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试讲稿)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上《青山不老》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优秀教案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上《青山不老》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优秀教案

《青山不老》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3.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1.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2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课文的故事或知识。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语气、节奏。

2.2教师辅导,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

2.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3.理解课文内容3.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课文中的关键问题。

3.2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加深理解。

4.分析课文表达手法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5.学习生字词5.1教师逐个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

5.2学生跟读生字词,巩固记忆。

5.3学生组内交流,分享生字词的用法。

6.合作学习6.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课文中的自然段进行学习。

6.2各小组通过讨论、表演等形式,展示自己对自然段的理解。

6.3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7.2学生分享自己从课文中获得的启示。

8.作业布置8.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8.2家长签字确认,确保学生完成作业。

四、课堂实录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课文的故事或知识。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语气、节奏。

教师辅导,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

《青山不老》试讲稿

《青山不老》试讲稿

青山不老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呢,请大家观看纪录片《沙漠的旧貌与新颜》。

师∶好,对比图片大家发现晋西北地区植树造林前后,有什么变化呢?师∶是的,之前黄沙漫天飞舞,之后却是绿意盎然。

师∶那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变化呢?师∶嗯,通过预习大家有所了解,这和一个人无私的奉献是分不开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

师∶大家一起板书今天的课题。

(板书∶青山不老)师∶来!大声齐读课题!师∶让我们带着好奇和疑问,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

二、初读师∶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师∶好,带着问题开始朗读吧。

师∶大家读书有收获了吗。

一起走进"字词大闯关"师∶谁愿意第一个来闯关?师∶你的手举得最高,请你来读!师∶大家说,她读的怎么样?师∶嗯,是呀,声音洪亮,很有节奏感。

真像一个播音员!师∶哦?哪个字没有读准?请你帮她改一改。

师:对啦!这个词语应该读∶"盘踞"(ju)",是四声。

你听的可真仔细师∶来,跟这位小老师一起读2遍。

师∶好,老师想考考你"肆虐"是什么意思呢?师∶对,"肆虐"是任意残杀或迫害。

文中是指大风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师∶看来你预习十分充分,把掌声送给他!师∶攻克了字词关,我们来解决刚才的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师∶请你来说,很好,课文写了一位普通的老人坚持十几年如一日植树造林,不惧环境的恶劣,种种艰苦,在贫瘠的土地创造出了一片绿洲的感人故事。

三、析读师∶接下来,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仔细品读课文,并用划句、圈词、写体会的方法,先来独立学习,然后组内交流、讨论问题∶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呢?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师∶稍后,老师会请小组代表进行分享。

汇报的小组会全员加分。

师∶好,带着问题,开始学习吧!师∶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对重点词句作了批注,并且留下了自己读书的收获。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4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4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4篇篇一:《青山不老》语文教案篇一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组的第四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这篇文章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相互对照,表达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可贵精神。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均来自偏僻的山区农村,整体看语文基础比拟差,参差不齐, 学习主动性不强,大局部胆子较小,不敢勇于回答以下问题。

1、学习兴趣与基础。

只有少局部人喜欢语文学习,大局部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

整体上学生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较大。

2、课堂发言情况。

课堂上绝大局部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不够主动、积极,还有少局部从不发言。

3、朗读感悟的基础。

大局部学生对课文感悟不深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朗读水平还可以,但有很多学生的朗读能力差到令人不敢相信。

,朗读水平一般而且积极性不高。

大环境一险恶小环境一艰苦奇迹《青山不老》教学反思《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精神。

回顾课中比拟有效的策略主要有这么几个:一、“提示”引路,课堂结构求简。

这一课的提示是“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创造的;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教者利用这一课的提示开始了学习的流程,让略读课文的教学做到简约而饱满。

二、利用文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故在学习时,整个课堂以大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来统领,整节课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且层层深入。

