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温肾扶阳法治疗肾结石病64例
扶阳医学三法治万病解析
扶阳医学三法治万病解析原创傅文录半夏易医大讲堂 2021-08-28 22:07各位学员,大家晚上好!每周一节的微信讲课,今天我们讲一下“扶阳医学三法治万病解析”。
我们知道扶阳医学有三大特色,这是区别于经典火神派与纯正的扶阳医学一个分水岭。
我们知道扶阳医学及郑卢扶阳医学有三大特色,第一个就是三法治万病,第二个叫做脉法药一体论,第三个叫做治病次第。
我们今天就“解析一下扶阳医学三法治万病”这个内容。
也许有的学员会迷惑的问题,我们背那么多处方,临床上还不能解决问题,那么扶阳医学用三法能治万病,这可能吗?大家开始可能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我在十年前开始学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想法。
我们知道扶阳医学讲的是“法”,与我们临床背的“方”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法”指的是方向,“方”是由特定的药物组成,针对的特定的病、舌、症、脉、人而用的,它的“方向性”是非常差的。
而扶阳医学用的“法”,则是一个方向性,它的这个方向,是用固定的药物来把它固定下来,来确定这个病的“治疗方向”,与我们所说的“方”是有明显的区别。
我们都知道,“方”是由固定的药物组成,是不能变通的,如果你变通了这个处方,这整个“方”有它固定的适应之证、病、舌、脉,如果你进行了调整后,整个“方”都完全发生了格调的变化,就没有办法来解决你所面对的问题。
而“法”则不一样,“法”是先决定我们治病的方向,然后在这个“方向”的框架下,我们结合以人为本的前提下,结合病、结合症、结合舌、结合脉,统筹考虑进行一系列的处方来逐步的解决问题。
“法”的方向是非常明确的,而“方”是由药物组成的处方,我们背的汤头只是固定的,针对某一个角度,没有方向性。
第一、三法治万病解析。
什么是三法治万病?扶阳医学以切脉为切入点,我们知道临床上我们治疗很多疾病,有时治的是症状,有时治的是病,有时治的是舌,有时治的是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扶阳医学一切都已切脉为切入点。
如果你不切脉,那你所有的治疗就没有办法落地,所以说它的三法之万病叫做:切脉表证桂枝法。
吴附子:四逆汤加味治疗肾结石!(附案例)
吴附⼦:四逆汤加味治疗肾结⽯!(附案例)见⽯不治⽯,从扶阳⼊⼿,⽤⼤剂四逆汤加味,体现了扶阳的威⼒。
⽼中医吴佩衡,⾸任云南省中医院院长,因擅使附⼦、⼈称“吴附⼦”,以下是其治疗严重肾结⽯的⼀个案例,案例中,吴附⼦没有使⽤海⾦砂、⾦钱草这⼀类通淋排⽯的常⽤药物,⽽专注扶阳,患者痊愈。
所体现的是整体调理,扶阳驱邪纯中医思维,⽽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西⽅医学循证思维。
肾结⽯(中医名“⽯淋”)案例黄某,男,44岁。
以腰痛数年⽽住某医院治疗,经 X 线摄⽚检查,右肾肾盂有10粒结⽯影像,⼩如花椒,⼤⾄蚕⾖,诊断为“肾结⽯”。
因其⾝体虚弱不能耐受外科⼿术,出院延“吴附⼦”诊治。
症状:腰痛已久,时有所发,痛如绞作,延及腰腹,下引宗筋,痛甚则神怯⽽畏寒肢冷。
⼩腹胀痛,⼩便短涩。
饮⾷⽋佳,精神缺乏。
辨证:⾆苔⽩滑⽽厚腻,脉沉迟⽆⼒。
辨为肾脏寒极,寒湿不化,内结成⽯。
治疗思路:以温肾扶阳温化之法主之,投以四逆汤加味:附⽚60 g,⼲姜40 g,桂枝30 g,茯苓30 g,上⾁桂10 g(研末,泡⽔兑⼊),杜仲10 g,北细⾟6 g,⽢草6 g。
服药11剂后,相继经尿道排出结⽯4粒,其中1粒较⼤者,排出时嵌于尿道⼝,尿线中断,其痛⾮常,经⽤镊⼦夹出。
X 线复查,尚余6粒结⽯,但影像均较前为⼩,原⼤如蚕⾖者已不复见。
调⽅:肾寒⽇久,腰尚冷痛,继以扶阳温化主之:附⽚100 g,⼲姜50 g,北细⾟6 g,薏苡仁30 g,桂枝30 g,狗脊10 g,上⾁桂10 g(研末,泡⽔兑⼊),⽢草10 g。
因服药有效,信⼼不移,连服不断,病情⼤减,⾷增神健,体质⼤为好转,前后相继数⼗剂,腰痛已不复作,开始恢复⼯作。
再以上⽅加减,数⽉后,最后⼀粒结⽯亦随尿排出。
编后:见⽯不治⽯,⽽能成功排⽯,靠的是“治之但扶其真元”的⽕神⼼法,从扶阳⼊⼿,⽤⼤剂四逆汤加味,体现了扶阳的威⼒。
全案始终未⽤⼀味排⽯药,专从阴寒湿盛着眼,投以⼤剂附、姜,不治⽯⽽治⼈。
中医火神派案例赏析——张存悌
火神派案例赏析一、“火神派”述略 ---张存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名医辈出,各显身手。
1929年秋,上海一巨贾,因患伤寒遍请中西医高手诊治,病势日增,某名医断为“误投辛燥,法在不救”。
名医祝味菊力排众议,全力承揽,“具结”担保,果断采用附、桂、麻、姜之剂,不数日而愈。
当时沪上医界为之轰动,不仅赞其医术,更佩服其“具结”担保之勇气。
陆渊雷谓“君(祝味菊)心思敏锐,又自幼专力治医,造诣非予所及。
”徐相任称他为“国医中不羁才是也”。
名医章次公也大为叹服,自谓:“此后一逢先生则奉手承教,俯首无辞。
”考陆、章诸公皆为沪上医硕,自视颇高,能说出如此肺腑之语,足见对祝味菊钦佩之情。
祝味菊(1884—1951),以善用附子著称,人誉“祝附子”,是近代中医史上一个著名流派——“火神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借其轶事开头,谈谈火神派。
所谓火神派,是因为该派风格独特,以善用附子、干姜等热药著称,屡起大证、重证,惊世骇俗,在全国独树一帜,而且代有传人,发扬光大,历百余年而不衰,至今犹有余韵。
中医史上有金元四大家,有经方学派、温补学派、温病学派等等,千百年来,它们各树一帜,各呈异彩,汇聚而成中医学的丰富源流。
鲜为人知的是,在清代末年,四川还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医学流派——火神派。
以笔者看来,其理论之精妙,用药特色之鲜明,影响之大都不下于上面各家医派,堪称中医宝库里的明珠,实有发掘之必要。
各位同仁若有兴趣或有相关资料,万望不吝赐教。
医史证明,凡能创造一家学派者,必有领军人物和几个代表人物,还要有一定的理论著述与相当的临床实践(医案)。
这几条缺一不可,否则难以形成气候,更无以造成影响。
按此标准衡量,火神派可谓条条具备。
其领军人物是郑寿全。
郑寿全(1804—1901),字钦安,四川邛崃人,清同治年间,在成都开创了“火神派”,誉满全川,《邛崃县志》称其为“火神派首领”。
以善用附子,单刀直入,拨乱反正著称,“人咸目予为姜附先生”,实医林一代雄杰。
扶阳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2例体会
