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南省浏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湖南省浏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垃圾分类
刘会然
你看你,你看你……
大卫正准备把手中的垃圾袋扔向垃圾桶,居委会王大妈就朝他嚷了起来。

王大妈气愤道,这些天,小区一直在宣传垃圾分类,你大卫难道是木头人?王大妈眼睛直盯着大卫,愤怒的火焰好像要把大卫焚烧了一样。

大卫赶紧把手缩回来,讪笑道,你看,我这记性,又忘记了。

大卫用另一只手重重地拍击着后脑勺,拍得咚咚响。

王大妈告诫道,垃圾要分类,年轻人,下次可要记住喽。

大卫赶紧说,记住了!记住了!大卫朝王大妈来了个立正站姿,再来个敬礼的手势。

近段时间全市上下都在开展垃圾分类活动。

广播、电视、报纸、各种宣传栏,纷纷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和正确的分类方法。

机关、学校、街道、社区等地方都分发了崭新的垃圾桶:绿色垃圾桶投掷可回收垃圾,黑色垃圾桶投掷不可回收垃圾。

市区每个居委会还成立了垃圾分类劝导小组,由部分热心大妈担任组员,分区分块负责劝导工作。

这不,大卫一出门扔垃圾,就被王大妈逮住了。

一只垃圾袋?这显然不符合垃圾分类标准,就是形式上也不符合。

绿色垃圾袋装可回收垃圾,黑色垃圾袋装不可回收垃圾。

这段时间,就是幼儿园小朋友都背得滚瓜烂熟了,何况大人?
第二天傍晚,大卫正准备出门扔垃圾,一想,不对,又是一只垃圾袋,必会受到王大妈的批评。

怎么办?垃圾都放一个袋里,总不能重新倒出来再分类吧,再说,这些垃圾五花八门,气味实在难闻,不如……
大卫另找了一个黑色垃圾袋,把绿色垃圾袋的部分垃圾倒入黑色垃圾袋。

