权;雅各宾派采取措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实行恐怖政策;发布总动员会,赶走外国干涉军。
五、热月党人统治时期(1794年——1799年):1794年,热月党人发动政变,推翻雅各宾派的统治,夺取法国政权;热月党人一方面取消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和激进措施,一方面尽力保护革命成果,维护共和制;1795年秋成立督政府;督政府统治时期政局不稳。
六、拿破仑统治时期的法国(1799年—1815年):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政权;拿破仑上台建立了执政府;1818年,拿破仑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进行了财政改革;1818年拿破仑公布了《民法典》后又公布了《商法典》和《刑法典》;拿破仑建立了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拿破仑多次与反法同盟进行战争;1810年前后,法兰西帝国极盛一时;1813年,法国在莱比锡之战中失败;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拿破仑战争具有反复辟、争霸、侵略三种性质。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大革命的爆发1、背景——国内:①革命前夕的法国是欧洲大陆上一个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等级森严。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发展,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
③第三等级特别是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改变现状。
④财政危机严重,国王路易卜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
⑤启蒙运动为革命的爆发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
国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
2、爆发经过——导火线:1789年5月三级会议的召开。
第三等级的斗争:①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改革;②要求改变陈旧的开会方法和表决方式;③三级会议→国民议会的成立1789-6;④制宪会议的成立。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专制统治的巴土底监狱,标志大革命爆发。
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1789年7月14日以后,制宪会议实际成为法国最高的行政和立法机关→立法会议。
起主导作用的是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
制宪会议为改造旧制度,创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作出很大贡献。
宣布废除封建制度。
取消教会和贵族的特权,没收教会财产,取消关卡等。
动摇了封建制度,但没有废除封建地租和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1789年制宪会议发布了《人权宣言》。
评价: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成为资产夺取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
它是资产阶级的纲领性文件,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但建立在私有财产贫富悬殊基础上“自由”“平等”实际上只能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1791年制宪会议颁布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宪法规定的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违反了《人权宣言》的精神。
制宪会议解散,让位于根据宪法选出的立法议会,君主立宪派掌权。
立法议会遇到了许多困难,1792年4月,领导了反对昔奥武装干涉、保卫革命的战争,人民群众组成义勇军开赴前线。
长达20多年的对外战争开始。
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王宫,推翻了君主制。
人教版历史中考复习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目标梳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葡萄牙和西班牙早期的殖民活动、英国的殖民扩展、“三角贸易”以及荷、法、英殖民争霸的基本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正确理解“三角贸易”的实质以及“日不落帝国”的形成过程。
3.准确把握欧洲殖民国家殖民掠夺的影响,正确看待欧洲殖民者的扩张和掠夺。
1.了解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雅各宾派专政、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法典》等基本史实。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综合起来,培养学生独创、灵敏的思维品质;从多种角度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3.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历史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重大意义和历史作用。
1.重点:《人权宣言》;拿破仑帝国。
2.难点:雅各宾派专政的特点与作用;对拿破仑的评价。
知识梳理一、旧制度的危机1.背景:18世纪开始,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
国王路易十五通过加重税收等方式阻碍①的发展。
进步思想家猛烈抨击法国的封建制度,称之为“旧制度”。
2.启蒙运动:(1)时间:18世纪。
(2)起源国(中心):法国。
(3)主张: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②,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
(4)性质:是一场反对旧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5)意义:为③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6)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被视为启蒙运动的旗手,推崇④的政治制度。
孟德斯鸠最博学的启蒙学者,提倡⑤的政治模式。
卢梭主张最大限度的让⑥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①资本主义②启蒙教育③法国大革命④英国⑤分权制衡⑥公民二、法国大革命1.背景:旧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使法国社会矛盾激化,支持⑦使法国财政出现危机,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讨论征税问题。
