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安徽省保密知识教育考试试题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度安徽省保密知识教育考试试题试
卷(含答案)
一、判断题(20题)
1.机关单位要保证涉密人员每年接受不少于4个学时的保密专题教育培训。
A.正确
B.错误
2.禁止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
A.正确
B.错误
3.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指1920年,陈独秀和李大钊秘密相约筹建中国共产党。
A.正确
B.错误
4.不得在普通手机通话中涉及国家秘密或者使用普通手机短信传送国家秘密信息。
A.正确
B.错误
5.产生、传递、使用和管理国家秘密的密级高低和数量多少,是保密要害部门的确定标准。
A.正确
B.错误
6.通过架设伪基站,能对周围的手机通信进行窃听和截获。
A.正确
B.错误
7.手机在关机状态下,窃密者就不能通过手机进行窃密。
A.正确
B.错误
8.声音信息是涉密场所的重要涉密信息形式。
A.正确
B.错误
9.文件、资料汇编中有密件的,应当对各独立的密件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作出标志,并在封面以汇编文件中的最低密级和最短保密期限作出标志。
A.正确
B.错误
10.当前常见的几款即时通信软件都是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服务,聊天记录、文件收藏都会在“云端”传输、处理、存储。
一旦涉及国家秘密信息,就等于将其完全暴露在了互联网上。
A.正确
B.错误
11.机关、单位在确定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前应对照主管业务领域保密事项范围的规定和部门工作职责,对相关内设部门、部位是否符合确定条件进行梳理。
A.正确
B.错误
12.涉密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分为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
A.正确
B.错误
13.机关、单位在互联网上转载信息时要履行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公开、谁审查”、“先审查、后公开”。
A.正确
B.错误
14.未达到涉密岗位确定标准但接触知悉少量国家秘密的人员,必须确定为涉密人员。
A.正确
B.错误
15.上岗前已接受保密教育培训的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工作人员,在岗期间无需再进行保密教育。
A.正确
B.错误
16.因工作需要携带涉密载体在境外驻留时,应当选择符合安全保密要求的场所;每次离开驻留场所前,应当进行彻底清理,确保不遗留任何涉密载体。
A.正确
B.错误
17.涉密人员因公出国(境),按照人事行政隶属关系、干部管理权限和外事审批权限审批。
A.正确
B.错误
18.1951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必须十分注意保守秘密,九分半不行,九分九也不行,非十分不可。
”
A.正确
B.错误
19.涉密计算机改为非涉密计算机使用,在经本机关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可以保留原信息存储部件。
A.正确
B.错误
20.普通手机处于关机状态下时,不存在泄密隐患。
A.正确
B.错误
二、单选题(30题)
21.我国保密法律制度体系以( )为核心。
A.宪法
B.刑法
C.保密法
22.按照现有的保密法律制度,定密责任人包括()。
A.法定定密责任人
B.指定定密责任人
C.指派定密责任人
D.法定定密责任人和指定定密责任人
23.各单位保密工作机构应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进行()的保密培训,并定期进行保密教育和检查。
A.工作中
B.定期
C.上岗前
24.以下说法,不符合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管理要求的是()。
A.保密要害部门部位要按照国家保密标准配备保密技术防护设备
B.使用进口设备和产品,经领导同意后,可以不进行安全保密技术检查
C.禁止使用无绳电话和手机
D.未经批准,不得带入有录音、录像、拍照、信息存储等功能的设备
25.1928年6月,国内正处于极其严重的白色恐怖时期。
为了安全保密,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秘密举行。
这是中国共产党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
A.莫斯科
B.巴黎
C.伦敦
D.纽约
26.定密工作程序为:由( ) 对照保密事项范围提出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的具体意见,再由( ) 审核批准并承担( ) 。
A.承办人定密责任人法律责任
B.定密责任人定密小组组长行政责任
C.承办人定密小组组长法律责任
D.承办人定密责任人行政责任
27.某文件标注“绝密★”,表示该文件保密期限为()。
A.30年
B.20年
C.10年
28.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A.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B.依照法定程序确定
C.按照领导的意图确定
29.复制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或摘录、引用、汇编属于国家秘密内容形成的涉密载体,()原件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A.不得擅自改变
B.可以根据情况改变
C.可以改变
30.新修订保密法自( )起施行。
A.2010年4月29日
B.2010年10月1日
C.2010年10月7日
31.党政机关和涉密单位对需要维修维护的设备产品,应当认真履行( )手续,并存放在( )的专门场所。
