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水在京北荒滩造林绿化中的应用试验

合集下载

荒山植被恢复的新技术、新方法

荒山植被恢复的新技术、新方法

荒山植被恢复的新技术、新方法植被恢复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方较为容易,经过了多年以来国家和人民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果实。

目前,关键是在困难立地的植被恢复问题了,还需要新的技术、材料和方法来支撑。

本文在参考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困难立地的植被恢复新技术、新方法。

困难立地是指由于气候恶劣、土壤瘠薄、植被稀少、水分短缺等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而形成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立地类型。

这种立地环境往往是由于多年来气候变化、人为干扰及其他因素等原因形成的,森林植被严重破坏、经济落后、生态系统脆弱是其共同点。

特殊困难立地是世界上公认的、生态环境难以恢复的地区,因而多年来一直是国家重点攻关课题和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特殊困难立地主要包括干热干旱河谷、盐碱地、干旱贫瘠石质山地等立地环境。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是制约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限制因子。

森林植被的恢复主要是解决苗木的水分供应。

因此,针对解决林地中水分供应的各项抗旱造林技术就应运而生。

下面从造林工程技术措施、苗木培育技术措施、保护苗木技术措施、节水技术措施四方面来阐述。

1、工程技术措施(1)集水造林枝术。

集水造林就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林木生长的最佳水量平衡为基础,通过合理的人工调控措施,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有限的降水资源进行再分配,在干旱的环境中为树种的成活与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并促使该地区较为丰富的光、热、气、资源的生产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林木的生长接近当地生态条件下最大的生产力。

近年来,人们更多地用“径流林业”的术语来概括利用天然降水以发展林业的措施。

从70 年代末开始,许多工作者都开展了集水育苗、抗旱造林的研究工作,成效十分显著。

尽管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采用径流集水造林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较多的局限,但是我们也看到,利用径流集水技术造林在许多干旱半干旱地区已经经受了检验,并取得了成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技术措施也必将获得进一步的提高而日趋完善。

《2024年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范文

《2024年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范文

《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的变迁,水资源的日益稀缺已成为中国各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同样面临水资源的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园林树种的耗水性以及实施有效的节水灌溉制度,对保障北京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对北京主要园林树种的耗水性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适合的节水灌溉制度。

二、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研究1. 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北京地区常见的园林树种,如国槐、银杏、油松等,通过实地测量和长期观察,对各树种的耗水性进行量化分析。

通过定期测定各树种的蒸腾速率、叶片水分散失等指标,来反映其耗水性。

2. 研究结果研究发现,不同树种间的耗水性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国槐等阔叶树的蒸腾速率相对较高,而油松等针叶树的耗水性较低。

此外,同一树种在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耗水性也有所不同。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管理。

三、节水灌溉制度的实施1. 灌溉方式的选择针对北京地区的实际情况,推荐采用微喷灌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

这些灌溉方式可以精确控制灌溉量,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结合土壤墒情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状况,为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2. 灌溉制度的制定根据树种的耗水性、生长规律以及环境条件,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

在生长旺季和干旱季节增加灌溉次数和灌溉量,保证树木有足够的水分供给。

在雨水充足的季节,则可以适当减少灌溉量,避免水分过多导致树木生长不良。

四、综合管理措施除了科学的灌溉制度外,还需要采取综合管理措施来降低园林树种的耗水量。

例如,合理配置树种,避免种植耗水量大的树种;加强树木的养护管理,提高树木的抗旱能力;推广节水型绿化技术等。

五、结论通过对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的研究以及节水灌溉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园林绿化的水资源消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北京地区的水资源压力,还有利于推动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园林树种耗水性的研究,完善节水灌溉制度,并采取综合管理措施,以实现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

