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年9月第18卷第9期MMJC,S ep2016, Vo1l8, 2〇.9•31 . DOI * 10.3969/j.issn.l672-9463.2016.09.009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林旸张大为
【摘要】目的评价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进行免疫治疗由尘螨引起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的临床疗效。
方法156例A>患者接受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两年,回顾性分析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和治疗后半年、1年、2年后的
鼻炎症状评分(total nasal symptoms scores,T2SS),鼻炎对症药物评分(total rhinitis medication scores,T>MS)和体征评分
变化。
结果与治疗前相比,A>患者接受SILT治疗后半年、1年、2年后,其T2SS、T>MS和体征评分均明显改善(!<0.05),
且在治疗半年后临床即已开始见效。
156例接受SLIT治疗的A>患者中脱落20例(12.8F),发生局部不良反应者2例
(1.28F),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是治疗由尘螨引起的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在接受治疗半年后观察到疗效,接受治疗1年后显效,接受治疗2年后可巩固疗效。
【关键词】粉尘螨变应性鼻炎舌下免疫疗法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with dermatophagoides farina drops on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Lin Yang,Zhang Dawei.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SLIT) with dermatophagoides farina drops
on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Methods 156 allergic rhinitis patients accepted two years SLIT treatment. The TNSS (total
nasal symptoms scores),TRMS (total rhinitis medication scores) and clinical sign scores of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before
SLIT and after SLIT for half a year,one year and two year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TNSS,TRMS and sign scores of
the patients accepted SLIT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half a year,one year and two years in all patients (P<0.05). Cura
tive effect could be observed after half a year. 20 patients (12.8F) couldn^t complete the treatment and 2 cases (1.28F) experi
enced certain side effect,but no severe side effect happened during the treatment. Conclusion SLIT with dermatophagoides
farina drops is an efficient and saf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Curative effect can be observed as early as half a
year and better curative effect appears in continue two years.
【Key words】Dermatophagoides farina Allergic rhinitis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变应性鼻炎(A R)是全球常见疾病,是美国第五 大慢性疾病,行 显在 6 中有1人患有变应性鼻炎,而且每年因此病会有30~50亿 美元的健康支出[1]。
在我国,A R发病率也逐年增高,目前达到11.11T。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 H O)提 出采取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变应原免疫治 疗(allergen immunotherapy )和加强患者教育的“四位 一体”治疗策略' 30年来,舌下含服变应原
疫苗成为变态反应疾病免疫治疗的新方式,得到W H O 和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W A O)的推荐[3'4]。
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在国内正式应用已有10 年,具有良好的
全性和 性。
我国最常见的吸人性变应原是粉尘螨和屋尘螨0。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56例在我院门诊完成SLIT治 疗两年的A R患者,采用A R患者自身前后对照,对 起效时间、疗效、疗程、安全性等进行了初步探讨,现 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单位*210000江苏南京,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 鼻咽喉一头颈外科
•32•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年9月第18卷第9期MMJC,SeP2016, Vol 18, No.9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2月~2014年5月我院 门诊收治并接受SILT治疗两年的A R患者156 例,其中男97例,女59例;年龄4~63岁,H均 (20.01±5.06)岁。
入选患者均符合A R的诊断标准和 治疗原则%①4周内未接受其他药物的临床试验;
②皮肤点刺试验粉尘螨均为阳性(!++);③治疗 前生命体征(如血压、体温、心率等)均未见异常,并 且不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④ 患者可以登记相关资料并愿意接受电话随访,能按 时于门诊复诊。
1.2方法选择使用标准化舌下粉尘螨滴剂(浙江我 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 1~5号(总蛋白浓度分别为1、10、100、333、1 000%咖1,2ml/瓶)舌下含服。
粉尘螨滴剂滴至患者舌下,其 2m i n后吞咽,每日1次,治疗分为剂量递增期和剂 量维持期两个治疗阶段。
