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4例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4例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
练祥;陈晨松;柯婷婷;朱平光;徐建荣;盛吉芳
【期刊名称】《浙江医学》
【年(卷),期】2013(000)007
【总页数】2页(P585-586)
【作者】练祥;陈晨松;柯婷婷;朱平光;徐建荣;盛吉芳
【作者单位】315700 象山,宁波市第四医院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315700 象山,宁波市第四医院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315700 象山,宁波市第四医
院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315700 象山,宁波市第四医院象山县第一人民医
院感染科;象山县疾控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
【正文语种】中文
2010年5 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河南、湖北等6省从发热伴血小板(PLT)
减少患者血液中分离到一种新型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1-2]。

2011年6月台州陈华忠[3]报道浙江省
首例,后舟山、义乌陆续报道。

2012—05-09宁波市第四医院院收治4例发热伴外周血WBC、PLT减少患者,最后确认SFTSV感染,其中1例死亡,现将其流
行病学与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1 流行病学资料 4例患者均为象山西周镇人,居住地属于丘陵地区。

其中男1例,女3例,年龄66~74岁,平均69.5岁。

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2例、支气管扩
张1
例、糖尿病1例。

发病时间2例为5月份,另2例为8月份。

2例患者属于同村,分别在5、8份月发病,病前都有上山劳作史。

1例患者发病前20d有额部昆虫叮咬史(具体不详),余3例无明确昆虫叮咬史。

4例患者均无外出史,而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及医务人员均未发病。

2例同村患者的邻居饲养羊群中发现蜱虫,但经宁波疾控中心检测蜱虫中均未检测到SFTSV核酸。

1.2 临床表现 4例患者均有发热,体温38~40.5℃,热程1~14d。

厌食纳差乏力4例,肌肉酸痛3例,咳嗽、呕吐各2例,头痛、腰痛、腹泻、意识不清各1例。

体格检查有浅表淋巴结肿大4例,尤以单侧腹股沟、腋下、颈部为著,界限清,
有明显触痛。

皮肤出血点1例,相对缓脉1例,肝脾肿大1例。

有2例并发肺部
感染,1例并发脑梗死、低钾血症,1例并发感染性休克、病毒性心肌炎、呼吸衰竭、肝、肾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1.3 实验室检查患者血WBC、PLT均进行性下降,血WBC最低降至(0.93~
2.08)×109/L,1例降至1.0×109/L;PLT最低降至(4~42)×109/L,1例死
亡患者降至4×109/ L。

4例患者PLT分别在病后第6、7、10、20天降至最低,
2例患者异型淋巴细胞升高。

尿蛋白2例++++,1例++,1例+。

肝功能异常3例,其中AST102~626 U/L,ALT50~326 U/L,ALB降至23.2~29.3g/L。


肌酶谱4例均异常,CK 762~5 679 U/L,CK-MB 43~124 U/L,LDH872~1 017U/L,升高幅度CK>LDH>AST>ALT>CK-MB。

入院时CRP均正常。

出现
肾功能异常2例,Cr 193~245μmol/L。

低钾血症2例:血钾2.56~
2.73mmol/L。

4例患者D-二聚体均升高880~12 040μg/L。

8月份发病的2例
患者行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1例正常,1例CD3+降低(44.8%),CD4+降低(19.3%),CD8+正常。

余EB病毒-IgM、巨细胞病毒-IgM、科萨奇病毒-IgM、出血热病毒-IgM均阴性;血培养、尿培养,肥达反应均阴性。

所有患者采血送至宁波疾控中心,经RT-PCR检测SFTSV核酸,并在省疾控中心复核,均呈阳性。

全部患者诊断符合卫生部《发热伴PLT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

心电图提示1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频发房早、频发室早,频发短阵房速及房颤。

1.4 治疗与结果入院后均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血WBC等对症支持疗法。

2例患者给予人免疫球蛋白10g静脉滴注3d,白蛋白或
血浆支持疗法。

1例死亡患者甲基强的松龙80 mg静脉注射,2次/d,应用6d。

结果1例危重型死亡,3例治愈出院。

患者女,74岁。

农民;因“发热3d”于2012年5月7日入院。

有糖尿病、高
血压史10年,血糖、血压控制尚可。

查体:T38℃ ,P86次/min,R19次
/min,BP118/ 60mmHg,急性病容,右侧腹股沟可及2~3枚直径约1.0cm淋
巴结,有压痛,边界清。

心肺阴性。

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

双肾区叩痛阴性。

血常规:WBC 1.18×109/ L,Hb 100g/L,PLT 45×109/L,N 0.75×109/L,CRP5mg/L。

尿常规:蛋白++++,红细胞+++,糖++。

肝功能:ALT 181U/ L,AST 439U/L,ALB 36.2g/L,A/G1.53,TBIL 6.5μmol/L,DBIL 1.6μmol/L,D-二聚体12 040μg/L。

