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高考真题演练
高二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e5e67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e.png)
高二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试题答案及解析1.材料一:2015年10月北京等地区再次发生大规模雾霾,强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据报道,雾霾频发的原因,有30%是因为汽车带来的路面扬尘、尾气,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占到了40%以上,此外餐饮行业产生的油烟也占了相当的比重,在农业生产中秸秆的无序焚烧也是重要的季节性因素。
有关专家指出,雾霾的肆虐是多种因素共同的结果,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使整体环境趋于恶化,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1)根据材料一,从唯物论的角度说明雾霾频发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一场雾霾危机,给人们的饮食出行、卫生习惯和消费方式带来了许多新变化,人们的日常生活更趋文明、科学、合理。
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类遭遇的每一次灾难,总是以社会的进步作为补偿。
”(2)简要说明“人类遭遇的每一次灾难,总是以社会的进步作为补偿”所体现的矛盾观。
材料三: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是有效的减少地面扬尘,净化空气,降低雾霾发生危害的重要措施。
35年的持续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祖国北方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但在部分地区防护林的质量却在下降,主要问题表现为:林龄单一,缺乏合理的年龄结构;林层单一,水源涵养能力和水土保养功能缺乏;林种单一,森林生态系统不稳,极大地影响了森林生态功能的发挥。
(3)结合材料三,请运用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说明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答案】(1)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人们缺乏科学观念,无序生产,破坏了环境。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我们必须按规律办事。
人类生产活动,违背自然规律。
(2)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人类在空难面前不断总结,吸取教训,促进社会的进步。
②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人类在灾难面前,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灾难的影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如果答矛盾具有普遍性,人类能够认识矛盾并找到正确的方法去解决矛盾也可给分。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典型高考题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典型高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cb32f81d5727a5e9856a61a4.png)
唯物论重要观点和原理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题目中情景一般是处理环境问题。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性原理)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一般用于某种精神的作用。
民族精神、航天精神)(3)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理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从辩证法角度:客观实际是联系、变化发展、具体的,多方面的(全面的),做到具体、历史的统一。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1、物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试题(4)(新人教版必修4)(原创)
![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试题(4)(新人教版必修4)(原创)](https://img.taocdn.com/s3/m/abd46d7ad4d8d15abf234ed5.png)
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试题(4)(新人教版必修4)(原创)一、单项选择1.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德谟克利特认为,不可再分的微粒: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他们的共同点是( )①都科学的揭示了世界的本原②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③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④都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成了物质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2.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这种观点( )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③否认了人类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有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3.毛泽东在诗中写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两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B.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D.相对静止是不存有的4.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研制出的运载工具缩短了地球的空间距离;发明的可视电话使千里之遥的通话成为面对面的谈心.面对这些事实,我们能够说( )A.尽管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类能够改造它B.尽管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能够理解和利用它C.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客观规律的决定作用削弱了D.科学技术的进步标志着新的规律不断被人们创造出来5.有这样一句话:“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不断地转化成丰硕的果实,并积累下来”.它强调了( )A.物质决定意识B.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C.人的意识从动物心理发展而来D.人能够准确的理解世界6.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能够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然而是三只眼,长脖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脖子二三尺而已.”这表明()A.一切要从实际出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任何观点都是对客观存有的反映D.运动具有绝对性7.唐代画家戴嵩曾作《斗牛图》,因其形象生动逼真,技法炉火纯青,一直被视为珍品.一次,此画被一牧童看见,牧童大笑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哪有尾竖朝天.”《斗牛图》终于失去了存有的价值.牧童知道两牛相斗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说明了( )A.实践是理解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理解的来源C.实践是检验理解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理解的目的和归宿8.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的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如果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显微镜,能够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描隧道显微镜,能够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这以事实说明( )A.当今人们的理解水平是无限的B.实践是理解发展的动力C.理解推动实践的发展D.实践是理解的来源9.有专家指出,除非人类理解到自身行为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并采取切实行动来减缓这种影响,否则,人们所熟悉的自然界“将不再存有”.这提醒我们( )A.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B.必须从根本上控制自然界的变化C.必须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自然规律D.必须放弃工业化道路10.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非常重视修身养性.在这个问题上,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朱熹说“论先后,之为先;论轻重,行为先.”荀子和朱熹两人观点的共同处在于承认“行”.这启示我们( )A.只有亲自实践,才能获得知识B.只要积极参加实践,就能掌握一切知识C.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必须参加实践D.