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理工学院无机化学课件之复习题第八章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1
无机化学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一、配合物的组成
影响配位数的因素:
第八章第一节
一、配合物的组成
第八章第一节
2. 配位体 配位体,简称配体,是指中心原子周围按一定几何 构型位置通过配位键形式与其紧密结合的阴离子或中性 分子。 配 阴离子: X,OH,SCN
体
中性分子: CO,H2O,NH3
配位剂:能提供配位体的物质,如NaF,KCN等。
原则上能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或原子团都可以作为配体。
正八面体
2. 内轨型配合物
例 1:
第八章第一节
平面正方形
2. 内轨型配合物
例 2:
Fe3+: 3d5 4s
CN- CN -
第八章第一节
4p
CN - CN - CN - CN-
4d
CN NC NC Fe CN CN CN
CuSO4 + 4NH3 == [Cu(NH3)4]SO4 3NaF + AlF3 == Na3[AlF6] SiF4 + 2HF == H2[SiF6] Ni + 4CO == [Ni(CO)4]
一、配合物的组成
加入试剂 BaCl2 NaOH,加热 CuSO4水溶液 BaSO4↓ Cu(OH)2↓
[Pt(NH2)(NO2)(NH3)2]
一氨基· 一硝基· 二氨合铂(II)
二、配合物的命名
含配阳离子的配合物命名
第八章第一节
湖南理工学院无机化学课件之复习题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湖南理工学院无机化学课件之复习题综合复习题及答案综合复习题部分一、选择题 1. 含有Cl-和Br-的混合溶液,欲使Br-氧化为Br2而不使Cl-氧化,应选择( )(A) SnCl4 (B) K2Cr2O7 (C) KMnO4 (D) Fe3+ 2. 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PbSO4(S) PbS(S) 反应PbSO4+S2-Pb2++SO42-Ksp(1) Pb2++S2-Ksp(2) PbS+SO4- 的K 为( ) (A) KSP(1) . Ksp(2) (B) Ksp(1) /Ksp(2) (C) Ksp(2) /Ksp(1) (D) ( Ksp(1) /Ksp(2) )2 3. ·L-1的H2CO3的水溶液, K1﹑K2分别为它的电离常数,该溶液的c(H+)浓度和c(CO32-)的浓度分别为:( ) (A) (C) K1?, K1(B) K1? , K2? K1?K2? , K2(D) K1? , K2 4. 已知某一元弱酸的浓度为c,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溶液的c(H+)浓度为( ) cKa (B) c221(C) Ka?c(D) 2Ka?c 2(A) 5. ??CrO272?/Cr3?的数值随pH的升高而(A) 增大(B) 不变(C) 减少(D) 无法判断 6. 用AgNO3处理[Fe(H2O)5Cl]Br溶液,产生的沉淀主要是( ) (A) AgBr(B) AgCl 1 (C) AgBr和AgCl (D) Fe(OH)3 7. 下列情况中能溶解AgCl最多的是( ) Kf[Ag(NH3)2+](A) 1L水(B) mol·L-1NH3·H2O (C) mol·L-1KCN(D) mol·L-1 HCl 8. mol·L-1Na2SO4溶液中加入mol·L-1的BaCl2溶液后,溶液中SO42-离子的浓度为[Ksp(BaSO4)=] ( ) (A) >10-5 mol·L-1 (B) <10-5 mol·L-1 (C) =10-5 mol·L-1(D) =10-4 mol·L-1 9. Pb2+离子的价电子层结构是6s26p25s25p26s2 5s25p65d106s2 10. 在一个多电子原子中,具有下列各套量子数的电子,能量最大的电子具有的量子数是(A) 3,2,+1,+1/2(B) 2,1,+1,-1/2(C) 3,1,0,-1/2(D) 3,1,-1,+1/2 11. 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体建立化学平衡,它们的反应是A+B在相同温度如果体积缩小2/3,则平衡常数Kp为原来的(A) 3倍(B) 9倍(C) 2倍(D) 不变12.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来说,下列哪一种是正确的?(A) △rGm越负,反应速度越快(B) △rHm越负,反应速度越快(C) 活化能越大, 反应速度越快(D) 活化能越小, 反应速度越快??13. 已知FeO(S) + C(S) = CO(q) + Fe(S) 反应的?rHm为正, ?rSm为正,下列说C, 法正确的是 2 (A) 低温下自发过程,高温下非自发过程(B) 任何温度下均为非自发过程(C) 高温下自发过程,底温下非自发过程(D) 任何温度下均为自发过程14. Kw的值是(18 C),(25 C), 此可推断出( ) o o(A)水的电离是吸热的(B) 水的pH值25 C时大于15 C时o o(C) 18 C时, c(OH-)=(D) 仅在25 C时水才为中性o o 15. 用配位滴定法测定石灰石中CaO的含量,经四次平行测定,得X=%,若真实含量为%,则%-%=+%,称为(A) 绝对偏差(B)相对偏差(C) 绝对误差(D)相对误差16. 用计算器算得规则,结果应为(A) ? 1 ,按有效数字运算??(B) (C)(D)17. 测定CaCO3的含量时,加入一定量过量的HCl标准溶液与其完全反应,过量部分HCl用NaOH溶液滴定,此滴定方式属。
第八章 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课后答案