扶阳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2例体会慢性肾衰竭(CRF)是21世纪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糖尿病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
但现代医学治疗CRF效果不甚理想,中医中药在缓解症状、保护残余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等方面有显著的作用。
根据清代名医郑钦安”人所以持以立命者,唯阳气乎,有阳气则生,无阳气则死”,运用”扶阳法”观点,明确辨证为脾肾阳虚型两例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大剂量运用附片等药温补脾肾,化气行水治疗观察,疗效较佳。
标签:慢性肾衰竭;脾肾阳虚;血液透析笔者根据中医扶阳理论,以温补脾肾、化气行水方法治疗两例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1病案举例例1:杨某,男,61 岁。
因”反复全身浮肿6年,血液透析2月余”于2013年9月18日入科。
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浮肿、下肢水肿,当地医院检查肌酐200umol/L、尿蛋白3+,行肾活检等检查后诊为:1.肾小球肾炎2.肾功能不全,给予口服足量激素、雷公藤治疗4月后复查肌酐、尿蛋白正常,症状缓解,自行停药。
两年后上述症状再发,尿蛋白1+,外院口服中药(具体用药不详)治疗,血肌酐稳定在200umol/L左右,颜面浮肿、下肢水肿反复。
3月前受凉感冒后水肿再发伴咳嗽、气喘、恶心、呕吐、腰酸、畏寒、皮肤瘙痒、尿量约300ml/天,我院复查血肌酐1300+umol/L umol/L,予血液透析及对症治疗后水肿消退,血肌酐维持在600umol/L左右。
入院时症状:全身浮肿、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畏寒肢冷、腰酸痛、全身皮肤瘙痒,近1月无尿,大便正常。
体征:血压:81/57mmHg,腹部膨隆,下肢水肿。
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弦。
西医诊断:1.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2.慢性肾小球肾炎3.肾性贫血。
中医诊断:水肿,辨证:脾肾阳虚,治法: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方以实脾饮加味:附片80g、厚朴15g、白术25g、木瓜15g、木香15g、大腹皮15g、茯苓20g、干姜15g、黄芪80g、当归25g、桂枝20g、泽泻15g、细辛6g、砂仁15g、半枝莲15g、芦根20g、丹参15g(免煎剂-北京康仁堂),5 剂口服,1剂/日,3次/日。
火神派案例赏析之三
按:肾结石治疗,一般不离海金砂、金钱草之类利水通淋之品,平心而论,效果平平。吴氏未用此类套方套药,专从阴寒湿盛着眼,投以大剂附、姜,竞使结石排出,不治石,而治人,确实才高识妙。
瘿病(甲状腺左叶囊肿)--宋××,女,36岁。成都市某厂工人。体质素弱,常患感冒。1977年5月,发现颈部左侧有一包块,约2×3厘米,触之稍硬,随吞咽活动,无痛感。自觉心累,无其他明显症状。曾注射、口服消炎药,后服中药,均不效。经××医学院附院诊断为“甲状腺左叶囊肿“,建议手术治疗,未允。同年7月初求诊:左侧颈部出现包块已两月。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入夜难寐,手足清冷,恶寒,头昏。舌暗淡,苔淡黄而腻。此为瘿病,其证在少阴,兼太阳之表,法宜扶正驱邪,温经解表,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主之:麻黄10克制附片60克(久煎)辽细辛6克桂枝10克干姜30克甘草30克。上方服三剂后,包块开始变软,心累乏力略有好转。药证相符,重剂方能速效。上方姜、附、草三味加倍,再服三剂。包块明显变小,舌质稍转淡红,苔黄腻减。又以初诊方续进十剂,包块逐渐消失。(《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
服药11剂后,经尿道相继排出结石4粒。x线复查,原来大如蚕豆者己不复见,此乃温化之功也。继以扶阳温化主之:附片100克干姜50克狗脊10克苡仁30克桂枝30克上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兑入)北细辛6克甘草6克。前后服药数十剂,腰痛己不发作,于1959年1月恢复工作。x线复查,结石仅剩一粒。再以上方加减,最后一粒结石亦随尿排出,彻底治愈。(《吴佩衡医案》)
鼻衄--秦x,男,64岁。素多痰湿,咳嗽多年。昨因咳嗽气急上气,忽然鼻血不止,注射止血针剂未止。1933年7月11日延吴氏急诊:面色惨淡,鼻衄不止,冷汗淋漓,沉迷无神,气息低弱呈奄奄一息状。舌淡夹青而少血色,脉芤虚欲散,二、三至而一止。辨为气虚不能摄血,阳虚不能守阴,复因咳嗽挣破血络而衄。病势颇危,有阳气外脱之势,急宜扶阳收纳,若能血汗均止,尚有生机,以参附汤加味急救:附片30克高丽参10克炮黑姜6克甘草3克大枣2枚(烧黑存性)。服一剂则效,衄减,神气转佳,再剂血汗均己得止。原方加口芪24克,附片增为60克,连服2剂,唇舌色已红润,脉来和缓有神,继续调理而愈。(《吴佩衡医案》)
扶阳理法快速治愈腰腿痛1例
扶阳理法快速治愈腰腿痛1例患者宋某,男,54岁,某机关干部,因腰腿痛两月余,经治无效前来我处就诊。
患者体型略胖,常喜饮酒,右侧腰痛伴下肢麻木放射痛两月余,食纳睡眠均可,咽干有痰,微怕冷,颈僵,出汗不多,肢体困倦,小便黄,大便溏,舌苔白腻,整体脉紧稍滞;诊断:风寒湿痹首方先祛外邪,温通为主,处方:桂枝尖30 苍术15 半夏20 茯苓15 石菖蒲20 陈皮20南山楂20 炙甘草5 独活20 松节20 生姜60 3副(以下剂量数字后均为克)水煎服次方以扶正祛痹邪为主,处方:江油蒸附片60克(先煎2小时)桂枝尖30 苍术15 半夏20茯苓15 石菖蒲20 陈皮20 南山楂20 砂仁15 杜仲20炙甘草5 独活20 松节20 生姜60 3副水煎服服完中药,患者腰腿痛、怕冷症状大减。
又拟三方:江油蒸附片60克(先煎2小时)桂枝尖30 白术15 茯神15小茴香20 砂仁15 杜仲20 炙甘草5 独活20 松节20乌药15 威灵仙20 生姜60 六副水煎服服药后患者电话告知,困扰其两个月余的腰腿痛基本痊愈,嘱其服桂附地黄丸巩固治疗。
方解:患者证属脾肾阳虚,既有表寒,又有里寒;外挟风寒,寒湿内蕴,风寒湿邪杂聚在一起为“痹”邪,痹邪乘虚而入,阻滞经络,导致腰腿疼,治宜由表及里,先祛痹邪,后扶正,用姜桂附以温肾阳,故腰腿痛快速得以治愈。
在此申明:以上是本人真实病案,通过四诊合参,辩证后出的方,请勿对号入座,盲目套方套法,如出现问题概不负责。
