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继电保护技术(精)[5篇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继电保护技术(精)[5篇范文]
第一篇:如何提高继电保护技术(精)
继电保护
摘要:文章总结了事故发生的共性原因并对事故的种类进行了分类, 结合现场实际, 提出了分析与处理一般微机继电保护事故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继电保护技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体化方向发展。
并且电力作为当今社会的主要能源,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继电保护发展现状、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配置与应用、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作了详细的介绍。
本文就继电保护领域日益应用广泛的微机继电保护, 从硬件、算法、电磁兼容等几方面作以原理性的浅析论文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现状微机继电保护抗干扰可靠性
电力作为当今社会的主要能源,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代电力系统是—个由电能产生、输送、分配和用电环节组成的大系统。
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近年来, 电子技术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何正确应用继电保护技术来遏制电气故障,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及运行质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1、继电保护发展现状
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因此, 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 在 4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 4个历史阶段。
建国后, 我国继电保护学科、继电保护设计、继电器制造工业和继电保护技术队伍从无到有。
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先进国家半个世纪走过的道路。
上世纪 50年代, 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地吸收、消化、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性能和运行技术, 建成了一
支具有深厚继电保护理论造诣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
对全国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的建立和成长起了指导作用。
阿
城继电器厂引进消化了当时国外先进的继电器制造技术, 建立了我国自己的继电器制造业。
因而在 60年代中我国己建成了继电保护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和教学的完整体系。
这是机电式继电保护繁荣的时代,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如何提高机电保护技术1继电保护事故的种类
1.1定值问题①整定计算的误差②人为整定错误③装置定值的漂移
a 元器件老化及损坏
b 温度与湿度的影响
c 定值漂移问题
1.2电源问题①逆变稳压电源问题a 纹波系数过高b 输出功率不足或稳定性差②直流熔丝的配置问题③带直流电源操作插件
1.3TA 饱和问题作为继电保护测量 TA 对二次系统的运行起关键作用,随着系统短路电流急剧增加, 在中低压系统中电流互感器的饱和问题日益突出, 已影响到继电保护装置动作的正确性。
现场因馈线保护因电流互感器饱和而拒动, 主变后备保护越跳主变三侧开关的事故时有发生。
由于数字式继电器采用微型计算机实现,其主要工作电源仅有5V 左右,数据采集部分的有效电平范围也仅有10V 左右, 因此能有效处理的信号范围更小, 电流互感器的饱和对数字式继电器的影响将更大。
①对辅助判据的影响②对基于工频分量算法的影响③对不同的数据采集方法的影响④防止 TA 饱和的方法与对策。
1.4抗干扰问题运行经验表明:微机保护的抗干扰性能较差,对讲机和其他无线通讯设备在保护屏附近的使用会导致一些逻辑元件误动作。
现场曾发生过电焊机在进行氩弧焊接时, 高频信号感应到保护电缆上使微机保护误跳闸的事故发生。
新安装、基建、技改都要严格执行有关反事故技术措施。
尽可能避免操作干扰、冲击负荷干扰、直流回路接地干扰等问题的发生。
1.5保护性能问题保护性能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 即装置的功能和特性缺陷。
有些保护装置在投入直流电源时出现误动;高频闭所保护存在频拍现象时会误动;有些微机保护的动态特性偏离静态特性很远也会
