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公开课底稿)
16、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三番五次、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出课题。
1、板书“青山”,“青山”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在文中指的是什么?2、板书“不老”,为什么说“青山不老”呢?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再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1)认真快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划出你认为比较难理解的词和句子。
(2)读了课文后,你对“青山不老”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同时产生了哪些问题?1、反馈交流。
(1)交流比较难理解的词和句子。
(2)交流你对“青山不老”的新认识。
三、利用“阅读提示”再读课文,感受老人伟大奇迹。
1、先解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下有关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2、可以学生自学或小组讨论。
3、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3)杨柳、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青山不老》这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到青山不老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章:《青山不老》2.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教学难点:理解青山不老的意义,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山水画作为导入,让学生欣赏并发表自己对这幅画的看法。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青山不老》这篇文章,并在阅读过程中回答相关问题。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文章中的主题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4. 问答环节:针对文章内容进行问答,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5. 总结:引导学生领悟到青山不老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一幅表达青山不老意义的画。
2. 写一篇关于青山不老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对学生阅读理解题目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问答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了解学生对青山不老意义的理解和领悟程度。
六、教学准备1. 准备《青山不老》的文本材料,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副本。
2. 准备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3. 准备小组讨论的指导问题和评估表。
4. 准备问答环节的问题列表和评分标准。
5. 准备作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中的情节和角色。
3. 使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文章的深层含义。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主题,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感受作者对青山绿水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主题,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青山不老》文本及配套录音。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文配套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环境描写的意义。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记忆。
(2)教师挑选几个重点生字词,讲解用法,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欣赏大自然美景(1)教师展示相关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学生分享自己见过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5. 提炼课文主题(1)学生思考,尝试提炼课文主题。
(2)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概括课文主题。
6. 小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创作一幅以“青山绿水”为主题的小品或绘画作品。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4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4篇篇一:《青山不老》语文教案篇一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组的第四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这篇文章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相互对照,表达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可贵精神。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均来自偏僻的山区农村,整体看语文基础比拟差,参差不齐, 学习主动性不强,大局部胆子较小,不敢勇于回答以下问题。
1、学习兴趣与基础。
只有少局部人喜欢语文学习,大局部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
整体上学生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较大。
2、课堂发言情况。
课堂上绝大局部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不够主动、积极,还有少局部从不发言。
3、朗读感悟的基础。
大局部学生对课文感悟不深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朗读水平还可以,但有很多学生的朗读能力差到令人不敢相信。
,朗读水平一般而且积极性不高。
大环境一险恶小环境一艰苦奇迹《青山不老》教学反思《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精神。
回顾课中比拟有效的策略主要有这么几个:一、“提示”引路,课堂结构求简。
这一课的提示是“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创造的;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教者利用这一课的提示开始了学习的流程,让略读课文的教学做到简约而饱满。
二、利用文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故在学习时,整个课堂以大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来统领,整节课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且层层深入。
先找找课文中描写青山的语段,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15年如一日的植树中,老人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 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学会借助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1.2 学生齐读课文,了解学习内容。
2. 朗读课文2.1 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技巧。
3. 学习生字词3.1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3.2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4. 分析课文4.1 学生自主思考,回答课文中所提出的问题。
4.2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5. 体会情感5.1 学生讨论课文中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六、教学拓展1. 联系生活: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
2. 课外阅读: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课外读物,如《环保在我身边》、《绿色家园》等,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七、课堂小结八、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风雨同舟、肆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重点难点: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一、导入:同学们,学习了第十五课,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知道了人类应该热爱和珍惜土地。
今天我们学习16*《青山不老》,你又将获得哪些启示呢?二、检查预习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是吗?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的字、词、句预习情况。
(1)字词检查1、土炕肆虐盘踞淤泥2、治理参天的杨柳归宿3、风吹沙起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如臂如股绿风荡漾第一组强调:炕与坑的区别;虐字的写法:踞的读音。
第二组注意:参和宿的读音并掌握其他的读音;区分治和制。
第三组要求: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掌握和他们意思相近的词语和类似结构的词语。
(2)句的检查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2、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第一句话掌握修辞手法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第二句话要求读准,特别注意断句,并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新授:1、过渡:字词句同学掌握的很扎实,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出示学习方法)a、把握文章主要内容b、联系实际,深入思考。
把课文多读几遍,有人说读书就是煮书,煮书就是把课文读熟,熟烂于心,熟的像老师这样可以不看教材。
注意一边读一边结合阅读方法,把握主要内容,看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好,在老师刚才的这段话中,提出了几个具体的要求?(这一环节启在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自由读书过渡:读书有时要把薄文读厚,有时要把长文读短,概括主要内容,就要把长文读短,这是一种概括能力。
来,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概括主要内容过渡:是啊,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16青山不老教案】青山不老教案
【16青山不老教案】青山不老教案《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三番五次、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解释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劳苦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辞汇深刻的句子,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壤侵蚀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出课题1、板书“青山”,“青山”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在这段话指的是什么?2、板书“不老”,为什么说“青山不老”呢?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再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⑴ 认真快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划出你认为比较难理解的词和句子。
