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怀天下言从我心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说明按照教育部提出的“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命题基本原则,试题尊重语文的学科本质,尊重学生生活时代的特点、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尊重生命的成长规律,发挥
了正确评价、合理区分的功能。

试题体现出如下特点:
一、坚守立德树人原则,落实育人价值。

试卷设计过程中精选命题素材,引导语文学习关注时代生活大事件、关注社会的变化与进步、关注个人的精神成长等方面。

如: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考查素材涉及抗击新冠疫情、北斗系统的成功布阵、城市排水系统明渠改造等社会生活大事,阅读素材涉及对读书的思想方法的探索、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对建设良好生活空间的思考,写作题的素材关注人对担当的理解、对责任的思考等问题,旨在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点滴对心灵成长的滋养,促
进精神成长,完成自我塑造。

二、激活知识文化积累,变为语文素养
今年是教育部统编版教材的第一批使用者使用教材三年后的第一次终结性考试,为落实教育部对语文教材的使用原则和语文考试命题的指导原则,语文试卷做了适应时代需要、考虑学生需要、落实教材需要的调整。

在原本的基础上,强化语文学科的知识积累变为语文素养的意识,更加重视语文学科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特别是对古诗阅读和名著选读的考查,选择有营养的阅读素材,考题设计立足于对理解能力的考查,以引导学生既尊重课
本知识源头,又不落入死记硬背的窠臼,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将知识积累转化为学科
素养,从热爱阅读、广泛阅读逐步走向深度阅读,提升文化品位。

三、树立大语文观意识,用好生活资源。

试卷设计上,着力于考查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引导语文学习重视实践能力的
培养,这一点与目前教育部对语文教学所引导的方向是吻合的。

设计者努力打通观察和思考、阅读和写作的通道,让学生能全方位理解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价值。

如:综合性学习、口语
交际,关注后疫情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化,紧紧抓住时代大事件下人们的改变,通过观
察人们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变化梳理出自己的发现,并能够对新的生活方式带来的新的文化现象提出自己的思考。

这样的考查不仅将学生放在了生活情境中,而且激活了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和学科思维的能力,考查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和谐统一,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思考问题、表达内心。

四、鼓励细致深入的阅读,重视阅读思维
试卷设计上,十分重视人的阅读思维的形成,表面上考查的是阅读能力,实际上考查的
是读书的习惯和读书的思维方式。

阅读文本是根据原作进行改写符合阅读能力考查需要的文本,题目的设计重在检查学生是否具备细致品读文字、观照各部分逻辑联系的能力,通过精
细设计引导学生按一定逻辑读懂、读通、读透文本,内容集中、难度适中、形式灵活,留出
空间让学生静心阅读、深入思考、审慎作答,引导语文教学朝良性方向发展。

主张思想的灵活生动,避免思维的僵化
五、重视思维能力的发展,发挥引导功能。

这套试卷以对能力的考查来实现合理的区分,其中的重点则是思维能力。

考查理解分析思考探究的能力,其实也是在引导语文学习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无论阅读还是写作,都以
清晰的逻辑思维为基础,所以要实现考试的区分功能,考题评价标准的设计就必须以对学生
思维能力的区分为原则。

如写作题的设计源自新闻报道,但所编写的材料对“担当”的内涵做了很好的诠释,便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表达思维:写作重点是“勇于担当,才
能有所作为”,其中留下的空间是“为什么”和“怎么做”,学生无论是构架故事还是阐述道
理,都需要展示出清晰的逻辑思维。

卷面的阅读材料也能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

写作题的设计打通了阅读和写作的通道,提醒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阅读和写作过程中思维的发展是重中之重一思维习惯、思维方式、思维深度的培养。

重视这一点也是为了引导日常的语文学习走上尊重语言文字、重视思维发展的道路。

人的成长主要是精神的成长。

语文学习并非只是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发展思维。

语言传达着人类的思想文化,学会品读文字、思考生活、表达思想才是语文学习要追求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