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学年论文
经济类学术论文(新版多篇)
![经济类学术论文(新版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ac7f5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6.png)
一、腐败的经济学定义
什么是腐败?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腐败是指国家官员为了谋取个人私利而违反公认准则的行为。”[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腐败定义为,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一个更为广义的定义是:腐败乃是通过关系而有意识地不遵从,以图从该行为中为个人或相关的个体谋取利益。国际透明组织对腐败含义的解释是,公共部门中官员的行为,不论是从事政治事务的官员,还是行政管理的公务员,他们通过错误地使用公众委托给他们的权力,使他们自己或亲近于他们的人不正当地和非法地富裕起来。迈克尔·约翰逊采用广义的腐败定义,认为腐败是指对公共角色或资源的滥用,或公私部门对政治影响力量的不合法的使用形式。戴维·H.白利认为,腐败一词意味着不正当地使用权威以得到个人利惠,这种利惠不一定是金钱。我国的一些学者认为:“腐败是党和国家公务人员滥用权力谋取私利,从而违反当时社会公认的纪律、法律和道德规范,并形成一定社会危害的一种畸型的政治行为和政治现象。”[3]
当公共利益与官员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就会出现腐败机会或诱因,即官员滥用公共权力为个人或集团谋取利益。当出现腐败机会或诱因时,官员通常有两种选择:腐败或是廉洁。如果人选择廉洁,他将得到相应的报酬,包括即期收入和未来的预期收入,加上作为一个廉洁官员的道德满足感。即期收入包括官员的工资、津贴和奖金等收入,预期收入包括住房、养老金、医疗保险等。道德满足感是一种效用函数,它与官员本人的思想品质及社会责任感有关,也与社会风气和社会赞誉有关。对于那些具有高度“为人民服务”思想、利他型的官员来说,他们可能在腐败问题上的立场十分坚定,这样他们道德满足感的效用函数就很大,甚至可能是无穷大。
经济论文范文3000字
![经济论文范文3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74d2774284ac850ac02425a.png)
经济论文范文3000字篇一:经济学论文3000字对《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评析电子商务152 倪舒颖 2021014622摘要:作为一个大学生,同时在市场中也是作为一个消费者,消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了极大的比例,并且,能否合理的消费直接影响到我们生活质量的高低,所以对于《消费者行为》这一章节,我们将要来通论隐藏在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的动机,与此同时,研究如何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研究从而使得消费者效用实现最大化,进而从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需求曲线。
并且进一步分析价格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学以致用,所以,最关键的是,还要来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如何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来使合理理性的消费,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规避风险。
关键词:效用,序数效用论,风险,为了分析消费者在许许多多的不同的消费可能性之间进行选择的方式,经济学家提出了“效用”这个概念。
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的时候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由于这句概念中的主语其实是有两个,消费者和某种商品,所以从中不难看出,其实效用不仅仅是取决于所消费的商品,同样取决于消费者。
因此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有效用或者效用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商品和服务是否具有满足消费的欲望的能力,也就是说,那个商品是否是消费者心仪的满意的,还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该商品或服务的欲望,也就是说,消费者的内心是否想要,以及消费者对其满足程度的自我感受。
所以,从中可以知道,效用很大程度上和消费者有关系,因为消费的心态的欲望都是主观的,都是取决于消费者的,而商品在选定以后,它的质量和形态大多是不发生变化的,所以影响效用的因素大部分在消费者身上。
例如:同样的一个冰淇淋,今天消费者吃的很高兴很满意,而第二天就不喜欢了,不再购买了。
难道一天的时间,冰淇淋的口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吗,不是的,很有可能是消费者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有了别的更好的选择,或者是因为身体原因,再或者是天气原因,等等等等,影响消费者的因素有很多。
经济学论文范文3篇
![经济学论文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dd8d2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1a.png)
经济学论文范文3篇关于经济学的论文你知道要如何来写吗?以下是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学论文范文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查阅更多内容请关注!篇一:微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法摘要: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论文对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案例式教学进行了分类,认为案例教学实践中现存的问题有案例教学法应用不当、案例质量不高、本土化的案例少、缺少师生互动等,上述问题的原因包括:学校对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经济学案例教学团队经验不足、微观经济理论与现实案例的结合度不强等,提出可以从案例教学方式的选择和案例的编排这两方面入手提高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最后探讨了发挥案例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案例教学;微观经济学;探讨一、问题的提出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学生来说,微观经济学是学习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在经济学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非常重视这门课程的讲授,需要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
由于微观经济学本身的抽象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教学手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案例教学法是指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例或历史事件带到课堂之中,并利用与本课程相关的原理分析生活事例和历史事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将某一问题抛给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把枯燥单调的理论章节,变成解决真实问题的公开讨论。