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
本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弄清了树种耗水的季节差异,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元宝枫属于春季耗水型,金丝柳、大叶黄杨、金叶女贞、棣棠、白皮松、油松、铺地柏、侧柏属于夏季耗水型,北京丁香属于秋季耗水型,西府海棠属于夏秋耗水型,栾树、榆叶梅、黄栌、北京桧属于均衡耗水型。实测了各树种不同时间尺度的耗水能力,在充分供水条件下,榆叶梅、栾树、金丝柳、元宝枫、西府海棠为高耗水树种,黄栌、铺地柏、金叶女贞、侧柏为低耗水树种,北京丁香、大叶黄杨、棣棠、北京桧、油松、白皮松为中等耗水树种。
在季节尺度上,春季,榆叶梅、元宝枫、栾树、金丝柳的日耗水量显著大于其他树种;夏季,金丝柳、榆叶梅、栾树的日耗水量明显大于其他树种;秋季,榆叶梅、栾树、西府海棠的耗水量大,白皮松、油松、大叶黄杨、侧柏、金叶女贞、铺地柏、黄栌的耗水量很少,其他树种居中。分析了环境因子对树木蒸腾耗水的影响,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各树种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和太阳辐射为极显著相关,与相对湿度、气温和大气水势的相关性稍弱,但夏季的相关性较强。北京Leabharlann 要园林树种耗水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
北京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每年园林绿地的养护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长期以来,由于对植物的内在耗水规律缺乏了解,现有的绿地水分管理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停留在经验管理的粗放水平上,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本文以北京市主要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以建立绿地节水灌溉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通过对北京丁香等15个树种苗木的盆栽试验和对侧柏、油松、元宝枫等树种树干边材液流及环境影响因子的长期定位观测,弄清了这些树种耗水的时空变异规律,揭示了不同树种耗水能力的差异,建立了树木耗水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并进行尺度扩展。在此基础上,制订了5种典型绿地植被的节水灌溉制度。
建立了树木蒸腾速率与主要环境因子的优化模型,在15个树种3个季度总共45个模型中,只含光照一个因子(光照型)的模型38个,光温型3个,光湿型1个,光温湿型3个。确定了绿地水分分级管理的标准,根据不同水分梯度下各树种生理和外貌特征,。

(土壤增水剂在大青山干旱阳坡造林中的增水效果).ppt

(土壤增水剂在大青山干旱阳坡造林中的增水效果).ppt

土壤增水剂在大青山干旱阳坡造林中的增水效果论文框架⏹1引言⏹2研究内容及方法⏹3结果分析⏹4结论⏹我国是水资源匮乏的国家,如何让有限的水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而农业用水更是重中之重,他不仅关乎农业的发展,更是关乎民族兴衰的未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增水剂被逐步的认识并广泛投入到农业生产领域使用。

⏹本文主要是研究增水剂的增水功效,通过对大青山阳坡的油松的根部不同深度使用增水剂对比试验分析使用增水剂对苗木的成活率的影响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研究结果标明使用了增水剂的苗木成活率和土壤含水量都明显增高。

从而达到了增水剂对苗木成活率以及提高土壤含水量的预计效果。

增水剂在我国的应用主要是在农业和林业方面。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农业用水亩平均占有量只有世界水平的1/2。

严重缺水却要养活13亿多的人口。

“七五”期间在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0多种作物上实验,应用面积达到近100万亩。

据不完全统计,“八五”和“九五”示范推广1100多万亩,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我国增水剂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初见成效,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根据调查,目前国内生产此类产品3000到4000吨每年,西北十二省干旱,半干旱耕地达到6亿亩,按照百分之十推广应用,年需3万吨;“西部大开发”中,实施“退耕还林、荒山植树”,对增水剂的需求将更大。

目的及意义在气候干燥的半干旱和干旱地区由于降雨量少而蒸发强烈,使得土壤不能保持水分。

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人工植被生存显得尤为重要。

土壤增水剂是一种强吸水性物质,由于能够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保持并提供给植物吸收,可以达到提高造林成活率和节水增产目的,选用增水剂能够更高效的促进苗木生长、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造林成活率,对于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验区概况大青山属阴山山脉,位于内蒙古高原的南缘,东西走向,此次实验区位于大青山中段,武川县东南部,呼和浩特市东北部。

固体水在山区抗旱造林中应用试验

固体水在山区抗旱造林中应用试验

固体水在山区抗旱造林中应用试验摘要:干旱是制约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水分亏缺是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主要限制因素,固体水作为新型抗旱造林技术材料,具有生物降解性能,可作为植物栽植后一段时期的长效水源。

本文选用北京地区主要造林树种黄栌进行固体水造林试验,分别从固体水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供水时间等方面进行观测,实验结果表明固体水能明显提高苗木的存活,使用适量固体水造林,苗木的存活率均在90%以上。

在干旱时期,固体水能够使其周围的土壤含水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可以帮助苗木安全渡过干旱缺水时期直至雨季到来,从而实现当地的植被恢复和植被建设。

关键词:植被恢复、造林技术、固体水绪论干旱是制约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水分亏缺是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主要限制因素,在该地区进行植被恢复主要是解决苗木的水分供应。

因此,应用各种抗旱节水造林技术是这一地区进行植被建设的重要措施。

我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上已开展了比较广泛的研究,针对解决林地中水分供应的各项抗旱造林技术就应运而生,如造林整地,深栽造林技术,覆盖技术,保水剂,节水造林技术,集水造林技术等,这些技术已得到广泛地应用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2,3,4]。

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先进的抗旱造林新技术[5,6],如固体水种植技术、基质激活剂造林技术、生根粉等等,对促进造林苗木的成活具有较显著的提高作用。