就这样,大卫左手提着绿色垃圾袋,右手提着黑色垃圾袋,晃荡着来到楼下的垃圾桶旁。

大卫把绿色垃圾袋扔进绿色垃圾桶里,把黑色垃圾袋扔进黑色垃圾桶里。

一旁的王大妈朝大卫竖起了大拇指,说,大卫,今天好样的。

大卫赶紧说,谢谢!谢谢!大卫朝王大妈来了个立正,又来了个敬礼的手势。

吹着口哨,大卫回到楼上,心里窃笑,垃圾分类,其实挺容易嘛,哈。

那天傍晚,大卫故伎重演,左手提着绿色垃圾袋,右手提着黑色垃圾袋,晃荡着来到楼下的垃圾桶旁。

大卫正准备把手中的垃圾袋扔向垃圾桶。

居委会王大妈就嚷了起来,你看你,你看你……
大卫故作惊讶状,说,王大妈,又怎么啦?
王大妈接过大卫手中的两个垃圾袋,呼啦啦敞开。

王大妈眼睛直挺挺地盯着大卫,愤怒的火焰好像要把大卫焚烧了一样。

大卫赶紧把手缩了回来,讪笑道,你看,我这记性,又忘记了。

大卫用另一只手重重地拍击着后脑勺,拍得咚咚响。

王大妈告诫道,垃圾要分类,年轻人,下次不要耍小聪明喽。

大卫赶紧说,明白了,明白了。

第二天傍晚,大卫正准备出门扔垃圾,一想,不对,又忘记垃圾分类了,肯定要受到王大妈的批评。

怎么办?这些垃圾五花八门,气味实在难闻……嗨,就算是为先前的恶习补过吧。

大卫找来口罩和橡胶手套,把倒在一起的垃圾,分门别类放置在绿、黑两只垃圾袋里。

这次总算合格了,大卫左手提着绿色垃圾袋,右手提着黑色垃圾袋,晃荡着来到楼下的垃圾桶旁,把绿色垃圾袋丢进绿色垃圾桶里,把黑色垃圾袋丢进黑色垃圾桶里。

这时,一辆运垃圾的电动三轮车开过来了,从车上下来一位穿黄衣服的清运工。

只见清运工把一个个或绿或黑的袋子纷纷拆开,把所有垃圾袋里的垃圾,都倒进那个狭长的车斗里。

大卫说,麻烦,垃圾都分类好了,干嘛不一袋袋分类倒入?
清运工说,现在不是提倡垃圾分类嘛,这些袋子倒进去,多可惜,倒完垃圾不是都可以循环利用吗?
王大妈赶紧说,对,对,垃圾分类,就是为了循环利用,大卫,你可要好好学习这位清运工呢。

很快,电动三轮车载着满车的垃圾,晃荡晃荡离开了。

突然,大卫哈哈大笑起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9年第13期)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大妈批评大卫时,大卫不仅赶紧说记住了记住了,还朝王大妈立正敬礼,这说明他并不是不支持垃圾分类,只是还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B. 居委会王大妈发现大卫不按要求进行垃圾分类,对他又是叫嚷,又是瞪眼,愤怒的火焰好像要把大卫焚烧了一样,可见她虽脾气暴躁但对工作却认真负责。

C. 清运工把一个个垃圾袋子拆开,把所有的垃圾又倒在了一起,原因是他认为装垃圾的袋子可以循环利用,由此可见清运工对垃圾分类认识不清。

D. 小说通过对大卫四次扔垃圾的过程的叙写,表现了在实施垃圾分类的大背景下,不同的人对垃圾分类的
不同态度,揭示了垃圾分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时将王大妈作为主要人物,让读者来认识其性格特征,而大卫则次要人物,处于次要地位,使小说更显客观有序。

B. 小说善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如作者在塑造大卫这个人物形象时,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

C. 小说第七自然段采用插叙手法,交代了全市上下开展垃圾分类活动的情况,属于社会环境描写,既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背景,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 小说在叙写大卫四次扔垃圾的场景时,重复描写人物的某些语言、神态和动作,画面感极强,既强化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又增强了小说的喜剧效果。

3. 小说三次写大卫“晃荡着来到楼下垃圾桶旁”,分别体现了大卫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4.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意蕴。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孙悟空的形象不断被重塑,其过程折射出经典形象具有的永恒艺术魅力,体现着时代对文艺创新创造的永恒呼唤,揭示了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规律。

考察孙悟空形象的再创造,首先应看到其人物形象的演变。

在时代变迁中为“孙悟空”这一符号注入新的内涵,是经典形象再创造的决定性内容。

童恩正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的科幻小说《西游新记》,孙悟空人格特征与原著并无根本差异,作者大胆想象,让孙悟空穿越到外国,穿西装、喝咖啡、学外语,折射了改革开放后中外文化交流新气象。

电影《大话西游》的出现,让孙悟空变成“至尊宝”建构起“人化”的孙悟空形象,确立了悟空形象再创造的一种新范式,到了电影《大圣归来》和小说《悟空传》,不仅孙悟空的造型发生变化,而且性格中注入追求自我超越、挥洒个性等现代思想观念。

应该说,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时代变迁中社会心理的嬗变。

正是注重个性表达、认可多元文化观念的时代语境,以及日益多样的艺术理念,给了孙悟空不同的面孔。

不过,看似颠覆性的形象变化,并未抛弃孙悟空的基本性格要素。

孙悟空性格本就复杂,石猴的本色、善良果敢的人格、叛逆捣乱的冲动以及最终的自我超越,这些因素共同构成创作者调制孙悟空形象的“原色”。

这些“原色”重新组合,也就有了千姿百态的“孙悟空”。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经典形象再创造必然要求注入时代内涵,但这不意味着把某种思想观念或价值诉求从外部“强灌”或“硬贴”给形象,而应找到基本性格元素,调适其内部张力并以艺术手法加以呈现。