第三级会议提出制度宪法的要求,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⑧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导火线:1789年5月,三级会议的召开。
)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2.革命开始:⑨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标志法国大革命开始。
高中历史人教版:2.5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一、如何评价革命中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改造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之一是要将封建主义的土地所有制改造为资本主义的所有制,以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于土地所有制来说,就是要将土地绝对私有化,使土地转变为资本。
评价的标准应放在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基点上,而不应是否满足贫苦农民无偿得到土地的要求为准绳。
超越历史条件的过高要求不是历史唯物主义。
至于采取什么方式要具体分析。
在1789年8月制宪议会颁布的法令中,无偿废除的封建权利和义务,包括领主的司法权和其他特权,农民的人身义务和残存的农奴制;以赎买方式废除的有直接与土地相关的永佃田的贡赋和部分地区加收的实物地租。
后来,雅各宾派又发展为无偿废除一切封建权利,烧毁原始证件,从而使农民成为永佃田的自由所有者。
分小块出卖的只有逃亡贵族的土地。
农村公社的公有土地则按人口分给农民。
这些法令都是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即便是赎买方式也赢得了农民对新政权的支持。
无论从当时的需要,还是从资本主义发展的长远利益来看,都是适当的。
二、如何评价雅各宾恐怖政策1.实行恐怖政策是必要的。
雅各宾派当政后形势十分险恶。
7国反法同盟已侵入法国东、北、南部地区,西部海岸被英国封锁,9月英军占领土伦港。
国内的叛乱已蔓延到60个郡(全国共83个郡)。
物价还在上涨,巴黎发生了大规模群众武装示威,要求“向贵族开战、向囤积者开战”。
国民公会中埃贝尔派的代表提出恐怖是斗争的惟一手段,如果不实行革命的恐怖,势必失去群众的支持,更无法击退侵略者。
革命恐怖是在群众要求的压力下实行的。
实施恐怖政策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在一定时间里,恐怖统治发挥了巨大作用。
经济混乱得到克服,群众踊跃参军,镇压了叛乱,并将外国军队全部赶出法国本土。
恐怖统治在保卫共和国、拯救革命方面的作用是应当肯定的。
2.恐怖政策不是资产阶级的政策。
恐怖统治是迫于形势实行的。
由于法国大革命面临着强大的外国武装干涉的威胁,为了动员群众抗击敌人,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就必须暂时地限制甚至打击资产阶级来适应和完成革命的激烈程度。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的兴亡(共20张PPT)
六、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的兴亡
(3)拿破仑与《民法典》(1804)
法典规定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废除 封建特权,摆脱教会控制,以及人身自 由、契约自由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等基本准则。这些基本原则充分反映了 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 社会的立法规范,恩格斯曾称它为“典 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
六、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的兴亡
(4)拿破仑战争和波旁王朝的复辟
1805年奥斯特利茨战役,一举摧垮第三次反法同盟。 1806年,打败第四次反法同盟。 1810年,打败第五次反法同盟,几乎控制整个欧洲,第一帝国达到全盛。 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 1813年,被第六次反法同盟打败(莱比锡战役) 1814年,被流放厄尔巴岛,波旁王朝复辟。 1815年,重返巴黎,再次登上皇位。 1815年,被第七次反法同盟打败(滑铁卢战役),流放圣赫勒拿岛。 1821年,去世。
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严厉批判,论证了摧毁这种 制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他们主张社会革新,消灭专制主义、 封建特权和不平等现象,实现民主政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提出以理性原则来代替权威和传统原则。
——杨鹏飞《从传统社会到现代文明》
六、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的兴亡
严重的财政危机;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
六、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的兴亡
1、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与民主制度的初创
(1)背景
法国大革命
烈度大
人民的 参与程 度高
对旧制 度的彻 底破坏
影响整 个欧洲
六、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的兴亡
旧制度(君主专制和社会等级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大革命时期的革命者把波旁王朝时期的体制称作“旧制度”。旧制度通常是指近代早期兴 起的绝对君主制与中世纪等级社会的混合体。与欧洲大陆多数国家一样,法国社会也分为三个 等级:教士、贵族和第三等级。在18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财富和才能对等级体制产生 了冲击。但是与英国不同,英国贵族日益商业化或资产阶级化,而法国则出现了资产阶级贵族 化的潮流。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考人教历史复习讲义: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含答案
世界近代史复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北京四中赵利剑【重点难点】1、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2、难点:对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理解和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的体现【知识梳理】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1.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18世纪时,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路易十四大力强化中央集权,巩固专制统治.路易十五统治时期,统治更加腐败.2.启蒙思想的影响启蒙运动广泛传播了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3.三级会议的召开—-革命的导火线1789年5月,为解决财政危机,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