第八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1)CoCl 3·6NH 3 (2)CoCl 3·5NH 3 (3)CoCl 3·4NH 3 (4)CoCl 3·3NH 3若用AgNO 3溶液沉淀上述配合物中的Cl -,所得沉淀的含氯量依次相当于总含氯量的0313233、、、,根据这一实验事实确定四种氨钴配合物的化学式? 答:[Co(NH 3)6]Cl 3 [Co(NH 3)5Cl]Cl 2 [Co(NH 3)4Cl 2]Cl [Co(NH 3)3 Cl 3] 4、在1.0L 氨水中溶解0.10molAgCl ,问氨水的最初浓度是多少?=2.16×10–3)mol.L (22.21002.21.01.01002.2)(Cl )])[Ag(NH ()(NH 1-33-1233=⨯⨯=⨯⋅=--+c c c 在溶解的过程中要消耗氨水的浓度为2×0.1=0.2mol·L -1,所以氨水的最初浓度为2.22+0.2=2.42mol·L -15①AgI 不能溶于NH 3而能溶于KCN,因为溶解反应K ⊙=Ksp*K (稳),K(稳)Ag (CN )2>>K(稳)Ag (NH 3)2 ∴AgI 溶于KCN 的平衡常数很大而溶于NH 3的平衡常数很少②AgBr 能溶于KCN 而Ag 2S 不能,,∵K ⊙=Ksp*K (稳) Ag 2S 的Ksp<<AgBr 的Ksp ∴溶解反应的K 会很小 ③Fe 与SCN -会生成血红色的配合物6、0. l0mol ∙L -1的AgNO 3溶液50mL ,加密度为0.932g ∙ mL -1含NH 3 18.24%的氨水30mL ,加水稀释到100mL ,求算这溶液中的Ag +浓度。
答: Ag + + 2NH 3 [Ag(NH 3)2]+ 初始 0.051.0171824.030932.0⨯⨯⨯=3假设反应x x 2x x 平衡 0.05-x 3-2x x)(Ag )(NH )])[Ag(NH (3223++=c c c K θ稳=1.12⨯107 ]/)Ag ([])/(NH []/)Ag ([]/)Cl ([])/])([Ag(NH [])/(NH []/)Cl ([]/])Ag(NH [[θ2θ3θθθ232θ3θθ23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K ++-+-+⋅⋅⋅=⋅=平衡时Ag +=5.04×10-10mol/L7.在第6题的混合液中加0.10mol ∙L -1的KBr 溶液10mL ,有没有AgBr 沉淀析出?如果欲阻止AgBr 沉淀析出,氨的最低浓度是多少?答:因为Ag +×Br ->Ksp 所以会生成沉淀若不能生成沉淀,则Ag+的浓度必须小于12100.5--+⨯=<BrKsp Ag 设氨的最低浓度为y Ag + + 2NH 3 [Ag(NH 3)2]+ 初始 0.05×100/110 =0.045 y 假设反应平衡 5.0× 10-12 y-(0.045-5.0× 10-12) 0.045-5.0× 10-12)(Ag )(NH )])[Ag(NH (3223++=c c c K θ稳=1.12⨯107代入得y=8.67mol/L 9、当溶液的pH=11.0时并含有0.001mol/L 游离的CN-时,计算'HgY lgK θ的值解:查表得5.21lgK HgY =θ当pH=11.0时,lg αY(H) =0.07当含有0.001mol/L 的CN-时:当pH=11.0时,αHg(OH)=1015.9 所以αM =αM(L) + αM(OH)-1=1026.4+1015.9-1≈1026.4说明此时HgY 已经被破坏10解:该缓冲溶液的76.4lg==-=θθb b pK cacb pK pOH 所以pH=14-4.76=9.24 当pH=9.24时,lg αY(H) ≈1.28 αNi (OH)=100.1αM =αM(L) + αM(OH)-1=2.1×104+100.1-1≈2.1×104 11.解: lg αY(H) = lg K (ZnY) – 8 =16.36-8 =8.36查表可知最高酸度为pH=4.013.解: 水的总硬=0.01050mol ⋅L -1⨯19.00⨯10-3L ⨯56.08⨯103mg·mol -1/100.0⨯10-3L= 111.9mg ⋅L -115.解: w (Mg) = (0.05000⨯4.10⨯100⨯24.31)/(25⨯0.5000⨯1000) = 0.0399w (Zn) = (0.05000⨯13.40⨯100⨯65.39)/(25⨯0.5000⨯1000) = 0.3504w (Cu) = [0.05000⨯(37.30-13.40)⨯100⨯63.55]/(25⨯0.5000⨯1000) = 0.607516.Solution: Cu 2+ + 4NH 3 = [Cu(NH 3)4]2+1134113334f 2432342243f Lmol 108.4)100.1(1009.2100.1 )(NH ])[Cu(NH )(Cu )(NH )(Cu ])[Cu(NH ----++++⋅⨯=⨯⨯⨯⨯=⋅=⋅=c K c c c c c K17. Solution: c (Cu 2+) = [0.05083⨯16.06 – (0.05083⨯25.00 –0.01883⨯19.77)/2] /25.00= 0.01468 mol·L -197.407.04.265.21lg lg lg lg )(M(L)MY 'MY -=--=--=H Y K K ααθθ4.264.415221M(L)1010001.01)L ()L ()(L 1=⨯+=+⋅⋅⋅+++=n nβc βc βc α9.1228.13.45.18lg lg lg lg )(M(L)MY 'MY =--=--=H Y K K ααθθ474.7671.8596.7477.6304.5280.2221Ni(NH3)101.2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L ()L ()(L 1⨯=⨯+⨯+⨯+⨯+⨯+⨯+=+⋅⋅⋅+++=nn βc βc βc α。
无机化学第8章 配位化合物
HBNU-Liujy
2. 四面体场(Td, Tetrahedron Field)中d轨道的分裂
Z
Z
Y
dz2
Z
X Y
Z
X
dX2-Y2
Z
X
X
X
Y
dXY
Y
dXZ
Y
dYZ
18
第08章 配位化合物
HBNU-Liujy
Td
Splitting分裂能Δt =Et2-Ee
d
d
自由离子 free ion
球形场 sphere
Py
Px
Px
S
S
Py
pz
Py
Py
Px
Px
Pz
pz
Py
Py dx2-y2
pz
dz2
杂化轨 直 道的空 线 间构型 形
平面 正四 平面 三角 三角形 面体 正方形 双锥
形
四方 锥形
正八 面体 形
正八 面体 形
10
第08章 配位化合物
HBNU-Liujy
3. Inner-Orbital and Outer-Orbital Complex
16
第08章 配位化合物
HBNU-Liujy
Oh
Splitting分裂能Δo =Eeg-Et2g
d
d
自由离子 free ion
球形场 sphere
eg(dz2,dx2-y2)
Δo=10Dq
160Δo 140Δo
