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地区桉树不同种植密度试验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不同造林密度和追肥次数对桉树生长的影响

不同造林密度和追肥次数对桉树生长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9期林业科学摘要本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追肥次数对桉树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造林密度为1650株/hm 2时,桉树生长显著优于造林密度为2000株/hm 2;2次追肥处理桉树生长优于单次追肥处理。

以造林密度为1650株/hm 2与2次追肥处理,桉树生长效果最佳,树高和胸径年增长量分别高达7.30m 和4.65cm ,单株材积年增长量也高达0.0353m 3。

关键词桉树;追肥;造林密度;生长中图分类号S792.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09-0132-02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09.05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不同造林密度和追肥次数对桉树生长的影响雷定战欧军黄彩枝(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广西宁明532500)桉树(Eucalyptus robusta )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已在全球范围内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推广和引种栽培。

2018年我国桉树人工林面积546.74万hm 2[1],桉树木材产量占我国年采伐量的36%,对我国木材生产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桉树人工林生长快,树高年平均生长量达3.0~3.5m ,主伐年龄一般为5~6年。

桉树生长对土壤肥力消耗较大,尤其是对氮、磷矿质营养的需求巨大[2]。

轮伐周期短导致土壤肥力快速被消耗[3],从而引起林地质量下降、林分稳定性差、生物多样性下降等生态问题[4]。

桉树人工林经营要达到定向、速生、丰产、优质、稳定及高效等目的。

控制造林密度和施肥是桉树速生丰产林栽培中非常重要的营林环节,合理的造林密度直接影响桉树人工林生产力的提高和功能的发挥,合理施肥是促进桉树生长、改善土壤条件、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桉树产量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极为重要的经营管理措施。

为了验证桉树经营成效,本文以派阳山林场为例,分析对比了不同造林密度和追肥次数下桉树林木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差异,以期为合理选用桉树栽培模式和林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闽南山地桉树优良无性系选择试验研究

闽南山地桉树优良无性系选择试验研究

1 (9) 4 1 。各性状相 关性 分析 表明 , 0 除干形与单株材积 、 干形与胸径 以及干形与分枝 3对性状 的相 关不显著外 , 它各 其
对指标 间的相关均达极显著水 平。 关键词 : 树 ; 性 系; 桉 无 综合 选择
中图分 类号
¥9 . 9 7 2 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8 2
安徽农 学通报 , h i .c. u12 1 1 ( 1 An u A SiB l 02,8 O ) .
闽南 山地 桉树 优 良无 性 系选 择 试 验 研 究
罗 火 月
( 州市林业 中心苗圃 , 漳 福建 漳浦 3 30 6 24)

要: 对福建 南部 山地 6 7个 月生 1 8个桉树 无性 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进行 方差分析 , 结果表 明 :8个无性 系的 l
o o tenF j n h eut so e a teew r i icn df rne rwha do e h rc r a n e l i su r ui .T ersl hw dt th r ees nf at ieecsi go n t rcaat s mogt dn h a s h g i n t h e h df rn c ns h r w r 1 l e ’s g o m S ieet l e.T ee ee 1c ns i l vl e( V)mo a eC l e s( 6 Si0 10 m S一1 , n f o o ne u r t nt K c n ’ u ’ . 1 1 ・ eh h o s ) ad
10 7 3 (0 2 0 —1 8— 3 07— 7 1 2 1 ) 1 2 0
Gr w n td n teC o e f c l tsS eis n S uh r uin o igSu yo ln so a p u p c o tenF j h Eu y ei a

闽南山地杂种桉新无性系测定初报

闽南山地杂种桉新无性系测定初报

A s a V r t s i i e o t n t n s t c e y r i dt o tnnw c ns Z 9 Z 1 ,L5ec ) bt  ̄: aei t hs r rwhads ogr ia ew r hb dz ba e l e ( L ,L Z 1 t. r i ewh g h r es n e i e o i o l
Pr lmi r po to t r na i n o w o s o y rdie ei na y Re r n De e mi to fNe Cl ne fH b i z d
Eu a pu p . nS u hF j nHiy L n c l tss p o o t u i l a d y a 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性 系 S 1 W5 M1在闽南山地进行对 比试验。结果表 明 ,L 、 L 1Z 1 H、 、 Z 9 Z 1 、 L 5表现 出早期较 好 的速 生性 , 且抗逆性 较
强。 这 些 无性 系 5个 月 树 高 可达 到 18~ . , S 1无 性 系提 高 1 . % 一4 . % , W5无 性 系提 高 15 ~ . 3 0I 比 H n 94 31 比 .%
hi t f lns Z 9 Z 1 , L5 hs rwhic aeb 9 4 4 .% , . %-17 ta 山 t f H1 W5c n e h o e( L ,L 1 Z 1 )w oego t r s y1 . %-3 1 1 5 4 . % hn a o , l e s oc ne S o
w ihw r cnr t s t t d cdwn — s t t lns S , hc ee ot s di t tw hi r ue dr ia oe( H1W5, )o ot F j nhu n . eu o s : ae n es i no i es c n M1 nsuh ui iyl d R shs w a a h

闽南丘陵山地桉树不同无性系栽培试验研究

闽南丘陵山地桉树不同无性系栽培试验研究
表 l 。
表 1 参 试 桉 树 无性 系
福建省漳 州市云霄 县地处 闽南 沿海 , 林地 多为 丘陵 山
地, 引种桉 树有 la时 闻 , O 主要 造 林 品 种 有 臣 尾 桉 、 巨 尾 桉、 尾叶桉等 , 经过 多年 的 栽培 显现 了桉树 造林 所 产 生 的 经济效 益 , 县 广 大林 农 营 造桉 树 的热 情 空前 高 涨 。但 全 是, 目前 生 产上 桉树 造林 7 % 以上 是 巨尾 桉 和尾 巨桉 无 0 性系 , 并且所选 择的 无性 系 品种 集 中在 为数 不 多 的几个 , 单一无性 系品种大 面积 连 片种 植必 然 造成 人 T林 基 因狭

