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牵引疗法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颈椎牵引
• 颈段脊柱的生理功能
支撑头颅的重量 维持头部的平衡
• 颈段脊柱的病理生理
钩椎关节病变时可致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 颈椎增生 椎间盘退变 软组织劳损或损伤 颈椎失稳
第二节 颈椎牵引
一、颈椎牵引的治疗作用
• 增大椎间隙 • 牵伸挛缩组织,改善脊柱的正常生理功能 • 纠正椎间小关节的紊乱,恢复脊柱的正常
第三节 腰椎牵引疗法
• 电动骨盆牵引
牵引体位:仰卧位或俯 卧。 牵引重量:为自身体重 的40%~80% ° 牵引时间:一次20~30 分钟。
第三节 腰椎牵引疗法
• 三维多功能牵引
牵引体位:俯卧 方法:腰椎前屈10°~16°,旋转12°~15°,
治疗师站立于患者患侧,用手指或手掌 根按压于患部上一棘突,另一手叠压其 上,使力的作用点更加集中于治疗部位, 脚踏控制开关,启动牵引治疗程序。牵 引时多向患侧旋转,可先向患侧旋转再 向健侧旋转。治疗师双手同时下推、旋 转、按压,可重复1~2次。
6.牵引不能耐受者应考虑其他物理治疗方法。
第三节腰椎牵引
一、腰椎解剖与生理功能 二、腰椎牵引的治疗作用 三、腰椎牵引方法 四、临床应用
第三节 腰椎牵引疗法
腰椎解剖与生理功能
• 腰段脊柱解剖基础
组成:由5个椎体借椎间盘、前纵韧带和后纵 韧带相连结。
特点:椎体和椎间孔大; 棘突呈板状,位于矢状方向平伸向后; 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近矢状方向; 腰4腰5、腰5骶1椎间是损伤或劳损的好 发部位。
第四节 四肢关节牵引
一、四肢关节牵引的治疗作用 二、牵引器具及操作方法 三、临床应用 四、持续皮肤牵引和持续骨牵引
第四节 四肢关节功能牵引
一、四肢关节牵引的治疗作用
• 放松痉挛的肌肉,保持肌肉的休息态长度 。
• 利用牵引的重力,使挛缩和粘连的纤维产 生更多的塑性延长,从而使病损关节恢复 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活动范围。
一、腰椎牵引的治疗作用
• 增大椎体间隙 • 增加后纵韧带张力 • 扩大椎管容积 • 增加侧隐窝的容积 • 纠正腰椎小关节的紊乱 • 预防、松解神经根粘连 • 解除肌肉痉挛 • 促进炎症消退
第三节 腰椎牵引疗法
二、腰椎牵引方法
• 骨盆重锤牵引
牵引体位:仰卧 牵引重量:根据个体差异在7 ~15kg之间,首次牵引
3.牵引中病人局部应尽量放松,避免和牵引力对 抗。牵引力不能强迫关节超过其正常的关节活 动度,避免用较大的力量牵引长期制动的肌肉 和结缔组织。
4.发生运动的关节之间要加以固定保护,对存在 骨质疏松的病人操作要小心。
5.牵引时受力部位应有衬垫保护,以免出现压疮。 6.避免牵引水肿组织和过度牵引无力的肌肉。
4.牵引过程中应注意了解患者反应,若出现头 晕、 心慌、胸闷、出冷汗、四肢麻木、无 力加重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牵引,及时进行处 理。经检查如无重要器质性疾病,次日可在 严密观察下调整牵引角度和重量后试行短时 间牵引。
第二节 颈椎牵引
5.坐位牵引结束时,应逐渐地减轻重量,再取 下牵引套。休息1~2分钟,同时缓慢、轻柔 地活动颈部数次,再离开治疗室。避免突然 解除重量站立,可能会引起头痛或头晕等不 适反应。
牵引疗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颈椎牵引 第三节 腰椎牵引疗法 第四节 四肢关节功能牵引
第一节 概 述
一、定义与分类 二、牵引的生理学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三、牵引的治疗作用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与分类
根据牵引时患者身体的垂直方向分类
1.水平位牵引
2.斜位牵引 3.垂直孔,减轻神经根压迫症状 • 恢复颈椎的正常排序
第二节 颈椎牵引
二、颈椎牵引方法
• 坐位牵引
牵引体位:坐位 牵引参数:牵引角度(前屈位、中立位、后伸位)
牵引重量(正常成年人体重10%渐增) 牵引时间(每次时间为10~30分钟)。
第二节 颈椎牵引 前屈位颈椎牵引
第二节 颈椎牵引
中立位(垂直位) 颈椎牵引
第一节 概述
三、牵引的治疗作用
• 加大椎间隙、椎间孔和增加椎管容积,减轻对神 经根的压迫。
• 纠正椎间小关节的紊乱,恢复脊柱的正常排序。 • 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促进炎症消退,有利
于病损组织的修复。
第一节 概述
