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法第四次任务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概论形考平台第四次作业案例

公共政策概论形考平台第四次作业案例

公共政策概论形考平台第四次作业案例案例一一个原本冲着“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去的调研,结果却进入了国家的决策层面,谁也无法预料到这样的结果。

2009年12月底,《走进“傻根”们的心世界——关于江苏省苏南、苏北新生代农村进城务工青年价值观研究》获得中国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哲学社科类”特别奖。

但更多的惊喜还在后面。

昨天,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在这份中央文件里,首次提及了“新生代农民工”概念。

而央视《东方时空》在解读这一文件时,也提及了南师大这群学生的功劳:南师大这群学子的努力,改变了中国一亿新生代农民工的命运。

昨天上午,一条政务通短信发到了课题组组长顾若君的手机上:“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党的文件中首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一词,体现中央对80后90后农民工的高度关注。

”顾若君把这条政务通转发给了每一个课题组成员,“真是太太太,,激动了!”顾若君在转发短信的时候,连用几个“太”字来加深自己的感情色彩。

而近两年来的努力与辛苦,所有细节全都历历在目。

但,无论是“挑战杯”的殊荣,还是中央文件的关注这一切,全都意味着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案例二意大利著名的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德?帕累托注意到,社会上的人很自然地分为两大类:一类被他称为“举足轻重的少数人”,另外一类则是“无足轻重的多数人”。

前者在金钱和地位方面声名显赫,约占总人数的20%;后者生活在社会较底层,约占总人数的80%。

这就是著名的“80/20法则”,也称帕累托法则。

后来人们发现,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受“80/20法则”的支配。

“80/20法则”可以总结为:以一个小的诱因、投入和努力,通常可以产生大的结果、产出或酬劳。

在营销行业,在客户身上也存在着“80/20法则”,即80%的收入来自20%的客户。

美国企业家威廉?穆尔年轻时曾在格利登公司做油漆推销员,他对顾客的服务热情周到,但因缺少工作经验,工作后第一个月的收入仅为160美元。

穆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了解到80/20法则,他立即把自己当月的销售图表找出来,经过认真分析,发现他当月收入的80%的确来自约20%的客户。

《国际公法》第二次作业题库(5套及答案)

《国际公法》第二次作业题库(5套及答案)

目录1、国际公法02_0001(红色部分为参考答案) 第1页起2、国际公法02_0002(红色部分为参考答案) 第11页起3、国际公法02_0003 (红色部分为参考答案) 第21页起4、国际公法02_0004 (红色部分为参考答案) 第31页起5、国际公法02_0005 (红色部分为参考答案) 第42页起国际公法02_0001(红色部分为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1. 地面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有权保留(国内运输权)。

2. 英国的(赛尔登)在1618年写成的《闭海论》中,反对格老秀斯的海洋自由论点,提出英国有权占有其周围的海洋。

3. 我国采取(直线基线法)方法划定领海基线。

4. 根据1971年《赔偿责任公约》的规定,发射国对其发射的空间实体在( 地球表面 )造成的损害应负有赔偿的绝对责任。

5. 人类的第一次外空活动是(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6. 公海自由制度意味着公海是( 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

7. 重于空气的飞机载人飞行成功是(1903年)8. 目前确立外层空间法的最重要的公约是( 外层空间条约 )。

9. 沿海国对违反其法律规章的外国船舶可在公海上行使(紧追权)。

10. 国际法上的无害通过制度适用于( 领海 )。

11. 马六甲海峡是(领峡)。

12. 除群岛国的情形外,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海域叫做(内水)。

13. (正常基线法)是指以海水退潮时离海岸最远的那条线做为领海的基线。

14. 将“飞行中”定义为航空器从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至打开任一机舱门以便卸载时为止的公约是(蒙特利尔公约的补充议定书)15.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在联合国主持下于1982年第( 三 ) 次海洋法会议上通过的。

16. 在群岛国的群岛海道上适用(通过制度)。

17. 国际海底区域是(国家管辖范围之外的海床、海洋及其底土)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毗连区的宽度是(从领海基线至其外部界线距离24海里)19. 过境通行制度适用于( 国际航行的海峡 )。

国际公法作业及自测题

国际公法作业及自测题

国际公法第一次作业2004-11-24国际法学第一次作业一、单选题1、国际法编纂的意义在于()。

A国际法的法典化 B使国际法汇编成册C国际立法 D编辑成册以利查询2、在国际法上,互不侵犯原则是指()。

A禁止一切战争 B禁止侵略战争C禁止不宣而战 D在任何情况下禁止使用武力3、下列行为中,属于国际罪行的是()。

A侵害他国侨民的合法权益 B侮辱他国的外交代表C侮辱他国的国旗 D贩卖奴隶4、依国际实践,免除国家责任的情况有()。

A同意 B国际组织授权C不可抗力 D自卫行为5、国家为防止和惩治违反其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等事项的法规,可设立()。

A专属经济区 B渔区C毗连区 D领海二、多选题1、国际法的渊源主要包括()。

A国际习惯 B国际条约C国际法学家的学说 D联合国大会的决议2、按照国际惯例,下列条约应予继承的是()。

A和平友好条约 B边界领土条约C中立条约 D道路交通条约3、国际法律责任的主体有()。

A国家 B政府间国际组织C民族解放组织 D法人4、船舶在公海上航行只服从于()。

A国际法 B船旗国本国法C外国法 D国际私法5、公海是指不包括下列哪些部分的海域()。

A内水 B领海C大陆架 D毗连区三、填空题1、在近代国际法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两件大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立国际法原则的辅助资料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3、国际法主体的类型有以下几种: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4、英国哲学家边沁首倡编纂国际法是在__________ ,国家间的官方编纂活动是在__________。

