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729fd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a.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以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总目标,正确把握语文的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因此,本教学过程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来学习课文。
教学中我设计了“品读奇迹——感受环境——品析老人”三个层次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挖掘,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和绿色山林的视频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自学课文。
2.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状况的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看图质疑,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相机介绍: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
2.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对比引导学生反思这里的一些地方现在已经不同了,这回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茂密的山林,如诗如画的山林。
)3.引发质疑:这样的改变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看到这样的奇迹,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 4.导入: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梁衡走进晋西北,在课文《青山不老》中寻找答案。
(板书课文题目)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感受两幅不同的图画,旨在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问题的积极性。
二、自由读文,自主学习1.出示自学提示:(1)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2)谁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找出相关的段落用笔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自主读文,结合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3.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4篇)
![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e0cd8b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6.png)
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4篇四年级语文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篇一《青山不老》教学目标:1、理解本课“盘踞、治理、归宿、如臂如股、劲挺、荡漾、领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风雨同舟”等词语的意思,并读读记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位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从重点句段中,领受老人以老弱之躯在这穷山恶沟里创造奇迹的不易,感受老人改造穷山沟信念之真、决心之大、意志之坚、品格之高。
教学准备:教学PPT课前学生预_:1、按课文前面的“连接语”预_课文,思考问题。
2、查找资料,搜集图片:“晋西北”、“晋西北老人”、“晋西北风沙防治”、“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_课文一、教学引入,初读课文1、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刚刚学_了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美国的印第安人对他们美丽的故土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今天我们要学_的16课《青山不老》,要去看一看我们中国晋西北的一位老人对自己的故土——家乡的大山的热爱。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什么地方,什么事?(1)分组读词语:△肆虐、盘踞、险恶、△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如臂如股、宏伟、△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说说老师为什么如此分类出示本课词语?(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用“()”找句子,并用“• ”打出重点词语。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秀8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0bcbc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b.png)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秀8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三番五次、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出课题。
1、板书“青山”,“青山”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在文中指的是什么?2、板书“不老”,为什么说“青山不老”呢?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再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1)认真快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划出你认为比较难理解的词和句子。
(2)读了课文后,你对“青山不老”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同时产生了哪些问题?1、反馈交流。
(1)交流比较难理解的词和句子。
(2)交流你对“青山不老”的新认识。
三、利用“阅读提示”再读课文,感受老人伟大奇迹。
1、先解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下有关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2、可以学生自学或小组讨论。
3、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2)壹五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3)杨柳、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152b5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2.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读生字词,能理解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过程和方法:1、通过认读、理解词语的意思;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围绕学习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读题。
3、提出阅读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积累词语。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2、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读——理解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自读自悟,读出自己。
(一)自读“自读提示”,明确要求: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2、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二)、以文入情,感受奇迹1、那我们先来解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下有关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可以学生自学或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板书:创造奇迹)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1)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一起用心来读这个奇迹。
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f2ce0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48.png)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如下是《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内容:【教学目标】下面是整理的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忙到大家。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基础学问积累】读读记记“整治、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方法与本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拓展与延长】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的绿化情形和相关的感人束缚。
【重、难点突破】一是从这位一般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同学的认得角度;二是引导同学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积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黄土高原的情况吗?向同学展现图片并进行相关叙述。
然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
自然环境中,一位老人却制造了一个世人不敢想象的奇迹。
板书:青山不老二、学习课文,看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思索、交流。
教学提示:可依据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习,由于问题比较简单,同学可实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本课。
教学参考:如,先重点引导同学体会“老农制造了怎样的奇迹”,通过读课文、质疑问难、朗读想象等途径,使同学认得到老农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
