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周测试卷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周测试卷《必修二》人教版:以种植业
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下图中甲、乙、丙、丁示意四个玉米生产区的地理位置。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个玉米主产区与各自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甲—家庭经营,科技水平最高
B.乙—夏季播种,全年水分充足
C.丙—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
D.丁—地势低平,人口密度较大
2.关于玉米生产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过度垦殖,黑土流失加剧
B.乙—种植面积扩大,破坏当地森林植被
C.丙—不合理灌溉,造成水资源枯竭
D.丁—培育新品种,增加生物多样性
下图反映了芒种期间江南某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
读图回答3~4题。
3.该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混合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
C.园艺业 D.季风水田农业
4.该图反映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
A.生产规模大 B.机械化水平低
C.商品率高 D.单位面积产量低
每年秋季“寒露”节气前后,是南方晚稻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这时如遇低
温危害,就会造成空壳、瘪粒,导致减产,通常称为“寒露风”。
读2015年9月19~22日南方晚稻区寒露风预报图,回答5~6题。
5.云贵地区一般没有晚稻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热量不足
B.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C.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
D.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
6.为了积极防御寒露风灾害,晚稻种植区一般采用夜间灌深水或喷水的措施,其目的主要是( )
A.保温 B.保湿
C.保墒 D.利于有机质积累
下图为我国东北农业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的农业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粗放农业 D.混合农业
8.该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B.热量充足,城市众多
C.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D.工业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第聂伯河流域是世界上重要的商品粮产地之一。
读图回答9~10题。
9.第聂伯河流域发展商品粮生产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
A.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B.地势平坦,便于耕作
C.科技发达,精耕细作
D.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10.第聂伯河流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最可能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种植园农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读我国两区域相关信息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从自然条件看,两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甲—畜牧业,乙—水产养殖业
B.甲—渔业,乙—商品谷物农业
C.甲—畜牧业,乙—季风水田农业
D.甲—季风水田农业,乙—高寒畜牧业
12.横断山区多数河谷夏季气候温和,近年来逐渐形成我国为数不多的反季
节蔬菜生产基地,其产品主要供应我国东部的( )
A.春季市场 B.夏季市场
C.秋季市场 D.冬季市场
下图是“云南省元阳县麻栗寨河沿岸水稻梯田景观空间分布格局图”。
读图,回答13~15题。
13.该地发展水稻种植业,主要是改造了( )
A.地形B.热量
C.土壤D.种子
14.下列有关该农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受市场规模的影响大
B.种植技术水平较低
C.机械化水平较低
D.属于现代混合农业
15.该农业生产最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壤盐碱化B.荒漠化
C.生物多样性减少D.水土流失
二、综合题(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5分)
拥有7 000多年水稻栽培历史的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大米故乡,日本稻种引自中国。
但目前日本大米却成为中国游客的抢购商品。
有消息称,我国东北辽宁盘锦地区引种日本大米品种,并以订单方式将大米销往日本。
图甲中阴影部分为世界水稻主产区,图乙示意日本农场工人利用遥控直升机为农田喷洒农药。
(1)分析与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相比,日本水稻产区具有的优势。
(2)盘锦地区引种日本大米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3)简述中国人抢购日本大米对我国水稻生产的启示。
17.比较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30分)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各自的特点。
(8分)
(2)比较图甲中A、C两农业带农作物类型的差异。
(4分)
(3)图甲所示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6分)
(4)限制图乙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及其形成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与解析
1.C【解析】甲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以国有农场经营为主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乙地位于南非,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丙地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商品率高;丁地位于巴西高原,地势并不低平。
2.A【解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开发强度大,黑土流失等问题较为突出;南非(乙地)主要植被是热带草原而非森林;丙地不合理灌溉易造成土地盐碱化,而非水资源枯竭;丁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对原有生态影响较大,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3.D【解析】图中描绘的是江南初夏时节插秧的景象,故该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
D项正确。
4.B【解析】由上题可知,该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
我国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是生产规模小,水利工程量大,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
故B项正确。
5.A【解析】云贵地区海拔较高,在秋季热量不足,不利于晚稻生长。
6.A【解析】在晚稻种植区采用夜间灌深水或喷水能起到保温作用。
7.B【解析】我国东北地区以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地广人稀,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商品谷物农业。
8.C【解析】该地区地广人稀、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小麦种植,C项正
确。
交通便利、城市众多、工业发达、市场需求量大均属于社会经济条件。
9.B【解析】第聂伯河流域主要位于亚欧大陆内部,且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A项错误;由图中等高线可知,第聂伯河流域海拔较低,地势平坦,便于耕作;该地是世界上重要的商品粮产地之一,人少地多,机械化耕作,C、D 项错误。
10.D【解析】该地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势平坦,人少地多,土壤肥沃,最可能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11.D【解析】甲区域在我国南方,夏季高温多雨,适宜发展季风水田农业;乙区域在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应发展高寒畜牧业。
12.B【解析】除青藏高原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横断山区多数河谷海拔相对较高,夏季气候温和,适宜生产在冬季生长的萝卜、白菜等,可满足我国东部夏季市场的需求。
13.A【解析】该地坡度较陡,梯田主要改造了地形。
14.C【解析】该地水稻种植业以自给自足为主,传统种植经验丰富,属于种植业范畴;由于地块小,不利于机械化生产。
15.D【解析】在我国南方湿润地区,水稻种植业在山区梯田进行,最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16.答案:(1)纬度高,水稻生长周期长,品质优良;基础设施完善,机械化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科技水平高。
(2)可行。
东北辽宁盘锦地区气候与日本相近,光热条件相差不大;东北辽宁盘锦地区地势平坦,人均耕地广,日本以山地为主,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东北盘锦地区的水稻种植环境优于日本;日本人口稠密,稻米需求量大;日本劳动力价格高于东北辽宁盘锦地区;日本粮商通过商业运作,赚取高额利润。
(3)我国水稻生产要加强科技投入;要注重环境保护,生产绿色食品;多结合市场需求研发新品种,适应市场需求;改进营销方法的同时注重品质,提升消费者对本国产品的信心等。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对比分析日本水稻产区的优势。
第(2)题,从两地位置相似性角度,分析引种日本大米品种自然条件的可行性;从两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角度,分析引种日本大米品种对中日两国的有利影响。
第(3)题,中国人抢购日本大米体现了中国人对高质量食品的市场需求。
17.答案:(1)甲图所示区域为商品谷物农业。
特点: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现代化,粮食商品率高。
乙图所示区域为混合农业。
特点: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壤肥力,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有种植业和畜牧业两种农业类型,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这样便于合理、高效地安排农事活动;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
(2)A农业带种植春小麦,C农业带种植冬小麦。
(3)生产成本太高,资源耗费太高,生态环境恶化。
(4)水资源缺乏。
原因:位于大分水岭西侧的雨影区,降水稀少。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著名农业区的比较分析。
第(1)题,结合图示的地理事物轮廓和经纬度位置判断,图甲表示美国中央大平原中部和北部的商品谷物农业;图乙表示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混合农业;农业生产的特征根据教材所学作答即可。
第(2)题,图示A、C都为小麦带,但A农业区分布纬度高,为春小麦;C农业区分布纬度略低,为冬小麦。
第(3)题,图甲所示地区的农业主要采用机械化生产,故生产成本高,能耗高,且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较为干旱,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第(4)题,图乙所示区域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由于位于大分水岭西侧的雨影区,所以当地水资源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