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课题 三 调查当地主要岩石类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当地主要岩石类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作业目标
1. 了解当地岩石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2. 掌握岩石的观察、识别和描述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岩石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力。
二、作业内容
1. 实地调查:学生分组,前往当地主要岩石分布区域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岩石的外观、硬度、透明度、矿物成分等信息;
2. 图片收集:学生在实地观察的基础上,收集并拍摄不同岩石类型的照片,以便后续分析和讨论;
3. 岩石分类: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将岩石进行分类,并填写岩石调查报告表。
三、作业要求
1. 实地调查前,学生应了解岩石的基本知识和观察方法,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设备;
2. 实地调查时,学生应仔细观察并记录岩石的特征,注意安全;
3. 图片收集时,学生应保证照片的质量和清晰度,以便后续分析和讨论;
4. 岩石分类时,学生应按照科学、准确的原则进行,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5. 每组学生应按时完成报告并提交,报告应包括实地观察记录、照片和岩石分类等内容。
四、作业评价
1. 评价标准:学生提交的报告应包括完整的实地观察记录、准确的岩石分类和清晰的照片,报告内容应真实、准确;
2. 评价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报告进行批改和评分,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指导;
3.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五、作业反馈
1. 学生反馈:学生应认真听取教师的评价和建议,及时修改和完善报告;
2.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报告质量,给予反馈和指导,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指导;
3. 交流讨论:各小组之间应互相交流学习,分享经验和技巧,共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能够了解当地岩石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掌握岩石的观察、识别和描述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
一、作业目标
1. 通过对当地主要岩石类型的调查,加深学生对岩石类型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
1. 实地考察:学生需要按照小组进行实地考察,记录下所观察到的岩石类型及其特征,包括颜色、硬度、光泽、形状等。
2. 数据收集:每个小组需要收集至少5种岩石样本,并对每种岩石样本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名称、产地、特征等信息。
3. 分析比较:学生需要对比各种岩石类型的特点,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尝试总结出岩石类型的规律和特征。
4. 汇报展示:每个小组需要制作一份报告,总结考察情况和研究成果,并进行汇报展示。
三、作业要求
1. 作业时间:作业时间为一周,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任务。
2. 作业地点:实地考察需要在指定地点进行,学生需要按照要求进行实地考察,并注意安全。
3. 作业形式:作业形式为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上述任务,并制作汇报展示材料。
4. 作业资料:学生需要妥善保管所有岩石样本和记录资料,以便教师检查和评价。
5. 注意事项:学生需要尊重自然环境,不得破坏岩石和植被,注意安全,遵守学校和当地的规定。
四、作业评价
1.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包括实地考察的准确性、样本收集的完整性、分析比较的合理性、报告制作的规范性和汇报展示的表达能力等。
2. 评价方式:评价方式为教师评价和小组互评相结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同时小组之间也可以互相评价。
3. 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记录下来,作为期末总评的重要依据。
同时,教师也会对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五、作业反馈
1. 学生反馈:学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对作业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 教师反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整理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和提高科学素养。
同时,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对作业设计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