导致动作结果的错误。
在事故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到上述两者性能之间的偏差。
1.6插件绝缘问题微机保护装置的集成度高,布线紧密。
长期运行后,由于静电作用使插件的接线焊点周围聚集大量静电尘埃, 在外界条件允许时, 两焊点之间形成了导电通道,从而引起装置故障或者事故的发生。
1.7软件版本问题由于装置自身的质量或程序漏洞问题只有在现场运行过相当一段时间后才能发现。
因此,继电保护人员在保护调试、检验、故障分析中发现的不正常或不可靠现象应及时向上级或厂商反馈情况。
1.8高频收发信机问题在220kV 线路保护运行中,属于收发信机问题仍然是造成纵联保护不正确动作的主要因素, 主要问题是元器件损坏、抗干扰性能差等, 出问题的收发信机基本上都包括了目前各制造厂生产的收发信机。
因此, 收发信机的生产质量一定要重视起来。
应注意校核继电保护通信设备(光纤、微波、载波传输信号的可靠性和冗余度, 防止因通信设备的问题而引起保护不正确动作。
另外, 高频保护的收发信机的不正常工作, 也是高频保护不正确动作的原因之一。
如:收发信机元件损坏, 收发信机起动发信信号产生缺口, 高频通道受强干扰误发信,收发信机故障,收发信机内连线错误,忘投收发信机电源,收发信机不能起到闭锁作用,区外故障时误动等。
2继电保护事故处理的思路
2.1正确充分利用微机提供的故障信息对经常发生的简单事故是容易排除的,但对少数故障仅凭经验是难以解决的,应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步骤进行。
2.1.1正确对待人为事故有些继电保护事故发生后,按照现场的信号指示无法找到故障原因, 或者断路器跳闸后没有信号指示, 无法界定是人为事故或是设备事故, 这种情况的发生往
往与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措施不力、等原因造成。
人为事故必须如实反映,以便分析和避免浪费时间。
2.1.2充分利用故障录波和时间记录微机事件记录、故障录波图形、装置灯光显示信号是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 根据有用信息作出正确判断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若通过一、二次系统的全面检查发现一次系统故障使继电保护正确动作, 则不存在继电保护事故处理的问题;若判断故障出在继电保护上, 应尽量维持原状, 做好记录, 做出故障处理计划后再开展工作, 以避免原始状况的破坏给事故处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2运用正确的检查方法
2.2.1逆序检查法如果利用微机事件记录和故障录波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事故发生的根源时, 应注意从事故发生的结果出发, 一极一级往前查找, 直到找到根源为止。
这种方法常应用在保护出现误动时。
2.2.2顺序检查法该方法是利用检验调试的手段来寻找故障的根源。
按外部检查、绝缘检测、定值检查、电源性能测试、保护性能检查等顺序进行。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微机保护出现拒动或者逻辑出现问题的事故处理中。
2.2.3运用整组试验法此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检查保护装置的动作逻辑、动作时间是否正常, 往往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再现故障, 并判明问题的根源。
如出现异
常,再结合其他方法进行检查。
2.3事故处理的注意事项
2.3.1对试验电源的要求在进行微机保护试验事要求使用单独的供电电源, 并核实用电试验电源是否满足三相为正序和对称的电压, 并检查其正弦波及中性线是否良好,电源容量是否足够等要素。
2.3.2对仪器仪表的要求万用表、电压表、示波器等取电压信号的仪器必须选用具有高输入阻抗者。
继电保护测试仪、移相器、三相调压器应注意其性能稳定。
3如何提高继电保护技术
掌握和了解继电保护故障和事故处理的基本类型和思路是提高继电保护故障和事故处理水平的重要条件,同时要加强下述几个问题。
3.1掌握足够必要的理论知识
3.1.1电子技术知识由于电网中微机保护的使用越来越多,作为一名继电保护工作者,学好电子技术及微机保护知识是当务之急。
3.1.2微机保护的原理和组成为了根据保护及自动装置产生的现象分析故障或事故发生的原因, 迅速确定故障部位, 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微
机保护的基本知识, 必须全面掌握和了解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性能, 熟记微机保护的逻辑框图, 熟悉电路原理和元件功能。
3.2具备相关技术资料要顺利进行继电保护事故处理, 离不开诸如检修规程、装置使用与技术说明书、调试大纲和调试记录、定值通知单、整组调试记录,二次回路接线图等资料。
3.3运用正确的检查方法一般继电保护事故往往经过简单的检查就能够被查出, 如果经过一些常规的检查仍未发现故障元件, 说明该故障较为隐蔽, 应当引起充分重视, 此时可采用逐级逆向检查法, 即从故障现象的暴露点入手去分析原因,由故障原因判别故障范围。
如果仍不能确定故障原因,就采用顺序检查法, 对装置进行全面的检查。