要 : 树 是 闽 南 丘 陵 山地 主要 造林 树 种 之 一 , 几 年 来营 造 的桉 树 无 性 系 以 巨尾 桉 和 尾 巨按 为 主 , 树 品种 较 为 桉。为此, 在云霄县 开展 了桉树不 同无性 系的栽培选择 试验 。研究表明, 参试的 l O个桉树
无性 系 中 , 、 、L T 和 z 等 6个 无性 系造 林 保存 率 高 , 8 % 以上 , 受风 害 比较 轻 微 ; 6个 无 性 系生 广 M 、 z 4 k 达 0 而 这
长 较 快 , 高生 长量 4 年胸 径 生长 量 4 m。初 步 认 为 这 6个 无性 系为 闽 南 山地 优 良的 桉 树 品 种 。 年 m, c
1 试 验 点 概 况
试验点 设 在 福 建 省 云 霄 园 岭 国 有 林 场 , 处 东 经 地 172 . 纬 2 。4 气 候 属 于 南 亚热 带 海 洋 性 季 风 气 1 。7 北 O 0
候, 年均 温 2 . 。 最 冷 月 均 温 1. 。 最 热 月 月 均 温 15 C, 0 8 C, 2 . 。 绝 对最低温 一 . 。 绝对 最高 温 4 . 。 >1o 8 9 C, 2 1C, 09 C, 0 C 有效 积温 79 . 。 年 日照时 数 25 . h 无 霜期 3 1 , 3 4 7 C, 0 16 , 2 d 年

闽南沿海丘陵山地桉树木麻黄混交造林研究

闽南沿海丘陵山地桉树木麻黄混交造林研究

陵 山地进行 了桉树 与木麻 黄带状混 交造林试 验 , 究结果表 明, 研 桉树 与木麻 黄 混 交能提 高桉 树 生 长量, 丰富林 下植 被, 形成较为稳定的复层林 , 。建议 在 闽 南地 区推广
营造 桉 树 木 麻 黄 带状 混 交 林 。 关键词 : 海 ; 沿 山地 ; 树 ; 麻 黄 ; 林 桉 木 造
10 4
安徽农学通报 , n u giS iB l 2 1 ,7 1 A h i r e. u1 0 1 1 (7) A . .
闽南 沿 海 丘 陵 山地 桉树 木 麻 黄 混 交造 林 研 究
施 成 坤
(东山赤 山国有 防护林场 , 漳州东 山 33 0 ) 6 4 0

要: 针对 闽南沿海地 区大面积发展桉树 纯林引起 地力下降、 虫害及 水分过度 丧失等 问题 , 闽 南海 岛 东山县丘 病 在
种之 一 , 具有 速生 、 量 高 、 产 适应 性 广 等 优 良特性 , 在 福 现 建省 南部 沿海地 区广 泛 引种 栽 植 … 。但 由 于实 际生 产 中 普遍 选用 速生无 性 系作为 短周期 工业 原料 林造 林 树种 , 桉 树轮 伐期 越来越 短 , 经 营方式 短期 内给 生产 部 门带来 这种 丰厚 的经 济收益 , 也 产 生 了 一 系列 的生 态 问题 , 但 由于桉 树人 工林 经营周 期短 , 位 时间 内人为 活动对 林 地 的影 响 单 增强 , 地受 干扰 的 强度 加 剧 , 林 养分 移 走 量 增 多 , 失 大 , 损
0 m 4 e 的原状 土做水 分物 理性状 测定 。
加剧 了地力衰退 , 而采伐间隔时间过短使林地频繁处于裸
露状 态 , 地 涵养水 源 能力 降低 , 林 加剧 了水 土 流失 , 地 生 林

闽南丘陵区长周期桉树人工林综合效益评价

闽南丘陵区长周期桉树人工林综合效益评价
v a l u e s f o r t h e Eu c a l y p t u s p l nt a a t i o n wi t h d i f f e r e n t d e n s i t y we r e c a t e g o r i z e d b y i n t e g r a t i n g e i g h t f a c t o r s i n v o l v i n g s t a n d s t o c k,t i mb e r o u t p u t ,wa t e r h o l d i n g c a p a c i t y ,b i o di v e r s i t y o f u n d e r l a y e r ,s o i l d e n s i t y,t o t l a p o r o s i t y,o r g a n i c ma t t e r a n d a v a i l a b l e f e ti r l i t y .Th e mo d e l wi t h b e s t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v lu a e wa s t h e t r e e d e n s i t y o f 1 2 0 0 t r e e s p e r h e c t a r e or f Eu c a l y p t  ̄ P l a n t a t i o n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a s s e s s i n g,wh i c h p r o v i d e d a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s u s t a i n a b l e ma n a g e me n t o f Eu c a l y p t  ̄ p l a n t a t i o n .

