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二》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教案西师版.doc
![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教案西师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677c443619e8b8f67d1cb9dd.png)
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教案西师版教学目标1 认识问句的三种形式。
2积累名人名言。
3 能就自己决过的谈谈表达顺序,提咼语ui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园FFNet]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能不拘形式地写出次调杳活动的经过或活动中的发现和收获。
教学准备1或小黑板。
2 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分组泄好活动讣划,包括活动的时间、路线、要做的事;组织学生用外时间分小组按计划进行活动,并把活动的收获记录下来。
3收集关于汉字发明的资料、故事、传说等。
教学时数3~4 时。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 出示文屮出现过的三个句子,口巾钱这三个句子,读后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 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3 全班交流。
4 指名说:我们应该怎样区分这二种句式?小结:这三个句子相同Z处都是问句,句末都有问号。
不同之处是:第一句是疑问句,需要读者思考并回答;第二句是设问句,是作者自问自答,给读者造成悬念。
第三句是反问句,是一种修辞手法,表达肯定的意思,不需要回答,能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表达强烈的感情。
从这三个句子的比较中,我们应该知道不同的问句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二、语海拾贝1 导语: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的•名人说出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能鼓舞或教育其他人的话语,这就成为名言。
以前, 我们学过很多名人名言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几位名人说的话。
2自读名言。
3 分小组进行名人名言对接比赛。
(••组说名人,…组接名言,或一组说前半部分,另一组接后半部分。
)4 分小组进行比赛。
(师说名人,小组生说名言。
)指名讲其屮一个名人的故事。
6 自创“我的座右铭”,自我激励。
(写在一张漂亮的纸片上,粘贴在班里“学习栏” O)三、互动平台1学生自读对话。
2 同桌对读,互谈收获,全班交流。
3 谈谈你从学过的文中了解到哪些表达顺序。
4 谈谈了解的衣达顺序有什么好处。
小结:的表达顺序,是的基木表达方式,把握了表达的顺序,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的条理和层次,便于把握全文的结构和中心。
西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教案
![西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39590210a6f524ccbf85e8.png)
积累与运用(三)教学目标1、培养个性化阅读,从不同角度有所获。
2、掌握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积累各种谚语,体会谚语的含义,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4、乐于用普通话文明地讨论交流保护青蛙的方法,能认真耐心地倾听他人说话,能抓住要点。
5、认真观察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拘形式写下所见所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6、巩固学过的成语,体会成语的意思及感情色彩的不同,并学会在生活中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并在生活中运用。
难点:了解阅读方法,鼓励个性化阅读。
教具准备学生:收集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和谚语,查找有关青蛙的资料。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迁移运用1、学生自由读成语。
同桌相互读。
2、抽读。
3、小组讨论两组成语的特点。
(都是有关动物的成语。
第一组:贬义;第二组:褒义。
)4、再读,感悟它们感情色彩的不同。
5、在实践中去运用、感悟。
(1)分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动物的成语,并注明它们的感情色彩。
(2)全班交流。
6、全班齐读成语。
二、语海拾贝,读读记记1、学生自由读谚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内检查,要求读准确。
3、小组内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动物的谚语,组长做记录。
4、全班交流收集到的类似的俗语、谚语,并把这些句子记在“采蜜集”中。
三、互动平台,学会方法1、学生自由读对话,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些什么?2、小组交流读了这段话后的收获。
3、小组分角色朗读,找一找,勾一勾,议一议:有哪些读书方法。
4、全班交流阅读方法。
5、除了书上列举的阅读方法外,你还知道哪些阅读方法?6、再读对话,把这些阅读方法记下来。
四、自主阅读,培养能力A.谈话,激发阅读的兴趣。
1、教师板书“青蛙”:青蛙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动物。
你们能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谈谈你对青蛙的认识吗?2、教师小结:大家都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是捕虫的能手。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青蛙,深入地了解青蛙。
B.出示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读短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教案西师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教案西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7786844a3c1ec5da50e270ac.png)
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教案西师版教学目标1234[此文转于斐斐园FFNet]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发现和收获。
教学准备12动的时间、路线、要做的事;组织学生用外时间分小组按计划进行活动,并把活动的收获记录下来。