3.4掌握微机保护事故处理技巧在微机保护的事故处理中,以往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它能帮助工作人员快速消除重复发生的故障, 但技能更为重要, 现针对微机保护的特点总结如下。
3.4.1替代法该方法是指用规格相同、功能相同、性能良好的插件或元件替代被怀疑而不便测量的插件或元件。
3.4.2对比法该方法是将故障装置的各种参数或以前的检验报告进行比较, 差别较大的部位就是故障点。
3.4.3模拟检查法该方法是指在良好的装置上根据原理图(一般由厂家配合对其部位进行脱焊、开路或改变相应元件参数, 观察装置有无相同的故障现象出现,若有相同的故障现象出现,则故障部位或损坏的元件被确认。
4小结
本文从微机保护自身特点和现场实际经验出发, 结合长期处理继电保护事故和故障的经验和方法,对微机保护发生事故或故障的共性原因进行了一般性分类, 并在一定范围内总结了处理事故的思路及方法, 介绍了提高处理事故和故障能力的基本途径。
实践表明,上述思路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天津市电力学会(天津参考文献 1 王梅义.高压电网继电保护运行技术.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 2 He Jiali, Zhang Yuanhui, Yang Nianci.New Type Power Line Carrier Relaying System with
Directional Comparison for EHV Transmission Lines.IEEE Transactions PAS-103, 3 沈国荣.工频变化量方向继电器原理的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 4 葛耀中.数字计算机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继电器, 5 杨奇逊.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7 吴斌,刘沛,陈德树.继电保护中的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 8 段玉清,贺家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微机变压器保护.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第二篇:如何提高继电保护技术
继电保护
摘要:文章总结了事故发生的共性原因并对事故的种类进行了分类,结合现场实际,提出了分析与处理一般微机继电保护事故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继电保护技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体化方向发展。
并且电力作为当今社会的主要能源,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继电保护发展现状、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配置与应用、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作了详细的介绍。
本文就继电保护领域日益应用广泛的微机继电保护,从硬件、算法、电磁兼容等几方面作以原理性的浅析
论文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现状微机继电保护
抗干扰
可靠性
电力作为当今社会的主要能源,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代电力系统是—个由电能产生、输送、分配和用电环节组成的大系统。
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近年来,电子技术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何正确应用继电保护技术来遏制电气故障,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及运行质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1、继电保护发展现状
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
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在4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
建国后,我国继电保护学科、继电保护设计、继电器制造工业和继电保护技术队伍从无到有。
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先进国家半个世纪走过的道路。
上世纪5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地吸收、消化、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性能和运行技术,建成了一支具有深厚继电保护理论造诣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
