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芘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2. 苯并芘的毒性
在已查出的致癌物中,有一半以上是多环芳烃 类化合物。BaP不仅是其中毒性最大的一种,也是 所占比例较大的一种,约占全部环境中致癌多环 芳烃类化合物的20%。
3,4苯并芘较为稳定,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且与 其他多环芳烃化合物的含量有一定相关性,所以 都把3,4苯并芘作为大气致病物质的代表,是环境 污染主要监测项目之一。
建议特殊情况下,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聚乙烯薄膜防毒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 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谨防其致癌性。
·
24
6. 应急处理方法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
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
概述概述苯并芘的毒性苯并芘的毒性苯并芘的主要来源苯并芘的主要来源残留与蓄积残留与蓄积迁移转化迁移转化应急处理处置方法应急处理处置方法3434苯并芘苯并芘标准中文名称标准中文名称英文名称英文名称benzoapyrenebenzoapyrene3434benzypyrenebenzypyrene分子式分子式cc2020hh1212分子量分子量2523225232相对密度相对密度135135蒸汽压蒸汽压0665066510101919kpa25kpa253434苯并芘苯并芘状态状态浅黄色晶状固体浅黄色晶状固体熔点熔点179179沸点沸点312312溶解性溶解性难溶于水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微溶于乙醇甲醇易溶于苯甲苯二甲苯氯仿易溶于苯甲苯二甲苯氯仿乙醚丙酮乙烷等有机溶剂乙醚丙酮乙烷等有机溶剂化学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碱性情况下稳定遇酸易起化学变碱性情况下稳定遇酸易起化学变12苯并芘34苯并芘本品在工业本品在工业上无生产和使上无生产和使用价值一般用价值一般只作为生产过只作为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副程中形成的副产物随废气排产物随废气排4545苯并芘苯并芘3434苯并芘的苯并芘的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它没有致癌它没有致癌作用
汽车排气中的炭黑中每1g中就有75.4mg3,4 苯并芘,汽车每行驶1h,大约排出300mg3,4 苯并芘。
·
15
3. 苯并芘的主要来源
香烟在吸烟时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致 癌物,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BaP,一 包香烟内含有0.32mg的3,4苯并芘。在我国, 约80%上的肺癌是由于长期吸烟引起的; 在肺癌病人中,有90%上的人有长期吸烟 史。
·
9
2. 苯并芘的毒性
50m急g性/kg毒(大性鼠:皮LD下50)5。00mg/kg(小鼠腹腔); 水生生物毒性:5μg/L,12天,微生物阻
碍作用;5mg/L,13小时,软体动物卵阻碍 作用,结构变化。
研究证实,BaP在整个代谢过程中产生的 多数中间产物无致癌性,仅有少数能转化 成终致癌物。BaP还具有致畸性和致突变性。
·
20
4. 残留与积蓄
水中的BaP主要是由于工业“三废”排放。 残留时间一般不太长,特别在阳光和微生 物影响下,数小时内就被代谢和降解。水 生生物对BaP的富集系数不高,在0.1μg/L浓 度水中鱼对BaP的富集系数35天为61倍,清 除75%的时间为5天。
·
21
5. 迁移转化
肉和鱼中的BaP含量取决于烹调方法,水果、蔬 菜和粮食中的BaP含量取决其来源。
地面水中的BaP除了工业排污外,主要来自洗刷 大气的雨水。水中的BaP以吸附于某些颗粒上、溶 解于水中和呈胶体状态等三种形式存在,其中大 部分吸附在颗粒物质上。水中的BaP在强烈日光照 射下半衰期为几小时至十几小时。
日光照射下,大气中的BaP化学半衰期不足24小 时,没有日光照射为数日。
土壤中BaP的降解速度8天约为53%~82%。水体、 土壤和作物中BaP都容易残留,进入人体后,分解 速度比较快。
·
10
2. 苯并芘的毒性
预防措施:预防苯并芘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有 下列措施: ①用油和煤气代替工业和生活的燃料; ②改善锅炉的燃烧条件,使燃料充分,减少苯并芘 的产生; ③搞好烟道除尘,减少大气中飘尘和本品的污染; ④控制含本品较多的原材料如沥青等的应用。在使 用焦油或沥青时,应控制操作温度,减少沥青烟 气,并保持操作工人的皮肤清洁; ⑤提倡戒烟,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
2
3,4苯并芘 状态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化学稳定性
1. 概述
浅黄色晶状固体 179℃ 312℃ 难溶于水 微溶于乙醇、甲醇
易溶于苯、甲苯、二甲苯、氯仿、 乙醚、丙酮、乙烷等有机溶剂
碱性情况下稳定,遇酸易起化学变 化
·
3
1. 概述
1,2苯并芘(3,4苯并芘)
·
本品在工业 上无生产和使 用价值,一般 只作为生产过 程中形成的副 产物随废气排 放。
·
13
3. 苯并芘的主要来源
BaP主要存在于煤焦油、各类碳、煤、石 油等燃烧时产生的烟气、汽车尾气,加工 橡胶、熏制食品以及纸烟与烟草的烟气, 也存在于工业废水中。地面水中的BaP主要 来自洗刷过大气的雨水。
·
14
3. 苯并芘的主要来源
每烧1kg煤可产生0.2lmg3,4苯并芘;100g煤 烟中含6.4mg3,4苯并芘;
·
16
3. 苯并芘的主要来源
厨房油烟食用油在200℃左右的高温下可 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并产生油烟。因此, 油烟携带着大量BaP,厨房空气中BaP的含 量比普通房间高好几倍。
