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
本章小结
1. 儿童保健三级预防 疾病发生前的干预、未出现疾病症状前的干预措施、彻底治疗疾病。 2. 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 胎儿期及围生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
龄期、青春期。 3. 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护理、营养、计划免疫、儿童心理卫生、定期健康检查、体格锻炼、
意外事故预防。
筛查缺铁性贫血、做好眼保健、口腔保健。定期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溺水、外伤、误服药 物以及食物中毒等意外伤害。 3. 学前教育 为进入小学进行学前准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道德教育。
学龄期特点
体格生长
学龄儿童体格生长稳定增长
心理逐渐发育
六、 学龄期保健
1. 加强营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保证牛奶摄入,每天睡眠10小时以上,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每 天60分钟以上,每天屏幕时间限制在2小时以内。
胎儿致畸敏感期
药物对胎儿的影响-1
药物
胎儿的影响
肾上腺皮质激素
腭裂、无脑儿
安定
唇裂、畸形、核黄疸
苯妥英钠
唇裂、腭裂、先心病
链霉素
失聪、小鼻、多发性骨畸形
维生素A
畸形
四环素
牙釉质、骨骼发育不良、
131I
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低下、畸形
维生素D
主动脉狭窄、高钙血症
甲苯磺丁脲(D860) 畸形、唇裂、腭裂、先心病
2. 提供良好学习环境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注意看书写字姿势,预防 近视眼、斜视。
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加防病抗病能力 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及活动。 4. 疾病筛查,预防事故 预防缺铁性贫血、肥胖等营养性疾病、屈光不正、龋齿等,注意心理
行为问题,进行法制教育,学习交通规则和意外伤害的防范知识。
我国儿童0~6岁疫苗免疫程序(2012年CDC发布)
疫苗 乙型肝炎(乙肝)疫苗 卡介苗 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百白破)联合疫苗 白喉-破伤风(白破)联合疫苗 麻疹-风疹(麻风)联合疫苗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腮风)联合疫苗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减毒活疫苗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谢谢
节发育不良的早期筛查 6. 新生儿访视 新生儿期一般2次访视
出生时的护理
居家保健
保暖 合理喂养 皮肤护理 预防感染
促进感知觉、运动发育
谨慎用药
哺乳期母亲服药对新生儿的损害
药物 异烟肼 氯霉素 磺胺类 放射性同位素 抗代谢药物
有害作用 肝损害 骨髓抑制 高胆红素血症 骨髓抑制 抗DNA活性
对新生儿有害的药物
药物 氯霉素 红霉素 新生霉素症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出血、呼吸抑制 新生儿出血
婴儿期特点
体格生长第一高峰 营养需要量多 感知觉、行为发育快速期 主动免疫功能不成熟
三、婴儿期保健
1. 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是婴儿期保健的重点 2. 合理喂养:WHO推荐纯母乳喂养至6个月,6个月以后开始添加辅食,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四、 儿童心理卫生
3. 父母和家庭对儿童心理健康的作用 ❖ 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度、与小儿的亲密程度等与儿童个性的形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密切
相关。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教育儿童。
五、 定期健康检查
1. 新生儿访视 ①了解新生儿出生情况;②回家后的生活情况;③预防接种情况;④喂养与护 理指导;⑤体重测量;⑥体格检查,重点应注意有无产伤、黄疸、畸形、皮肤与脐部感染等; ⑦咨询及指导。 2. 儿童保健门诊 频度:6个月以内婴儿每月一次,7~12个月婴儿则2~3个月检查一次,高危儿、 体弱儿宜适当增加检查次数。生后第2年、第3年每6个月一次,3岁以上每年一次。内容:①体 格测量及评价,3岁后每年测视力、血压一次;②全身各系统体格检查;③常见病的定期实验室 检查,对临床可疑的疾病的进一步检查。
