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杨柳青 (2)|人音版(简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柳青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教学目标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体会民族音乐特点。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
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2、通过学习歌曲《杨柳青》,感受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通过创编歌词,由感受歌曲的立意转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但对于音乐的信息量还不够,再分析歌曲与歌曲的表现设计的能力还略显不足.
3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前三分钟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音阶演唱;趣味练声曲
二、导入
回顾前置性作业:你对扬州有多少了解?与大家分享。

(课前三分钟,学习放轻松)
请一组同学与大家分享他所了解的扬州,其他同学可做补充。

(古诗、
方言、美食等等)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一、歌曲引入
1、初听歌曲
思考:歌曲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方言、速度、情绪)
2、介绍江苏地域及方言特点:
“吴侬软语”
3、再听歌曲
思考:你能听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词[来源:学,科,网]
4、引出并学唱最后一句“杨柳叶子”
要求:“软”、各歌词之间的时值长短
5、揭题《杨柳青》,介绍曲牌形式
二、教学歌曲
1、听全曲
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实词与衬词)[来源:ZXXK]
2、思考: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衬词?[来源:学,科,网]
(能使歌曲更加活泼轻快,更加能体现江苏民歌的特点,方言演唱的衬词让我们一听就知道这个是江苏民歌)。

(一)第一部分
1、听第一乐句
思考:歌曲中方言的唱腔咬字与我们平时的普通话歌曲有什么不一
样?
2、学唱第一乐句
跟唱法,师生接龙
3、听第二乐句,找方言咬字
4、学唱第二乐句
5、完整演唱第一二乐句
在正确的“软语”基础上注意歌词特点
(二)第二部分
师:要想歌曲变的更加有江苏味,除了方言和我们动听的歌唱之外,还有最能体现苏州味的什么?(衬词)
1、听衬词部分
思考:歌曲的衬词部分又有什么特点
每句结尾的衬词都不一样
2、听师范唱歌谱
思考:歌谱中又有什么特点
每乐句结尾都是“11 1”
3、师生接龙演唱歌谱
生唱“11 1”,师唱其他部分
4、完整演唱歌谱
在“11 1”处加拍手
5、教唱衬词
(三)完整学唱歌曲
1、完整听歌曲,轻轻跟唱
2、跟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要求:江苏味
3、情感处理
分析歌词:露水、柳叶。

要求唱的时候声音位置及情感处理
活动3【活动】编创拓展
(四)拓展
师:我们来尝试用江苏方言演唱《杨柳青》歌曲,比一比谁唱的最好听。

练习并展示。

(五)编创
(1)打击乐伴奏
1、出示双响筒
听第一段歌词,思考:如何用双响筒与拍手分别为歌曲伴奏?[来源:ZXXK]
2、完整出示两段歌谱
第一段演唱歌词,第二段用双响筒及拍手为歌曲配乐
3.小组讨论,分组展示,完整演唱歌曲并配有打击乐器伴奏
(2)、歌词创编
师引:江苏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唱出了这么一首美妙动听的杨柳青,那你能不能用我们自己的地方方言也来歌颂一下自己的家乡
小组讨论,创编歌词,分组表演,生生互评
活动4【练习】本课小节
六、小结
今天你收获了吗?[来源:学_科_网]
学生各抒己见与大家分享,教师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