附:清·伤寒大家郑钦安《医理真传》对腰痛阐述腰痛(西医的腰椎病、腰肌劳损、腰椎增生、肾结石、肾盂肾炎等)多与以下原因关系密切:阳虚由其用心过度,亏损心阳;或由饮食伤中,损及脾阳;或由房劳过度,亏损肾阳。
阳衰阴盛,百病丛生,不独腰疾,但腰之痛属在下部,究竟总是一个阳虚,然下焦之阳虚,下焦之阴寒自盛,阳微而运转力衰,腰痛立作。
其人定见身重畏寒,精神困倦,法宜峻补坎阳,阳旺阴消,腰痛自已寒由外感寒邪,从太阳而入少阴(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阴为阴脏,外寒亦阴,入而附之,阴主收束,闭其肾中真阳运行之气机,故腰痛作。
扶阳法运用验案解析(喜欢用附子的仔细看)
扶阳法运用验案解析(喜欢用附子的仔细看)“扶阳法”是以重视、推崇阳气为基本思想,在遣方用药上擅长运用附子、干姜、肉桂等温阳药物,尤其是擅长大量运用附子治疗阳虚证的治疗方法。
扶阳法的创始人清代郑钦安认为:阳气是生命的关键,“人所以持以立命者,惟阳气乎,有阳气则生、无阳气则死。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某些疑难病证从辨阴阳出发,对其真阳虚之病证,运用扶阳法治疗,每每收到较好疗效。
下面对两则具体病案进行分析,来谈谈扶阳法的辨证。
案一:日光性皮炎案郭××,女,34岁,初诊日期2007年6月25日。
患者自2005年初夏,在露天工作一整天后,面部、颈部以及上肢等暴露在衣服外面的部位出现红色皮损,有小丘疹、瘙痒,以后每遇日光照射或遇热均出现皮肤颜色变红、瘙痒,日照时间长时,皮肤充血水肿,脱皮瘙痒异常。
自2005年夏天开始每年均服中药、西药、抗过敏药物数十天,及至天凉好转,第二年夏天又出现同样情形。
2007年5月病情复发已历一个月,患者自己感到非常痛苦,来我处求治。
笔者看以前两年所服之中药,俱以疏风清热立法,杂以凉血解表之品,兼以肃肺清肺之药。
患者面部皮肤红色皮损粗糙、略有水肿,颈部皮肤色红,有少量小丘疹,双上肢皮肤亦如此,但患者神色疲倦,少气懒言,询之脘腹时胀,大便不畅,不敢进食生冷水果,食则胀甚,并谓平素手足不温,天凉时则喜温畏寒,舌质淡苔白略腻,脉沉细滑。
辨证为:元阳不足,脾阳不运生湿滞,阳虚生内寒,体内之寒气与外界之阳气搏结于皮肤而致皮肤病损。
处方:麻黄8g(先下),细辛9g,附子45g,苍术30g,茯苓30g,砂仁10g,白蔻10g,莱菔子20g,炙甘草10g。
三服。
二诊(6月28日):皮损同前,瘙痒减轻少许,上药服至第二天,腹中转气,有稀便排出,日行三次,泻后脘腹胀减,舌质淡苔腻略减,脉同前。
处方:麻黄9g(先下),细辛12g(先下),附子90g,苍术30g,半夏10g,砂仁10g,白蔻10g,炙甘草10g,蝉蜕10g。
临床观察扶阳温肾法对3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的影响
临床观察扶阳温肾法对3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扶阳温肾法对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的影响及临床观察。
方法:选取60例中医证素辨证[1]诊断为肾阳虚证型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
两组病例均按高血压病的西医常规处理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温氏奔豚汤【2】,每天1剂。
结果:1、两组治疗后血压均达到目标(P均0.05);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素积分均降低(P均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患者入选后均西药常规治疗(ACEI、ARB、CCB和双氢克脲噻等),单用或二联用药。
治疗组在服用西药基础上加用温氏奔豚汤,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分2次口服。
两组均每天早上监测血压1次,疗程4周。
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压波动、症状及舌脉的改变。
治疗组应用方药如下:制附子10g、肉桂5g、党参15g、沉香5g、砂仁10g、山药10g、茯苓10g、泽泻10g、牛膝10g、炙甘草10g。
3疗效判定标准3.1血压疗效判定[4]:(1)显效①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水平;②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范围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
(2)有效①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已经达到正常范围;②血压较前下降10-19mmHg,但未到达正常范围;③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
须具备其中一项。
(3)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3.2中医证素积分判断[1]根据证素诊断的标准,当证素积分<70,说明基本无该证素病理;70≤证素积分<100,说明存在轻度病理变化;100≤证素积分<150,说明存在中度病理变化;证素积分≥150,说明存在严重病理变化。
4治疗效果4.1两组治疗后血压变化的疗效比较(±s)见表15讨论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除以血压升高为特征外,多伴随有眩晕、头痛、胸闷等症状,因目前在临床上还没有单用一种西药可以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所有症状。
运用吴佩衡温阳扶阳法治疗危急重症
2. 阳脱证(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患者某, 女,46岁。1999年10月16日初诊。主诉:于1994年诊 为冠心病,1996年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白细胞计 数和血清心肌 酶升高,心电图提 示后侧壁 广泛心肌 梗塞)。出院后请笔者诊治。半年来因工作劳累,心 绞痛发作频繁,今日心绞痛加重。症见患者极痛苦, 手捂胸部,心痛如刀绞、似被人用力挤压感。烦躁不 安,呼吸急促,心中恐惧,濒死感。面色苍白,目光无 神,肢冷出汗,唇面发麻。问诊中患者意识模糊,就 地躺下,失去知觉。脉微欲绝,鼻息几无。中医诊断: 阳脱证;西医诊断: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急煎回 阳固脱,强心益气之剂。四逆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 减:附片60g(已煎好),干姜12g,桂枝、茯苓各15g, 瓜蒌、菖蒲、川芎各12g,薤白10g,甘草6g,药煎好 后,频频喂服。约20min后,手足转温,眼睛微睁。连 服二三盏,约0.5h,各症缓解,腹饥思食,吃半碗粥 后安睡。后以温阳扶正,益气补血之剂,连服1周,诸 症平,精神好转,上班工作。