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桉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桉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2023年第08期现代园艺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桉树幼苗生长的影响周巧青(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黄冕林场,广西柳州545603)摘要:以尾巨桉组培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梯度下幼苗的生长情况,比较了桉树树高、胸径、冠幅、单株生物量、单位面积总生物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肥量会对桉树的生长造成显著影响。

在考虑桉树生长、种植成本的情况下,桉树最佳的种植模式为种植密度1250kg/hm2、施肥量0.5kg/株。

关键词:种植密度;施肥量;桉树;幼苗种植密度即单位面积上林木种植的个体数,可反映林木利用其所占据空间的程度,是影响林木生长发育、决定其生产力的重要因素[1]。

有效调控种植密度,可优化林木空间结构[2],改善林内水分、光照以及土壤养分状况[3],促进林木健康生长,是林木保产增收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绿色营林策略。

施肥是林下土壤养分管理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施肥可实现土壤理化性质的有效调节,提高土壤内营养物质含量,增加土壤酶活性,为林木的健康生长以及高产高收奠定基础[4-5]。

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林木生长及生物量特征,因而可以采取这两项指标以评价各项人为经营管理措施的科学性[6]。

当前,有关种植密度及施肥调控对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较多,李翀等[7]研究了不同林分密度及施肥量对毛竹生长以及生产力特征的影响,发现中等密度以及合理施肥可有效促进毛竹生长,提升毛竹生产力;朱晓梅等[8]研究了密度和施肥对史密斯桉人工林生长的影响,发现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对胸径影响差异显著,适宜密度为2000株/hm2。

施肥对史密斯桉幼树树高、胸径生长的影响极显著,不同的施肥模式对史密斯桉幼林生长的效果是:桉树专用肥>复混肥+微肥>复混肥+磷肥+微肥>复混肥+磷肥;庄细勇[9]等在不同密度、不同施肥配置的情况下,研究了香樟树的生长情况,发现在株行距为1.0m×1.2m、施入500g/株有机无机复合混肥时,对香樟地径、树高、冠幅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

β

β

尾叶桉优良家系选择研究作者:张友育来源:《海峡科学》2008年第08期[摘要] 针对闽南山地桉树种质资源有限的状况,从丰富闽南山地桉树造林树种,提高桉树人工林遗传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的角度,开展尾叶桉优良家系选择研究。

结果表明,参试的27个尾叶桉家系中,尾34、尾22、尾6、尾3和尾18等5个家系与其它22个家系相比,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主干通直、尖削度小、分枝细小、均匀,而且抗风性能强。

这5个家系可进一步通过优良单株选择,然后采用无性途径繁殖应用于生产造林。

[关键词] 尾叶桉优良家系选择闽南山地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 S、T、Blake)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群岛东部的帝汶岛和其它岛屿,分布在8。

30′~10。

S,垂直分布为海拔300 -3 000 m。

分布区气候炎热、湿润,属夏季降雨型,年降雨量1 400~2 400 mm。

尾叶桉因具有优良的制浆性能和速生丰产特性而得到国内外广泛引种,巴西是引种尾叶桉最早的国家,开始于1919年。

上世纪80年代后许多国家如刚果、阿根廷等国先后进行了引种种源和栽培试验研究。

我国自1973年开始引种尾叶桉并在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大规模种植[1]。

福建省闽南地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从原产地直接引进尾叶桉作为短周期纸浆林及人造纤维工业原料林树种。

目前闽南山地生产上造林多采用巨尾桉和尾巨桉无性系,桉树造林种类有限[2]。

为了丰富闽南山地桉树种质资源,增强桉树人工林遗传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以及提高桉树生产力,本文进行尾叶桉家系选择研究,以期筛选出一批适合于闽南山地生长的产量高、材质优和抗风能力强的尾叶桉优良家系,从而为生产上营造尾叶桉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

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长泰岩溪国有林场良山工区11班5小班,林地海拔高250-290m,坡度15-25°。

林地土壤为花岗盐发育的红壤,土层厚度70-110cm,腐殖质层较薄,土壤呈酸性,土壤肥力较差,属于IV类地。

闽南地区耐寒桉树品系引种选择试验研究

闽南地区耐寒桉树品系引种选择试验研究

树 耐寒 性从 大 到 小顺 序 为赤 桉 、 蓝桉 、 叶 桉 、 干 细 直 蓝 桉 、 叶桉 、 大 窿缘 桉 ( . x et ) 柠 檬 桉 ( . i i E e sr 、 a E ct — r
o o a 和 尾 叶 桉 ( u o h l i ; 南 较 耐 寒 的 有 d r) E. rp yl ) 湖 a 赤桉 、 叶桉 、 桉 、 干 蓝桉 ; 北 大 黑 直 湖 8 5 ℃ 无 冻 害 . 的有 赤 桉 、 桉 ( . ee zvl ) 山 桉 ( . a r m— 雪 E d bu e i e 、 l E d ly
与 桉 树 冻 害 程 度 密 切 相 关 , 地 的 生 态 条 件 和 地 形 立 特 征 甚 至 经 营 水 平 也 往 往 与 桉 树 的 耐 寒 呈 现 一 定 的
能代 表全 部地 区 , 在选 择 耐寒种 源 时 , 须用 全分 布 必
区 种 源 耐 寒 水
筛选 , 取得 了较大 成绩 。
平 。同时 , 进行 耐寒 桉树 多 品种 的试验 , 免后代 要 避
2 桉 树 耐 寒 树 种 选 育 研 究
树 种 , 有 9 0多 种 , 有 1 0多 个 国 家 和 地 区种 植 共 0 现 2 其 中 的 3 0多 种 。 桉 树 喜 温 暖 , 强 阳光 , 应 性 较 0 需 适 强 , 长 快 , 热 带 、 亚 热 带 、 亚 热 带 南 部 等 地 区 生 在 南 中
显示 出很 高 的生产 力 。
桉 树 种 类 繁 多 , 布 地 域 广 阔 , 立 地 生 态 条 件 分 原 较 为 复 杂 , 具 有 能 随 环 境 改 变 而 进 化 的 能 力 , 而 且 因 形 成 了 一 个 适 应 性 各 异 的 巨 大 种 群 。 经 过 多 年 的 桉