3教学时数3~4时。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读后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34不同之处是:第一句是疑问句,需要读者思考并回答;第二句是设问句,是作者自问自答,给读者造成悬念。
第三句是反问句,是一种修辞手法,表达肯定的意思,不需要回答,能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表达强烈的感情。
从这三个句子的比较中,我们应该知道不同的问句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二、语海拾贝1遍意义的能鼓舞或教育其他人的话语,这就成为名言。
以前,我们学过很多名人名言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几位名人说的话。
23接名言,或一组说前半部分,另一组接后半部分。
)46座右铭”,自我激励。
(写在一张漂亮的纸片上,粘贴在班里“学习栏”。
)三、互动平台1234的顺序,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的条理和层次,便于把握全文的结构和中心。
我们在阅读时,不仅要注意理解内容,而且还要注意的表达顺序。
的表达顺序虽然变化无穷,但只要认真阅读分析,同学们一定可以把握得非常好的。
四、综合实践1落地有声,这是汉字的声音美;方方正正、横平竖直,这是汉字的形体美;汉字还有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显著特征:表意。
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这么美的汉字,人们是否规范使用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任务,调查规范用字的情况。
2~8人为一组。
346在什么地方发现了哪些错别字、滥造字、乱用成语等现象。
)7改,要求他们尊重并善待汉字。
模拟场景演示,师生共同评议。
8910个接近它的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
汉字之美,还美在它只对真正爱它、懂它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面纱,希望大家都能够沉醉在汉字的海洋里。
五、习作百花园12他同学补充。
346们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7议、修改。
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教案西师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教案西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a5768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b.png)
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教案西师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造句。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如作者、作品背景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善于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造句。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本课内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生字词:讲解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学会正确书写与运用。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者的意图。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生字词造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
七、教学拓展1.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推荐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
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教案西师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教案西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b48131a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3.png)
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教案西师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要求积累的知识点。
2.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善于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为提高写作水平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重点词语、成语、俗语。
2. 课文的重点段落、优美语句及其运用。
3. 课内外阅读的推荐与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要求的词语、成语、俗语的积累与运用。
2. 难点:优美语句的赏析与模仿,课内外阅读的推荐与指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实践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故事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积累与运用语言。
五、教学安排:1. 每节课安排40分钟,其中讲解与实践各占一半时间。
2. 每个教学内容安排2-3节课进行讲解与实践。
3. 课内外阅读安排在每节课的5分钟进行推荐与指导。
教案示例:第一章:词语积累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掌握本册书中要求积累的词语。
2. 学会词语的正确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本册书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2. 词语的分类、解释、例句及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词语的正确读音、书写、意思及运用。
2. 难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问答法、实践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词语的运用。
五、教学安排:1. 讲解与实践各占20分钟。
2. 按书本顺序,每节课讲解5-10个词语。
3. 课后布置练习,巩固所学词语。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成语积累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掌握本册书中要求积累的成语。