心理教育、预防故事 合理安排生活 (体格锻炼) 营养、性教育
心理教育 营养 性教育 体格锻炼
定期体检 每6~12个月/ 次
定期体检 每1年/次
定期体检 每1年/次
第二节
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一、 护 理
①居室:应阳光充足、通气良好,冬季室内温度尽可能达到18~20℃,湿度为55%~60%。对哺 乳期婴儿,主张母婴同室。 ②衣着(尿布):柔软宽松的棉织物,衣柜内不宜放置樟脑丸,婴儿最好穿连衣裤或背带裤。
药物对胎儿的影响-2
药物
他巴唑 胰岛素
黄体酮 环磷酰胺
胎儿的影响
甲状腺肿 死亡、畸形、唇裂、腭裂、 先心病 男性化 畸形、死亡
致畸因素对胎儿的影响机制
新生儿特点
体温调节不完善 各系统发育不完善 体格发育迅速
二、新生儿期保健
1. 新生儿保健是儿童保健的重点,生后1周是新生儿保健的关键 2. 护理 清理口腔内黏膜,保证呼吸通畅;严格消毒、结扎脐带;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3. 保暖 温度保持在20~22℃左右,湿度以55%为宜 4. 喂养 新生儿出生后,应该尽早吸吮母乳 5. 新生儿疾病筛查 包括苯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新生儿听力筛查,发育性髋关
二、 营 养
❖ 营养是保证儿童生长发育及健康的先决条件 ❖ 母乳喂养 ❖ 断乳期婴儿辅食添加 ❖ 幼儿期正确的进食行为培养 ❖ 学前及学龄期儿童的膳食安排等内容的宣教和指导
三、 计 划 免 疫
❖ 完成卡介苗、乙肝、脊髓灰质炎、百白破、麻疹、乙脑、流脑、甲肝等疫苗的接种。 ❖ 预防接种可能引起一些反应: ①卡介苗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8~12周后结痂。 ②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接种后有极少数婴儿发生腹泻,多数不治自愈。 ③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接种后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或伴低热、疲倦等。 ④麻疹疫苗接种后,少数人可在6~10日内出现轻微的麻疹,对症治疗即可。 ⑤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后很少有不良反应。
第一节
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
儿童保健三级预防
❖ 一级预防或基础预防:疾病发生前的干预 ❖ 二级预防:未出现疾病症状前的干预措施,及早发现偏离或异常,包括定期体格检查、生长
监测、疾病早期筛查(如新生儿筛查等)、产前检查 ❖ 三级预防:彻底治疗疾病,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
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
一、胎儿期及围生期 二、新生儿期 三、婴儿期 四、幼儿期 五、学龄前期 六、学龄期 七、青春期
科学喂养: 定期体检 与消化道适应 <6个月 每月/次
期
1~12个 月婴儿
主动免疫不成熟 环境刺激 神经心理发育
早教:(语言 感知觉运动 独立能力
>6个月 每2~3月 /次 预防接种
体格训练
生活能力)
各期儿童保健重点-2
幼儿期 1~2岁
学前期 3~5岁
学龄期 6~12岁
青春期
生长速度减慢 心理发育进入 关键期
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 乙脑灭活疫苗 甲肝灭活疫苗
接种对象 月(年)龄 0、1、6月龄 出生时
2、3、4月龄,4岁 3、4、5月龄,18~24月龄
6岁 8月龄 18~24月龄 8月龄,2岁 6~18月龄
3岁,6岁
18月龄 8月龄(2剂),2岁,6岁
18月龄,24~30月龄
体检一次,筛查缺铁性贫血、进行眼保健和口腔保健。定期进行预防接种,预防异物吸入、 烫伤、跌伤等意外伤害的发生。
学龄前期特点
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体格生长速度较缓慢 免疫活跃
五、 学龄前期保健
1. 合理膳食,保证营养。 2. 定期体检,预防疾病 每6~12个月一次体检,继续使用生长发育检测图,检测营养状况。
六、 体 格 锻 炼
1. 户外活动 一年四季均可进行户外活动。 2. 皮肤锻炼: (1) 婴儿皮肤按摩;(2) 温水浴;(3) 擦浴:7~8个月以后的婴儿可进
行身体擦浴;(4) 淋浴: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 3. 身体活动: (1) 婴儿被动操:适用于2~6个月的婴儿;(2) 婴儿主动操:适用于7~12
