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品》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2、学习积累本文精短含蓄的语言。

3、通过讨论,多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

4、培养学生对人生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人物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教学方法:赏析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俗话说:行行出状元。

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在我们的周围有着无数的
能人异士。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样几个人。

二、作者介绍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

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

曾当过工人、宣传干部、报社记者,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现在河北保定冶金部地球物理勘查院工作,系河北文学院专业作家。

著有小说集《我曾让你傻半天》等。

《天下荒年》是其作品中较好的一部,可以作为“大跃进”前后中国农村精神状况的备忘录。

尽管小说的某些议论引起了一些批评家的质疑,但是作品的确受到相当一部分读者,尤其是基层读者的欢迎。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

在谈歌的创作中有一类作品,如《绝怪》《绝地》《绝意》《绝剑》《绝方》等,形成了他的笔记本“绝”字头小说系列。

这个系列的小说记录的都是发生在作者老家乡古城保定的故事。

开卷品读,会看到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一个个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故事;掩卷遐思,充盈脑海的是那些鲜活形象背后承袭慷慨悲歌之风的精神内蕴。

这些作品虽然题材不同、写法各异,但其弘扬传统美德,展示人间正气,从道德层面上开掘生活真善美的审美追求,在情感上和理念上都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和冲击。

三、掌握字词
装裱(biǎo )茶肆(sì)闲聊神侃(kǎn )半晌(shǎng)怔怔(zhèng )战战兢兢(jīng)战祸迭起(dié)唱—个喏(rě)四、初读课文,复述小说情节
通过默读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述小说。

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明确: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裱画铺的常先生相识,互相佩服。

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全都买下,从不斩价。

一天,常先生推荐了一幅古画,说是无价之宝,要价三千大洋,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

后来三爷得知常先生是革命党,在京城被杀。

尽管有人怀疑此画的真赝,但是三爷始终珍藏此画,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

最后三爷遇到画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画的真正价值,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承诺让三爷倍感欣慰,将全部收藏无偿赠送,为国宝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去处。

板书:小标题形式:
一、茶楼相识,收藏字画
二、推荐绝品,重金收藏
三、行家鉴定,绝品有“诈”
四、再见先生,竟成诀别
五、卖画度日,义赠绝品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一
六、板书设计
一、茶楼相识,收藏字画
二、推荐绝品,重金收藏
三、行家鉴定,绝品有“诈”
四、再见先生,竟成诀别
五、卖画度日,义赠绝品
第二课时
一、品读领悟
说说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

学生自由谈。

读第一部分,思考:
1、文章第一部分说,“三爷爽快,凡是常先生推荐,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这表现了两人之间的什么情感?
明确:真诚相待,坦荡相处,互相信任。

2、写马氏瞒着三爷,拿字画找行家鉴定有何作用?
明确:衬托三爷与常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验证二人间的真诚、坦荡。

读第二部分,思考:
3、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古画“看不出名堂”,为什么还重金买下?
明确:因为三爷信赖常先生,断定此画为唐代珍品,价值连城。

4、讨论:写常先生店铺被抄,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暗示常先生身份不凡,为下文他因参加革命党而被杀害作铺垫。

5、请三位同学表演常先生再访三爷、竟成诀别这一情节,体会常先生、三爷、马氏的性格特征并思考:
好不容易再见到常先生,三爷为什么不提揭品之事并问个究竟呢?
明确:三爷始终信赖常先生,认定常先生坦荡爽直,充分显示了二人君子之交的感人之处。

6、第四部分突出了常先生的什么性格?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确:他不拘小节、豪迈。

作为革命党人,他义无返顾。

如:他半夜敲三爷家的门;对于马氏的讥笑,只是大笑;大杯痛饮;大步出门,并不回头;临刑前哈哈大笑,面色如常。

7、请三位同学表演第五部分内容,请同学们欣赏,并思考:三爷为什么会把包括绝品在内的字画无偿赠予王商人收藏?
明确:因为王商人的一句“这些字画大多是国宝,还望您悉心收好才是”的叮嘱,表现了他对国宝发自肺腑的牵挂,而非贪婪;王商人识破绝品倒装置,有一双火眼金睛;王商人一句“祖上有训,饿死不卖收藏”,说明他是一条血性汉子。

这些打动了三爷,并且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于是毅然把国宝送给王商人。

8、当你从王商人的口中得知绝品“倒装置”的秘密后,有何感想?常先生为何不将真相告诉三爷呢?
明确:因为常先生明白,三爷与自己相遇相知,互相信赖,三爷一定理解自己,用不着多说。

如果挑明真相,有可能泄露秘密,给三爷一家和国宝带来危险,故而隐瞒真相,这恰恰表明常先生用心良苦,深谋远虑。

书画装裱知识
三分画,七分裱!
装裱艺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书画墨宝必须经过装裱才便于收藏、流传和欣赏,因而装裱技术的高低,绫绢色彩的选择与装裱形式的设计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效果;历代书画珍品,如已糟朽破碎,一经精心装裱,则犹如枯木逢春,一些珍贵画作文物因此不致湮没失传。

装裱还可以分为原裱和重新装裱,原裱就是把新画好的画按装裱的程序进行
装裱。

重新装裱就是对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不善,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的传世书画进行装裱。

经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

而重新装裱的古画,也会延长它的生命力。

古人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


两幅湖北诗人画家鲁慕迅早期巨画完全风化、碎裂,一钱不值,经揭裱大师张再义近
50天化腐朽为神奇的拼接,每幅画价值迅速飙升至2万元!
一收藏爱好者慕名将一幅薄如蝉翼、几近破碎的清嘉庆朱砂画《钟馗》送到张再义手上,张再义用一周时间将残损部分一一拼合成形,据称,这幅画如果到市场上估值可高达5万元。