• 1234 •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0年 8 月第 25 卷第 8 期 CJTCMP , August 2010, Vol . 25, No. 8
床实践中的科学性、实用性。 病案举例
1. 经行血崩 患者某,女,49岁,2005年10月13 日初诊。主诉:平素身体较弱,多年来痛经较甚,经 常自服三七、丹参等活血化瘀之药,上月行经,经量 极多,血崩不止。经住市某医院,治疗半月余,仍出 血不止,患者极度虚弱,医院下病危通知。出院后其 丈夫邀笔者诊治,症见:面色惨白,恶寒,肢冷,脉沉 细弱,舌极淡,苔薄白。中医诊断:经行血崩;西医诊 断: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治以扶阳温肾,固气止 血。以四逆汤加味:附片100g(先煎3h),炮姜20g, 黄芪20g,炒杜仲15g,炒艾叶15g,炒荆芥8g,补骨脂 10g,大枣5枚(烧黑),甘草10g。连服2剂,出血减少, 余症稍缓解。二诊:以上方加减治之:附片120g,炮 姜20g,黄芪24g,炒杜仲15g,补骨脂12g,菟丝子15g, 砂仁15g,炙甘草10g,连进3剂,出血止,精神渐增, 后以四逆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味调理善后。
杨洪涛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慢性肾脏疾病验案举隅
而不 彰 。 阳气 通达 则 三焦水 道 运 行 正常 , 之 则 积 聚 ” 反 传统中医药治疗 凸显优势。 . 杨 洪 涛教 授 现 就 职 于 天 津 中医 药 大 学 第 一 附 属 为肿 ; 云 :其 有 不 能从 毫 毛 而 生 , 脏 阳 以竭 也 。 又 “ 五 ” 言 明水肿 的病 机是 “ 脏 阳以竭 ” 五 。然 肾为 先 天 之本 , 医院肾病科 ,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肾脏病重点学科及 任 重点专科主任 , 兼任 中华 中医药学会 肾病专业委员会 肾阳又为一身 阳气之根。本案患者年近暮年 , 已体 本 副主任 委 员 , 国 中西 医 结 合 肾病 专 业 委 员 会 常 委 , 弱 , 之 肾病 日久 , 肾 阳衰 疲 , 出现 水 肿 、 中 加 致 则 畏寒 、 乏 从 事 中 医药 治 疗 慢 性 肾脏 病 临 床 及 科 研 工 作 2 0余 力 、 暗 、 尺 脉无 力 等 症状 , 在淡 渗 利 湿基 础 上 重 舌 双 故 年 , 于辨 证 。其 在 多 年 临床 实 践 中 观 察 到 : 全 国 用 附子 , 精 在 温补 阳气 , 为“ 乃 阳气普 照 、 阴霾 自除” 首范 。 之 中 医肾病 学术会 议 上讨 论 修订 的 4种 辨证 分 型 中 , 12 温扶 阳气 , . 固摄精血 患者 , , 男 3 5岁 , 发现 脾 肾 阳虚 证 占有 较 大 比 重 , 治 疗 上 应 以温 阳为 准 尿蛋 白及镜下 血尿 3月余 , 故 于外院诊断为 “ 慢性 肾小 球 肾炎 ” 口服 中药 汤 剂 治 疗 未 见 明显 疗 效 。于 我 院 , 则, 但遣方用药却需斟酌 : 因此证患者常素体 阳虚 , 难 疲乏无力 , 腹胀 , 纳差 , 平素周身畏寒 , 舌 以根治 , 又恐过用温燥伤 阴而加 重病情。经过长期归 初诊时症见 : 纳 总结 , 杨教 授认 为有 条 件 地重 用 温 补 肾阳 之火 要 药 淡 暗 、 薄 、 苔 舌边 齿 痕 , 脉沉 细 、 尺 无 力 。查 尿 常规 : 双 、 0 l蛋 白(+ +) , 。本 案 附 子治疗 慢性 肾脏 病脾 肾 阳虚 证 颇 为有 效 , 对 此 见 潜 血 (+ + +) 红 细 胞 6 并 患者平素周身畏寒考虑为阳虚体质 , 问及病史又知近 解独 到 。笔者 有 幸 从 师 于 杨 教 授 学 习 , 受 极 深 , 感 兹 录其 验案 三则 , 同道 共享 。 与 半 年来 工作 劳 累 , 因而耗 气 伤 阳 , 不 固摄 , 气 导致 脂 液 与 精血 漏下 , 为尿 浊夹 血 。药用 : 子 2 ( 发 附 0g 先煎 ) 、 1 医案摘 录 生 芪 3 、 0g 山药 3 、 0g 苍术 3 、 0g 元参 3 、 参 3 、 0g丹 0g 0g地 5g生地 3 、 0g山茱 萸 1 、 灵脾 5g仙 1 1 补 肾温 阳 , . 利水 消肿 患者 , ,8岁 , 睑 鬼 箭 羽 3 、 龙 1 、 女 5 眼 0g青 5g 生 0g 茜 0g 及 双下 肢水 肿 间作 7年 , 肾穿 报告 示 : 性 肾病 I期 , 3 、 姜 1 、 风藤 1 、 侧柏 3 、 草 3 、 膜 0g干 0g甘草 1 , 0g 治以温扶 阳气 、 补益脾 肾。服药 经 激素 及环 磷 酰胺 治 疗 病 情 时 有 反 复 。于 我 院初 诊 革解 3 、 1 后 患者 复诊 诉 药 后 出现无 痛腹 泻 , 教 授 指 出此 周 杨 时症见 : 双下 肢及 眼睑水 肿 , 疲乏 力 , 神 平素畏 寒肢 随药 力 增 强 、 邪 寒 冷, 腹胀 , 便溏 , 舌淡暗 、 苔薄 , 脉细 、 双尺无力 , 2 为 附子鼓 动 阳 气 驱寒 外 出 之 表 现 , 查 4h 尿 蛋 白定量 2 6 , 常 规 : 白 (+ + +) .3g尿 蛋 。本 案 患 渐散 可 自行 缓解 , 守 方 逐 量 加 用 附子 , 后 加 至 故 3周 者 肾病 迁延 日久 , 气 伤 阳 , 水 湿 内 聚 , 为 水 肿 , 7 耗 致 发 0g时患 者神疲乏 力及 畏寒 症状 有所 缓解 , 出现 咽痒 , 脉细 、 双尺 渐有力 , 尿潜 血 (++) 查 、 治 以温 补脾 肾 、 化气 行水 。处 方 : 附子 1 ( 煎 ) 黄 舌 淡 暗苔 薄微黄 , 5g 先 、 3 尿蛋 白 (+) 服药 期 间患 者 未 见 口 , 芪 3 、 0g 党参 1 、 5g 白术 1 、 苓 l 、 5g茯 5g 泽泻 3 、 Og 革 红细 胞 :O爪/ , 薜 3 、 0g车前 子 3 ( 煎 )丹参 3 、 0g 包 、 Og地龙 l 、 5g青风 舌肢 麻 等 附子 中毒 表 现 。杨 教 授 指 出此 时 患 者 症状 藤 l 、 5g干姜 1 、 5g山茱萸 2 、 0g淫羊藿 3 、 蚕 1 、 及化 验指 标 均 有 改 善 , 已 出 现 舌 苔 微 黄 的热 象 , 0g僵 0g 且 提 炙甘草 1 , 0g 服药 1 。二诊 时 自觉体力增加 , 周 然水 示 附子 药 效 已达 病 所 , 应 逐 步撤 减 , 至 1 故 减 5g时 畏 肿未减 , 仍感畏寒 , 舌淡暗、 苔薄 , 脉细、 双尺无力 , 前 寒症状已明显减轻 , 自觉体力甚好 , 舌暗红苔薄 , 脉细 方 酌情 加 减 , 加 附子 至 3 。 1周后 患 者 水 肿 及 畏 缓有力 , 并 0g 尿常规 : 潜血( , ±)蛋白( )镜检( 。 ± , 一) 寒 症状较 前均有所 缓解 , 守方 治疗 并 加 附子 至 5 , 遂 0g 按语 :经》 “ 《 云: 阳者 , 卫外而为 固也 。 阳气致密 ”