闽南桉树施肥效应研究

闽南桉树施肥效应研究

m jr n ia r o e eg t rw h da e r rw h& e o o i b n f s tec l u & ma n s m p o p a eh d a dct s f reh ih go t . i t o t oi o t m eg c n m c e e t . h a im i c g ei h sh t m to u e
2 2% ,e o o i e fti b ius,t ai fo t ut& i u s7. 3,t e i d vd lv l me & t aue o h i ge 5. c n m c b ne s o v o i he r t o u p o np ti 3 h n i iua o u he v l ft e sn l
及复合肥 。 关 键 词 : 树 ; 肥 ; 应 桉 施 效
中 图分 类 号 :72 3 ¥ 9 .9
文献标识码 : A
Efe t fEu a y u y Di e e r ii e e t n f c s o c lpt s b f r ntFe tl r Tr a me t z s
理树 高 生 长 增 加 了 18 % ~ 9 4 % , 径 生 长 增 加 了 12 ~ 5 2 , .1 4 .0 胸 . % 2 .% 单株 材 积 增 加 了 l .9 ~15 5 % , 肥 05 % 0 .7 施 效 率 达 到 1 .% ~l3 1 , 出与 投 入 比达 到 0 8 7 3 。 综 合 树 高 生 长 、 径 生 长 和 经 济 效 益 三 大 指 标 , 佳 07 1.% 产 .0~ .3 胸 最
21 0 1年 1月





J n 2 1 a ., 0 1

桉树造林成效提升与技术措施分析

桉树造林成效提升与技术措施分析

桉树造林成效提升与技术措施分析1. 优化种苗选择在桉树造林中,种苗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整个造林的成效。

因此,种苗的选用要严格按照所要求的品种特性进行筛选。

适宜的种苗应具备以下特点:具有生长迅速、抗逆性强、树干笔直、枝条分散等特点。

2. 合理的造林密度桉树造林的密度要根据树种的生长特性和地形条件合理的制定,一般情况下,在山地或丘陵地带,每公顷可以栽植2000-2500株,平原地区每公顷可栽植1500-2000株。

3. 合理的土地基础处理桉树对土地的要求较高,所以要对土地进行基础处理,如清理杂草,翻耕犁地,进行深翻,使土壤有足够的肥力和松软度,可以充分利于桉树的生长。

4. 控制病虫害桉树造林过程中,病虫害是一种重要的问题,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治。

例如起床活种时,可以用龙片提高桉树的免疫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造林前围栏进行环洒100次/亩的五氯酚铵溶液,可以起到预防疫病的作用;还可以适当进行化学防治,但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技术和剂量的控制。

5. 精准施肥桉树对养分的需求较高,而土地又常常无机质含量低,所以要加强肥料的施用。

不同生长时期和地区,肥料的配比和用量也要有所区别。

例如,起床活种时,要施用3:1:1的化肥,播前成活后进行养护,可按照土壤性质施用磷、钾薄粉质肥,一般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肥料的施用。

1. 加强管理桉树的生长速度很快,但成材时间较短,因此管理工作应更加注重。

例如,应长期进行管护,保证桉树整形;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分时分段地进行施肥;及时进行间伐等。

2. 建立标准的桉树地保护机制建立保护机制的前提是了解土地的自然条件,以科学的方式进行造林,达到免除人为破坏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效果。

桉树造林一旦成林,就成为地球之肺,需要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对于一切破坏、乱砍、乱挖的违法行为进行追究。

3. 加强科学技术支持加强科学技术支持是提升桉树造林成效的关键。

全面掌握桉树生长及林业管理技术,在保证桉树生长质量的同时,提高桉树生产率。

速生桉不同树龄的生材密度分析

速生桉不同树龄的生材密度分析

39BIOTECHWORLD 生物技术世界速生桉的大面积种植为我国的造纸业和人造板加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但是速生桉本身的生长特性则决定了其不能在同一区域长时间生长[1]。

为了提高桉树资源的利用率,为速生桉的生产加工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需要研究速生桉生材密度的变化规律,因此本文采取实验研究的方法进一步分析速生桉不同树龄间的生材密度规律。

实验研究表明,不同树龄的速生桉生材密度差异并不显著,但是同一株树木横向生材密度变化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规律。

1 速生桉生长特点速生桉在没有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利于土地增肥,但是人为因素的干预将直接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加重土地贫瘠程度。

人工种植的桉树容易排斥其他树种的正常生长,如果任其大规模的生长,将严重影响周围区域的生态多样化[2]。

除此之外,速生桉还具有较强的蒸腾作用,而且水分利用率低。

速生桉在广西地区有大规模的种植,但是种植时间过长将会导致地表持水能力下降,甚至出现沙化现象,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因此需要在满足生产加工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缩短其生长周期,保证能够在最佳的砍伐期进行砍伐加工。

最佳砍伐时间的确定不仅要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选择,还要根据生材密度确定,生材密度将直接影响木材加工利用的使用效率,在造纸行业,不同纸张生产所需要的最佳生材密度也不同,因此需要确定生材密度与树龄之间的变化规律,保证所采伐的速生桉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加工生产需求。

2 材料采集与实验方法(一)实验材料采集在广西速生桉种植农场分别采集2年、4年、6年三个不同树龄段的速生桉各20株,在60株速生桉0.5m、1.0m、1.5m、2.0m、2.5m、3m 处各锯取厚度为5cm的圆盘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圆盘锯下之后要立即密封保存,防止水分流失影响数据结果的准确性。

