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商君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商君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四)
1、史记《商君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四)
史记《商君列传》原文及翻译(四)司马迁
原文: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赵良见商君。
商君曰:“鞅之得见也,从孟兰皋,今鞅请得交,可乎?”赵良曰:“仆弗敢愿也。
孔丘有言曰:‘推贤而戴者进,聚不肖而王者退。
’仆不肖,故不敢受命。
仆闻之曰:‘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
’仆听君之义,则恐仆贪位贪名也。
故不敢闻命。
”商君曰:“子不说吾治秦与?”赵良曰:“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彊。
虞舜有言曰:‘自卑也尚矣。
’君不若道虞舜之道,无为问仆矣。
”商君曰:“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
子观我治秦也,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
君若不非武王乎,则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语有之矣,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
鞅将事子,子又何辞焉!”赵良曰:“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
闻秦缪公之贤而愿望见,行而无资,自粥於秦客,被褐食牛。
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
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国之君,一救荆国之
祸。
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
由余闻之,款关请见。
五羖大夫之相秦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於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功名藏於府库,德行施於后世。
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
此五羖大夫之德也。
今君之见秦王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非所以为名也。
相秦不以百姓为事,而大筑冀阙,非所以为功也。
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是积怨畜祸也。
教之化民也深於命,民之效上也捷於令。
今君又左建外易,非所以为教也。
君又南面而称寡人,日绳秦之贵公子。
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何不遄死。
’以诗观之,非所以为寿也。
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懽而黥公孙贾。
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此数事者,非所以得人也。
君之出也,后车十数,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
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
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南门立木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於鄙,劝秦王显岩穴之士,养老存孤,敬父兄,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
君尚将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
”商君弗从。
译文:
商君出任秦相十年,很多皇亲国戚都怨恨他。
赵良去见商君。
商君说:“我能见到你,是由于孟兰皋的介绍,现在我们交个朋友,可以吗?”赵良回答说:“鄙人不敢奢望。
孔子说过:‘推荐贤能,受到人民拥戴的人才会前来;聚集不肖之徒,即使能使成王业的人也会引
退。
’鄙人不才,所以不敢从命。
鄙人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不该占有的职位而占有它叫做贪位,不该享有的名声而享有它叫做贪名。
’鄙人要是接受了您的情谊,恐怕那就是鄙人既贪位又贪名了。
所以不敢从命。
”商鞅说:“您不高兴我对秦国的治理吗?”赵良说:“能够听从别人的意见叫做聪,能够自我省察叫做明,能够自我克制叫做强。
虞舜曾说过:‘自我谦虚的人被人尊重。
’您不如遵循虞舜的主张去做,无须问我了。
”商鞅说:“当初,秦国的习俗和戎狄一样,父子不分开,男女老少同居一室。
如今我改变了秦国的教化,使他们男女有别,分居而住,大造宫廷城阙,把秦国营建的像鲁国、魏国一样。
您看我治理秦国,与五羖大夫比,谁更有才干?”赵良说:“一千张羊皮比不上一领狐腋贵重,一千个随声附和的人比不上一个人正义直言。
武王允许大臣们直言谏诤,国家就昌盛,纣王的大臣不敢讲话,因而灭亡。
您如果不反对武王的做法,那么,请允许鄙人整天直言而不受责备,可以吗?”商君说:“俗话说,外表上动听的话好比是花朵,真实至诚的话如同果实,苦口相劝、听来逆耳的话是治病的良药,献媚奉承的话是疾病。
您果真肯终日正义直言,那就是我治病的良药了。
我将拜您为师,您为什么又拒绝和我交朋友呢!”赵良说:“那五羖大夫,是楚国偏僻的乡下人。