肾结石,源于阳气不足!一张方子,补阳气,把结石推下来,请体会
肾结石,源于阳气不足!一张方子,补阳气,把结石推下来,请体会(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中医病因病机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昨天,文老师给大家讲了,关于用补肾阳之法,调治糖尿病的经验。
很多朋友看了以后,觉得新奇——想不到,糖尿病这样一个燥病,发展到最后,竟然也会有肾阳虚的问题出现。
其实,何止是糖尿病。
实际上,还有很多病,看似和阳虚无关,但发展到后期,也都出现了肾阳虚的问题。
我再给你举个例子,这就是常见的肾结石。
肾结石,是多发的泌尿系统结石。
有些老人有意思,一辈子带有肾结石,直到最后快要不行的时候,才被查出来。
我给你说个真实的故事。
话说有一个男子,年46岁。
这个人,最近这半年多,经常腰酸尿频。
有时候,尿里还带血。
后来,他到医院去查,结果就被查出肾结石。
确切讲,是右侧肾盂结石。
既然是有结石,那就治被。
当时,医家反复用清热通淋之品来治。
效果不好。
其实,结石这个病,一般来说,都考虑是湿热蕴结。
清热利湿,是一般的治疗方法,很普遍。
但面对这个患者,效果始终不好。
到后来,此人的问题就加重了,腰部沉重酸痛,小便频数不畅。
而且还恶寒低热。
这可怎么办?得,另寻高明吧。
这一回,患者找的是颜德馨。
颜德馨,我国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
您要是感兴趣,就上网查阅一下他的学术生平。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细而软,舌淡红,苔白滑而腻。
患者的脸上,呈现出苍白之色,虚浮。
细问得知,患者小便色黄,小腹部拘急,别人一碰就受不了。
当时,颜德馨教授反复斟酌,书方一首。
但见——熟附子9克,巴戟天9克,鹿角9克,仙茅9克,白术9克,生地黄和熟地黄各15克,补骨脂15克,仙灵脾15克,黄柏9克,知母9克,肉桂3克,金钱草30克,石打穿30克,一共是10剂。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呢,患者服药以后,腰部酸痛不但没减轻,反而加剧了,而且小便依然频数,颜色深黄。
温肾补阳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135例
温肾补阳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135例
靳育民;白凤文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1994(015)010
【摘要】采用温肾补阳,健脾利水之法,以加味真武汤(茯苓,白芍,白术,附子,生姜,大腹皮,椒目,白茅根,益母草)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135例,总有效率97.77%。
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利水消肿,调节免疫力,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总页数】1页(P441)
【作者】靳育民;白凤文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523
【相关文献】
1.活血温肾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98例临床观察 [J], 黄照明;张秋真
2.健脾温肾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60例 [J], 陈红
3.健脾温肾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60例 [J], 陈红
4.中医温肾补阳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J], 王学;朱正海;
5.温肾活血化湿方治疗6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脾肾阳虚型的临床观察 [J], 杨宝瑛;靳锋;常建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扶阳法临床治疗肾结石180例分析
扶阳法临床治疗肾结石180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扶阳法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6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80例。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扶阳法治疗。
连续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174/1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144/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扶阳法治疗肾结石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扶阳法;肾结石;中医疗法泌尿系结石包括膀胱、输尿管、尿道、肾等多部位疾病,大部分是由新陈代谢、内分泌所引起,其中肾结石为所有泌尿系结石中最为高发的类型,患者一般以单侧发病为主,双侧发病率仅占10%,且主要发于肾盂内[1]。
近些年,随着泌尿外科碎石技术的日益成熟,大部分患者可避免手术带来的痛苦,但较高的术后复发率及沉重的经济负担仍是泌尿外科所需解决的问题。
据相关研究显示,祖国医学在促进结石排出、抑制结石生长、避免微小结石形成等方面优势突出[2]。
本研究旨在探讨扶阳法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6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80例。
