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注音符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注音符号
注音符号旧称为“注音字母”,为汉字注音而设定的符号,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共计39个字母,排列以“ㄍㄎ”开头;1920年改订字母顺序,增加一个字母“ㄜ”共计达40个。
注音初期以读音统一会所定字音为标准,故有“万v、兀Ng、广Gn”三个字母,後以北京音为标准,“万、兀、广”只作注方言之用,目前仍使用的有37个(声母21个,韵母16个)。
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把注音字母改称为“注音符号”,正式的称呼是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
相对于拼音来说,注音符号有时简称注音。
目前在台湾,小学生在学会汉字书写之前,会先学习注音符号作为中文字的替代写法;在生活实用上,注音符号也用在标注生字的拼音,也是普遍的打字输入法。
“注音符号”目前仍旧为台湾汉字的主要拼读工具之一,为小学语文教育初期必学内容;中国自1958年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以后停止推广使用,但在汉语字典等基础工具书中对汉字注音时继续与拼音同时使用。
1986年,台湾地区教育部公布以罗马字拼写的汉语译音系统“注音符号第二式”。
由于注音符号在台湾地区推行相当成功,小学生皆被要求熟练使用。
所以在闽南语、客家语的教学上,教育部门另外增添新符号以能拼读,目前这些新符号已收录至Uni code编码中的“Bopomofo Extended”区。
在2000年左右,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颁布一套通用拼音规则。
尝试以拉丁化的拼音方式取代注音符号(ㄅㄆㄇㄈ)的使用,并取代注音符号第二式(MPS II),目前已落实在地名拼写上。
在台湾的推广
目前在现代标准汉语使用的注音符号有37个(声母21个,韵母16个)。
1986年,教育部公布以罗马字拼写的汉语译音系统“注音符号第二式”,因而把注音符号称为“注音符号第一式”。
目前,台湾小学生在学会汉字书写之前,必须先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注音符号教学,以作为其后汉字发音的拼读工具。
生活实用上,注音符号是标注生字的拼音,也是普遍的汉字输入法。
注音符号在台湾推行相当成功,小学生皆要求熟练使用。
在台湾闽南语、客家语的教学上,教育部另外增添新符号以能拼读这些“乡土语言”(方言),称之为“台湾方言音符号”。
写法
直式注
ㄓ
ㄨˋ
音
ㄧ
ㄣ
符
ㄈ
ㄨˊ
号
ㄏ
ㄠˋ
横式ㄓㄨˋㄧㄣㄈㄨˊㄏㄠˋ
注音符号
读法
【】表示与其他声母或韵母连用时之发音
单音
注音与各发音法比较 1 注音通用拼音汉语拼音威妥玛拼音范例(注音与通用)
ㄅ b b p 八(ㄅㄚ, ba)
ㄆp p p' 杷(ㄆㄚˊ, pa)
ㄇm m m 马(ㄇㄚˇ, ma)
ㄈ f f f 法(ㄈㄚˋ, fa)
ㄉ d d t 地(ㄉㄧˋ, di)
ㄊt t t' 提(ㄊㄧˊ, ti)
ㄋn n n 你(ㄋㄧˇ, ni)
ㄌl l l 利(ㄌㄧˋ, li)
ㄍg g k 告(ㄍㄠˋ, gao)
ㄎk k k' 考(ㄎㄠˇ, kao)
ㄏh h h 好(ㄏㄠˇ, hao)
ㄐji j ch 叫(ㄐㄧㄠˋ, jiao)
ㄑci q ch' 巧(ㄑㄧㄠˇ, ciao)
ㄒsi x hs 小(ㄒㄧㄠˇ, siao)
ㄓjhih 【jh】zhi 【zh】chih 【ch】主(ㄓㄨˇ, jhu)
ㄔchih 【ch】chi 【ch】ch'ih 【ch'】出(ㄔㄨ, chu)