先找找课文中描写青山的语段,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15年如一日的植树中,老人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 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质课精选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质课精选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精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归宿、劲挺、荡漾、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课前已经请大家查阅了资料,在你的印象中,晋西北是个怎样的地方呢?2.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板书: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肆虐盘踞淤泥劲挺荡漾绿洲风雨同舟三番五次不紧不慢如臂如股谁来读一读这些词?指名读,师生评价,纠正。

生齐读一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三、了解奇迹,感悟精神1.让我们现在一起真正走近这位老人,走进这不老的青山。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一般可以从哪里入手?(课文前的链接导语)(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这一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3)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2.了解奇迹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说明。

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出示句子: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①请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奇迹”是什么意思?那这句话中“了不起的奇迹”指的是什么?②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了不起”?③指名学生回答体会到的“了不起”含义,重点引导把握这4个数字(将数字圈红):点拨: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十五年八条沟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风雨同舟、肆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重点难点: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一、导入:同学们,学习了第十五课,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知道了人类应该热爱和珍惜土地。

今天我们学习16*《青山不老》,你又将获得哪些启示呢?二、检查预习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是吗?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的字、词、句预习情况。

(1)字词检查1、土炕肆虐盘踞淤泥2、治理参天的杨柳归宿3、风吹沙起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如臂如股绿风荡漾第一组强调:炕与坑的区别;虐字的写法:踞的读音。

第二组注意:参和宿的读音并掌握其他的读音;区分治和制。

第三组要求: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掌握和他们意思相近的词语和类似结构的词语。

(2)句的检查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2、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第一句话掌握修辞手法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第二句话要求读准,特别注意断句,并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新授:1、过渡:字词句同学掌握的很扎实,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出示学习方法)a、把握文章主要内容b、联系实际,深入思考。

把课文多读几遍,有人说读书就是煮书,煮书就是把课文读熟,熟烂于心,熟的像老师这样可以不看教材。

注意一边读一边结合阅读方法,把握主要内容,看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好,在老师刚才的这段话中,提出了几个具体的要求?(这一环节启在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自由读书过渡:读书有时要把薄文读厚,有时要把长文读短,概括主要内容,就要把长文读短,这是一种概括能力。

来,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概括主要内容过渡:是啊,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模板(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模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模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模板第【1】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解语言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课题“青山不老”的含义,理解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引入。

导语:通过《只有一个地球》的学习,我们深深地领悟到: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

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巍巍青山,有多少默默守护的人。

今天,我们要随着作家梁衡去认识一位用自己的生命守护青山的山野老农。

1983年,梁衡采访这位老人后写下了这篇《青山不老》,当时老人已经81岁高龄了。

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质疑讨论。

质疑:青山是没有生命的,为什么说它“不老”?(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交流学习方法。

过渡:本文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略读课文了,那么学习略读课文一般从哪里入手?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生交流:阅读课文导语;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预设:这里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既是对学习方法的一次整理,也是提示大家在这节课中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去自学、自悟。

2、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1)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带着问题去读: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可以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还可以在课文的留白处做旁批。

3、检测预习情况,抽读词语。

肆虐盘踞险恶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宏伟归宿如臂如股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青山不老》试讲稿

《青山不老》试讲稿

《青山不老》试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课题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青山不老》,下面开始我的试讲:一、导入同学们,大自然的美景常常让我们陶醉其中。

有雄伟的高山、辽阔的草原、浩瀚的大海等等。

然而,在我们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有人在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用自己的一生守护青山的老人。

让我们走进《青山不老》这篇课文。

二、初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自由朗读)大家都读完了,那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字词(PPT 展示:肆虐、盘踞、归宿、劲挺、淤泥),找同学来读一读。

好,你来。

读得很准确,大家一起读两遍。

那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好,这位同学。

你说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 15 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了后代。

总结得非常到位。

三、精读接下来,让我们深入研读课文,感受老人的精神品质。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老人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思考这些语句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品质。