5、 1899年第一次海牙和平会议通过了__________ ,奥本海对他的评价是__________。

6、联合国法委会__________ 成立,到1981年有__________ 委员。

7、中华人民共和国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总原则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国开作业《国际公法-形考任务》 (31)

国开作业《国际公法-形考任务》 (31)

题目:()是指以在沿海岸向外凸出的地方或沿海岛屿的外缘上选定若干基点,然后将相邻的基点连成直线,形成沿海岸的坡折线。

选项A:直线基线法选项B:自然基线法选项C:正常基线法选项D:几何直线法答案:直线基线法题目:首先提出争取200海里海洋权的国家是()选项A:中国选项B:美国选项C:智利选项D:秘鲁答案:智利题目:人类的第一次外空活动是()。

选项A:美国宇航员乘宇宙飞船遨游太空选项B: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选项C: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选项D:美国宇宙飞船飞入太空答案: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题目:我国采取()方法划定领海基线。

选项A:几何直线法选项B:正常基线法选项C:自然基线法选项D:直线基线法答案:直线基线法题目:第一次确立了国家领空主权原则,奠定了航空法的基石的公约是)。

选项A:巴黎公约选项B:泛美商业航空公约选项C:海牙公约选项D:芝加哥公约答案:巴黎公约题目:将飞行中定义为航空器从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至打开任一机舱门以便卸载时为止的公约是()。

选项A:东京公约选项B:巴黎公约选项C:蒙特利尔公约的补充议定书选项D:海牙公约答案:蒙特利尔公约的补充议定书题目:过境通行制度适用于选项A:内海选项B:国际航行的海峡选项C:历史性海湾选项D:群岛水域答案:国际航行的海峡题目:第一次海洋法会议于()年在日内瓦召开。

选项A:1956选项B:1958选项C:1954选项D:1952答案:1958题目:现行的国际海底开发制度是选项A:平行开发制选项B:自由开发制选项C:协商开发制选项D:单一开发制答案:平行开发制题目:根据国际实践,国家间的民用航空飞行的允许主要是通过双边航空协定实现的。

我国与近()个国家签订了航空协定。

选项A:80选项B:90选项C:70选项D:100答案:70题目:沿海国在大陆架上有()。

选项A: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选项B:开发资源自由选项C:建立法律之自由选项D:建造人工岛屿的自由答案: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题目:地面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有权保留()。

西方行政学说四次作业答案

西方行政学说四次作业答案

西方行政学说四次作业答案作业1一、填空题1、公共行政公共管理2、研究的起点具体研究内容3、政治教育4、权威控制5、计划职能执行职能二、单选题1、C2、D3、B4、D5、A三、多选题1、ABDEF2、ABCD3、ABCDEF4、ABDEF5、ABCDEF四、简答题1、课本第2-4页,共三点(参看导论的前三项学习要求)。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西方行政学的兴起。

19世纪末,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政府管理的社会事务增加,需要政府职能扩张,原有的行政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需要一门科学从理论上指导国家的行政管理运动,行政学应运而生。

西方科学管理运动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行政学的兴起与发展。

科学管理运动探讨了如何在工厂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为政府行政管理改革提供了线索和方法,一些行政学家试图通过科学管理来寻求解决政府行政效率的问题。

因此,某种意义上说,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才促成了西方行政学的形成和兴盛。

相关学科的理论发展和政府的行政管理实践为西方行政学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政治学是行政学的直接理论基础,西方近代史上的政治学以及欧洲大陆的行政法学,是西方行政学的理论渊源。

除了理论基础,政府长期的行政管理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也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制度,为行政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范畴。

2、课本第14页。

威尔逊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提出政治-行政二分法并据此将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

威尔逊对行政管理的本质主要是通过将其与政治和显证制度等概念进行比较而揭示的:(1)行政管理与政治。

一方面,行政管理不同于政治。

行政管理是政府的执行和操作,行政管理是置身于“政治”之外的,行政管理问题并不属于政治问题。

政治是“在重大而且带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行政管理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

国际公法综合练习4及答案

国际公法综合练习4及答案

国际公法综合练习4及答案注意:红色字体为正确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给予某外国的国民的待遇()的待遇。

A. 不低于于给予本国国民B. 等于给予本国国民C. 不低于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D. 等于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2. 外交关系法体系中最重要的公约是()A. 特别使团公约B. 哈瓦那外交官公约C.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D. 联合国特权与豁免公约3. 我国缔约权由()行使。

A. 国务院B. 外交部C. 国家主席D. 全国人大常委会4. 我国的原始国籍取得制度采用的原则是()。

A. 双系血统原则为主、出生地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B. 单系血统原则为主、出生地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C. 出生地原则为主、单系血统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D. 出生地原则为主、双系血统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5. 以下使馆人员在接受国享有完全的外交特权与豁免()。

A. 使馆的外交人员B. 服务人员C. 领事D. 行政人员6. 中国迄今共颁布过()部国籍法。

A. 1B. 2C. 3D. 47. 外交团是()方面的团体。

A. 外交礼仪B. 外交使团C. 领事D. 私人8. 在多边条约的部分当事国之间修订条约叫做()。

A. 条约的重新实施B. 条约的修改C. 条约的修正D. 条约的解释9. 条约的缔结程序之一是()。

A. 认证条约约文B. 保留C. 修正D. 终止实施10. 根据1969年条约法公约和1986年条约法公约,条约是指国际法主体之间以书面缔结并受()支配的国际协议。

A. 缔约国国家元首个人意志B. 国际法C. 国际私法D. 缔约国国内法11. 关于国籍丧失,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 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自动丧失中国国籍B. 中国公民如属外国人的近亲属,可经申请批准退出中国国籍C. 国家公务员和退伍军人不得退出中国国籍D. 中国公民定居国外,经申请批准可以退出中国国籍12. ()是条约终止的原因之一。

