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02
以时间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矛盾冲突为线索,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思考讨论
焦仲卿和刘兰芝非死不可吗? 焦仲卿是懦弱的吗?
民歌风味
1.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这种以美禽比拟夫妻的手法,是民歌里常用的。 2.多处运用铺陈手法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谈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纵铺)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横铺) 3.善用比喻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8
人物形象分析
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比较懦弱,胆小怕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极端蛮横无理,一味独断专行。势利。 “何乃太区区”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义,会不想从许”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1
2
拓展延伸
陆东美夫妇 三国时吴国黄龙年间,海盐有个人叫陆东美。他的妻子朱氏,仪容举止很好。夫妻互相敬重,被人称为“比肩人”。夫妻二人都说“比翼双飞,恐怕不会长久。”后来妻子死去,陆东美也绝食而亡。家里人非常悲伤,将他们合葬在一起。不到一年,坟墓上长出一棵梓树,同根双干,相互拥抱合成一棵树,经常有一对鸿雁栖身于树上。
乐府诗
03
02
01
它的特点:一是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很强的叙事性,出现了人物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二是大量地运用比兴的手法,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三是形式上自由多样,多为五言,直接促进了文人文言体的创作,为汉末建安诗歌的繁荣在形式上做了准备。
3
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刘兰芝:坚强、持重,自尊,果断,勇敢,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1
知书达礼:“十三能……十六诵诗书”
2
不卑不亢:“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3
自尊:“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4
果断“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5
勇敢:“举身赴清池”
6
镇定,庄重:“新妇起严妆,”
7
外柔内刚:“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
他,指媒人
互相
见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通“现”(动词)
——表被动,相当于“被” (副词)
——用在动词前,表示 对自己怎样,可译 为“我” (指代副词
——见面(动词)
(5)多义的“见”
词语难点
无所施 白公姥 启阿母 致不厚 萦苦辛 卒大恩 若见录 逆以煎我怀 赍钱 否泰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
造成焦刘夫妻婚姻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封建制度规定: 妇女有“七出”(“七去”“七弃”): 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大戴礼记》) 无子,淫泆yì ,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恶疾 (《仪礼·丧服》)
以孔雀失偶兴起,以鸳鸯双飞作结,这种由美禽丧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的艺术手法,源自民歌,极富表现力,类似的故事在古代还流传不少,如:
韩凭夫妇 战国时期,宋康王见韩凭妻何氏美丽,夺为己有,韩凭夫妇不甘屈服,双双自杀。死后二人墓中长出大树,根相交相错,又有一对鸳鸯栖于树上,悲鸣不已。这故事控诉了统治者的残暴,歌颂了韩凭夫妇对爱情的忠贞。
用
告诉
禀告
招致
缠绕
尽、终
记。(见录:记得我)
逆想,想到将来
赠送
坏与好
(9)
第一部分(开头到“会不相从许”):
兰芝被遣——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从“府吏默无声”到“二情同依依”):
夫妻誓别——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
兰芝抗婚——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
陆游与唐琬 南宋时,诗人陆游与妻子唐琬,琴瑟相和,伉俪情深。但终被陆母逼得劳燕分飞。后来陆游随母意而另娶,唐琬也改嫁赵士程。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独游绍兴城南沈园,与唐琬邂逅,唐琬征得丈夫同意,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题《钗头凤》于沈园,唐婉则写下续《钗头凤》相答,由于伤心过度,唐婉不久即郁闷愁怨而死。。
名词作状语 孔雀东南飞 勤心养公姥 手巾掩口啼 卿当日胜贵
名词用作动词 自名为罗敷 形容词用作动词 千万不复全 又非君所详
使动用法 逆以煎我怀 足以荣汝身
互文是指诗歌中上下两句文义互相呼应,彼此映衬的一种技巧。本是两个词要合在一起,由于受字数、音节的限制,便在上下句中分开来说。 “左手执刀尺,右手执绫罗”意即“左手右手执刀尺绫罗”。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意思是“坟墓四周种植上松柏、梧桐树。树枝枝叶互相覆盖,互相沟通。”
孔雀东南飞
01
02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具体任务:一是将文人创作的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诗调上曲,以备朝廷在举行大典,祭祀和欣赏时用。二是广泛收集民间歌谣曲调,配置歌谱,供统治者娱乐。后来人们将乐府钟保存下来的歌辞叫做“乐府”,统称“乐府诗”其中民歌部分称为乐府民歌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诗歌最完备的一部总集。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它在封建社会早期就形象的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它是艺苑的奇葩,也是历史的镜子。