A.清点、登记处级以上办公
B.清点、登记、审批符合安全保密要求
C.清点、登记符合安全保密要求
D.清点、登记、审批处级以上办公
32.机关、单位应当加强涉密信息系统的运行使用管理,指定()负责运行维护、安全保密管理和安全审计,定期开展安全保密检查和风险评估。
A.专门机构或者人员
B.性价比高的机构
C.行业领先机构
D.外资企业
33.随着信息时代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 )被称为“第五空间” 。
A.领土
B.信息空间
C.领空
D.领海
34.制作涉密载体,应当依照有关规定( ),注明发放范围及制作数量,涉密载体应当编排顺序号。
A.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
B.提出管理要求
C.认真进行核对
35.下列不属于违反保密法律应承担的责任的是( ) 。
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36.收发涉密载体,应当履行() 手续。
A.清点、登记、编号、签收等
B.交接
C.签字
37.存储国家秘密信息的U盘只能在()计算机上使用。
A.本单位同一密级或更高密级的涉密
B.办公用
C.上网用
38.机关、单位定密工作的直接依据是( ) 。
A.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
B.国家秘密事项一览表
C.上级文件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D.保密法及有关规定
39.某单位集体学习涉密文件时,涉密人员赵某偷偷用手机将文件部分内容拍照((已遮挡国家秘密标志)发送给好友钱某。
钱某收到文件照片后,就相关内容与赵某及其他朋友和同事进行了讨论。
关于赵某和钱某的做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赵某虽然是在遮挡住国家秘密标志后,将涉密文件部分内容拍照发送给钱某。
但此举不过是掩耳盗铃,赵某的行为仍然属于属于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
B.赵某和钱某传播涉密文件的范围仅限朋友和同事,只要相关信息没有被境外间谍获取,其行为就不构成违规
C.赵某和钱某传播扩散涉密文件,造成国家秘密泄露,应受到查处
D.关于赵某和钱某的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和情节轻重,确定两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40.下列方式无法阻挡激光窃听的是()。
A.窗外安装遮光帘
B.锁紧门窗
C.安装振动器
D.贴专用膜
41.定密的根本依据是( ) 。
A.保密事项范围
B.定密目录
C.保密法
42.印刷、复印等行业在复制国家秘密载体方面,接受县级以上各级政府()的指导和监督。
A.公安部门
B.工商部门
C.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43.邓颖超同志在( 一个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的共产党员》一文中回忆,“党组织经常教导我们,()”。
这也是她和周恩来同志一生保守党的秘密的原则。
A.不应该说的事,不要说
B.你不应该问的事,不要问
C.你不应该看的文件,不要看
D.以上都是
44.某单位工作人员张某,在单位维修一台处理涉密信息的多功能一体机(兼具打印、复印、扫描等功能,以下简称“涉密一体机”)时,发现无法解决该机器不能扫描的故障。
张某于是擅自决定将其“废物变宝”,带回自己办公室与普通电话线路连接,供平时打印、复印使用,造成涉密一体机内存储的涉密信息失控。
事件发生后,单位给予张某行政处分。
关于张某的做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张某维修涉密一体机时,应当在本单位内部进行
B.如张某将涉密一体机送外维修,须拆除硬盘等具有信息存储功能的部
件
C.如张某将涉密一体机送外维修,应送保密技术服务机构或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的定点单位
D.如张某将涉密一体机接入单位无线网络,可以避免涉密信息失控
45.2023年保密宣传月主题为()。
A.团结奋斗新征程,保守秘密靠大家
B.增强保密意识,筑牢安全防线
C.增强保密意识、提升保密能力
46.保密工作是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将( )控制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防止泄露或被非法利用,由国家专门机构组织实施的活动。
A.秘密
B.国家秘密
C.敏感信息
47.每年的()月是国家保密法制宣传教育月。
A.3月
B.4月
C.5月
48.保密工作是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将( )控制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防止泄露或被非法利用,由国家专门机构组织实施的活动。
A.秘密
B.敏感信息
C.国家秘密
D.国家秘密、工作秘密等
49.下列不属于我国保密法律制度体系的是( ) 。
A.保密法
B.公司法
C.国家保密标准
D.相关司法解释
50.下列不属于窃听技术的是()。
A.有线窃听
B.无线窃听
C.激光窃听
D.间谍卫星拍照
三、多选题(10题)
51.机关、单位违反保密法规定,发生重大泄密案件的,由有关机关、单位依法对( )给予处分。
A.保密办主任
B.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C.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D.领导班子成员
52.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 )。
A.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
B.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