(学生默读思考)好,我们先来看看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

谁找到了?好,你来。

你找到的是“他瘦小的身躯,背有些驼,饱经风霜的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老人饱经沧桑。

那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呢?你来回答。

你说“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这句话表现了老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植树造林事业的执着。

再看看描写老人动作的句子。

谁来说一说?好,你说“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从这里可以看出老人的淡定和从容。

同学们,老人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坚持植树造林 15 年,是什么支撑着他呢?(学生思考回答)对,是老人对土地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造福后代的信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教案优质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教案优质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教案优质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课文《青山不老》的意思,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2、能朗读《青山不老》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3、能初步懂得文章的结构特点,理解“青山不老”的寓意。

4、能通过《青山不老》这篇文章启发学生自信、不怕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寓意。

2、在华丽的语言中感受和领悟“青山不老”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呈现青山不老的图片或图标,让学生谈论自己的理解
(二)预习导入
1、让学生先自读《青山不老》这篇课文,然后交流自己的理解。

2、老师或学生出题,把文章分成3段进行分析。

(三)课文解读
1、共同朗读、分段分析文章,让学生自己发言,提高主动性。

2、分组大声朗读,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3、学生归纳文章结构,了解“青山不老”的寓意。

四、巩固
1、练习朗读课文,并且通过叙述、演讲等方式驾驭文章。

2、把课本上和生活中涉及到的“青山不老”的例子进行分享,让小伙伴掌握这种精神。

3、引导学生积极践行“青山不老”的精神。

五、作业
1、写一篇《青山不老》的读后感,并且在班级内讲述。

2、把自己所知道的与“青山不老”相关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六、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第一部分:搁浅的船
第二部分:顽强的生命
第三部分:不老的精神。

《青山不老》试讲教案

《青山不老》试讲教案

《青山不老》试讲教案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试讲题目是《青山不老》,在讲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和老师的批评和指导:一、激趣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大家请坐;师:沙漠化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它的危害是巨大的。

然而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双手成功的阻止了土地沙化,打造了一座不老的青山。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新内容(板书)《青山不老》。

二、课题分析: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对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初步的为学习这篇课文扫清了障碍。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首先观察一下本课的课题,然后告诉我你从本课的课题中得到了什么信息?师:穿黄色衣服的女同学请你说一下;师:很好,请坐!师:第二排,戴眼镜的男同学你说一下;师;回答的真棒,请坐!师:刚才的几位同学说的很好,大家鼓掌!从本课的课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本课讲述的是一位老人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的故事。

师;你最想从本课了解什么呢?师:第一排靠最左边的那位同学说一下;师:穿红色衣服的这位女同学说一下;......师:刚才的几位同学说的很好,请坐,大家鼓掌!好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带着你的疑问去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吧!三、精读课文,解决重难点:师: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课文,并回答老师第一个问题:那个句子写出了杨树和柳树长势良好?师:好的这位同学,你先回答。

师:回答的真棒,找的也十分的准确,好的请坐!师:(板书):这个句子中的“参天”两个字,细致生动的写出了当地杨树和柳树长势十分的良好。

师:请同学们回答老师第二个问题:那个句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当地生态环境良好?师:回答的很好,找的也十分的认真,请坐!师:(板书)这个句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四周的大树比作绿色的海洋。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这个地方生态环境良好,也从侧面写出了老人的贡献之大。

......师:大家找的都很好,说明大家学习都很认真,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确实能让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师: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把这些句子读一遍,好不好?师:大家读的真好,请同学记住这些经典的句子,以便我们日后使用。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2022-12-15《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14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4、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资料、小黑板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1、师: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去感受一位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出疑问:青山不老什么意思?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弄明白的一个话题。

在课题上加上一个醒目的问号。

(二)自读课文,初步理解青山不老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出示阅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青山不老什么意思?3、课文中哪些语句是写青山不老的?(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青山不老。