⑵ 读了课文后,你对“青山不老”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同时产生了哪些问题?2、反馈交流:⑴ 交流比较推论难理解的词和句子。
⑵ 交流你对“青山不老”的新认识。
三、利用“阅读提示”再读课文,感受老人伟大奇迹1、先解决“两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惊天动地创造的”。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下有关的内容,前用自己的话概括。
2、可以学生研读或小组讨论。
3、哪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⑴ 窗外是参天的短蕊。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所,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海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⑵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梦魇。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比拟多大面积的树林吗?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演示出来。
⑶ 杨柳、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环保理念。
(2)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运用批判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预测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练习。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导改进。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到的环保意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环保的短文。
3. 预习下一节课文,准备课堂讨论。
五、板书设计:青山不老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阅读策略珍惜资源批判性思维积极向上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2022-12-15《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14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4、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资料、小黑板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1、师: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去感受一位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出疑问:青山不老什么意思?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弄明白的一个话题。
在课题上加上一个醒目的问号。
(二)自读课文,初步理解青山不老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出示阅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青山不老什么意思?3、课文中哪些语句是写青山不老的?(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青山不老。
1、课文中是写谁让这青山不老的?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长还是短?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齐读此句话,引导同学想象。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
)此时你觉得这位老人在你面前是什么样的形象?让我们带着对老人无比崇敬的感情读读这句话。
2、绿色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可对于生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晋西北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的,那么,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呢?大环境:自然条件恶劣;小环境:生活条件艰苦。
3、此时,你认为青山不老仅指树木苍翠,绿意盎然吗?还指什么?你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默读课文,迅速在书中找一找。
理解重点句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关于《青山不老》的优秀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的优秀教学设计关于《青山不老》的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青山不老》的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青山不老》的优秀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教科书光盘)师:瞧,同学们,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
这里昔日是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
15年后的今天,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
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
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
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
同学们,想认识他吗?那我们跟着作家梁衡去一起认识这位老人吧!4、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打开书68页,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好,请读书吧!2、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的认识。
谁来认读生字词语。
强调:肆虐,盘踞等词的读音,你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看课件理解一些难的词语)肆虐这个词不容易记住,我们起来写写吧。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请大家试着用老师出示重点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吧!山野、肆虐、山沟、奇迹、创造、绿洲、价值、造福。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本:16《青山不老》(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并对肆虐、盘踞、淤泥等词语有一定的认识。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事顺序,掌握关键句词的用法。
3、培养一定速度的默读方法并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过程与方法:1、以恰当的速度默读和略读课文2、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和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3、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以及口头和书面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4、联系实际生活,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感悟老人对家乡的情感和伟大的精神,以及深化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沟通和认同。
【教学工具】课件pocomaker【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件导入1、讨论:学生自由简单阐述对我国环境破坏的认识,进而推入对土地沙化的了解。
3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以最大的空间,让学生……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为学生展现现实、感性的土地沙化状况,从而挖掘文章创作的特殊的社会背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5分钟。
师:看完这个短片,你们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一起来交流一下吗?是的,风沙防治刻不容缓,社会各阶层也日益增加对沙化的关注,而那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范文(3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范文(3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案例1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的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的创造了一块绿洲的感人故事,由衷的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经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目标一共有两个: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能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说出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这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如:我记得文章有这样一句话: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
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
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
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
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高年级文章幅长,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找准重点句,引导学生品读是一种常见教法。
如何避免学生在阅读重点句子时流于表面,避免学生眼中仅有棵树而忽略整片林呢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时,引导学生一次次研读,一层层地推进,也是一种常见策路。
这样的策略能让文章构成一个整体,让一个问题牽一发而动全身。
例如: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学生的回答是:“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难道不是了不起的奇迹吗!"学生说出了他的理解:作者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老人创造出了奇迹。
可是,我没有就此罢休,还继续“穷追猛,问:创造奇迹的是些什么人那里的环境是怎样的学生经过联系上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等方式读懂吧,明年过古稀之年的老人,在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地区植树造林的不容易,在反复朗读,中学生对于奇迹的理解就更加丰满了。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优秀优秀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描绘青山、老人、树木等形象所表达的情感。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感悟人生价值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感悟人生价值。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青山不老”的传说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此为题的课文。
2.齐读课题,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课文脉络。
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青山”、“老人”、“树木”分别象征着什么?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其用法。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2.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如对比、排比等。