《国际公法》第二次作业题库(5套及答案)

《国际公法》第二次作业题库(5套及答案)

目录1、国际公法02_0001(红色部分为参考答案)第1页起2、国际公法02_0002(红色部分为参考答案)第11页起3、国际公法02_0003 (红色部分为参考答案)第21页起4、国际公法02_0004 (红色部分为参考答案)第31页起5、国际公法02_0005 (红色部分为参考答案)第42页起国际公法02_0001(红色部分为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5道试题,共50分。

)1.地面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有权保留(国内运输权)。

2.英国的(赛尔登)在1618年写成的《闭海论》中,反对格老秀斯的海洋自由论点,提出英国有权占有其周围的海洋。

3.我国采取(直线基线法)方法划定领海基线。

4.根据1971年《赔偿责任公约》的规定,发射国对其发射的空间实体在(地球表面)造成的损害应负有赔偿的绝对责任。

5.人类的第一次外空活动是(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6.公海自由制度意味着公海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7.重于空气的飞机载人飞行成功是(1903年)8.目前确立外层空间法的最重要的公约是(外层空间条约)。

9.沿海国对违反其法律规章的外国船舶可在公海上行使(紧追权)。

10.国际法上的无害通过制度适用于(领海)。

11.马六甲海峡是(领峡)。

12.除群岛国的情形外,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海域叫做(内水)。

13.(正常基线法)是指以海水退潮时离海岸最远的那条线做为领海的基线。

14.将“飞行中”定义为航空器从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至打开任一机舱门以便卸载时为止的公约是(蒙特利尔公约的补充议定书)15.《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在联合国主持下于1982年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上通过的。

16.在群岛国的群岛海道上适用(通过制度)。

17.国际海底区域是(国家管辖范围之外的海床、海洋及其底土)18.中华人民共和国毗连区的宽度是(从领海基线至其外部界线距离24海里)19.过境通行制度适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国际公法》第二次作业题库(5套及答案)

《国际公法》第二次作业题库(5套及答案)

目录1、国际公法02_0001(红色部分为参考答案)第 1 页起2、国际公法02_0002(红色部分为参考答案)第11 页起3、国际公法02_0003 (红色部分为参考答案)第21页起4、国际公法02_0004 (红色部分为参考答案)第31页起5、国际公法02_0005 (红色部分为参考答案)第42页起国际公法02_0001(红色部分为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5道试题,共50 分。

)1. 地面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有权保留(国内运输权)。

2. 英国的(赛尔登)在1618 年写成的《闭海论》中,反对格老秀斯的海洋自由论点,提出英国有权占有其周围的海洋。

3. 我国采取(直线基线法)方法划定领海基线。

4. 根据1971 年《赔偿责任公约》的规定,发射国对其发射的空间实体在(地球表面)造成的损害应负有赔偿的绝对责任。

5. 人类的第一次外空活动是(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6. 公海自由制度意味着公海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7. 重于空气的飞机载人飞行成功是(1903 年)8. 目前确立外层空间法的最重要的公约是(外层空间条约)。

9. 沿海国对违反其法律规章的外国船舶可在公海上行使(紧追权)。

10. 国际法上的无害通过制度适用于(领海)。

11. 马六甲海峡是(领峡)。

12. 除群岛国的情形外,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海域叫做(内水)。

13. (正常基线法)是指以海水退潮时离海岸最远的那条线做为领海的基线。

14. 将“飞行中”定义为航空器从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至打开任一机舱门以便卸载时为止的公约是(蒙特利尔公约的补充议定书)15.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在联合国主持下于1982 年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上通过的。

16. 在群岛国的群岛海道上适用(通过制度)。

17. 国际海底区域是(国家管辖范围之外的海床、海洋及其底土)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毗连区的宽度是(从领海基线至其外部界线距离24 海里)19. 过境通行制度适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解读

一、《行政强制法》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支架性法律
• 今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之年,也是国务院加大力度实施《全面推 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法治 政府建设的意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 重要一年。《行政强制法》值此时机出台, 意义十分重大,既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又切实适 应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迫切需要,顺应 了行政强制规范化、法治化和法典化的发 展趋势。
• 为了理性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立 法机关多次广泛征求相关部门、社会公众 和专家学者的意见与建议,借鉴了《行政 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规范政府共 同行为的重要行政法律的立法经验,
• 着力聚焦解决行政强制“散”、“乱”、 “软”等 • 实践问题,统筹兼顾公共利益与公民合法 权益,协调处理多种复杂关系,遵循行政 强制设定和实施的内在逻辑,努力在保障 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与保护行政相对人 合法权益之间寻求平衡。
• 《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立 法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规范行 政机关共同行政行为的综合性法律法规以 及大量规范行政机关某一管理领域行政行 为的专门性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昭示着 我国行政行为与程序法律制度框架已经形 成。
• 但是,勿庸讳言,作为我国行政法部门居 于主体和核心地位的行政行为法律制度, 由于《行政强制法》这一重要的综合性法 律一直未能出台,而直接影响了其健全和 完善的速度,并进而对我国整个行政法律 体系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健 全和完善产生了明显影响。
• 在多次调研并广泛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 地方人大和一些全国人大代表、专家意见 的基础上,于2002年4月形成了《行政强制 法(征求意见稿)》,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 《行政强制法(草案)》,并于2005年12月 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进 行初次审议。