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孙悟空有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生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

所谓孙悟空形象的再
创造,并非把孙悟空从这个世界中剥离,而是在创造新形象的同时翻新这个艺术世界。

86版电视剧《西游记》高度还原原著,观众普遍感觉这个孙悟空最“像”。

这和主创团队严谨的态度和六小龄童精湛的演技有关,也和电视剧以大体量叙事优势全景式“复原”孙悟空“社会关系”有很大关系。

《大话西游》《悟空传》等对孙悟空形象的大幅改造,也同样建立在艺术世界重构的基础之上。

从视觉呈现角度看,这个艺术世界或许只是故事场景的“复原”,但任何成功的形象再造,必然伴随它所属艺术世界的基本规则及人物关系的全折改变。

也只有这样,新的形象才能如鱼得水地演绎出让人哭,让人笑,让人思考的精彩故事。

自“孙悟空”诞生以来,人们在这个经典形象上寄托着艺术理想和审美追求,以及对果敢、信诺,英勇、不屈等人性闪光点的由衷赞美。

只不过,这种寄托经常采取不同的表达策略,即便有时是对形象的变形,折射的也是心灵深处的呐喊。

文艺是常为新的。

孙悟空只是一个例子,从中可以看到,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丰富的媒介和艺术形式以及世界文艺的交流碰撞,无不深刻影响经典形象再创造,创作者当反复探寻经典形象的艺术内涵,在新的时代语境中汲取文艺经典提供的智慧,大力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以更大的勇气直面社会转型期多样生活经验,以更充沛的创造力赋予经典形象以新的话语和色彩。

(选编自胡一峰《艺术创新为经典形象增添新的魅力》)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悟空的形象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在不同的时代被注入截然不同的内涵。

B.孙悟空艺术形象不断被重构,是因为孙悟空这个形象具有复杂和多变的性格。

C.对孙悟空艺术形象再创造的过程,也是对孙悟空所属艺术世界再创造的过程。

D.人们在经典形象上寄托的艺术理想和审美追求,是通过形象的变形来表达的。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分析了多部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孙悟空的不同形象,论述有理有据。

B.文章由“孙悟空”形象的重塑论及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规律,从个别到一般。

C.文章指出当下社会经典艺术形象再创造时出现的许多问题,有其现实指向。

D.文章在论证的过程中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若干具体的建议,具有指导意义。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在新的时代语境和多样的艺术理念影响下,创造者才能赋予孙悟空这个经典艺术形象以不同的面孔。

B.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被观众认为最“像”,说明高度还原原著是成功再造形象的基础。

C.网络游戏《梦幻西游》里的孙悟空萌态可掬,得到受众认可,这是新的媒介形式对经典形象再创造的影响。

D.没有背离艺术形象的基本性格,是动画电影《魔童降世》中颠覆性的哪吒形象塑造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动画是想象力艺术,通过离奇的设定,变幻莫测的人物、场景和道具,把观众带入一个想象的世界。

不论这个世界多么神奇,动画最终传递的是照进现实的力量,作用于真实的社会生活。

近年来,国产动画在制作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如何让想象力有效地照进现实,给予观众正向的价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优秀的动画片总会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阿达的《三个和尚》,在充满中国韵味的画面中讲述团结协作的故事。

宫崎骏的《千与千寻》,观众随着千寻的脚步在神秘世界冒险,收获的不仅是放飞想象力的畅快,更是对勤劳、真诚、善良的认可。

随着网络动画的兴起,近年来涌现了一批适合成年人观看的国产动画。

这对拓宽动画受众群、拓展动画市场是好事,但一些成人动画为了抓人眼球,把焦点放在“爽”的观感上,而非“美”的价值。

在一些修仙题材动画中,主人公不用怎么努力就可以成仙,虚构的是实力至上、强者为尊的世界,崇尚的是弱肉强食的价值观,不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与以和为贵的中华文化传统理念也大相径庭。

