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
1. (2分) (2018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16.25g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A
B . 22.4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
C . 1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 .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2. (2分) (2017高一上·淮北期末) 下列各种应用中,利用了硅元素的还原性的是()
A . 用硅制造集成电路、晶体管等半导体器件
B . 在野外,用硅、石灰、烧碱的混合物制取氢气:Si+Ca (OH)2+2NaOH=N a2SiO3+CaO+2H2↑
C . 用HF酸刻蚀玻璃:SiO2+4HF=SiF4↑+2H2O
D . 单质硅的制备:SiO2+2C Si+2CO↑
3. (2分)下列有关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有两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化合物
B . 仅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C . 既能和酸又能和碱发生反应的氧化物一定为两性氧化物
D . 既含有金属元素又含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4. (2分)氮的某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此氧化物中氮的化合价为()
A . +1
B . +2
C . +3
D . +5
5. (2分) (2019高二上·吉林期末) 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1 L 1 mol/L 的 CH3COOH 溶液中 CH3COO-为 NA个
B . 标况下 22.4 L NO 和 11.2 L O2 反应后,气体分子总数为 NA 个
C . 1 L 0.1 mol/L 的 Na2SO3 溶液中离子总数大于 0.3NA
D . H2 和 O2 反应生成 NA 个 H2O(l)和 NA 个 H2O(g)放出热量相等
6. (2分) (2016高一上·福州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标准状况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就叫气体的摩尔体积
B . 物质的量是表示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的一个物理量
C . 0.012kg的碳中所含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
D . Al原子的摩尔质量为27g,Al3+因少了3个电子,摩尔质量更小
7. (2分) (2017高一上·浦东期末) 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下列变化曲线(其中a代表扩散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b代表水合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中符合实际的是()
A .
B .
C .
D .
8. (2分) (2015高二上·海南期末) 在酸性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共存的是()
A . NH4+、NO3﹣、CO32﹣、Na+
B . Na+、Ba2+、NO3﹣、HCO3﹣
C . SO42﹣、Fe3+、K+、Cl﹣
D . NO3﹣、K+、SO32﹣、Mg2+
9. (2分) (2019高一上·嘉兴期中) 由N2和CH4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氢气密度的9.2倍,则混合气体中N2和CH4的体积比为()
A . 1∶1
B . 1∶4
C . 4∶1
D . 1∶2
10. (2分) (2019高一上·南宁期中) 烧杯中盛有100 mL1mol/L的NaHSO4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加1mol/L 的Ba(OH)2溶液,烧杯中某些物质(或微粒)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曲线d表示Na+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B . 曲线c表示OH-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C . 加入Ba(OH)2溶液50 m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OH-+H++SO42-=BaSO4↓+H2O
D . 加入Ba(OH)2溶液大于50mL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
11. (2分)向500mL稀硝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铁粉完全溶解后,放出NO气体5.6L(标准状况),同时溶液质量增加9.3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原溶液中投入铁粉物质的量是0.25 mol
B . 原溶液中HNO3的浓度是2.0 mol•L﹣1
C . 反应后的溶液中还可溶解9.6 g铜
D . 反应后的溶液中c(Fe2+):c(Fe3+)=1:2
12. (2分)下列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A . 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H++SO42-+Ba2++OH-=BaSO4↓+H2O
B . FeCl2溶液中滴加NaClO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2Fe2+ + ClO- + 5H2O= 2Fe(OH)3↓+Cl-+ 4H+
C . 甲酸溶液滴到大理石台板上有气泡产生:2H+ + CaCO3 = CO2↑+ Ca2+ + H2O
D .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和Ba(OH)2溶液混合:HCO3- + Ba2+ + OH- = BaCO3↓+ H2O
13. (2分) (2016高一上·温州开学考) 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量取20mL水样,迅速加入MnSO4和KOH 的混合溶液,再加入KI,立即塞好塞子,振荡使其完全反应.打开塞子,迅速加入适量硫酸溶液,此时有碘单质生成,6.0mLNa2S2O3溶液(每毫升含溶质1×10﹣5mol)与生成的碘恰好完全反应.上述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2MnSO4+4KOH+O2→2MnO(OH)2+2K2SO4;
②MnO(OH)2+2KI+2H2SO4→I2+MnSO4+K2SO4+3H2O;
③I2+2Na2S2O3→2NaI+Na2S4O6
该样品中溶解氧量为()
A . 0.75mg/L
B . 48mg/L
C . 24mg/L
D . 12mg/L
14. (2分) (2016高一上·苏州期末) 铝分别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NaOH和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 1:2
B . 2:1
C . 1:3
D . 3:1
15. (2分)下列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通C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 . Mg2+、Fe3+、NO3-、SCN-
B . K+、Na+、Br-、SiO32-
C . K+、Ca2+、Cl-、NO3-
D . K+、Ag+、NH3·H2O、NO3-
16. (2分) (2016高一上·武城期中) 离子方程式中CO +2H+═H2O+CO2↑的CO 不可能来自下列物质中的()
A . K2CO3
B . Na2CO3
C . CaCO3
D . (NH4)2CO3
17. (2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含a mol AlCl3的溶液和含1.5a mol NaOH的溶液,无论正滴和反滴,生成的Al(OH)3的质量相等
B . 含a mol Na2CO3的溶液和含1.5a mol HCl的稀盐酸,无论正滴和反滴,生成的CO2相等
C . 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
D . 将盛有24mL NO2和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4 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是8 mL 或 1.2mL
18. (2分) (2019高二上·汪清期末) 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 . 氢氟酸存放在玻璃瓶中
B . NaOH溶液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中
C . 水玻璃存放在滴瓶中
D . 金属钠保存在冷水中
19. (2分)在甲、乙两烧杯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u2+、Na+、H+、SO42-、CO32-、OH-6种离子。