国际公法单选题题库

国际公法单选题题库

国际公法单选题题库第1次任务_00011. 甲国发生的叛乱运动已经被甲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承认为叛乱团体。

该叛乱在其控制的一些地区,强行掠夺或占用外国侨民和外国国家的财产。

下列关于甲国政府是否承担责任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D )A. 承担直接责任B. 承担间接责任C. 甲国政府和叛乱运动共同承担直接责D. 不承担责任2. 最先把国际法著作系统的译成中文的人是( C )。

A. 林则徐B. 严复C. 丁韪良D. 张之洞3. 认为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源于人类良知、理性和法律意识的学派叫做( D )。

A. 实在法学派B. 规范法学派C. 格老秀斯派D. 自然法学派4. 被誉为国际法创始人的是荷兰著名法学家( B )。

A. 克林顿B. 格老秀斯C. 普芬道夫D. 瓦特尔5.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属于对( C )的承认。

A. 新国家B. 新政体C. 新政府D. 新国体7. ( B )被视为是近代国际法形成的标志的事件之一。

A. 国际联盟的成立B. 《战争与和平法》的发表C. 《陆战法规惯例公约》的签订D. 《联合国宪章》的制定8. 关于国家行使自卫权,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B )。

A. 仅指单独自卫B. 可以单独自卫,也可以集体自卫C. 以受到外国干涉为前提D. 自卫不向安理会报告9. 关于不动产的国家继承,应适用( C )。

A. 与所涉领土实际生存原则B. 公平原则C. 随领土转移原则D. 协商原则10. 国际法优先说的著名代表人物是( B )。

A. 德国的耶利内克B. 美国的凯尔森C. 德国的得里佩尔D. 英国的奥斯汀11. 一国的部分领土脱离母国,建立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新的国家被称为( D )。

A. 独立B. 合并C. 解体D. 分离12. 在国家继承中,部分领土割让或某附属领土并入某一既有国家时,适用( B ),即被继承国参加的条约自国家继承日期停止对继承所涉领土失效,而继承国参加的条约则同时对该领土生效,除非该条约对该领土的适用不符合条约的目的和宗旨或者根本改变实施条约的条件。

2023年国际法笔记

2023年国际法笔记

第一章导论1、国际法,亦称国际公法。

罗马人把这个法律部门称为“万民法”,它是一部国内法。

荷兰学者格老秀斯被称为国际法之父,他的名著《战争与和平法》,为近代国际法建立了相称完整的体系,但他仍将此法称之为“万民法”。

直到18世纪末,英国人边沁将此法改称为国际法。

2、普遍国际法是指合用普遍性国际关系的国际法;区域性国际法是指只合用于区域性国际关系的国际法;特殊国际法是指仅合用于某些特殊国际关系的国际法。

一般来说,国际法这个名称是指普遍国际法。

3、对于国际法的效力根据,不同的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大体上分为两大学派:⑴ 自然法学派。

a、国际法上最早的自然法学家要算西班牙的维多利亚和苏亚利兹。

b、17世纪,重要代表人物是德国自然法和国际法专家普芬道夫。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新自然法学派,重要有:社会连带法学派,代表人物有法国的狄骥和美国的庞德。