观察组男128例,女52例;年龄28-63岁,平均(42.39±3.86)岁;病程1-5年,平均(2.08±0.46)年;其中163例单侧结石,17例双侧结石。
对照组男124例,女56例;年龄27-64岁,平均(42.54±3.79)岁;病程1-6年,平均(2.10±0.49)年;其中165例单侧结石,15例双侧结石。
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温肾利水法治疗泌尿系结石2则
温肾利水法治疗泌尿系结石2则
邵家佑
【期刊名称】《山西中医》
【年(卷),期】2004(020)003
【摘要】泌尿系结石属中医淋证范畴,清利湿热、通淋排石为中医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方法。
我区已故老中医曹晏如临床擅长用附子、干姜,他认为泌尿系结石病并非皆属中医淋病,不能通用清热利尿的方法,有很多病例属于肾虚腰痛范畴。
多年来,笔者遵先师之法,应用温肾利水法,治疗泌尿系结石,获得较好的效果,现举验案2则。
【总页数】1页(P9-9)
【作者】邵家佑
【作者单位】天津市汉沽区中医医院,天津,3004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
【相关文献】
1.温肾化瘀法治疗泌尿系结石1例 [J], 李国华
2.温肾排石方治疗复发性泌尿系结石56例 [J], 孙素明
3.温肾化气法在泌尿系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J], 沈全;吴俊荣
4.温肾利水法在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治疗中的应用 [J], 梁学琳;王治宇;李晓林;黄克伟;郭献忠
5.温肾利水法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29例 [J], 肖倩;张旸;谭善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扶阳学说在肾脏疾
火神派传承· 卢铸之
卢铸之学医甚勤,三载 亲灸,有闻必录。 传其子卢永定
再传孙卢崇汉(17 岁悬壶蓉城,19岁 已有医名),一门 三代,薪火相传。
卢氏父子(卢铸之,卢永定)在成都兴办扶阳论坛,云南的吴佩衡,上 海的祝味菊 四川的唐步祺,范中林(四川阜阳太和镇人)成就最大。
一代通儒,号称槐轩教 主。是蜀地德高望重的 儒医大家,经学大家, 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学 者,创立了槐轩学说, 著作《槐轩全集》,一 生讲学,兼行医治病。 刘止唐见郑聪颖异常, 好学深思,赞许其将来 的医学造诣,必光大师 门。
郑本智本人屡次 科考均 名落孙山,退而办学一 私塾馆。郑钦安5岁从父 读书,幼年即对经史研 读甚勤,稍长博览群 书,16岁 时已读完四书 五经,嘉庆年间中秀 才。后弃举子业,随父 从邛崃县迁居成都,拜 成都名儒兼名医刘止唐 从学。
用附子的四个特点
火神派治疗阴证几乎 方方不离附子,郑氏 提出“凡一切阳虚诸 证” 均可应用。
1 广用
直接以附子为主药, 最常见的是四逆辈
凡世之一切阳虚阴盛 为病者皆可服用也。 此方功用颇多。得其 要者,一方可治数百 种病。因病加减,其 功用更为无穷。
在应证方剂中另 加附子 阳和汤、小青龙 汤、补中益气汤、 六君子汤等加附 子
用附子的四个特点
2 重用:阴盛极者,阳必亡。回阳不 可不急,故四逆汤之分两,亦不得不 重。郑氏用附子常至100g、200g。 很多文献记载:他常用大剂姜、桂、 附等辛温燥烈之药,治愈阳虚重证而 饮誉蜀中。
3 早用:火神派扶阳,提倡 早用姜附。务见机于早,稍 见阳虚端倪即应用之,免致 虚阳上浮、外越甚至酿成脱 证,延至病势严重时才用。
火神派传承· 吴佩衡、唐步祺
温阳补肾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68例
温阳补肾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68例
王学平;杨晓光
【期刊名称】《北京中医》
【年(卷),期】1992(000)006
【摘要】尿路结石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结石,常运用清热利尿排石法,多取良效。
若遇小儿“稚阳未充”、年老肾气亏乏,或苦寒攻伐太过,损及肾阳,一味清利,势必肾阳更虚,无以化气行水,故结石久难下行。
此时当以温阳补肾为主,辅佐清利排石。
研究表明,温肾药可提高肾脏生理生化功能,有可能清除结石成因;温运肾阳可克服阴寒凝滞,提高肾内压力,增加肾盂及输尿管蠕动,从而推动结石使之移动下行(孙品瑛,等。
中医杂志1985;26(5):21)。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自拟了“温阳补肾排石汤”,方药为:附子5~10克桂枝5~10克肉桂1.5~6克仙灵脾15克补骨脂15克牛膝15克金钱草30~120克海金砂15克车前子15克滑石30克甘草5克。
本方以附子、
【总页数】1页(P24)
【作者】王学平;杨晓光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514
【相关文献】
1.益气补肾排石汤结合体外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观察 [J], 赵书晓
2.益气补肾排石汤结合体外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79例 [J], 雷家辉;王军;王晓蓉;蒋伟
3.补肾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42例 [J], 周文忠;温建余
4.ESWL结合化瘀补肾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临床观察 [J], 戴作勇
5.补肾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35例临床体会 [J], 王素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温补肾气法治疗肾结石57例疗效观察
温补肾气法治疗肾结石57例疗效观察
祝启荣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1999()6
【摘要】笔者以温补肾气法治疗肾结石57例,取得较为满意疗效,兹总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57例患者,54例以腰及少腹部放射性胀痛、绞痛急诊入院;全部病例均经B超及肾盂静脉造影确诊。
其中男性52例,女性5例;年龄26~69岁,以36~59岁居多;病程最短3天,...