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想去当面拜见,要去却没有路费,就把自己卖给秦国人,穿着粗布短衣给人家喂牛。
整整过了一年,秦穆公知道了这件事,把他从牛嘴下面提拔起来,凌驾于万人之上,秦国人没有谁不满意。
他出任秦相六七年,向东讨伐过郑国,三次拥立晋国的国君,一次出兵救楚。
在境内施行德化。
巴国前来纳贡;施
德政于诸侯,四方少数民族前来朝见。
由余听到这种情形,前来敲门投奔。
五羖大夫出任秦相,劳累不坐车,酷暑炎热不打伞,走遍国中,不用随从的车辆,不带武装防卫,他的功名载于史册,藏于府库,他的德行施教于后代。
五羖夫死时,秦国不论男女都痛哭流涕,连小孩子也不唱歌谣,正在舂米的人也因悲哀而不发出相应的呼声。
这就是五羖大夫的德行啊。
如今您得以见秦王,靠的是秦王宠臣景监推荐介绍,这就说不上什么名声了。
身为秦国国相不为百姓造福而大规模地营建宫阙,这就说不上为国家建立功业了。
惩治太子的师傅,用严刑酷法残害百姓,这是积累怨恨、聚积祸患啊。
教化百姓比命令百姓更深入人心,百姓模仿上边的行为比命令百姓更为迅速。
如今您却违情背理地建立权威变更法度,这不是对百姓施行教化啊。
您又在商於封地南面称君,天天用新法来逼迫秦国的贵族子弟。
《诗经》上说:‘相鼠还懂得礼貌,人反而没有礼仪,人既然失去了礼仪,为什么不快快地死呢。
’照这句诗看来,实在是不能恭维您了。
公子虔闭门不出已经八年了,您又杀死祝欢而用墨刑惩处公孙贾。
《诗经》上说:‘得到人心的振兴,失掉人心的灭亡。
’这几件事,都不是得人心的呀。
您一出门,后边跟着数以十计的车辆,车上都是顶盔贯甲的卫士,身强力壮的人做贴身警卫,持矛操戟的人紧靠您的车子奔随。
这些防卫缺少一样,您必定不敢出门。
《尚书》上说:‘凭靠施德的昌盛,凭靠武力的灭亡。
’您的处境就好象早晨的露水,很快就会消亡一样危险,您还打算要延年益寿吗?那为什么不把商於十五邑封地交还秦国,到偏僻荒远的地方浇园自耕,劝秦王重用那些隐居山林的贤才,赡养老
人,抚育孤儿,使父兄相互敬重,依功序爵,尊崇有德之士,这样才可以稍保平安。
您还要贪图商於的富有,以独揽秦国的政教为荣宠,聚集百姓的怨恨,秦王一旦舍弃宾客而不能当朝,秦国所要拘捕您的人难道能少吗?您丧身的日子就象抬起足来那样迅速地到来。
”但商君没有听从赵良的劝告。
2、《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二)史记
原文:
请略道当世千里之中,贤人所以富者,今后世得以观择焉。
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
秦破赵,迁卓氏。
卓氏见虏略,独夫妻推辇,行诣迁处。
诸迁虏少有余财,争与吏,求近处,处葭萌。
唯卓氏曰:“此地狭薄。
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
民工于市,易贾。
”乃求远迁。
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
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
程郑,山东迁虏也,亦冶铸,贾椎髻之民,富埒卓氏,俱居临邛。
宛孔氏之先,粱人也,用铁冶为业。
秦伐魏。
迁孔氏南阳。
大鼓铸规陂池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有游闲公子之赐与名然其赢得过当愈于纤啬家致
富数千金,故南阳行贾尽法孔氏之雍容。
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铁冶起,富至巨万。
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遍郡国。
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
齐俗贱奴虏,而刀间独爱贵之。
桀黠奴,人之所患也。
唯刀间收取,使之逐渔盐商贾之利,或连率骑,交守相,然愈益任之。
终得其力,起富数千
万。
故曰“宁爵毋刀”,言其能使豪奴自饶而尽其力。
周人既纤,而师史尤甚,转毂以百数,贾郡国,无所不至。
洛阳街居在齐秦楚赵之中,贫人学事富家,相矜以久贾,数过邑不入门。
设任此等,故师史能致七千万。
宣曲任氏之先,为督道仓吏。
秦之败也,豪杰皆争取金玉,而任氏独窖仓粟。
楚汉相距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此起富。
富人争奢侈,而任氏折节为俭,力田畜。
田畜人争取贱贾,任氏独取贵善,富者数世。
然任公家约,非田畜所出弗衣食,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
以此为闾里率,故富而主上重之。
(节选自《史记·货殖列传》,有删改)
译文:
请让我简略说明当代千里范围内那些贤能者之所以能够致富
的情况。
以便使后世的人得以考察选择。
蜀地卓氏的祖先是赵国人,因冶铁致富,秦国击败赵国时,迁徙卓氏。
卓氏被掳掠,只有他们夫妻二人推着车子,去往迁徒的地方。
其他同时被迁徙的人,稍有多余钱财的,便争着送给主事的官吏,央求在近处安置,被安置在葭萌县。
只有卓氏说:“这个地方狭小,土地瘠薄。
我听说汶山下面是肥沃的田野,地里长着大芋头,形状像蹲伏的鸱鸟,人到死也不会挨饿。
那里的百姓善于交易,容易做买卖。
”于是就要求迁到远处。
结果被迁移到临邛,他非常高兴,就在有铁矿的山里熔铁铸械,用心筹划计算,财势压倒滇蜀地区的居民,以至富到有奴仆多达一千人。
他在田园水池尽事射猎游玩之乐,可以比得上国君。
程郑是从太行山以东迁徒来
的降民,也经营冶铸业,常把铁器制品卖给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他的财富与卓氏相等,与卓氏同住在临邛。
宛县孔氏的先祖是梁国人,以冶铁为业。
秦国攻伐魏国后,把孔氏迁到南阳。
他便大规模地经营冶铸业,并规划开辟鱼塘养鱼,车马成群结队,并经常游访诸侯,借此牟取经商发财的便利,博得了游闲公子乐施好赐的美名,然而他赢利很多,大大超出施舍花费的那点钱,胜过吝啬小气的商人,家中财富多这数千金,所以,南阳人做生意全部效法孔氏的从容稳重和举止大方。
鲁地民俗节俭吝啬,而曹邴氏尤为突出,他以冶铁起家,财富多达几万钱。
然而,他家父兄子孙都遵守这样的家规;低头抬头都要有所得,一举一动都要不忘利。
他家租赁、放贷、做买卖遍及各地。