他们认为法律的根据在于社会连带关系。

国际法效力的根据是“各民族的法律良知”。

规范法学派,代表人物有美籍奥地利法学凯尔逊。

他们认为整个法律体系的最上级是国际法规范,它的效力来源于一个“最高规范”或称“原始规范”。

⑵ 实在法学派。

a、这一学派的发起人是英国的边沁,奥斯汀继承和发展了边沁的思想。

b、最先使用实在法学派观点看待国际法的是荷兰的宾刻舒克。

c、实在法学派认为,国际法效力的根据不是抽象的“人类理性”,而是现实国家的批准或共批准志。

英国国际法专家奥本海就属这一派。

⑶ 格老秀斯学派,即折衷法学派。

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沃尔夫和瑞士的瓦特尔。

这一学派一方面认为自然法是国际法效力的根据,另一方面又认可国家的批准也是国际法效力的根据。

4、新自然法学派兴起的同时,出现了新现实主义学派。

这个学派现今有两种比较流行的学说:⑴ 权力政治学说,认为国际法存在的基础和效力根据是“势力均衡”。

⑵ 政策定向学说,认为国际法的效力取决于国家对外政策。

5、国际法的发展与国际关系的历史发展相适应,经历了四个时期:⑴ 古代国际法a、公元前1296年埃及法老和赫梯国王就缔结了最古老的同盟条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修订历史
共同纲领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 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且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领》。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宪法,却 为宪法的订立奠定了基础。
五四宪法
七八宪法
第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78年3月5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 次会议上通过,共4章60条。被称为七八宪法。
八二宪法
我国当前现行现行宪法。 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 通过并颁布。并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进行了修正。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 里程碑,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 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
一、标题一
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 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何种 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几点认识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几点认识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几点认识《江东论坛》2011年第四期(总第109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几点认识●汪家元2011年3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回顾该体系的形成历程,不难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始终坚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始终坚持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始终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文革"十年浩劫,使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民主法制遭到全面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并明确提出要加强立法工作.从此,我国的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一起,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在1979w1980两年间,全国人大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两次修改.1982年出台了现行宪法.1988年.我国对现行1982年宪法进行第一次修正.至2O世纪9O年代初,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以宪法为统帅,我国已先后制定了适应改革开作者现任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法学副教授.—.48—.放,保障公民权利,规范行政管理的重要法律100 多部,各项事业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法律体系框架初具规模".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人,我国的法制建设也转向完善和保障改革开放,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上来.以"做到改革开放与法制建设的统一".与此相适应,我国于1993年,1999年对现行1982年宪法又进行了两次修正.在此期间,以宪法为统帅,与经济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改革开放相适应.我国出台了大量的法律法规."1992年到2002年间,我国就新制定了法律167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式框架基本搭建.【"2002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新问题,新矛盾也不断出现,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此,我国立法工作也紧紧围绕着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进行.即"在继续完善经济领域立法的同时.着力加强社会领域立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适应社会事业优先发展的需要."[21到2010年底,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并全面完成了对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集中清理工作.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回顾3O年来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历程,可以看出,该法律体系的形成始终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即"在立法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作为立法基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开展立法工作."嘲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针."州"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是搞好立法工作,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前提和根本保证".翻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并以此统一思想认识,确定立法思路. 邓小平理论"指导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事业.它把法制建设在整个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促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起步."闷它为正确把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性质,功能和价值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大问题的回答."不仅为经济体制改革肃清了障碍,提供了理论先导,更推动了经济立法实践的快速展开,为当时我国法律体系建构提供了强劲的源动力."网其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系列论述,有力推动了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促进了立法步伐,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的法律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和客观规律.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和"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总体目标.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设定了具体时间表. 更对该法律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立法的理论创新,法律的制度创新提供了科学范式.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推动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在经济立法继续深化.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同时,我国加强了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立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容更加全面,结构更加合理.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科学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我国法律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动力助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步入更加全面,深入的新阶段.科学发展观"不仅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立法的本质要求,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而且指明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发展基础,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步骤.""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就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了行动指南: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就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嘲在科学发展——49——观的指导下,我国的法律体系建设更加全面,协调,并更注重"可持续",在继续深化经济领域立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领域立法,注重民生保障,"一些民主政治深层次的问题开始破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着'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这五个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翻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历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始终贯穿其中. 邓小平同志将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放到了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方略.1999年,该方略被写入宪法.2Oo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治国之路.依法治国方略不仅内在需要一个健全,完善,规范,系统,协调和统一的法律体系的形成,而且也内在地推动了该体系的基本形成.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执政为民是该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现行1982年宪法在1954年宪法的基础上再次重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同时在结构上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提到了"国家机构"之前,更加突出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维护.2004年,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更好地体现了保障人权这一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2002年以后.我国社会领域立法的加强,不仅彰显出执政为民的这一法治理念,而且也进一步丰富,完善一50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我国的法律是实践证明正确的,成熟的,需要长期执行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服务于人民的.因此.公平正义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应有之义,也是法律的应有之义.宪法和法律都是根据一定的民主程序制定的,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本身就蕴涵着公平正义的精神."法律体系,是国家制度的载体,同时也是国家价值观的载体.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价值是公平正义,法律体系的构建对应着社会公平正义体系的构建."【,因此,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过程. 就是"通过科学机制实现法律资源的充分有效配置.进而通过它实现对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其他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体现出整个社会最大的公平正义"的过程.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这是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决定的.作为上层建筑,法律必须反映和服务于经济基础.保障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就是以服务大局为基本准则.全面保障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历程表明.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大局是该体系形成的内在要求,也是该体系不断得以向纵深发展的深层次动因.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党最可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必须坚持以该理论体系为指导.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党的思想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中国特色"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必须立足我国的经济制度,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必须积极借鉴和吸收古今中外各种优秀法律文化成果.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政治领导.为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推动其在法治领域得到贯彻落实,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加强立法, 执法和司法机关党的组织建设.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过程中,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组织领导.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始终坚持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法律体系的形成是由客观经济规律和经济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决定的;但从法律关系的形成过程来讲,它又离不开人的意志和主观能动性等作用."[1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等七个部门法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呈现出与他国法律体系不同的模式和形态,缘于该体系的形成过程中我国的法治建设始终坚持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我国的立法以宪法为依据,"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这是由宪法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为维护宪法权威和法制统一,为适应立法需要,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紧密联系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充分吸收理论创新成果.适时对宪法进行修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立即对1978年宪法进行两次修改,颁布现行1982年宪法.其后,为适应经济的发展.1988年对1982年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休正,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我国又分别于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了三次修正.截至目前.我国已对现行1982年宪法进行了四次修正.修正案达31条.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每一次的理论创新,思想解放必然会推动法治建设的前进.必然会推动宪法的与时俱进.必然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他组成部分的发展.如:2004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在其后的几年里,我国不断对《刑法》进行修改,到目前为止,其已进行了八次修正,其中将68个死刑减少了13个.尊重人权,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理念彰显其中.再如,自1993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之后.物权的概念逐渐得到社会认可.物权立法也随之加快步伐并于2007年得以高票通过.法律体系是由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亦不例外.在法律部门的划分上.我们没有在学术界的纷争中照搬大陆法系将法律部门简单划分为公法,私法的二元划分方法.也没有简单地将法律部门进行公法,私法和社会法的三分法.而是根据法律部门划分的内在要求和规律,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从我国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的国情出发,从我国现行有效的各类规范性法律文件中按照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找到它们的内在的逻辑联系,即我国法的内在结构.将我国法律体系划分为宪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程序法等七个部门.一51—法律体系的建构要求其结构严谨.即各个方面的法律之间,法律位阶和效力等级.界限分明,配套衔接.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不平衡的这一基本国情,我们果断进行立法体制创新.2000年通过的《立法法》在坚持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集中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前提下,赋予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较大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还赋予经济特区所在地制定经济特区法规的权限和民族自治地方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权限.同时,明确了不同层次法律规范的效力和适用范围,并规定了备案审查制度,以加强立法监督.由此,根据《宪法》,《立法法》和相关法律.适合我国国情的,统一而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得以确立."这样.在当今中国,就形成了一个由国家立法权,行政法规立法权,地方性法规立法权,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立法权,规章立法权,授权立法权以及特别行政区立法权所构成的,较先前体制有重大发展的新的立法体制."这一立法体制"为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良法之治',提供长期而有效的制度保障."【综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历程中,我们不是为了法律体系而去建法律体系,而是在党的领导下.立足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的意志,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尊重和维护宪法权威的前提下,适时对其进行修正,并以宪法为依据,制定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法律;根据相关法律,在统一而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下.制定了大量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按照法律法规之间的内在结一52一构,将其划分为七个不同的法律部门;最终形成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和体例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文6500字)注释:[1】刘先春,朱延军,朱莉《新中国60年法律体系建设研究》,《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2]【lO]-t~《不同寻常的中国特色之路——从改革开放三十年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中国人大》,2008年第16期.[3】[4】吴邦国《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经验》,《求是》,2011年第3期.[5]吴邦国《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而奋斗》,《求是》, 2004年第3期.[6]6刘先春,朱延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第8期.[7】杨晖《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我国法律体系建构的"引擎"作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8】伊士国,吴占英《科学发展观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司法》,2009年第8期.[9]《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9年9月版,第4页.【11]张文显《法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第2版,第99页.[12】吴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成就,问题与对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与研究报告》, 《理论建设》,2011年第1期.责任编辑:万师校对:胡本春。

