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测试题
班级____姓名____考场____考号____
一、选择题(68分)
1、图是中纬度某地区一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图所示地区为南半球
B .气温随纬度增加而递减
C .a 、b 两处气温相同
D .a 处气温比b 处气温低
2、读图“我国四地景观素描图”,图示地区最有可能成为鱼米之乡的是
A. A
地
B. B 地
C. C 地
D. D 地
3、关于右图甲乙两地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地夏秋季市易受台风影响
B .乙地夏秋季节易受沙尘暴影响
C .甲地位于南方地区,环境湿润
D .乙地位于北方地区,环境干燥
4、图是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据此判断该地位于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寒带
5、读某地的气候统计图(图中数字代表月份)
该地的气候属于
A.温带海洋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6、读某地的气候统计图(图中数字代表月份)
该地可能位于
A.澳大利亚的太平洋沿岸
B.非洲的印度洋沿岸
C.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
D.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
7、我国疆域辽阔,在不同地区的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多样的地形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
读右侧等高线图,
该地区的人们喜食辛辣食品,与当地的气候有关,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8、如图为一大尺度等温线分布图,若a>b,阴影部分为海洋,则此时
A.南半球都是隆冬季节B.非洲南端开普敦正值多雨季节
C.巴西高原上一片葱绿D.淄博学生正值暑假9、下图为某气候气温降水资料,有关该气候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雨热同期,利用作物生长
B、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C、属于热带的一种气候类型
D、水热资源丰富,是世界水稻的主要产区
10
、
下图反映全球一月份等温线分布规律的是
A B C D
11、
对表格中某城市的气候资
料叙述正确的是 A 、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冬季寒冷干燥
C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D 、雨热同期 12
、
下列四幅图中,反映我国秦岭——淮河以南景观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3、图是我国不同地区的两种居民,关于两地居民饮食习惯、风土人情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居民的主食是小米
B .乙地居民的主食是大米
C .甲地居民的传统运动项目是摔交
D .乙地居民喜唱秦腔、打腰鼓 14、图是我国不同地区的两种居民,关于甲乙两地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地夏秋季节易受台风影响
B .乙地夏秋季节易受沙尘暴影响
C.甲地位于南方地区,环境湿润 D。
乙地位于西北地区,环境干燥
15、有关对图中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地表比乙地平坦
B.甲地降水比乙地丰富
C.乙地人口比甲地集中
D.乙地交通比甲地便利
16、图中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A.离海远近不同
B.地形差异大
C.经度差别大
D.纬度差别大
17、读图“我国四地景观素描图”,当地年降水量最大的应该是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18、读图“我国某地示意图”。
夏季A城市比B城市气温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19、右图中a、b、c、d四地点,位于热带的是
A.a B.b C.c D.d
20、图为亚洲
三个人类文明
发祥地,这三
个地区的共同特征是
A.都位于热带地区 B.都位于湿润地区
B.都位于湿润地区 D.都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21、图为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这三个
地区的共同特征是
A.都位于热带地区 B.都位于湿
润地区
B.都位于湿润地区 D.都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22、图是我国四个省区的轮廓,四个省区对应的简称,正确的是
A.①一云,②一粤,⑧一鄂,④一黑
B.①一藏,②一粤,③一鄂,④一黑
C.①一云,②一桂,⑧一渝,④一黑
D.①一云,②一粤,③一鄂,④一青
23、图是我国四个省区的轮廓,最容易受到台风袭击的省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4、图中有关甲、乙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山的东侧是东北平原
B.甲山是我国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C.乙山与我国一月0~C等温线大致吻合