t2g(dxy,dxz,dyz)
四面体场 tetrahedron
17
第08章 配位化合物
22
第08章 配位化合物
HBNU-Liujy
《无机化学》第8章.配位化合物PPT课件
配位化合物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新材料与新能源
随着人类对新材料和新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配位化合物有望在太 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生物医药领域
配位化合物在药物设计和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为人类疾 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环境科学领域
配位化合物在处理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未来有望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螯合物
由两个或更多的配位体与同一 中心原子结合而成的配合物,
形成环状结构,如: Fe(SCN)3。
命名
一般命名法
根据配位体和中心原子的名称,加上 “合”字和数字表示配位数的顺序来 命名,如:Co(NH3)5Cl。
系统命名法
采用系统命名法,将配位体名称按照 一定的顺序列出,加上“合”字和数 字表示配位数的顺序,最后加上中心 原子名称,如: (NH4)2[Co(CO3)2(NH3)4]·2H2O。
配位化合物的种类繁多,其组成和结 构取决于中心原子或离子和配位体的 性质。
配位化合物的形成条件
01
存在可用的空轨道 和孤对电子
中心原子或离子必须有可用的空 轨道,而配位体则需提供孤对电 子来形成配位键。
02
能量匹配
中心原子或离子和配位体的能量 状态需要匹配,以便形成稳定的 配位化合物。
03
空间和电子构型适 应性
中心原子或离子和配位体的空间 和电子构型需相互适应,以形成 合适的几何构型和电子排布。
02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组成
配位体
提供孤电子对与中心原子形成配位键的分子或离子。常见的配位 体有:氨、羧酸、酰胺、酸酐、醛、酮、醇、醚等。
中心原子
接受配位体提供的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的原子。常见的中心原子有: 过渡金属元素的离子。
无机及分析化学全套课件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Ni(CO) 4]
只有内界无外界, 电荷为零
2019/2/20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14
8.1.2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配合物的命名:阴离子在前,阳离子在后; 配阳离子 [Co(NH3)6]Br3 三溴化六氨合钻(Ⅲ) (某化某、某酸某) 配阴离子 K2[SiF6] 六氟合硅(Ⅳ)酸钾 (某酸某) 配体数—配体名称—合—中心离子(罗马数字表示氧化数) 配体数用二、三等中文数字表示;配体间用圆点“·” 分开,也可省略; 配体次序:阴离子—中性配体;无机—有机配体; 阴离子次序:简单离子—复杂离子—有机酸根离子。 中性分子次序: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2019/2/20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8
2019/2/20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9
常见单齿配体
中性分子 配体 配位原子 阴离子 配体 配位原子 阴离子 配体 配位原子 F氟 F H2O 水 O Cl- Br氯 溴 Cl Br NH3 氨 N I碘 I CO 羰基 C OH羟基 O CN氰 C CH3NH2 甲胺 N NO2硝基 N
30
外轨型配合物与内轨型配合物性质的差异:
* 磁性 外轨型配合物,单电子数多,磁矩大; 内轨型配合物,单电子数减少,磁矩减小。 * 稳定性 内轨型配合物的键能大,较稳定,在水中 不易离解。 外轨型配合物的健能小,不稳定,在水中 易离解。
2019/2/20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31
*配合物几何构型实例
22
外轨型配合物
全部由最外层ns、np、nd 轨道 杂化所形成的配位化 合物称 外轨型配合物,该类配合物键能小,稳定性较 低。
4
2019/2/20
(完整word版)第八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
第八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8-1 配合物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配合物及其组成。
2.掌握配合物命名。
教学重点:配合物命名。
教学难点:配合物命名。
一、配合物及其组成1.中心离子中心离子绝大多数为金属离子特别是过渡金属离子。
2.配体和配位原子配合物中同中心离子直接结合的阴离子或中性分子叫配体,配体中具有孤电子对并与中心离子形成配位键的原子称为配位原子(单基(齿)配体,多基(齿)配体) 3.配位数配合物中直接同中心离子形成配位键的配位原子的总数目称为该中心离子的配位数 配位数=配位体数×齿数 4.配离子的电荷数配离子的电荷等于中心离子和配体电荷的代数和。
[Cu (NH 3)4] SO 4 K 3[Fe(CN)6]↑↑↑↑↑↑↑↑中心离子中心离子配体配体配位数配位数外界内界外界内界配合物配合物二、配合物的命名配离子按下列顺序依次命名:阴离子配体→中性分子配体→“合”→中心离子(用罗马数字标明氧化数)。
氧化数无变化的中心离子可不注明氧化数。
若有几种阴离子配体,命名顺序是:简单离子→复杂离子→有机酸根离子;若有几种中性分子配体,命名顺序是:NH 3→H 2O →有机分子。
各配体的个数用数字一、二、三……写在该种配体名称的前面。
对整个配合物的命名与一般无机化合物的命名相同,称为某化某、某酸某和某某酸等。
由于配离子的组成较复杂,有其特定的命名原则,搞清楚配离子的名称后,再按一般无机酸、碱和盐的命名方法写出配合物的名称。