这些造林新技术的出现,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建设和恢复,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固体水作为一种抗旱新技术材料,用高新技术方法将普通水固化,使水的物理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变成不流动、不挥发、0︒C 不结冰、100︒C不融化的固态物质;具有生物降解性能,可作为植物栽植后一段时期的长效水源。

适于在远离水源、气候干燥、土壤保水性差的荒山、沙地中植树造林使用。

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北宫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西部长辛店镇与王佐镇山区,区域海拔高度300~400m,属于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夏季炎热多雨,天气多变;秋季和春季多风沙天气。

边坡绿化新技术——客土喷播

边坡绿化新技术——客土喷播

边坡绿化新技术——客土喷播一、概述客土喷播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先进的植被建植技术,该项技术目前在欧洲,北美和日本利用较为普遍,90年代末期,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从日本引进客土喷泊防护技术,并迅速在全国公路绿化行业推行利用.现已成为高速公路边坡植被爱惜,河堤生物防护和规模绿地建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植被建植方式. 其要紧设备客土喷播机是阻碍施工质量与效率的关键.客土喷播机是一种高效,多用途的喷播机,可用于岩石,砂粒等无土表面或无有机质土壤表面的绿化喷播,用于由土壤、种子、水、肥料和其他外加剂组成的混合料或类似物料的输送、喷播。

客土喷播机产品特点:采纳单台柴油机驱动,操作简捷,专门适合野外工作. 依托双螺旋卧轴强制式搅拌器搅动罐内浆液形成三维循环流,实现固体物与水的混合双螺旋搅拌器搅拌效率高,能够保证固体含量30%至60%的高浓度浆液充分混合,并在喷播进程中始终维持悬浮状态. 主泵采纳软管泵,属于无阀泵,具有流道宽,转速低的特点,保证了输送喷播料的完整性,不显现堵塞想象。

二、特点客土喷播绿化是90年代末期从日本引进中国的一新型绿化技术。

是将草种肥料、保水剂、土壤、有机物、稳固剂等混合物充分混合后,通过喷射机按设计厚度均匀喷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以达到景观近似于自然绿化目的。

客土喷播新技术边坡绿化边坡绿化新技术应用实例三、方式的选择依照本地的气温,降雨量,坡比、岩石裂隙,岩石硬度,植物的选择,以立地条件的不同来决定采纳“金属网铺设工程+植被基材喷附工程”以增大生长发育基础与坡体的连接性。

选择适合的草种配合比,改善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环境和增进目标树种生长的双重功能,以确保喷射成效和质量。

客土喷播材料中包括植物种子、有机营养土、土壤改良剂、稳固剂、微生物菌剂、肥料等。

客土喷播采纳12m3空压机和喷射机和搅拌机等。

四、施工工期的选择依照气候的特点,最正确施工期3—6月份,良好施工期为2月和9—10月,一样适宜为11月至来年的1月,因此必需依照不同工期的气候特点,选择不同的种子配合比和施工方式,以保证绿化成效。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4.01.10•【字号】•【施行日期】1994.01.10•【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水土保持正文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4年1月10日陕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4年1月10日公布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的义务,都必须遵守国家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本办法。

第三条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谁损坏水土保持措施谁补偿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将水土保持工作列为重要职责。

建立政府领导任期内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责任制,将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负责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本辖区内的水土保持工作。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市(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防治对象提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告。

各级人民政府对公告的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负责制定具体防治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水土保持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普及水土保持科学知识,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增强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

第二章预防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水土保持规划开展植树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

对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

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及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及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及抗旱造林技术研究本篇论文通过在温室可控条件下,采用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的苗木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水分状况下的实际耗水量进行研究,结合分析土壤含水率和苗木水势,得到各种苗木在水分正常条件下和干旱胁迫过程中的蒸腾耗水规律。

同时研究了不同密度林分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新型抗旱保墒技术在缺水地区的应用效果、造林树种叶片解剖构造与蒸腾耗水的关系。

旨在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植被建设与恢复的抗旱节水树种选择、提高造林成活率、林地水分平衡基础上的森林营造提供理论依据。

正常水分下,苗木的耗水量和耗水速率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日耗水量最大值和最大耗水速率出现在10:00~14:00之间,耗水量占白天的一半左右,针叶树种(侧柏、油松)在该时段的每小时平均耗水量占全天耗水总量的10.5%左右,占白天耗水量的12%;阔叶树种(黄栌、火炬树)则分别占全天和白天的13%和14%。