14周岁以上的A R患者治 疗递增期的治疗方案为第1周使用滴剂1号,每天分 别按1、2、3、4、6、8、10滴顺序使用;第2周使用滴剂 2号,第3周使用滴剂3号,滴用 第1周;接着使用滴剂4号,每天3滴;第6周开始维持期治疗,使用滴剂5号,每天2滴,直到疗程结束。
14周岁及 以下患者,期治疗使用1、2、3号,维持期治疗使用滴剂4 ,用法用量同前。
中患者如有需要,也可使用规定的治疗药物,如抗组胺药、抗白三 烯药、鼻用糖皮质激素等。
患者若出现不良反应,需在 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和调整。
医生需定期对患 者疗效、不良反应进行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
1.3观察指标A R症状评分[61包括喷嚏、流涕、鼻塞 和鼻痒。
喷嚏&一次性连续喷嚏个数<3个计0分,3~5个计1分,6~10个计2分,!11个计3分。
流涕:每 日拧鼻次数0次计0分,"4次计1分,5~9次计2 分,!10次计3分。
鼻塞:无症状计0 ,有意识吸气时计1分,间歇性或交替性计2分,几乎全部用口 呼吸计3分。
鼻痒:无症状计0分,间断性鼻部痒计 1分,鼻部有蚁行感但可以忍受计2分,鼻部有蚁行 感且不能忍受计3分。
上诉4个鼻部症状之和即为 鼻炎症状计分(TNS S)。
鼻炎对症药物评分标准(T R M S)r a:抗组胺药计 1分,抗白三烯药计1分,鼻部使用皮质激素计2 分,口服糖皮质激素计3 ,累计总分为药物评分。
A R体征评分正常为0分;鼻甲少肿胀,鼻中 隔、中鼻甲仍可见计1分;下鼻甲和鼻中隔(或鼻底)紧靠,但有间隙计2分;甲与鼻底、鼻中隔紧靠,中鼻甲息肉样变、息肉形成或未见中鼻甲计3分。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 据进行处理,治疗前后各疗效指标数据均符合正态 分布,计量资料以表示,以#<0.05为差异有统 计学义。
对156例A R患者治疗前后的体征评分、TNSS、T R M S分别进行比较和检验。
2结果
2.1 S L IT治疗前与治疗半年、1年、2年后的T N SS、T R M S和体征评分比较与治疗前相比,A R患者在治疗半年后T N S S、T R M S和体征评分已开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治疗后1年TNSS、R M S和体征评分开始了明显降低,治疗后2年患者 TNSS、R M S和体征评分趋于稳定,且与治疗后1年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无显著性差异(#>0.05)。
见1。
表1 A R患者SLIT治疗前后的TNSS、TRMS及体征评分比较(!±",分)
例数
TNSS TRNS体征评
治疗前治疗半年治疗1年治疗2年治疗前治疗半年治疗1年治疗2年治疗前治疗半年治疗1年治疗2年
男(99) 6.06±0.84 2.53±1.26 1.02±0.560.45±0.55 3.00±0.000.25±0.120.03±0.130.00±0.00 1.95±0.160.94±0.130.15±0.020.02±0.13女(57)7.03±0.76 3.13±1.26G1.05±0.46G0.56±0.45G 3.00±0.000.06±0.13G0.02±0.12G0.00±0.00G 2.07±0.31 1.07±0.44G0.43±0.27G 0.03±0.15G 注:与治疗前相比,G#<0.05
2.2安全性156例接受SLIT治疗的A R患者中,未 治疗期间根据患者档案的复诊记录,没有发现患者出现中度不良反应和全身不良反应,仅有2例者合并其他新的变应性疾病。
部 不 ,对症 处 。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年9月第18卷第9期MMJC,S ep2016, Vol 18, 2〇.9•33 •
3讨论
近年来,A R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药物治疗效果 并不理想,而尘螨则是引起A R的重要变应原。
随着 人们对A R发病机制的逐步了解,对SLIT治疗作用 机制的深人研究,我们发现SLIT是目前唯一可以作 为A R的对因治疗方法。
在国外的研究中,该治疗方 法具有长期疗效,已得到共识。
治疗机制是使机体产 生T细胞变应原 ,了外
黏膜组织中的IL-10的表达,抑制变应原诱导的Th2 反应,促进Th1反应。
以达到
疗反应的目的。
对 变应原 :的,从而 。
SLIT是一
治疗并逐 现 的
疗法。
作为一 治疗方,SLIT提高了变应原治疗的安全性,对 的治疗具有 的。
研究对156 A R进行了 SLIT治疗,其中脱落20例,占12.8<,余全部接受了两年的 i 治疗,并 随。
研究果表,
发生在最初治疗的3个月内,分析原 因是因在SLIT初期未见明显疗效。
余136 A R患者在接受SLIT治疗后半年,TNSS、T R M S和体征评
$治疗1年 ,治疗
年 ,效。
对 尘螨 的A R,疗效更为 ,疗效 为两年,无1重或并发哮喘。
A R患者接受SLIT治疗的不良反应极为少见。
本研究156例A R 患者中仅有2 出现局不良反应,在对症处理1周后自行缓解。
本研究显示,A R患者接受SLIT治疗两年后均 取得 疗效,,不同疗程的SLIT治疗效果存在差,但男女性别 治疗差,年龄亦 差。
但该方法治疗的早期 并不明显,患者容易 ,应对 强早期教育。
由于本 研究的观察 及病例数量有限,连续治疗3年以上效果停药的长期疗效,单一变应原对重
的疗效、苗疗效的 疗程 优剂量等需要我们今后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全生,魏庆宇.变应性鼻炎临床实践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9(16):483-485
2 Bousquet J,Lockey R,Ma11ing H,et al. Allergen immunotherapy:
therapeutic vaccines for allergic diseases [J].Anna1s of Allergy Asth
ma & Immunology,1998,53 (44 Suppl) :1-42
3 Bousquel J,Khahear N,Cruz AA,et al. 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thama (ARIA) 2008[J].Allergy,2008,63(Suppl 86):8-160
4 Canonia GW,Cox L,PawanKar R,et al. Sublingual immunothera
py :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position paper 2013 uplate [J].
World Allergy Orgsn J,2014,7910:6
5 杨酉,赵岩,王成硕,等.变应性鼻炎患者10 030例吸人性变应原
谱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杂志,2011,46(11):91‘920
6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
咽喉分会.变应性鼻炎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 166-167
7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
耳鼻咽喉分会鼻科组.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耳 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 13): 976-980
(收稿:201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