举例:K 4[Fe(CN)6] 六氰合铁(Ⅱ)酸钾 H[AuCl 4] 四氯合金(Ⅲ)酸[CoCl 2(NH 3)3(H 2O)]Cl 氯化二氯三氨一水合钴(Ⅲ) [PtCl(NO 2)(NH 3)4]CO 3 碳酸一氯一硝基四氨合铂(Ⅳ) [Ni(CO)4] 四羰基合镍§8-2 配离子的配位离解平衡教学目的及要求:1.理解配位平衡常数。
2.掌握配位平衡的移动。
2020高中化学竞赛-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和配位滴定(共66张PPT)
Cu2+ + 4NH3
17
8.4.1 配位平衡常数
[Cu(NH3)4]2+
解离 生成
Cu2+ + 4NH3
1. 稳定常数 (生成常数)
2. 不稳定常数
Kf
1 Kd
Kf
c[Cu(NH3 )42 ] c(Cu2 ) c4 (NH3 )
Kd
c(Cu2 ) c4 (NH3 ) c[Cu(NH3 )42 ]
定性分析: 一些螯合剂与某些金属离子生成有 色难溶的螯合物,可以作为检验离子的特效试剂。
光度分析:利用有色配离子的形成,使分光光度 法的应用范围大大地扩展。
配位滴定法: 利用金属离子与配位剂生成配合 物的反应来定量测定某一成分的含量。
26
3 . 氧化还原反应与配位平衡
➢在配位平衡系统中如果加入能与中心离子起反应的
氧化剂或还原剂,降低了金属离子的浓度,从而降低
了配离子的稳定性。
在含配离子[Fe(SCN)6]3的溶液中加入SnCl2
[Fe(SCN)6]3-
6SCN- + Fe3+
+
Sn2+
Fe2+ + Sn4+
总反应为
2[Fe(SCN)6]3- + Sn2+ 2Fe2+ + 12SCN- +Sn4+
[FeF6]3
3OH
Fe(OH)3↓
✓增大溶液的酸度可抑制水解,防止游离金属
离子浓度的降低,有利于配离子的形成。
✓既要考虑配位体的酸效应,又要考虑金属离
子的水解效应,但通常以酸效应为主。
22
2. 沉淀反应对配位平衡的影响
第8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
溶液中Ag 浓度为 解:设不含过量氨水的[Ag(NH3)2]+溶液中Ag+浓度为x 设不含过量氨水的 则: Ag+ + 2NH3 = [Ag(NH3)2]+ x 2x 0.1- x ≈0.1 0.1
Kf =
c Ag NH
(
)+ 2 3
2 NH 3
c Ag + c
=
0.1 x (2x )
2
= 1.60 × 10 7
大学基础化学
14
逐级稳定常数 Ag+ + [Ag(NH3)]+ NH3
K1 =
=
c[Ag(NH
)]+ 3
[Ag(NH3)]+ + NH3 [Ag(NH3)2]+ 2 K
c Ag + c NH 3 c[Ag(NH3 ) 2 ]+
c[Ag(NH3 )]+ c NH 3 c[Ag(NH
) 2 ]+ 3 2 c Ag + c NH 3
§8-2 配离子的配位离解平衡
一、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二、配位平衡移动 §8-3 螯合物 配合物的应用 §8-4 配合物的应用
大学基础化学
2
学习要求
1. 了解配合物的定义、组成,能命名常见的配合物; 了解配合物的定义、组成,能命名常见的配合物; 2. 理解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意义,熟悉影响配位平衡的因 理解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意义, 素及有关配位平衡的计算; 素及有关配位平衡的计算; 3. 了解螯合物的概念及配合物的有关应用; 了解螯合物的概念及配合物的有关应用; 4. 熟悉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及配位滴定的有关计算和 应用。 应用。
大学基础化学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确定
2019/4/7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13
8.1.2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配合物的命名同无机化合物:阴离子在前,阳离子在后; 配阳离子 [Co(NH3)6]Br3 三溴化六氨合钴(Ⅲ) [Co(NH3)2(en)2](NO3)3 硝酸二氨· 二(乙二胺)合钴(Ⅲ) 配阴离子 K2[SiF6] 六氟合硅(Ⅳ)酸钾 配体数—配体名称—合—中心离子(罗马数字表示氧化数) 配体数用二、三等中文数字表示;配体间用圆点“·”分 开,也可省略; 配体次序:先阴离子、后中性配体;先无机、后有机配体; 阴离子次序:简单离子-复杂离子-有机酸根离子。 中性分子次序: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3.87 4.90 5.92
[Fe(CN)6]3 1.8 1 3d5
[FeF6]3
/B.M
n(未成对电子数) Fe3+的d电子构型 杂化轨道类型 配合物类型
2019/4/7
5.90 5
sp3d2 外轨型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d2sp3 内轨型
25
自由的Fe2+电子层结构:
n=4,有磁性
5
CuSO4 4NH3 [Cu(NH3 )4 ]SO4
内界配离子 外界离子
[Cu(NH3 ) 4 ]SO 4
配位数 形成体 配位体
2019/4/7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6
8.1.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1. 形成体——中心离子或中心原子,为具有能接受孤
电子对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 绝大多数为金属离子,如:
(EDTA)
11
3. 配位数
配合物 [Cu(NH3)4]2+ [Co (NH3)3Cl3] [Cu(en)2]2+