(二)生材密度测定方法生材密度的计算方法是生材质量除以生材体积,由于生材密度受到含水率的影响,因此对于刚刚采伐的生材,需要尽快完成实验测定,避免水分流失导致数据不真实[3]。

闽南桉树无性系造林试验

闽南桉树无性系造林试验
关 键 词 : 南 山地 ; 树 ; 性 系测 定 ; 生性 ; 应 性 ; 逆 性 闽 桉 无 速 适 抗
中图分类号
¥9 .9 72 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 0 7—73 (00 0 14~ 2 7 1 2 1 )9— 7 0
闽南地 区 自 2 世 纪 9 从 0 0年代 初开 始 引进 巨尾桉 、 尾 巨桉 和尾细桉 等 多个 桉树无 性 系 以来 , 人工 林建 设取 桉树
炼山、 清杂后 , 挖明穴 回表 土 , 穴规格 6 e 4 e ×3 e 。 0 m× 0 r 5 r a a
林 示范 片 , 营造 短周 期 工业 原 料林 实 行 以奖代 补 , 林 对 造
面积迅速增 加 。根 据 福 建 省 速 丰 办统 计数 据 , 止 2 0 截 09 年 8月 , 建省桉 树造林 总 面积 2 .6万 h 漳州市 约 占 福 32 m, 5 % 。龙海 市是桉树 种植 的适宜 区 , 0 桉树 已成 为我 市 的主
造林 品种 , 龙海市林 业 局 积 极开 展 优 良无 性 系试 验 , 现介
绍 如下 。
23 野外 调查及 采样方 法 .
造 林后 每年底 调 查各 样地林
木 存活 率 、 树高 、 胸径 、 幅 ( 取 中间 3 4列 , 少 确保 冠 抽 — 至
每 样地 调查株 数在 3 0株 以上 ) 遇 不 良气 候 , 时 观察 风 , 及 害 、 害及病 虫害 等情况 。 寒
土壤呈 酸性反 应 , 立地 质量 等级 为 Ⅲ类 地 , 验林 地 为 马 试 尾 松采 伐迹地 , 下植 被主要 有大青 、 萁 、 林 芒 刚竹 、 枝子 。 胡
A 4 Z 1 L5 D 2— 9 m 2 A 5 9 2 24 Z Z 1 L1 9 . 34 9. 16 9 . 31 9. 44 9. 06 9. 28 9. 52 5 7 .3 4 8 .0 4 8 .O 44 .0 4 0 .7 3 9 .3 3 8 0 5 1 .3 50 .7 50 .0 48 0 46 .7 46 .0 41 .3 8 . 97 8 . 75 8 . 68 9 . 10 8 82 9 . 04 9 . 08 1. 3 1 .6 4 3 3 5 1. o 1 .7 2 0 26 1. o l .O 2 0 25 l. 0 I .0 1o 20 1 7 l .7 0 1 16 9 8 .3 95 .0 1 0 15 1. 3 03 0 10 .08 00 2 . 73 001 .7l 00 7 . 58 00 8 .4 5 0 04 .4 9 00 6 . 39

闽南山地巨桉无性系适应性研究

闽南山地巨桉无性系适应性研究

闽南山地巨桉无性系适应性研究摘要在闽南山地开展巨桉无性系中试,并以尾巨桉DH32-29为对照,通过对参试无性系的速生性、适应性和抗逆性、形质性状和木材密度的调查测定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的7个无性系在闽南山地均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干型良好、材性优良。

其中综合性状表现相对较好的无性系有巨桉A3、A6和A4,3.5年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达15.56~17.12 m、14.52~16.71 cm和0.131 5~0.190 5 m3,年均树高、胸径分别达4.45~4.89 m和4.15~4.77 cm,其速生性超过或与DH32-29相当,且材性优良,作为大径材培育比DH32-29更有优势。

可以认为这3个无性系为速生、适应性和抗逆性强、材质优的无性系,适合在闽南山地推广种植。

关键词巨桉无性系;中试;适应性;闽南山地闽南地区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进巨尾桉、尾巨桉和尾细桉等多个桉树无性系以来,桉树人工林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根据福建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办公室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8月,福建省桉树造林总面积23.26万hm2,漳州市约占50%,南靖是桉树种植的适宜区,造林面积位居漳州市前例。

但目前桉树造林的品系较单一,以DH32-29为主的无性系大面积成片栽植,抗性、产量有衰退迹象。

为增加桉树造林品种,南靖县林业局于2006年开始在新富林场进行巨桉无性系小规模中试,现对所中试的无性系进行调查分析,为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福建省南靖县新富林场,地处东经117°16′39″,北纬24°53′3″,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几近无冬,年均降雨量为1 587~1 879 mm,年均温度21.1 ℃,极端最高温度40.5 ℃,极端最低温度-2 ℃。

林地属低山丘陵,海拔235 m,西南坡,坡度26°。

土壤为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土层厚度大于100 cm,腐殖质层较薄(3 cm),土壤呈酸性,立地质量等级为Ⅲ类地,试验林地为马尾松采伐迹地,林下植被主要有五节芒、芒萁、黄瑞木等。

种植密度对桉树苗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桉树苗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文章编号:1673-887X(2023)03-0111-03种植密度对桉树苗生物量分配的影响沈萍(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545006)摘要为探究种植密度对桉树苗生物量分配的影响,文章以广西柳州三门江某林场的桉树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两种种植密度下桉树苗生长性状、生物量积累以及分配情况。