在同学对老人制造的奇迹产生敬慕的情形下,转入对奇迹背后故事的探究:“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制造奇迹的?”这个问题可以从这座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和这个院子所处的小环境两个方面,引导同学朗读感悟、想象理解,使同学认得到正是由于山沟所处的自然环境特别恶劣,老农才坚决了改造的决心;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本身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但他依旧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造福大家。
通过老师的引领,使同学从对他们所取得成绩的赞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佩服,以此来深化理解课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06f9a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b.png)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风雨同舟、肆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重点难点: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一、导入:同学们,学习了第十五课,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知道了人类应该热爱和珍惜土地。
今天我们学习16*《青山不老》,你又将获得哪些启示呢?二、检查预习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是吗?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的字、词、句预习情况。
(1)字词检查1、土炕肆虐盘踞淤泥2、治理参天的杨柳归宿3、风吹沙起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如臂如股绿风荡漾第一组强调:炕与坑的区别;虐字的写法:踞的读音。
第二组注意:参和宿的读音并掌握其他的读音;区分治和制。
第三组要求: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掌握和他们意思相近的词语和类似结构的词语。
(2)句的检查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2、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第一句话掌握修辞手法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第二句话要求读准,特别注意断句,并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新授:1、过渡:字词句同学掌握的很扎实,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出示学习方法)a、把握文章主要内容b、联系实际,深入思考。
把课文多读几遍,有人说读书就是煮书,煮书就是把课文读熟,熟烂于心,熟的像老师这样可以不看教材。
注意一边读一边结合阅读方法,把握主要内容,看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好,在老师刚才的这段话中,提出了几个具体的要求?(这一环节启在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自由读书过渡:读书有时要把薄文读厚,有时要把长文读短,概括主要内容,就要把长文读短,这是一种概括能力。
来,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概括主要内容过渡:是啊,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青山不老教案一等奖4篇
![青山不老教案一等奖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8044a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7.png)
4、青山不老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青山不老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教学难点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
《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朗读课文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
3.思考下列问题:(1)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2)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3)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山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4)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4.提出不懂的问题。
5.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2.为什么老人说“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3.“青山是不会老的。
”/article/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四、写一写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五、作业1.会写本课的4个生字2.写一写你对青山的感受。
教学后记:板书设计:16、青山不老大环境——恶劣险峻创造奇迹小环境——简陋艰苦5、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会写课文中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通过对比、朗读等方式感受老人创造的奇迹,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及坚持不懈的毅力。
3、通过学写环保格言,强化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
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合作朗读。
窗外是……。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0d09d4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e.png)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出示图画,激情导入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
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
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
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
同学们,想认识他吗?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以文入情,感受奇迹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
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
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出示: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
(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
(学习第3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老人创造的奇迹,再说说自己对老人的看法。
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把这句话多读几遍,联系课文内容边读边想,并背诵下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合集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3d210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d.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关键句的深刻含义教学方法:点拨法、引导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在这里不仅孕育着中华灿烂的文化,还涌现出了许多人物事迹,他们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惊天地、泣鬼神,还有的平凡中透着伟大,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位81岁的平凡老人的不平凡的故事。
2、揭题,板书课题3、检查预习情况(1)认读词语,重点强调“宿”“劲”的读音。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总结课文主要内容方法:人物+事件+关键词)(3)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老人确实老了,年岁大了?(4)全班交流。
二、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1、正是这样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课件)(1)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课件)a、点拨: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b、计算:一亩等于667平方米,普通教室大概有50平方米,那3700亩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呢?(5万间)c、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人?d、指导朗读。
(2)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a、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b、你觉的这段话的画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c、这段话中两个“全”,你有什么感受?d、指导朗读这段话。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它的凶猛。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秀7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5ef34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7.png)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这7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是来自于作者的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教科书光盘)师:瞧,同学们,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
这里昔日是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
15年后的今天,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
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