(完整word版)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一、单项选择题:1.配位化合物中一定含有:A 、金属键B 、离子键C 、氢键D 、范德华作用力E 、配位键 2.在[Co(en ) 2 Cl 2 ]Cl 中,中心原子的配位数是:A 、2B 、4C 、5D 、6E 、33.K 4[Fe(CN ) 6 ]中配离子电荷数和中心原子的氧化数分别为: A 、 -2,+4B 、 -4,+2C 、 +3,-3D 、 -3,+3E 、+2,—34. K 4[HgI 4] 的正确命名是:A 、碘化汞钾B 、四碘化汞钾C 、四碘合汞(Ⅱ)酸钾D 、四碘一汞二钾E 、四碘合汞(Ⅱ)化钾 5.配位滴定中为维持溶液的pH 在一定范围内需加入:A 、酸B 、碱C 、盐D 、缓冲溶液E 、胶体溶液 6.下列物质中,能做螯合剂的是:A 、NH 3B 、HCNC 、HClD 、EDTAE 、 H 2O 7.在EDTA 的各种存在形式中,直接与金属离子配位的是:A 、-4YB 、+26Y HC 、Y H 4D 、-22Y HE 、-Y H 3 8.在324NH Cu ++== +243])([NH Cu 平衡体系中加稀HCl,可产生的结果是:A 、沉淀析出B 、 配离子解离C 、 有3NH 放出D 、颜色加深E 、 平衡不受影响 9.在pH > 11 的溶液中,EDTA 的主要存在形式是:A 、-4YB 、+26Y HC 、Y H 4D 、-22Y HE 、-Y H 3 10.在+2Cu 、+2Mg 混合液中,用EDTA 滴定+2Cu ,要消除+2Mg 的干扰,宜采用: A 、控制酸度法 B 、沉淀掩蔽法 C 、 配位掩蔽法 D 、氧化还原掩蔽法 E 、解蔽法 11.在pH<1的溶液中,EDTA 的主要存在型体是A 、+26Y HB 、-22Y HC 、H 4YD 、-Y H 3E 、-4Y 12.在pH=10氨的缓冲溶液中,以EBT 为指示剂,可用EDTA 直接滴定的是 A 、Fe 3+B 、Al3+C 、Hg 2+D 、Bi 3+E 、Mg 2+13.对金属指示剂叙述错误的是A 、指示剂本身颜色与其生成的配位物颜色应显著不同B 、指示剂应在一适宜pH 范围内使用C 、MIn 稳定性要略小于MY 的稳定性D 、MIn 的稳定性要大于MY 的稳定性E 、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有良好的可逆性14.EDTA 滴定Ca 2+、Mg 2+总量时,以EBT 作指示剂,指示终点颜色的物质是A 、Mg-EBTB 、Ca —EBTC 、EBTD 、MgYE 、CaY 15.EDTA 在酸度很高的水溶液中的主要型体是A 、-22Y HB 、+26Y HC 、+Y H 5D 、-Y H 3E 、-4Y 16.有关EDTA 叙述正确的是A 、EDTA 在溶液中总共有7种型体存在B 、EDTA 是一个二元有机弱酸C 、在水溶液中EDTA 一共有5级电离平衡D 、EDTA 不溶于碱性溶液中E 、EDTA 易溶于酸性溶液中17.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EDTA 直接滴定金属离子时终点颜色变化应为A 、由无色变为红色B 、由红色变蓝色C 、由蓝色变亮黄色D 、由红色变亮黄色E 、由亮黄色变无色 18.EDTA 不能直接滴定的金属离子是A 、Fe 3+B 、Na +C 、Zn 2+D 、Mg 2+E 、Ca 2+19.配位滴定中溶液酸度将影响A 、EDTA 的离解B 、金属指示剂的电离C 、金属离子的水解D 、A+CE 、A+B+C20.用EDTA 返滴定法测Al 3+时,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调节溶液pH 的是A 、NH 3·H 2O ~NH 4ClB 、HClC 、HAc~NaAcD 、NaOHE 、HNO 3 21.EDTA 与无色金属离子生成的配位物颜色是A 、颜色加深B 、无色C 、紫红色D 、纯蓝色E 、亮黄色 22.EDTA 与有色金属离子生成的配位物颜色是A 、颜色加深B 、无色C 、紫红色D 、纯蓝色E 、亮黄色 23.EDTA 与金属离子刚好能生成稳定的配合物时溶液的酸度称为A 、最佳酸度B 、最高酸度C 、适宜酸度D 、水解酸度E 、最低酸度 24.标定EDTA 滴定液的浓度应选择的基准物质是A 、氧化锌B 、硼砂C 、邻苯二甲酸氢钾D 、碳酸钠E 、重铬酸钾25.下列关于条件稳定常数叙述正确的是A、条件稳定常数是经副反应系数校正后的实际稳定常数B、条件稳定常数是经酸效应系数校正后的实际稳定常数C、条件稳定常数是经配位效应系数校正后的实际稳定常数D、条件稳定常数是经水解效应数校正后的实际稳定常数E、条件稳定常数是经最低pH校正后的实际稳定常数26.配位滴定中能够准确滴定的条件是A、配位物稳定常数K MY>108B、配位物条件稳定常数K´MY〉106C、配位物稳定常数K MY≥106D、配位物条件稳定常数K´MY≥108E、配位物条件稳定常数K´MY=10827.影响配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是A、配位物条件稳定常数B、金属离子浓度C、金属指示剂D、A+BE、A+B+C28.铬黑T指示剂在纯水中的颜色是A、橙色B、红色C、蓝色D、黄色E、无色29.EDTA中含有配位原子的数目的是A、2个氨基氮B、8个羧基氧原子C、4个羧基氧原子D、2个氨基氮与8个羧基氧原子共10个E、2个氨基氮与4个羧基氧原子共6个30.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的分子简式可以表示为A、Na2Y²-B、H4YC、Na2H4Y2+D、Na2H2Y·2H2OE、H6Y2+31.用ZnO标定EDTA溶液浓度时,以EBT作指示剂,调节溶液酸度应用A、六次甲基四胺B、氨水C、氨-氯化铵缓冲溶液D、A+BE、B+C32.EDTA滴定Ca2+时,以铬黑T为指示剂,则需要加入少量镁盐,是因为A、为使滴定反应进行完全B、为使CaY的稳定性更高C、为使终点显色更加敏锐D、为使配位物CaIn更加稳定E、为了控制溶液的酸度二、多项选择题1.对金属指示剂叙述错误的是:A、MIn的变色原理与酸碱指示剂相同B、指示剂应在一适宜的pH范围内使用C、MIn的稳定性要大于MY100倍D、MIn的稳定性要小于MY100倍E、指示剂本身颜色与其生成的配合物颜色明显不同2.有关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pH越大,酸效应系数越大B、pH越大,酸效应系数越小C、酸效应系数越大,配合物越稳定D、酸效应系数越大,配合物越不稳定E、酸效应系数越大,配位滴定的突跃范围越大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配位数就是配位体的数目B、只有金属离子才能做中心原子C、配合物中内界与外界电荷的代数和为零D、配离子电荷数等于中心原子的电荷数E、配合物中配位键的数目称为配位数4.下列物质中,配位数为六的配合物是:A、[CaY]2—B、[FeF6]3—C、 [Ag(CN)2]-D、[Zn (NH3)4]2—E、 [Ni(CN)4]2-5.标定EDTA滴定液常用的基准物是:A、ZnB、K2Cr2O7C、 ZnOD、AgNO3E、Na2CO36.影响条件稳定常数大小的因素是:A、配位物稳定常数B、酸效应系数C、配位效应系数D、金属指示剂E、掩蔽剂7.影响配位滴定中pM’突跃大小的因素有:A、配位物稳定常数B、金属离子浓度C、溶液的pH值D、其他配位剂E、解蔽剂8.EDTA与大多数金属离子反应的优点是:A、配位比为1:1B、配合物稳定性很高C、配合物水溶性好D、选择性差E、配合物均无颜色9.配位滴定中,消除共存离子干扰的方法有:A、控制溶液酸度B、使用沉淀剂C、使用配位掩蔽剂D、使用解蔽剂E、使用金属指示剂10.EDTA不能直接滴定的金属离子是:A、Fe3+B、Al 3+C、 Na+D、 Mg2+E、Ag+三、判断题:1.EDTA滴定中,金属离子开始水解时的pH值称为最小pH.2.条件稳定常数能反映配位物的实际稳定程度。
