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沈那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综合检测(2)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训练
一、基础知识平台(16分)
1.文学常识填空(4分)
(1)《马说》的作者_________,他长于诗、文,但以写作散文最为著名,被后人推为“_________”之首。
(2)苏轼,字子瞻,自号_________,宋代_________家。
2.课文词语填空(4分)
不求_________ 不慕_________ _________望尊 _________质理
3.名句积累(8分)
(1)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
(2)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
《过零丁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柳先生传》
(5)千里马常有,__________________。
《马说》
二、综合性学习实践(44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课内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本文的作者_________,字叔庠,南朝梁_________家。
(2分)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负.势竞上()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
..世务者()
6.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描绘你所喜欢景物特点。
(3分)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感觉
冯骥才
感觉是找不到的,只有它来找你。
两年后,我早已忘掉寻觅这感觉的念头,却意外碰到了它。
我手里拈着这片闪光而早落的叶子,痴呆呆地站着。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4分)
颤.栗()晦.暗()眼睑.()旋涡.()
3.读下面句子回答。
(4分)
这涂了一层蜡似的翠绿的叶面上汪着几滴晶亮的水珠,兴许是刚才的雨滴,却正像它无以言传的伤心的泪。
6.莫名的感动源于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源于一颗善于感悟生活的心。
走出户外捕捉生活中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一根草,一朵花,一片嫩叶都可能触动你的情思。
请把最令你感动的那一幕描述下来。
(3分)
7.有时真的很感谢音乐,可以让自己的漂泊的心停靠,无绪的情愫沉淀,躁动的心神稳定,颓废的意志振奋……读了本文,你是否会想起有音乐陪伴的日子,请写出那种聆听音乐所带来的感觉。
(4分)
(三)文学放飞(4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道出了千百年来人们永远传颂的一种神圣的友谊,请你简述出两件较典型的有关“友谊”的故事。
三、作文(40分)
题目:关爱
作文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努力做到有创见有新意;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1)韩愈唐宋八大家
(2)东坡居士文学
2.甚解荣利德隆援疑
3.(1)铜雀春深锁二乔
(2)身世浮沉雨打萍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而伯乐不常有
二、(一)1.吴均文学
2.负:凭借戾:至息:平息经纶:筹划、治理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1)喜欢富春江的水:水流清澈,千丈见底,游鱼细石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河段,水流又如疾箭,若奔马,势不可挡。
(2)喜欢山: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争相竞高,直入云天。
5.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6.略(语句优美,抓住景物特点即可)
(二)1.zhànhuìjiǎnwō
2.是说感受琴声进入到心里,心和音乐交融的一种审美境界。
3.(1)都有情感,都是晶莹的液体。
(2)形象生动的表达嫩叶热爱生活的情感。
4.(1)听舒曼的《梦幻曲》;(2)拾起绿叶看到猫和蓝天。
5.(1)奇异,(2)强烈,(3)可遇不可求,(4)有苦有乐。
6.略(语言流畅即可)
7.略(能把自己听音乐时那种真实的感受描述出来即可)
(三)(1)高山流水(钟子期、俞伯牙)的故事。
(2)马克思、恩格斯的友谊。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