对全国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的建立和成长起了指导作用。
阿城继电器厂引进消化了当时国外先进的继电器制造技术,建立了我国自己的继电器制造业。
因而在60年代中我国己建成了继电保护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和教学的完整体系。
这是机电式继电保护繁荣的时代,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如何提高机电保护技术
1继电保护事故的种类
1.1定值问题①整定计算的误差②人为整定错误③装置定值的漂移a元器件老化及损坏b温度与湿度的影响c定值漂移问题
1.2电源问题①逆变稳压电源问题a纹波系数过高b输出功率不足或稳定性差②直流熔丝的配置问题③带直流电源操作插件
1.3TA饱和问题作为继电保护测量TA对二次系统的运行起关键作用,随着系统短路电流急剧增加,在中低压系统中电流互感器的饱和问题日益突出,已影响到继电保护装置动作的正确性。
现场因馈线保护因电流互感器饱和而拒动,主变后备保护越跳主变三侧开关的事故时有发生。
由于数字式继电器采用微型计算机实现,其主要工作电源仅有5V左右,数据采集部分的有效电平范围也仅有10V左右,因此能有效处理的信号范围更小,电流互感器的饱和对数字式继电器的影响将更大。
①对辅助判据的影响②对基于工频分量算法的影响③对不同的数据采集方法的影响④防止TA饱和的方法与对策。
1.4抗干扰问题运行经验表明:微机保护的抗干扰性能较差,对讲机和其他无线通讯设备在保护屏附近的使用会导致一些逻辑元件误动
作。
现场曾发生过电焊机在进行氩弧焊接时,高频信号感应到保护电缆上使微机保护误跳闸的事故发生。
新安装、基建、技改都要严格执行有关反事故技术措施。
尽可能避免操作干扰、冲击负荷干扰、直流回路接地干扰等问题的发生。
1.5保护性能问题保护性能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即装置的功能和特性缺陷。
有些保护装置在投入直流电源时出现误动;高频闭所保护存在频拍现象时会误动;有些微机保护的动态特性偏离静态特性很远也会导致动作结果的错误。
在事故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到上述两者性能之间的偏差。
1.6插件绝缘问题微机保护装置的集成度高,布线紧密。
长期运行后,由于静电作用使插件的接线焊点周围聚集大量静电尘埃,在外界条件允许时,两焊点之间形成了导电通道,从而引起装置故障或者事故的发生。
1.7软件版本问题由于装置自身的质量或程序漏洞问题只有在现场运行过相当一段时间后才能发现。
因此,继电保护人员在保护调试、检验、故障分析中发现的不正常或不可靠现象应及时向上级或厂商反馈情况。
1.8高频收发信机问题在220kV线路保护运行中,属于收发信机问题仍然是造成纵联保护不正确动作的主要因素,主要问题是元器件损坏、抗干扰性能差等,出问题的收发信机基本上都包括了目前各制造厂生产的收发信机。
因此,收发信机的生产质量一定要重视起来。
应注意校核继电保护通信设备(光纤、微波、载波)传输信号的可靠性和冗余度,防止因通信设备的问题而引起保护不正确动作。
另外,高频保护的收发信机的不正常工作,也是高频保护不正确动作的原因之一。
如:收发信机元件损坏,收发信机起动发信信号产生缺口,高频通道受强干扰误发信,收发信机故障,收发信机内连线错误,忘投收发信机电源,收发信机不能起到闭锁作用,区外故障时误动等。
2继电保护事故处理的思路
2.1正确充分利用微机提供的故障信息对经常发生的简单事故是容易排除的,但对少数故障仅凭经验是难以解决的,应采取正确的方法
和步骤进行。
2.1.1正确对待人为事故有些继电保护事故发生后,按照现场的信号指示无法找到故障原因,或者断路器跳闸后没有信号指示,无法界定是人为事故或是设备事故,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与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措施不力、等原因造成。
人为事故必须如实反映,以便分析和避免浪费时间。
2.1.2充分利用故障录波和时间记录微机事件记录、故障录波图形、装置灯光显示信号是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根据有用信息作出正确判断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若通过一、二次系统的全面检查发现一次系统故障使继电保护正确动作,则不存在继电保护事故处理的问题;若判断故障出在继电保护上,应尽量维持原状,做好记录,做出故障处理计划后再开展工作,以避免原始状况的破坏给事故处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2运用正确的检查方法
2.2.1逆序检查法如果利用微机事件记录和故障录波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事故发生的根源时,应注意从事故发生的结果出发,一极一级往前查找,直到找到根源为止。
这种方法常应用在保护出现误动时。
2.2.2顺序检查法该方法是利用检验调试的手段来寻找故障的根源。
按外部检查、绝缘检测、定值检查、电源性能测试、保护性能检查等顺序进行。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微机保护出现拒动或者逻辑出现问题的事故处理中。