1、课文中是写谁让这青山不老的?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长还是短?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齐读此句话,引导同学想象。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

)此时你觉得这位老人在你面前是什么样的形象?让我们带着对老人无比崇敬的感情读读这句话。

2、绿色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可对于生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晋西北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的,那么,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呢?大环境:自然条件恶劣;小环境:生活条件艰苦。

3、此时,你认为青山不老仅指树木苍翠,绿意盎然吗?还指什么?你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默读课文,迅速在书中找一找。

理解重点句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青山不老》试讲稿

《青山不老》试讲稿

《青山不老》试讲稿一、导入(3分钟)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试讲的课文是《青山不老》。

(面向学生)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位老人的世界,去了解他和青山之间的动人故事。

(在黑板上写下“青山不老”四个字)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想法呢?(稍作停顿,观察学生反应)是不是在想,青山怎么会不老呢?这其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秘密呢?让我们一起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8分钟)1.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可以借助课文下方的注释或者字典来解决。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2. 大家读得都很认真。

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虐、踞、淤、坑、虑、锯、享、眶、淋、淌、糕、奠)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正音)同学们一起读一遍。

(齐读生字词)这里面有没有你觉得比较难写或者容易写错的字呢?(请学生回答,教师指导书写,如“虐”字下面是“虍”,要注意笔顺;“奠”字上面部分是“酋”,不要写错)3. 生字词我们已经掌握了,那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4. 谁来说说你的想法?(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一位老人,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晋西北,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了子孙后代)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20分钟)(一)恶劣的环境(5分钟)1. 同学们,课文开篇就为我们描绘了老人所处的环境。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环境恶劣的语句。

(学生阅读、标注,教师巡视)2. 谁找到了?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语句)“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本:16《青山不老》(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并对肆虐、盘踞、淤泥等词语有一定的认识。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事顺序,掌握关键句词的用法。

3、培养一定速度的默读方法并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过程与方法:1、以恰当的速度默读和略读课文2、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和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3、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以及口头和书面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4、联系实际生活,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感悟老人对家乡的情感和伟大的精神,以及深化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沟通和认同。

【教学工具】课件pocomaker【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件导入1、讨论:学生自由简单阐述对我国环境破坏的认识,进而推入对土地沙化的了解。

3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以最大的空间,让学生……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为学生展现现实、感性的土地沙化状况,从而挖掘文章创作的特殊的社会背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5分钟。

师:看完这个短片,你们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一起来交流一下吗?是的,风沙防治刻不容缓,社会各阶层也日益增加对沙化的关注,而那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范文(3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范文(3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范文(3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案例1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的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的创造了一块绿洲的感人故事,由衷的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经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目标一共有两个: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能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说出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这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如:我记得文章有这样一句话: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

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

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

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

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高年级文章幅长,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找准重点句,引导学生品读是一种常见教法。

如何避免学生在阅读重点句子时流于表面,避免学生眼中仅有棵树而忽略整片林呢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时,引导学生一次次研读,一层层地推进,也是一种常见策路。

这样的策略能让文章构成一个整体,让一个问题牽一发而动全身。

例如: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学生的回答是:“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难道不是了不起的奇迹吗!"学生说出了他的理解:作者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老人创造出了奇迹。

可是,我没有就此罢休,还继续“穷追猛,问:创造奇迹的是些什么人那里的环境是怎样的学生经过联系上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等方式读懂吧,明年过古稀之年的老人,在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地区植树造林的不容易,在反复朗读,中学生对于奇迹的理解就更加丰满了。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精选16篇)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精选16篇)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精选16篇)《青山不老》篇1教学目标:1、读读记忆"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三番两次、盘踞之地"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实录)先板书"老"字师:同学们,这个字大家都认得吧?(认得)我们知道,老字我们一般都是用来形容人的,比如说年老、老人等,你们又听说过用"老"来形容山的吗?(没有)师: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青山不老》(板书:青山不老)我们一起来读下题目--青山不老。

