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卷
注意:
1、本试卷分为Ⅰ卷和Ⅱ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考生认真阅读试卷,用2B铅笔将客观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主观
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只需交答题卡和答题纸即可。
3、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2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雄图……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肯定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公九卿制 D.科举制
3.何晟铭同学很喜欢看穿越剧,自己也构思了几个穿越故事。
下列故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回到秦朝当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B.回到唐朝任门下省官员,负责审议
C.回到宋朝当个枢密使,掌管财政大权
D.回到汉朝替汉武帝出谋划策解决王国问题
4.“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是近代中国农民阶级描绘的理想社会蓝图。
对这一方案的评述,正确的是
A.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B.表达了反抗列强侵略的诉求
C.提出了建设近代化国家的设想
D.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
5. 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D.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6.歌曲是时代的产物。
与“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啊?送给咱英勇的八路军”反映共同时代主题的歌词是
A.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B.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
C.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D.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7 . 2005年10月19日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认为:“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我国新型人民民主制度最终确立于
A.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B.1949年人民政协会议召开
C.1954年中国第一届人大的召开
D. 1958年中共八大召开
8.2008年12月,台湾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了现实,有人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
那么,此前十多年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C.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发表
D.“九二共识”的达成
9.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是议会。
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开创了议会制 B.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众议院同意
C.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议会负责 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的立法权10.历史漫画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独特表达。
下列两幅历史漫画反映的主题,表述完整的是
①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掰手腕”②山姆大叔的“单边情结”
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美苏“冷战”的加剧 D.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1.《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布绳,此其分事也。
”这句话直接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不发达
12.《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这句话说明
①唐朝时期市有时间限制②唐朝时期市坊分立
③唐朝时期政府对市严格管制④唐朝时期商业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下列古代中国灌溉工具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筒车②风力水车③翻车④高转筒车
A.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③①④②
14.《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
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
”由此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15.右图这张股票的发行有利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确立
16.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
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在当时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扩大公有制企业经营自主权
C.允许建立非公有制企业
D.将公有制企业改为私营企业
17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人类历史地域性分散发展的格局开始改变,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世界历史。
与此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
B.新航路开辟
C.文艺复兴
D.欧洲宗教改革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
”“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
”此时,为领导世界美国采取的经济措施包括
(1)建立北约组织(2)推行马歇尔计划(3)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4)推动布林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A.(1)(2)(4)
B.(2)(3)(4)
C.(2)(4)
D.(3)(4)
19 .“新经济政策规定了一条新的建设道路:在无产阶级国家的领导监督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下面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史实有
(1)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2)解除了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3)政府以租让的形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全部企业(4)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A.(1)(3)
B.(2)(3)
C.(1)(4)
D.(2)(4)
20 .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强化了自然经济
C.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1. 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的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老人邓小平画的这个圈是
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B.设立经济特区
C.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特区
D.开辟香港,澳门为特区
22.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说明了
A.蒸汽机的使用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B.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C.蒸汽动力成为人类使用的主要动力 D.蒸汽动力带来了交通运输革命
23.两次世界大战使人们认识到民族主义有褊狭性,民族国家这种形态也不完美。
二战后,
西欧出现了新的趋势,即在地区范围内实行“一体化”,实行一定的超国家机制。
从欧共体发展而来的欧盟,拥有共同的货币(欧元)、共同的护照,有一个欧洲议会,有“欧洲政府”――欧盟委员会,并选举出了“欧洲首脑”――欧盟主席。
欧洲一体化
①客观上弱化了民族国家的角色②有利于促进区域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③体现了西欧社会发展的新趋势④客观上强化了民族国家的主权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4.下图是南宋赵盂坚的《墨兰图》。
画中自题诗日:“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
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
”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拔俗的情趣。
该画属于
A.风俗面 B.宫廷画 C.文人画 D.山水画
25.荷兰裔美国作家、历史学家房龙在谈到莎士比亚时曾说:“莎士比亚是这样一个‘蒸汽挖掘机手’,他所挖掘的对象是人类,而不是大地。
”对此段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莎士比亚是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
B.莎士比亚为“蒸汽时代”的到来做了思想准备
C.莎士比亚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倡导者和宣传者
D.莎士比亚是英国启蒙运动的杰出推动者
26.卢梭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
”这句话体现的观点是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天赋人权说D.三权分立学说
27.“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晰种(白人)之所为……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廿十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上述言论可能出自下面哪本书?
A B C D
28.“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这些问题的解决开始于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普朗克的量子论
29.某学者写道“……是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的宣言书,是动员全党全国人民冲破‘姓社姓资’思想牢笼,大胆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进军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之作。
”这里他评价的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D.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
30.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晚7时,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此殊荣。
其作品写的是一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由此可见,莫言的写作主要受下列何种风格影响?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魔幻现代主义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31.1917年俄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基本完成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任务
32 .罗斯福新政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控制,压低农产品价格,以适应底层百姓的需求。
33.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4 .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
35.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名句。
上述语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是唐诗、宋词、楚辞。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
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
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
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德意志帝国宪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初,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2分)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的。
(3分)
(3)从君主的权力方面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点?联系两国政治体制确立的背景分析其原因。
(4分)
(4)如以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素材,请你为该组材料确定恰当的主题。
(1分)
37.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
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材料二(他们)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英)亚·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材料三我们必须清楚地区分自然人的自由和公民的自由,……(它)受限于一般意志。
”“(它的)占有和所有权……(受限于)公众的法律认可。
”“我们对自己制定的法律的服从才是真正的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朱熹的核心思想,并结合所学回答就如何“做人”,朱熹的观点是什么?其根本目的是什么?(3分)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历史上哪次思想解放运动?这一时期主要社会思潮是什么?(2分)(3)材料三中卢梭如何认识“人”的自由?(3分)
(4)相对于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三产生对“人“的不同认识的根源。
(2分)
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1题,10分)
38.中国1840-2000年这160年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了三条道路的转化:1840-1949年10月前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近代化)”阶段,以资本主义现代化为主体;1949-1978年是“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带有苏联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色彩;1979年至今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在政治经济方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1)用史实简要说明中国是如何走第一条现代化道路?(2分)其发展结局如何?(1分)
(2)中国走第二条道路的首要前提是什么?(1分)20世纪50年代第二条道路是如何确立的?(2分)
(3)中国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在第三条道路发展过程中,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什么具体成就?(2分)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
___
考场号__
__
__
_____
考试号_______
__
__
__ ……
……………
…………………装
…
……
………………………
…
…订
…
……………………
………
……
线……
………………………………
(4)从中国现代化历程的转变和成就,你能得出哪些启示?(2分)(言之有理给分)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卷答题纸 得分_________ 一、 单项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纸上) 二、判断题:(答案填涂在答题纸上)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10分)
(1)(2分)
(2)(3分)
(3)(4分)
(4)(1分)
37.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3分)
(2)(2分)
(3)(3分)
(4)(2分)
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1题,10分)
38.(1)(3分)
(2)(3分)
(3)(2分)
(4)(2分)(言之有理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