各苗木白天的耗水量占全天总量的85%~90%。

夏季的耗水速率是春季和秋季的2~4倍。

针叶树种的最大耗水速率是其白天平均耗水速率的1.48倍,是日平均耗水速率的2.5~2.8倍;阔叶树种则分别是1.77倍和3倍。

从叶片解剖构造的主要特点看,针叶树种的角质层发达,气孔下陷,控制水分散失的能力强;针叶树种的耗水速率远低于阔叶树种,高耗水阔叶树种(毛白杨、沙棘、枸杞、柠条)的耗水速率是针叶树种(油松、侧柏)的11~20倍,耐旱的阔叶树种(黄栌、火炬树、臭椿、元宝枫)是油松、侧柏的4~10倍。

树木的耗水量与其耗水速率和叶面积有关,进行植被建设时应选择抗旱节水的树种和合理的密度。

干旱胁迫下苗木耗水量和耗水速率日变幅比较平缓,“单峰型”规律不明显,最大耗水速率出现的时间比正常水分下提前。

10:00~14:00时间段的平均耗水量占白天耗水总量的10%~12%,占全天耗水总量的8%~11%。

苗木的耗水量和耗水速率降低,轻度胁迫时减少最多,下降幅度达50%以上;在中等干旱胁迫下,大多数苗木的耗水量下降到水分正常时的20%~30%,一些树种则减少到正常情况下的十分之一;在严重胁迫下,所有树种的耗水量都很小,所占的比例都不到正常情况下的10%。

《2024年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范文

《2024年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范文

《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城市园林建设具有极高的重要性。

而园林树种的选择与灌溉制度的建立直接关系到园林的生态环境和城市的水资源利用。

本文针对北京地区的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节水灌溉制度,为北京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区域及主要园林树种本研究区域主要为北京市,涉及多个城区及近郊。

主要园林树种包括柏树、松树、法桐、国槐、银杏等常见绿化树种。

三、园林树种耗水性研究1. 耗水性测定方法本研究采用称重法、蒸渗仪法等方法,对所选园林树种进行耗水性测定。

通过定期对树木进行称重和土壤水分测定,了解树木的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情况。

2. 耗水性分析经过对北京地区主要园林树种的耗水性分析,发现不同树种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耗水性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法桐、国槐等阔叶树的耗水量相对较大,而柏树、松树等针叶树的耗水量相对较小。

此外,树木的耗水量还受到季节、气候、土壤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四、节水灌溉制度研究1. 灌溉制度设计原则针对北京地区的实际情况,节水灌溉制度设计应遵循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的原则。

在满足树木生长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灌溉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灌溉制度实施措施(1)智能灌溉系统:采用先进的智能灌溉系统,根据树木的耗水规律和生长需求,自动调节灌溉水量和频率,实现精准灌溉。

(2)土壤水分监测:通过土壤水分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状况,为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当土壤水分低于一定阈值时,启动灌溉系统进行补水。

(3)雨水收集利用:充分利用雨水资源,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并储存起来,用于园林灌溉。

(4)合理选择树种:根据北京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合理选择耗水量适中、生态效益好的树种,以降低园林耗水量。

五、结论通过对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园林树种的耗水性存在较大差异,阔叶树的耗水量相对较大,而针叶树的耗水量相对较小。

固体水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固体水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往利 用 吸水 、 水材 料储 存 和 释放水 源 的常规 思想 。 保
固体 水在 干燥 环境 中不蒸发 , 沙 土 中不 流动 、 在 不渗 漏, 与植 物根 系接触 后 , 在生 物 降解作 用 下才缓 慢 释
入较大 的人 力物 力进 行 固体 水 的研制 开发 与推 广应
放 出水分 , 被植 物 吸 收 , 慢 长 期 地 供 给植 物 水 分 。 缓

种用 高新 技术 将 普 通 水 固化 , 水 的物 理 性 质 发 使
生 巨大变 化 , 变成 不 流 动 、 挥 发 、 不 0℃ 不结 冰 ,0 10 ℃不熔 化 的 固态 物 质 。这 种 固态 物质 具有 生物 降解
性能 , 降解后 无残 留 , 污 染 土壤 , 用作 植 物 的长 不 可
中国是 世 界上 干 旱 面 积 大 、 资源 严 重 不 足 的 水
国家 之一 , 干旱 半 干旱 地 区面 积 约 占国土 面 积 的 一 半 … , 国华 北 、 我 西北 、 内蒙 古 和青 藏 高 原 绝 大 部 分
地 区属于干 旱半 干 旱 地 区 J 。近 5 , 国干 旱 化 0a我
用 J 。美 国于 19 9 8年 在 撒 哈拉 沙 漠 极 端 干旱 的 地
带 推 广应 用 固 体水 并 获 得 了成功 , 种植 2 0万 株树 0 苗 , 活率 达 9 % , 寸 草 不 生 的 沙漠 出现 了 一 片 成 3 使 绿 荫 。我 国 深 圳 市 艾 德 迈 尔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 从 1 9 起率先 在 国内对 该 项 技 术进 行 研 究 , 后对 9 8年 先 固体 水 的制造 方 法 、 固化 剂 合 成 、 产 工 艺及 设 备 、 生 生产 过程 的 自动化 控 制 等 进 行 了系 统研 究 , 功 开 成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作者:张艳梅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9年第4期由于气候、水文分布的不均匀,造成人们生活的各个地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不平衡。

