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个人文化认同对红色经典合法化的误读探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红色经典的误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轻视
雄,并通过英雄追求社会理想的行为,将这种社 当时的国际环境对文本创作的影响。尤其是进入
会理想化为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
21世纪,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战争的记忆
红色经典这种元叙事天然与社会政治意识 逐渐远去,反历史主义倾向日益抬头,对于正确认
形态息息相关,也就是文本叙事的产生是因为社 识红色经典中革命意识形态书写势在必行。
主流意识形态对红色经典生产的影响通过 加强文艺工作者的“政治无意识”,从而对红色经 典生产发挥作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现实 催生了红色经典的产生。利奥塔认为叙事中典 型即是主人 公 成 败 荣 辱 的 经 验,“这 些 成 败 的 教 训,不但使社会制度合法化(也就是所谓的‘具有 神话功能’),同时也表现主人公(或成或败)是如 何在既定的制度中适应自己,并形成正反两种生 活模式。”[5](P77)这 段 话 中 强 调 了 文 本 叙 事 的 功 能,同时也 说 明 了 文 本 的 创 作 要 在 制 度 中 展 现,
也就是制度对文本产生的激发作用。这和红色 红色文本的艺术性进行全盘抹杀,同时,也强调
经典中的叙事具有一致性,几乎每一个文本都是 特殊的历史时期对文本生成产生的影响。
在讲述主人公在社会主义这样的大背景下的成
(三)轻视国际环境对文本创作的影响
败荣辱,这 种 政 治 叙 事 将 某 些 人 视 为 解 放 的 英
20187 No7,2018
学 术 探 索 AcademicExploration
2018年 7月 Jul.,2018
21世纪个人文化认同对红色经典合法化的误读探因
王 平
(西北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摘要:21世纪关于红色经典的讨论热度持续,成果丰硕。在对红色经典的认识上,由 20世纪的否定到质疑与思 考渐渐趋于全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对于红色经典的误读依旧存在。探究误读的原因,主要是忽略了叙事本 身与社会制度的天然联系,将文本与产生文本的国内外环境相剥离。加之影视改编中商业元素对文本的消解以 及文化多元对文本存在着前喻的排斥,导致个人文化认同对红色经典的合法化存在着误读,深入探究误读的原因 对于用发展的眼光认识与评价红色经典大有裨益。 关键词:个人文化认同;合法化;误读;红色经典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8)07-0122-05
一、将文本与其产生的历史环境相剥离
(一)割 裂 元 叙 事 与 社 会 意 识 形 态 的 天 然 联系
红色经典中的叙事属于元叙事,与社会体制 具有天然联系,这既是制度对文化文学的催生机
制,也是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 段 体 制 合 法 化 的 需 要。 剥离了红色经典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天然联系,将 会无限夸大文本的革命意识形态书写。
新中国的成立,一种新的社会价值体系出现, 学经典化的过程中,政治形势与经典的关系。红
这必然对作家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产生冲击,而这些 色经典之所以高度民族化甚至政治化是由于它
碰撞势必会反映在文学创作中。忽视国内制度变 已然成为反对欧洲文化中心,反对殖民主义文化
化与红色经典文本生成的关系,会不可避免地将红 霸权的重要武器。轻视当时的国际环境对文本
会制度的变化,叙事文本必然为社会意识形态服
红色经典的革命意识形态书写是反抗西方
务。割裂二者的联系,容易造成盲目否定红色经 文化霸权的重要资源。佛克马认为“经典的变化
典的元叙事。 (二)忽视国内制度变化与文本生成的关系
可能是由 政 治 形 势 的 变 化 促 成 的,但 另 一 方 面, 经典也可以成为一种政治工具”。[9](P44)说出了文
红色经典的元叙事能够使社会体制合法化, 而社会体制的合法化也需要元叙事的辩护。韦 伯曾说“一切权力,甚至包括生活机会,都要求为 自身辩护”,[3](P127)这里的 “辩护”就是指合法化 的过程,也就是得到群体认同的必要。利奥塔将 元叙事称之 为 宏 大 叙 事,“用 一 个 包 含 历 史 哲 学 的元叙事来使知识合法化,这将使我们对支配社 会关系的体制是否具备有效性产生疑问:这些体 制也需要使自身合法化。因此正义同真理一样, 也在依靠大叙事”。[4](P2)红色经典主要产生于 20 世纪 50年代,新中国建立的初期,其体制的认同 感需要文学的辅助。
色经典中社会意识形态解读为政治对文学的强制 创作的影响,对于文化霸权依旧存在的今天是十
性影响,这违背了文学生产的基本规律。
分不利的。不仅让我们丧失抵制霸权的文化武
红色经典是一种民族。
族文化的缔造主体是知识分子,客体是社会制度。
21世纪红色经典的研究蓬勃发展,如何科学 地界定红色经典的含义,分析红色经典的生成机 制以及全面认识其政治意识形态属性都有待进 一步研究。
从经典生成的角度来看,斯蒂文·托托西认 为经典化“意味着那些文学形式和作品,被一种文 化的主流圈子接受而合法化,并且其引人注目的作 品,被此共同体保存为历史传统的一部分”。[1](P43) 揭示出“共同体”也就是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在文本 经典化中的作用,强调是文化的主流圈子的接受致 使文本经典化。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来看,个人文化 认同是个人对文化的归属意识,也是文化认同的起 点。“个人对文化的认同历程,又受到其所处的文 化环境的影响,从而才能形成认同的一致性,使文 化认同具有群体特征。”[2](P85)也就是说要达到群 体认同,应该先从个人文化认同入手,而且个人文 化认同的接受或排斥都与所处的文化环境有关。 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都绕不开从到红色经典生成 机制与接受的环境中去考察。
基金项目: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ZW101);校级项目(YZZ17025) 作者简介:王 平(1990—),女,河北唐山人,西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122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