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8木兰诗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木兰诗
主备课人
课型新讲课、阅读课审查人上课时间
【教课目的】
1、频频朗读,感觉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悟其情节波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领会木兰代父参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领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互文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成效。
5、学习本文详尽适合的叙事方法。
【教课要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须眉形象,并领悟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重要文言词语的累积。
3、领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教课难点】领会详略适合的写作特点
【教法学法】朗读法、议论点拨法、情境教课法
【教课课时】二课时
【教课过程】【个性改正】
第一课时
1、导语:同学们,在上课以前,先让我们一同来赏识一首歌曲。
播放歌曲《谁说女子不如男》。
导入:看来大家知道的女中好汉还真许多!方才有人说到一个人——木
兰,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哪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对于木兰
的故事?(学生讲故事)
板书课题。
二、范读课文。
1、解题:《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 ?作品时代如何 ?
明确:《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
民歌。
它产生的时代议论纷纷,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能够判断事和诗可能产
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久流传过程中,有经后辈文人润饰的印迹,
但基本上仍是保留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点。
2、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
A 仔细听读,不作声。
B 注意生字新词的正确读音。
C 推测读乐府诗的语气,注意句中的停留办理。
3、听完了一遍课文,同学们,你们有哪些话想要说呢?
4、指名说说自己听后的感觉。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弄懂意思,整体感觉。
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学习状况。
指名分段朗诵,正音,学生集体评论。
3、导入:方才,老师检查了大家的自学状况,特别不错,下边,就请同
学们依据老师给大家分好的组,联合工具书和课下说明,试着把这篇文言翻
译成白话文吧。
第一组:一二段;第二组:三四段,第三组:五七段,第四组:六七段。
4、指句串讲。
合时增补指导。
5、指名复述故事。
四、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赏析诗歌。
我最喜爱“愿为市鞍马,此后替爷征”这两句诗,从这两句中能够看出
木兰是一个孝敬父亲母亲的女孩子,所以她下定了替父参军的信心,“此后替爷征”。
指名说。
适合指导,学生评论。
我喜爱“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冷光照铁衣。
将军百
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几句描绘了北方塞外独有的风景,归纳了木兰十年
的参军生活。
(学生思虑,议论。
)
二、启迪想象。
导入:详略的安排是这首诗的一个主要特点。
正由于是略写,也就给我
们创建了一个想象的空间。
下边请同学们发挥自己丰富的的想象力,想象一
下木兰的军中生活。
而后问:哪位同学愿意把想象出来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沟通议论。
出示问题: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向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原由是什么呢?请大家分组议论。
小组议论。
指名说,学生评论,老师指导。
四、结束新课。
同学们,学了花木兰的故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板书设计】
木兰诗
故事情节:一代父参军、踏上征途。
(详写)二奔赴前线,十年征战。
(略写)
三还朝辞官,家人聚会。
(详写)四吟唱比喻,赞叹木兰(略写)木兰形象:勤奋、和善、朴实、慎重(女儿情怀)(详写)
机智、英勇、坚毅、忠孝两全(英豪气派)(略写)
【作业部署】
1.达成课后练习二、三
2、若是你是木兰十年征战时的战友,请写出你眼里的和你内心的木
兰的形象。
3、若是当年的木兰到达我们身旁,你将如何欢迎她?还将如何跟她当面沟通?
【课后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