虽然水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

一个地区,当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而常年的降水量在200mm以下,则称之为干旱地区,降水量分布在200~500mm 之间,则为半干旱地区。

由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严重缺水,使得该区域的植被成活率低。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对该地区进行抗旱造林技术能够在有效节约水资源的前提下,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1 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的基本概述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节水保水技术的支持能够有效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首先,对于树种的筛选,要选择没有病虫害、无劈裂和没有机械损伤的树种,栽植坑的规格为50cm×50cm×60cm。

选取容量不超过500ml 的矿泉水瓶,在中间位置扎1个不超过0.4cm的小孔,在瓶盖上装1根约30cm长的细管,长度要延伸到地面,将水瓶平放入栽植坑,细管要露在外面方便注水,并选择生长粗度0.2~0.3cm侧根系,从瓶中间的小孔伸进瓶底,再按顺序进行埋土、浇水、地膜覆盖等步骤。

使用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起到蓄水作用,每逢干旱季节,遇到下雨天,雨水能够顺着植物的根系流进水瓶,从而形成循环水,使根在水中生长。

一旦长时间不下雨,树叶会出现反卷,只需要用注射器向细管中注水,使瓶中始终保存水分,以保证树种的正常生长,防止树苗死亡。

2 抗旱造林树种的选择树种种类的选择决定着造林的效率和质量,首先,要根据树种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去选择。

树种能否成活离不开环境的影响,选择的树种分别要考虑其深根性、根系的发达程度、耐高温干旱等方面。

其中,树种的抗干旱性尤为重要,并不是所有能够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物都具有相同的抗干旱能力。

库布齐沙漠防沙治沙固体水抗旱造林新技术

库布齐沙漠防沙治沙固体水抗旱造林新技术

库布齐沙漠防沙治沙固体水抗旱造林新技术
李升;王美兰;张团员
【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科技》
【年(卷),期】2008(34)1
【摘要】通过造林试验证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治沙造林时加入"春之霖"固体水,可以解决土壤水分消耗期水分供应不足的问题,在土壤水分最严重的胁迫时期林木能够保持林木存活的最低含水量,提高成活率,促进苗木正常生长.沙柳加入固体水处理后,造林成活率达到95.3%,比对照区提高14个百分点;杨柴加入固体水处理后,造林成活率达到91.1%,比对照区提高7.3个百分点;大白柠条的造林成活率比对照区提高12个百分点.固体水处理还可以提高造林苗木的高生长量和生物量.施用固体水处理后,沙柳当年的生物量达到243.16 g,为对照区的3.3倍.
【总页数】3页(P55-57)
【作者】李升;王美兰;张团员
【作者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内蒙古,达拉特,014300;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内蒙古,达拉特,014300;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内蒙古,达拉
特,014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28
【相关文献】
1.民勤防沙治沙新技术和新材料试验研究 [J], 安富博;张锦春;纪永福;刘淑娟;孙涛;何芳兰
2.浅谈翁牛特旗防沙治沙造林新技术应用 [J], 刘敏英
3.防沙治沙及春季造林引进固体水造林技术 [J], 谢振和;郭承亮;姜洪梅;程荣涛
4.库布齐沙漠东缘防沙治沙生态效益评价 [J], 王睿;杨国靖
5.固体水、叶面肥在防沙治沙抗旱造林中对苗木成活及生长的影响 [J], 王玉涛;李吉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京郊荒滩生态恢复模式试验示范研究

京郊荒滩生态恢复模式试验示范研究

京郊荒滩生态恢复模式试验示范研究
京郊荒滩生态恢复模式试验示范研究
摘要:针对京郊荒滩实际,设计出生态恢复模式,并在龙庆峡荒滩进行了试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刺槐、中间锦鸡儿、紫花苜蓿等14种乔灌草在试验示范区被成功引种;乔灌草复合结构能更有效防风固沙和改善林下小气候;生态垫覆盖树穴,0~20 cm土壤含水量比对照平均提高26.5%~47.6%;环保型容器苗造林,苗木高径比比大田植苗造林提高1.1%~9.5%;"根宝"浸根造林,苗木当年高增长比对照平均增加4.6%~79.8%,成活率提高0.7%~16.5%.作者:张国祯孙保平丁国栋赵方莹 ZHANG Guo-zhen SUN Bao-ping DING Guo-dong ZHAO Fang-ying 作者单位:张国祯,ZHANG Guo-zhen(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100083;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北京,100029)
孙保平,丁国栋,赵方莹,SUN Bao-ping,DING Guo-dong,ZHAO Fang-ying(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100083)
期刊:水土保持研究 ISTICPKU Journal: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卷(期):2007, 14(2) 分类号:X171.1 关键词:荒滩生态恢复模式试验示范。