案例教学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案例评审型,就是给出案例中的问题及问题评审的方案,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分析;二是讨论分析型,就是只提出问题而没有给出解决方案,需要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三是发展理论型,就是通过案例发现新的理论生长点,发展并不断完善理论体系。
经济论文分析(5篇)
![经济论文分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2f4bb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5.png)
经济论文分析(5篇)经济论文分析(5篇)经济论文分析范文第1篇(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是感性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的过程,并从中发觉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一种分析方法。
它主要运用抽象思维力量,通过对实际调查并取得大量客观事实材料进行加工提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一种方法,通常被用于相互作用事物的讨论中,主要是分析、解决讨论对象中有没有或者是不是的问题。
在讨论农业经济问题方面,首先是在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基础上,取得最新资料,运用抽象思维法对取得材料进行分析,找到问题所在,抓住主要冲突,运用已把握的理论学问对其进行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详细对策和方法,或者从中找出新的规律并形成新的理论,并用于指导新的实践。
定量分析是说明事物是如何变化的以及现象变化的过程与形成的结果是怎么的一种关系方法,是利用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将经济现象的有关数据和其变化程度实行量化,其特征都表现为肯定的量的存在或以不同的量的变化引起变化的过程。
(二)综合系统分析综合系统分析方法是运用系统论和系统工程科学学问为基础,立足于整体、着眼于综合,主要从各部分结构如何经过相互组合的方式形成整体和详细演化过程,综合考察分析其内部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揭示整个系统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的一种方法。
其特点一是依据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原理,把整体作为目标,着眼于整体和全局,实现整体到局部的分析方法。
二是以系统的观点,依据多层次及其相互联系的系统结构,利用综合方法,理解分析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证明事物存在和进展的规律。
(三)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宏观分析是指大的方面或总体方面的分析,其讨论的动身点和领域是针对宏观整体性而言的,可以理解为从整个国民经济总体的基础上,讨论农业经济问题的过程。
微观分析,是指小的方面或局部方面的分析,其讨论的动身点和领域是在国民经济中局部小范围或个别农户为对象的基础上,讨论农业经济问题。
(四)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指对一种事物横断面的一种状态分析,其特点是不考虑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不考虑均衡变动过程,只考虑在肯定时期内,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经济学学年论文new
![经济学学年论文new](https://img.taocdn.com/s3/m/a6ffff0003d8ce2f0066237d.png)
┊┊┊┊┊┊┊┊┊┊┊┊┊装┊┊┊┊┊订┊┊┊┊┊线┊┊┊┊┊┊┊┊┊┊┊┊┊住房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发展迅速,业务品种不断增加,已经成为我国银行利润新的增长点,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第三个高潮,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个人住房信贷市场也逐渐形成并迅速发展。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住房信贷业务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分析了我国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个人住房信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住房消费信贷问题对策┊┊┊┊┊┊┊┊┊┊┊┊┊装┊┊┊┊┊订┊┊┊┊┊线┊┊┊┊┊┊┊┊┊┊┊┊┊Housing Financ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housing credit business, the business growing species has become China's banking profits of a new growth point, China's real estate market has entered a developme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third peak,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state market , individual housing credit market is gradually formed and developed rapidly. But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In China's housing credit business developmen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umer credit market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ousing situation, pointing out that China's individual housing credit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Housing consumption credit Problem Countermeasures┊┊┊┊┊┊┊┊┊┊┊┊┊装┊┊┊┊┊订┊┊┊┊┊线┊┊┊┊┊┊┊┊┊┊┊┊┊目录一、我国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现状 (4)二、住房消费信贷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4)(一)高房价与低收入的矛盾 (4)(二)办理住房消费信贷手续繁杂 (5)(三)个人信用制度尚不健全 (5)(四)政府对房地产个人信贷政策变动频繁及相关税收过重 (6)三、住房消费信贷市场问题解决对策 (6)(一)适度降低房产价格 (6)(二)加快商业银行内部改革 (7)(三)建立健全发达规范的住房信贷制度 (7)(四)改革房产税税制 (8)结论 (8)致谢 (10)参考文献 (11)┊┊┊┊┊┊┊┊┊┊┊┊┊装┊┊┊┊┊订┊┊┊┊┊线┊┊┊┊┊┊┊┊┊┊┊┊┊一、我国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现状随着按揭制度的发展, 房贷余额逐年攀升, 截止到2007年底,达到418 万亿元, 占银行全部信贷的比例也逐步扩大。
大一经济学论文范文3000字6篇
![大一经济学论文范文3000字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43c47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7e.png)
