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对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患者主观睡眠质量的影响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疼痛护理对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患者主观睡眠质量的影响观察
发表时间:2020-05-11T02:00:53.611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3期作者:唐淑平
[导读] 目的:分析疼痛护理对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患者主观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患者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各50例;甲组实施常规护理,乙组实施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
唐淑平
鹤岗市人民医院 154101
摘要:目的:分析疼痛护理对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患者主观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患者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各50例;甲组实施常规护理,乙组实施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护理后乙组患者的关节V AS评分、晨僵时间显著低于甲组,比较具备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甲组睡眠总有效率是(61.6±3.1)%,低于乙组的
(73.0±4.0)%,P<0.05。
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患者采取疼痛护理,不仅可以显著缓解其关节疼痛程度,而且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其睡眠有效率。
关键词:疼痛护理;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睡眠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ain nursing on subjective sleep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pain.Methods:100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pain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Group a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group B received pain nursing,and the improvement of sleep quality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V AS score and morning stiffness time of patients in group B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A(P < 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sleep in group A was(61.6 ± 3.1)%,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73.0 ± 4.0)%,P < 0.05.Conclusion:pain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pain can not only significantly alleviate the degree of joint pain,but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leep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leep.
[Key words] pain nursing;rheumatoid arthritis pain;sleep quality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系统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我国患病率为0.32%~0.36%。
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与感染、内源性免疫因素、其他因素如性激素、生活方式有关[1]。
很多患者在发病初期并没有显著的临床表现,因此很难及时察觉,并且具有较长的病程,在此期間,患者的关节部位往往伴随着疼痛、肿胀等情况,影响其日常活动,甚至部分患者的睡眠质量也受到影响,导致其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2]。
因此,在治疗该病患者的过程中,常常需要配合一些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降低患者关节的疼痛程度,保障其睡眠质量,提升治疗效果。
我科对收治的该疾病患者采取疼痛护理后,获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护理方法
1.1 基本资料
100例对象均为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患者,包括男性43例、女性57例;年龄范围均处于45岁-69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8.8±7.0)岁;病程最短是3个月,最长是14年,平均是(2.8±0.5)年。
根据不同的临床护理模式将100例对象平均分作甲组、乙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本资料,结果提示差异不显著,P>0.05,可行下一步比较。
1.2 护理方法
甲组5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入院指导、临床用药指导、治疗配合、出院指导等等。
乙组50例在甲组护理的同时配合疼痛护理,内容包括:(1)健康宣教: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发病病因比较复杂,部分患者伴随关节疼痛的同时,还存在关节畸形、僵直、关节功能出现障碍等问题,给患者的心理带来较大压力。
另外,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缺乏正确认知,长时间受到疼痛的折磨后导致其对临床治疗失去信心。
所以,在患者入院后,护士首先要针对其实际病情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可借助宣传画报、视频、图书等帮助患者了解更多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帮助患者重拾治疗的信心。
(2)疼痛评价:①评价时机:疼痛不仅仅是一种症状,2000年世界疼痛大会将其确定为第五大生命体征,故而和其他生命体征一样,在患者入院后即给予疼痛评价,并且要在其治疗期间保持动态性、持续性,根据病情发展情况随时评价,及时掌握其疼痛情况。
以使用数字评分法为例,若分值1-3分,属轻度疼痛,则每日14:00评价一次;若分值超过3分,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痛,则每班评价,当患者连续三次的疼痛评分低于3分后则可恢复为每日一次进行评价。
②评价方法:灵活使用各种评价工具和方法,如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 AS)、面部表情法、数字评分法、文字描述法等。
③疼痛干预:根据评价结果,轻度疼痛者,可通过交流、看书、听音乐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的方法减轻其疼痛,并遵医嘱给激素、非甾体类药物如赛来昔布胶囊餐后口服;中、重度疼痛者除轻度疼痛的措施外,可遵医嘱给镇痛类药物辅以阿米替林等进行止痛,需向患者解释病情,指导疼痛肢体的合理摆放等。
(3)药物应用指导:护士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将用药剂量、时间、方法、注意事项等详细告知患者,如非甾体药物餐后服用,按时服用而不是痛时服用,并且加强患者用药行为的监督,避免发生错误的用药行为而产生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
(4)关节保健:①护士叮嘱患者保持身体暖和,不能直接与湿冷的物品接触;②在生活中坚持科学合理的运动,可以从最简单的穿衣、洗漱等开始进行锻
炼,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另外,运动程度要在关节承受范围内,每天可进行3-4次的四肢关节主动运动或者被动运动,防治肌肉萎缩,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逐步调整运动强度,循序渐进;③晨起后避免立刻活动僵硬的关节,而是建议患者用热水浸泡僵硬的关节或洗个热水澡后再逐渐活动;④护士还需要定时按摩患者肿痛的关节,或者借助热敷关节部位以减轻其疼痛;晚上用热水泡脚约15min,保障患者的睡眠质量[3]。
1.3 观察指标
比较甲乙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V AS评分、晨僵时间,同时对其睡眠情况进行评价,以睡眠效率进行评价,睡眠总效率(%)=实际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总时间×100%。
1.4 数据统计处理
数据借助SPSS19.0处理,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甲乙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关节V AS评分
护理前两组的关节V 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乙组患者的关节V AS评分低于甲组,比较具备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2.2 对比甲乙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睡眠总有效率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法后,甲组的睡眠总有效率(61.6±3.1)%,与乙组患者的(73.0±4.0)%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比甲乙两组护理后的晨僵时间
甲组50例患者平均晨僵时间是(48.8±17.8)min,乙组50例患者平均晨僵时间是(32.3±8.6)min,乙组显著低于甲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发病群体以中青壮年群体为主,发病之后具有较长的病程,随着疾病进一步发展,其关节疼痛程度越深,导致其夜不能寐,影响睡眠质量。
另外,患者发病之后,病程较长,且反复、持续性地发作,且关节处伴随红肿、疼痛等,使其功能出现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睡眠质量。
一旦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疾病发展至晚期后,其关节极有可能出现僵硬、畸形,同时伴随骨骼肌肉萎缩等,具有极高的致残率。
对于该疾病患者而言,常常采取长期服药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是部分患者长期饱受疾病折磨后,已经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导致治疗依从性非常差,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所以在患者治疗期间加强临床护理十分必要。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护理后乙组患者的关节V AS评分、晨僵时间显著低于甲组,比较具备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甲组睡眠总有效率是(61.6±3.1)%,低于乙组的(73.0±4.0)%,P<0.05。
主要是由于乙组实施的疼痛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护理模式,通过优质的健康宣教可帮助患者掌握更多相关知识后,重拾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此同时配合有针对性的疼痛评估与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并积极配合有效的四肢活动,全面提升关节功能,最终提高患者的睡眠效果,保障其生活质量[4]。
综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患者采取疼痛护理后,不仅可显著降低其关节疼痛程度,还能缩短晨僵时间,保障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红,梁燕,王英.风湿免疫科护理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29
[2]沈婷,万彬彬.延续性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8):26-29.
[3]刘菲菲,鄂晓强.综合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理障碍及疼痛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0):140-143.
[4]余雅卿,王静.早期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和康复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08):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