入院后予头孢唑肟和左氧氟沙星抗感染,体温波动于39~40℃,感全身乏力,肌痛。

5月10日加用利巴韦林0.4静脉滴注,2次/d,重组
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

5月11日上午意识改变,神志模糊,呼吸加快40
次/min,高热39℃,血压下降86/40mmHg转入ICU。

全院会诊后考虑SFTSV
感染可能,加用甲基强的松龙80 mg静脉注射,2次/d,扩容补液,多巴胺、间
羟胺升血压,人免疫球蛋白10g静脉滴注3d,比阿培南抗感染,机械呼吸,白蛋白与血浆交替使用。

5月15日心电图出现频发房早、频发室早,频发短阵房速及
房颤。

肾功能Cr245μmol/L,K+2.73mmol/L,Na+151mmol/L。

心肌酶谱:CK5 679 U/L,CK-MB124 U/ L,LDH1 017 U/L。

宁波市疾控中心报告SFTSV
核酸阳性后送至浙江省疾控中心复核仍阳性,遂确诊为SFTSV感染,并发感染性
休克,病毒性心肌炎,呼吸衰竭、肝、肾多脏器功能衰竭,属于危重型。

5月18
日停用甲基强的松龙,5月19日体温降至正常,发热持续半个月。

神志一直浅昏迷,5月21日PLT降至4×109/L。

5月23日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出院2d后
死亡。

SFTSV从形态和基因组水平上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的1个新属,故被认定为一种新
病毒。

2011年浙江省陆续确诊9例患者,今年确诊宁波地区首发的4例SFTSV
感染。

象山地处海岛,本组4例患者均为老年农民,同属象山西周镇,其中2例
同村,居住地属于丘陵山区,无外出旅游、打工史。

同时送检非西周镇的发热伴PLT减少的本地患者血液检测SFTSV核酸均阴性,提示象山西周镇为其疫区,以
本土感染可能性大。

回顾性调查近10年来每年都有3~4例发热伴有血WBC、PLT减少、浅表淋巴结肿大的类似病例发生,笔者认为宁波象山地区SFTSV流行
可能已有较长时间,这是老问题,新发现[4]。

本组1例发病前20d有“蚊虫”叮咬史,而且从邻居饲养的羊群发现蜱虫,余3例均无明确蜱咬史。

张勇扬等[5]认
为密切接触急性期患者可能感染病毒,但未发现与4例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和医
务人员感染发病,无人源性感染依据。

因此SFTSV感染传播途径尚不确定,值得
进一步探索。

SFTSV感染急性起病,主要表现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长达10d以上。

本组1例重型患者高热长达半个月,同时有明显纳差乏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腹泻,继而出现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

提示热程越长,体温越高,病情越重。

目前SFTSV感染病死率高达12%,与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有关。

本组1例死亡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病程早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后一直处于浅昏迷,死因与感染性休克,病毒性心肌炎,呼吸衰竭、肝、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有关。

SFTSV感染无特效治疗,因此早期诊断尤显重要。

笔者认为血WBC、PLT进行性下降,伴有腹股沟、颈部、腋下单侧淋巴结肿大有明显触痛,同时早期出现LDH、
CK、AST明显升高,但CRP在正常范围,可以作为早期诊断SFTSV感染重要线索,需及时行血清学检查确诊。

治疗以对症支持疗法为主,应及早应用利巴韦林抗病毒。

对于CD3+明显下降患者及早应用人免疫球蛋白3d以上可能有效。

卫生部诊疗指南[2]认为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应当慎重使用。

笔者认为当患者病情进展迅速,高热不退,伴有神经精神系统症状,有重型倾向时,可酌情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由于SFTSV感染尚有许多未明确的地方如传染源、传播途径、发病机制等,故如何规范有效的治疗尚须进一步探讨。

【相关文献】
[1]李德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概述[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
志,2011,25(2):81-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4(4):193-194.
[3]陈华忠,吴伟梯,徐建人,等.浙江省首例蜱叮咬感染SFTSV诊治分析[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4(4):195-196.
[4]张文宏,翁心华.新发布尼亚病毒引起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老问题,新发现[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30(5):257-258.
[5]张勇扬,熊亚莉,孙静,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6例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2,5(2):89-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