生长稳步增长 心理发育日益 成熟 免疫活跃
部分生长进入 青春期 心理发育成熟 免疫活跃
生长第二高峰 性发育
教育环境 营养 疾病
教育环境 营养 免疫性疾病
教育环境 营养 免疫性疾病
教育环境 营养
早教:(生活习惯与能力、 定期体检
语言、性格、社交)预防事 每3~6个月/
故、合理营养
次
心理发育 预防事故 合理安排生活 营养
青春期特点
体格生长
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心理发育成熟
七、青春期保健
1. 合理营养 保证能量、优质蛋白以及各种微量营养素和维生素的摄入 2. 积极参加身体活动 每天至少累计达到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每天屏幕时间限制在2
小时内 3. 重视心理卫生的咨询 4. 正确的性教育
各期儿童保健重点-1
胎儿期特点
致畸敏感期(critical period): 胎儿早期(3~8周)
一、胎儿期及围生期保健
1. 预防遗传性疾病与先天性畸形 2. 保证充足营养 3. 预防感染 TORCH感染 4. 给予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环境污染 5. 尽可能避免妊娠期合并症,预防流产、早产、异常分娩的发生 6. 加强对高危新生儿的监护
年龄
生长特点 影响因素 保健重点
措施
胎儿期
依赖母体 器官成形生长快
母亲: 健康、营养 疾病、毒物 射线、情绪
预防先天畸形 防早产、
IUGR
定期产前检查
生长快 新生儿期 免疫力弱
营养 感染
婴
体温中枢不成熟 环境温度
科学喂养 保暖 皮肤清洁
新生儿筛查 新生儿访视 预防接种
儿
生长第一高峰 营养 消化道不成熟 疾病
接种剂次
备注
3
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第1、2剂间隔≥28天
1
4
第1、2剂,第2、3剂间隔≥28天
4
第1、2剂,第2、3剂间隔≥28天
1 1
1
2
2
第1、2剂间隔3个月
2
2剂间隔≥3年;第1剂与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第2 剂间隔≥12个月
1
4
第1、2剂间隔7~10天
2
2剂间隔≥6个月
四、 儿童心理卫生
1. 习惯的培养 (1) 睡眠习惯:①有规律的睡眠习惯;②儿童居室应安静、光线应柔和,睡前避免过度兴奋; ③儿童应该有相对固定的作息时间,包括睡眠;④婴儿可利用固定乐曲催眠入睡,不拍、不摇、 不抱,不可用喂哺催眠;⑤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⑥培养独自睡觉。 (2) 进食习惯:①按时添加辅食;②进食量根据小儿的自愿,不要强行喂食;③培养定时、 定位(位置)、自己用餐;④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⑤饭前洗手;⑥培养用餐礼貌。 (3) 排便习惯:用尿布不会影响控制大小便能力的培养。 (4) 卫生习惯:定时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裤,不随地大小便。
个月婴儿;(3) 幼儿体操:12~18个月幼儿成人的扶持下进行有节奏的活动,18个月至3 岁幼儿做模仿操;(4) 儿童体操;(5) 游戏、田径与球类:年长儿可利用器械进行锻 炼。
七、 意外事故预防
1. 窒息与异物吸入 3个月以内的婴儿;较大婴幼儿。 2. 中毒 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防止误服。 3. 外伤 防止从高处跌落,避免烫伤。室内电器、电源应有防止触电的安全装置。 4. 溺水与交通事故。 5. 教会孩子自救 如家中发生火灾拨打119,遭受外来人的侵犯拨打110,意外伤害急救拨打
每天400IU维生素D的补充 3. 定期体检:6个月以下婴儿:每月一次;6个月以后2~3个月一次;生后6个月检查血红蛋白 4. 定期预防接种预防感染 5. 培养生活技能、促进各项技能发育:良好的进餐、睡眠
幼儿期特点
神经心理发育迅速 体格生长速度较缓慢
四、幼儿期保健
1. 合理膳食搭配、安排规律生活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促进语言及各种能力的发展 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3. 定期体检,预防疾病 坚持使用生长发育监测图,及监测肥胖以及营养不良等;每3~6个月
四、 儿童心理卫生
2. 社会适应性的培养 (1) 独立能力: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年长儿则应培养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控制情绪:儿童控制情绪的能力与语言、思维的发展和父母的教育有关,用诱导方法处 理儿童的行为问题 (3) 意志: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意志 (4) 社交能力 (5) 创造能力
