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抓牢实验基础,基稳才能楼高教案(适用全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多少·考什么]
全国卷对本板块的考查既有选择题形式,也有非选择题形式,分值一般为16分左右高考对实验的考查主要从教材基础实验、实验思想方法及实验设计与分析等几个角度进行命题
[二轮复习怎么办]
近几年高考全国理综生物试题中实验所占分值比例较高,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对考生的探究能力也进行了全方位的考查,体现了考纲中“实验与探究能力”的4个基本要求。

在二轮复习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梳理教材实验,强化基础,获取更多的成熟经验
高考复习的基本原则是“以本为本,以纲为纲”,在复习教材实验时,不仅要学会按照一定的形式对实验进行分类梳理,如可按照显微观察类、调查类、探究类等进行分类,也可按照不同研究层次如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等进行分类,而且要在分类梳理的前提下,对其中所呈现出的共性规律进行细化、系统化。

2.立足经典实验,学会整体设计
在教材中之所以列举经典实验,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在生命科学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更是因为它们能反映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科学思维过程。

这些实验中包括实验选材、步骤设计、结果呈现、结论得出等许多需要考生掌握的技巧,同时它们也是培养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和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3.加强实验设计与分析题的训练
在高考中,实验设计与分析题的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是令考生头痛的题型之一。

这类试题一般以简答题的形式呈现,由于要求书写的文字较多,逻辑性较强,规范性要求较高,所以也是较易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一类试题。

这类试题往往涉及实验原理的确定、假设的提出、变量的分析、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呈现与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实验的评价与纠错等多个环节,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加强此类题的训练,并总结解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以便在高考中从容应对此类试题。

第1课时抓牢实验基础,基稳才能楼高
教材中的显性实验(考纲要求的实验)和隐性实验(非考纲要求的,但能体现基本实验思想的)数目较多,若单个识记理解,不仅高耗低效,而且不利于考生融会贯通、迁移应用。

这么多的教材实验,按一定的共性可归纳为以下4大类。

分类梳理实验,有利于考生掌握通性通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一)显微观察类实验
[查清易错小点](判断正误)
1.用龙胆紫染液染色,可以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2018·北京卷,T4D)(√)
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2015·山东卷,T3C)(×)
3.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2015·山东卷,T3B)(√)
4.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2014·山东卷,
T4C)(×)
5.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2014·山东卷,T4B)(×)
6.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2015·江苏卷,T23C)(√)
7.把洋葱表皮放入0.3 g/mL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分离过程(2015·山东卷,T3D)(×)
8.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 9.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
10.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用健那绿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 11.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2014·重庆卷,T1D)(×)
[理清实验基础]
1.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的比较(填表)
甲基绿、
吡罗红
活健那绿

龙胆紫
溶液(或醋
酸洋红液)
洋葱
根尖
改良苯
酚品红染液

活2.掌握观察类实验操作流程
3.归纳盐酸和酒精的“同材异用”(填表) (1)不同浓度酒精的用途:
(2)盐酸在不同实验中的应用:
[练通高考能力]
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1.(2014·全国卷Ⅰ)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解析:选B红色花瓣的色素存在于液泡中,便于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

用黑藻叶片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能够以叶绿体为标志观察到原生质体的收缩,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由于不同部位的细胞液浓度不同,故用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做实验,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色素,有利于观察液泡大小的变化。

2.紫色洋葱是生物学实验的常用材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宜选取紫色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宜选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C.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宜选取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叶肉组织
D.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宜选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解析:选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活动旺盛,常用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有紫色大液泡,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理想材料。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叶肉细胞中无叶绿体,不可用来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

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接近无色,染色后可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下列实验中,实验过程中细胞保持活性的是()
A.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B.用龙胆紫溶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C.用健那绿染液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
D.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
解析:选C依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实验过程中细胞保持活性”来判断,选项A中花生子叶细胞经过浸泡染色已失去活性;选项B中在用龙胆紫溶液染色之前需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解离,此时细胞已被杀死;选项D中需用盐酸处理后再染色,故细胞也无活性。

[归纳拓展]
实验试剂或药品的选择与使用
4.酒精是高中生物学实验常用的试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检测过程中需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洗去浮色
B.经低温培养的洋葱根尖用卡诺氏液固定后,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
C.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最适宜作为溶剂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D.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酒精和盐酸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解析:选B脂肪检测过程中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经低温培养的洋葱根尖用卡诺氏液固定后,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进行冲洗。