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
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
同学们,想认识他吗?那我们跟着作家梁衡去一起认识这位老人吧!4、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打开书68页,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好,请读书吧!2、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的认识。
谁来认读生字词语。
强调:“肆虐,盘踞”等词的读音,你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看课件理解一些难的词语)“肆虐”这个词不容易记住,我们起来写写吧。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请大家试着用老师出示重点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吧!山野、肆虐、山沟、奇迹、创造、绿洲、价值、造福。
小结:这种方法叫重点词概括法,我们以后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教研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小学语文教研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a95dbfb8f67c1cfad6b89c.png)
小学语文教研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aker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件导入1、讨论:学生自由简单阐述对我国环境破坏的认识,进而推入对土地沙化的了解——3分钟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以最大的空间,让学生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为学生展现现实、感性的土地沙化状况,从而挖掘文章创作的特殊的社会背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5分钟师:看完这个短片,你们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一起来交流一下吗?是的,风沙防治刻不容缓,社会各阶层也日益增加对沙化的关注,而那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晋西北,探望一位为环保事业无私奉献的老人。
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默读文章,同时并不提前浏览文章的“阅读提示”,注意控制好时间——3分钟2、引导学生勇于讨论和交流对文章首次感性认识,尝试地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6分钟师:主人公是谁?他有什么样的特点?通过初步的了解,谁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觉得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
3、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15分钟要求读准读顺。
朗读中画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音和词义。
重点词语:肆虐、盘踞、淤泥、归宿、风雨同舟〔1〕阅读“课文提示”,带着提示的问题自读课文①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这一奇迹的〔2〕说说文章中让你感触最深的地方,为什么?〔3〕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作者又是以怎样的顺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三、课时总结——2分钟师:通过对文章信息的提取,我们基本上整体感知了课文;同时同学们还就作者的叙事意图进行了大致的品论,好,下节课我们可以从作者的表达语言来对文章主旨进行深刻的分析。
第二课时一、品味语言,理解句意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概括了文章的要点,并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
1、朗读第1段,展开想象并思考段中两个“全”字体现了作者此时此刻什么样的感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cc3df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0.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第【1】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解语言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课题“青山不老”的含义,理解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引入。
导语:通过《只有一个地球》的学习,我们深深地领悟到: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
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巍巍青山,有多少默默守护的人。
今天,我们要随着作家梁衡去认识一位用自己的生命守护青山的山野老农。
1983年,梁衡采访这位老人后写下了这篇《青山不老》,当时老人已经81岁高龄了。
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质疑讨论。
质疑:青山是没有生命的,为什么说它“不老”?(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交流学习方法。
过渡:本文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略读课文了,那么学习略读课文一般从哪里入手?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生交流:阅读课文导语;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预设:这里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既是对学习方法的一次整理,也是提示大家在这节课中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去自学、自悟。
2、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1)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带着问题去读: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可以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还可以在课文的留白处做旁批。
3、检测预习情况,抽读词语。
肆虐盘踞险恶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宏伟归宿如臂如股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说说课文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范文(3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b6459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4.png)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范文(3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案例1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的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的创造了一块绿洲的感人故事,由衷的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经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目标一共有两个: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能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说出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这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如:我记得文章有这样一句话: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
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
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
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
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高年级文章幅长,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找准重点句,引导学生品读是一种常见教法。
如何避免学生在阅读重点句子时流于表面,避免学生眼中仅有棵树而忽略整片林呢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时,引导学生一次次研读,一层层地推进,也是一种常见策路。
这样的策略能让文章构成一个整体,让一个问题牽一发而动全身。
例如: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学生的回答是:“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难道不是了不起的奇迹吗!"学生说出了他的理解:作者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老人创造出了奇迹。
可是,我没有就此罢休,还继续“穷追猛,问:创造奇迹的是些什么人那里的环境是怎样的学生经过联系上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等方式读懂吧,明年过古稀之年的老人,在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地区植树造林的不容易,在反复朗读,中学生对于奇迹的理解就更加丰满了。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全国集合3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全国集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0ceb5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3.png)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全国集合3篇第1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全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过程与方法:⑴初读全文,探究“奇迹”是什么。
⑵再读课文,探究“奇迹”是怎样创造的。
⑶审读课题,探究“奇迹”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位普通的山野老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