2. 学会成语的正确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积累与运用(二)》教案(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积累与运用(二)》教案(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40e42e0740be1e650e9a6b.png)
《积累与运用(二)》教学目标123456教学重点了解比喻的基本特征: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时数3-4课时。
教学过程一、温故而知新121、3是比喻句,2、4不是比喻句。
)3往要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
如课本中的第1句,把“马蜂窝”比喻成“一只大莲蓬”;第3句,把“光芒”比喻成“明洁的丝绸”。
而第2、4两句虽然也带有“好像”“象”,但它们不具备打比方的特征,也找不出打比方用的甲事物和乙事物。
第2句中的“好像”带有判断的意思,说明“听到爷爷在屋内的呼叫”不是很确切;第4句中的“像”带有推测的意思,说明“非将这片沙滩征服不可”的看法,是作者主观上的一种推新。
小结:让学生明确比喻句的基本特征,不能把是否有“像”“好像”作为判断比喻句的标准。
4的句子,判断是否是比喻句。
举例:(1)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比喻,把马蜂比作战斗机。
)(2)突然间,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拽我的钓钱。
(不是比喻句。
)(3)我首次钓鱼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像刚刚发生在昨天一般。
(不是比喻句。
)(4)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
(比喻句,把长江比作巨蟒。
)5二、语海拾贝1色彩的词。
)2三个词语写“绿”的花园;第三排的三个词语写绿的时间。
34形态三个方面,再读一读。
三、互动平台1下文,才能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郝思的话告诉我们,要联系生活实际,设身处地地去想,这也是理解句子含义的一种方法。
2意举例说明。
还可以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理解句子的含义。
例如“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一种罪孽沉重地压在我心上”这句话中,“沉重地压”这个词,就充分地暗示出了作者为伤害了马蜂而后悔和难受的意思。
34四、口语交际1同学们,《捅马蜂窝》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小时候捅马蜂窝挨蜇的趣事。
作为小孩子,谁没有这类淘气的经历呢?你们也一定干过一些幼稚、顽皮、莽撞的“傻事”吧。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1e01c5e7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5c.png)
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重点词汇。
-学习使用课文中的词汇进行句子构造。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输出。
2.教学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和重点词汇的掌握。
-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输出。
3.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语言输出中。
4.教学准备-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
-多媒体设备。
5.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步骤二:讲解课文内容和重点词汇通过课文的朗读和讲解,向学生介绍整个故事情节,并重点讲解一些关键词汇的意思和用法。
步骤三:课文理解与连线活动将幻灯片上的课文内容分成若干部分,让学生根据理解课文的内容与重点词汇,连线将正确的内容与词语配对。
教师可以收集答案,并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步骤四:小组合作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对话或故事,并使用课堂上学到的重点词汇。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时间限制,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输出能力。
然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整个班级进行评价和讨论。
步骤五:巩固和拓展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自己完成。
这些练习题可以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或者补全句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习题的难易程度。
步骤六: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鼓励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对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6.教学延伸可以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口语练习。
比如,让学生两个人一组,在课间时间里进行对话练习,最后选择一组进行演示,给予评价和建议。
7.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及时纠正他们在语言输出中的错误。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西师大版《积累与运用(二)》教学设计-积累与运用
![西师大版《积累与运用(二)》教学设计-积累与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b7fc1a257c1cfad6195fa7ed.png)
西师大版《积累与运用(二)》教学设计|积累与运用◆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西师大版《积累与运用(二)》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 请记住本站网址:chazidian.以便下次访问!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西师大版《积累与运用(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正确区分独体字作偏旁时笔画的变化,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2. 积累词语,感悟词语与句子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连词成句的能力。
3.背诵古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绕口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 读一读,比一比的汉字卡片,照样子写一写的词语卡片和插图,《杂诗》的诵读录音。
