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菲法在艾滋病防治效果评估指标筛选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尔菲法在艾滋病防治效果评估指标筛选中的应用挑选专家是德尔菲法成败的关键。
本研究要求专家熟悉艾滋病防治和健康教育的评价过程,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对指标的熟悉程度、专业研究的理论高度和实践工作等方面均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专家组成:
国家级艾滋病防治专家、省CDC艾滋病防治专家、市CDC艾滋病防治专家、县区级CDC 级艾滋病防治专家、临床治疗领域专家、健康教育和社会学专家、禁毒防艾相关专家。
其中部分被邀请的专家同时是中国防艾协会或省级防艾协会的成员。
方法:
本次评估通过四轮德尔菲咨询法评价、筛选艾滋病防治效果评估指标,在广泛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有组织的反复信息交流,使意见逐步趋于一致。
统计分析运用Epidata 软件录入数据。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第一轮:只给出艾滋病防治效果评估指标和相关说明,让各位专家在不带任何框架的情况下根据目标构造预测事件。
第二轮:设计艾滋病防治效果评估指标设计成调查问表分送给专家
预测事件组成:
1人口学基本特征:
年龄、婚姻状况(未婚者/已婚/同居者/离异/丧偶)、文化程度、民族、省份、2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对HIV/AIDS患者的态度:
干预前后, 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交往的比例
4调查艾滋病知识获得途径:
电视、免费宣传材料、咨询服务、宣传栏广告栏、朋友、医生、报刊、广播、书籍5干预前后娱乐场所性服务人员安全套使用状况:
干预后最近1个月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坚持使用率
最后一次与客人使用情况(是、否)
在过去一个月与客人使用情况(每次使用、经常使用、有时使用、从未使用)
在过去一个月与固定性伴使用情况(每次使用、经常使用、有时使用、从未使用)
调查对象未使用安全套的原因:安全套可及性差、性服务人员安全套使用意识差及嫖客不愿意使用。
6干预前后娱乐场所性服务人员对求医行为的认识:
如果出现生殖、泌尿系统异常, 包括白带增多、非月经期下腹部疼痛、排尿痛或烧灼感、生殖器出现皮肤破损或赘生物等时, 干预前后认为到正规医院就治的人数、认为“自己买药”和“到私人诊所就医”的人数统计。
7干预前后男男同性恋者安全套的使用情况
8静脉注射吸毒人员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安全套促进使用、性病预防效情况
9综合干预措施效果反馈:
①建立AIDS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队: 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医院妇产科临
床医生、卫生监督所的监督员、公安局、文化局等有关人员组成。
②在娱乐场所大
厅张贴AIDS宣传画。
③同伴教育: 由业主、领班及同伴教育者组成的同伴教育工
作组对性服务人员进行宣传。
④外展干预: 干预队员深入到现场每月进行1次外展
服务。
干预方试采用现场问答、展示图片、做游戏、角色扮演、播放VCD等。
⑤
利用互联网宣传。
⑥自愿咨询监测。
通过统计反映指标的的重要性,应用中位数和上下四分卫书法计算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和离散程度(各指标评价结果的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说明专家对该指标向对重要性的波动程度,相互比较,变异系数越小,专家们的协调程度就越高。
一般认为变异系数大于等于0.25则认为该指标的专家协调程度不够)。
最后用算术平均统计处理法计算专家预测的结果。
第三轮:发送第二轮的反馈结果给各位专家,让他们重新判断或者修正第一轮中自己的意见。
同时,组织者进一步补充预测事件,请专家进一步发表意见。
第四轮:再次综合专家第三轮的结果,特别是少数持异端意见的专家,并要求他们做出进一步论证和解释。
最后统计专家的积极系数专家对本项调查的积极系数,即专家咨询表的回收率,其大小说明专家对该项目研究的关心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