• 增加关节活动范围,调节和恢复已破坏的 颈椎和腰椎平衡。
• 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松解粘连的软 组织,改善脊柱和四肢关节的关节活动范 围。
从每侧7kg开始,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 每1~3天增加1~2kg,最后达到合适的重 量。 牵引时间:每牵引1小时,休息20分钟。
第三节 腰椎牵引疗法
• 斜位自重牵引
牵引体位:头高脚低位(仰卧) 头低脚高位(俯卧)
牵引重量:初次牵引时从床面与水平面夹角30° 开始,以后每天增加5°
牵引时间:每日牵引4h。
• 椎体周围小关节的松动
牵引的三要素、脊柱的屈伸及旋转均影响到小关 节的松动效果。
第一节 概述
• 脊柱肌肉放松,缓解肌肉痉挛
患者的体位,脊柱的伸屈角度、牵引的重 量和时间均有可能影响脊柱周围肌肉的紧张程 度,及时调整上述影响因素可以有效缓解肌肉 痉挛。
• 缓解疼痛
患者的位置、脊柱的位置、牵引的力量和时间均 与缓解疼痛有关。
第四节 四肢关节功能牵引
7.牵引治疗后要询问、观察治疗后的反应,如出 现疼痛、肿胀加重,特别是关节周围温度增高 要及时减轻牵引重量,预防过度牵引而导致骨 化性肌炎的发生。
第三节 腰椎牵引疗法
• 腰段脊柱的生理功能
支持和传递重力 参与组成胸腹腔的后壁,支持和保护内脏器官 容纳和保护马尾神经及脊神经根 可作前屈、后伸、侧屈、旋转和环转等多种形 式的运动。
第三节 腰椎牵引疗法
• 腰段脊柱的病理生理
腰椎增生 椎间盘病变 软组织劳损或损伤 小关节功能紊乱
第三节 腰椎牵引疗法
第二节 颈椎牵引
• 禁忌证
1.颈椎结构完整性受损害时。 2.颈椎活动绝对禁忌的疾病。 3.牵引治疗后症状(疼痛)易加重的疾病。 4.相对禁忌 椎动脉硬化、畸形,心肌梗死恢复
期,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脊髓 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较明显者应慎用或不主张采 取牵引治疗。
第二节 颈椎牵引
• 注意事项
第二节 颈椎牵引 后伸位颈椎牵引
第二节 颈椎牵引
• 卧位牵引
牵引体位:卧位 牵引参数:牵引角度(颈椎前屈20°~30°)
持续牵引重量为体重的5%~10%渐增, 每次时间为20~30分钟; 连续牵引重量从2~3kg开始,渐增加 为4~5kg。牵引时间为6h/d以上,每 2小时需休息10~15分钟。
• 其他腰椎牵引方法 徒手腰椎牵引 肋木悬垂自我牵引
第三节 腰椎牵引疗法
三、临床应用
• 适应证
1.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小关 节紊乱、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腰椎退行性 疾患、腰椎滑脱、无并发症的腰椎压缩性骨 折、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等。
2.脊柱前凸、侧弯、后凸畸形。 3.腰扭伤、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等。
• 治疗和预防肌肉、韧带、关节囊挛缩及粘 连形成,恢复和保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第四节 四肢关节功能牵引
二、牵引器具及操作方法
• 四肢关节功能牵引器具
机械式关节训练器 电动式关节运动器 简易制作牵引架
第四节 四肢关节功能牵引
第四节 四肢关节功能牵引
• 牵引器具操作要点
牵引方法:将挛缩关节的近、远端肢体固定于 支架或特定牵引器具的相应位置, 设置牵引参数,启动电动牵引,或 在远端肢体上按需要的方向施加重 力进行牵引。
滑车-重锤牵引 身体自重牵引 徒手牵引 电动牵引
根据牵引的时间长短分类
长时间牵引 短时间牵引
第一节 概述
根据牵引力作用的连续性分类
持续牵引 连续牵引 间歇牵引
临床常用的牵引治疗有颈椎牵引、腰椎牵引和四肢关节牵引
第一节 概述
二、牵引的生理学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 脊柱机械性拉长
影响拉长脊柱的因素:与患者的体位、牵引的角 度、牵引的重量、摩擦力的大小及牵引装置有关 。
1.治疗师应该熟悉牵引技术和牵引装置。根据患 者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牵引方式并设置牵引参 数。向患者阐明牵引治疗目的、注意事项、可 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方法。
2.调整好枕颌牵引套的松紧度,两侧悬吊带要等 长,作用力要相等。枕带的受力部位应集中在 枕骨粗隆中下部,颌带应兜住下颌正下方。可
第二节 颈椎牵引