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总是肤浅的11.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蓬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 )A.实践是理解的来源B.书是知识的源泉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D.要爱护环境12.中共十七大最鲜明的特点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其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好地发展.这表明( )A.实践是理解的来源B.实践是理解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理解的目的和归宿D.实践是检验理解是否准确的唯一标准13.水的流动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或“洪水无情”,或“细水润田”.2004年到2009年是我国兴建的三峡工程的第三期工程阶段,第一、第二期工程已完成的拦河大坝全长1983米,坝顶高185米,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它对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所起的作用是极为有利的.这说明()A.人们发挥自觉能动性,就可以改变水流动规律B.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C.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条件和规律,就可以限制水流的破坏作用D.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创造有利条件,为人类服务1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强调要重视精神的力量,同时也强调要注意消极情绪对人的影响.从哲学上说,这是因为( )A.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C.正确意识能够决定人的行为D.精神动力是万能的15.求真务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强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强调求真务实,就必须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意味着( )A.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否听从上级指示B.书本知识对于认识事物没有价值C.不必强调理论创新D.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6.飞机在起降时,极可能因飞鸟的撞击酿成重大事故.南方某机场周边地区有大片湿地,鸟群在此栖息觅食,繁衍后代.为了保证飞行安全,机场曾尝试过打鸟驱鸟,但都没有成功.后来,人们通过改变生态环境,影响鸟类的食物链,把鸟引到5公里以外的湿地栖息,实现了鸟与飞机共享蓝天.这一事实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D.证实的东西是正确的,没有被证实的东西是不正确的二、非选择题17.指出:要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播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高二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25514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13.png)
高二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试题答案及解析1.随着技术越来越发达,科学家已尽可能地让火山、格陵兰岛甚至从彗星尾巴采集来的样品说话。
但是,尽管发现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仍然无法解答。
地球很精彩,奥秘仍难解。
这说明()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中包含谬误的成分③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D【解析】①错误,世界是可知的,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我们能在实践中认识、发现、获取和检验真理。
②错误,真理是正确的认识,谬误是错误的认识,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真理性认识不包含谬误的成分。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故③④正确。
【考点】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2.诗歌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朗诵诗歌,不仅可以让我们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而且也能从中获得哲学智慧的启迪。
下列诗句中,蕴含哲理相近或相似的是()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C【解析】“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②体现了不同的人对统一事物的认识是不同的,体现了意识的差异性;③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④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选C。
【考点】实践的观点【题型归纳】选择题解题方法方法1 条件排除法,设问一般要求说明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得出题干中的结论,或者要得出题干中的结论,需要题肢中的哪些条件。
考生要注意排除以必要条件代替充要条件、表述太绝对、不符合或夸大事实的题肢。
方法2 概念判断法,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直接确定符合题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题肢。
方法3 直选法,直接根据设问的指向,找出与题干中的关键词、中心词意思最贴近的题肢,或者找出与教材相关知识表述最接近的题肢。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集训真题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集训真题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1c19ae7a941ea76e59fa0467.png)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2015·10月浙江选考)“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①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②运动包含静止,静止不包含运动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④物质世界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选D。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说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2.(2015·7月浙江学考)为了有效预防“姜瘟”,某镇农技人员首创了生姜水稻轮作的种植模式,既大大减少了生姜病虫害,又提高了亩均收入。
在这一实践中,该镇农技人员( )①把握了客观规律②遵循了客观规律③改造了客观规律④利用了客观规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B。
为了有效预防“姜瘟”,某镇农技人员首创了生姜水稻轮作的种植模式,既大大减少了生姜病虫害,又提高了亩均收入,在这一实践中,该镇农技人员把握、遵循、利用了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①②④符合题意。
③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改造。
故本题答案选B。
3.(2013·6月浙江会考)2013年6月,神舟十号遨游太空,我国载人航天进入应用飞行阶段。
这表明(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造福人类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思维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④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选B。
神舟十号能够遨游太空是人类认识世界、利用规律的成功表现,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②④正确;①说法过于绝对;思维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可以是正确的、错误的、虚伪的和歪曲的,③说法错误,所以选B。
4.(2012·6月浙江会考)诡辩家欧布里德对前来讨债的人说:“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你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去讨吧。
”欧布里德的言论( ) A.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B.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C.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解析:选B。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典型高考题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典型高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b65108e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0e.png)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典型高考题第一篇: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典型高考题唯物论重要观点和原理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题目中情景一般是处理环境问题。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性原理)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一般用于某种精神的作用。