已知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则乙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的是()
A . Cu2+、H+、SO42-
B . Na+、OH-、CO32-
C . CO32-、OH-、SO42-
D . Na+、H+、SO42-
20. (2分)向某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1 mol·L─1的盐酸,测得溶液中Cl─、H CO3─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n2:n1=3: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O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与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相同
B . 该碳酸钠溶液中含有1mol Na2CO3
C . b点的数值为0.6
D . b点时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0.3 mol
21. (2分) (2016高一下·汉台期中) 一定量的锌与100mL18.5mol•L﹣1的浓H2SO4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33.6L.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中c(H+)=0.1mol•L﹣1 .则生成的气体中SO2和H2的体积比为()
A . 1:2
B . 2:1
C . 1:4
D . 4:1
22. (2分)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22.4 L CH3CHO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
B . 56g铁与足量稀H2SO4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3NA
C . 常温常压下,由6 g NO2和40 g 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原子总数约为3×6.02×1023
D . 80 g NH4NO3晶体中含有NH4+小于6.02×1023个
23. (2分)配制100mL 1mol/LNaOH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在托盘天平两托盘上各放一片相同的纸,然后将NaOH放在纸片上进行称量
B . 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
C . 用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洗涤液也移入容量瓶中
D .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会造成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24. (2分) (2018高一上·长春期中) 下表中对离子方程式的评价合理的是()
选项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评价
A
H2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 H++
+Ba2++OH−=BaSO4↓+H2O
正确
B
向碳酸镁浊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2H+=CO2↑+H2O
错误,碳酸镁不应
写成离子形式
C
向沸水中滴加饱和的氯化铁溶液至液体变为红褐色:
Fe3++3H2O=Fe(OH)3↓+3H+
正确
D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反应:OH−+CO2= 正确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实验题 (共2题;共8分)
25. (4分)(2018·衡阳模拟) 金属铬与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醋酸亚铬水合物[Cr(CH3COO)2]2·2H2O(摩尔质量376g/mol)是一种氧气吸收剂,红棕色晶体,易被氧化;易溶于盐酸,微溶于乙醇,难溶于水和乙醚。

其制备装置(已省略加热及支持装置)和步骤如下:
I.组装实验仪器后,首先进行必要的操作A。

II.往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过量锌粒、适量CrCl3溶液,再往其它仪器中加入相应的药品。

III.关闭K2 ,打开K1 ,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并控制好滴速。

IV.待三颈烧瓶内的溶液由深绿色(Cr3+)变为亮蓝色(Cr2+)时,把溶液自动转移到装置乙中,当出现大量红棕色晶体时,关闭分液漏斗旋塞。

V.将装置乙中混合物快速过滤、洗涤和干燥,称量。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中“操作A”为________;装置丙中导管口水封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_。

(2)三颈烧瓶中的锌除与盐酸反应外,另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步骤IV中溶液自动转移至装置乙中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生成红棕色晶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