湖南理工学院2011年无机化学习题及答案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习题1:配位化合物部分1 无水CrCl 3和氨作用能形成两种配合物A 和B ,组成分别为CrCl 3·6NH 3和CrCl 3·5NH 3。
加入AgNO 3,A 溶液中几乎全部氯沉淀为AgCl ,而B 溶液中只有2/3的氯沉淀出来。
加入NaOH 并加热,两种溶液均无氨味。
试写出这两种配合物的化学式并命名。
解:因加入AgNO 3,A 溶液中几乎全部氯沉淀为AgCl ,可知A 中的三个Cl -全部为外界离子,B 溶液中只有2/3的氯沉淀出来,说明B 中有两个Cl -为外界,一个Cl -属内界。
加入NaOH ,两种溶液无氨味,可知氨为内界。
因此A 、B 的化学式和命名应为,A :[Cr(NH 3)6]Cl 3 三氯化六氨合铬(Ⅲ) B :[Cr(NH 3)5Cl]Cl 2 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铬(Ⅲ)2 指出下列配合物的中心离子、配体、配位数、配离子电荷数和配合物名称。
解:3 试用价键理论说明下列配离子的类型、空间构型和磁性。
解:(1)CoF 63-和Co(CN)63-CoF 63-为外轨型,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顺磁性,磁矩=B μ90.4)24(4=+。
Co(CN)63-为内轨型,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抗磁性,磁矩为零。
(2)Ni(NH 3)42+和Ni(CN)42-Ni(NH 3)42+为外轨型,正四面体型,顺磁性,磁矩=B μ83.2)22(2=+。
Ni(CN)42-为内轨型,平面正方型,抗磁性,磁矩为零。
4 将0.1mol·L -1ZnCl 2溶液与1.0 mol·L -1NH 3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此溶液中Zn(NH 3)42+和Zn 2+的浓度。
解:等体积混合后,ZnCl 2和NH 3各自的浓度减半,生成的Zn(NH 3)42+的浓度为0.05 mol·L -1,剩余的NH 3的浓度为0.3 mol·L -1,设Zn 2+的浓度为x mol·L -1。
第八章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演示文稿
第二十四页,共43页。
4.无外界的配合物
[Ni(CO)4] 四羰基合镍
[Pt(NH3)2Cl2]
二氯•二氨合铂(Ⅱ)
第二十五页,共43页。
练习:命名下列配合物
Cu(NH3 )4 SO4 K3Fe(NCS)6
硫酸四氨合铜(Ⅱ) 六异硫氰根合铁(Ⅲ)酸钾
Cu(NH3)4 (OH)2
氢氧化四氨合铜(Ⅱ)
[FeF6]3- ⇌ Fe3+ +
平衡移动方向
6F- [FeF6]3- ⇌ Fe3+ + 6F-
+
6H+
K1=1/Kθf
⇌
6F- + 6H+ ⇌ 6HF
6HF
K2=1/(Kaθ)6
第三十五页,共43页。
竞争平衡:[FeF6]3- + 6H+ ⇌ Fe3+ + 6HF
K
j
c(Fe3+ ) c6(HF) c[(FeF6)3-]c6(H+ )
[Co(NH3)5H2O]Cl3: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钴(Ⅲ)
23
第二十三页,共43页。
(4)配位原子相同,少原子数者在先 [Pt(py)(NH3)(NH2OH)(NO2)吡]C啶l分:子式氯C5化H4C硝l2N基2 •氨• 羟胺•吡啶合铂(Ⅱ) (5)配位原子相同,且配体中含原子数目又 相同,按非配位原子元素符号英文字母顺序排 列[PtNH2NO2(NH3)2]:氨基•硝基•二氨合铂(Ⅱ)
Ca2+的配位数为6,
配位原子分别是
4个O,2个N。
115
第十五页,共43页。
例如: Cu(en)2 2
H2C H2C
无机化学(三)第8章 配位化合物
注意: 由于配位体类型不同,配位体数和配
位数并不一定相同。比如: [ Ag(NH3)2 ]+
单齿配体:配位数= 配位体数=2
[ Cu(en)2 ]2+
多齿配体:配位数=4 配位体数=2
1.3 配合物的类型
1)单核配合物
内界含有一个中心离子的配合物。根据配位体的不同, 单核配合物还可以分成两类:简单配合物和螯合物。
③中心离子部分要表达出“离子的元素和氧化值”:
◆用“离子的元素名称后加氧化值(I),(Ⅱ),…”的形式来表示; ◆如果是中性原子则不用标出氧化值。
内界 外界
配位化合物 可以有多种 存在形式:
[ Co(NH3)6 ] Cl3
中心离子
配位体数 配位体 配位原子
可以是: [ 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体数 ] 外界离子 也可以:外界离子 [ 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体数 ] 还可以(内配盐):[ 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体数 ]
1) 中心离子 中心离子是配合物的核心部分,也称为形成体。不同
元素作为形成体的能力是成少数螯合物 —不能成为中心离子
在周期表中,Ⅷ族金属元素作为形成体的能力最强,不仅阳离子可 以生成稳定的配合物,即使是中性原子,Fe、Co、Ni也可以与CO形 成稳定的羰合物。由Ⅷ族向两侧,金属元素的阳离子作为形成体的能力 逐渐减弱。
按着 配位 原子 数目 分类
单齿配体: 一个配位体一个 配位原子
多齿配体: 一个配位体多个 配位原子.