ㄕshih 【sh】shi 【sh】shih 【sh】束(ㄕㄨˋ, shu)
ㄖrih 【r】ri 【r】jih 【j】入(ㄖㄨˋ, ru)
ㄗzih 【z】zi 【z】tz 【tz/ts】在(ㄗㄞˋ, zai)
ㄘcih 【c】ci 【c】tz'ŭ 【tz'/ts'】才(ㄘㄞˊ, cai)
ㄙsih 【s】si 【s】ssŭ 【s】塞(ㄙㄞ, sai)
ㄧyi 【i】yi 【i】yi 【i】逆(ㄋㄧˋ, ni)
ㄨwu 【u】wu 【u】wu 【u】努(ㄋㄨˇ, nu)
ㄩyu 【u】yu 【ü】yu 【u】女(ㄋㄩˇ, nyu)
ㄚ a a a 大(ㄉㄚˋ, da)
ㄛo o o 多(ㄉㄨㄛ, duo)
ㄜ e e e 得(ㄉㄜˊ, de)
ㄝ e êeh 爹(ㄉㄧㄝ, die)
ㄞai ai ai 晒(ㄕㄞˋ, shai)
ㄟei ei ei 谁(ㄕㄟˊ, shei)
ㄠao ao ao 少(ㄕㄠˇ, shao)
ㄡou ou ou 收(ㄕㄡ, shou)
ㄢan an an 山(ㄕㄢ, shan)
ㄣen en en 申(ㄕㄣ, shen)
ㄤang ang ang 上(ㄕㄤˋ, shang)
ㄥeng eng eng 生(ㄕㄥ, sheng)
ㄦer er erh 而(ㄦˊ, er)
连音
注音与各发音法比较 2 注音通用拼音汉语拼音威妥拼音范例(注音与通用)
ㄧㄚya 【ia】ya 【ia】ya 【ia】加(ㄐㄧㄚ, jia)
ㄧㄛyo yo 【io】唷(ㄧㄛ, yo)
ㄧㄝye 【ie】ye 【ie】yeh 【ieh】接(ㄐㄧㄝ, jie)
ㄧㄞyai yai 【iai】yai 【iai】崖(ㄧㄞˊ, yai)
ㄧㄠyao 【iao】yao 【iao】yao 【iao】消(ㄒㄧㄠ, siao)
ㄧㄡyou 【iou】you 【iu】yu 【iu】休(ㄒㄧㄡ, siou)
ㄧㄢyan 【ian】yan 【ian】yen 【ien】先(ㄒㄧㄢ, sian)
ㄧㄣyin 【in】yin 【in】yin 【in】今(ㄐㄧㄣ, jin)
ㄧㄤyang 【iang】yang 【iang】yang 【iang】江(ㄐㄧㄤ, jiang)
ㄧㄥying 【ing】ying 【ing】ying 【ing】京(ㄐㄧㄥ, jing)
ㄨㄚwa 【ua】wa 【ua】wa 【ua】抓(ㄓㄨㄚ, jhua)
ㄨㄛwo 【uo】wo 【uo】wo 【uo】捉(ㄓㄨㄛ, jhuo)
ㄨㄞwai 【uai】wai 【uai】wai 【uai】怪(ㄍㄨㄞˋ, guai)
ㄨㄟwei 【uei】wei 【ui】wei 【ui】圭(ㄍㄨㄟ, guei)
ㄨㄢwan 【uan】wan 【uan】wan 【uan】官(ㄍㄨㄢ, guan)
ㄨㄣwun 【un】wen 【un】wen 【un】磙(ㄍㄨㄣˇ, gun)
ㄨㄤwang 【uang】wang 【uang】wang【uang】壮(ㄓㄨㄤˋ, jhuang) ㄨㄥwong 【ong】weng 【ong】weng 【ong】中(ㄓㄨㄥ, jhong)
ㄩㄝyue yue 【ue】yueh 【ueh】却(ㄑㄩㄝˋ, cyue)
ㄩㄢyuan yuan 【uan】yuan 【uan】犬(ㄑㄩㄢˇ, cyuan)
ㄩㄣyun yun 【un】yun 【un】群(ㄑㄩㄣˊ, cyun)
ㄩㄥyong yong 【iong】yung 【iung】穹(ㄑㄩㄥˊ, cyong)
语调
注音声调有五种:
第一声,(阴平,不标调);
第二声,(阳平,标为“ˊ”);
第三声,(上声,标为“ˇ”);
第四声,(去声,标为“ˋ”);
第五声,(轻声,标为“·”)。
符号来源
注音符号的来源并没有正式的文告,但通常是以古文或象形文字的片段修改而成的。
采用表声字的原始古字来代表,其因笔划最少。
注音符号来源(参考表) 符号来源取声切韵
ㄅ“包”之古字,说文解字:“勹,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
”,读“ㄅㄠ” 取其“ㄅ”声
ㄆ说文解字:“攵,小击也。