结果显示,高种植密度植株在试验期内的直径和树高均低于低种植密度,平均直径与平均树高均在3、4月龄时表现出显著差异,低种植密度植株的冠幅和冠长均显著高于高种植密度,种植密度过大不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

随着种植密度的减小,各器官和全株的生物量积累均随之表现出增大的趋势,各器官生物量比均为:枝生物量比<根生物量比<茎生物量比<叶生物量比。

较小的种植密度条件下,尾巨桉更倾向于选择向地上器官分配生物量,而降低地下部分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比例。

关键词桉树;种植密度;生物量分配中图分类号S725.6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3.03.040Effect of Planting Density on Biomass Allocation of Eucalyptus robusta SeedlingsShen Ping(State-owned Sanmenjiang Forest Farm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Liuzhou545006,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lanting density on biomass allocation of Eucalyptus robusta seedlings,this paper studied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biomass allocation of Eucalyptus robusta seedlings under two planting densi‐ties in a forest farm in Sanmenjia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ameter and tree height of plants with high planting density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plants with low planting density during the experiment period,and the average diameter and tree height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3and4months of age.The crown width and crown length of plants with low planting dens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with high planting density,and too large planting density was not conducive to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lants.With the decrease of planting density,the biomass accumulation of all organs and whole plant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and the biomass ratio of all organs was as follows:branch biomass ratio<root biomass ratio<stem biomass ratio<leaf biomass ra‐tio.Under the condition of low planting density,Eucalyptus robusta preferred to allocate biomass to aboveground organs,while de‐creased biomass allocation ratio to underground organs.Key words:Eucalyptus robusta,planting density,biomass allocation桉树,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属(Eucalyptus)植物,又名尤加利树,成材率较高,成材期短,生存环境适应性强,是世界上著名的速生树种[1],该树种用途广泛、经济价值较高[2]。

闽楠播种芽苗不同移栽密度生长效果分析

闽楠播种芽苗不同移栽密度生长效果分析

闽楠播种芽苗不同移栽密度生长效果分析陈玉鲁【摘要】采用闽楠播种芽苗设计3种不同移栽密度(株行距8cm×8cm、10cm×10cm、10cm×15cm)进行试验,比较闽楠一年生播种芽苗的生长量及苗木质量.结果表明:移栽密度以株行距10cm×15cm较适宜,苗木生长量最大,苗木质量最优,平均苗高、平均地径、平均主根长度、≥5cm长Ⅰ级侧根平均条数、平均合格苗率、平均合格苗产量分别达47.2cm、0.45cm、24.5cm、21.4条/株、97.0%、65.04万株/hm2.【期刊名称】《中国林副特产》【年(卷),期】2018(000)004【总页数】3页(P32-34)【关键词】闽楠;播种芽苗;移栽密度;生长效果【作者】陈玉鲁【作者单位】三明市梅列区农林水利局 ,福建三明 36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24闽楠[Phoebe bournei(Hems1.)Yang]又名毛丝桢楠、光叶楠、楠木、细叶润楠等,属樟科常绿大乔木[1-8]。

闽楠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高级用材树种和园林绿化树种,用途广,经济价值高。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闽楠这一高价值、多用途树种,培育闽楠优质种苗木,笔者于2016~2017年期间,参阅相关研究[2-12],在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农林水利局苗圃开展了闽楠播种芽苗不同移栽密度试验,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农林水利局苗圃,地处117°43′03″E,26°18′11″N;苗圃地的地势开阔、平坦,水源条件好,土壤为轻壤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苗圃地无检疫性病虫害。

2 试验方法2.1 种子采集及处理于2016年12月下旬,在当地闽楠结实母树林中,选择优良母树采集种子,采回的种子堆沤7~10d,待外种皮软化后,搓去外种皮,洗净后在阳光下晒0.5d,即播入装有营养土的穴盘,穴盘上盖草并放入塑料大棚内催芽,保持营养土湿润,翌年春季进行芽苗移栽。

不同密度15年生巨尾桉经济生态效益分析

不同密度15年生巨尾桉经济生态效益分析
3 -2
出材率 % 76.7 69.5 67.0 65.0
间伐出材量 3 -2 m .hm 29.92 18.89 8.10 0.00
总出材量 3 -2 m .hm 340.32 356.30林经营目标之一就是通过科学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按岩溪林场 2007 年初的价格,长度 4m、检 尺径 3~4、5~6、7、8、9、10、11、12、14、16、18 以上(cm),单价分别为 380、510、665、695、 3 725、745、785、805、825、845、865(元∕m )。由表 4 可见,各种密度林分产值 272131~292899 元, -2 以 1200 株.hm 林分的产值最高。 表 4 不同密度 15a 巨尾桉林产值表 单位:元 保留密度 -2 株.hm 600 900 1200 1415 规格材 产值 196596 161298 177384 96885
1
段 2m、4m 造材,用 GB4814-84《原木材积表》计算出材量。取标准木的 3 条活枝(上、中、下)称重, 2 浸水 2h 后再称重,测定林冠层持水量。在小区中以梅花形设 5 个 2×2 m 样方,调查灌木、草木及藤本 的种类、高度、多度和盖度等,并拔出样方内活地被物称重,浸水 2h 后再称重,测定活地被物持水量; 收集样方内枯枝落叶称重,烘干 6 重,再浸水 12h 称重测定枯枝落叶持水量。在样方内采集 0~20cm、 20~40cm 层的土样做养分化学分析,并用“环刀法”采集 0~20cm 和 20~40cm 的原状土,做物理性状 测定(常规方法),土壤化学分析(国际分析方法),土壤持水量、土壤渗透能力、土壤排水能力和土 壤贮水量测定(环刀法)。 3 结果和分析 3.1 经济效益分析 3.1.1 生长量比较 林分密度是影响人工林生长重要因素之一。经方差分析(表 1),各种密度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 存在显著差异,而树高差异不明显。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随林分密度的下降而增加,林分蓄积则随密度 增加而增加,这符合林分密度的作用规律。 表 1 不同密度 15a 巨尾桉林生长量比较 保留密度 -2 /株.hm 600 900 1200 1415 平均胸径 /cm 24.4 21.8 20.3 19.0 平均树高 /m 27.3 26.8 26.3 25.7 平均材积 3 -1 /m .株 0.6732 0.538 0.4627 0.3995 林分蓄积 3 -2 /m .hm 403.89 484.22 555.28 565.29 F值 Fd=10.35** Fh=4.22 Fv=18.31** F0.05(3.6)=4.76 F0.01(3.6)=9.78

