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重症、危重判断及运送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颜色:皮肤口唇甲床紫绀提示缺氧 3、有无出血
GCS评分
GCS是昏迷评分量表,是用来评判人的意识障碍程度的,得分值越高提示意识状态越好。 GCS量表总分范围是3-15分,15分表示意识清醒,并根据意识障碍的差异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意识障碍:13-14分;中度意识障碍:9-12分;重度意识障碍:3-8分;昏迷:低于8分;重度昏迷:4-5分 脑死亡:3分。
内科常见危重症
肺炎、疟疾、恶性肿瘤、慢性肝病、结核病、风湿性心脏病、休克、大出血、急性腹膜炎、瘫痪病人、各种贫 血、心绞疼、急性心梗、糖尿病合并昏迷、急性卒中、脑血管疾病
危重症病人的安全转运
依据《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版》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
转运目的:寻求和完成更好的诊疗措施,以期改善预后明确诊断,进一步治疗。
1级 必需
2级 强烈推荐
3级
理想
监测记录 • 心电图(1级) • 脉搏血氧饱和度(1级) • 非侵入性血压(1级) • 心率(1级) • 呼吸频率(1级) • 机械通气患者测量气道压力(1级) • 二氧化碳描记术(2级) • 连续测量血压(3级) • 测量肺动脉压(3级) • 测量颅内压力(3级) • 测量中心静脉压(3级)
专项训练的护士。 • 当患者病情不稳定时,由医师陪同,该医师应接受过气道管理培训、高级生
命支持培训、危重病治疗培训或其它同类培训。
重症患者的转运应由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务人员完成!
转运中监测—如何监测?
• 转运患者或患者检查时,医务人员应始终留在患者身边,根据需要观察和记录 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 对监测水平划分为如下
睁眼反应 自动睁眼 呼唤睁眼 刺痛睁眼 不能睁眼
评分 4分 3分 2分 1分
语言反应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语无轮次 只能发声 不能发声
评分 5分 4分 3分 2分 1分
运动反应 遵嘱活动 刺痛定位 躲避刺痛 刺痛屈肢 刺痛伸肢 不能动
评分 6分 5分 4分 3分 2分 1分
常见面容
急性面容:表现为面色潮红,兴奋不安、鼻翼煽动、呼吸急促、口唇疮疹,表情痛苦。 慢性面容:表现为面色苍白或灰暗、面容憔悴、目光暗淡。 二尖瓣面容:表现双颊紫红,气短、口唇发绀。 病危面容:表现为面肌消瘦、面容枯槁、面色苍白或铅灰、表情淡漠、双目无神,眼眶凹陷。 贫血面容: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舌结膜色淡、表情疲惫乏力、心慌。
急急症症、、重重症、症危、症的危判症断及的转判运注断意事与项运送
目录
1 什么是危重病人 2 危重病人的特征
3 内科常见危重症 4 危重症病人的安全转运

什么是危重病人
1、生命体征不稳定 2、病情变化快 3、两个以上系统器官不稳定,衰竭或减退 4、病情发展可能危及到病人的生命
危重病人的特征
1、卧床 2、意识障碍 3、进食困难 4、生命体征不稳定(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与病情相关的危险事件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其他
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速或过缓、其他心律失常 低氧血症、高气道压、分泌物阻塞、剧烈咳嗽、呕吐导致窒息 颅内压增高、剧烈烦躁、抽搐
出血、高热等
与设备相关的危险事件
通气设备 输注设备 监护仪 负压系统
呼吸回路断开、呼吸囊漏气、密封不够、氧气源不足、电池不足 断开、电池不足、长度不足、输液架出现问题 功能异常、电池不足、干扰、看不到屏幕 无负压吸引或吸引力不够
转运形式:
• 院内转运 • 放射科、B超… • 病区、手术室、ICU…
• 院际转运 • 转上级医院(北京、南京、上海…) • 转专科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
存在的转运风险:增加并发症、死亡率、伤残率。
转运禁忌症
• 心跳、呼吸停止(心肺复苏); • 有紧急插管指征,但未插管; •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未积极治疗; • 潜在的风险:活动或搬运明确增加风险和危险者。
转运过程中所存在的危险因素
• 低通气:气道梗阻、中枢性呼吸抑制 • 低血压:休克、失血(持续中) • 低氧血症:通气、换气功能障碍 • 意外事件:搬运、摔伤等 • 严重者:心跳、呼吸停止
转运并发症
转运过程中的并发症 发生率71%
█ 引流管脱出 █ 气管移位 █ VCV(中心静脉导管) █ 未能按时治疗的 █ 心率改变的 █ SPO2(血氧饱合度)
转运前患者的准备 积极稳定病情
➢ 针对性的处理原发疾病 ➢ 确保患者气道的安全性 ➢ 确保循环稳定
妥善固定好静脉管路
事先充电
充足的氧气
药品、设备准备充分
随从人员
• 院内转运至少由一人陪同。 • 院际转运至少由一医、一护陪同。 • 其中一名是具备危重病护理资格,并经过了为胜任转运所进行的基础培训和
生命八征
体温:温度高低、热型、及伴随症状 脉搏:观察脉搏频率、节律和强弱、 呼吸:呼吸的频率和节律、深浅度、呼吸的声音、有无呼吸困难和梗阻 血压:收缩压是否大于100mmHg 神志:神志是否清晰 瞳孔:瞳孔是否散大,是否灰暗、对光是否有反射。 尿量:24小时正常尿量1500---2500ml 皮肤粘膜:1、温度:皮肤苍白、四肢湿冷提示休克
决定—需要转运吗?
危重患者能否转运,取决于转运利益与风险的综合评估。
利益、风险评估
• 利益: 明确诊断 完善检查 确定手术 确定治疗 追求更好的监护 治疗…
• 风险: 生命体征 并发症 意外事件 抢救措施 救治条件 能力…
计划—转运方案?
• 确定转运目的和目的地,评估转运的距离和时间。 • 道路的选择或运输方式。如果大于半小时,重新评估。 • 选择准确的监测方法和设备。 • 预测可能的并发症。 • 携带的药物和器械。 • 按照可用性和病人的特征选择运输工具。
转运期间应提供必要的监测治疗措施, 转运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原有监测治疗措施的连续性。
院际转运注意事项
• 利益大于危险,院际转运可以进行。转运决定由所在医院医生做出,一旦决定,尽快实施。 • 院际转运前要由具有责任能力的患者、患者的监护人或丧失责任能力患者的法定代表人签署转运同意书。 • 每一个危重患者至少由2名医护人员陪同。 • 急救药品与稳定病情和维持生命征所需药品也必须准备充分。
转运前工作
• 正确评估气道安全性,确保气道畅通。 • 保持两条静脉通道,控制活动性出血,积极液体复苏,升压药物的应
用,血液动力学基本稳定方能转运(SBP≧90mmHg、 MAP≧65mmHg)。 • 积极原发疾病的针对性处理。
转运开始前尽可能的维持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稳定, 并有针对性地对原发疾病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