精心塑造外形漂亮的主人公,着力描绘酷炫的打斗场面,想象力没问题,但这样的动画很难让观众带着正能量回到现实中。

国外的一项调查表明,低幼儿童会显性地受到动漫人物行为的影响,并且效仿这些行为。

4岁左右的儿童可能并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但会单纯地把影片中主人公的行为拿到现实中尝试。

这就是有的动画情节具有危险性的原因。

我们的创作要格外留意何种行为会被儿童带回现实。

与童话和幻想题材动画相比,现实题材取材自现实生活,人物场景距离观众很近,小观众受到的影响是直观直接的。

外国动画中有不少运动、校园、职场等现实题材作品,在日本电视动画中,现实题材占比大约为1/5。

中国动画中现实题材的内容相对较少,电视动画中的比例在5%上下,网络动画则更低,但也能看到不少亮色。

比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大耳朵图图》这样讲述家庭生活的作品,持续保有生命力。

《篮球旋风》等一批运动题材的作品接连诞生,致力于塑造中国青少年自己的体育动漫形象。

《归音》讲述大山里的孩子在乡村教师的引导下爱上音乐,最终成为享誉国际的小提琴家的故事。

《匆匆》则是一部乡村振兴主题的动画短片,在反映扶贫政策给女孩家乡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很多观众评价这些片子令人“泪目”“想起了自己的父亲”,相信这些正能量将不断呈现在观众的生活中。

当然,现实题材动画也要注意聚焦准确的问题。

比如有部关于青少年成为流量明星的国产网络动画,把很多焦点投注在明星之间的尔虞我诈,猎奇所谓黑幕和潜规则。

这种失焦值得警惕。

精品意识应该贯穿动画创作始终。

我们鼓励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梦等题材的动画创作,目的不仅是推出作品,而是要让观众通过观看作品增强文化自信、滋养精神。

如果只是肤浅地借用文化符号,做做表面文章,甚至做得很差、表现得很弱,则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摘编自宋磊《动画作品更要有价值表达》)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实题材的动画动画产品只要注意了聚焦准确的问题,就可以通过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传递社会正能量。

B.对比日本电视动画,我国电视动画中运动、校园、职场等现实题材作品的比例相对较少,占比大约为5%网络动画则更低。

C.国产动两作品要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等题材进行创作,树立精品意识。

只有这样,观众在观看时的文化自信才得以增强。

D.动画作品如果只是借用一下文化符号,做做表面文章,粗制滥造而不注重文化价值观的渗透.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先从动画作品的内涵切入,自然引出动画作品更要有正确价值表达的论点。

B.文章既有正面实例也有反面事例,对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现状做出了客观评价。

C.文章引用国外调查是为了说明动画的观众都会显性地受到动漫人物行为的影响,并效仿这些行为。

D.文章先指出最近几年中国动画取得了长足进步,接着也指出其不足,体现了辩证色彩。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动画作品中有童话、幻想.现实等题材,但不管何种动画题材,都要通过一些特殊手段,把观众带人一个想象的世界。

B.一些修仙题很难材动画虽然精心塑造了外形漂亮的主人公,但由于对酷炫的打斗场面的着力描绘,很难传递出正能量。

C.阿达的《三个和尚》作为中国动画作晶的优秀代表,能传递出照进现实的力量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D.现实题材动画要注意聚焦准确,不能聚焦失衡,引人关注无可厚非,但不能为了“爽”的观感,忽略了“美”的价值观。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段一)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节选自《赤壁赋》)
(文段二)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①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祐二年,试礼部。

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②,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③以出。

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改动)(注)①范滂:东汉人,曾任汝阳太守属吏,因抑制豪强,反对宦官,33岁死于狱中。

其母深明大义。

②涂潦:泥水。

③锸(chā):锹。

11. (文段二)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B.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C.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D.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12. (文段二)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文中写苏轼刚到成年就已博览群书。

