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在初中学习过的议论文写作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弄清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2.初步了解演讲辞的写法。
二、能力目标:寻找并借助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句段,明了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情感目标:了解马克思一生的伟大成就,学习他为全人类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
揣摩在特定的环境和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的用词造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景介绍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1818—1883),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
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1820—1895),德国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且领导国际工人运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
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
说”,又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
2.简介悼词的特点
悼词,在结构上一般分三部分:
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表达对死者的悼念之情。
二、基础知识
1.字音:繁芜wú忌恨jì浅尝辄止zhé诅咒zǔzhòu
抹:抹杀mǒ抹布mā拐弯抹角mò
豁:豁然开朗huò豁出去huō
2.字形:诅咒zǔ沮丧jǔ狙击jū咀嚼jǔ
3.字义:衷心:意为发自内心的、由衷的。
浮浅:多指内容,认识浅薄。
忠心:指的是忠诚。
肤浅:多止血事前或理解不深。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文章总体结构把握:悼念--评价--悼念,按一般的常规,与这种结构相对应的思想感情应该是惋惜(悲痛)——敬仰(颂扬)——悼念。
2.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段1)悼念:交代伟人的逝世——悲痛
第二部分(段2—7)评价:评说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的伟大贡献——敬仰第三部分(段8—9)悼念:颂扬马克思的崇高品质——敌人的忌恨、人民的爱戴——怀念
四、研读课文
(一)研读第一部分
1.第一段中,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明确:悲痛
2.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悲痛的感受呢?
明确:“停止思想了”写出了马克思的去世是人们巨大的损失。
“还不到两分钟”写出了去世的突然,加重了人们的哀悼之情。
“永远”写出这一损失无法挽回,突出了悲痛的气氛。
3.本段使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
定义:因为有所顾忌不便直说,而用别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讳饰”。
(二)研读第二部分
1.这一部分文章主要写到什么?
明确:马克思一生的贡献。
2.都有什么样的贡献?
①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②发现剩余价值
③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④满腔热情投入革命斗争实践
前三项是在理论上的贡献,后一项是在实践上的贡献。
3.在作者看来,实践上的贡献更为重要。
“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
4.读了马克思的业绩同学们有什么感受?作者有什么感受?
明确:敬仰。
作者也十分敬仰。
“不可估量的损失……”(段2)“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段5)
(三)研读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从两个方面来写马克思:一是敌人记恨,二是人民爱戴。
段8写了两种人和两种态度。
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写对马克思的怀念之情。
五、讨论与研习
马克思是恩格斯最好的朋友和共事一生的革命战友,常理来看,马克思去世应该使恩格斯极度悲痛,但第一段却似乎叙述的很含蓄,对此应该如何理解?
明确:其一,从身份上看,恩格斯是代表世界无产阶级来悼念自己的领袖,这种特殊的身份以及特殊的环境使作者不能把自己一场的情绪完全带入悼词中。
其二,从目的上看,悼念马克思不仅仅是寄托哀思,更主要的目的在于评价领袖
的思想和业绩,以便教育和鼓励战斗的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
因此,决定了作者表达悲痛哀思的方法是含蓄的。
六、总结
本文在表达情感上的特点: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
而这样的情感效果,主要得益于本文准确而又富于感情的语言。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2.完成课后练习和练习册习题。
八、板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悼念叙述(段1)——悲痛
↓理论——科学家↘
评价评说(段2—7)→敬仰
↓实践——思想家↗
怀念颂扬(段8—9)敌人忌恨、人民爱戴——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