二、人物形象分析
提问:小说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明确: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马氏。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几位人物的形象?
1、常先生
“无价之宝。

唐代珍品,三爷不可错过机会。

”“万不可示人。

若是有人开价,出少也是不能卖的啊。


三爷屏去下人,又关门闭窗,常先生才打开布包,里边又是布,如此四五层,最后取出一幅画来。

常先生笑了笑,就把画卷好,重新包裹严密,双手交与三爷,郑重说一句:“三爷啊,善待此画,我不再多说,此画价值连城,悉心藏之啊。


他半夜敲三爷家的门;对于马氏的讥笑,只是大笑;大杯痛饮;大步出门,并不回头;临刑前哈哈大笑,面色如常。

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

论其装裱,更是绝品。

“若复原,怕是要有绝代高手才行。

我家三代做收藏生意,父辈只说过有倒揭两层者的绝技,不曾想还有倒揭三层者的。

今日算是开了眼界。


常先生:手艺绝、眼力绝、人品绝——舍生取义大义凛然
2、刘三爷
设置几个问题带动学生思考:
(1)三爷爽快,凡是常先生推荐,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

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古画“看不出名堂”,为什么还重金买下?
明确:那幅唐代珍品被行家鉴定为赝品不值几文,他也没有怨恨朋友,并且在常先生突然归来时,仍能够热情相待,可见他做人的大度。

(2)好不容易再见到常先生,三爷为什么不提揭品之事并问个究竟呢?
(3)马氏在家境败落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卖了字画,刘三爷为什么要赎回这些画?既然已经赎了回来,为什么又送给了王商人?
明确:在刘三爷家境最窘迫的时候,因为对友情的珍视,自己冒雪去把画赎了回来。

在他知道了常先生的一片苦心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之时,毅然把这些画送给了可以收藏这些画的王商人。

他对朋友、对国宝的这种情感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刘三爷:珍视友情重信守义一诺千金
3、王商人
“王商人听得呆了,愣愣地点点头,就把字画退给了三爷。


“那幅画为宝中之宝。


“祖上有训,饿死不卖收藏。

”王商人送到客栈门前,忍不住叮嘱一句:“刘先生,这些字画大多是国宝,还望您悉心收好才是啊。


王商人:舍利取义诚信待人不忘祖训
4、马氏
拿字画找行家鉴定,什么宝贝?值这么多?
差下人到京城请来一位古董行家鉴定那幅画
姓常的黑心,坑了咱三千大洋啊
常先生果真走了眼力,卖与我家老爷一张好画?
真是报应,那次被他坑去了三千大洋。

偷偷卖掉了三爷的收藏。

马氏:重利轻义斤斤计较
三、深入探究
1、讨论:常先生、刘三爷和王商人,他们身上共同之处是什么?
明确:三人虽身份、处境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共同地表现出对祖国艺术珍品的热爱。

在那样动荡的年代,能够不顾个人利益,倾力保护国宝,由此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2、讨论:马氏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明确:以上情节中,我们不难看出马氏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但她所做的一切又都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

当画被鉴定是揭品时,心疼地发几句牢骚。

当家境败落时,卖掉字画换钱来度日,这似乎都无可厚非。

但这个平常人却在小说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了马氏的反衬,我们就会发现刘三爷对常先生的信任承诺、重情重义是远远高于马氏这样的普通人的,刘三爷的品质是出类拔萃、冠绝当世的。

3、阅读文章最后四行,品味环境描写的表达作用,这样结尾有何好处?
明确:雪洁白晶莹,四野旷远,衬托三爷高洁宽广的情怀。

四野无声,表达对三爷等人的无限敬意和深深感动之情。

结尾干净利落,戛然而止,发人深思,此时无声胜有声,余味无穷。

4、课文的标题“绝品”二字有何深刻内涵?
明确:“绝品”二字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世上罕有,没什么能赶得上”。

5、我们回头再来看标题"绝品",小说中哪些内容可以称为“绝品”?
明确:本文中的画,价值连城,可谓画中绝品;本文中装裱技艺,能将画揭为三层,后倒装裱,可谓技艺中的绝品; 文中的人,刘三爷、常先生的为人,可谓人中的绝品;而两人之间的友情也可谓是友情中的绝品。

一指绝品之画,画本为唐代珍品,二指技艺之绝。

常先生担心此画被人夺走,于是将其揭为三层,后倒装置,造成揭品假象,技为绝技,画为绝品;
三指三位绝品之人,三爷、常先生、王商人因信赖、真诚、道义而共同演绎了一个传承国宝的动人传奇,他们是绝品男儿。

而他们体现的民族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传承;尤其刘三爷、常先生的为人,可谓人中的绝品;两人之间的友情也可谓是友情中的绝品。

如果说常先生、刘三爷和王商人实现了"铁肩担道义",那么作者则真正做到了"妙手著文章"。

文章精短含蓄,标题内涵丰富,构思绝妙奇特,这个荡气回肠的故事在读者心目中也可称为绝品。

四、拓展
说说现实中有哪些堪称“绝品”类的人或事物?
五、总结
一幅古画亦真亦假成就天下绝品,三位男儿重情重义书写人间传奇
"绝品"二字,既是独一无二,又是永不断绝。

因为在王商人的身后还有我们,乃至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传承着宝中之宝,在发扬着民族精神,这正所谓"绝品不绝" !
六、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练习册
板书设计:
绝品
一、茶楼相识,收藏字画画中绝品
二、推荐绝品,重金收藏绝品之画
三、行家鉴定,绝品有“诈”技艺中的绝品
四、再见先生,竟成诀别绝品之人人中的绝品
五、卖画度日,义赠绝品友情中的绝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