民族精神、航天精神)(3)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理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从辩证法角度:客观实际是联系、变化发展、具体的,多方面的(全面的),做到具体、历史的统一。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练习-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含答案)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练习-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daec9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1.png)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2022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1.(2021·河北石家庄·一模)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开启了逐梦空间站的新时代。
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宇航员在太空的“家”完成了在轨组装建造、维护维修、舱外作业、空间应用、科学试验等任务,于9月17日顺利返回地球。
这说明()①开展科学实验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认识②先进科技手段能够推动实践活动创新③实践发展能够拓展人们认识的广度和深度④探索宇宙奥秘要经历一个复杂反复的过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21·浙江温州·一模)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来自一种常见心脏病患者的皮肤细胞,运用iPS技术成功构建出了心脏细胞。
相较于原来依赖啮齿动物心脏细胞开展的研究,这一研究结果在改善药物筛选、挽救患者生命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价值。
()①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②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③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④认识的最终目在于指导实践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21·广东宝安·一模)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考古人员通过分析三星堆遗址中的丝绸残留物后认为,丝绸残留物的发现,实证了古蜀文明的辉煌,为三星堆祭祀形态的研究提供新的证据,为丝绸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坚实可靠的考古资料。
可见()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考古学家往往选择对有价值的文物进行分析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考古学家通过对现存文物的分析,追溯过去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考古新发现为进一步考古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④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考古的最终目的是揭开人类历史的神秘面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21·浙江·模拟预测)牙医通常会建议我们拔掉智齿,但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担忧:“拔掉智齿有什么后果?会影响味觉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牙科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拔智齿可以改善味觉,而且该影响会持续很长时间。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试题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2afa54bad02de80d5d84005.png)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5--17年高考试题)一.单选试题1.(17江苏,25)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科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
科学家们设想,如果把“量子纠缠”原理用于通信,将极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
为此,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并于2016年8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
这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D.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2.(17天津,10)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陶人,是目前所知形体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
专家依据发现陶人的区域、供奉的房间以及服饰佩戴,确定这尊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将其称为“中华祖神”。
这一研究成果反映了(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B.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C.人的认识受自身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的制约D.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3.(17全国I,21)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
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
“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17全国II,21)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
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
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道理是(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17全国III,23)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
2018高考真题 第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2018高考真题 第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c66596af46527d3240ce0af.png)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1、(北京卷.26)万古奔腾的长江,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全面展示新时代长江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多位艺术家深入长江流域采风,创作了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该作品雄浑磅礴、风光万千,画出了一条中国人心中砥砺奋进的文化长河,《长江万里图》的创作( A )①体现了自然性与人文性的统一②说明时代精神是艺术创新的源泉③体现了创作者为祖国河山立传的文化自信④说明客观真实是评价艺术作品的根本标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江苏卷.25)在今天这样一个工业文明的时代,传统手工艺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不仅可以通过动手重新唤醒人们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而且可以强化国人内心深处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
由此可见(B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D.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3、(天津卷、4).天津市蓟州区的郭家沟,东临梨木台、西邻九山顶,以前主要靠种庄稼,村民收入不高。
后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升温,当地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开展旅游精品村建设,请专家对村子进行规划,提升改造农家乐,吸引来大量游客,实现了村民增收致富。
郭家沟的成功转型表明(D )A.专家正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C.一个地方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D.科学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发挥自身优势顺应市场需求4、(海南卷.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分)海南省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因改革开放而兴。
