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
一、为什么确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这个专题?
1.专题来自于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
在深入分析研究幼儿园教育教学各类问题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
如“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问题,这是有效的师幼互动应达到的教育目的之一;如“教师提问的策略、提问的有效性”本身就是师幼互动研究的内容;再如“音乐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也是师幼互动的策略和方法的问题;还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失控”是师幼互动失去了效应;同时师幼互动这一问题涵盖了幼儿园教育教学和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行为迁移功用。
对此问题的研究可以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际行动中的困惑和问题。
2.专题鲜明地体现了《纲要》精神
《纲要》倡导的“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通过有效的师幼互动去实现。
《纲要》明确提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
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是对师幼互动提出的基本要求,同时也鲜明地表达了师幼互动对幼儿发展的支持、鼓励、引导、帮助、激励和促进作用。
3.专题切中教育理念向行为转化进程中的关键要素
大家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在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进
程中,教师是幼儿发展的“助推器”,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是深远的,幼儿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两年多来的园本教研实践我们感受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得到了有效的落实,绝大多数教师已经拥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教育行为也有所改善。
但是,在教育行动层面上仍大量地存在着一些“惯性运动”,即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向教育行为的转化仍有距离,甚至理念和行为脱节。
究其原因,是教师缺乏在教育实践层面上的科学方法、行动策略和教育智慧。
教师的教育智慧集中体现在教师与幼儿有效互动的策略上,因为师幼互动是伴随着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
教师借助承载着教育理念、蕴含着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活动材料和环境,通过与幼儿间语言和非语言的相互作用,促进幼儿与教师、与同伴、与教学内容、与活动材料和环境的对话,在此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使幼儿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智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对这个专题的研究能很好地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
可见,专题的研究价值在于体现了《纲要》精神,抓住了教育理念向教育行为转化的关键要素,注重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层面上与幼儿互动的机智和策略不够的现实问题,丰富教师教育智慧,推动教师教育行为的跟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在本次教育行动研究中,有关本专题研究的收获和反思
(一)收获: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
1.平等、民主的师幼关系,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前提和保障。
相关研究表明:师幼互动行为与师幼关系相依而存。
良好的师幼、同伴关系,营造了友爱、和谐、温馨、融洽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在集体中感到安全、愉快,幼
儿会表现出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思维、语言和行动都处在积极状态,这为师幼互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本次研讨活动中,三位教师阳光般的灿烂的笑容与表情,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与动作,对幼儿表现出的关注与尊重,是构建和谐、融洽师幼关系的重要元素。
教师和幼儿因此拉进了距离,课堂因此而充满欢乐,活动因此而生动有趣,师幼互动的通道因此而畅通。
2.创设幼儿喜爱的、自主探究和表现的活动环境,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是师幼互动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大家都知道“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是《纲要》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幼儿园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就必须培养幼儿成为一个会学习会思考的人,一个自主学习的人,这就要求教师把主动学习的过程还给孩子。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的自主学习状态是师幼互动所追求的理想状态,也就是说,幼儿有效的自主学习是师幼互动有效应的重要标志。
在《探月之旅》教学中,吴老师创造性地将“嫦娥一号”升月成功的时事融合到体育教学之中,创造性地设置了“卫星发射”、“卫星奔月”等情景,让“小火箭”(幼儿)尝试探究怎样将“卫星”(沙包)“发射出去”,怎样让“卫星奔向月球”。
有效地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和表现的兴趣,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中创造性地表现出沙包的抛、接、投掷等多种运动方法。