·
17
3. 苯并芘的主要来源
烧烤和熏制食品烤羊肉串和炸油条时,冒 出的油烟里附带大量的BaP,羊肉串和油条 上也有这种强致癌物。据报道,在烤肉串摊 点集中地方的烟气中,BaP浓度最高时比国 家标准高60~110倍。在用炭火烤制的肉食中, BaP可达2.6~11.2μg/kg;在烤糊的食品中, BaP的含量比普通食物增加10~20倍。这是因 为在烤制过程中,除木炭燃烧产生的BaP外, 还有其他多环芳烃类物质可直接污染食品, 肉中的脂肪过度受热也能产生BaP。
食品
·
12
2. 苯并芘的毒性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00015mg/m3
中国(GB3092-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0.01ug/m3 (日平均)
中国(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30×10-3mg/m3 0.50×10-3mg/m3 ②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二级 0.05×10-3~1.1×10-3;
中国(GHZB1-1999) 地表水Ⅰ、Ⅱ、Ⅲ类水域
有机化学物质特定项目标准值
2.8×10-6mg/L
中国(GB4284-84) 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
3mg/kg干污泥(酸性土壤) 3mg/kg干污泥(中性和碱性土壤)
中国(GB7104-94) 食品卫生标准
5μg/kg(肉制品、粮食) 10μg/kg(植物油)
·
18
4. 残留与蓄积
许多国家都进行过土壤中BaP含量
调查,残留浓度取决于污染原的性质
与距离,在繁忙的公路两旁的土壤中 BaP含量为2.0mg/kg;在炼油厂附近土 壤中是200mg/kg;被煤焦油,沥青污 染的土壤中,可以高达650mg/kg。
·
19
4. 残留与积蓄
食物中的BaP残留浓度取决于附近是否有 工业区或交通要道。进入食物链的量决定 于烹调方法,不适当的油炸可能使BaP含量 升高,但进入人体组织后,分解速度比较 快。
第八章 苯并芘
概述 苯并芘的毒性 苯并芘的主要来源 残留与蓄积 迁移转化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
1
1. 概述
3,4苯并芘
标准中文名称
苯并(a)芘
英文名称 分子式 分子量
Benzo(a)pyrene 或 3,4-Benzypyrene C20H12
252.32
相对密度
1.35
蒸汽压
0.665×10-19kPa/25℃
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污染环境,用水漱洗鼻咽部
的粉尘。就医; 食入:误服者充分漱口、饮水,催吐。
就医。
·
25
6. 应急处理方法
灭火方法: 二氧化碳、干粉、1211灭火剂、砂
土。用水可引起沸溅。
·
26
4
4,5 -苯并芘
1. 概述
3,4-苯并芘的 同分异构体,
它没有致癌 作用。
4,5苯并芘
·
5
1. 概述
两种苯并芘在结
构·上的差别
6
1. 概述
3,4苯并芘是由5个苯环构成多环芳烃,是 1933年第一次由沥青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致癌 烃。苯并芘(BaP)可通过吸入、食入、经 皮吸收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并诱发出小 鼠皮肤癌,使BaP成为第一个被发现的环境 化学致癌物。
·
22
6. 应急处理方法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 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 小心扫起,用水泥、沥青或适当的热塑性 材料固化处理再废弃。如大量泄漏,收集 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
23
6. 应急处理方法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但
0.06×10-3~1.3×10-3 三级0.080×10-3~1.7×10-3;
0.09×10-3~2.0×10-3 ③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0.008μg/m3;0.01μg/m3
中国(GB5749-85)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0.01μg/L
中国(GB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
0.0025ug/L
·
7
1. 概述
3,4苯并芘的自然降解情况
外界条件
降解时间
大气中
有日光照射 没有日光照射
化学半衰期少于1天 化学半衰期要数天
水体表层中强烈照射
半衰期为几小时至十几 小时
土壤中
降解速度8天估计为 53%~82%
阳光照射 微生物作用
在河口底泥中降解速度3 小时为71%
无阳光照射
水中生物降解速度35至 · 40天为80%~95%
·
11
2. 苯并芘的毒性
监测方法
来源
类别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13198-91
水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15439-95
空气质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HJ/T40-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
气相色谱法 《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 固体废弃物
气相色谱法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
空气
荧光光度法
GB/T5009.27-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