【总页数】1页(P28-28)
【关键词】肾结石;温补肾气法;中医药疗法
【作者】祝启荣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北区第五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524
【相关文献】
1.温肾排石汤辅助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疗效观察 [J], 赵盟杰;黄真;息金波
2.温针灸法配合补肾通淋汤治疗老年女性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肾气亏虚型)的疗效 [J], 何爽;季有波;王小龙
3.破气活血法加硝苯吡啶对349例胆,肾结石排石疗效的观察 [J], 费忠海
4.补肾化痰法联合温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痰湿证临床疗效观察 [J], 赵心怡;邓宇宏;李玉凤
5.补肾化石汤结合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62例疗效观察 [J], 吴钟彪;房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补肾扶阳方的功能主治
补肾扶阳方的功能主治
功能
补肾扶阳方是一种中医药方,主要用于治疗肾虚和阳气不足的症状。
其功能主
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补肾:通过药物的作用,可以有效地补充肾脏所需的营养物质,增
强肾脏的功能,提高肾脏的排泄能力。
2.扶阳:补肾扶阳方中的药物成分能够温阳补脾,增强体内阳气的运
行能力,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3.调理气血:补肾扶阳方的药物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调节体内的阴
阳平衡,使体内的气血流通畅通。
主治
补肾扶阳方主要适用于以下病症:
1.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腰腿冷痛:肾虚是指肾脏功能衰退,常见于
中老年人。
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腰腿冷痛是其中的典型症状。
补肾扶阳方可以通过补肾强腰的作用,改善这一症状。
2.肾阳不足导致的阳痿、早泄:肾阳不足是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常见原
因之一。
补肾扶阳方可以温补肾阳,改善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的症状。
3.肾虚引起的遗精、遗尿:肾虚会导致精液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容
易造成遗精、遗尿等尿道问题。
补肾扶阳方可以通过补益肾脏,改善这一症状。
4.乏力、倦怠:肾阳不足会导致人体阳气不足,容易感到乏力、倦怠。
补肾扶阳方可以增强体力,改善这一症状,并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5.头晕、头痛、耳鸣、耳聋:肾虚的人常常出现头晕、头痛、耳鸣、
耳聋等症状。
补肾扶阳方可以通过调理气血,改善这些问题。
以上列举的只是补肾扶阳方的一些主要功能和主治病症,实际应用中还有其他
病症也可以考虑使用该方剂。
但在使用前,还应遵医嘱,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jcn ei n u J. et tr ,0 4 8 :5 —6 . dae t ro em[] F risei 2 0 ,1 6 26 I p t l l [ 3 任 黔川 , 学 红 . 6例 腹壁 子 宫 内 膜 异 位 症 临 床 分 析 [] 泸 州 医 8 张 4 J. 学 院 学 报 ,0 0 3 ( ) 202 2 2 1 ,3 3 :8-8 .
( )I3 - 3 . 3 3 1 5 1
加 强 孕 期 管 理 , 少 剖 官 产 手 术 率 , 导 自然 分 娩 。术 中 减 倡 开 腹 时 不 注 意 保 护 腹 壁 切 口 , 层 的粗 糙 钝 性 分 离 , 手 剥 离 各 徒 胎盘 , 官腔 反 复 擦 拭 , 宫 切 口的全 层 缝 合 等 , 易 增 加 子 官 内 子 均 膜 的损 伤 , 造成 子 宫 内膜 组 织 种 植 于 腹 壁 皮 下 脂 肪 、 膜 层 的 筋 机 会 增 多 , 成 腹 壁 切 口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 , 提 高 手 术 技 巧 , 形 8故 ]
证 属 肾 阳 亏 虚 型 , 现 为 腰 腹 隐 痛 或 急 痛 , 尿 无 力 , 腹 坠 表 排 少 胀 , 倦乏力 , 则颜面虚浮 , 寒肢冷 , 神 甚 畏 脉沉 细弱 。 2 2 排 出标 准 : 并 有 肾 炎 、 . 合 肾盂 肾炎 、 功 能 异 常 、 尿 系 发 肾 泌
[ ] R yGB, l r P Ajy s e a. d mia l n o tima 5 a VeoeS , ak ,t 1Ab o n l l d mer l wa e o s [] T e J . h Amei nJn fug r ,0 3 1 55 65 8 r a o mal srey 2 0 ,8 :9 -9 . e o [ ] J spj a n nwo sra nrma nls o 1 ae[] 6 oe h sh sA. e bevto fo na ayi f C ssJ . i s 10
ma r p a e i i r to n e l n dv n e n o c o h g n fl a i n i ay a d a a c d e d me ro i n t ti s s a d
减 少 手 术 切 口的 反 复 接 触 操 作 , 中止 血 、 口冲洗 要 彻 底 。 术 切 参 考 文 献
4 预 防 .
1 Z —6 . 4: 41 2 0
内蒙 古 中医药
[ ] 赵学 英 , 景 和 , 2 郎 冷金 华 . 壁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的 临 床 特 点 及 复 发 相 腹 关 因素 分 析 [] 中 华 妇 产 科 杂 志 ,0 4 3 () 9 一0 . J. 2 0 ,9 2 :71 0 [ ] 梁 原姣 , 美 皎 . 3 顾 特殊 部 位子 宫 内 膜 异 位 症 的 诊 断 及 治 疗 [ ] 中 J. 国 实用 妇 科 与 产 科 杂 志 ,9 7 1 () 3 43 6 1 9 , 36 :2 —2 . [ ] 李 亚里 . 宫 内膜 异 位症 [ . 国 实 用 妇 科 与 产 科 杂 志 ,0 2 1 4 子 刀 中 2 0 ,8
a u ul n e e y ppeit a pes J. v a oh , 0 7 n sq d nwla rcae se t[ ] Ad Antp to 2 0 , a d
运 用温 肾扶 阳法 治 疗肾 结石病 6 例 4
扬 政 锋
关 键 词 : 结 石 病 ; 医疗 法 ; 肾扶 阳 肾 中 温 中 图 分 类 号 : 5 2 6 R 1. 2
尿 较 前 通 畅有 力 , 稍 胖 大 , 印 不 明 显 , 舌 齿 自滑 苔 , 虽 沉 迟 但 脉
较 前 有 力 。此 系 肾 阳渐 复 , 湿 渐 化 之 象 , 不 更 方 , 进 1 寒 效 再 O 剂 。患 者 服药 至 7 在 排 尿 时 突 感 尿 道 刺 痛 , 尿 道 排 出 米 粒 天 从 至绿 豆 大 小 结 石 3粒 , 后 B超 复 查 示 肾 积 水 已无 , 下 盏 处 药 肾 尚余 部 分 细 小 结 石 阴影 , 因 肾 阳 已复 , 湿 已 化 , 寒 冰 遇 骄 此 寒 如 阳有 形 化 于 无 形 , 服 1 剂 后 复 查 左 肾结 石 消 失 。 续 O
6 讨 论
育 畸形 及 伴 有 其 它 疾 病 或 合 并 症 患 者 未 纳 入 观察 病 例 。
3 治 疗 方 法 对 辨 证 为 肾 阳亏 虚 , 湿 不 化 , 寒 内结 成 石 的 肾 气 亏 虚 型 肾 结 石 患 者 以 回 阳饮 为 主 , 加 补 肾排 石 滑 窍 之 品 。 具 体 方 药 为 酌
Am me 1 9 1 0 Z 1 4 1 0 J d, 9 6, 0 ( ):6 - 7 .