学生: 收集绕口令。
教材简析本次积累与运用共有七个方面的训练内容。
一是读一读,比一比,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掌握独体字作偏旁时笔画的变化。
二是你还认识我吗,既复习巩固所学生字,又积累词语。
三是比一比,组词语,区别形近字,提高识字能力。
四是照样子写一写,依照例子和插图,让学生连词成句,感悟词语与句子的关系。
五是读读背背,感受古诗的优美,积累语言。
六是读读玩玩,读绕口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七是自主识字园地,旨在激发学生主动识字、乐于识字的愿望。
本次积累与运用的重点是感悟词语与句子的关系,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建议本课用2课时。
解读与提示读一读,比一比中的独体字作偏旁时笔画发生了变化:王、子、足的最后一笔横或捺都变成了提,足的第六画撇变成了竖,木的最后一笔捺变成了点,女字长横变成了短横,雨字的二、三笔竖、横折钩变成了点、横钩。
教学时,可先读题明确要求。
教师分别出示左右两边的字,让学生认读,并通过比较,说说自己的发现。
也可由教师具体指导一组,其余的由学生按照此法在小组、同桌独立完成。
扩展: 还发现哪些字作偏旁时样子变了。
你还认识我吗,复现与重组生字,读起来琅琅上口。
可让学生先自读词语,也可采用小组合作的练习形式,让学生人人动口,在读中巩固字音,积累词语。
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教案西师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教案西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715e56ff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e.png)
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教案西师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自豪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掌握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教学PPT、生字词卡片、课文文本。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简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
(2)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进行小组内的交流。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的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小练笔。
2. 拓展作业:(1)让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练习,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积累与运用二》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积累与运用二》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76c057bd64783e08122b57.png)
《积累与运用二》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AABB式叠词的反义词,感受汉语构词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认识汉语丰富的表达形式。
2.在阅读中注意了解文章的线索。
3.能将自己的创意清楚地告诉大家,与大家交流、分享。
4.学会从小处入手,写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充满童趣的一天。
教学准备提供洋溢现代儿童情趣的习作范文。
教学时间3~4课时。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自读、互读词语,读准字音。
2.想一想,这些词在构成上有什么特点?交流感受。
3.你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有不明白的可利用工具书或向他人请教。
4.观察左右两边的叠词,想想它们的意思,说说你发现了什么?5.你还能找到相似的词语吗?教师相机板书学生的举例,再读词语,加深理解。
(松松散散——结结实实)(歪歪斜斜——方方正正)(冷冷清清——热热闹闹)(哭哭啼啼——欢欢喜喜)(偷偷摸摸——磊磊落落)(扭扭捏捏——大大方方)二、词语拾趣教师激趣:汉字可以说是世界上词义最丰富、最奇特、最有趣的文字了,人们利用汉字玩出各种游戏,比如对对联、说绕口令、接歇后语、猜灯谜等,玩法真是层出不穷!今天咱们也来玩一个有趣的汉字游戏,那便是词语转换。
要想转换得好,必须了解游戏规则。
1.默读书中举例,思考它的规则是怎样的?(第一个词中的字必须有一个在第二个词里出现)2.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鼓励学生多说。
(1)风格→风光→观光→(壮观)→壮丽(2)遗憾→遗言→(语言)→(语文)→文学遗憾→遗言→(言论)→(论文)→文学遗憾→遗言→(失言)→(失学)→文学遗憾→遗言→(前言)→(前文)→文学遗憾→遗言→(戏言)→(戏文)→文学(3)清凉→(凉快)→(快乐)→(乐观)→(观光)→霞光清凉→(清爽)→(爽快)→(快乐)→(乐观)→(观光)→霞光清凉→(凉粉)→(粉红)→(红霞)→霞光清凉→(凉风)→(台风)→(阳台)→(阳光)→霞光3.出示相似的题目,多做几次“词语转换”的游戏。
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教案西师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教案西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1048b77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d.png)
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教案(西师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本册语文书中的重点词语、成语、俗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点词语:根据课文内容,筛选出每课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例句、练习。
2. 成语:每课选取一两个成语,进行解释、例句、练习。
3. 俗语:每课选取一两个俗语,进行解释、例句、练习。
4. 课文内容回顾:每课结束后,回顾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重点词语、成语、俗语的积累与运用。
2. 难点:重点词语、成语、俗语在实际阅读和写作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例句法、练习法、互动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1. 每课结束后,安排10分钟时间进行重点词语、成语、俗语的学习和练习。