固体水野外造林试验初报

固体水野外造林试验初报

固体水野外造林试验初报招礼军;李吉跃;周平;杨庆理;何勇【期刊名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02(24)4【摘要】为了寻找促进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的新途径 ,对深圳市艾德迈尔科技有限公司发明的新型抗旱造林产品———“春之霖”固体水进行了研究 .对使用固体水处理、秸杆覆盖处理、对照等措施进行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固体水能够提供 3个月以上的水分给苗木在干旱期中生长,使用固体水的供试苗木成活情况均在90 %以上 ,其中山杏、白榆、青杨、沙棘和火炬树的成活分别比对照提高了 32 6 % ,26 7% ,2 4 2 % ,7 4 %和 6 1 1% .同时对固体水的释水情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固体水前期的释水速度约为 4g d ,后期约为 5g d ,后期快于早期 ,正好为苗木进入旺盛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

【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固体水;造林成活率;释水速度;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作者】招礼军;李吉跃;周平;杨庆理;何勇【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家林业局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培育及生态系统研究重点开放性实验室;深圳市艾德迈尔科技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8.2【相关文献】1.人工饲养扬子鳄野外放归试验成效初报 [J], 余本付;邵民2.固体水林分养护试验初报 [J], 鲁爱国;张建国;罗菊春3.山杏干水造林试验初报 [J], 李建红;曾存保;何勇;宋桂芳4.乡土树种造林试验初报(Ⅰ)——不同整地方式的造林效果 [J], 庞惠仙;马骏;马林;周蛟;张成泽;方荣;王天星5.湿地松引种野外容器育苗试验初报 [J], 梁辉;姚炳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强再生水对园林绿地中试工作

加强再生水对园林绿地中试工作

加强再生水对园林绿地中试工作
佚名
【期刊名称】《北京园林》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2009年9月18日北京闶林学会植物专业委员会在张治明主任的带领下,组织委员会委员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苏雪痕教授博导、北京市植物园教授级高工郭翎、中科院植物所植物园唐宇丹、张金政研究员、中国农科院王豁然研究员、北京农学院冷平生教授等一行12人,赴东城区柳荫公园实地考察中水(再生水)在公同的应用情况。

【总页数】1页(P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7
【相关文献】
1.再生水灌溉城市园林绿地对植物矿质元素和土壤性状的影响研究 [J], 王艳春;张娟;郝宝刚
2.再生水灌溉对园林绿地淋洗液影响的研究 [J], 梁芳;田静;
3.再生水灌溉对园林绿地土壤环境的影响 [J], 梁芳;赖娜娜;田静;
4.制定《北京城市园林绿地使用再生水灌溉指导书》的几点说明 [J], 王艳春;古润泽;李延明
5.加强绿地系统规划工作,建立生物多样性的园林城市访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部荒漠治理用上“微型水库”

西部荒漠治理用上“微型水库”

西部荒漠治理用上“微型水库”
田雨
【期刊名称】《土地与经济》
【年(卷),期】2001(000)010
【摘要】河北保定市科瀚树脂有限公司生产出一种叫做“固体水”的高吸水树脂。

这种树脂吸水率最高可达1500倍。

将10克离吸水树脂倒在白纸上。

再徐徐注入
1升清水,母料迅速膨胀。

而纸不湿;取直径5厘米的量标。

注入2/3的水,向水面撒少量高吸水树脂,倒置量杯,滴水不漏。

【总页数】1页(P45)
【作者】田雨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24.8
【相关文献】
1.基于循环经济的西部荒漠化治理途径探讨 [J], 刘长灏;张东翔;黎汉生
2.吉林省西部的荒漠化治理途径——生态草建设研究 [J], 刘延春;赵彤堂;刘明
3.我国西部荒漠退化生态系统的治理技术研究 [J], 王娇;魏忠平
4.关于吉林省中西部荒漠化土地治理措施的探讨 [J], 徐安凯;韩萍;李海燕;陈自胜
5.劳动力价格变化对西部生态治理模式经济适应性的影响∗--以宁夏荒漠化治理为
例 [J], 骆耀峰;姚顺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方造林树种耗水特性及抗旱造林技术分析韩平