[ ] F h nKn Maua i F jht F j ht e 1Df rni 7 k a , szk H, ui i A, ui i A,t . iee t l s a s a a f a
人 参 、 片 、 桂 、 枝 、 姜 、 桂 、 苓 、 葵 子 、 仲 、 苇 附 肉 桂 干 肉 茯 冬 杜 石 等 。 以上 方 药 每 天 一 剂 , 日服 3次 , 次 2 0 , 5天 为 一 疗 每 0 ML 1 程 , 隔 3天 后 进 行 第 二 个 疗 程 , 程 结 束 后 观 察 疗 效 。 间 疗
清 , 尿 不 畅 , 胖 大 边 有 齿 印 , 自 滑 , 尺 脉 沉 迟 无 力 。辩 排 舌 苔 双 为久 劳伤 肾 , 加之 久 服 清 利 排 石 之 品 伤 及 肾 阳 , 阳 亏 虚 , 湿 肾 寒 内盛 , 内结 成 石 , 以温 肾 扶 阳 滑 窍 排 石 之 法 治 之 , 用 四 味 回 阳 方 饮 加 味 。方 药 : 片 6 g 人 参 1 g 干 姜 3 g 肉桂 2 g 桂 枝 附 0、 0、 0、 0、 3g 茯 苓 3g 冬 葵 子 2g 石 苇 2 g 淫 羊 霍 3 g 补 骨 脂 3 g 0、 0、 0、 0、 0、 0、 枸 杞 子 3 g 杜 仲 1g 故 纸 1g 甘 草 lg 1 0、 5、 2、 O ,0剂 。3月 2 日患 6 者 复 诊 说 服 药后 自觉 精 神 和 畏 寒 肢 冷 明 显 好 转 , 痛 减 轻 , 腰 排
5 典 型 病 例 分 析 易 某 . , 3 , O 1 3月 1 男 3 岁 2l 年 5日初 诊 。患 者 2年 前 搬 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重 物 时 突感 左 侧 腰 部 绞 痛 , 左 侧 小 腹 部 放 射 , 尿 频 尿 急 和 向 伴 肉眼 血 尿 , 送 当 地 医 院检 查 。经 B超 检 查 提 示 左 肾多 发 性 结 急 石, 最大 为 1O× 10 1 3 mm, 肾 盂 中 度 积 水 , 便 常 规 红 细 胞 伴 小 ( + +) 诊 为 左 侧 多 发 性 肾结 石 , 左 肾盂 中度 积 水 , 抗 炎 + , 伴 经 和对 症 治 疗 后 疼 痛缓 解 。此 后 患 者 遵 医嘱 自行 购 买 肾石 通 、 结 石 通 等 药 物 治 疗 , 复 查 左 肾 多 发 性 结 石 及 左 肾盂 积 水 无 明 显 经 好 转 。近 3月 来 患 者 逐 渐 感 觉 到 全 身 乏 力 , 寒 肢 冷 , 昏 恍 畏 头 惚, 夜尿 增 多 , 尿 无 力 , 至 无 法 坚 持 正 常 工 作 而 返 乡 治 疗 。 排 渐 诊 见 患 者 面 色 挑 白 , 神 萎 靡 , 倦 乏力 、 寒 肢 冷 。 自诉 左 侧 精 体 形 腰部 长期 胀 痛 不 适 , 痛 时 有 发 作 , 腹 部 稍 感 胀 痛 , 便 色 绞 小 小
4 疗 效 标 准 与 治 疗 结 果
肾结 石 是 泌 尿 外 科 常 见 病 , 中 医 学 石 淋 、 淋 、 痛 范 属 血 腰 畴 。传 统 医学 认 为 : 肾结 石 多 由 下 焦 温 热 浊 邪 蕴 结 , 液 为 热 尿 所灼 , 聚而成 , 熬 中药 治 疗 多 以清 热 利 湿 , 石 通 淋 为 主 。 现 代 排 医学 认 为 , 肾结 石 是 在 泌 尿 系 统 局 部 因 素 、 陈 代 谢 紊 乱 和 其 新 它 有 关 因 素 的综 合 作 用 下 形 成 , 治疗 方 法 有 “ 、 、 、 、 ” 溶 排 碎 取 术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60 7 ( 0 2 1—0 40 10 —99 2 1 ) 10 2 —2
肾结石是临床常 见病 , 年来 随着 医学影像 技术 的发展 , 近
检 查 手 段 完 善 , 病 率 呈 逐 年 上 升 趋 势 。笔 者 采 用 传 统 清 热 利 发 湿 、 石通 淋法治疗肾结石病患者效果欠佳 的, 20 排 从 0 9年 起 采 用 温 肾扶 阳法 治 疗 , 得 较 好 疗 效 , 报 道 如 下 。 取 现 I 临 床 资 料 观 察 病 例均 为 我 院 的 门 诊 及住 院病 人 , 中男 性 4 其 2例 , 女 性 2 2例 , 肾多 发性 结 石 1 双 8例 , 纯 性 肾 上 、 、 盏 或 肾 盂 单 中 下
[ ] Ce np Th ptoo y fn o tis .a u eote 1 lme tb eah lg oe d mcr i s n yfh ma y os n
f l s f l m mo d s a e mp sz n d a o te i f us a d a e o ao n ie s e ha i i g ign si p t a n
2 4
查, 了解 子 宫 附 件 的 情 况 同时 采 取 现代 化 的手 段 : 声 、 T、 超 C 内 分 泌 激 素 水平 监 测 、 局 部 肿 物 的 定 性 、 经 前 后 变 化 等 , 不 对 月 虽 能 确 诊 , 也 能 拓 宽 诊 查 思 路 。病 灶 组 织 病 理 学 检 查 是 确 诊 手 但 段 , 以根 据 患 者 年 龄 , 灶 部 位 及 侵 润 程 度 、 能 影 响 、 否 所 病 功 是 生 育 等 因素 采 取 手 术 、 内分 泌 激 素 及 放 射 治 疗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