D.乙山是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25、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不可取的做
法是
A.植树种草,整修梯田 B.退耕还林、
还草
C.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D.开垦陡坡,扩大耕地面积26、读四幅气温和降水量月份分布图,判断叙述正确的选项是A.①气候类型雨热同期
B.②气候类型只分布在欧洲西部
C.③气候类型在巴西没有分布
D.④与我们淄博的气候类型是最相符合的27、关于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地沿海地区是英国移民首先到达的地方②甲地沿海城市较集中,交通便利③乙地沿海地区终年高温多雨④从甲地沿海到上海,要经过3个温度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8、下图L表示一支世界著名的洋流,据图回答问题。
下列城市气候受该洋流影响最明显的是A.纽约 B.伦敦 C.东
京 D.旧金山
29、下图L表示一支世界著名的洋流,据图回答问题。
该洋流是
A.自西向东流的暖流
B.自西向东流的寒流
C.自东向西流的暖流
D.自东向西流的寒流
30、北京时间2006年12月20 日0 时,第15届亚运会在多哈开幕;57 天后,第6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长春开幕。
结合右图,回答
多哈亚运会选择在12 月份举行,主要考虑此时天气一般
A.温暖多雨
B.温暖少雨
C.寒冷干燥
D.高温多雨
二、填表绘图题(共32分)
31、读下图和甲、乙、丙三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三图分别反映了上图中①②③三地的气候特点,请将它们对应连线。
(2)②地所在国家的加尔各答市,因靠近________产地而成为重要的纺织工业中
心该国新兴的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新工业区。
(3)①所在地区和②所在国家的人口现状都存在的问题: ①所在地区
_________;②所在国家_____________
(4)④所在的地区存在的最突出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
3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受降水分布规律的影响,从Ⅰ—Ⅱ—Ⅲ,植被类型依次为
_________________。
(2)a河是全国最大的______河,其水量的变化主要随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3)西北地区包括了我国三大牧区,请将每个牧区的优良畜种(E细毛
羊 F二河马、三河牛 G滩羊)的代号,填到图中相应牧区的空白处。
(4)影响西=jE地区气候的因素,按因果关系排序正确的是 ( )
①降水稀少,气候干早②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③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④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②③④①
(5)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你所了解的我国京津地区的沙尘暴情况,说明西北地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必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某同学在做地理作业时,只完成了一部分。
请你根据表中资料,帮助他完成余下的作业,并回答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11 13 16 20 23 27
降水量(mm) 30 50 70 120 200 270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28 25 19 15 13 12
降水量(mm) 235 150 95 70 45 20
(1) 请把下图中的降水量柱状图和气温变化曲线图补充完整。
(2)该种气候类型可能是______气候。
其气候特点是________.
34、材料一:泛亚铁路(新加坡至昆明)将是联系东盟和中国的重要通道,其中新加坡-吉隆坡-曼谷的已有铁路是公用段,自曼谷至昆明的待建铁路有东、中、西线三个方案。
材料二:东南亚局部图材料三:气候资料图
根据材料,按要求做题: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海
B 半岛
C 城市(首都)
(2)请用字母“D”在图中标出马六甲海峡的位置。
从该海峡向西航行可达欧洲、非洲,向东可达东南亚、东亚各港口,特别是世界经济强国——。
(3)该地区高山、大河构成的地形特点。
被称为“东方多瑙河”的湄公河,它的上游在我国境内叫江。
(4)中南半岛的气候与材料三中四种气候类型有无相对应的。
(5)该区的主要矿产是:()
A.锡和石油B.硒和石油C.铜和稀土D.钨和铅锌
(6)三条铁路线建设最容易实施的是线方案。
35、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选择连线:用箭头“→”把甲、乙、丙三种气候资料与图中字母所在地区连接。
(2)根据甲、乙、丙三地的气候资料分析判断:
A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地区是典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
(3)A、B、C三个地方的纬度大致相同,气候特点却相差很大。
其中,气温年差较最大的是__________地(填代号):造成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______.
