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手术术前病人心理状况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干预对手术术前病人心理状况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02-28T15:28:22.710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8月总第198期供稿作者:郝映雪
[导读] 手术作为一种强力的应激,常可导致病人出现以焦虑,抑郁为主要表现的心理反应。
郝映雪(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255036)
【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8-0848-02
术前心理干预是针对术前病人的心理特点,运用医学心理学原理,对病人进行术前心理知道和行为训练,帮助病人增前心理应对能力,使其更好的在心理和行为上适应手术,以利术后康复的一种综合措施。
关于心理干预国外自70年代起就已经开始系统研究。
国内自90年代起考试,但大规模关于心理干预的烟酒使在近几年。
在CHKD期刊全文库以心理干预为关键词检索自该文献库出版以后的有关文献(1994-2004),查出共有文献452篇。
其中1994-2000是94篇,2000-2004使358篇,我国关于心理干预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
1术前心理干预与手术
1.1长期以来,由于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术前病人的心理反应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术前准备时医生也只求病人躯体功能能适应手术,而不关注处于手术和疾病应激条件下病人心理功能的改变。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行为医学,心身医学的迅速发展,人们才逐渐把病人术前的心理问题作为术前准备的内容之一,才开始对即将手术的病人给予心理上的护理。
1.2手术作为一种强力的应激,常可导致病人出现以焦虑,抑郁为主要表现的心理反应。
国外普遍人,术前的焦虑与恐惧反应,能降低痛阈与耐痛阈,术中和术后出现诸如疼痛,肌肉紧张,对止痛药物依赖,长期卧床不起等,严重影响手术预后。
焦虑情绪使一种防御反应,使人尚未接触到应激源,但已预感到危险或威胁的情绪反应,由于不甚明了手术的原理和具体过程,绝大多数病人只能对其结果有一种期待,这种不确定性结果的期待使病人处在一种不稳定的情绪中,即焦虑状态。
杜小欧等发现术前右焦虑反应的约占76%。
焦虑原因常为对手术和疾病的不了解,对手术的效果怀疑,对医生的选择,对手术的疼痛担心,医务人员言行态度,医院设备,手术器械等医源性刺激及其它如家庭,社会,人际关系干扰等。
自Egbert开始术前心理干预以后,国外大量研究证明,其有效性使肯定的,一般认为它能降低病人焦虑反应及不适体验,减少医学资源投入,有效性肯定,且方法简便易行,易被医务人员与病人掌握和接受。
肿瘤病人,尤其是头部肿瘤的病人,由于要接受手术,往往存在比较严重的应激反应,针对这些病人的心理干预是有效的,可行的。
2国内外心理干预的一般概况
2.1国外护理干预起步早,应用领域广,方法比较多。
主要方法认知行为疗法,放松疗法,药物疗法,音乐疗法,触摸疗法。
应用于癌症,手术病人,甚至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上。
在我过随着护士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心理干预已从宣教式的经验之谈过渡到注重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发挥和运用。
例如,研究表明按照Johnson准确期待理论制定的心理干预方法在减轻冠状动脉造影病人术前焦虑及并发症有积极作用,并且能降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术前焦虑和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
认知疗法可以改善肿瘤患者情绪,消除疑虑和担忧,增强病人的自信心,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能对患者免疫功能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能减轻肿瘤化疗病人抑郁及胃肠道反应。
放松疗法可以改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
心理行为干预可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在肾移植患者,人工流产,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2下面介绍几种心理干预方法:
2.2.1Johnson准确期待论认为,当个体遭遇某种紧张事件时会产生强力的心理应激反应,并通过神经内分泌的变化引起脏器机能的改变,该紧张事件的不可预见性越强,所引起的心理应激反应越强,造成的心理絮乱越严重。
如果个体在应急事件发生之前,对其中一定程度的了解,即可相对缓解心理和生理的应急反应。
当一个人面对手术应激时,他实际上面对的时两种冲击:一是疾病的性质,二是手术所带来的痛苦。
焦虑障碍的认知内容是以危险为主题的,是对躯体或心理状态受损的担忧。
与危险相关的认知不断地把内外事务的刺激理解为危险信号同时夸大危险程度,低估自身应对能力,由此而产生焦虑。
病人术前认知特点与术后焦虑程度及心神康复过程有密切关系,与手术有关的消极认识是影响术后康复的因素。
由于应激反应随着手术时间的逼近逐渐加剧,在认识上形成准确的期待,便可有效的减轻病人的应激反应。
支持性心理治疗(supportive pasychotherapy)是指那些以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为手段的心理治疗。
提供支持的方法有解释,安慰,鼓励,保证等。
支持性心理治疗获得成功的一个前提是与病人建立起融洽的关系,达到与病人认识与情感的双向沟通行为治疗(behavioral intervention):是建立在行为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心理干预方法,具体治疗方法为(1)渐进性放松训练训练患者随意放松全身肌肉,以消除紧张与焦虑,建立心情轻松状态。
(2)催眠:选择安静的环境,舒适的体位,患者调整呼吸,放松全身肌肉,凝视眼前物体或钟摆刺激,用重复单调的言语诱导患者进入催眠状态,此时患者最容易接受暗示。
(3)臆想治疗:让患者舒适的坐这,闭上眼睛,开始深呼吸和放松,全神贯注的想象两肺完全充盈和排空情景。
认知疗法(cognitive therapy)Melehenbaum,Ellis及Beck等倡导使用的。