第三等级代表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将国民议会改为制宪议会。
二、法国大革命的过程1。
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1789年7月-1792年8月)①攻陷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大革命的开端②《人权宣言》内容:以洛克和卢梭等人的“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为基础;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核心:民主、人权、法治评价:揭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和纲领性文件;以法律形式肯定启蒙运动的主张。
③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791年,制宪议会颁布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2.吉伦特派统治时期(1792年8月-1793年6月)①巴黎第二次起义:1792年8月,巴黎人民起义,推翻君主制度。
②瓦尔密大捷:1792年9月③建立共和国:国民公会废除王权,建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④处死国王:1793年初3.雅各宾派统治时期(1793年6月-1794年7月)英国与普、奥、荷、意、西等国组成第一次反法联盟,试图剿灭新生的法兰西共和国。
巴黎人民于1793年5月底到6月初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
法国革命进入其最高、最激进的阶段,即雅各宾专政阶段。
雅各宾派实行的恐怖政策扭转了国内外的紧张局势,但雅各宾派的内部矛盾和斗争日益尖锐化,并最终导致分裂。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课件5
迫
自身的政治权利,要求制定宪
的
法,限制王权。国王被迫让步,
法
暗中调动军队,准备镇压革命,
国
国王与第三等级矛盾激化,直
农
接引发了巴黎人民的起义。
民
二、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进程
开端——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
为什么巴黎人民要攻占巴士底狱? ——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
二、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进程
各
179 宾 179 179 180
3 派高)4革 9 4
当潮 命 政结
法 兰 西 第 一 帝 国 15覆 灭81
索
纲
法国大革命的束历史意义:
领
1、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2、传
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3、
教学目标:
一 、 知 识 与 能力
识记西欧城市复兴的时间、区域,城 市争取 斗争的 常用方 式;了 解市民 阶级的 形成过 程;了 解大学 的兴起 、大学 自治及 其开设 的主要 课程等 。
三、拿破仑帝国 拿破仑加冕典礼
(2)拿破仑称帝
议一议:拿破仑
对内对外实行了
哪些政策?说明
了第一帝国的性
质是什么?
1804年,拿破仑在巴黎 圣母院加冕称帝,建立 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颁布民法典——《拿 破仑法典》 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 法同盟的军队。
三、拿破仑帝国
(3)拿破仑的政策
对内:颁布《法典》 对外:对外战争
这只是代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去,而不是 资产阶级的失败。
二、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它被称为大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次革命给本 阶级、给它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 ,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 ,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渡过的。”
人教版高二历史上册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课件 大纲人教版
(2009年上海历史11)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道:
“14日,星期二,无事。”然而,这一天却成为改
写法国历史的日子。因为在那天
A.第三等级召开了国民会议 B.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
C
C.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
D.拿破仑颁布了《法国民法典》
(05天津17)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路易十六
被称为“国家的第一公务员”,必须宣誓效 忠国家和法律。这表明:
战争
播了革命思想和精神,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 后期:侵略欧洲一些国家,带有争霸、侵略和奴役性。
帝国覆亡 1814年 波旁王朝复辟
评价拿破仑: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法国大资产阶级的政 治代表,是对法国和欧洲历史甚至世界历史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 人物,其活动既有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一面,也有侵略掠夺其他国家 人民的消极一面。尽管拿破仑帝国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纵观一生的 活动,对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应是主要的。
(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20)法国人达尔让松
在18世纪中期写道:“委托给大臣们的事务
漫无边际。没有他们,什么事也办不了,只
有通过他们,事情才能办成;如果他们的知
识与他们庞大的权力有距离,他们便被迫将
一切交给办事员办理。”上述材料说明,当
时的法国
A.专制王权强化
B.办事人员权力上升 C.国王权力旁落
拓展1:拿破仑兵败的根源
自由和平等的大革命理念意味着一切民 族压迫行为都失去了合法性。被占国的 人民先是在拿破仑的指引下觉悟到这一 点,然后在这位导师的侵略行为背叛了 革命原则时转而反抗。正是拿破仑用武 力传播的自由平原则使得他的征服失去 了合法性。