国开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考1-7专题测验答案

国开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考1-7专题测验答案

国开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考1-7专题测验答案专题测验1一、判断题试题11.18世纪中期,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急于开辟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在世界各地掠夺殖民地。

对错19世纪中期答案:“错”。

试题22.马戛尔尼访华礼仪之争反映了东西方刚刚接触的两个大国文化背景的差异,反映了东方式的与西方式的国际关系体系的矛盾与冲突。

礼仪之争的背后其实是利益之争。

对错答案:“对”。

试题33.1842年6月,乔治·懿律率领一支“东方远征军”,相继从印度、开普敦出发,驶向中国,鸦片战争爆发,这也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对错1840年6月答案:“错”。

试题44.《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于1842年8月强迫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对错答案:“对”。

试题55.1843年10月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又攫取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等许多重要的特权。

对错答案:“对”。

试题66.《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的税率,中国则可以做主。

对错税率须与英国商定。

答案:“错”。

试题77.根据《瑷珲条约》,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清国领土划归俄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大清国领土划为清俄共管。

对错答案:“对”。

试题88.圆明园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而成,被誉为“万园之园”。

1864年,这座人类艺术的宝库在英法联军的抢劫和焚烧中仅剩一片废墟。

对错是1860年答案:“错”。

试题99.清政府也“仿效西法”,大搞洋务运动,并于1888年建成当时雄踞亚洲实力第一的北洋舰队,后面又争取军费购买了几艘新舰。

对错北洋舰队成军以后,海军衙门和户部为了讨好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再也没在海军建设上花过钱。

答案:“错”。

试题1010.《马关条约》赔偿日本白银共2亿两白银。

(完整)比较法的历史

(完整)比较法的历史

比较法总论第四周作业比较法的历史(参考书目:沈宗灵《比较法研究》,既有中国史也有外国史,体系构架清晰明了).世界史:一、19世纪以前的比较法研究1、公元前6世纪雅典执政官梭(suo)轮,制定法律时对各城邦法律进行比较研究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经常使用比较方法,对希腊各城邦政治制度比较研究2、公元前5世纪古罗马法制定《十二铜表法》派人去希腊考察法律万民法发展中包含对罗马公民法和被罗马征服地区原有法律之间的比较3、公元4世纪《摩西法和罗马法合编》,对罗马法和犹太法比较研究,是第一本法律比较研究的作品,作者不明。

4、中世纪西欧:罗马法和教会法的比较研究英国:罗马法和英国普通法的比较研究5、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比较法研究有了较大发展。

西欧代表人物:英国哲学家、法学家培根,第一个提到比较法;荷兰格老秀斯;德国哲学家、法学家莱布尼茨,意大利哲学家、法学家维柯,法国的孟德斯鸠,公认的比较法奠基人之一.那时期,资产阶级统治还未确立,资本主义立法活动还未广泛展开,比较法学有了较大发展,但还没有兴起。

当时盛行古典自然法学说,意味着对法律和成文法的重视,但它要求制定一种反映人类共同理性的,普遍适用于人类的法律,该思想不利于比较法的兴起。

二、比较法在19世纪中期的兴起事实:1829年德国法学家米特迈耶等创办世界上第一个研究比较法的法学期刊《外国法学和立法评论》1831年法国法兰西学院第一次设立了比较立法讲座;后各国不断涌现1894年伦敦大学设立了法制史和比较法教授职位1869年法国创立比较立法学会,后英国也设立并发行《国际法和比较法季刊》至今1876年法国司法部设立外国立法委员会著作:英美法学家发表若干会议:1900年巴黎召开第一次国际比较法大会,标志比较法学自19世纪中期兴起后的高潮。