本章小结
1. 儿童保健三级预防 疾病发生前的干预、未出现疾病症状前的干预措施、彻底治疗疾病。 2. 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 胎儿期及围生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
龄期、青春期。 3. 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护理、营养、计划免疫、儿童心理卫生、定期健康检查、体格锻炼、
意外事故预防。
筛查缺铁性贫血、做好眼保健、口腔保健。定期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溺水、外伤、误服药 物以及食物中毒等意外伤害。 3. 学前教育 为进入小学进行学前准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道德教育。
学龄期特点
体格生长
学龄儿童体格生长稳定增长
心理逐渐发育
六、 学龄期保健
1. 加强营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保证牛奶摄入,每天睡眠10小时以上,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每 天60分钟以上,每天屏幕时间限制在2小时以内。
胎儿致畸敏感期
药物对胎儿的影响-1
药物
胎儿的影响
肾上腺皮质激素
腭裂、无脑儿
安定
唇裂、畸形、核黄疸
苯妥英钠
唇裂、腭裂、先心病
链霉素
失聪、小鼻、多发性骨畸形
维生素A
畸形
四环素
牙釉质、骨骼发育不良、
131I
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低下、畸形
维生素D
主动脉狭窄、高钙血症
甲苯磺丁脲(D860) 畸形、唇裂、腭裂、先心病
2. 提供良好学习环境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注意看书写字姿势,预防 近视眼、斜视。
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加防病抗病能力 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及活动。 4. 疾病筛查,预防事故 预防缺铁性贫血、肥胖等营养性疾病、屈光不正、龋齿等,注意心理
行为问题,进行法制教育,学习交通规则和意外伤害的防范知识。
我国儿童0~6岁疫苗免疫程序(2012年CDC发布)
疫苗 乙型肝炎(乙肝)疫苗 卡介苗 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百白破)联合疫苗 白喉-破伤风(白破)联合疫苗 麻疹-风疹(麻风)联合疫苗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腮风)联合疫苗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减毒活疫苗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谢谢
节发育不良的早期筛查 6. 新生儿访视 新生儿期一般2次访视
出生时的护理
居家保健
保暖 合理喂养 皮肤护理 预防感染
促进感知觉、运动发育
谨慎用药
哺乳期母亲服药对新生儿的损害
药物 异烟肼 氯霉素 磺胺类 放射性同位素 抗代谢药物
有害作用 肝损害 骨髓抑制 高胆红素血症 骨髓抑制 抗DNA活性
对新生儿有害的药物
药物 氯霉素 红霉素 新生霉素症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出血、呼吸抑制 新生儿出血
婴儿期特点
体格生长第一高峰 营养需要量多 感知觉、行为发育快速期 主动免疫功能不成熟
三、婴儿期保健
1. 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是婴儿期保健的重点 2. 合理喂养:WHO推荐纯母乳喂养至6个月,6个月以后开始添加辅食,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四、 儿童心理卫生
3. 父母和家庭对儿童心理健康的作用 ❖ 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度、与小儿的亲密程度等与儿童个性的形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密切
相关。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教育儿童。
五、 定期健康检查
1. 新生儿访视 ①了解新生儿出生情况;②回家后的生活情况;③预防接种情况;④喂养与护 理指导;⑤体重测量;⑥体格检查,重点应注意有无产伤、黄疸、畸形、皮肤与脐部感染等; ⑦咨询及指导。 2. 儿童保健门诊 频度:6个月以内婴儿每月一次,7~12个月婴儿则2~3个月检查一次,高危儿、 体弱儿宜适当增加检查次数。生后第2年、第3年每6个月一次,3岁以上每年一次。内容:①体 格测量及评价,3岁后每年测视力、血压一次;②全身各系统体格检查;③常见病的定期实验室 检查,对临床可疑的疾病的进一步检查。