这篇课文取材于全国劳模马永顺的真实事迹。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生答)师:那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题目一起来读一下课文,看看课文讲什么内容。

(起生读)师:读完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生)师:对,课文就是讲了一个81岁的老人,从六十五岁开始,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创造了一个绿洲奇迹的故事。

(板书:创造奇迹--绿洲)师:下面老师想请7位同学来再读一次课文,其他同学思考并找出让你感受到老人确实老了、岁数大了的句子。

(点名读)师:谁找出了写老人年老了的句子了?举手。

生答(生答时师重复,加深理解)。

师板书:五人离世、老伴过世、自己81岁、再也出不来--艰辛。

注意:理解词语"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师:老人的女儿三番五次来清老人去城里享福,老人却不去。

为什么?为什么老人宁愿留在这沙尘暴肆虐的地方也不愿意去城里享福?是为了他自己么?师:在如此艰辛的条件下,老人还能创造出这样一个奇迹。

当时大环境是怎样的?(生答)板书:干旱、霜冻、沙尘暴--恶劣。

《青山不老》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优质课教案】(配套PPT可到作者首页下载或搜素《青山不老》优质课PPT(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课件)《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3.阅读课文,感受作者从不同方面描写环境的作用,体会老人与恶劣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阅读课文,感受作者从不同方面描写环境的作用,体会老人与恶劣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引入:有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吧!2.走进作者: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主要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二、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重点)3.阅读课文,感受作者从不同方面描写环境的作用,体会老人与恶劣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示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7.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家乡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文明礼让、尊老爱幼的精神品质。

四、品读释疑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部编六上语文《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六上语文《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青山不老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默读课文,了解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二)借助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体会文章的观点。

(三)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进一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揭题导入1.投影出示人物简介,学生阅读简介。

(板书作者:梁衡)2.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衡写的一篇人物散文,感受他笔下的人物带给我们的震撼。

3.(教师板书课题: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人物1.按要求学习,完成人物信息表。

(出示学习任务一)2.交流信息,整理信息并指名作人物介绍。

3.根据人物信息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预设:课文主要记叙了一位山野老农,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晋西北沙漠,无怨无悔地用一生的时间,千辛万苦创造了一片绿洲的事迹。

4.教师小结。

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三)了解背景,感受奇迹1.介绍老农创造的奇迹。

(1)按阅读任务要求学习。

(出示学习任务二)(2)学生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第一、四、五自然段,借助资料理解“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淤泥”等词。

(4)读第一、第四、第五自然段,整合片段介绍老农创造的奇迹。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提示学生从老人所做的事、形成的规模、产生的作用三个方面来介绍奇迹)预设:老人用十五年时间,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将荒芜的山沟变成了全是树的山沟。

让山改变了原来的坡形,形成了有两米厚的淤泥好土的梯田,守住了家园的土地。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第四、第五自然段。

2.探究“了不起的奇迹”。

(1)按阅读任务要求学习。

(出示学习任务)(2)小组代表分享学习成果。

①预设一:学生从第二自然段切入,阐述老农所做的一切称得上是“奇迹”。

A.读语段,说明理由。

《青山不老》优秀教案(精选12篇)

《青山不老》优秀教案(精选12篇)

《青山不老》优秀教案(精选12篇)《青山不老》优秀篇1一、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准备1.教学挂图,。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①“大环境”──险恶。

《青山不老》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试讲稿)

《青山不老》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试讲稿)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通过对比阅读,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2.揣摩文中描写环境及事例的语句,领悟表达方法。

二、教学过程(一)由泰山风景图引出一组图片,用词语来描述你所看到的景象:出示词语:狂风呼啸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寸草不生黄沙满天天寒地冻同学们或从地的荒芜,或从风的呼啸写出了环境的恶劣。

作家梁衡在《青山不老》一文中也写到了环境的恶劣。

(二)走向青山感受环境1.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6 课《青山不老》,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示: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nüè)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jù)之地。