kōng hóu
chuí
líng pīng
rú
wēi ruí
wèi
jiá
dài mào
wán
dāng
mŭ
pán
fŭ
biàn
pǐ
yǎo tiǎo
hú fǎng
fān
ē nuó
zhí zhú
lòu
jī
xié
cháng
zàng
yǎn yǎn
自读课文,完成对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多义词的归纳。
1
通假字
意动用法
便利此月内
文言句式
被动句
为仲卿母所遣
宾语前置句
何言复来还
省略句
窈窕艳(于)城郭
判断句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4) 多变的“相”
相见常日稀 誓天不相负 好自相扶将 及时相遣归 不得便相许 嬉戏莫相忘 登即相许和 叶叶相交通
你,指焦仲卿
你,指刘兰芝
她,指婆婆
我,指刘兰芝
他,指媒人
我,指刘兰芝
孔雀东南飞 并序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孔雀东南飞》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屠洪刚的一曲《孔雀东南飞》唱得荡气回肠,唱得催人泪下,而《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此妇无礼节, 举动自专由”
无过被休——长兄逼嫁——以死殉情 被逼休妻————————以死殉情
补充说明
《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遵循“七去三不去”原则的。 “七去”是休妻的七个具体条件, “三不去” “是对“七去”的限制。“三不去”是指有所取无所归、与夫守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孝经》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同时还把封建道德规范与封建法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2
终老不复取 箱帘六七十 府吏见丁宁 摧藏马悲哀 蒲苇纫如丝
古今异义
可怜体无比 汝岂得自由 本自无教训 感君区区怀 妾不堪驱使 处分适兄意 自可断来信 便利此月内 共事二三年
(7)
承籍有宦官 叶叶相交通 蹑履相逢迎 多谢后世人
便可白公姥 昼夜勤作息 我有亲父兄 逼迫兼弟兄 其日牛马嘶
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者是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起构词的作用
探பைடு நூலகம்艺术魅力以及主题思想
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结局写两家合葬,用美丽传说写了化鸟双飞,化木连理的理想结局,充满浪漫色彩,突出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也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礼教的抗议,另外,鸳鸯双飞的结局与孔雀失偶的起兴呼应,形成独特艺术魅力!
古代文化常识
五更与现今时间比较表
十二时辰表
中国古代传统节日
1、元日:正月初一日。 2、人日:正月初七日。高适:“人日题诗寄草。” 3、灯节(元宵节、上元):正月十五日。 朱淑贞:“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4、社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祈年的日子。 杜甫:“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 5、寒食: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五日。 6、端午: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日。 7、七夕(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日。 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用针作各种游戏。 8、中秋:八月十五日。 9、重阳节:九月九日。 10、除夕:一年最后一天晚上。
双双殉情——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最后一段):
告诫后人——故事的尾声
整体把握
1刘兰芝自述她十三岁至十七岁待字闺中的生活经历,意在表明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1
2“鸡鸣外欲曙…涕落百余行”这一部分写刘兰芝严妝,和婆婆告别,和小姑告别,有何作用?
2
3刘兰芝和焦仲卿相约“黄泉下相见”,刘兰芝死时毫不犹豫,焦仲卿却上堂拜阿母“徘徊庭树下”之后才“自挂东南枝”,为什么?
互文
1
2
造成焦刘夫妻婚姻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封建制度规定: 妇女有“七出”(“七去”“七弃”): 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大戴礼记》) 无子,淫泆yì ,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恶疾 (《仪礼·丧服》)
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
无过被休——长兄逼嫁——以死殉情 被逼休妻————————以死殉情
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
“此妇无礼节, 举动自专由”
1
2
3
4
5
1诗篇托物起兴的开头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有人说,结局有点超现实,去掉好不好?
01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结尾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02
字词注音
箜篌( ) 槌( )床 伶俜( ) 绣腰襦( ) 葳蕤( ) 遗( )施 绣夹( )裙 玳瑁( ) 流纨( )素 明月珰( ) 公姥( ) 磐( )石 拊( )掌 便( )言 否( )泰 窈窕( ) 鹄舫( ) 龙子幡( ) 婀娜( ) 踯躅( ) 金镂( )鞍 赍( )钱 鲑( )珍 衣裳( ) 摧藏( ) 奄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