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故可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作为解离液,主要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5.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部分试剂的使用方法及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解析:选A卡诺氏液是固定液的一种,其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以及细胞内的各种结构,固定之后,细胞死亡。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与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可作为解离液,用于溶解细胞间的连接物质,使细胞分离开,以便于观察。

清水的作用是漂洗根尖,去除解离液,以便于染色。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能使染色体着色。

6.下列有关水在生物实验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细胞膜时,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浸泡在蒸馏水中使细胞吸水涨破
B.用溶解于清水中的健那绿对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后要用蒸馏水洗去浮色
C.将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清水中后,液泡颜色将变深D.制作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装片时,用清水漂洗已解离的洋葱根尖,是为了维持细胞活性
解析:选A制备细胞膜时,置于蒸馏水中的红细胞由于吸水,渗透压逐渐变小,体积逐渐变大,直至涨破;溶解健那绿染液用的是生理盐水,且将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后不需要洗去浮色,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将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清水中后,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液泡颜色将变浅;制作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用清水漂洗已解离的洋葱根尖,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

[归纳拓展]关注实验中的几种水
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
7.(2018·江苏高考改编)下列中学实验均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
描述正确的是()
A.实验①B.实验②
C.实验③D.实验④
解析:选B实验①中,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原生质层是无色的,液泡是紫色的;实验②中所用的实验材料、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正确;实验③中,在高倍镜的同一个视野中,不一定能同时观察到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各时期的细胞;实验④中,只对要求的中方格中的酵母菌计数,并取其平均值,不需要对整个计数室中酵母菌进行计数。

8.(2017·北京高考)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
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
解析:选B解离洋葱根尖组织时需要用到盐酸配制解离液,以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杀死细胞;分离小鼠骨髓细胞则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都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分裂细胞,然后再换用高倍镜仔细观察。

在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可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动物细胞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子细胞。

(二)物质提取与检测类实验
[查清易错小点](判断正误)
1.在甘蔗茎的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温水浴后液体由蓝色变成砖红色(2018·江苏卷,T17A)(×)
2.在大豆种子匀浆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液体由蓝色变成紫色(2018·江苏卷,T17B)(×) 3.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显微镜下观察有橘黄色颗粒说明有脂肪(2015·江苏卷,T23A)(√)
4.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2014·山东卷,T4A)(√)
5.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 6.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应用的试剂是甲基绿,预期的实验结果为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
7.还原糖的检测实验中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 8.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中,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理清实验基础]
1.列表比较五个检测类实验(填表)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橘黄(或红)色
双缩脲试剂紫色
提取液:
无水乙醇;分离液:
层析液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2.关注物质检测类实验中的四个问题
(1)在显色实验(如物质检测)中,材料最好不带颜色或颜色较浅,或实验时对有色材料进行脱色处理。

(2)物质检测实验一般不设置对照实验,若需设置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质,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对照组可加入稀释的鸡蛋清。

(3)可溶性还原糖检测中不宜选择甜菜、甘蔗等作为实验材料,因它们不含还原糖。

(4)颜色深浅与所检测的物质的含量有关,含量越多,颜色越明显。

3.掌握检测类实验的操作流程
4.归纳总结有关颜色反应实验中的“颜色”(填表) ①还原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
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苏丹Ⅳ染液→红色
③RNA +吡罗红溶液→红色 ④染色体(质)+醋酸洋红液→红色
⑤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①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②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滤纸条中: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 ①DNA +甲基绿溶液→绿色 ②线粒体+
健那绿染液→蓝绿色
③酒精+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
条件下
灰绿色 ④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滤纸条中:叶绿素b →黄绿色,叶绿素a →蓝绿色
①淀粉+碘液→蓝色
②DNA +
二苯胺试剂――――――→水浴加热蓝色
[练通高考能力]
1.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马铃薯块茎被捣碎后的提取液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可呈现紫色反应
B.用健那绿染液染玉米根尖细胞,是为了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
C.酵母菌培养过程中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是否产生CO2
D.在95%乙醇溶液中加入无水Na2CO3后可提高叶绿体色素的溶解度
解析:选B马铃薯块茎被捣碎后的提取液中含有蛋白质,而双缩脲试剂可用来检测蛋白质。

健那绿染液是线粒体专一性活体染色剂。

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观察溶液是否出现由蓝变绿再变黄的变化。

叶绿体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无水Na2CO3具有吸水作用,在95%乙醇溶液中加入无水Na2CO3可提高乙醇的浓度。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和蛋白质的检测过程中都需要水浴加热
B.“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都不需要显微镜
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不能直接加入双缩脲混合试剂
D.还原糖检测实验结束后应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
解析:选C蛋白质的检测过程中不需要加热。