在《森林运动会》教学中,徐老师创设故事情境,在雄壮的运动员进行曲的背景音乐下,拍球比赛开始了,各种小动物代表队进场了……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而问题情境(“小兔子代表队为什么说比赛不公平呢”)的呈现又将思考的主题传递给幼儿,促进幼儿自主思考、积极探究、主动学习。
在《赶花会》教学中,张丽老师用简明的语言讲述“小鸭子赶花会”的故事,并选取
百度文库
“小鸭子起床”、“小鸭子赶路”、“小鸭子看花”三个切入点提出问题,在师幼互动的语言表达和动作表现中体现幼儿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这些活动都体现了教师对幼儿主体地位的尊重,对幼儿自主学习的尊重。
综合上述教学案例可以发现:教育环境的创设首先要能准确地承载着教学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核心价值;其次教育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幼儿身心特点,体现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故事、游戏和富有探究性、表现力的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再次教育环境中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发展水平,既不能远远超越幼儿的经验、知识和能力水平,又不能简单重复原有的经验、知识和能力水平,真正起到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作用。
3.借助于适合幼儿活动的材料,充分让幼儿与活动材料有效互动,是师幼互动的有效措施。
在《森林运动会》教学中,当幼儿对“小兔子为什么说不公平”的问题处在“愤”、“悱”状态时,徐老师不是急于告知答案,而是及时投放活动材料,用直观形象的学具支撑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方式,让幼儿在与操作材料的互动中,主动地探究,慢慢地体会、感悟“把相同数量的小动物代表队放在一起,比赛才公平”的道理。
在《赶花会》教学中,张教师借助于直观形象图谱的演示,调动幼儿视、听和运动觉等多种感官,多通道地感知音乐作品,使幼儿对乐句、乐段和ABA曲式结构有了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体会和认识。
在《探月之旅》活动中,吴老师设计的红、黄队的标志,练习“自抛自接”、练习“卫星发射进入月球”的场地设计,材料投放等等,都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教学活动中因这些活动材料的投放而提高了活动的成效。
在深入分析研究活动材料时,我们发现:首先,材料的投放要科学,要能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没有知识性的错误(如《森林运动会》的材料的设计,《赶花会》中的图谱的设计,《探月之旅》中的投掷圈改成“月球”);其次,材料投放的时机要适宜,真正能发挥支持幼儿学习的作用(如《森林运动会》幼儿学具材料和运动员进行曲投放时机,《赶花会》中图谱和音乐的出现时机);第三,根据幼儿学习形式的不同,而选择不同数量、不同形式的材料(如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材料投放不同);第四,材料的投放要体现学习内容的渐进和上升,尽可能多样化且有层次性,不可千篇一律、反复、雷同;(如《森林运动会》一研活动中的教具投放出现的问题)第五,教师和幼儿能充分地演示、操作、利用现有材料,以最小的投入发挥材料的最大效益;第六,材料要便于幼儿操作、展示和评价。
4.利用幼儿同伴间所蕴含的教育资源,促进幼儿与同伴的有效互动,是师幼互动的有效方法
幼儿同伴间在生活经验、知识水平、表达方式、创造力和个性等方面存在的相互差异,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学习的重要资源。
他们在相互观察、模仿中相互启示,在指导、帮助中共同提高,在协商、合作中学会交往,在讨论、争议中增长心智。
《探月之旅》中教师让幼儿(“小火箭”)尝试探究怎样将“卫星”(沙包)“发射出去”,怎样让“卫星奔向月球”;《赶花会》中,幼儿在表演B段音乐时,教师引导幼儿与幼儿间互相合作,共同表演盛开的鲜花的造型,同时教师的语言评价和激励更促进了幼儿与同伴的互动;《森林运动会》中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怎样比赛才公平”,最后将相同数量的图画卡片放到一起,都是想通过幼儿合作学习,加强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交流。
让幼儿在与同伴的互动交往中增长知识,启发心智,
百度文库
获取活动成功的信心,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学习交往、分享与合作。
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呢?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促进幼儿间互动的意识,善于及时发现、捕捉并充分利用每一次幼儿与同伴互动的时机,促进幼儿与同伴间的互动;如《森林运动会》当幼儿面对问题情境出现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想要表达出来却表达不出来的时候,教师用语言开启幼儿与同伴间的互动:“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好朋友说说”。
其次,给幼儿明确的语言指引,引导幼儿与同伴互动。
再次,为幼儿与同伴互动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和活动媒介。
还有,重视幼儿与同伴间的语言表达与交往,提高幼儿与同伴互动的水平。
必要时教师介入、参与幼儿与同伴的互动,提高幼儿与同伴互动的成效。
5.善于把握教育契机,灵活机智地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幼儿,是实现有效师幼互动的策略
教学因幼儿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征而呈现出不确定的特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往往超出教师的想象,超出预设的活动计划。
那么,如何应对幼儿不同的表现与反应,抓住教育契机,以适当的方式方法回应幼儿,促进幼儿更快更好地发展呢?我想:首先教师要能密切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对幼儿行为的关注能使幼儿产生被支持感,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幼儿不同表现和反映的问题所在;其次,敏感地觉察幼儿不同行为与表现的心理需要,这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职业敏感性,教师的职业敏感型来自于教师对幼儿的密切关注和用专业的眼光解读幼儿,这是灵活机智地采用适当的应答方式的前提;再次,教师要及时地以适当的方式应答,目的就是开启幼儿的心智,支持幼儿的学习,促进幼儿的发展。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关注”是前提,是基础,是构建有效师幼互动的必要条件,