北方造林树种耗水特性及抗旱造林技术分析韩平

北方造林树种耗水特性及抗旱造林技术分析韩平发布时间:2021-07-30T09:40:17.771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10期作者:韩平崔雪晶李娟[导读] 在干旱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各种植被的生长发育也受到制约。

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需要进一步改善。

农安县农安镇林业站摘要:我国北方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少等。

为了促进造林业的发展,必须加强造林树种和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

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生态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进一步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

关键词: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解决1北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征在干旱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各种植被的生长发育也受到制约。

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需要进一步改善。

另外,北方一些树木耗水量很大,特别是乔木和灌木,一般占同期降水量的60%以上,不适合水资源较少的地区。

一般来说,分析不同树种的耗水量和耐旱性应考虑以下几点:树种类型、树种生长环境要求、树种种植时间。

只有全面掌握这些信息,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另外,为了进一步计算各树种的耗水量,可在苗圃内进行树种盆栽试验,然后根据北方造林区的自然环境因素,选择最适宜的树种。

但需要注意的是,技术人员应严格控制各环节的试验数据和具体参数,确保计算出的用水量与实际情况不存在差异,为科学造林规划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选择成活率高、生长能力强的树种。

2.林业抗旱造林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2.1树种选择不当在林业抗旱造林技术的实际应用中,要选择与当地土地环境相匹配、能充分体现抗旱优势的树种。

根据目前的实践调查结果,所选树种没有充分结合各地区不同的气候生态特征,导致树种抗旱性能较差,进一步影响林业工程质量。

2.2实际操作不到位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总体运行效率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一方面,由于抗旱造林技术专业应用不到位,不仅与当地环境特点结合不紧密,而且运行流程不到位,影响树种的生长速度;另一方面,由于当地对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的实际应用认识不高,不能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应用效果,从而导致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在实际运行中产生不利阻力。

北京地区几个造林树种耗水性比较研究

北京地区几个造林树种耗水性比较研究

北京地区几个造林树种耗水性比较研究
马履一;王华田;林平
【期刊名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3(25)2
【摘要】利用热扩散式边材液流探针于 2 0 0 0— 2 0 0 1年 ,在北京西山地区北京林业大学教学实习林场对油松、侧柏、刺槐、栾树、臭椿和君迁子等树种的蒸腾耗水性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发现 ,树种之间在耗水量、耗水节律、耗水生态对策 ,以及耗水的调节机制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其中 ,树木的叶片蒸腾速率、树干木质部边材宽度、边材导管分布与形态特征、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等因素对单木耗水量均有不同程度影响 .通过比较发现 ,油松液流通量显著大于侧柏 ;刺槐、栾树、臭椿和君迁子 4个树种中栾树单木耗水速率最高 ,其次是臭椿 ,刺槐和君迁子最低 .
【总页数】7页(P1-7)
【关键词】北京地区;耗水性;造林树种;边材液流通量;边材液流密度;蒸腾速率
【作者】马履一;王华田;林平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18.43
【相关文献】
1.苏南丘陵区典型造林树种毛竹耗水特性研究 [J], 刘鑫;谢德晋;张金池;庄家尧;施倩;岳健敏;韩诚
2.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及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J], 陶曙光
3.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及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J], 陶曙光
4.半干旱地区主要造林树种蒸腾耗水特点的研究进展 [J], 张日升;刘敏
5.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单株耗水量研究 [J], 张晓明;余新晓;张学培;魏天兴;孙中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三北地区冻结滞水的生态环境效益

论三北地区冻结滞水的生态环境效益

论三北地区冻结滞水的生态环境效益那平山;周梅;王志刚;包翔;徐树林【期刊名称】《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0(21)1【摘要】本文依据野外观测和室内模拟实验初步资料分析 ,冻结滞水是冬季冻结作用在包气带内形成的季节性固态地下水 ,具有独特的形成机制和倒置富水性及独立的水盐动态特征 ,对生态环境具有双重效应。

冻结滞水比冻结前水量一般增加8%~ 2 5 % ,最高增加 39.5 1% ,是天然和人工植物越冬、春季繁衍的水分代谢均衡不可缺少的 ,甚至是唯一水资源 ,是保持生态平衡的主导因子。

当水量达到过饱和状态时 ,易形成冻胀、热融、滑塌、沉陷、盐渍化、沼泽化等不良地质现象 ,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在水量 <5 %时造成天然和人工植被衰亡 ,加速荒漠化。

这一课题属于跨学部多学科交叉应用基础研究 ,将为可持续发展农林牧业工程、环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荒漠化防治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开拓国际前沿研究领域。