单齿配位体:比如常见的 ,NH3,H2O, X-等等 多齿配位体:也称螯合剂,比如,
CH2-NH2 CH2-NH2
COOCOO-
CH2-N(CH2COO-)2 CH2-N(CH2COO-)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习题1:配位化合物部分1 无水CrCl 3和氨作用能形成两种配合物A 和B ,组成分别为CrCl 3·6NH 3和CrCl 3·5NH 3。
加入AgNO 3,A 溶液中几乎全部氯沉淀为AgCl ,而B 溶液中只有2/3的氯沉淀出来。
加入NaOH 并加热,两种溶液均无氨味。
试写出这两种配合物的化学式并命名。
解:因加入AgNO 3,A 溶液中几乎全部氯沉淀为AgCl ,可知A 中的三个Cl -全部为外界离子,B 溶液中只有2/3的氯沉淀出来,说明B 中有两个Cl -为外界,一个Cl -属内界。
加入NaOH ,两种溶液无氨味,可知氨为内界。
因此A 、B 的化学式和命名应为,A :[Cr(NH 3)6]Cl 3 三氯化六氨合铬(Ⅲ) B :[Cr(NH 3)5Cl]Cl 2 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铬(Ⅲ)2 指出下列配合物的中心离子、配体、配位数、配离子电荷数和配合物名称。
3 试用价键理论说明下列配离子的类型、空间构型和磁性。
解:(1)CoF 63-和Co(CN)63-CoF 63-为外轨型,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顺磁性,磁矩=B μ90.4)24(4=+。
Co(CN)63-为内轨型,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抗磁性,磁矩为零。
(2)Ni(NH 3)42+和Ni(CN)42-Ni(NH 3)42+为外轨型,正四面体型,顺磁性,磁矩=B μ83.2)22(2=+。
Ni(CN)42-为内轨型,平面正方型,抗磁性,磁矩为零。
4 将0.1mol·L -1ZnCl 2溶液与1.0 mol·L -1NH 3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此溶液中Zn(NH 3)42+和Zn 2+的浓度。
解:等体积混合后,ZnCl 2和NH 3各自的浓度减半,生成的Zn(NH 3)42+的浓度为0.05 mol·L -1,剩余的NH 3的浓度为0.3 mol·L -1,设Zn 2+的浓度为x mol·L -1。
Zn 2+ + 4NH 3 = Zn(NH 3)42+ 平衡时 x 0.3+4x 0.05 – x94f 109.2)x 43.0(x x 05.0K ⨯=+-=0.05 – x ≈ 0.05 0.3 + 4x ≈ 0.3 x = 2.1×10-9(mol·L -1) 5 在100ml 0.05mol·L -1Ag(NH 3)2+溶液中加入1ml 1 mol·L -1NaCl 溶液,溶液中NH 3的浓度至少需多大才能阻止AgCl 沉淀生成?解:混合后c[Ag(NH 3)2+] = 0.1×100/101 = 0.099(mol·L -1)c(Cl -) = 1/101= 0.0099 (mol·L -1)方法一. Ag(NH 3)2+ + Cl - = AgCl + 2NH 3 0.099 0.0099 x2spf 2j 1014.5K K 10099.0099.0x K ⨯=⋅=⨯= x = 0.71 (mol·L -1) 方法二 c(Ag +)c(Cl -) ≤ K sp,AgCl c(Ag +) ≤ K sp,AgCl /0.0099 = 1.79×10-8(mol·L -1) Ag + + 2NH 3 = Ag(NH 3)2+ 1.79×10-8 x 0.099728f 101.1x )1079.1(099.0K ⨯=⨯=- x = 0.71(mol·L -1) 6 计算AgCl 在0.1mol·L 氨水中的溶解度。
解: 设AgCl 在0.1mol·L 氨水中的溶解度为x mol·L -1.AgCl + 2NH 3 = Ag(NH 3)2+ + Cl -平衡时 0.1 x x mol·L -13107AgCl ,sp )NH(Ag ,f 2NH Cl )NH (Ag j 1095.11077.1101.1K K cc c K 23323--⨯=⨯⨯⨯=⋅==+-+3221095.11.0x -⨯= x = 0.0044 (mol·L -1) 7 在100ml 0.15 mol·L -1Ag(CN)2-中加入+50ml 0.1mol·L -1 KI 溶液,是否有AgI 沉淀生成?在上述溶液中再加入50ml 0.2mol·L -1KCN 溶液,又是否产生AgI 沉淀 ?解:(1)100ml0.15mol·L -1 Ag(CN)2-中加入50mL 0.1mol·L -1 KI 后,c[Ag(CN)2-] = 0.15×100/150 = 0.10(mol·L -1),c(I - ) = 0.1×50/150 = 0.033 (mol·L -1)Ag + + 2CN - = Ag(CN)2- 平衡时 x 2x 0.10 - x212f 103.1)x 2(x x 1.0K ⨯=-=x = 2.7×10-8(mol·L -1) c (Ag +)c(I -) = 2.7×10-8×0.033 = 8.9×10-10> K sp,AgI = 8.51×10-17, 有AgI 沉淀生成。