1988年,党中央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批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对推动海南深化改革做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强调要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的着力点,紧紧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支持海南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动能。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b5493e0aeaad1f346933f93.png)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练习题1.下列选项中与“两岸青山相对出,轻舟已过万重山”哲学寓意相同的是( )A.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B.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C.坐地日行八万里,顺天遥看一千河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杂乱无章的B.客观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D.自然界的发展是客观的3.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
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只要尊重客观规律,做事就能成功③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前提④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近年来,“中国创造”“中国经验”“中国现象”“中国模式”等成了国际流行词。
流行词的变化发展记录了时代前进的脚步,这表明人的意识( )①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②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③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④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右面的漫画《爱鸟工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B.要勇于突破和改变现状C.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D.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6.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切实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为此我们必须( )①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②不断创造新的规律,改变事物存在和变化的条件③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的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针对旱灾频发、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有关专家呼吁全社会“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
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试题
![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14f36c0b4daa58da1114a5e.png)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学案NO.34(第十七周第三个)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日期:2011-6—8一、单项选择题1.辩证唯物论的物质概念()A.是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B.就是客观的万事万物C.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D.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无东西2.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 起了决定性作用。
()A.大脑B.劳动C.上帝D.物质3.《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观点( )A.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是形而上学观点D.是不可知论的观点4.一种新型固体垃圾处理炉采用二次焚烧的办法,将垃圾高温分解,分解后残留物无毒、无污染,可作为肥料直接施于农田。
这一事例说明()A.规律具有客观性些B.只要积极努力,办任何事情都能取得成功C.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单位D.人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5.恩格斯说:“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句话的寓意是①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②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性③任何事物都是运动的④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6.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北京市科协对该市10所中学217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算过命的学生高达85%,相信求神拜佛的学生超过半数.这一事实说明①宗教等客观唯心主义还有市场②是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③85%的学生持唯心主义世界观④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任务仍很繁重A.③④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④7.在日本,有一种乌鸦,能将坚果丢到公路的斑马线上,让汽车碾碎,然后在汽车遇红灯停车时去吃.据此,有人认为,有些动物也是有意识的。
这一观点A.否认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否认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是正确的,有些动物确实很聪明,也有意识D.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8.宋朝画家文与可善于画竹,友人写诗称赞曰:“与可画竹时,胸有成竹"。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试试题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aa961f4fab069dc502201d0.png)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客观实在性B.规律性C.可知性D.运动2.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是()A.蜘蛛结网B.“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C.医生治病D.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3.俗话说:“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
有人在梦中发表演讲,计算数学问题,甚至解决了科学难题。
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梦既是一种意识活动也是一种物质活动B.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C.梦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D.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4.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
这表明()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5.作家的文学创作往往体现“三分文学,七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
下列对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D.意识和物质相互作用、相互依赖6. 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近的是()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7. 据文献记载,在印度曾多次发现小孩被狼叼走,并在狼群中长大。
这些狼孩有的虽已七、八岁,甚至是十来岁,但都不会说话,不会思维。
这事例说明( )A.狼孩的脑子虽是人脑,但思维不一定是人脑的机能B.狼孩的脑不是人脑C.狼孩的脑子天生就是笨的,不聪明的D.狼孩没有参与社会实践,所以不可能产生思维8.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物质运动是无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9.“天人合一”是太极核心理念,也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强调人与自然密切相连,不可分割。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集训真题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集训真题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4256d05033d4b14e84246865.png)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2015·高考浙江卷)现行GDP核算体系,不能反映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损失和自然资源的耗费。