大一经济学论文范文3000字6篇经济论文范文字篇一二十多年来,计量经济学作为中国经济学科的一个分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以数学化和定量化作为经济学迅速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数学模型的应用仅仅是一种工具,不能作为研究经济学理论的本质。
但是正是这种工具,推动了经济理论的发展。
现代经济学的任何理论的发展都离不开数学论证。
要实现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科学化的这一目标必须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先进的研究分析方法。
而计量经济学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正是一个具体体现。
经济论文范文字篇二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依靠产业结构变化带动要素投入扩大,进而拉动总量的扩张。
同时,由于市场体制改革导致要素效率特别是资本效率显著上升,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长久增长,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个突出的问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所有制变化势必影响要素的效率,但对劳动和资本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资本效率的提升是对劳动效率提升的9多倍。
这样,必然会导致贫富差距的加大。
中下收入人群相对收入减少,高收入人群更倾向于投资,从而导致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固定投资过热。
过热的投资导致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的过快、过猛发展,从而拉动日常消费品物价水平的上扬,人们则将更多的钱用于防止通货膨胀,减少了其他物品的消费,从而导致高的通货预期。
(一)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实现分配的公平。
针对劳动者因客观条件不同而出现的收入分配中的事实上不公平,政府可以通过完善经济调节、缩小按劳分配实施对象客观条件的差异,弱化由此而导致的收入分配中事实上的不公平。
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维持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是缩小收入差距、形成公平收入分配格局的基本条件;促进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的形成。
二是打破不合理的垄断。
深化电信、电力、石油、民航、金融、铁路等行业改革,进一步引进竞争机制,防止其凭借垄断地位为其从业人员谋取高工资、高福利,为企业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经济学类论文(5篇)
![经济学类论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e68675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5.png)
经济学类论文(5篇)经济学类论文(5篇)经济学类论文范文第1篇依据笔者多年的微积分课程教学体会,目前微积分教学的实际状况不容乐观。
课时少,内容多,老师受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约,往往忙于赶进度,不易照看到同学的感受。
课堂教学仍旧是老师讲、同学听的模式,同学没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没有真正融入教学过程,同学与老师主客体倒置,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降低了同学学学数学的爱好,肯定程度上挫伤了同学的学习乐观性。
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强,教材偏向于纯数学的理论和计算,同学得到的是一大堆的数学定理、公式,缺乏直观的演示,导致同学对微积分这门课程产生畏难心情。
缺乏数学与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使同学学习微积分的目的不明确,为学微积分而学微积分,很多同学学完微积分后不会详细应用,从而造成同学的学习爱好不高,教学效果不好,微积分学习形成了一种不良循环。
尤其是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快速进展对高校毕业生技能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数学的教学工作必需跟上时展的步伐。
微积分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存在问题的缘由分析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状况的缘由是多方面的,大体上可以分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三个方面的缘由。
2.1从教学内容方面看目前的微积分教材非常注意理论的严谨性。
微积分的教学内容和体系长期以来基本沿用过去已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固有模式,以传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主要目的。
从内容绽开的层次看,大多仍沿用传统的"概念(定义)定理(结论)例题'固定模式,过分强调了形式倾向严格化的东西,如极限的定义等,注意严密的规律推理和解题技巧,而忽视了微积分教育最本质的东西应是直观化和形象化。
理论介绍缺少实际背景的铺垫。
课堂上同学的思维总是被按部就班地朝着固定的方向引导,往往重视理论学问而忽视了其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
这使同学感到微积分课程特别抽象,特别难学,特别神奇。
2.2从教学方法方面看目前大多数微积分的教学,出于对理论性和学问体系的严谨性考虑,教学方法仍显得抽象而陈旧,讲课中往往过于注意学问的系统传授而忽视了学问的产生和应用背景;偏重符号演算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从直观(主要来自应用和美感)和问题背景方面的引导。
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2f9e877e21af45b207a85d.png)
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三篇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三篇篇一摘要:文章分析了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及素质,提出了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创新管理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与以往大工业不同的发展趋势,即商业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这标志着美国开始进入新经济时期。
此后经济学家及其他理论学者对新经济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认为新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新经济即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化经济、生物经济、风险经济等等。
狭义新经济是指美国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在技术进步和全球化共同作用下所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与传统经济的本质区别是在实现低通涨和低失业率较长期并存的情况下的经济持续增长。