C.机密级不超过十五年
D.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53.根据保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定密授权的方式包括( ) 。
A.时授权
B.主动授权
C.依申请授权
D.单项授权
54.保密技术装备配备方式,包括( ) 。
A.强制配备
B.自主配备
C.指导配备
D.统一配备
55.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包括( ) 。
A.接受保密监督、检查和考核
B.严格管理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C.带头遵守保密纪律,学习保密知识技能
D.履行保密工作领导责任
56.涉密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 ) 。
A.核心涉密人员
B.重要涉密人员
C.一般涉密人员
D.工作人员
57.保密管理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 ) 。
A.党管保密
B.依法行政
C.保放结合
D.综合防范
58.保密宣传教育的作用主要包括( ) 。
A.引导作用
B.规范作用
C.推进作用
D.激励作用
59.涉密人员保密管理主要包括( ) 。
A.分类管理
B.上岗审查培训
C.出境管理
D.脱密期管理
60.涉密工程,是指( )涉及国家秘密事项,公开后会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建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装修、拆除、修缮工程等。
A.用途
B.外观
C.功能
D.关键部位
四、简答题(2题)
61.2014年,公司某职能部门收到1份国家秘密级的文件,内容是通知公司某领导参加一项紧急重要会议。
该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鉴于集团领导在外地出差,擅自指使同事将该文件扫描,并通过自己的办公计算机(与互联网连接),发送给领导秘书。
(请指出泄密事件中泄密原因)
62.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保密工作的理解,以及今后如何加强保密
工作。
参考答案
1.A
2.A
3.A
4.A
5.A
6.A
7.B
8.A
9.B
10.A
11.A
12.A
13.A
14.B
15.B
16.A
17.A
18.A
19.B
20.B
21.C
22.D
23.C
24.B
25.A
26.A
27.A
28.B
29.A
30.B
31.B
32.A
33.B
34.A
35.C
36.A
37.A
38.A
39.B
40.B
41.C
42.C
43.D
44.D
45.A
46.B
47.C
48.C
49.B
50.D
51.BC
52.ABD
53.BC
54.AC
55.ABCD
56.ABC
57.ABCD
58.ABCD
59.ABCD
60.ACD
61.1.不应扫描涉密文件; 2.通过连接互联网的公共计算机处理涉密文
件。
62.无2023年度安徽省保密知识教育考试试题
试卷(含答案)
一、判断题(20题)
1.机关单位要保证涉密人员每年接受不少于4个学时的保密专题教育培训。
A.正确
B.错误
2.禁止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
A.正确
B.错误
3.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指1920年,陈独秀和李大钊秘密相约筹建中国共产党。
A.正确
B.错误
4.不得在普通手机通话中涉及国家秘密或者使用普通手机短信传送国家秘密信息。
A.正确
B.错误
5.产生、传递、使用和管理国家秘密的密级高低和数量多少,是保密要害部门的确定标准。
A.正确
B.错误
6.通过架设伪基站,能对周围的手机通信进行窃听和截获。
A.正确
B.错误
7.手机在关机状态下,窃密者就不能通过手机进行窃密。
A.正确
B.错误
8.声音信息是涉密场所的重要涉密信息形式。
A.正确
B.错误
9.文件、资料汇编中有密件的,应当对各独立的密件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作出标志,并在封面以汇编文件中的最低密级和最短保密期限作出标志。
A.正确
B.错误
10.当前常见的几款即时通信软件都是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服务,聊天记录、文件收藏都会在“云端”传输、处理、存储。
一旦涉及国家秘密信息,就等于将其完全暴露在了互联网上。
A.正确
B.错误
11.机关、单位在确定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前应对照主管业务领域保密事项范围的规定和部门工作职责,对相关内设部门、部位是否符合确定条件进行梳理。
A.正确
B.错误
12.涉密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分为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
A.正确
B.错误
13.机关、单位在互联网上转载信息时要履行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公开、谁审查”、“先审查、后公开”。
A.正确
B.错误
14.未达到涉密岗位确定标准但接触知悉少量国家秘密的人员,必须确定为涉密人员。
A.正确
B.错误
15.上岗前已接受保密教育培训的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工作人员,在岗期间无需再进行保密教育。
A.正确
B.错误
16.因工作需要携带涉密载体在境外驻留时,应当选择符合安全保密要求的场所;每次离开驻留场所前,应当进行彻底清理,确保不遗留任何涉密载体。
A.正确
B.错误
17.涉密人员因公出国(境),按照人事行政隶属关系、干部管理权限和外事审批权限审批。
A.正确
B.错误
18.1951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必须十分注意保守秘密,九分半不行,九分九也不行,非十分不可。