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 “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滋润意大利土壤 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法国人的鲜 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 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 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考人教历史复习讲义: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上) Word版含答案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上)北京四中石国鹏【重点难点】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法国《人权宣言》【知识梳理】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一、波旁王朝(Maison de Bourbon)统治与大革命爆发1.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2.法国的等级制度:特权等级与第三等级严重对立3.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思想原因)4.财政危机和三级会议的召开(直接原因)5.攻陷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的爆发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来到巴士底狱,攻占并拆毁了这个被视作旧制度象征的堡垒,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6.《人权宣言》的发布①内容:自然权:人生来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动摇的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主权在民:国家的最高权力来自人民。
②体现的思想:人权思想、法治思想、民主思想。
③历史意义:批驳专制王权封建等级,是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标志法国社会政治法律领域的根本变化;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亚洲国家社会改造。
7.《1791年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1791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要求的国家根本大法,实际上确立了大资产阶级的政权,具有进步历史意义。
8.巴黎第二次武装起义,吉伦特派上台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吉伦特派统治的建立(1792年8月)2.瓦尔密大捷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吉伦特派掌握政权后,取得了瓦尔密大捷的胜利,成立国民公会,宣布废除王权,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3.处死路易十六(1793年)4.雅各宾派上台及其暴政1793年5月底6月初,巴黎人民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统治,法国进入雅各宾派专政时期。
雅各宾派面对内忧外患,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采取了一系列打击法革命、保障人民利益的激进措施即“恐怖政策”,以维护革命成果。
5.雅各宾派的分裂和热月政变1794年7月,国民公会中的反对派发动政变,将罗伯斯庇尔及其主要同伙逮捕并送上断头台,这就是“热月政变”。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考历史复习讲义(59份)人教课标版29(美教案)
世界多极化趋向的出现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北京四中徐雁同学们好,今日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世界多极化趋向的出现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两极格局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有其形成、分化、解体的过程。
在两极格局还还没有完整解体的时候,其内部就已发生疏化,而在两极格局解体以后,世界多极化趋向进一步增强。
第一我们学习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要点难点】世界多极化趋向的表现及其在波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的崩溃及多极化趋向的增强【知识梳理】世界多极化趋向的出现一、走向联合的欧洲、背景:①欧洲衰败——求发展②美苏影响——保安全③共齐心理——有渊源法德和解——是要点、过程: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署了《巴黎合约》,决定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此后,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年,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这三个共同体归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总部在布鲁塞尔)。
、影响:①经济:使欧共体经济实力大增。
②政治:挣脱美国的控制,冲击两极格局,促进多极化趋势出现。
二、日本谋求大国地位、战后日本民主改革改正宪法,确定民主系统;农地改革,取销封建土地制度;解散财团,限制过分垄断。
、朝鲜战争刺激经济发展年“特需”收入亿美元。
、成为经济大国年:年均增添年:超出联邦德国世界第二年代后期:公民生产总值相当英法总和、提出政治大国目标(世纪年代)佐藤内阁:亚洲自主外交田中内阁:多边自主外交中曾康弘内阁:“要在世界政治中增强日本的发言权,不单要增添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重量,并且增添作为政治大国的重量。
”三、不缔盟运动的流行、不缔盟运动的流行和形成标记:年贝尔格莱德会议、政策、斗争内容政策:非公司、不缔盟斗争内容:年代:反对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年代:反对霸权主义、成立国际经济新次序、中国与不缔盟运动合作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东欧巨变的三个阶段()执政党内出现反对派,与党外反对派相响应()执政党对反对派的妥协让步,放弃社会主义原则()反对派向执政党夺权,实现政权更迭本质:社会制度的根天性变化政治上: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推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私有化基础上市场经济、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原由“八一九”事件─—催化剂苏联解体(独立国家联合体)─—两极格局最后崩溃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推行多党制,潜藏已久的民族矛盾迸发,民族分别活动愈演愈烈;年“八一九”事件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年代,独联体成立,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也随之崩溃。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考人教历史复习讲义:英国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Word版含答案