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或“旧经济”而言的,在全球化资源配置和市场开发基础上,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由高新科技产业驱动,以创新为核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大调整。
它具备了知识化、创新化、全球化、网络化、科技化和可持续化几大特征.二、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及素质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人才资源成为新经济的主体。
新经济时代所需人才,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一般需要如下几个类型:(一)创新型人才创新是新经济时代的主题,新经济是创新化的经济,创新化经济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性的人才。
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再要求我们有强的记忆能力,而是要求具有综合的研究、判断、逻辑推理能力,高度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其次在新经济时代,产品的知识含量增加,逐步形成知识产品.知识产品的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是设备和工具,而是人的知识能力,特别是人的创造能力。
另外,商品的价值不再是劳动者体力的简单转化,而是劳动者知识的转化,要求劳动者必须有较强的创造能力。
最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创新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科学家研究,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 世纪初为5%——20%,70年代至9o年代为70%_80%信息高速公路联网后,将提高到90%.由此可见,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关键.唯有全面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才能维持经济的竞争力。
大学关于经济方面的论文
![大学关于经济方面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812852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0e.png)
大学关于经济方面的论文经济方面范文一:企业经济柔性管理分析摘要:柔性管理本质意义即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最新趋势就是柔性管理,它不仅仅是一种管理体系,还是一种管理哲学。
它主要依靠人类的心理过程,依赖于每一个员工内心激发的创造性、主动性、内在潜力和人文精神。
柔性管理根据企业的共同精神氛围和价值、文化进行的完全人性化的管理,所以具有十分明显的内在认同感以及驱动性,促使员工在实际工作之中表现出自主积极的创造性。
在现代社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的发展趋势促使企业要加大对于柔性管理的应用力度,而在使用柔性管理工作之后,企业的弹性也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符合市场发展去需求。
此外,企业本身的经济管理措施在执行了柔性管理工作之后,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内部的和谐性、融洽性,让企业能够更好的面对经济体系的挑战。
关键词:柔性管理;企业经济管理;人性化;应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人才,尤其是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这个时代所特有的经济全球化、发展持续化、知识密集化等众多特点决定了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的改变势在必行。
[1]根据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经济管理方式的改变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如知识管理、文化管理、人本管理以及柔性管理等多种管理方式。
在这些管理方式中,柔性管理是最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管理方式,柔性管理与其说是管理方式上的改变,倒不如说是关于管理的一次变革。
一、柔性管理及其特点(一)柔性管理概念柔性管理就是一种以人性化为根本,强调尊重、平等、价值控制、企业精神等问题,以差异互补、信息共享、合作竞争等为手段,以实现运营与管理相互转化、族中取得竞争优势为目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
与传统的管理中强调员工要绝对服从的那种刚性的方式相比,柔性管理更注重的是以人为本,即将人的心理需求作为根本问题,在满足员工高层次心理需求的基础上,用非强制化的方式让员工自觉服从。
[2]柔性管理是生产柔性化的要求。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30da4e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67.png)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经济学论文篇1:《经济学基础教学环境的革新》经济学基础在当前经济管理类型专业中属于非常核心的课程,在其相关专业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发挥关键重要作用,尤其现在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对于经管类人才需求量非常大,我们必须加大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经济学基础的教学水平。
[1]同时经济基础课程教学目的重在实践,但是其内容体系过于庞杂、知识偏重理论,但是日常的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然而当前教学环境发展较为滞后难以满足新时代对经济学基础教学要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型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实施,阻碍了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不利于实用性经管人才的培养。
1经济学基础教学环境发展现状1.1经济学基础教学课程的安排偏重理论,各院校致力于知识理论的研究,院校教师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理论研究以及论文的发表方面,忽略了对经济学基础中应用性教学的研究,而此类学科对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这使得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同时,现在大多数教学只是单纯掌握了理论性知识,基本没有从事任何经济学实践活动,也没有开展过任何经济业务。
如此一来,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无法给学生提供有效的经济学案例,课程内容空洞无趣、枯燥无味,不仅不能使学生很好地了解课程的内容知识,甚至极大消磨了学生的耐心,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之实践性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