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培养植树造林等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6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青山”是什么样的山“不老”一般指人,这里为什么说“青山不老”呢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二、出示阅读问题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这位老农创造了什么“奇迹”3、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这“奇迹”4、老农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5、作者对他有什么看法6、为什么说“青山不老”7、你想对老农说什么三、学生自学四、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回答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2、在文中找出老农创造的“奇迹”。
出示: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⑴学生读文,找出哪些地方具体地描写了这奇迹。
⑵多种形式的读,然后谈谈感受。
教师:在我国这样的绿洲随处可见,作者为什么单单把这块绿洲称为“奇迹”3、交流资料。
4、教师播放多媒体:展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图片与青葱林海的画面,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教师:是啊,老农所处的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可是,他还是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天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我们对拉农仅只于惊叹吗请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2024年《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5篇_2
![2024年《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5篇_2](https://img.taocdn.com/s3/m/b427486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a.png)
2024年《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5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约1532字)学习目标:1、我能掌握“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我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我会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从中受到启发。
学习重难点:我会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从中受到启发。
知识宫阅读闯关探新知闯关一:初读,扫清字词障碍大声朗读一遍课文,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肆虐盘踞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劲挺淤泥荡漾领悟不紧不慢闯关二:再读,知大意、理脉络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__通过描述一位山野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和生活条件的(),义无反顾地()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地区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赞扬了(),()的精神和()的情怀。
闯关三:三读,细品味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__生动形象,情景交融、增强了__的感染力!走进青山,欣赏风光美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青山的总体印象:空气()、天空()、草原()。
1、我发现作者是通过这些景物依次描写出了青山的美丽风光:等。
我能用红色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用蓝笔批注自己的感受。
2、作者是为什么把景物写得这么美的?我要找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3、这些句子写得这么美,我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背诵下来。
闯关四:四读,有提升(默读全文)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青山是不会老的”的意思?通关卡:(检测)同学们,让我们来展示本节课的收获吧!(达标,时间为5分钟)听写词语知识宫闯关须知:1、自学闯四关,闯过一关,画一个笑脸。
2、没有完成任务先与同桌一起探究。
3、最先闯过四关的同学帮助没有完成导学案的同学闯关;同桌不能解决的,组内解决;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写到小黑板上。
4、过关小组组长报到得分。
反思栏:我的不会、易错点是:已解决:待解决:欢迎来到演练场大显身手,相信你的大胆展示会给小组带来荣誉,给课堂带来精彩生成!加油啊!演练场展示提升秀技能演练一:画出本课的知识树。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a416a5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1.png)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本:16《青山不老》(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并对肆虐、盘踞、淤泥等词语有一定的认识。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事顺序,掌握关键句词的用法。
3、培养一定速度的默读方法并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过程与方法:1、以恰当的速度默读和略读课文2、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和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3、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以及口头和书面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4、联系实际生活,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2、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感悟老人对家乡的情感和伟大的精神,以及深化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沟通和认同。
教学工具课件poaker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件导入1、讨论:学生自由简单阐述对我国环境破坏的认识,进而推入对土地沙化的了解——3分钟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以最大的空间,让学生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为学生展现现实、感性的土地沙化状况,从而挖掘文章创作的特殊的社会背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5分钟师:看完这个短片,你们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一起来交流一下吗?是的,风沙防治刻不容缓,社会各阶层也日益增加对沙化的关注,而那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晋西北,探望一位为环保事业无私奉献的老人。
(板书:青山不老)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默读文章,同时并不提前浏览文章的“阅读提示”(培养学生的自我独立理解的能力),注意控制好时间——3分钟2、引导学生勇于讨论和交流对文章首次感性认识,尝试地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6分钟(先介绍晋西北的地理位置)师:主人公是谁?他有什么样的特点?(晋西北的一位老人;老——81岁、瘦小、孤单一人)(板书:人物、特征)通过初步的了解,谁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觉得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青山不老
一、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记载(zǎi zài)()险恶(wùè)()
归宿(sùxiù)()不禁(jīn jìn)()
二、先选填破折号的用法,再自己选一种用法写一个句子。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音延长
C.表示意思转折
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
2.我不禁止鼻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句子,回答问题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①“另一种东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什么说“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某公园张贴一则告示: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⑴这则告示告诉游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它写得好不好?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
”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
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
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
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哪些句子写出了“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请用“--------”从文中画出来。
2、文章写道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
“种树老人什么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
“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
”
这些记叙采用了______的表现手法。
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
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这句话与上文的哪句话相应?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照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刻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联系全文看,这表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