第三节 腰椎牵引疗法
2.牵引中 胸肋固定带和骨盆固定带要扎紧,但 胸肋固定带安放的位置和松紧以不妨 碍患者正常呼吸为度,同时应防止卡 压腋窝,以免造成臂丛神经损伤。两 侧牵引绳应对称,松紧一致。
第三节 腰椎牵引疗法
3.牵引后 应缓慢去除牵引带,嘱患者继续平卧 休息数分钟,再缓慢起身。必要时可 佩带腰围以巩固疗效。牵引过程中或 牵引后,如果患者症状、体征加重, 应减轻牵引重量或停止牵引。肥胖和 呼吸系统疾患慎重使用牵引。孕妇、 严重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禁止牵引。
第三节 腰椎牵引疗法
牵引后处理: 牵引后患者平卧硬板床3天,腰部用腰围制动 同时辅以非甾体类消炎药物; 可加用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5mg~ 10mg 静脉滴注,1次/d,连用3d; 3天后根据需要可配合物理因子或按摩治疗 以巩固疗效; 一般只需牵引1次,若需再次牵引可于l周后 进行。
第三节 腰椎牵引疗法
用毛巾做垫以预防牵引对下颌软组织压迫引起 疼痛,枕颌带要注意避开颈动脉窦和喉部,防止 压迫颈动脉窦引起晕厥或发生意外。 3. 牵引时患者体位应舒适,坐位牵引时,患者应注 意全身放松,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脊柱 略前屈。患者要解开衣领,自然放松颈部肌肉, 除去耳机、眼镜等影响放置牵引带的物品。
第二节 颈椎牵引
牵引体位:仰卧位、俯卧位、坐位。
第四节 四肢关节功能牵引
牵引重量:以引起一定的紧张感或轻度疼痛感 觉,但不引起反射性肌肉痉挛为度。
牵引时间:每次10~20分钟,每日至少1~2次 。 牵引疗程:取决于每次牵引的效果,只要牵引
后肌肉紧缩或关节活动受限再现, 则均可考虑再行牵引。
第四节 四肢关节功能牵引
三、临床应用
• 适应证
四肢骨折、脱位后关节功能障碍 肌肉韧带外伤手术后软组织挛缩 关节附近烧伤后疤痕粘连 软组织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 稳定期前臂缺血性肌挛缩 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恢复期。
第四节 四肢关节功能牵引
• 禁忌证
骨性关节强直 新近骨折后 关节内及其周围的炎症或感染 运动或肌肉拉长时疼痛剧烈 有血肿或其他组织损伤征兆时。
第三节 腰椎牵引疗法
• 禁忌证
1.脊髓疾病、腰椎结核、肿瘤、有马尾神经综 合征表现的腰椎管狭窄症、椎板骨折。
2.重度骨质疏松、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出血 倾向、全身显著衰弱者。
3.孕妇及经期妇女。
第三节 腰椎牵引疗法
• 腰椎牵引注意事项
1.牵引前 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嘱其牵引时 不要屏气或用力对抗。对进行屈曲 旋转快速牵引者,最好与骨科医生 共同制定治疗方案。高龄或体质虚 弱者以电动牵引床轻度牵引为宜。 牵引前可进行腰部热疗,有助于放 松腰部肌肉,避免拉伤。
• 脊柱外伤时的早期制动和复位作用。
第二节颈椎牵引
一、颈椎解剖与生理功能 二、颈椎牵引的治疗作用 三、颈椎牵引方法 四、临床应用
第二节 颈椎牵引
颈椎解剖与生理功能
• 颈段脊柱解剖基础
组成:由7个椎体借椎间盘、韧带、肌肉连接。 特点:八对椎间孔、横突孔和椎管,有脊神经、
椎动脉和脊髓通过。两侧有交感神经节 和化学压力感受器。颈椎椎体上面两缘 上翘,与上位椎骨椎体侧缘构成钩椎关 节,病变时可致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 颈部关节小而多,灵活性大、稳定性差。
第四节 四肢关节功能牵引
• 注意事项
1.牵引前要详细阅读牵引设备操作手册,了解设 备性能、特点及注意事项。根据患者个体情况 设定牵引参数。
2.牵引前先采取局部热疗或热敷,使挛缩关节周 围的软组织放松,提高牵引效果。牵引局部需 要暴露,衣着应舒适、宽松,以免限制肢体的 牵引。
第四节 四肢关节功能牵引
第二节 颈椎牵引
• 电动颈椎牵引
牵引体位:坐位或卧位 牵引参数:牵引角度、重量和时间参数设置
原则参照坐位和卧位重锤牵引。
• 颈椎徒手牵引疗法 • 简易家庭颈椎牵引疗法
第二节 颈椎牵引
三、临床应用
• 适应证
1. 各型颈椎病,包括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 型、轻度脊髄型但脊髓受压症状不明显者。 2. 颈椎关节功能紊乱、颈椎侧弯、后突畸形、 颈椎骨折、脱位的固定。 3. 颈部肌肉痉挛、颈椎退行性疾病、肌筋膜炎 等引起的严重颈肩痛。 4. 儿童的自发性寰枢关节半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