2.2.3运用整组试验法此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检查保护装置的动作逻辑、动作时间是否正常,往往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再现故障,并判明问题的根源。
如出现异常,再结合其他方法进行检查。
2.3事故处理的注意事项
2.3.1对试验电源的要求在进行微机保护试验事要求使用单独的供电电源,并核实用电试验电源是否满足三相为正序和对称的电压,并检查其正弦波及中性线是否良好,电源容量是否足够等要素。
2.3.2对仪器仪表的要求万用表、电压表、示波器等取电压信号的仪器必须选用具有高输入阻抗者。
继电保护测试仪、移相器、三相调
压器应注意其性能稳定。
3如何提高继电保护技术
掌握和了解继电保护故障和事故处理的基本类型和思路是提高继电保护故障和事故处理水平的重要条件,同时要加强下述几个问题。
3.1掌握足够必要的理论知识
3.1.1电子技术知识由于电网中微机保护的使用越来越多,作为一名继电保护工作者,学好电子技术及微机保护知识是当务之急。
3.1.2微机保护的原理和组成为了根据保护及自动装置产生的现象分析故障或事故发生的原因,迅速确定故障部位,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微机保护的基本知识,必须全面掌握和了解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性能,熟记微机保护的逻辑框图,熟悉电路原理和元件功能。
3.2具备相关技术资料要顺利进行继电保护事故处理,离不开诸如检修规程、装置使用与技术说明书、调试大纲和调试记录、定值通知单、整组调试记录,二次回路接线图等资料。
3.3运用正确的检查方法一般继电保护事故往往经过简单的检查就能够被查出,如果经过一些常规的检查仍未发现故障元件,说明该故障较为隐蔽,应当引起充分重视,此时可采用逐级逆向检查法,即从故障现象的暴露点入手去分析原因,由故障原因判别故障范围。
如果仍不能确定故障原因,就采用顺序检查法,对装置进行全面的检查。
3.4掌握微机保护事故处理技巧在微机保护的事故处理中,以往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它能帮助工作人员快速消除重复发生的故障,但技能更为重要,现针对微机保护的特点总结如下。
3.4.1替代法该方法是指用规格相同、功能相同、性能良好的插件或元件替代被怀疑而不便测量的插件或元件。
3.4.2对比法该方法是将故障装置的各种参数或以前的检验报告进行比较,差别较大的部位就是故障点。
3.4.3模拟检查法该方法是指在良好的装置上根据原理图(一般由厂家配合)对其部位进行脱焊、开路或改变相应元件参数,观察装置有无相同的故障现象出现,若有相同的故障现象出现,则故障部位或损坏的元件被确认。
4小结
本文从微机保护自身特点和现场实际经验出发,结合长期处理继电保护事故和故障的经验和方法,对微机保护发生事故或故障的共性原因进行了一般性分类,并在一定范围内总结了处理事故的思路及方法,介绍了提高处理事故和故障能力的基本途径。
实践表明,上述思路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天津市电力学会(天津参考文献1 王梅义.高压电网继电保护运行技术.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2 He Jiali, Zhang Yuanhui, Yang Nianci.New Type Power Line Carrier Relaying System with Directional Comparison for EHV Transmission Lines.IEEE Transactions PAS-103,3 沈国荣.工频变化量方向继电器原理的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4 葛耀中.数字计算机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继电器,5 杨奇逊.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7 吴斌,刘沛,陈德树.继电保护中的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8 段玉清,贺家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微机变压器保护.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第三篇:继电保护技术用语
继电保护技术用语.txt41滴水能穿石,只因为它永远打击同一点。
42火柴如果躲避燃烧的痛苦,它的一生都将黯淡无光。
继电保护技术用语
1.1 保护装置—当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元件(如发电机、线路等)或电力系统本身发生了故障或危及其安全运行的事件时,发出告警信号或跳闸命令,以终止这些事件发展的成套硬件设备。
保护电力元件的称继电保护装置;保护电力系统的称安全自动装置。
本规程统称保护装置。
1.2 线路保护--二套(或二套以上)纵联保护(包括保护通道)、后备距离和零序保护,500kV线路还设有过电压保护、远方跳闸装置。
1.3短线保护—一个半断路器接线方式、线路出口配有隔离刀闸时,用于保护出线刀闸至两个断路器之间部分设备的保护。
线路停电、两个断路器运行时,保护加用;线路运行或两个断路器断开时,保护退出。
(错误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