由于这个缘故,邹鲁地区有很多人丢弃糯学而追求发财,这是受曹邴氐酌影响。
齐地风俗是鄙视奴仆,而刀间却偏偏重视他们。
凶恶狡猾的奴仆是人们所担忧的,唯有刀间收留使用,让他们追逐渔盐商业上的利益。
他们当中有的乘坐成队的车马,与地方官员相结交,然而刀间更加信任他们。
刀间终于获得他们的帮助,致富这数千万钱。
所以有人说“与其出外求取官爵,不如在刀家为奴”,说的就是刀间能使豪奴自身富足而又能为他竭尽其力。
周地居民原本就很吝啬,而师史尤为突出,他以车载货返运赚钱,车辆数以百计,经商于各都诸侯之间,无所不到。
洛阳道处齐、秦、楚、赵等国的中心,街巷的穷人在富家学习经商,常以自已在外经商时间长相互夸耀,屡次路过乡里也不入家门。
因能筹划任用这样的人,所以师史能致富达七千万钱。
宣曲任氏的先祖,是督道仓的守吏。
秦朝败亡之时,豪杰全都争夺金银珠宝,
而任氏独自用地窖储藏米粟。
后来,楚汉两军相待于荥阳,农民无法耕种田地,米价每石涨到一万钱,任氏卖米太发其财,豪杰的金银珠宝全都归于任氏,任氏因此发了财。
一般富人都争相奢侈,而任氏却屈己从人,崇尚节俭,致力于农田畜牧。
田地、牲畜,一般人都争着买进低价的,任氏却专门买进贵而好的,任家几代都很富有。
但任氏家约规定,不是自家种田养畜得来的物品不穿不吃,公事没有做完自身不得饮酒吃肉。
因此而成为乡里表率,所以他富有而皇上也尊重他。
《史记·货殖列传》《史记·货殖列传》(二)
3、《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原文及翻译(二)史记
原文:
太仓公者,齐太仓长,姓淳于氏,名意。
少而喜医方术。
高后八年,更受师同郡元里公乘阳庆。
庆年七十余,无子,使意尽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甚精。
受之三年,为人治病,决死生多验。
然左右行游诸侯,不以家为家,或不为人治病,病家多怨之者。
意家居,诏召问治病诸事,具悉而对。
问:“所诊治病,病名多同而诊异,或死或不死,何也?”对曰:“病名多相类,不可知,故古圣人为之脉法,以起度量,立规矩,悬权衡,案绳墨,调阴阳,别人之脉各名之,与天地相应,参合于人,故乃别百病以异之,有数者能异之,无数者同之。
然脉法不可胜验,今臣意所诊者,皆有诊籍。
所以别之者,臣意所受师方适成,师死,
以故表籍所诊,期决死生,观所失所得者合脉法,以故至今知之。
”
问:“知文王所以得病不起之状?”对曰:“不见文王病,然窃闻文王病喘,头痛,目不明。
臣意心论之,以为非病也。
以为肥而蓄精,身体不得摇,骨肉不相任,故喘,不当医治。
脉法曰‘年二十脉气当趋’。
文王年未满二十,方脉气之趋也而徐之,不应天道四时。
后闻医灸之即笃,此论病之过也。
臣意论之,以为神气争而邪气入,非年少所能复之也,以故死。
”
问:“诊病决死生,能全无失乎?”对曰:“意治病人,必先切其脉,乃治之。
败逆者不可治,其顺者乃治之。
心不精脉,所期死生视可治,时时失之,臣意不能全也。
”
太史公曰: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
故扁鹊以其伎见殃,仓公乃匿迹自隐而当刑。
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岂谓扁鹊等邪?若仓公者,可谓近之矣。
(取材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译文:
太仓是齐国国家粮库的管理长官,临淄人,姓淳于,名叫意。
他年轻时却喜好医术。
汉高后八年,二次拜师向同郡元里的公乘阳庆学习医术。
(此时)阳庆七十多岁,没有能继承医术的后代,便让淳于意把从前学的医方全部抛开,把自己掌握的秘方全给了他,传授给他黄帝、扁鹊的脉书,(教他)依据病人面色诊断疾病,(据此)预断病人生死,判断疑难病症,确定是否可以治疗(的法则),还教授了论述药理的书,都十分精辟。
(淳于意)学习了三年,给人治病,预断死生多
有验证。
然而他常到四周的各个诸侯国游历行医,很少居家,有时不肯为某些人治病,这些病家对他多有怨恨。
淳于意居家时,皇帝下诏询问一些有关治病的事情,都详细做了回答。
问:“你所诊治的疾病,许多病名相同而诊断方法不同,有人死了,有人还活着,这是为什么?”(意)回答说:“从前病名大多类似,不能确切辨知,所以古代的圣人创立诊脉方法,用来设置诊治法度,确立治疗规矩,制定治疗标准,按照诊治规则,调和人的阴阳,区别人的脉象后再各自命名,(脉法)与自然变化相应,参照人体的具体情况而与之相符合,所以才能区别各种疾病并且用不同方式诊治,医术高明的人针对名称相同的病区别其不同之处,医术不高的人看到的病是相同的。
然而脉法不能完全准确,现在我诊治的病人,都有诊治记录。
我用这样方法区别疾病,是因为我跟老师学医刚刚学成,老师就过世了,我沿用旧法记录诊治的情形,预料判断(病人)生死的时间,用来观察诊断治病的成功失败是否合乎脉法,因此到现在能够辨知各种疾病。
又问:“你知道齐文王生病不起的原因吗?”回答说:“我没有亲眼看到齐文王的病情,不过我听说齐文王有气喘、头疼、视力差的病。
我分析情况,认为这不是病症。
我认为他身体肥胖而脂肪蓄积,身体得不到活动,骨胳不能支撑肉躯,所以才气喘,不适宜药治。
依照脉理说:‘二十岁时,人的脉气正旺,应该多多运动。
’齐文王年龄不满二十岁,正是脉气旺盛应该多跑动却懒于走动,这不符合四季的自然
规律。
后来听说医生用灸法为他治疗,病情就加重了,这是诊断病情的错误。
据我判定,这是身体内正气衰减而病邪之气侵入体内的表现,这不是年青人能够抵抗住的,因此他死了。
”
又问:“你诊断病情、判断死生,能完全没有失误吗?”回答说:“我医治病人时,一定先切脉(了解病症),然后才去医治。
脉象衰败与病情相反的情况就不能够医治了,脉象和病情相顺应的情况才可以医治。
如果心神不能分辨脉象的时候,把本来无法治好的病也看作能治好的病,就会经常失误,我也不能做到十全十美。
”
太史公说:“女人无论美与丑,住进宫中就会被人嫉妒;士人无论贤与不贤,进入朝廷就会遭人疑忌。
所以扁鹊因为他有高超的医术而被杀害,太仓公于是自隐行迹还被判处刑罚。
所以老子说‘美好的东西都是不吉祥之物’,难道说的只是扁鹊这样的人吗?像太仓公这样的人,也和这句话所说的意思接近啊!”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4、《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原文及翻译(二)史记
原文:
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
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原先自刭。
”季布许之。
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
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
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
”朱家曰:“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待间,果言如朱家指。
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
至,留邸一月,见罢。
季布因进曰:“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
布辞之官。
楚人曹丘生,与窦长君善,欲得书请季布。
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
”固请书,遂行。
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
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
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译文:
季布是楚地人。
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
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
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
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
周家说:“汉王朝悬赏捉拿你非常紧急,追踪搜查就要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才敢给你献个计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
”季布答应了他。
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出卖给鲁地的朱家。
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买了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
朱家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滕公,说:“季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追捕他这么急迫?”滕公说:“季布多次替项羽窘迫皇上,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才干休。
”朱家说:“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
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任命他做了郎中。
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
匈奴王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
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
”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
”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
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
疯,难以接近。
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
季布因此对皇上说:“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
”皇上默然不作声。
于是季布就辞别了皇上,回到了河东郡守的原任。
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与窦长君也有交情,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
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
”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
曹丘先派人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的到来。
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
’由于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进来,留他住了几个月,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
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二)
5、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一)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一)宋史
宋史
【原】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