心理教育、预防故事 合理安排生活 (体格锻炼) 营养、性教育
心理教育 营养 性教育 体格锻炼
定期体检 每6~12个月/ 次
定期体检 每1年/次
定期体检 每1年/次
第二节
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一、 护 理
①居室:应阳光充足、通气良好,冬季室内温度尽可能达到18~20℃,湿度为55%~60%。对哺 乳期婴儿,主张母婴同室。 ②衣着(尿布):柔软宽松的棉织物,衣柜内不宜放置樟脑丸,婴儿最好穿连衣裤或背带裤。
药物对胎儿的影响-2
药物
他巴唑 胰岛素
黄体酮 环磷酰胺
胎儿的影响
甲状腺肿 死亡、畸形、唇裂、腭裂、 先心病 男性化 畸形、死亡
致畸因素对胎儿的影响机制
新生儿特点
体温调节不完善 各系统发育不完善 体格发育迅速
二、新生儿期保健
1. 新生儿保健是儿童保健的重点,生后1周是新生儿保健的关键 2. 护理 清理口腔内黏膜,保证呼吸通畅;严格消毒、结扎脐带;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3. 保暖 温度保持在20~22℃左右,湿度以55%为宜 4. 喂养 新生儿出生后,应该尽早吸吮母乳 5. 新生儿疾病筛查 包括苯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新生儿听力筛查,发育性髋关
二、 营 养
❖ 营养是保证儿童生长发育及健康的先决条件 ❖ 母乳喂养 ❖ 断乳期婴儿辅食添加 ❖ 幼儿期正确的进食行为培养 ❖ 学前及学龄期儿童的膳食安排等内容的宣教和指导
三、 计 划 免 疫
❖ 完成卡介苗、乙肝、脊髓灰质炎、百白破、麻疹、乙脑、流脑、甲肝等疫苗的接种。 ❖ 预防接种可能引起一些反应: ①卡介苗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8~12周后结痂。 ②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接种后有极少数婴儿发生腹泻,多数不治自愈。 ③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接种后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或伴低热、疲倦等。 ④麻疹疫苗接种后,少数人可在6~10日内出现轻微的麻疹,对症治疗即可。 ⑤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后很少有不良反应。
第一节
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
儿童保健三级预防
❖ 一级预防或基础预防:疾病发生前的干预 ❖ 二级预防:未出现疾病症状前的干预措施,及早发现偏离或异常,包括定期体格检查、生长
监测、疾病早期筛查(如新生儿筛查等)、产前检查 ❖ 三级预防:彻底治疗疾病,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
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
一、胎儿期及围生期 二、新生儿期 三、婴儿期 四、幼儿期 五、学龄前期 六、学龄期 七、青春期
科学喂养: 定期体检 与消化道适应 <6个月 每月/次
期
1~12个 月婴儿
主动免疫不成熟 环境刺激 神经心理发育
早教:(语言 感知觉运动 独立能力
>6个月 每2~3月 /次 预防接种
体格训练
生活能力)
各期儿童保健重点-2
幼儿期 1~2岁
学前期 3~5岁
学龄期 6~12岁
青春期
生长速度减慢 心理发育进入 关键期
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 乙脑灭活疫苗 甲肝灭活疫苗
接种对象 月(年)龄 0、1、6月龄 出生时
2、3、4月龄,4岁 3、4、5月龄,18~24月龄
6岁 8月龄 18~24月龄 8月龄,2岁 6~18月龄
3岁,6岁
18月龄 8月龄(2剂),2岁,6岁
18月龄,24~30月龄
体检一次,筛查缺铁性贫血、进行眼保健和口腔保健。定期进行预防接种,预防异物吸入、 烫伤、跌伤等意外伤害的发生。
学龄前期特点
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体格生长速度较缓慢 免疫活跃
五、 学龄前期保健
1. 合理膳食,保证营养。 2. 定期体检,预防疾病 每6~12个月一次体检,继续使用生长发育检测图,检测营养状况。
六、 体 格 锻 炼
1. 户外活动 一年四季均可进行户外活动。 2. 皮肤锻炼: (1) 婴儿皮肤按摩;(2) 温水浴;(3) 擦浴:7~8个月以后的婴儿可进
行身体擦浴;(4) 淋浴: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 3. 身体活动: (1) 婴儿被动操:适用于2~6个月的婴儿;(2) 婴儿主动操:适用于7~12
生长稳步增长 心理发育日益 成熟 免疫活跃
部分生长进入 青春期 心理发育成熟 免疫活跃