1.2教学案例的使用水平偏低众所周知,经济学基础知识理论性太强,单纯照本宣科学生难以理解知识内涵,加之该学科对实践性还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在课程中增加教学案例分量既是学科本身的要求,也是众多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3]但是,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案例分析课程安排较少,案例内容质量不高,脱离实际生活,案例分析不到位、不合理,使得最终案例教学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是涉及方方面面。
其一,一般情况下,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人数限制,理想的授课人数大约为30人,但是各大院校实行扩招,学生规模持续壮大,然而与学生对应的教学资源并没有都得到很好的满足,班级人数不断增加,加大了授课压力,普通教学班人数扩大到60人左右,甚至部分学校由于人数过多组织合班授课,班级人数超过百人,这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案例教学效果。
经济类的论文六篇
![经济类的论文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786b3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c.png)
经济类的论文六篇经济类的论文范文1(一)缺乏课堂争论氛围,同学主体地位不强案例教学强调同学的参加性、主体性、主动性,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交互式教学方式。
在开放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成人同学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同学缺乏理论学问储备,学问面较窄,习惯于被动接受学问,接受案例教学有肯定的难度,主动加入案例争论与分析的乐观性不强,导致课堂缺乏争论氛围,案例教学效果不明显。
加之部分老师缺乏对同学主体性的把握,没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阻力,不注意课堂争论与沟通,使同学处于被动地位。
(二)缺乏系统性、有用性经济学案例教材及编写的专业体系经济类课程教学中需要大量的实际案例素材,然而,目前所用的教材和教学案例几乎都是源自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相对滞后,缺乏适合本土化、有用性、有针对性的经济案例教材,有些案例时间跨度长,内容陈旧过时,导致同学在理解上往往缺乏感性熟悉,难以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
经济类课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内部存在必定的联系,同学的学习就是要构建课程的内部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学问体系。
因此,案例教学要遵循理论性与系统性的结合,然而,在案例教学的实际中,经济类课程的案例的编写经常是孤立的,缺乏必要的内在联系。
(三)缺乏对案例教学的组织管理案例教学对老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老师对案例教学完全掌控,成为有效的指导者和推动者,乐观引导同学,让同学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思索分析。
案例的选择和组织尤为重要,从目前电大开放教育的案例教学来看,部分老师对案例教学的把握肤浅,没有对案例进行严格的筛选,案例的选取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
老师对案例教学的组织管理不够,案例的导入缺乏设计,课堂教学缺少必要的沟通与沟通,对同学的分析争论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评价和总结,无法达到课堂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在开放教育经济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开放教育课程引入案例教学,能更好地实现“学导结合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在经济类课程的实际教学中要发挥案例教学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和完善案例教学应用水平,体现电大开放教育教学的优势和特色。
经济学毕业论文国民经济学
![经济学毕业论文国民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c89e416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f.png)
经济学毕业论文国民经济学本论文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国民经济学中的重要议题。
首先,我们分析了国民经济的概念和特点。
国民经济是一个由各种生产部门、企业和个体组成的复杂系统,其运行规律受到政府政策、企业竞争和市场供需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利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国民经济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接着,我们研究了国民经济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国民经济总量、结构和增长速度等指标的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经济增长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影响,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任务仍然繁重。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首先,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国民经济的竞争力和核心技术水平。
其次,要加强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另外,还应加强国际合作与开放,扩大国民经济的发展空间和引进外部资源。
综上所述,国民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和讨论,能够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当前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国民经济学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全球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与便捷化为国民经济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科技革新和产业升级也给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冲击与转变。
因此,国民经济学需要不断适应时代变革,把握新的发展机遇,确保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在实践层面,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需要更加注重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规划和整体性考量,注重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平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企业则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提高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