世界近代史复习英国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北京四中赵利剑【重点难点】1、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责任内阁制的确立2、难点:对英国议会制民主政治的理解与掌握【知识梳理】一、英国革命的背景1.历史因素——《大宪章》和英国议会13世纪,英国贵族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
1265年,贵族、骑士和市民等召开会议,这就是英国议会的开端。
后来议会逐渐演变成上下两院。
上议院由贵族和教会代表组成,下议院由乡绅和市民代表组成。
英国议会有赞成或拒绝征收新税的权力,国王要征新税必须获得议会的同意。
2.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形成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的优势,积极开展海外活动。
都铎王朝积极拓展海外贸易,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起来。
随着制呢业的发展,羊毛需求量骤增。
贵族地主竞相圈占农民的土地养羊。
农村中出现了资本主义农场和牧场。
②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17世纪初,英国的资本主义已有较大发展,出现新兴资产阶级和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济活动的新贵族。
许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成为议会议员,限制王权的议会的力量不断增强。
③清教的兴起16世纪后半叶,英国出现新教教派——清教。
它要求消除英国国教中天主教的残余,反对繁琐的宗教仪式;提倡禁欲、戒酒、节俭和积累财富。
这些特征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意志。
清教徒在英国革命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3.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①詹姆士一世的专制主义理论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
其国王詹姆士一世极力鼓吹“君权神授”。
他认为国王的权力来自上帝,因而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国王只需对上帝负责。
竭力反对议会对王权的任何限制。
引起英国国内关于“王在法上”还是“法在王上”的争论,议会与国王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②经济斯图亚特王朝推行由王室操纵的垄断制度,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无法自由经营企业。
由于政府财政拮据,通过增税来解决危机。
这些措施极大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考历史复习讲义(59份)人教课标版42(美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北京四中徐雁同学们好,今日我们一同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一我们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里边波及到同学们不太熟习的观点,那就是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简单地说在中国,达成反封建任务的,我们把它称为民主革命。
在世界各地达成反封建任务的都是财产阶级革命,按着毛泽东同志的理论,由无产阶级领导中国人们达成反封建任务的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下边我们共同学习本课内容。
【要点难点】五四运动标记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重要成就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中共的革命道路的探究即工农武装盘据道路的形成【知识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步——五四运动.引火线:巴黎和会中外国交的失败.过程:第一阶段:迸发:年代日;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销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署名”等;中心:北京;主力:青年学生。
第二阶段:时间:从月日起;中心:上海;主力:工人阶级。
.结果开释被捕学生;免除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署名。
.意义性质:完全、不当协——反帝反封标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步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二、中国共产党的出生.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共一大召开(年,上海)内容:党纲;党名;目标(颠覆财产阶级政权,成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中央机构.中共一大的历史意义:中国革命的相貌面目一新。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国共合作形成()背景:要战胜强盛的仇敌,一定成立革命一致战线;年,中共三大决定与中国公民党合作。
()标记:公民党一大().北伐战争的成功进军经过:广州公民政府成立;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公民政府迁都武汉。
影响:摇动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基本颠覆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公民大革命失败(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南京公民政府成立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和宁汉合流国共的十年对峙(-年)一、南昌起义(年代日).背景:革命低潮;缺少武装。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第五节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doc