生长第二高峰 性发育
教育环境 营养 疾病
教育环境 营养 免疫性疾病
教育环境 营养 免疫性疾病
教育环境 营养
早教:(生活习惯与能力、 定期体检
语言、性格、社交)预防事 每3~6个月/
故、合理营养
次
心理发育 预防事故 合理安排生活 营养
青春期特点
体格生长
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心理发育成熟
七、青春期保健
1. 合理营养 保证能量、优质蛋白以及各种微量营养素和维生素的摄入 2. 积极参加身体活动 每天至少累计达到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每天屏幕时间限制在2
小时内 3. 重视心理卫生的咨询 4. 正确的性教育
各期儿童保健重点-1
胎儿期特点
致畸敏感期(critical period): 胎儿早期(3~8周)
一、胎儿期及围生期保健
1. 预防遗传性疾病与先天性畸形 2. 保证充足营养 3. 预防感染 TORCH感染 4. 给予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环境污染 5. 尽可能避免妊娠期合并症,预防流产、早产、异常分娩的发生 6. 加强对高危新生儿的监护
年龄
生长特点 影响因素 保健重点
措施
胎儿期
依赖母体 器官成形生长快
母亲: 健康、营养 疾病、毒物 射线、情绪
预防先天畸形 防早产、
IUGR
定期产前检查
生长快 新生儿期 免疫力弱
营养 感染
婴
体温中枢不成熟 环境温度
科学喂养 保暖 皮肤清洁
新生儿筛查 新生儿访视 预防接种
儿
生长第一高峰 营养 消化道不成熟 疾病
接种剂次
备注
3
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第1、2剂间隔≥28天
1
4
第1、2剂,第2、3剂间隔≥28天
4
第1、2剂,第2、3剂间隔≥28天
1 1
1
2
2
第1、2剂间隔3个月
2
2剂间隔≥3年;第1剂与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第2 剂间隔≥12个月
1
4
第1、2剂间隔7~10天
2
2剂间隔≥6个月
四、 儿童心理卫生
1. 习惯的培养 (1) 睡眠习惯:①有规律的睡眠习惯;②儿童居室应安静、光线应柔和,睡前避免过度兴奋; ③儿童应该有相对固定的作息时间,包括睡眠;④婴儿可利用固定乐曲催眠入睡,不拍、不摇、 不抱,不可用喂哺催眠;⑤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⑥培养独自睡觉。 (2) 进食习惯:①按时添加辅食;②进食量根据小儿的自愿,不要强行喂食;③培养定时、 定位(位置)、自己用餐;④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⑤饭前洗手;⑥培养用餐礼貌。 (3) 排便习惯:用尿布不会影响控制大小便能力的培养。 (4) 卫生习惯:定时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裤,不随地大小便。
个月婴儿;(3) 幼儿体操:12~18个月幼儿成人的扶持下进行有节奏的活动,18个月至3 岁幼儿做模仿操;(4) 儿童体操;(5) 游戏、田径与球类:年长儿可利用器械进行锻 炼。
七、 意外事故预防
1. 窒息与异物吸入 3个月以内的婴儿;较大婴幼儿。 2. 中毒 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防止误服。 3. 外伤 防止从高处跌落,避免烫伤。室内电器、电源应有防止触电的安全装置。 4. 溺水与交通事故。 5. 教会孩子自救 如家中发生火灾拨打119,遭受外来人的侵犯拨打110,意外伤害急救拨打
每天400IU维生素D的补充 3. 定期体检:6个月以下婴儿:每月一次;6个月以后2~3个月一次;生后6个月检查血红蛋白 4. 定期预防接种预防感染 5. 培养生活技能、促进各项技能发育:良好的进餐、睡眠
幼儿期特点
神经心理发育迅速 体格生长速度较缓慢
四、幼儿期保健
1. 合理膳食搭配、安排规律生活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促进语言及各种能力的发展 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3. 定期体检,预防疾病 坚持使用生长发育监测图,及监测肥胖以及营养不良等;每3~6个月
四、 儿童心理卫生
2. 社会适应性的培养 (1) 独立能力: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年长儿则应培养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控制情绪:儿童控制情绪的能力与语言、思维的发展和父母的教育有关,用诱导方法处 理儿童的行为问题 (3) 意志: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意志 (4) 社交能力 (5) 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