闽南不同桉树种植区土壤肥力比较

闽南不同桉树种植区土壤肥力比较

闽南不同桉树种植区土壤肥力比较臧国长;马祥庆;吴鹏飞;蔡丽平;林清锦;卢健;林德根;王荣伟【摘要】In order to determine soil fertility in the main planting regions of Eucalyptus spp.,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E.spp.plantation soil in six counties of the southern Fujian Province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spp.plantation soil was acid in the major planting regions.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soil nutrition in China,the contents of total N,total K and organic matter in theE.spp.plantation soil was at the medium level,the content of total P and the available nutrients were at low level,while the available P was in severe deficiency,which could be a limiting factor for the growth of Eucalyptus spp..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in the major E.spp.planting regions were at the average level,where the soil was rather compact with poor air ventilation and water permeability.Among the six counties in Southern Fujian Province,the soil fertility condition was relatively poor in Yunxiao County,and little better in Changtai County and Nanjing County.The mean fertility of E.spp.plantation soil in southern Fujian Province generally belonged to the medium to poor level,which should be ameliorated by artificial fertilization.%为掌握闽南桉树主要种植区的土壤肥力状况,对其6个县市桉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闽南主要桉树种植区桉树人工林的土壤呈酸性,与全国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相比,林地土壤全N、全K和有机质含量中等,全P含量中等偏下,速效养分含量偏低,其中速效P缺乏最严重,可能成为桉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闽南主要桉树种植区林地土壤物理性质一般,土壤较为紧实,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差.6个不同桉树种植区中,以长泰、南靖种植区林地的土壤肥力相对较好,云霄种植区林地土壤肥力较差.总体来说,闽南桉树种植区林地土壤肥力一般为Ⅲ~Ⅳ类地,处于中等偏下肥力水平,建议通过施肥补充林地养分.【期刊名称】《西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3)002【总页数】5页(P6-9,14)【关键词】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闽南;种植区【作者】臧国长;马祥庆;吴鹏飞;蔡丽平;林清锦;卢健;林德根;王荣伟【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河南洛阳471003;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漳州市林业局,福建漳州363000;福建省林业厅速丰办,福建福州350003;福建省林业厅速丰办,福建福州350003;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4桉树(Eucalyptus spp.)生长快、干形好,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之一。

密度对闽楠人工林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密度对闽楠人工林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密度对闽楠人工林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摘要:为探索闽楠人工林合适的造林密度,开展了造林密度分别为1995株/hm2、2505株/hm2和3900株/hm2的闽楠人工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闽楠人工林的生长量和蓄积量均下降,土壤通透性减弱、容重增大,土壤肥力降低;在此试验条件下,造林密度为1995株/hm2的闽楠人工林其生长量和蓄积量最大,土壤肥力最好。

关键词:造林密度;闽楠人工林;生长量;蓄积量;土壤理化性质中图分类号:S72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90042031 引言闽楠(Phoebe bournei Hemsl. Yang)是樟科楠属的常绿乔木树种,为中国特有的国家二级珍稀渐危种,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浙江南部、广东、湖南、湖北和贵州等地。

闽楠树干高大通直,木材芳香耐久,纹理结构美观,为上等建筑、高级家具、雕刻工艺、造船等良材[1~3]。

许多研究结果证实,造林密度是影响人工林生长的一个主要因素,不同密度的人工林生长差异较大[4,5]。

为了探索闽楠人工林合适的造林密度,笔者对沙县高砂镇于1987年造林的不同密度闽楠人工试验林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不同密度下闽楠人工林生长状况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对比分析,筛选较为理想的造林密度,为闽楠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依据。

2 试验地概况试验点位于沙县高砂镇高砂村,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3′55.11″、北纬26°24′48.33″,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255~297 d,初霜期出现于11月下旬晚霜多终止于2月下旬,年平均降雨量1510~1840 mm,以5~6月雨量最多。