”
A.正确
B.错误
19.涉密计算机改为非涉密计算机使用,在经本机关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可以保留原信息存储部件。
A.正确
B.错误
20.普通手机处于关机状态下时,不存在泄密隐患。
A.正确
B.错误
二、单选题(30题)
21.我国保密法律制度体系以( )为核心。
A.宪法
B.刑法
C.保密法
22.按照现有的保密法律制度,定密责任人包括()。
A.法定定密责任人
B.指定定密责任人
C.指派定密责任人
D.法定定密责任人和指定定密责任人
23.各单位保密工作机构应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进行()的保密培训,并定期进行保密教育和检查。
A.工作中
B.定期
C.上岗前
24.以下说法,不符合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管理要求的是()。
A.保密要害部门部位要按照国家保密标准配备保密技术防护设备
B.使用进口设备和产品,经领导同意后,可以不进行安全保密技术检查
C.禁止使用无绳电话和手机
D.未经批准,不得带入有录音、录像、拍照、信息存储等功能的设备
25.1928年6月,国内正处于极其严重的白色恐怖时期。
为了安全保密,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秘密举行。
这是中国共产党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
A.莫斯科
B.巴黎
C.伦敦
D.纽约
26.定密工作程序为:由( ) 对照保密事项范围提出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的具体意见,再由( ) 审核批准并承担( ) 。
A.承办人定密责任人法律责任
B.定密责任人定密小组组长行政责任
C.承办人定密小组组长法律责任
D.承办人定密责任人行政责任
27.某文件标注“绝密★”,表示该文件保密期限为()。
A.30年
B.20年
C.10年
28.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A.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B.依照法定程序确定
C.按照领导的意图确定
29.复制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或摘录、引用、汇编属于国家秘密内容形成的涉密载体,()原件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A.不得擅自改变
B.可以根据情况改变
C.可以改变
30.新修订保密法自( )起施行。
A.2010年4月29日
B.2010年10月1日
C.2010年10月7日
31.党政机关和涉密单位对需要维修维护的设备产品,应当认真履行( )手续,并存放在( )的专门场所。
A.清点、登记处级以上办公
B.清点、登记、审批符合安全保密要求
C.清点、登记符合安全保密要求
D.清点、登记、审批处级以上办公
32.机关、单位应当加强涉密信息系统的运行使用管理,指定()负责
运行维护、安全保密管理和安全审计,定期开展安全保密检查和风险评估。
A.专门机构或者人员
B.性价比高的机构
C.行业领先机构
D.外资企业
33.随着信息时代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 )被称为“第五空间” 。
A.领土
B.信息空间
C.领空
D.领海
34.制作涉密载体,应当依照有关规定( ),注明发放范围及制作数量,涉密载体应当编排顺序号。
A.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
B.提出管理要求
C.认真进行核对
35.下列不属于违反保密法律应承担的责任的是( ) 。
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36.收发涉密载体,应当履行() 手续。
A.清点、登记、编号、签收等
B.交接
C.签字
37.存储国家秘密信息的U盘只能在()计算机上使用。
A.本单位同一密级或更高密级的涉密
B.办公用
C.上网用
38.机关、单位定密工作的直接依据是( ) 。
A.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
B.国家秘密事项一览表
C.上级文件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D.保密法及有关规定
39.某单位集体学习涉密文件时,涉密人员赵某偷偷用手机将文件部分内容拍照((已遮挡国家秘密标志)发送给好友钱某。
钱某收到文件照片后,
就相关内容与赵某及其他朋友和同事进行了讨论。
关于赵某和钱某的做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赵某虽然是在遮挡住国家秘密标志后,将涉密文件部分内容拍照发送给钱某。
但此举不过是掩耳盗铃,赵某的行为仍然属于属于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
B.赵某和钱某传播涉密文件的范围仅限朋友和同事,只要相关信息没有被境外间谍获取,其行为就不构成违规
C.赵某和钱某传播扩散涉密文件,造成国家秘密泄露,应受到查处
D.关于赵某和钱某的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和情节轻重,确定两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40.下列方式无法阻挡激光窃听的是()。
A.窗外安装遮光帘
B.锁紧门窗
C.安装振动器
D.贴专用膜
41.定密的根本依据是( ) 。
A.保密事项范围
B.定密目录
C.保密法
42.印刷、复印等行业在复制国家秘密载体方面,接受县级以上各级政府()的指导和监督。
A.公安部门
B.工商部门
C.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43.邓颖超同志在( 一个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的共产党员》一文中回忆,“党组织经常教导我们,()”。