(2)再加入50ml 0.2mol·L -1KCN 后,c(CN -) = 0.2×50 /200 = 0.05(mol·L -1) c[Ag(CN)2-] = 0.15×100/200 = 0.075(mol·L),c(I -) = 0.1×50/200 = 0.025 (mol·L -1)Ag + + 2CN - = Ag(CN)2- 平衡时 y 0.05 0.075 – y212f 103.1y )05.0(y 075.0K ⨯=-= y = 2.3×10-20(mol·L -1)c (Ag +)c(I -) = 2.3×10-20×0.025 = 5.8×10-22< K sp,AgI = 8.51×10-17, 无AgI 沉淀生成。
8 0.08molAgNO 3溶解在1LNa 2S 2O 3溶液中形成Ag(S 2O 3)23-,过量的S 2O 32-浓度为0.2 mol·L -1。
欲得到卤化银沉淀 ,所需I -和Cl -的浓度各为多少?能否得到AgI ,AgCl 沉淀?解:0.08molAgNO 3溶解在1LNa 2S 2O 3溶液后,c[Ag(S 2O 3)23-] = 0.08(mol·L -1)Ag + + 2S 2O 32- = Ag(S 2O 3)23-x 0.2 0.08 – x132f 109.2x2.0x 08.0K ⨯=-=x = 6.9×10-14(mol·L -1) 欲得AgCl 沉淀,c (Ag +)c(Cl -) >K sp,AgClc(Cl -) > 1.77×10-10 /6.9×10-14 = 2565 (mol·L -1) ,不可能得到AgCl 沉淀。
欲得AgI 沉淀,c (Ag +)c(I -) >K sp,AgIc(I -) > 8.51×10-17 /6.9×10-14 = 1.23×10-3 (mol·L -1) ,可以得到AgI 沉淀。
9 50ml 0.1 mol·L -1 AgNO 3溶液与等量的6 mol·L -1氨水混合后,向此溶液中加入0.119g KBr 固体,有无AgBr 沉淀析出?如欲阻止AgBr 析出,原混合溶液中氨的初浓度至少应为多少?解:50ml 0.1 mol·L -1 AgNO 3溶液与等量的6 mol·L -1氨水混合后,各自的浓度减半,AgNO 3溶液和氨水的浓度分别为0.05 mol·L -1和3 mol·L -1,反应生成0.05 mol·L -1 Ag(NH 3)2+,平衡时Ag +浓度为xmol·L -1。
Ag + + 2NH 3 = Ag(NH 3)2+平衡时 x 2.9 + 2x 0.05 – x mol·L -17f 2101.1K )x 29.2(x x05.0⨯==+- 0.05 –x ≈ 0.05 2.9 + 2x ≈ 2.9 x = 5.4×10-10 (mol·L -1)加入0.119g KBr 固体后,Br -浓度=)L mol (01.01.0119119.01-⋅=⨯c(Ag +)c(Br -) = 5.4×10-10×0.01 = 5.4×10-12 > K SP, AgBr = 5.35×10-13欲阻止生成AgBr 沉淀,c(Ag +) ≤5.35×10-13/0.01 = 5.35×10-11(mol·L -1)Ag + + 2NH 3 = Ag(NH 3)2+平衡时 5.35×10-11 x +2×5.35×10-11 0.05 –5.35×10-11 mol·L -1x +2×5.35×10-11 ≈ x 0.05 –5.35×10-11 ≈ 0.057211-101.1x105.3505.0⨯=⋅⨯ x = 9.2 (mol·L -1) 氨水的初浓度 = 9.2 + 0.1 = 9.3 (mol·L)10 分别计算Zn(OH)2溶于氨水生成Zn(NH 3)42+和生成Zn(OH)42-时的平衡常数。
若溶液中NH 3和NH 4+的浓度均为0.1 mol·L -1,则Zn(OH)2溶于该溶液中主要生成哪一种配离子?解: Zn(OH)2 + 4NH 3 = Zn(NH 3)42+ + 2OH -7179)OH (Zn ,sp )Zn(NH,f 4NH 2OH )Zn(NHj 109.11068.6109.2K K cc c K 22433243--⨯=⨯⨯⨯=⋅==+-+Zn(OH)2 + 2OH - = Zn(OH)42-7.301068.6106.4K K cc c c cc K 1717Zn(OH),sp Zn(OH),f 2OH Zn 2OH Zn 2OH Zn(OH)j 2-2422--24=⨯⨯⨯=⋅=⋅⋅⨯=--+-+当溶液中NH 3和NH 4+的浓度均为0.1 mol·L -1时,OH -浓度为x mol·L -1,NH 3·H 2O = NH 4+ + OH –平衡 0.1 0.1 x 5b 1077.11.0x1.0K -⨯==x = 1.77×10-5(mol·L -1) Zn(NH 3)42+ + 4OH - = Zn(OH)42-+ 4NH 38917)Zn(NH,fZn(OH),f 4OH )Zn(NH 4NHZn(OH)j 106.1109.2106.4K K c c c c K243-242433-24⨯=⨯⨯==⋅⋅=+-+ 845)Zn(NH4Zn(OH)j 106.1)1077.1(c )1.0(c K243-24⨯=⨯=-+84458)Zn(NHZn(OH)106.11.0)1077.1(106.1c c243-24--⨯=⨯⨯⨯=+ 当溶液中NH 3和NH 4+的浓度均为0.1 mol·L -1时,Zn(OH)2溶于该溶液中主要生成Zn(NH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