境内气候温缓年,平均气温19.3 ℃,7月份最热一年四季明显夏有炎暑、冬有霜雪,雨水充沛、雨量集中、干湿明显。

试验地设在高砂村24林班9大班15小班,低山丘陵,红壤,Ⅱ类地,腐殖质层较厚,海拔高150~225 m,坡向东北,平均坡度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7 月份除一次草 ,9 月份除第二次草。 1 观测项 目与时间 . 4 观测项 目有胸径 、 树高 、 亩立木蓄积 、 出材率。 采用的方法是每木检尺 , 样群调查 ; 计算方法采用 福建省阔叶树二元材积表计算并进行效益分析。观 测时间 :20 年 9 3 04 月 0日。
2 结果 与分 析
, 亩的林分相 比效果 差异十分 明显 , 扣除成本余额分别为 27. 元/ 、42. 元/ 64 6 亩 2 053 亩和 37 . 元, 8 02 2 亩。 7 关键词 :闽南 地 区 桉树
中图分类号 :S 9 .9 7 23
种植 密度
效果分析
文章 编号 :10 - 2 2 一 ( 0 6)O —0 O —0 06-37 20 2 o3 2
1 材料 与方 法
3c , 0m) 基肥为贵州产钙镁磷 50 , , 0g 穴 搅均 , 施灭
蚁灵 2 包厂 0 亩。当年 6 月份施第一次追肥 lO/ Og ̄, 8 月份第二次追肥 20/ 肥料都是磷酸二铵 ; 0g ̄, 当
1 试验地概况 . 1 试 验地设在福 建省龙海 九龙岭 国有林 场九龙
亩; 处理 3( 0 亩 ) 7 株/ 次之 , 3 7 . 元/ ; 为 0 2 2 亩 处 7
表 3 不 同密度林分径阶分布及效 益分 析
理 1( 1 10株庙 ) 最差 ,为 2 3 . 元庙 。 68 6 2
3 小 结
以上不同的造林密度 ,得出不同的经济效益 , 从成本投入方面看 ,不是投资大产 出就越大 ,而是 要合理科学 的密度 才能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和节

维普资讯
第 3 卷 1 第 2期
福建 热作科技
F j n S ine & ui cec a Tc n lg o To ia C o s eh oo y f rpcl rp
V J No 2 b _J 3 . 20 0 6
试验采用简单对 比法 :按照不同种植密度设 3 个处理 , 处理 1 初植密度为 10 1 株庙 ( 保留 13 ) 0株 , 株行距 2 m×3 m;处理 2 9 株庙 ( 为 0 保留 8 株 ) 1 , 株行距 2 m× m; . 3 处理 3 7 株庙 ( 5 为 0 保留 6 株 ) 3 , 株行距 3 3 m× m。每个小区面积为 5m× 0 的长 0 6m
亦然 。 ’
1 试验桉树品种 . 2
试验林树种为桉树 ( 尾巨桉 E rp ga U , uoh u ) 6
2 单位林分出材量分析 . 2
扦插苗 ;苗木 由漳州市林业局组培 中心提供 。
2 试验设计 . 2
表 2为单位林分 出材表 。由表 2可见不同处
理平均胸径 、 平建省龙海九龙岭 国有林场 龙海 330 ) 6 10
摘要: 不同种植密度的桉树试验研究分析表明:不同密度种植造林的桉树,树高、 胸径、单位蓄积量的生长有 显著差异, 同时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差异很大, 目 按 前我省大部分造林株数为 10 亩与试验的 9 株, 1 株, 0 亩和 7 株 O
岭工区 8 大班 4小班 ,为 20 0 0年的马尾松采伐迹
地, 海拨高度为 2 0 坡位为中下坡 , 5m, 坡度 2 。 , O 坡向东南 ,土壤类型 为砖红壤性红壤 ,土层厚度为
8 . 0m,I类地 。 01 c 0 l l
21 营林投入成本 . 现将三个处理的投入成本列于表 1 。由表 1 可 见 ,处理 1 成本最高,3 3 0 4 . 元庙 ;处理 3 8 最低, 2 6 0 亩。 7 . 元厂 种植密度越高 , 6 投入成本越高 , 反之
表 2 单位林分出材表
4 l. 元 ; 37 8 5 处理 l 最低 ,为 3 1. 元; 08 6 0 处理 3 介 于两者之间。说明了不同种植密度 ,单位面积的产
值不同 ,而且并不是密度越高 ,收益越高,而是要
有适 当的密度 。
表 4 出不同密度的投入及产出效益分析 ,处 列 理 2( 0株/ ) 9 亩 的经济效益最高,为 3 8 . 9 9 8元/ 3
维普资讯
第 3 卷 l 第 2期
福建热作科技 Fja S i c & T cn lg o T oia rp ui n c ne e eh oo y f r cl o s p C
V 1 1 No 2 O . . 3
20 06
闽南地 区桉树不 同种植 密度试 验效果分析
方形样地 ,处于同一小班 、同坡向、同坡位 ,造林
定植时间为 20 年 3 2 01 月 1日,阴天。
1 试验地管理 - 3 种植 时清 杂炼 山 、挖 明穴 ( 0m ×4c × 6c 0m

生产及集材工资的情况下 ,处理 2 收益最高 ,达
表 1 投 资情 况对 比量 ( 亩 ) 元,
文献标识码 :A
桉树 ( 尾叶桉 、巨桉 、尾 巨桉等 ) 目 是 前我省
发展速丰林的主要树种之一 。它具有生长快 、干形 直 、周期短 、材质好 ,是较好的造纸工业原料林 , 也是 良好的建筑材料 , 目前仅在漳州地区就发展 5 0 多万亩。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 有必 要对桉树初植密度进行研究 ,为高效发展桉树生产 提供科学依据。
出材都不一致。综合来看 ,以处理 2( 0 9 株庙 ) 最
好 ,处理 3 次之 ,而处理 1 结果最差。 23 不 同密度林分径阶分布及效益分析 . 表 3列 出不同处理林木分径阶分布及效益分 析 ,表 3中径阶比例长度为 4 m,尾径有 4 、8 、6 、 1 、1 、1c 等几种材积 。从表 3可见 ,处理 1 0 2 4m 因种植密度太大,没有尾径为 1c 的木材 。不 同 4m 处理在各个尾径 的材积和比例都不同,在每亩不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