同时,国民经济学的研究与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加强与实际经济运行的联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经济学人才,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和决策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经济学导论论文六篇
![经济学导论论文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d7466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19.png)
经济学导论论文六篇经济学导论论文范文1政治经济学在我国经济学教学体系中曾经是一枝独秀,特殊是在高校教育中一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但是,由于改革滞后,加上同学共性不断彰显,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进入了一个“同学厌学,老师厌教”的尴尬境地。
为了破解上述难题,必需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本文认为问题导向式教学更有利于提高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质量。
首先,政治经济学属于规范分析,解答的是“应当怎样的问题”,所以课堂教学很简单落入“说教陷阱”,使同学产生抵触心情和逆反心理,而问题导向式教学通过同学之间的争论和老师的引导,有利于消退同学在价值推断方面对授课内容的质疑,这对于消退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互动具有乐观的促进作用。
其次,政治经济学是规律严谨的科学体系,课堂教学过程要求同学始终保持留意力集中,而问题导向式教学可以使同学的思维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
每位从事政治经济学教学的老师都知道,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随着讨论视角的拓宽揭示的问题越来越深刻,而每一部分内容的学习都需要前面的学问作为基础,这就需要同学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留意力集中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
在问题导向式教学中,一个个鲜活的问题在引出新的教学内容的同时,将新旧学问有机联系起来,这不仅有利于同学保持留意力集中,而且有利于同学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
再次,政治经济学理论性很强,相对比较抽象,实际教学只能以老师讲授为主。
因此,如何对传统的讲授方法进行边际调整成为政治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
从这个角度而言,问题导向式教学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是由于:首先,在问题导向式教学中,设计什么样的问题、设计多少问题、在哪一章节设计问题、实行什么样的模式进行问题导向式教学都由老师掌控,所以问题导向式教学适合于对传统老师讲授法进行边际调整。
其次,在问题导向式教学中,老师通过细心设计问题,引导同学思索问题、分析问题,可以促使同学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转变传统讲授方法中同学被边缘化的弊端。
经济论文范文3篇
![经济论文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cb5fe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7c.png)
经济论⽂范⽂3篇经济师经济论⽂分类⼀、议论⽂的类别经济论⽂是议论⽂中的⼀种。
就议论⽂⽽⾔,除学术论⽂之外,还有多种形式,如党政机关和政治团体的宣⾔、声明,国家或政党领袖的政治性⽂章、报告、讲话,报刊的社论、评论、短评,⼈们常写的读后感、议论性的杂⽂以及各种分析报告等。
⼆、经济论⽂的种类按不同的标志,可将经济论⽂作如下分类。
(⼀)按研究对象的范围分类按研究对象的范围划分,经济论⽂可分为宏观经济论⽂、微观经济论⽂和中观经济论⽂。
1、宏观经济论⽂,是指研究和论及整个国民经济中带有普遍性、全局性问题的论⽂。
如论及经济体制改⾰、宏观经济调控、财政⾦融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劳动分配制度变⾰、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对外经济政策等等的论⽂。
2、微观经济论⽂,是指研究和论及基本经济单位(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经济⾏为和经济关系的论⽂。
⽐如研究企业的供、产、销活动和⼈、财、物组织等⽅⾯的论⽂。
3、中观经济论⽂,是指研究和论及某⼀地区(省、地、县)或部门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论⽂。
⽐如研究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研究某⼀城市的经济增长、研究某⼀⾏业(如钢铁、纺织、邮电等)经济状况等⽅⾯的论⽂。
(⼆)按论⽂的功能分类按论⽂的功能划分,经济论⽂可分为基础理论型、应⽤研究型、学术论争型和调研报告型。
1、基础理论型经济论⽂,是指运⽤科学抽象、实证分析和⾼度概括的⽅法,对经济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研究的论⽂。
这类论⽂侧重探讨资源配置⽅式、经济运⾏机制、经济利益调整、经济发展规律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2、应⽤研究型经济论⽂,是指运⽤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经济⽣活中的实际问题进⾏分析,指出问题产⽣的原因并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的论⽂。
这类论⽂侧重研究某⼀时空条件下某⼀经济现象的具体状况和可操作性的对策。
3、学术论争型经济论⽂,是指就某些经济问题的不同见解和不同观点开展争鸣的论⽂。
这类论⽂往往是针对某⼀篇⽂章中的理论探讨或⼯作研究所提出的观点有不同的看法,提出⾃⼰的意见,进⾏商榷,或展开争论。
经济科学论文范文3篇
![经济科学论文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5cb21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0.png)
经济科学论⽂范⽂3篇科学哲学经济学论⽂⼀、科学哲学对经济学科学性的影响1.逻辑主义科学哲学对经济学的影响———经济学的数学化逻辑主义学派包括以⽯⾥克、卡尔纳普等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和以波普尔为代表的证伪主义。
逻辑主义认为,理论的科学性体现为三⽅⾯:⼀是理论结论应为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普遍标准;⼆是理论仅凭逻辑理性和经验事实推出;三是理论可以被证实或证伪。
这种思潮影响了20世纪的经济学发展,并进⽽⽀撑着经济学的科学性标准,即经济学能够提供⼀个超越⽂化、制度、国家、历史的分析结论,并且结论可以得到验证。
经济学为使其结论具有科学性,效仿物理学分析范式,分析⽅法趋向于数理化和计量化。
⼀⽅⾯,经济学运⽤数学⼯具,使得其理论在概念、假设和公理的基础上,通过演绎的⽅法得到普适的结论;另⼀⽅⾯,经济学运⽤经济变量的统计数据,设定计量模型,以检验现实经验是否与经济理论模型结论⼀致,使得结论具有可检验性。
20世纪的经济数理化主要体现在凯恩斯的总量研究,计量模型多为以凯恩斯经济学为基础的⼤型宏观计量模型,这类模型的参数值,如偏好、禀赋多为外⽣假定值,模型包含的因素为没有微观基础的外⽣假定变量,冲击主要是不随政策、时间和环境变化的外⽣性冲击。
逻辑主义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端,主要表现为逻辑主义分析问题的起点是确定⽆疑的经验事实,⽽现实中这种观察事实是不存在的。
历史主义学派的汉森提出“观察渗透理论”,即个体的观察视⾓会受到理论的塑造,因⽽不存在绝对客观的观察事实。
库恩通过对科学史的研究认为,逻辑主义通过对命题的零星证明并不能把握理论发展的复杂性,唯有将理论看做“结构”才能理解理论的发展。