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我们写的有什么不一样?(环境更恶劣)中哪一个词写的比恶劣还多了几份危险?(板书:险恶)描写上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引用县志)志是什么?这段县志你能读懂吗?(借助注释)(5)还有什么不一样?小结:同学们发现了,作者运用比喻、引用县志写出了这里狂风肆虐、怪物盘踞。

2. 如此险恶的地方在历经15 年之后,你又会看到怎样的景象?自由读。

(1)出示: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看到的景象)(3)用文中有一个词语来形容就叫——“绿洲”(板书:绿洲)3. 对比朗读。

示上面两段话(1、2 自然段):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二三丈而坠。

“女生合作,对比朗读两段文字。

①你有什么感触?(两段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②通过刚才的对比阅读,我们既读出了晋西北环境的险恶,又读出了15 年后绿洲的美丽,篇课文是人物专访,开头这两段环境描写为下面人物的出场做了很好的铺垫。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2、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这里不仅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且还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他们之中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惊天地、泣鬼神,也有的平凡中透着伟大.今天,我们这节语文课就来讲述一个平凡老者的不同寻常的故事(板书:青山不老)二、读课前提示,明确本课的阅读要求。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3、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三、自由读课文,感悟奇迹。

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学生讨论回答2、解读奇迹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长还是短?明确:很长师: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生:(齐读)绿化了8条沟、7条防护林带、3700亩林网师:一亩约667平方米,我们罗店中学的校园面积差不多30亩,你能想象一下老人造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停顿)(123个)师: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

师:(引)奇迹已然创造,我们就要用心去品读,找出具体描写这一奇迹的句子读一读。

明确:第一自然段师:(引)树木营造了欲滴的绿色,我们身边也不乏垂柳依依翠杨挺拔,那么这里的树是什么样的?生:读(杨树、柳树一层层的绿梯)师:树的勇敢扼制了山洪的凶猛,庞大的根系牢牢扼住了稀疏的黄土,树土的关系在老人心里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明确: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师: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农民有了沃土才会有希望,而树恰恰是保证水土流失的关键,所以,老人把他的精力都用在了植树造林上,这树是他的命根,这树是他的希望,这树就是诠释他生命价值的最好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对比阅读,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2.揣摩文中描写环境及事例的语句,领悟表达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由泰山风景图引出一组图片,用词语来描述你所看到的景象:
出示词语:
狂风呼啸天昏地暗飞沙走石
寸草不生黄沙满天天寒地冻
同学们或从地的荒芜,或从风的呼啸写出了环境的恶劣。

作家梁衡在《青山不老》一文中也写到了环境的恶劣。

(二)走向青山感受环境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6 课《青山不老》,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示: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nüè)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jù)之地。

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我们写的有什么不一样(环境更恶劣)
中哪一个词写的比恶劣还多了几份危险(板书:险恶)
描写上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引用县志)
志是什么这段县志你能读懂吗(借助注释)
(5)还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同学们发现了,作者运用比喻、引用县志写出了这里狂风肆虐、怪物盘踞。

2.如此险恶的地方在历经15 年之后,你又会看到怎样的景象自由读。

(1)出示: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看到的景象)
(3)用文中有一个词语来形容就叫——“绿洲”(板书:绿洲)
3.对比朗读。

示上面两段话(1、2 自然段):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二三丈而坠。


女生合作,对比朗读两段文字。

①你有什么感触(两段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②通过刚才的对比阅读,我们既读出了晋西北环境的险恶,又读出了15 年后绿洲的
美丽,
篇课文是人物专访,开头这两段环境描写为下面人物的出场做了很好的铺垫。

(板书:环境衬托)
结:这是人物专访开头惯用的写作方法。

5.我们心头不禁涌起好多疑问到底是谁创造了绿洲
生2: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
生3:这块绿洲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评: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读出了自己的疑问。

