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理教学难点突破的几种方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地理教学难点突破的几种方法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起来困难又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而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地理事物的理解水平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说对老师的教学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因为老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老师方法灵活多样、而且引导启发到位,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如下的办法。

在高一的地理教学中,涉及到的自然地理知识较多,像地球运动、锋面气旋、洋流、水循环、自然带等知识理论性较强、较抽象,学生的地理思维水平较差,特别是地球运动知识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水平和较强的知识归纳迁移水平,因为学生不但要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且还要知道地理事物的成因和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去思考问题,这对高一学生来说确实挺难的。

那么这样的有难度的知识点我一般采用这样一些办法。

1、列表对比法,如讲地球两种运动形式时可设计如下表格,让学生思考独立填表,然后老师归纳总结。

2、采用举例法,讲热力环流时可给学生举海陆风、山谷风、热岛效应等,热岛效应是因为城市中工厂、家庭、车辆等释放大量的人为热以及楼房较高且多的缘故,使市区与郊区之间相比气温较高,形成一个温暖的“岛屿”,而郊区气温较低,这样导致城市盛行上升气流,郊区盛行下沉气流,形成小型的热力环流。

可引导学生绘图说明。

3、演示法。

演示法可把无形的地理事物化为为有形、把平面的地理事物化为立体、把静止的地理事物化为活动的、把抽象的地理事物化为具体的,可调动学生各种感官配合活动,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讲背斜、向斜时,我就把课本当做教具,让学生把书本当成地层,用两双手同时挤压书本两边,要让书本向上弯曲和向下弯曲一直到对折的水准,让学生注意看书本中间和两侧书页的状况,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就能深刻理解背斜和向斜。

4、联系实际法。

讲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时可举南水北调工程和人类修水库的例子,通过身边的实例和生活日常经验使难点淡化。

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讲山地垂直自然带时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登山时的体会,说出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规律。

还有学习工业区位因素时可让学生扮演化工厂的厂长,让学生搜集资料,负责对本地区做一个评估,并且试着从: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等方面实行分析,看看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条件。

找出最适合,也最理想的建工厂的地点,总来说之要结合自己身边的实例和现象来分析探讨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因为地理本身就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5、设疑法。

设疑法的前提是先让学生看书,可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书,老师说出读书范围,指出要读的重点内容。

也可让学生在课下预习,老师布置阅读提纲。

这样老师层层设疑时学生才能应对自如。

如讲水循环时可先问:什么是水循环?水循环可分为
几种类型?这样的问题学生通过看书很容易回答,答案就在课本中。

这也仅仅基础知识的铺垫,而对教材中重点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的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

让学生讨论研究、分析推理才能够得出答案。

通过这种先自主学习后再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也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水平,有了兴趣学生成绩才能稳步提升。

在地理教学中还会遇到一些难于识记的重点内容,为了让学生增强印象可编成顺口溜,例如地壳中一些重要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可记忆成养闺女贴给哪家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可记忆成大饮(阴)喝(贺)八(巴)缸(冈)。

北太平洋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利亚寒流可记忆成北日北太暖加利寒,利用谐音来增强记忆。

还有小行星带介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可这样记忆,火把木头点着了,产生了小火星。

总来说之,在地理课堂上需要老师运用更多的办法突破难点,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的地理思维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的特征,提高老师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