(4)图中D地区_______资源十分丰富,成为该地区各国的经济支柱,但____________资源却十分匮乏,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不便。
(5)有记者称,当前在E、F两地区分别存在着严重的人口与粮食问题、生态与环境问题,你认为是否可信__________ ,请你选择E、F其中的一个地方按下列要求分析说明:
我选择的地区是___________(写字母),该地区存在的问题最突出的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6、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完成探究活动。
活动材料:
百叶箱1个、温度计1个、手电筒1个、数据记录及绘图工具等1套。
实践过程:
(1)按照气温测定要求,将温度计放到百叶箱内(温度计离地面1.5米)。
(2)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四次观测奇闻。
(夜晚观测请在教师或家长指导下进行。
)
(3)记录观测结果或绘成图。
(注意最高温和最低温时间)
(4)计算当日的平均气温。
观测结果:
上图是一位同学的观测结果。
请你分析:当天最高气温约为℃。
归纳分析: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
陆地最高温一般出现在(时间);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造成一天中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
拓展延伸:
季节变化:一年当中,青岛地区的月平均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月,月平均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月,四季分明。
空间分布: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是,形成五带。
同理,我国气温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规律
是。
原理应用:
上图是不同温度带各月气温的变化,能基本反映山东省气温变化的
是图。
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图。
37、下图是世界某地区地形、降水分布图。
读后完成以下要求
(1)该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面的大洋,其西海岸①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
是。
(2)该地区大陆东西两岸,地势坡度较大的是岸,
该地区的地形特点
是。
(3)该地区发育大河的有利条
件
是。
38、读“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湿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处的天然植被依次是。
(2)图示地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
是。
(3)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说明原因
是
39、读我国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说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人们把影响气候的因素按因果关系进行了排序,其中排序正确的是 ( )
①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②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③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④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②③④①
(2)图中400~800毫米降水量的分布与的分布有关,受降水分布规律的影响,从I一Ⅱ一Ⅲ,植被变化规律
是。
(3)宁夏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其发展农业的有利水源条件
是,如果开发强度超过了当地自然条件的限制,将会出现什么问题?
40、读“某地锋面气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位于半球,甲处是锋。
(2)从气压状况看,该系统是气压,中心气流辐合(上升、下降)
(3)A、B两地吹偏北风的是,A、C两地气温较低的
是。
(4)如果此时正值晚秋季节,则A、B、C三地不易发生霜冻的
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B
4、B
5、D
6、C
7、C
8、C
9、B
10、C
11、C
12、B
13、D
14、B
15、B
16、D
17、C
18、B 19、C
20、C
21、C
22、A
23、B
24、C
25、D
26、C
27、C
28、B
29、A
30、B
二、填表绘图题
31、(1)甲一③、乙一②、丙一①
(2)黄麻;班加罗尔
(3)人口老化,劳动力、兵源不足等;人口压力大.影响经济的发展
(4)热带雨林破坏和急剧减少,影响了全球的生态平衡
32、(1)草原—荒漠草原—荒漠(2)气温(季节)(3)略(4)C (5)增加西北地区的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同时减少我国京津地区的沙尘来源,改善京津地区的环境。
33、(1)降水柱状图略,气温曲线图略 (2)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34、(1)南马来曼谷(2)D略日本(3)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澜沧(4)无(5)A(6)东
35、(1)甲一C,乙一A,丙一B(2)A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温带海洋性气候(3)B;海陆位置(4)石油;淡水(5)可信;E 人口和粮食问题,人口增长快,农业乍产落后,粮仗产量低,粮食增长速度低于人口增长速度或F 生态和环境问题(或热带雨林危机)过度砍伐林木,修路采矿,开辟农牧场,开荒种地等,毁坏大面积热带雨林,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36、观测结果:15 约9.5 归纳分析:午后2时(或14时)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拓展延伸:7、8月 1、2月
由低纬度向两极地区气温逐渐降低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原理应用: B A
37、(1)东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形成地形雨(或西风带来丰沛的地形雨)
(2)西岸在东西方向上分为三个地形区(或东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西部是高原山地)
(3)东西部地势较高,中部较低;降水较为丰富
38、(1)森林草原荒漠(顺序错一个均不得分)
(2)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3)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挡,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39、 (1)C (2)地形(山脉) 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 (3)灌溉水源充足(可以引黄河水灌溉) 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等
40、(1)北冷
(2)低上升(3)BC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