库恩认为科学的进步,是因为该领域的科学家共同体由⼀种理解范式转换成另⼀种新的范式,由于没有客观标准来判断不同范式的优劣,因此,每个理论的发展不⼀定通往真理⽅向。
在《经济学⽅法论》中,布劳格“考察了在新古典经济学和逻辑实证主义之间的可怕联盟,认为实证主义是⼀种伪科学,新古典经济学必然跟着它⼀起堕落:可分离性的实证主义论题⼀⽅⾯认为事实和价值可以分离;另⼀⽅⾯认为事实和理论可以分离,这种论题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所有的事实都是装满理论的,⽽所有的理论都是装满价值的。
世界最出名的20篇经典经济学论文
![世界最出名的20篇经典经济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f885bd758f5f61fb7366676.png)
《生产理论》(1928) C.W.柯布与P.H.道格拉斯著本文研究了1899-1922年间美国制造业的资本、劳动与产出的关系,分析了这一时期劳动与资本两类要素对产出的影响,首次提出并使用了此后以其名字命名的不变弹性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其一般形式为:P=ALαKβ,式中,P、L、K分别为产量、劳动、资本,A、α、β为三个参数。
当α+β=1时,α、β分别表示劳动、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份额。
该函数以其简单的形式描述了人们所关心的一些性质,是经济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函数形式,被用于表示生产、效用函数以及理论与实证经济学其他方面。
他们用机器、工具、设备与建筑量测资本,制造业工人数表示劳动,经过对1899-1922年间有关经济资料的分析与估计,得到美国制造业以1899年为基准的不变价格的产量、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数据,并总结出生产函数:P=1.01L0.75K0.25,该函数表明这一期间的总产量中,劳动与资本所得的相对份额分别为75%与25%。
他还通过数理分析,探讨了该函数的基本性质。
《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1945)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著本文主要阐述了经济体系的本质及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他认为经济社会的基本问题是社会中的知识利用问题。
知识分为两类:科学知识与原理;特定时间与地点的特殊情况的知识。
在经济活动中,众多参与者各自的经济活动产生了大量知识,分散在不同经济个体中。
知识的分散使经济计划成为必要。
哈耶克认为计划体制有三种,即中央计划、分散计划与介于二者之间的行业计划,即垄断,这些体制的效率取决于哪种体制能更充分利用知识。
由于知识障碍,中央计划当局不能做出有效决策,只有依靠分散计划才能保证特殊情况的知识迅速得到利用。
同时,社会经济问题总是唯一来自变化,分散计划也不能仅仅依据关于直接情况的有限知识做出决策,这又产生了如何传递别人信息的问题。
哈耶克认为分散信息通过价格机制传递,价格机制最显著的事实就是知识节约。
经济论文:优秀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精选十篇
![经济论文:优秀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精选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bac238da38376bae1faecb.png)
经济论文:优秀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精选十篇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价值规律而非价格规律是经济学的核心规律。
以经济为中心是以再生生产力为中心而非以钱为中心,经济发展是价值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再生生产力的发展、中国人民创新能力的发展而非GDP数字增长。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经济论文,供大家参考。
优秀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精选篇一第1 章绪论1.1 课题背景及意义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垃圾历来被认作是城市发展的负担,人们也一直不停的探索垃圾处理的最佳方式和方法。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过垃圾围城的情况。
但是现在,垃圾被认为是最有开发潜力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这是对垃圾问题认识的深入和深化。
目前,环境问题得到更多的重视,环保、节能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题,垃圾处理产业也借此机会蓬勃发展。
我国的垃圾增长率在10%以上,而全世界垃圾平均增长率仅为8.42%。
全世界垃圾每年约4.9 亿吨,而中国就有近1.5 亿吨城市垃圾。
我国城市垃圾堆存量已经达到70亿吨。
在这么大的垃圾压力下,我们相信,垃圾处理产业,会成为未来国内的明星产业。
在众多垃圾处理的方法中,垃圾焚烧是一种非常有效且环保的方法,这种方法很早就被人们广泛使用。
现在,许多国家都建设了现代化的垃圾焚烧设施,用于城市垃圾的处理。
使用垃圾焚烧法处理的垃圾不仅可以减少垃圾的堆存量,同时还可以杀灭各种细菌和病毒,转有害成无害。
在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其节约土地的特质,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也是现今发达国家主要的一种垃圾处理方式。
目前我国垃圾焚烧处理市场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应完善垃圾焚烧保障体系。
进一步建立健全垃圾焚烧规范制度和行业标准,加强垃圾焚烧市场管理能力建设,促进国内垃圾焚烧市场总量平衡、结构合理,协调垃圾焚烧企业科学合理地调配资源。
垃圾焚烧,当务之急不是讨论该不该烧,以及该在哪里烧。
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f138b0524de518964b7d78.png)
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三篇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三篇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三篇篇一摘要:文章分析了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及素质,提出了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创新管理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与以往大工业不同的发展趋势,即商业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这标志着美国开始进入新经济时期。
此后经济学家及其他理论学者对新经济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认为新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新经济即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化经济、生物经济、风险经济等等。
狭义新经济是指美国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在技术进步和全球化共同作用下所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与传统经济的本质区别是在实现低通涨和低失业率较长期并存的情况下的经济持续增长。
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或“旧经济”而言的,在全球化资源配置和市场开发基础上,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由高新科技产业驱动,以创新为核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大调整。