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示?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青山不老”的感悟文章。
2.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提高写作水平。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2.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努力。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青山不老》,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青山和老人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敬老人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大意。
2. 感受作者对青山和老人的赞美之情,体会课文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环保、尊老等价值观念。
四、教学方法: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情促行,引导学生产生共鸣,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美丽的山水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引出课文《青山不老》。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课文中的美。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享学习心得。
4. 讲解分析: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修辞手法,解析课文的深层含义。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青山和老人的赞美之情,产生情感共鸣。
6. 实践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环保、尊老等价值观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评价学生在环保、尊老等方面的意识变化。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评估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反思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八、教学拓展:1. 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让他们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环保意识。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公开课底稿)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文章语言生动美,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的故事。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在读中思考、感悟。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其主动性,让他们自主阅读、理,最后读写结合,进行能力迁移,情感升华。
但是这篇课文语言虽然生动,但距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不易理解。
尤其是我们南方农村的学生对防风护林带、林网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3、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教学重难点:把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1.课件,西北地区土地少化和绿色山林的视频。
2.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状况的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出示相关图片资料)你看到了什么?(荒无人烟、寸草不生、土地沙漠化,不适合生活)2、过度:是啊,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那金黄的沙土成了人们心中隐隐的痛,但是,有一位81岁的老人却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这一切。
我们来看——3、出示第一自然段◆窗外是参天的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1)轻轻地读着这一段文字: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什么?(2)交流:(3)想一想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预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翠色欲流、郁郁葱葱……(4)朗读指导:引:a.多美的景色啊,谁能用声音来展现这样的画面——指名读b.你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片绿色的林海,我们都迫不及待了,一起来吧——齐读(5)过度:一个81岁的老人竟然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芜之地变成这样一片绿色的林海,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语 句和段落,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深入理解课文 内容,提高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的艰辛和决心,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02
教学内容分析
感谢观看
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教学环节是 否紧凑?
教学过程中是否出现了意外情况 ,如何应对?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及时反馈学 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自我评估的反思
教师自我评估是否客观、全面? 教师自我评估是否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空间?
教师自我评估是否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THANKS
《青山不老》教学设 计
汇报人:
2023-12•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 • 作业与练习设计 • 教师自我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0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 容。
0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中老人的形象,感受 他的高尚情怀。
详细描述
通过总结全文、回顾重点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成长 ,将文章主题升华到更高的层次 。
05
作业与练习设计
基础练习
总结词
巩固基础知识
详细描述
设计一些基础练习题,如填空、选择 、判断等,以帮助学生巩固课文中的 基础知识,如生字、词汇、语法等。
拓展练习
总结词
提升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详细描述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当地的环境保护项目或 生态保护区,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环境 保护的理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 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运用表达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学会珍惜美好时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课文中的环保意识。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3)运用表达方式,培养写作技巧。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习兴趣。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
4. 写作指导法:以课文为模板,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写作练习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料,激发学生对课文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
4. 分析课文(1)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文章写作手法。
(2)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环保意识。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文章语言生动美,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的故事。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在读中思考、感悟。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其主动性,让他们自主阅读、理,最后读写结合,进行能力迁移,情感升华。
但是这篇课文语言虽然生动,但距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不易理解。
尤其是我们南方农村的学生对防风护林带、林网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3、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教学重难点:
把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1.课件,西北地区土地少化和绿色山林的视频。
2.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状况的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出示相关图片资料)你看到了什么?(荒无人烟、寸草不生、土地沙漠化,不适合生活)
2、过度:是啊,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那金黄的沙土成了人们心中隐隐的痛,但是,有一位81岁的老人却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这一切。
我们来看——
3、出示第一自然段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1)轻轻地读着这一段文字: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3)想一想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
预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翠色欲流、郁郁葱葱……
(4)朗读指导:
引:a.多美的景色啊,谁能用声音来展现这样的画面——指名读b.你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片绿色的林海,我们都迫不及待了,一起来吧——齐读
(5)过度:一个81岁的老人竟然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芜
之地变成这样一片绿色的林海,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板书:奇迹
(6)揭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16课,走近这位老人,感受老人所创造的奇迹——板书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感悟“奇迹”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老人还创造了哪些奇迹?用——画下来
2、交流(随机出示2个句子)
出示:⑴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a.生谈感受(评:老人的举动让你受到了震撼)
b.自由读师:请大家也自由去读读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c.课件点击数字
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些数字上,再去品味,你感受到什么?:
(我们樊川小学约占地几亩?(约7。
4亩)(3700亩林网就相当于我们500个樊川小学差不多大。
)
d.交流: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
e.小结: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
老人付出了多少汗水,多少毅力。
这就是——生:“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这
种奇迹吧!