(4)为得到纯净干燥的产品,洗涤时按使用的先后顺序选用下列洗涤剂________(填序号)。

①乙醚②蒸馏水(煮沸冷却) ③无水乙醇④盐酸
(5)一定条件下[Cr(CH3COO)2]2·2H2O受热反应得到的气态产物含CO、CO2。

请从丁、戊、己装置中选取必要装置检验这两种气体(不考虑尾气处理):
气态产物→________→a(填接口字母序号) 。

(6)已知实验所用到的试剂中,CrCl3溶液中含溶质19.02g,0.1mol/L醋酸钠溶液为1.6L,其它反应物足量。

实验后得到纯净干燥的[Cr(CH3COO)2]2·2H2O晶体11.28g,则该实验所得产品的产率为________(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26. (4分) (2016高一上·海南期中) 掌握仪器的名称及使用方法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如图所示为两套实验装置.
(1)写出装置图中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1 000mL容量瓶.
(2)若利用装置Ⅰ分离四氯化碳和苯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有________,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实验操作时冷凝管的进水口是________(填“f”或“g”).
(3)现需配制250mL 0.2mol/L的NaCl溶液,图Ⅱ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的错误除了未用玻璃棒引流外,还有________.定容后,盖上玻璃塞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继续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则所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三、计算题 (共1题;共4分)
27. (4分) (2016高一上·眉山期中) 回答下列问题:
(1) V L Fe2(SO4)3溶液中含Fe3+ m 克,则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2)在无土栽培中,配制1L内含5mol NH4Cl、1.6mol KCl、2.4mol K2SO4的某营养液,若用KCl、NH4Cl、(NH4)2SO4配制,则需KCl、NH4C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相同条件下,某Cl2与O2混合气体100ml恰好与150mlH2化合成HCl和H2O,则混合气体中Cl2与O2的体积比为________.
(4)在同温、同压下,实验测得CO和O2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H2 的15倍,混合气体中C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四、填空题 (共2题;共7分)
28. (4分) (2018高一上·长安期中)
(1)①H2 + CuO Cu + H2O
②CaCO3 + 2HCl=CaCl2 + CO2↑ + H2O
③3S + 6NaOH 2Na2S + Na2SO3 + 3H2O
④NH4NO3 + Zn=ZnO + N2↑+ 2H2O
⑤Cu2O + 4HCl=2HCuCl2 + H2O
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用双线桥法表示下述反应的电子转移MnO2 + 4HCl(浓)MnCl2 +Cl2↑+ 2H2O________
(3)在反应 KIO3 + 6HI=3I2 + KI + 3H2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4)若反应 3Cu + 8HNO3(稀)=3Cu(NO3)2 + 2NO↑+ 4H2O中转移了3mol电子,则生成的NO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L。

(5)配平下面两个反应① ________H2O + ________Cl2 +________ SO2 =________H2SO4 + ________HCl,
② ________KMnO4 + ________HCl=________KCl + ________MnCl2 + ________Cl2↑ + ________H2O(系数是1的也请填上)
根据以上两个反应反应,写出由KMnO4、K2SO4 、MnSO4 、SO2、H2O、H2SO4 这六种物质组成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并配平。

________。

29. (3分) (2018高二上·攀枝花期末) 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某种草酸晶体(H2C2O4·X H2O)中结晶水分子数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分析天平称取草酸晶体1.260g,将其配制成100.00mL待测草酸溶液;
②用移液管移取25.00mL待测草酸溶液于锥形瓶中,并加入适量硫酸酸化
③用浓度为0.1000 mol/L的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三次结果如下:
已知:H2C2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回答下列问题:
(1)滴定时,KMnO4标准溶液应该装在________ (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

(2) H2C2O4在溶液中与KMn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到达滴定终点的标志是________。

(4)根据上述数据计算X=________。

(5)误差分析(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①若滴定开始时仰视滴定管刻度,滴定结束时俯视滴定管刻度,则X值________;
②若滴定管水洗后直接加入KMnO4标准溶液,则X值________。

五、工业流程 (共1题;共3分)
30. (3分)(2019·揭阳模拟) 叠氮化钠(NaN3)常用作汽车安全气囊中的药剂。

实验室制取叠氮化钠的原理、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如下:
①打开装置D导管上的旋塞,加热制取氨气。

②再加热装置A中的金属钠,使其熔化并充分反应后,再停止加热装置D并关闭旋塞。

③向装置A中b容器内充入加热介质并加热到210~220℃,然后通入N2O。

④冷却,向产物中加入乙醇(降低NaN3的溶解度),减压浓缩结晶后,再过滤,并用乙醚洗涤,晾干。

已知:I.NaN3是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II.NaNH2熔点210℃,沸点400℃,在水溶液中易水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盛放的药品为________;装置C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2)步骤①中先加热通氨气的目的是________;步骤②氨气与熔化的钠反应生成NaNH2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步骤③中最适宜的加热方式为 ________(填“水浴加热”,“油浴加热”)。

(3) N2O可由NH4NO3在240~245℃分解制得(硝酸铵的熔点为169.6℃),则可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填序号)________。

(4)生成NaN3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5)图中仪器a用的是铁质而不用玻璃,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6)步骤④中用乙醚洗涤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7)实验室用滴定法测定叠氮化钠样品中NaN3的质量分数:①将2.500 g试样配成500.00 mL溶液。

②取50.00 mL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50.00mL0.1010mol·L-1(NH4)2Ce(NO3)6溶液。

③充分反应后,将溶液稍稀释,向溶液中加入8 mL浓硫酸,滴入3滴邻菲啰啉指示液,用0.0500mol·L-1(NH4)2Fe(SO4)2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Ce4+ ,消耗溶液体积为29.00mL。

测定过程的反应方程式为:
2(NH4)2Ce(NO3)6+2NaN3=4NH4NO3+2Ce(NO3)3+2NaNO3+3N2↑;Ce4++Fe2+=Ce3++Fe3+;试样中NaN3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考点:
解析:
答案:4-1、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