”即手执竿轻敲,读“ㄆㄨ”(扑) 取其“ㄆ”声
ㄇ"幂"的本字。
遮蔽覆盖之意,古音“ㄇㄧˋ” 取其“ㄇ”声
ㄈ说文解字:“匚,受物之器。
”古代一种盛物的器具,读“ㄈㄤ”(方) 取其“ㄈ”声
ㄉ古之“刀”字,读“ㄉㄠ” 取其“ㄉ”声
ㄊ古之“突”或“凸”,读“ㄊㄨ” 取其“ㄊ”声
ㄋ古之“乃”字,读“ㄋㄞˇ” 取其“ㄋ”声
ㄌ古之“力”字,读“ㄌㄧˋ” 取其“ㄌ”声
ㄍ说文解字:“巜,水流浍浍也。
”川之小者,田间的水道,读“ㄍㄨㄥ”(工) 取其“ㄍ”声
ㄎ说文解字:“丂,气欲舒出,勹上碍于一也。
”气受阻碍而无法舒出或行而不利,读“ㄎㄠˇ”(考) 取其“ㄎ”声
ㄏ古之“ㄏ”字,山侧避风雨之居处,读“ㄏㄢˇ”(罕) 取其“ㄏ”声
ㄐ古之“纠”字,说文解字:“丩,相纠缭也。
”,读“ㄐㄧㄡ” 取其“ㄐ”声
ㄑㄑ:水小流。
同"畎"、田间沟渠。
读“ㄑㄩㄢˇ”(犬) 取其“ㄑ”声
ㄒ古之“下”字,读“ㄒㄧㄚˋ” 取其“ㄒ”声
ㄓ古之“之”字,读“ㄓ” 取其“ㄓ”声
ㄔ明.张自烈.正字通:“左步为彳,右步为亍,合彳亍为行。
” 彳:左脚的步伐。
读“ㄔ” (吃) 取其“ㄔ”声
ㄕ古之“尸”字,读“ㄕ” 取其“ㄕ”声
ㄖ古之“日”字(象形),读“ㄖ” 取其“ㄖ”声
ㄗ古之“节”字,误读或借作“ㄗ”音。
读如(早)之声取其“ㄗ”声
ㄘ古之“七”字,误读或借作“ㄘ”音。
读如(草)之声取其“ㄘ”声
ㄙ古之“私”字,读“ㄙ” 取其“ㄙ”声
ㄚ古之“ㄚ”字,广韵:“丫,象物开之形。
”物之歧头曰“ㄚ”,读“ㄧㄚ” (押) 取其“ㄚ”韵
ㄛ古之“呵”字,说文解字:“ㄛ,反丂也。
”。
读如(或)之韵取其“ㄛ”韵
ㄜ“ㄛ”之转化,由"ㄛ"添笔而成。
读如(峨)之韵
ㄝ古之“也”字,读“ㄧㄝˇ” 取其“ㄝ”韵
ㄞ古之“亥”字,读“ㄏㄞˋ” 取其“ㄞ”韵
ㄟ“流”也,读“ㄨㄟ”(威) 取其“ㄟ”韵
ㄠ说文解字:“麽,小也。
”"麽"的本字。
小也,细也。
读“ㄧㄠ” 取其“ㄠ”韵
ㄡ握于手之象形字,读“ㄧㄡˋ”(又) 取其“ㄡ”韵
ㄢ说文解字:“ㄢ。
艹木之华未发然”。
花苞之象形,其意“含”也。
读“ㄏㄢˊ” 取其“ㄢ”韵
ㄣ古之“隐”字,又作"乚":匿也。
读“ㄧㄣˇ” 取其“ㄣ”韵
ㄤ玉篇.尢部:“尢,跛、曲胫也。
”脚跛也,读“ㄤ”(肮)
ㄥ说文解字段玉裁注:“ㄥ,古文厷,象形,象曲肱。
”。
厷读“ㄍㄨㄥ”(供) 取其“ㄥ”韵
ㄦ"儿"的简化字。
读“ㄦˊ”
ㄧ“一”是数字之始,读“ㄧ”
ㄨ古之“五”字,读“ㄨˇ”
ㄩ说文解字:“凵,饭器,以柳作之。
”古盛饭之器,读“ㄩ”(淤)
注音符号与汉语拼音的转换
注音符号和汉语拼音都能表示汉字的读音,因此它们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一般来说,从注音符号转换为汉语拼音,可以直接将每个注音符号转换为对应的汉语拼音符号即可,具体的对应可参见注音符号的表格,其中括号内即为对应的汉语拼音符号。
但是有几点需要注意:
“ㄜ”和“ㄝ”同时对应于汉语拼音中的e,尽管它们的发音并不相同。
在汉语拼音的写法中,“ㄝ”永远是复韵母的最后一个,这点可以用来根据汉语拼音辨别两者。
另一个特殊情况是“ㄦ”汉语拼音写作“er”,但作韵尾时仅写“r”
当既作声母又作韵母的“丨”、“ㄨ”不作声母时,“ㄨㄥ”在汉语拼音中写作“ong”,“丨ㄡ”写作“iu”,“ㄨㄟ”写作“ui”,“ㄩㄥ”写作“iong”,“丨ㄥ”写作“ing”,“ㄨㄣ”写作“un”。
单成音节的“丨”、“ㄨ”、“ㄩ”分别写作“yi”、“wu”、“yu”。
“ㄩ”在很多情况下写成“u”,详见汉语拼音方案。
在注音符号中,“ㄓㄔㄕㄖㄗㄘㄙ”等声母可以单独成音节。
但汉语拼音中必须添加韵母“i”方可组成音节。
故这些音节在汉语拼音中写作“zhi chi shi ri zi ci si”。
附注:zhi在旧式注音中需加空韵“ㄭ”注成"ㄓㄭ",新式中则不需,注成"ㄓ",故汉语拼音以类似旧式的拼法,zh要加空韵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