没有关注,就不会有发现,就不能敏感地觉察幼儿的心理需要,就不可能有适当的方式应答;而敏感地觉察幼儿的需要,是职业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只有敏感地觉察幼儿的需要,才能以积极的、有效的方式回应幼儿,使师幼互动富有成效。
6.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和肢体语言的运用直接影响着师幼互动的效果
在多次的共同研讨和交流中,我们感受到:感情充沛、有童趣、有色彩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能调动幼儿快乐的情绪情感,能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简短明确、儿童化的语言能使幼儿听得真切、清除、明白,能提高师幼互动的效果;适合与幼儿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发展水平的语言能使幼儿保持轻松、愉快、积极的学习状态;语言所展示的问题有情境性、趣味性、游戏性,能有效地促进师幼互动;开放性的问题能使幼儿的经验、能力水平和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幼儿的探究、操作和表现富有创造性,有利于幼儿的自主学习;富有激励性的、多样化的评价语言能使幼儿体验成功,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过多的语言介入易干涉幼儿的思考、操作和表达,不利于幼儿学习。
(二)反思: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1.教师发起师幼互动的策略远远好于教师回应幼儿的策略
教师发起的师幼互动的主题都是教师事先预设的,而幼儿的回应是开放的、不确定的,这时,教师往往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应答幼儿,常常不管你回答得如何,我继续我的教学计划。
如“平行线式的师幼互动”。
2.教师重视互动的形式,忽略了情感层面上的师幼互动
百度文库
“不关注情感交流的互动是缺乏教育价值的”,缺少情感交流的互动是苍白无力的。
如课堂上单一的评价形式和缺乏情感的评价语言。
3.注重与个别幼儿的互动,忽略了与幼儿群体的互动
注重与个别幼儿的互动,教师往往表现出对正在回答问题的孩子或正在台前操作演示的孩子的表现和反应,注重与这些孩子的互动,还特别注重与表现超常或表现反常的幼儿,忽略了与幼儿群体的互动。
如:教学中出现的大多数幼儿的等待现象、幼儿出现注意力涣散的现象、教师制止其他幼儿言行的“嘘——”声等。
4.教师过多的干预或介入,不利于师幼双方的互动
如:自问自答式——担心幼儿回答不出教师的问题;不停地发问式——怕冷场或要求回答问题的准确性高。
5.重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而忽略了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
6.重视语言的互动,而忽略肢体语言的互动
三、关于园本教研区域联动系列活动形式的思考
(一)创新活动形式和方法,体现教研活动的实际效用
1.从参加活动的主体园看:三所幼儿园中有省级一类幼儿园,也有非一类幼儿园;有公办幼儿园,也有民办幼儿园;有铜官山区幼儿园,也有郊区幼儿园。
2.从教师参与的角度看:虽然三所幼儿园是主体园,但是全市共有近40所幼儿园的297人次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其中190人次教师全程参与了观摩研讨和评议活
动过程。
3.从专业引领的角度看:有幼教专业领域的老领导、老园长,有中年业务骨干,也有青年学科带头人;有市区县的教研员,有省市一类幼儿园的园长和业务园长,也有骨干教师;有市园本教研项目组专家,也有省园本教研项目组专家,还有国家级实验基地园的园长。
4.从全过程开放看:集体备课、一研、二研、三研向全市教师开放,改变只注重活动的结果的倾向,更加注重活动的过程及教师们在过程中的感悟、体会、反思和提高。
使园本教研行动研究的过程因开放而吸收了更多的“阳光”、“空气”和“养分”,更加富有成效。
综上所述,这种整合教育资源,在以省一类幼儿园为龙头,充分发挥省级一类幼儿园的示范和指导作用的同时,各级各类幼儿园积极参与、主动参与,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活动形式,势必有效地提高铜陵市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统筹研究的专题和研究领域,体现教研成果的迁移功用。
从研讨的内容看:抓住教育理念向教育行为转化的关键要素“师幼互动的策略研究”,围绕一个专题,创造性地开展不同领域的研究。
着眼于“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在五大领域和一日生活中的实际功用和相互迁移的功用,旨在行动研究中提升教师的行动策略和教育智慧。
这是幼儿园园本教研工作的创新,
(三)营造优良的教研文化,构建学习型教师组织。
百度文库
在本次活动的过程中,共进行了小组集中备课3批次,分组观摩9批次,分组研讨9批次,大组集中研讨2批次。
观摩和研讨有了充分的时间,教师的话语权得到了保障,在每次观摩研讨中,每位教师都有发言的机会,有所表达就有所思考。
执教教师、观摩教师和专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透视教师和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和表现,用经验、理论和《纲要》理念去解读各种教育现象。
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认同的加以肯定,有所疑惑的提出质疑,意见不一的提出自己的构想和建议;不畏惧权威,不担心说错,崇尚真实、坦诚;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激发每位教师思考得更深、更广、更远……在这种民主、平等、坦诚的教研氛围中,在相互合作、相互分享、共同探究的学习共同体中,成长的不仅是执教教师,还有观摩研讨的教师,更有参加活动的幼儿园领导和各位专家。
最后,提一点希望:师幼互动的专题研究不可能解决师幼互动的所有问题,更不可能解决每位教师在师幼互动有效性方面的问题,因此,今天的研讨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是,对师幼互动问题的研究并没有画上句号,也不会画上句号。
希望大家把对师幼互动问题的研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加强反思,深入研究,不断总结提高。
欢迎大家到“童心拾贝”网页上各抒己见,加强交流,分享成果,丰富教师的教育行动策略和教育智慧,共同成长。
以上都是自己在研讨活动中点点滴滴的所思所想所悟,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