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教育管理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力研究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
142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7期
在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新时代,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
随着人文关怀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很多高校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已经对人文关怀给予了一定的重视,而且也有很多高校构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体系,使教育管理工作步入了创新发展的轨道。
但也要看到,由于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仍然占据一定的地位,个别高校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人文关怀不足的现象,特别是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教育管理工作仍然以高校为主,制约了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这就需要高校应当把人文关怀融入到教育管理工作当中,着眼于破解当前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制约因素,采取更具有创新性和效能性的举措,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到教育管理工作当中,努力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一、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教育管理现状
(一)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意识薄弱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
从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整体情况来看,在落实人文关怀理念方面相对比较薄弱,这也直接导致教育管理水平不高。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看,个别高校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没有将“以人为本”上升到战略层面,在开展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不注重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缺乏针对性和效能性,导致教育管理工作出现了诸多矛盾。
有的高校则不注重管理理念创新,特别是没有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进行有效结合,在制度设计方面过于强调高校管理工作的“主导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人性化”管理仍然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有的高校则不注重教育管理工作的综合性建设,特别是没有将互动性、融合性、渗透性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导致教育管理工作质量
不高,而学生对教育管理工作也存在较多的抵触情绪,甚至出现了一定的矛盾和问题。
(二)社会治理理念缺乏有效融合
将人文关怀与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应当更加高度重视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特别是要着眼于构建更具有系统性、全面性教育管理机制,将“社会治理”理念作为重要的教育管理思想。
但从当前个别高职院校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缺乏管理创新的问题,特别是没有将“社会治理”理念融入到教育管理工作当中,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方面不够到位。
有的高校不注重构建教育管理工作的学生参与机制,比如在打造教育管理平台和载体方面不够到位,学生无法了解高校教育管理的理念和内容,因而也就不可能很好的遵守相关制度。
有的高校则不注重对当前教育管理工作的整体运行情况特别是实施效果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就直接导致教育管理模式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有的高校则没有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管理工作当中,在构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有效沟通、互动、交流平台方面比较薄弱。
(三)教育管理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要想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对现有的教育管理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努力使其更具有人本性。
但从当前一些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建设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能够满足教育管理工作需要,但按照人文关怀的要求来看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问题,有的则不注重构建更具有科学性的教育管理体系,特别是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调查研究工作也不够到位等等。
有的高校则不注重强化教育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全员性和全程性,而且在教育管理制度、教育管理流程、教育管理机制建设方面缺乏持续创新,直接导致教育管理工作无法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进行优化和完善。
总之,从当前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建设的整体情况来看,按照人文关怀的角度,尽管绝大多数高校都十分重视教育管理工作,而且也发挥了
基于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教育管理研究
◎雷欣烨 张雪川
(甘肃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平凉 744000)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高校来说,应当更加高度重视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努力提升教育管理水平,进而使高校教育取得更好成效。
本文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简要分析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教育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人文关怀;高校教育;教育管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7-0142-02
收稿日期:2020-5-19作者简介: 雷欣烨(1986—),男,汉族,甘肃平凉人,甘肃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本科,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张雪川(1978—),男,汉族,
甘肃平凉人,甘肃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本科,主要从事新闻研究。
研究与交流
第 4 卷 总第 101期 143
积极作用,但按照人文关怀的要求来看,仍然存在很多不到位的方面,个别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效能性不强,需要引起重视。
二、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教育管理优化策略
(一)突出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思想高校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想更有效地落
实人文关怀理念,至关重要的就是要突出以人为本,从培
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入手,正
确处理好“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之间的关系,既要
强化教育管理制度建设,并提高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也要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融入到教育管理工
作当中。
这就需要高校教育管理模式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切实加强教育管理工作机制建设,既要重视制度建设,也
要重视模式创新,进而使教育管理工作能够更加体现人文
关怀。
突出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思路,也要更加高度重视教
育管理工作的综合性建设,特别是要将各个方面的管理工
作进行有效融合,并且通过互动性、渗透性教育,最大限
度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在落实以人为本管理思
想的过程中,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应当更加重视提升自身的
人文素养,同时还要在强化自身职业道德水准方面狠下功夫,通过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切实做好人文关怀视域下的教育管理工作。
(二)推动社会治理理念有效实施
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落实人文关怀理念,还要在推动社会治理理念有效实施方面狠下功夫,最大限度提升教育管理的综合性。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高校应当建立教育管理综合性管理体制,教师、学生以及其他方方面面都应当参与到教育管理工作当中,进而形成强大的教育管理合力。
要更加高度重视“寓教于乐”教育管理载体建设,比如可以多开展一些与教育管理相关的演讲比赛活动,学生在参与演讲比赛的过程中能够接受“洗礼”,进而提升规范意识。
推动社会治理理念有效实施,还要切实加大教育
管理工作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
有针对性的制定整改方案和优化措施,使教育管理工作能够持续提升。
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比如
可以打造高校教育管理平台,将各类教育管理工作融为一
体,并运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并建立“风险点”监测与防范机制,进而使教育管理工作能够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三)着力优化教育管理体系建设
健全和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对于促进高校教育管理
工作向纵深开展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同时也能够在落实
人文关怀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这就需要高校应当牢固树立融合发展理念,将教育管理工作融入各项工作当中,比
如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教育管理
工作与之进行有效结合,深入调查和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
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通过优化和完善教育管理体系,
最大限度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
优化教育管理体系,也
要更加高度重视教育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建设,特别是要更
加高度重视全面教育管理、全员教育管理、全方位教育管
理体系当中,使各个层面都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优化教育
管理体系也要更加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
自我管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不仅有利
于优化和完善教育管理体系,同时也能够在培养大学生综
合素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高校应当在这方面进行科学的
设计和安排。
要更加高度重视教育管理体系的全面性、全
员性、全程性建设,比如应当进一步拓展教育管理领域,强化教育管理工作与其他工作的有机结合,各部门之间应
当加强协调配合,努力形成教育管理合力。
综上所述,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大力加强教育管理工作,才能使高校教育更加规范、更加有效、更具成效。
这就需要高校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教育管理工作当中,特别是要着眼于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更具有科学性、创新性、效能性的方法和策略,重点在突出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思想、推动社会治理理念有效实施、着力优化教育管理体系建设等诸多方面努力,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
[1]薛峰峰.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20-21.[2]侯燕玲.基于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研究[J].教育现代
化,2019,6(58):178-179.
[3]杨杰.高校教育管理对“人本”理念的贯彻和实现途径[J].才智,2019(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