——自由读这一句——指名读(强调数字)(2生)
评:1、你读的时候强调了数字,让我们更好的感受到了这种奇迹。
2、你读得声情并茂,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
师:(结)老人用他不屈不挠的毅力在风沙面前竖立起一道天然屏障,也在我们的心中竖立了高大的形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达此时的心境吧。
男生读,女生读。
预设(2):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a.师:为什么你觉得这也是奇迹呢?(引:我们身边也不乏垂柳依依翠杨挺拔的景象,那么这里的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生:……
b.师:是的,树的勇敢扼制了山洪的凶猛,庞大的根系牢牢扼住了稀疏的黄土,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c.朗读指导:指名——范读——齐读
师:参天的杨柳,绿色的波浪,如臂如股,劲挺山腰,这一切都是这位老人创造的奇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三、奇迹背后
1、师: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那么这位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奇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2、3自然段,用﹏﹏画下来。
2、自由找
3、交流(预设)
(一)大环境
1、师:你找到的是老人生活的大环境(板书:大环境),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它,你会用什么?——生:恶劣(板书:恶劣)
2、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这一段话,(课件出示)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环境的恶劣?把它圈出来。
预设:干旱、霜冻、沙尘暴
肆虐、盘踞之地、风吹沙起
3、师:(课件出示)谁来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
4、师:在座的同学有谁去过晋西北?那么你们知道晋西北的环境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恶劣吗?老师这儿有一则资料,我们一起来看:(出示资料)师读
(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
5、交流:(师:谁来说说你此时的感受?)
6、师:是啊,这里可称作穷山恶水、荒无人烟、死亡之地。
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些词语——生齐读
师:如此恶劣的环境,难怪,县志载:(课件出示: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师: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师: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这位老人却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秀水。
这的确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二)小环境
1、师:谁再来说说,老人还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了奇迹?
师:这是老人所生活的小环境(板书:小环境)
师: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地方又有怎样辛酸的故事呢?
生:早出晚归
生:七位同伴五位过世
生:风雨同舟的老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师:可见老人的生活非常的——艰苦板书:艰苦
师引:
面对五位老汉的离去,老人没有离开,依旧选择了——(课件出示)种树!;
面对老伴的过世,他也没有离开,还是选择了——种树!!
面对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选择的还是——种树!!!。
师: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老人没有离开,他不走,是因为——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不走,是因为——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2、师:他不走,还会因为什么?
生: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
了这片土(评:是啊,在老人心中,树与土的关系是如此的亲密啊)师:看眼前翠绿的青山,听耳边朴实的话语,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课件出示句子)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师:自由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质疑: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
(理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另一种东西”)
师: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
(与山川共存: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一起发出光茫。
)
师: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在一起吗?能像日月一样永远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
(坚持不懈的毅力、板书:无私奉献造福人类)
师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无私奉献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师: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生
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师:是啊,就是这一股力量支撑着老人,让他执着的坚守着这一片土地,15年啊,生接读——他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此时此刻,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真正领悟到了──(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造奇迹
1、A“青山不老,精神永存!”这位老人是晋西北的农民,他淳朴顽强、不善言表。
他就是马永顺。
(课件+)今天,就让我们在这儿,说出老人心中的话。
B、(课件+)黑龙江省铁力市市政府在铁力林区前修建了马永顺纪念馆、马永顺林纪念碑,将铁力林业局第二中学改名为马永顺中学。
此时,如果你来到纪念碑前,心里肯定有许多话想对马爷爷说吧。
现在,请左边两组同学来写老人想说的话,右边两组同学来写我想对老人说的话。
2、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五、总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地球对于我们也只有一个,热爱生命就要热爱地球,热爱家园。
六、布置作业
想想你身边人是如何保护环境的?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恶劣
奇迹
小环境──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