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实验中需要用到显微镜。

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时,要先加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再加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才会出现紫色反应。

还原糖检测实验中用到的斐林试剂应现配现用,因此实验结束后剩余的斐林试剂应丢弃,不能再次使用。

3.如图1所示为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韭菜宿根进行相关实验的流程,请分析回答:
(1)提取色素时为了研磨充分应加入________,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结果①”如图2所示,其中共有的色素带的颜
色是____________,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刚制备的等量的韭菜和韭黄的色素滤液放在阳光与三棱镜之间,
“结果②”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________(填“蓝紫”或“红”)光
区域。

将制得的韭菜色素滤液放在强光下曝光1~2 h,再重复上述实验,其结果与韭黄色素滤液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分子叶绿素中含有一个Mg2+(可被H+、Cu2+等置换)。

将韭菜色素滤液用质量分
数为5%的HCl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其颜色与研磨过程中未加入________时的颜色相似。

解析:(1)为了使研磨充分,一般要加入二氧化硅。

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此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可利用纸层析法达到分离色素的目的。

(2)用绿叶作实验材料,通过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滤纸条上从上到下形成四条色素带,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图2中“结果①”中共有的两条色素带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和黄色的叶黄素。

韭黄在避光条件下生长,其色素滤液经纸层析法分离后没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色素带,因此可推知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

(3)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结果②”吸收光谱差异最明显的是红光区域。

叶绿素化学性质不稳定,在强光下易分解。

(4)在研磨时加入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答案:(1)二氧化硅(或SiO2)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2)橙黄色、黄色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3)红叶绿素不稳定,在强光下易分解(4)碳酸钙(CaCO3)
(三)调查模拟类实验
[查清易错小点](判断正误)
1.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2.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时,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是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
3.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 4.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5.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理清实验基础]
1.比较几种调查类实验(填表)
标志重捕

样方法
种群密度=
所有样方内个体总数样方的总面积
(各样方密度的平均值)
患病人数被调查人数×
100% 取样 器取 样法 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抽样 检测法
2.识记模拟尿糖检测实验的原理
(1)葡萄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由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滤纸上制成的。

(2)当尿液滴加到酶试纸上时,尿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水和氧,氧可以将滤纸上无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的化合物,使试纸呈现特定的颜色,再与标准比色卡相比对,即可知道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3.掌握调查类实验的一般操作流程
4.辨析四种调查方法的适用范围(填表)
[练通高考能力]
1.(2018·全国卷Ⅲ)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
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解析:选B昆虫以植物或微小动物等为食,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黑光灯传递的光,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对于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可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此外还可运用此方法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2.(2016·全国卷Ⅱ)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解析:选C利用样方法调查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是计数每个样方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每个样方的面积,获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再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3.调查法是生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对于压在样方线上的个体,需要全部计数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地田鼠的种群密度时,所用标记物不能过分醒目、标记物对田鼠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
C.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轻盖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
D.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对于肉眼难以识别的小动物可以不做统计
解析:选B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对于压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地田鼠的种群密度时,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所用标记物不能过分醒目、标记物对田鼠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

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盖上盖玻片,再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

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对于肉眼难以识别的小动物要用放大镜、实体镜进行观察。

(四)探究设计类实验
[查清易错小点](判断正误)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2.若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选用材料与试剂:前者为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而后者为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3.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4.用两种不同浓度2,4-D溶液分别处理月季插条形态学下端,观察并比较扦插后的生根数,预期结果是低浓度2,4-D处理的插条生根数总是更多(×)
5.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理清实验基础]
1.识记探究类实验的变量(填表)
不同温度(至少三种)
酶的活性(加碘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不同pH (至少三种)
酶的活性(气泡的数量或带火星的卫生香燃烧的猛烈程度)
氧的有无
CO2生成量(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酒精产生量(用酸性的
重铬酸钾检测)
物质运输的效率
扦插枝条的生根数
量或长度
时间
2.掌握性质探究类实验的操作流程
3.掌握功能探究类实验的一般操作流程
[练通高考能力]
1.下列对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预实验中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B.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扦插枝条生根的数目、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
C.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可能获得相同的生根数目
D.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
解析:选B在预实验中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实验的因变量为扦插枝条生根的数目或根的长度,实验的无关变量为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扦插枝条的种类等;用处于最适浓度两侧的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扦插枝条,可能产生相同的效果;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便于观察,得出结论。

2.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用具:菌种、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为1 mm×1 mm大方格,25中方格×16小方格,由400个小方格组成)、滴管、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