主要讨论比较法的概念、性质、目的等基本问题。

比较法的目的和作用上,萨莱伊和朗贝尔观点引人关注。

会议决定比较法的主要任务是起草统一的国际法律:以法典形式出现的各文明国家共同适用的法律。

从良法到善治

从良法到善治

从良法到善治作者:邹典来源:《西部学刊》2024年第12期摘要:随着公私融合的民法典时代到来,公权力无论是基本立场还是发展趋势上都必须作出积极回应。

从公权与私权的关系中,把握政府“能为”和“不能为”的边界,明晰“应当为”的职责:即保障权利实施和平衡私权冲突;从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中,聚焦政府如何“做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对此民法典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构建合意自治的市场机制,进行积极有为的政府干预,确立多元主体的协商共治;从观念、规则、机制的角度,法治政府建设要实现有限政府与有为政府的双重构建,这包括实现民法理念的价值融通,权力规范的立法衔接,权力运行的机制完善。

关键词:民法典;法治政府;有限政府;有为政府中图分类号:D922.1;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12-0088-04From Good Law to Good Governance—The Construction of a Law-based Government in the Era of Civil CodeZou Dian(Department of Law Teaching and Research, Party School of the Shaoyang Committee of CPC, Shaoyang 422000)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the Civil Code that integrates public and private right,the public power must respond positively both in terms of its basic posi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rights, the boundaries of what the government “can do” and “can’t do” can be grasped to clarify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should do”, namely,guaranteeing the rights implementation and to balance the conflict of private rights; focusing on how the government “does well”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the market and society. In this regard, the Civil Code has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new requirements: constructing a consensual and autonomous market mechanism to carry out activ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to establish the consultation and jointnomy of multiple subjects; achieving the dual construction of a limited government and a promising government in the building of a law-based government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concept, rules and mechanism, which includes the realization the value of the concepts of the civil law, the legal convergence of the power regul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echanism for the power function.Keywords: Civil Code; a law-based government; the limited government; the promising government目前,我国法治政府建设进入了攻坚期[1],实现了法治政府建设的党政同责。

第二节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第二节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第二节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一、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与国民党的倒退1.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1)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2)在新的形势下,日本侵华方针出现新的变化,即由过去对国民政府实行的以军事进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的方针,改变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把战略中心转移到敌后战场,对敌后解放区加"扫荡",大力培植伪军和伪政权,以确2.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1)在日寇的政治诱降下,汪精卫等于1938年12月叛国投敌。

(2)1939年12月,日汪签订《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

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正式拼凑了一个全国性的伪"国民政府"。

同年11月,日本日、汪、日本政府宣布正式承认汪伪政府。

3.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1)背景:随着抗战格局的新变化,国民党对其政策也进行了调整。

1939年1月召开的(2)内容:这次全会的中心议题是决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

会后,国民党陆续颁布一系列秘密的防共限共的文件。

五届五中全会还决定设立党政军一体化的国防最高委员会,由蒋介石任委员长,以强化法西斯独裁统治。

二、正面战场的继续抗战1.南岳军事会议(1)背景: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1938-11在湖南召开南岳军事会议。

(2)内容:重新部署了军事力量。

会议重申继续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方针,采取转守为攻,牵制和消耗敌人的战术,粉碎日"以华制华"的阴谋。

(3)会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制定了《第二期作战指导方针》。

2.正面战场的继续抗战(1(2年,国民党军队在华中、华南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组织了南昌战役、随(县)枣(阳)战役、第一次长沙战役、桂南战役、枣(阳)宜(昌)战役等。

(3)评价:A.基本上阻止了日军的进攻,保持了战线相对稳定和战略相持态势,牵制了日军兵力,配合了敌后战场的作战。

B.但与此同时,国民党在战略上实行全盘收缩,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联合国国际法院除对国家外交的诉讼案件有管辖权外,还有权对联合国大会提出的法律问题发
表(B)
A. 判决裁决
B. 咨询意见
C. 仲裁意见
D. 上诉意见
满分:2 分
2. 区域性国际组织在解决区域内国际争端时,采取执行行动之前,须经(B)批准。

A. 联合国大会
B. 联合国安理会
C. 争端当事国
D. 第三国
满分:2 分
3. 下列哪个组织的总部设在伯尔尼(C)。

A. 国际电信联盟
B. 世界气象组织
C. 万国邮政联盟
D.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满分:2 分
4. 在联合国内,推荐秘书长人选属于(D)。

A. 大会讨论的程序事项
B. 安理会讨论的程序事项
C. 大会讨论的非程序事项
D. 安理会讨论的非程序事项
满分:2 分
5. 在传统国际法理论汇中,一国对他国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限制商品进口的行为,引起
他国的(B)行为,是一种合法的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

A. 报复
B. 反报
C. 封锁
D. 干涉
满分:2 分
6. 下列哪个组织是与联合国建立关系的第一个专门机构(A)。

A. 国际劳工组织
B. 世界气象组织
C. 万国邮政联盟
D.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满分:2 分
7. 安理会所表决的非程序事项,以包括常任理事国在内的(D)个理事国的()票决定。

A. 10 赞成
B. 10 可决
C. 9 赞成
D. 9 可决
满分:2 分
8. 联合国的首要宗旨和目的是(B)。

A. 保障人权自由和平等
B. 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
C. 发展各国间友好关系
D.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满分:2 分
9. 在国际组织中只有部分权利并承担部分义务的成员是(C)。

A. 完全成员
B. 部分成员
C. 联系成员
D. 观察员
满分:2 分
10. 关于联合国安理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 有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前者是不经选举永久担任的
B. 安理会任何常任理事国都可以请求安理会召开会议
C. 安理会可以建议以适当程序或调整方法解决会员国之间的争端,但在行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职
能时,其建议对当事国无法律拘束力
D. 联合国秘书长和国际法院的法官由安理会选举
满分:2 分
11. 将争端提交由一个若干人组成的委员会,并由其查明事实、提出报告和建议促使当事国
达成协议的解决争端的方法称为(D)。