这也是她和周恩来同志一生保守党的秘密的原则。
A.不应该说的事,不要说
B.你不应该问的事,不要问
C.你不应该看的文件,不要看
D.以上都是
44.某单位工作人员张某,在单位维修一台处理涉密信息的多功能一体机(兼具打印、复印、扫描等功能,以下简称“涉密一体机”)时,发现无法解决该机器不能扫描的故障。
张某于是擅自决定将其“废物变宝”,带回自己办公室与普通电话线路连接,供平时打印、复印使用,造成涉密一体机内存储的涉密信息失控。
事件发生后,单位给予张某行政处分。
关于张某的做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张某维修涉密一体机时,应当在本单位内部进行
B.如张某将涉密一体机送外维修,须拆除硬盘等具有信息存储功能的部件
C.如张某将涉密一体机送外维修,应送保密技术服务机构或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的定点单位
D.如张某将涉密一体机接入单位无线网络,可以避免涉密信息失控
45.2023年保密宣传月主题为()。
A.团结奋斗新征程,保守秘密靠大家
B.增强保密意识,筑牢安全防线
C.增强保密意识、提升保密能力
46.保密工作是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将( )控制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防止泄露或被非法利用,由国家专门机构组织实施的活动。
A.秘密
B.国家秘密
C.敏感信息
47.每年的()月是国家保密法制宣传教育月。
A.3月
B.4月
C.5月
48.保密工作是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将( )控制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防止泄露或被非法利用,由国家专门机构组织实施的活动。
A.秘密
B.敏感信息
C.国家秘密
D.国家秘密、工作秘密等
49.下列不属于我国保密法律制度体系的是( ) 。
A.保密法
B.公司法
C.国家保密标准
D.相关司法解释
50.下列不属于窃听技术的是()。
A.有线窃听
B.无线窃听
C.激光窃听
D.间谍卫星拍照
三、多选题(10题)
51.机关、单位违反保密法规定,发生重大泄密案件的,由有关机关、单位依法对( )给予处分。
A.保密办主任
B.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C.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D.领导班子成员
52.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 )。
A.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
B.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
C.机密级不超过十五年
D.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53.根据保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定密授权的方式包括( ) 。
A.时授权
B.主动授权
C.依申请授权
D.单项授权
54.保密技术装备配备方式,包括( ) 。
A.强制配备
B.自主配备
C.指导配备
D.统一配备
55.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包括( ) 。
A.接受保密监督、检查和考核
B.严格管理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C.带头遵守保密纪律,学习保密知识技能
D.履行保密工作领导责任
56.涉密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 ) 。
A.核心涉密人员
B.重要涉密人员
C.一般涉密人员
D.工作人员
57.保密管理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 ) 。
A.党管保密
B.依法行政
C.保放结合
D.综合防范
58.保密宣传教育的作用主要包括( ) 。
A.引导作用
B.规范作用
C.推进作用
D.激励作用
59.涉密人员保密管理主要包括( ) 。
A.分类管理
B.上岗审查培训
C.出境管理
D.脱密期管理
60.涉密工程,是指( )涉及国家秘密事项,公开后会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建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装修、拆除、修缮工程等。
A.用途
B.外观
C.功能
D.关键部位
四、简答题(2题)
61.2014年,公司某职能部门收到1份国家秘密级的文件,内容是通知公司某领导参加一项紧急重要会议。
该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鉴于集团领导在外地出差,擅自指使同事将该文件扫描,并通过自己的办公计算机(与互联网连接),发送给领导秘书。
(请指出泄密事件中泄密原因)
62.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保密工作的理解,以及今后如何加强保密工作。
参考答案
1.A
2.A
3.A
4.A
5.A
6.A
7.B
8.A
9.B
10.A
11.A
12.A
13.A
14.B
15.B
16.A
17.A
18.A
19.B
20.B
21.C
22.D
23.C
24.B
25.A
26.A
27.A
28.B
29.A
30.B
31.B
32.A
33.B
34.A
35.C
36.A
37.A
38.A
39.B
40.B
41.C
42.C
43.D
44.D
45.A
46.B
47.C
48.C
49.B
50.D
51.BC
52.ABD
53.BC
54.AC
55.ABCD
56.ABC
57.ABCD
58.ABCD
59.ABCD
60.ACD
61.1.不应扫描涉密文件; 2.通过连接互联网的公共计算机处理涉密文
件。
62.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