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第五节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原因、三级会议的有关史实,提高分析历史背景的能力;2、了解《人权宣言》、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当政时期的主要措施,评价其对于革命的含义;3、认识拿破仑帝国时期有关史实,尤其是《民法典》、帝国建立的有关史实,分析拿破仑政权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1、分析和排列法国大革命高潮时期的过程,学会分析掌握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法;2、比较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当政时期政策异同,理解法国大革命是一步步引向高潮的;3、分析法国大革命时期各项措施与法律文件,学会分析历史上的文本内容概要以及其反映的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分析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法国大革命规模大、革命彻底的原因,寻找社会改造运动与经济基础、思想动员间或关系,得出结论: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改造运动;2、分析革命过程中的措施、颁布的法律文本内容,领会其反映的启蒙思想的内在涵义;3、通过拿破仑内外政策、战争与帝国相关史实的分析,认识拿破仑帝国的性质,评价拿破仑其人;4、通过史实介绍,联系课外知识,讨论关于法国大革命评价、拿破仑评价的多种观点。
教学重点:大革命背景;三次武装起义;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当权时的措施及雅各宾派当政时的革命措施。
教学难点:君主立宪派对法国的初步改造;教学方法:结构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启蒙思想的影响?指出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的到来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一、大革命的爆发。
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类比,学生阅读根据规律得出结论。
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法国表现为: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革命爆发的背景与原因。
①18世纪晚期,法国资本主义较发达,但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②等级制度下阶级对立尖锐,第三等级反对特权等级。
③启蒙运动的思想动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兴亡(有答案)
一、知识梳理二、基础练习1.(2018海淀0模) 1302年法国第一次召集三级会议,1614年以后法国三级会议一直没开会,直到1789年,随着三级会议的召开,法国大革命随之到来。
而在相同的时间范围里,英国的议会一直有重要影响。
这说明法国相较于英国A. 君主的专制权力更大B. 封建贵族的势力较小C. 民众的斗争精神不强D. 阶级分化和对立较弱2.(2019东城期末)28.《欧洲与法国政府》指出“路易十六的法国还只能算作一个朝代国家,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才是一个民族国家。
很多法国人跟随着拿破仑,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自认为是组织中之一部分,生命荣辱与共。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路易十六是法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君主B.《民法典》维护了公民私有财产权C.《人权宣言》颁布激发了民众革命热情D.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民族主义发展3.(2019朝阳一模)1789 年 8 月,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这表明A.法国改造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B.启蒙运动的思想在实践中彰显C.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诞生D.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在法国确立4.(2018海淀期末)法学家勒内•达维徳认为,“在19 世纪,民法典在法国一直被视为核心,是法律的真正心脏。
”这是因为《拿破仑法典》A.摧毁了欧洲各国封建制度B.确立了法国民主政治制度C.巩固了拿破仑的军事独裁D.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三、巩固练习1.(2017东城一模)有西方论者认为:“法国大革命是现代西方形成过程中一个极为关键的历史阶段,它实现了启盟运动思想家的理想,摧毁了旧秩序的等级制和整个社会,强化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促进了现代国家的成长。
”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①三级会议的召开②《人权宣言》的发表③《法国民法典》的颁布④巴黎公社的成立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一套百科全书的“政府”条目中写道:“政府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宗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近代史复习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北京四中赵利剑
【重点难点】
1、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
2、难点:对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理解和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的体现
【知识梳理】
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1.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18世纪时,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
路易十
四大力强化中央集权,巩固专制统治。
路易十五统治时期,
统治更加腐败。
2.启蒙思想的影响
启蒙运动广泛传播了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3.三级会议的召开——革命的导火线
1789年5月,为解决财政危机,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
议。
第三等级代表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将国民议会