A. 斡旋
B. 调停
C. 调查
D. 调解
满分:2 分
12. 国际上规定废弃将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的第一个公约是(B)。

A. 1907年海牙和平公约
B. 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
C. 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
D. 1968年《日内瓦公约》
满分:2 分
13. 在国际法上第一次规定对犯有国际罪行的国家领导人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是(B)。

A. 1899年的《海牙和会》
B. 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
C. 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
D. 1943年的《莫斯科宜言》
满分:2 分
14. 下列国际组织不属于联合国专门机构的是(C)。

A. 世界气象组织
B. 国际原子能机构
C. 世界红十字会
D. 国际劳工组织
满分:2 分
15. 联合国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首要的机关是(D)。

A. 联合国大会
B. 国际法院
C. 托管理事会
D. 安理会
满分:2 分
16. 处理国际组织日常工作的常设机构是(D)。

A. 决策机关
B. 执行机关
C. 协调机关
D. 行政机关
满分:2 分
17. 合法交战者有(A)
A. 武装部队
B. 平民
C. 占领区的敌侨
D. 本国国民
满分:2 分
18. 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有(C)。

A. 189个
B. 180个
C. 51个
D. 60个
满分:2 分
19. 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一般性国际组织是(C)。

A. 联合国
B. 威斯特伐里亚和会联盟
C. 国际联盟
D. 欧洲协调
满分:2 分
20. 国际常设法院于(C)年成立。

A. 1899
B. 1900
C. 1922
D. 1928
满分:2 分
二、多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不属于联合国安理会职权范围的事项有(AC)。

A. 选举联合国秘书长
B. 选举国际法院的法官
C. 开除会员国或中止会员国权利
D. 调查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情势
满分:2 分
2. 下列选项属于联合国的主要机关的有(ABC)。

A. 大会
B. 安理会
C. 国际法院
D. 国际法委员会
满分:2 分
3. 联合国大会的职权有(4)。

A. 选举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B. 讨论联合国宪章范围内的任何事项
C. 投票选举国际法院法官
D. 委任联大秘书长
满分:2 分
4. 关于联合国安理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D)。

A. 有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理事国都是不经选举永久担任的
B. 安理会任何常任理事国都可以请求安理会召开会议
C. 安理会可以建议以适当程序或调整方法解决会员国之间的争端,但在行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职
能时,其建议对当事国无法律拘束力
D. 联合国秘书长和国际法院的法官由安理会选举
满分:2 分
5. 联合国秘书长的职权有(4)。

A. 监督联合国工作人员的工作
B. 在联合国安理会中以秘书长的资格行使职权
C. 执行经社理事会委托的职务
D. 对威胁和平与安全的事项提请安理会注意
满分:2 分
6. 世界贸易组织具有的职能是(4)。

A. 为成员的贸易谈判提供场所
B. 协调成员间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
C. 审议成员的贸易政策
D. 实现全球经济政策的制定的统一性
满分:2 分
7. 国际法院的法官(BCD)。

A. 对涉及本国的案件必须回避
B. 对涉及本国的案件不用回避
C. 对曾经参与过的案件必须回避
D. 均没有同一国籍
满分:2 分
8. 国际组织的成员在国际组织中一般享有的权利是(4)。

A. 代表权
B. 发育权
C. 表决权
D. 章程赋予的其他权利
满分:2 分
9. 《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规定,该法庭对(ABC)有管辖权。

A. 反和平罪
B. 战争罪
C. 反人道罪
D. 种族灭绝罪
满分:2 分
10. 合法交战者有(ABC)。

A. 武装部队
B. 民兵和志愿军
C. 游击队
D. 雇佣兵
满分:2 分
11. 国际争端的特点是(4)。

A. 国际争端的主体主要是国家
B. 国际争端往往涉及国家的重大利益或重要权利
C. 国际争端的解决方法决定于该争端的性质
D. 国际争端的解决方法由当事国自愿选择适用
满分:2 分
12.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国际法原则宣言中的七项原则(4)。

A.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 不使用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
C.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D. 各民族权利平等与自决
满分:2 分
13. 联合国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制度包括(BC)。

A. 协商一致行动
B. 集体安全保障制度
C. 维持和平行动
D. 托管制度
满分:2 分
14. 引起国家继承的原因包括(AB)。

A. 国家领土割让
B. 国家领土合并
C. 由于先占
D. 由于添附
满分:2 分
15. 中英政府解决香港回归问题,采用了(AB)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A. 谈判
B. 协商
C. 和解
D. 调查
满分:2 分
16. 下列哪个组织的总部设在日内瓦(ABD)。

A. 国际电信联盟
B. 世界气象组织
C. 万国邮政联盟
D.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满分:2 分
17. 依照国际法,边界争端应通过(BCD)方式解决。

A. 武力
B. 谈判
C. 国际仲裁
D. 国际司法程序
满分:2 分
18. 以下实体可以请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AB)。

A. 联合国大会
B. 安理会
C. 中国
D. 欧洲联盟
满分:2 分
19. 国际法院审理案件适用的法律包括(4)。

A. 国际条约
B. 国际习惯
C. 一般法律原则
D. 司法判例和权威最高的公法学家的学说
满分:2 分
20. 国际组织的决策方式一般有(4)。

A. 全体一致通过
B. 多数表决通过
C. 协商一致通过
D. 特定多数通过
满分:2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