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试讲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对比阅读,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2.揣摩文中描写环境及事例的语句,领悟表达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由泰山风景图引出一组图片,用词语来描述你所看到的景象:
出示词语:
狂风呼啸天昏地暗飞沙走石
寸草不生黄沙满天天寒地冻
同学们或从地的荒芜,或从风的呼啸写出了环境的恶劣。作家梁衡在《青山不老》一文中也写到了环境的恶劣。
(二)走向青山感受环境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6 课《青山不老》,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示: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nüè)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jù)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我们写的有什么不一样(环境更恶劣)
中哪一个词写的比恶劣还多了几份危险(板书:险恶)
描写上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引用县志)
志是什么这段县志你能读懂吗(借助注释)
(5)还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同学们发现了,作者运用比喻、引用县志写出了这里狂风肆虐、怪物盘踞。
2.如此险恶的地方在历经15 年之后,你又会看到怎样的景象自由读。
(1)出示: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看到的景象)
(3)用文中有一个词语来形容就叫——“绿洲”(板书:绿洲)
3.对比朗读。
示上面两段话(1、2 自然段):窗外是参天的杨柳。……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中国的晋西北,……二三丈而坠。“
女生合作,对比朗读两段文字。
①你有什么感触(两段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②通过刚才的对比阅读,我们既读出了晋西北环境的险恶,又读出了15 年后绿洲的
美丽,
篇课文是人物专访,开头这两段环境描写为下面人物的出场做了很好的铺垫。
(板书:环境衬托)
结:这是人物专访开头惯用的写作方法。
5.我们心头不禁涌起好多疑问到底是谁创造了绿洲
生2: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
生3:这块绿洲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评: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读出了自己的疑问。
(三)走近青山,初识老人
1.聚焦数字,发现“奇迹”。
(1)带着这些疑问,默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相信你一定能解开心中的谜团!
(2)是谁创造了绿洲(是一位老人)
(3)这位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
①出示:15 年啊,绿化了8 条沟,造了7 条防风林带,3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②从哪里看出这是了不起的奇迹(生交流数字)
③齐读。
评:数字最有说服力。
(4)用心读课文,我们解开了两个疑问。那这块绿洲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出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65 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谈一谈
①“每天”,是15年的每天,是5400多个每天,你又感受到什么(十几年如一日,有毅力)
②从“他组织了7 位老人,现在已有 5 人离世。”又看出什么(治理时间漫长;工作辛苦)
③把你的感受融入这段文字中,谁来读
就这样,一日一日,一年一年,老人始终坚守在这里——(出示,指读)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另一生接读)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④老人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他生命的归宿。请再读读这个了不起的奇迹
出示:15 年啊,绿化了8 条沟,造了7 条防风林带,3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
起的奇迹。
评:真是令人惊叹哪!(板书:奇迹)
2.聚焦写法,学习表达。
(1)这个奇迹的背后融入了老人15 年的心血,15 年里,历经生离死别,经历风风雨雨,静静地,再读读这段文字(第三自然段,配乐)
(2)如果你是作家梁衡,你想问老人什么
(生交流)
评:梁衡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询问着老人,老人不紧不慢地回答着梁衡。
(3)这么多对话作者都写了吗没有。老人这么多事例都写了吗没有。他仅仅用朴素的语言写了 5 位老人离世、老伴过世,女儿接他不走三件典型事例(板书:典型事例),这是人物专访又一个特有的表达方法。
(4)抓住典型事例能够让人物留下更鲜明、更深刻的印象。通过朗读,再一次感受老人的了不起!(指生读)
评: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四)走进青山,再识老人
1.小组合作
阅读课文3—6 段,思考以下问题:
①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②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以此分析这是位怎样的老人在相应地方做好批
注。
方法:学会抓文中的关键语句、重点词语来分析
2.村口道别,深化主题
(1)师引读:
出示: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已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2)青山不老,为什么(因为老人在这里奉献了全部)
(3)不老的仅仅是青山吗(还有老人)
为什么(老人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的无私奉献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
评:老人的精神永远不老(板书:不老)
(五)走出青山,定格记忆
1.写新县志,铭记老人
(1)出示原来县志: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2)这样的县志用在今天的青山还合适吗如果要写一个新的县志应该写什么,怎么写,想一想写下来。(交流)
(3)小结:县志记载历史,开创未来。在同学们写的这一段段县志上,我们知道了老人
的背后是一座不老的青山,青山上有一位不老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