最近,环保部启动绿色GDP2.0核算体系的研究工作,并确定明年进行新核算体系试点。
这一举动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选D。
本题的题眼是“现行核算体系的缺点”。
用绿色GDP2.0核算体系代替现行的GDP核算体系,其目的就是要突出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明确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损失和自然资源的耗费,这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同时也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①③符合题意。
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但联系是有条件的,不能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②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④与题意无关。
2.(2015·1月浙江学考)明天的中国乡村文明,既不是现代的城市文明,也不是传统的农耕文明,而是在汲取和创造中的新乡村文明。
所以,建设新乡村文明要做到( )①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③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B。
明天的中国乡村文明不是现代的城市文明,也不是传统的农耕文明,说明是一种全新的文明,故①②入选;建设新文明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入选;题干未涉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排除③。
3.(2014·7月浙江学考)机器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代替人类的许多体力劳动,而且越来越多地代替人类的脑力劳动。
对此,有人认为机器人终将产生意识,全面超越人类。
这一观点( )A.正确,因为机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B.正确,因为机器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C.错误,因为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D.错误,因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解析:选C。
2024_2025学年高中政治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演练测评含解析
![2024_2025学年高中政治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演练测评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8b265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4.png)
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正确率:__________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步入21世纪,人类不仅能通过转基因技术制造出各种各样的转基因产品,如棉花、大豆、木瓜等,而且还能利用动物的细胞复制出大量相同的生命个体,如猪、奶牛等。
这些成果的哲学意义在于( )①证明白自然界不具有物质性②有力地驳斥了“上帝造物”的观点③证明白人类进入随意创建自然物的时代④为自然界的物质性供应了自然科学依据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人类转基因技术成果的哲学意义在于证明白自然界的物质性,有力地驳斥了“上帝造物”的观点,②④正确,①错误;③表述错误。
答案:D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①物质不依靠于人的意识②物质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③物质就是各种各样的详细的物质形态④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②错误,物质是永恒的,详细的物质形态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③错误,物质与详细的物质形态不能等同;①④正确,入选。
答案:C3.在云南香格里拉的上空,一颗小行星差点撞击上地球。
最终,它在离地球不足40公里的半空中爆炸,形成月亮般大的流星从低空划过,惊骇得一波赏月群众以为月亮坠落了。
这次撞击事务证明白(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B.自然界的运动是有条件、有规律的C.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D.自由事物的联系可以人为加以改造解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A项错误;运动是确定的、无条件的,B项错误;小行星撞击事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证明白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C项正确;自由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不能改造,D项不选。
答案:C4.“蛟龙号”在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实施了载人深潜精细调查,在这一海疆水深约2 900~3 600米的卧蚕1号、卧蚕2号、天休与大糦4个热液区,“蛟龙号”胜利发觉了27处海底热泉活动喷口所形成的高浓度矿物黑烟物质——“黑烟囱”和多金属硫化物丘及黑暗条件下的深海生态系统。
高中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5求索真理的历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5求索真理的历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1ede86a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15.png)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1.针对非洲暴发的沙漠蝗灾及对我国可能产生影响一事,2020年2月17日,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泽华表示沙漠蝗直接迁飞进入我国内陆地区的可能性极小,但如果境外沙漠蝗得不到控制,夏季进入我国境内的概率将升高。
这表明(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随着客观条件的改变规律可以被改变③真理性认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联系构成了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该研究员认为,沙漠蝗直接飞入我国内陆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但是,如果境外沙漠蝗得不到控制,夏季进入我国境内的概率将升高,从哲学角度来看,说明了真理性认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联系是多样的,要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①③正确。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不能被改变,②错误。
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④错误。
【答案】 B2.2020年5月12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流行病学规律告诉我们,人类面对新冠肺炎的爆发需要一个必要的认知过程,政府应对策略的形成也需要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流行病学将能够进行追溯性研究。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但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②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③事物本质呈现有一个过程,人们只能静观其变④政府决策应该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人类面对新冠肺炎的爆发需要一个必要的认知过程,政府应对策略的形成也需要时间。
”这体现了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①②符合题意。
事物本质呈现有一个过程,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抓本质,而非只能静观其变,③说法有误。
材料强调认识的过程具有反复性,未涉及“政府决策应该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 A3.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物理学家,以表彰他们对“理解宇宙结构和历史作出颠覆性的贡献,并首次发现太阳系的类日恒星和绕其旋转的类地行星”。
2021-2022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集训真题演练
![2021-2022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集训真题演练](https://img.taocdn.com/s3/m/7052d3c36edb6f1afe001f34.png)
2021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集训真题演练新人教版必修4 1.(xx·10月浙江选考)自从塑料被广泛使用以后,“白色污染”一直困扰着人类。
最近,中美研究人员通过科学实验发现,黄粉虫可以吞食和完全降解塑料,他们还从黄粉虫体内分离出靠聚苯乙烯生存的细菌。
这项研究对治理“白色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 )A.科学实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解析:选C。
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据“这项研究对治理‘白色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可知C项正确。