(三)走近青山,初识老人
1.聚焦数字,发现“奇迹”。

(1)带着这些疑问,默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相信你一定能解开心中的谜团!
(2)是谁创造了绿洲(是一位老人)
(3)这位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
①出示:15 年啊,绿化了8 条沟,造了7 条防风林带,3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②从哪里看出这是了不起的奇迹(生交流数字)
③齐读。

评:数字最有说服力。

(4)用心读课文,我们解开了两个疑问。

那这块绿洲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出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65 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谈一谈
①“每天”,是15年的每天,是5400多个每天,你又感受到什么(十几年如一日,有毅力)
②从“他组织了7 位老人,现在已有 5 人离世。

”又看出什么(治理时间漫长;工作辛苦)
③把你的感受融入这段文字中,谁来读
就这样,一日一日,一年一年,老人始终坚守在这里——(出示,指读)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另一生接读)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④老人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他生命的归宿。

请再读读这个了不起的奇迹
出示:15 年啊,绿化了8 条沟,造了7 条防风林带,3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
起的奇迹。

评:真是令人惊叹哪!(板书:奇迹)
2.聚焦写法,学习表达。

(1)这个奇迹的背后融入了老人15 年的心血,15 年里,历经生离死别,经历风风雨雨,静静地,再读读这段文字(第三自然段,配乐)
(2)如果你是作家梁衡,你想问老人什么
(生交流)
评:梁衡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询问着老人,老人不紧不慢地回答着梁衡。

(3)这么多对话作者都写了吗没有。

老人这么多事例都写了吗没有。

他仅仅用朴素的语言写了 5 位老人离世、老伴过世,女儿接他不走三件典型事例(板书:典型事例),这是人物专访又一个特有的表达方法。

(4)抓住典型事例能够让人物留下更鲜明、更深刻的印象。

通过朗读,再一次感受老人的了不起!(指生读)
评: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四)走进青山,再识老人
1.小组合作
阅读课文3—6 段,思考以下问题:
①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②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以此分析这是位怎样的老人在相应地方做好批
注。

方法:学会抓文中的关键语句、重点词语来分析
2.村口道别,深化主题
(1)师引读:
出示: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

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已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2)青山不老,为什么(因为老人在这里奉献了全部)
(3)不老的仅仅是青山吗(还有老人)
为什么(老人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的无私奉献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


评:老人的精神永远不老(板书:不老)
(五)走出青山,定格记忆
1.写新县志,铭记老人
(1)出示原来县志: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2)这样的县志用在今天的青山还合适吗如果要写一个新的县志应该写什么,怎么写,想一想写下来。

(交流)
(3)小结:县志记载历史,开创未来。

在同学们写的这一段段县志上,我们知道了老人
的背后是一座不老的青山,青山上有一位不老的老人。

2.补充资料,定格不老
(1)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课件出示)
①代喜增(1899 年~2005 年,享年106 岁),吉林省东辽县辽河源镇大架山村村民。

为了实现山清水秀的愿望,从他46 岁开始,领着全家人用镐刨锹挖的方法,义务栽树百万
余棵,绿化荒山40 多公顷。

②马永顺,劳动模范。

自1960 年,40 多年种树不止。

从一个人植树到全家20 多口人一齐上阵,乃至一大批干部、学生都参与植树,到马永顺2000 年逝世时,包括马永顺林场职工、马永顺中学师生在内的壮大了的“马家军”已经植树5 万多株。

(2)2000 年国家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后,山西省各级政府组织以部门为实施单位,发动30 多万农户在大同、朔州、忻州3 个市、13 个县(区)和两个国有林业局展开大规模的
生态治理工程。

(3)同学们,此刻你们认为这青山会老吗(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青山就不会老。

)(4)回读课题(出示)青山不老
(六)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2011 年作家梁衡出版了以《青山不老》为题的散文集。

2、假如老人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请你为他设计颁奖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