2. 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阶段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期末进行一次全面的积累与运用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指导。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质量,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和讲解。
3. 阶段测试评价: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的阶段测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学生的强弱项,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4. 学期末测试评价:学期末进行全面测试,评估学生的整体学习成果,总结教学经验。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西师版)。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 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4. 练习题库:各类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
5. 测试试卷:每个单元和学期末的测试试卷。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至第五周:第一单元的教学。
西师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二》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4afdd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5.png)
西师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二》教案教学目标1闭确区分独体字做偏旁时笔画的变化,自主识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
2被累词语,感悟词语与句子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连词成句的能力。
3北乘泄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绕口令,培养学生的阅读爱好。
教学重点、难点感悟词语与句子的关系,积存语言,培养学生的阅读爱好。
教学预备“读一读、比一比”的汉字卡片,“照模样写一写”的词语卡片和插图,《杂诗》的诵读录音,“自主识字园地”中的蘑菇生字卡片,以及各个小伙伴的录音。
教学时刻2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形,同意任务今天是小刺猬京京的生日,它想请语文乐园的好朋友们一起共进晚餐,你们情愿关心京京请这些好朋友吗?每邀请一位小伙伴必须完成一道小练习,有信心完成任务吗?二、齐心协力,邀好友1倍烈欢粒比一比,邀请小熊。
(1)读题,明要求。
(2)出示第一组“王—珠”,按题目要求读一读,比一比独体字作偏旁的变化。
(3)同桌合作按刚才的方法互相发表意见。
(4)全班交流,找出变化。
(5)你还发觉哪些字作偏旁时模样变了,选择自己想写的字写一写,在班上展现。
顺利完成此练习,向小熊发出邀请。
2蹦慊谷鲜段衣穑(1)自主读题,自由练习读词语。
(2)分组练习(齐读、开火车读均可),纠正读音,边读边想象。
(3)检验成果,男女生赛读,自主评判。
认真观看这四组词语,你发觉了什么?(4)获胜方向老朋友汉字娃娃发出邀请。
3闭昭子写一写。
(1)依次出示例子中词语→插图→第一个句子,读一读明确例句要求,再出示第二个例子读一读,说一说你发觉了什么,本题的要求是什么。
(2)尝试练习,同桌合作借助插图做“连句子”游戏,写一写,读一读。
(3)看看我们这次又能请到谁。
4倍炼帘潮常阅读积存。
小白兔最有文化了,我们向它学学古诗吧!(1)听录音《杂诗》,引导学生跟读。
(2)自主练习,同桌互读,纠正读音读顺古诗,赛读。
(3)比一比,看谁会背。
(4)你还明白唐代诗人王维写的其他诗吗?背背看。
《积累与运用二》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积累与运用二》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a31e9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b.png)
《积累与运用二》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 AABB 式叠词的反义词,感受汉语构词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相识汉语丰富的表达形式。
2.在阅读中留意了解文章的线索。
3.能将自己的创意清晰地告知大家,与大家沟通、共享。
4.学会从小处入手,写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充溢童趣的一天。
教学打算供应洋溢现代儿童情趣的习作范文。
教学时间3~4 课时。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自读、互读词语,读准字音。
2.想一想,这些词在构成上有什么特点?沟通感受。
3.你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有不明白的可利用工具书或向他人请教。
4.视察左右两边的叠词,想想它们的意思,说说你发觉了什么?5.你还能找到相像的词语吗?老师相机板书学生的举例,再读词语,加深理解。
(松松散散——结牢固实)(歪歪斜斜——方方正正)(冷冷清清——热喧闹闹)(哭哭啼啼——欢高兴喜)(偷偷摸摸——磊磊落落)(扭扭捏捏——大大方方)二、词语拾趣老师激趣:汉字可以说是世界上词义最丰富、最奇妙、最好玩的文字了,人们利用汉字玩出各种嬉戏,比如对对联、说绕口令、接歇后语、猜灯谜等,玩法真是层出不穷!今日咱们也来玩一个好玩的汉字嬉戏,那便是词语转换。
要想转换得好,必需了解嬉戏规则。
1.默读书中举例,思索它的规则是怎样的?(第一个词中的字必需有一个在其次个词里出现)2.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然后汇报沟通,激励学生多说。
(1)风格→风光→观光→(壮丽)→壮美(2)缺憾→遗言→(语言)→(语文)→文学缺憾→遗言→(言论)→(论文)→文学缺憾→遗言→(失言)→(失学)→文学缺憾→遗言→(前言)→(前文)→文学缺憾→遗言→(戏言)→(戏文)→文学(3)凉爽→(凉快)→(欢乐)→(乐观)→(观光)→霞光凉爽→(清爽)→(爽快)→(欢乐)→(乐观)→(观光)→霞光凉爽→(凉粉)→(粉红)→(红霞)→霞光凉爽→(凉风)→(台风)→(阳台)→(阳光)→霞光3.出示相像的题目,多做几次“词语转换”的嬉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累与运用(二)
教学目标
1、积累相关词语,丰富词汇。
2、了解比喻的基本特征,明确有“像”“好像”的句子并不都是比喻句这一语言现象。
3、自主阅读短文,通过阅读理解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4、能在口语交际中与同学交流自己曾经干过的“傻事”,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5、能从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选一件感受较深的事写一篇记叙文。
6、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比喻的基本特征。
2、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出示课本中四个句子,学生自读这些句子。
2、引导学生思考:这四个句子都带有“像”或“好像”,它们都是比喻句吗?