A项表述错误,B、D两项与题意无关。
2.(xx·7月浙江学考)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意义。
这一说法强调(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解析:选D。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要回到实践中去,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意义,题干中的这一说法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说法正确。
A、B、C说法均正确,但都不符合题意。
3.(xx·7月浙江学考)科学界以前普遍认为月球在31亿年前已经少有地质活动,但是中国“玉兔”号探测器在测量月壤的矿物和化学成分,“聆听”下层岩石记录的信息后发现,直至25亿年前月球的地质活动仍然比较活跃。
该发现在一定意义上表明了认识的( )①客观性②无限性③反复性④上升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D。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科学界对25亿年前和31亿年前地质活动认识的不同,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②③④符合题意。
4.(xx·1月浙江学考)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把他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而不能按照今天的标准来要求。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专题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7f476169eae009581bec9f.png)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一、选择题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2.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该诗所蕴涵的哲理是()。
A.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B.自然界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3.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C.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性D.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界的运动4.1865年法国著名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出版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就预言了火箭发射、失重、变轨飞行、海上回收等航天活动中的基本情况,同后来航天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着惊人的相似。
人们能将幻想付诸实现说明了()。
①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超前性②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A.①③ B.①②C.③④ D.②④5.世界上并没有上帝,但是人们头脑中却有上帝的形象和观念。
这说明()。
①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都是如实反映②意识可凭借人们丰富的想象而产生③意识的内容来源于人脑④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6.“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
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
A.解放思想,突破规律对人们行动的束缚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7.人的心灵和身体在不停地进行对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高考真题演练
1.(2013·山东文综)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
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
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②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3.(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Ⅰ)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
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4.(2013·山东文综)“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
”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D.“人类的心灵需要到理想甚于需要物质”
5.(2013·天津文综)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扇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
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观点是()
图一图二图三
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
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
6.(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
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7.(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
此举引起了广泛
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
(1)《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
(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参考答案:
1.【解析】本题的题眼是“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病人之所以能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主要是受到绿叶鼓舞而萌生了坚持的意志,这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B项正确;A项说法夸大了精神的力量;C项观点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D项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B
2.【解析】本题的题眼信息是“作品与生活密不可分”。
客观决定主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受反映主体差异的影响,④说法正确,①③说法错误。
意识从形式上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地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内容,②说法正确。
选C项。
【答案】C
3.【解析】本题的题眼是“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
由此可知,人类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改造世界,故②④符合题意。
人的所有意识都具有能动性,①表述错误;人类改造世界是有前提的,要承认世界的客观性,③表述错误。
【答案】C
4.【解析】本题的题眼是“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
由题眼可知,题干主要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C项符合题意。
A项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B项强调思与学的关系、D项强调理想的重要性,均不符合题干主旨。
【答案】C
5.【解析】本题的题眼是“不同见解”“坚持的正确观点”。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真理是对客观对象及其本质的正确认识而非一般性认识,所以A项说法错误;B项是对真理客观性的正确表达,图中所描述的事物(古人右手所持工具)不可能既是菜刀又是古扇,对图像命名的正确态度就是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因为该题强调真理的客观性而非相对性,所以排除C、D两项。
【答案】B
6.【解析】本题的题眼是“发展的观念演变”。
材料说明认识对象的本质和属性的暴露程度影响认识的程度,②入选;认识的发展也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④说法正确。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的发展是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①③说法错误。
应选C项。
【答案】C
7.【解析】第(1)问要抓住“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等题眼信息,结合材料,可从认识的主体差异性、真理与谬误、认识的发展等角度作答;第(2)问考查考生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抓住“怎样坚持这一原则”等题眼信息,从怎样做角度,围绕实事求是、尊重对手、坚持真理等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1)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
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
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2)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