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助推马铃薯产业的软实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农业2015年第10期(上)
NONG YE ZONG HENG
农业纵横
壤有机碳含量,降低土地资源的生产力;温度降低或降水量增加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增多,其中以温度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三、气候变化影响的对策
气候系统本身的庞大性、复杂性,且未来气候因素变化存在太多不确定
性导致气候因素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
影响仍具有太多不确定性,但事实表明,全球农业生产正遭受气候因素变化的多面影响,积极开展气候因素变化应对策略(减缓、适应对策与技术)研究,进行远期的规划和防御,对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如采取有效得当的农业技术应对气候
因素变化,可以有效降低气候因素变化所带来的破坏程度,调整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完善江河湖泊防洪工程和防洪减灾体系,防患于未来潜在的洪涝灾害,加强土地科学合理利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展设施农业(塑料大棚、温室、雨水集蓄技术和浅层地下水技术等)等措施。
济转型跨越的优势产业和富民的黄金产业。
目前,定西马铃薯种植面积20多万hm²,在全国地级市位列第二,年总产量达到500万t ,是全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全国最大的脱毒每年邀请媒体记者来定西采访,通过版面、镜头、声讯、网页等载体把优质绿色的定西马铃薯宣传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为发展马铃薯产业造声势、舆氛围。
央视《精彩中国·甘肃(陇200多道,以定西“敦研究
首先,要对有关马铃薯文献资料进行挖掘整理。
有关马铃薯文化的专门性文献资料较少,主要散见于其他文献之中,就拿甘肃来说,如高良佐(上接第56页)
河南农业2015年第10期(上)
NONG YE ZONG HENG
农业纵横
《西北随轺记》、林鹏侠的《西北行》
等众多游记中都对甘肃境内民众生产
生活中的马铃薯有所记载,类似的文
高有两幅以土豆为题材的画作,一幅
名为《吃土豆的人》,描绘的是荷兰
乡村一家人围着一张铺着肮脏的亚麻
桌布的桌子在煤油灯光下吃土豆的情
景,把当时农民的生活重负表现得活
灵活现;另一幅描绘的是一家人收土
豆的情景。
张保和表演的描绘甘肃农
民生活小景的兰州快板之中有“沙锅
里煮的洋芋蛋,炕洞里烧的驴粪蛋,
炕上睡的尕老汉,姑娘脸上红二团”
的民谣,对人们了解马铃薯有所帮助。
定西的艺术创作者虽也创作了一些以
马铃薯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但还没有
出现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的艺术作
品牌文化是产业精神文化的重要
内容,其所蕴含的理念、品位、情趣、
情感抒发等精神元素超越了物质使用
价值。
定西市安定区和渭源县被中国
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和
“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渭源马
铃薯良种”等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原产
地地理标识注册,申请注册了“金宇”
牌脱毒种薯等一批马铃薯产品及制品
商标,临洮“腾胜”牌马铃薯等荣获
国家绿色A级食品证书,安定“大江”
牌马铃薯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安
定等4县(区)马铃薯生产基地被认
定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
地。
我们需进一步加强定西马铃薯品
牌文化的保护工作,防止“劣币驱逐
良币”和“公地悲剧”现象的泛滥,
维护定西马铃薯品牌的良好声誉。
同
时,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载体开展
品牌宣传,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扩
大品牌效应。
积极建设马铃薯主题公园,发展
创意马铃薯产业。
应该把马铃薯文化
公园建设成集马铃薯科研、生产、销
售为一体,以马铃薯历史、产品和文
化为主题的大型开放式旅游项目,开
发马铃薯文化馆、马铃薯观光采摘区、
田间课堂、科普画廊等众多功能区,
让游客们通过游玩、观赏、学习、娱
乐、购买、美食、体验等手段,实现
“进田园享受文化”和“让文化融入
田野”的目标。
文化馆可通过图文并
茂、视听结合、实物展示等形式全面
宣传马铃薯的传播起源、营养价值和
用途、产业发展历史和成效等知识。
还可在特定时间开展以“生态田园,
乡村风情,体验农业魅力”为主题的
马铃薯技术展示、农事体验、美食及
风情摄影等多项游乐版块,使游客在
体验采收马铃薯的乐趣和品味马铃薯
美味的同时了解生态技术和现代农业
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