B. “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

礼部职能包括祭祀、教育、外交、官员考核评定等。

C. “太守”战国时称郡守,汉改称太守,是一郡最高行政长官,有“治民”等职。

D. “侪”是“同类,同辈的人”的意思,同义词还有“伦”“徒”“属”“辈”等。

13.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段一)“客”想象了曹操当年的盛况,并以曹操自比,表达了“客”对英雄的敬仰追慕之情。

B. (文段一)“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短歌行》中的句子,既描写了当时的景象,又引出了话题。

C. (文段二)苏轼幼年时,家人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他既聪明好学又有做良臣之志。

D. (文段二)苏轼成年时,已博通经史,勤奋读书,他既喜欢贾谊等人的政治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

14. (一)翻译文段中划直线的句子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二)翻译课内文言划直线句子
(3)木直中绳,以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15. 苏轼在徐州领导人民抗洪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试根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省试湘灵鼓瑟
唐·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息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查罢。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该诗为钱起唐玄宗天宝十载参加进士考试的应试诗。

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倒装,暗用《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让人想起湘灵弹奏哀伤乐曲的情景,开门见山,点明题意。

B.“冯夷空自舞”中“空自”二字,点出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诗人借这一句表达世间知音难遇的落寞和感伤。

C.“苍梧”代指葬在苍梧山的舜帝;“白芷”,一种香草,句意是说瑟音感动了舜帝,也引得白芷摇动,具有感染力。

D.“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此二句,乐曲进入最高潮,湘灵深深的哀怨随流水与悲风“传潇浦”“过洞庭”,绵延不绝,凄婉幽怨,动人心魄。

17.同样是写音乐,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与本诗画线句子在艺术手法上有何同?请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根据上下文提示,补写下列空缺处的句子。

(1)陶渊明《归园田居》“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农村极为平常的鸡犬之声,传神地表现了农村的
生活气息。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经常用于激励他人刻苦钻研、坚持不懈。

(3)李清照《声声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用7组叠词增加了诗词的音韵美,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以两组叠词对比,写出乐声沉重、清细的不同特点。

(4)《念奴娇》和《永遇乐》两首怀古之作,都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仰慕。

《念奴娇》“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赞周郎雄姿,《永遇乐》“_________,________”句赞刘裕奋勇杀敌之姿。

(5)古诗词中常以流水意象传达韶光易逝的感慨,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登高》中“__________”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9.请欣赏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描述画面内容并揭示它的寓意。

要求:语言准确、鲜明、生动。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豆腐点得比较老的,为北豆腐。

听说张家口地区有一个堡里的豆腐能用秤钩勾起来,扛着秤杆走几十里路。

这是豆腐么?点得较嫩的是南豆腐。

再嫩即为豆腐脑。

比豆腐脑稍老一点的,有北京的“老豆腐”和四川的豆花。

比豆腐脑更嫩的是湖南的水豆腐。

豆腐压紧成型,是豆腐干。

卷在白布层中压成大张的薄片,是豆腐片。

东北叫干豆腐。

压得紧而且更薄的,南方叫百页或千张。

豆浆锅的表面凝结的一层薄皮撩起晾干,叫豆腐皮,或叫油皮。

我的家乡则简单地叫作皮子。

豆腐最简便的吃法是拌。

买回来就能拌。

或入开水锅略烫,去豆腥气。

不可久烫,久烫则豆腐收缩发硬。

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里的上上品。

嫩香桥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唤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迅,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

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香椿头只卖得数日,过此则叶绿梗硬,香气大减。

其次是小葱拌豆腐。

北京有歇后语:“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

”可见这是北京人家家都吃的小菜。

拌豆腐特宜小葱,小葱嫩,香。

葱粗如指,以拌豆腐,滋味即减。

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老豆腐”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沂蒙红色文化的核心是沂蒙精神,其中“沂蒙六姐妹”就是战争年代在老区涌现出的一个优秀群体。

B.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C.脱贫攻坚进入全面收官阶段,我们如何冲刺“最后一百米”,能否如期完成任务,成为当前最关键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