认为认知过程是情绪与行为的决定因素,强调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环境情况的评价;而这种评价又直接来源于个体的认知观念。
认知疗法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使病人学会区分信念与现实,并能改变歪曲的认识,重建一种理性的正确认知。
一个人处于应激状态时,其认知结构往往决定着情绪是焦虑或者愤怒,他的行为使攻击或是逃跑。
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个体容易出现极端的,绝对的,单向的判断,产生错误的认知,继而出现负性的情绪和行为。
一旦形成这种生物反馈链,某些心理病理现象就得以维持下来。
所以认知疗法往往要透过患者的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来寻找产生它们的不良认知。
然后将这些不良认知在实际生活中加以检验,以证实其是错误的,再以正确的认知更正,替换之,从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与化疗的不良认知方式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
人的心理活动无不受意识和认知的统领性影响。
每个人在各自的生活过程中形成了以价值判断为核心的一系列属于当事者个人的判断评价和解释的反应方式。
这种反应方式如果发生偏差必然引起相应的不良情绪和放应。
这种结果再反作用于知觉过程中,进一步形成信念和认知方式的扭曲,如此往复循环恶性演进,终将产生当事者心理活动与现实之间强烈的,不可自调的矛盾冲突,甚至导致心理障碍或心身疾病。
在治疗的开始阶段,主要是通过交谈来发现问题,弄清楚有那些非逻辑的思维活不良的认知结构在时时支配患者的行为和处理事情的方式。
“症结”发现以后,患者腰学会自我监控,能够对自己进行客观的分析批判。
治疗的后期阶段主要是使患者学会逐渐改变自己的情绪障碍。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改善病人的青训,消除疑虑和担忧,增强病人的自信心,改善患者
的生活质量,还能对患者免疫功能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增加免疫蛋白和免疫细胞的数量。
心理行为干预(psycho-behavior intervention):使一项通过教育性和心理治疗性的途径,影响病人应对疾病行为的系统工程:其目标是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斗志,增强自信心,提高应对能力,减少疾病带来的困惑,以及增加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控制感和帮助病人更好的解决实际配到的问题等。
4心理干预的展望
尽管现代医学技术已基本上达到了手术无痛苦的要求和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但人们对于接受手术仍存在着焦虑,恐惧的心理,这是由于对手术只是的缺乏,以及对手术安全性,疼痛,手术效果的担心,病人会出现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对病人开展术前心理干预,可以极大的减少术前应激反应的发生,使病人能够在一种坦然,平静的心态下等待手术,病人在术中能够很好的配合医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护理要想成为自主性专业,摆脱依赖和束缚,就必须有自己独到的理念和能力。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实施,病人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受重视,这会是将来护理发展的重点,因为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但是没有躯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神会适应能力。
”护士每天跟病人接触的最多,最能发现病人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并且随着临床护士关于心理护理理论的增加,即对其本身的重视,只要能积极的结合临床,必会收获更大。
心理干预科研的重点应为干预的具体措施和策略。
并且应更多的参考国外的关于心理干预的方法及实施情况。
参考文献
[1]蔡伟雄.外科术前心理干预及其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7,7(7):76-77
[2]Sharon M Valente.Anxiety among clients for plastic surgery.Plastic Surgical Nursing.Pitman:2002,6(5):211-213
[3]周意丹,李晓凡.国内手术焦虑的研究进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1):119-120
[4]Dossey.Barbara.Help your patient break free form anxiety.Nursing.Horsham:Oct 102-104 [5]钟雷,张继青.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3,6(10):279-280
[6]何娜,万红英.肿瘤病人术前焦虑水平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3,17(2B):206-207
[7]鲁缀香.颅内肿瘤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J].海南医学,2001,12(6):85
[8]曹春风,姜玲君.颅内肿瘤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与护理[J].中原医刊,2003,3(30):45-46
[9]Mary Anne La Torre Integrative Therapeutic approaches to anxiety-a holistic view.Perspectives in psychiatiatric Perspectives in Psychiatric Care.Phililadelphia 2001,37(1):28-30 [10]Carol L N orred. Minimizing preoperative anxiety with alternative caring healing therapies.Association of Operating RoomNurese. AORN Journal.Denver.2000,72(5):838-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