3、想一想,比喻句有什么特征?比喻句是打比方的句子,往往要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
如课本中的第1句,把“马蜂窝”比作“一只大莲蓬”;第3句,把“光芒”比作“明洁的丝绸”。
而第2、4两句虽然也带有“好像”“象”,但它们不具备打比方的特征,也找不出打比方用的甲事物和乙事物。
第2句中的“好像”带有判断的意思,说明“听到爷爷在屋内的呼叫”不是很确切;第4句中的“像”带有推测的意思,说明“非将这片沙滩征服不可”的看法,是作者主观上的一种推新。
4、师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带有“像”“好像”的句子,判断是否是比喻句。
举例:
(1)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比喻,把马蜂比作战斗机。
)(2)突然间,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拽我的钓钱。
(不是比喻句。
)(3)我首次钓鱼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像刚刚发生在昨天一般。
(不是比喻句。
)
(4)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
(比喻句,把长江比作巨蟒。
)
5、再自由读课本中的四个句子,加深比喻句与非比喻句的印象。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自读本栏目中的词语,反复读几遍,想想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
2、再读,看这些写“绿”的词语又有什么不同点?第一排三个词语写绿的形态;第二排的三个词语写“绿”的花园;第三排的三个词语写绿的时间。
3、背诵这九个词语,并抄写在积累本上。
4、师生互动,再找出一些写“绿”“红”或“蓝”的色彩的词语,分别归类在时间、范围、形态三个方面,再读一读。
(三)互动平台
1、自由读对话。
2、指名反馈:从读课本中的对话,你明白了什么?(秦学的话告诉我们,要联系上下文,才能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郝思的话告诉我们,要联系生活实际,设身处地地去想,这也是理解句子含义的一种方法。
)
3、教师小结:理解句子的含义,用上面两种方法很不错。
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
4、生讨论。
(还可以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理解句子的含义。
例如“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一种罪孽沉重地压在我心上”这句话中,“沉重地压”这个词,就充分地暗示出了作者为伤害了马蜂而后悔和难受的意思。
)
5、分角色朗读本栏目中的对话,加深对理解句子含义的各种方法的理解。
6、补充练习,巩固知识。
(四)自主阅读园地
1、学生自由读短文《那倾斜的伞》。
要求边读边勾画,有什么感
受,有什么疑问,可以批注在旁边,优美的词句、疑难的词句,也可以作上记号。
2、小组交流。
(1)说说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哪些词句令你最受感动?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3)有什么疑问,向同学提出来,互相交流解决。
3、说说自己读了短文以后有什么收获。
(1)说说文章内容给你什么启发。
(2)说说文章在表达方法上给你什么启发。
4、找出自己认为好的词语或片断,抄写在摘抄本上。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积累了许多的四字词语,还掌握了两种理解词语或句子意思的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
(六)布置作业
抄写四字词语以及比喻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1、指名说说《捅马蜂窝》的主要内容。
2、师小结:这是一个有趣的童年回忆。
你们一定也有许多美好的童年回忆吧!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自己童年干过的一些“傻事”。
(二)集体交流,丰富素材
1、谈话导入:同学们,《捅马蜂窝》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小时候捅马蜂窝挨蛰的趣事。
2、指名反馈:谁能来说一说《捅马蜂窝》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导:作为小孩子,谁没有这类淘气的经历呢?你们也一定干过一些幼稚、顽皮、莽撞的“傻事”吧。
4、同桌交流,互说“傻事”。
教师巡视引导。
(要求学生把故事讲生动,讲具体,特别要把“傻劲”或“趣味”体现出来。
)
(三)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
1、小组交流,评选优秀故事。
2、班级交流,讲述“傻事”。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好奇贪玩、幼稚莽撞是你们的天性,这些天性常让你们干了不少的“傻事”,正是这些“傻事”为你们编织了美好的童年回忆。
(五)布置作业
把你的“傻事”说给好朋友听
第三、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细读习作要求,明确写作范围。
写作范围: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件事,可以是快乐、幸福、喜悦的事,也可以是烦恼、悔恨、忧伤的事,还应表达经历这件事后的感受。
习作要求:以记一件事为内容,题目自拟,注意写出真情实感。
(二)启发学生,广开思路,广泛选择材料。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在我们个人的记忆里,一定留下了不少难以忘记的事件,如淘气遭到父母的责罚、无知摘掉邻家盆花、偷偷抓来别人的小狗、瞒着父母用化妆品在自己脸上涂画……这些充满稚气的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和经历了这些事件有什么感受,都可以用来作为本次习作的内容。
(三)学生自己确定题目并写作。
(1)教师巡视,发现选材、叙述有新意的,可向全班同学介绍,以启发引导其他同学。
(2)完成草稿后,同桌同学互相交流,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
(3)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四)佳作赏析,再改习作。
(1)出示学生中的佳作。
(2)朗读习作。
(3)同学评价。
通过评价,使学生受到启发,产生再次修改自己习作的愿望。
(4)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5)誊写自己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