【总页数】5页(P43-47)【关键词】三北地区;冻结滞水;生态环境;形成机制;水资源【作者】那平山;周梅;王志刚;包翔;徐树林【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中国林科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相关文献】1.冻结滞水效应及其促滑机理——以甘肃黑方台地区为例 [J], 张茂省;程秀娟;董英;于国强;朱立峰;裴赢2.中国三北地区冻结滞水资源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效应研究 [J], 那平山;张明如;徐树林3.利用冻结滞水恢复西北地区生态环境 [J], 那平山;徐树林4.抓标准环节促经济效益——浅谈如何提高“三北”地区经济效益 [J], 刘中汉5.干旱地区冻结滞水的形成及其在造林中的应用 [J], 高永;那平山;徐树林;尉秋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d x s o l t ic a e o r s o d n l .T e so la e o a e d c n t t trs p l i o tla - n e e f a s n rs d c r p n i gy h lw r e f t r pn e e e s w n a o s e u p y w t u e k n a wa h a e s k ea o sa o c n lg f o i ae r utb efra p c f n i r ra h r r ain i g l et r t t n t h o o y o l w tr e s i l p h a o na i a s w e i i t s a h f e i e s d mo a o i d e e rg o
De 2 0 c. 0 6
固体 水在 京北荒滩造林绿化 中的应 用试 验
李 一 为 ,杨 文姬 ,孙 保 平 ,周 心 澄 t
(. 1 北京林业大学水 土保持 学院 , . 京林 业大学边坡绿化研究所 :10 8 , 2北 00 3 北京 )
摘要
பைடு நூலகம்
为提高 困难立地 的造林 成活率 , 减轻 风沙 危害 。 位于北 京市北 部 的延 庆县龙 庆 峡荒滩 布置 固体 水造林 的 在
应用试验 。试验过程 中调查 苗木 的成活率 和相关 生长 指标 , 并应 用统计 软件 s PU 分 析 、 究 固体水 的应用效 —LS 研
果。结果 表明: 在造林后 的前 3个月 内, 固体水能够显著提 高造林 成活率 , 苗木 成活 率均超 过 9 %; 0 固体水 施 用量
的增加对苗木 的成 活率 和相关生长指标 的影 响呈相应增加趋 势 ; 固体水缓释供水 、 持续 供 水和无渗 漏等特 点 , 固 使 体水造林技术更 适合在干旱缺水 、 灌溉困难 的地 区推广应用 。
B in , od w t p l a o xe m n w s cre u f f rs t n i tedsl e au i lto e ig sl a rapi t n epr et a a i ot o a o t i n h eo t l va f f j i e ci i rd r e ao a l l a
Lnqnx aq gC ut o e i . hog a sc f aeSP U . h ri t adrl at ogi i i Y i o n f in T ruhs tt a s t r ・L S tes v a r e n e n g an n n y B jg t ii o w l u v a e v l
L ie , agWej , u apn Z o i hn2 i w i Y n ni S nB oi , huX n e g Y g c
( . oeeo o n t osrao 。 .Sl eee t nI iu 1 C lg f iadWa rCnevtn 2 o p R vgt i mf  ̄:Bin oet nvri :108 ,B in ,C ia l Sl e i e ao t e i FrsyU i sy 00 3 eig hn ) jg r e t j
关键 词 固体 水 ;困难 立 地 ; 滩 ;抗 旱 造 林 ; 验 荒 试
Ap l a in fs l wa e n a o e t to o p i to o oi c d tr i f r sa in n
alva a en rh o e ig l il t nt ot fB in u i f i h j
维普资讯
20 06年 1 2月 4 Sp . :79 (u p )8-0 -
中 国 水 土 保 持 科 学
S in eo o l n 阢 frC n ev f n ce c fS i a d e o s r a o i
Vo . S p 14 up
ta h rttr e mo t st e s l ae a n a c o s t n s r ia a rmi e t h c s o e h ti t e f s e n h oi w tr c n e h e a r t i u vv r t p n i h h d n f e ao l e o n n l w ih i v r y
Ab t a t I r e o e d a e s ri a r t o e s p a td i i c l s e d rd c a d tr h r t sr c n od r t r R c u vv l ae ft e ln e n df ut i s a u e s som am O a r i f t n e n
9 0% .Me wh l t h n r a e mp o me tq a tt fsld wae ,t es ria t d rlv tgo h n a i e, l t ei c s e ly n u i o oi tr h u v r e a ee a rwt l e d n y v l a n n
go h id x s o l t r aye O a o su y te a p iain e e to oi tr.T e rs l i dc td rwt n e e fp a swe a l z d S st t d h p lc t f c fs ld wae h u t n iae n e n o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