改为制宪议会。
二、法国大革命的过程
1.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1789年7月-1792年8月)
①攻陷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大革命的开端
②《人权宣言》
内容:以洛克和卢梭等人的“自然法”和“社会契约
理论”为基础;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核心:民主、人权、法治
评价:揭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和纲领性文件;以法律形式肯定启蒙运动的主张。
③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791年,制宪议会颁布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2.吉伦特派统治时期(1792年8月-1793年6月)
①巴黎第二次起义:1792年8月,巴黎人民起义,推翻君主制度。
②瓦尔密大捷:1792年9月
③建立共和国:国民公会废除王权,建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
④处死国王:1793年初
3.雅各宾派统治时期(1793年6月-1794年7月)
英国与普、奥、荷、意、西等国组成第一次反法联盟,试图剿灭新生的法兰西共和国。
巴黎人民于1793年5月底到6月初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
法国革命进入其最高、最激进的阶段,即雅各宾专政阶段。
雅各宾派实行的恐怖政策扭转了国内外的紧张局势,但雅各宾派的内部矛盾和斗争日益尖锐化,并最终导致分裂。
1794年7月,国民公会中的反对派发动政变,将罗伯斯庇尔及其主要同伙逮捕并送上断头台,这就是“热月政变”。
“热月政变”标志着政权从资产阶级民主派手中转到了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热月党人手中。
三、拿破仑帝国
1.拿破仑的崛起
①拿破仑·波拿巴出生于科西嘉岛。
后进入法国布里埃纳军校。
②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参加共和军围攻土伦之役,在军界崭露头角。
③1795年,拿破仑在巴黎平息保王党人武装叛乱。
④1796年,拿破仑出任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屡次击败处于优势的反法同盟军。
⑤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得知督政府统治摇摇欲坠,回到法国。
2.雾月政变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建立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实行军事独裁。
1804年,拿破仑称帝,改共和国为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
3.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①对内
采取一系列有利于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措施,继承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法制思想,颁布了《民法典》等法律,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法制体系。
该法典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原则和自由平等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制订法典的蓝本。
②对外
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一举摧垮第三次反法同盟。
到1812年,拿破仑几乎控制了整个欧洲,第一帝国达到全盛。
1812年,拿破仑率军进攻俄国,后被迫撤退。
1814年,反法盟军进入巴黎,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
波旁王朝复辟后,妄图重建封建专制制度,激起人民和资产阶级的不满。
拿破仑于1815年初在法国南部登陆,很快进入巴黎。
路易十八出逃,拿破仑重登皇位。
英、俄、普、奥等国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法军。
拿破仑再度退位,被流放至圣赫勒拿岛,
直到1821年去世。
③拿破仑战争的性质
正义性和进步性:维护法国国家安全;保护革命成果;传播了法国革命的思想;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
争霸性:同英、俄等国争夺殖民霸权和欧洲大陆霸权。
侵略性:侵犯欧洲许多国家主权,激起人民反抗。
失败原因:欧洲人民的反抗;封建势力的强大。
【课后检测】
1、1789年,法国通过了《人权宣言》,有历史学家这样解释“宣言”二字:“有意模仿国王诏书中的神圣程式”,通过“诉诸普遍原则,诉诸神授,而赋予人民主权以以往君主行为才有的神圣色彩”。
这一解释表明《人权宣言》的颁布()
A.从君权神授走向了民权神授
B.彻底否定绝对的君主制
C.按卢梭的理想实行直接民主
D.推动革命迅速走向高潮
2、法国18世纪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把国家的政体分为共和、君主和专制三种。
他指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
”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1789年巴黎人民革命的胜利
B.法国《1791年宪法》的颁布
C.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3、“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有许多来自法国的志愿者参加了
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他们回国后受到热烈欢迎。
当凯旋的志愿者们无比兴奋宣传美国时,也预示着法国将有一场巨变发生。
”这一“预示”的主要依据是()A.法国社会矛盾激化
B.启蒙思想的成功示范
C.法国“巨变”有了革命骨干
D.法国“巨变”有了美国的外援
4、拿破仑加冕称帝时说:“我只能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
”这句话的含义是()
A.领导法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
B.以共和政体维护国家独立
C.实行军事独裁,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D.恢复法国的旧秩序
5、法国1875年宪法的条款中,从法律上阻断保皇派复辟企图的是()
A.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B.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C.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
D.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
参考答案:
1、B
2、D
3、B
4、C
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