它具备了知识化、创新化、全球化、网络化、科技化和可持续化几大特征。
二、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及素质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人才资源成为新经济的主体。
新经济时代所需人才,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一般需要如下几个类型:(一)创新型人才创新是新经济时代的主题,新经济是创新化的经济,创新化经济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性的人才。
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再要求我们有强的记忆能力,而是要求具有综合的研究、判断、逻辑推理能力,高度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其次在新经济时代,产品的知识含量增加,逐步形成知识产品。
知识产品的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是设备和工具,而是人的知识能力,特别是人的创造能力。
另外,商品的价值不再是劳动者体力的简单转化,而是劳动者知识的转化,要求劳动者必须有较强的创造能力。
最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创新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科学家研究,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 世纪初为5%——20%,70年代至9o年代为开放、头脑灵活、技术专精、自信自强、流动性很高。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通用多篇)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通用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a4be3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0.png)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通用多篇)区域服务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实施篇一摘要服务业发展可以有效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却众说纷纭。
文章在考察发达国家与地区服务业发展战略后,反思辽宁的资源禀赋,按照资源获取一战略模式选择一战略实施侧重点一一战略实施保障的逻辑顺序展开对区域服务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关键词服务业;发展战略;发展模式;资源配置问题的提出篇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蓝图需要在体察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来勾画。
发达经济体的历史经验表明,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区域的产业结构类型向服务型经济转变是一种必然趋势。
通过各国(地区)服务业产值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数据对比可知,我国大力发展服务业任重而道远。
而辽宁省服务业发展水平更是低于全国发展的平均水平。
尽管图-1中国家与区域横向对比的数字表明,辽宁省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纵向的历史统计数据却表明辽宁省服务发展的势头强劲:2023年底辽宁省GDp达1.102万亿元,与1978年相比,年均增长9.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3.4亿元,年均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5853.1亿元,年均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4037亿元,年均增长12.2%。
服务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显著,有潜力成为三产中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辽宁服务业发展滞后却颇具潜力。
这种判断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工、农产业率先发展会对服务业有较强的拉动与支撑作用;二是通过向发达经济体借鉴发展经验可以减少发展中支付的学习成本,因而具有后发优势。
考察国内发达省份的服务业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服务业的持续增长趋势得以保持并非轻而易举。
例如,上海是我国服务业率先发展的区域,然而据张明海(2023)的观察,自1990年以来上海在服务业中的同定资产投资力度一直较大,约占全部投资的2/3、但是,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直到2000年才勉强超过50%,在以后的年份中还有反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及对策内容摘要: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有效实施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健康、有序运行。
中国当前的经济正处于危机后的恢复期,加上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不断增大,货币政策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文通过对外汇、资本流入、产品供给、企业、金融脱媒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以维护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货币政策资本流入升值压力一、中国货币政策的介绍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一般而言,为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一般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的。
因此,货币政策工具在货币政策贯彻和目标实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货币政策从直接调控方式转向间接调控方式,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以下五种,其作用与意义如下:①公开市场业务: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品种,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
②存款准备金: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③中央银行贷款:运用再贷款政策、再贴现政策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
④利率政策: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⑤汇率政策: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国际贸易,平衡国际收支。
二、影响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分析针对2007年流动性过剩、信贷扩张过快,以及物价上涨压力不断增加的现实,货币政策逐步由“稳健”转向“从紧”。
2008年年初以来,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再加上人民币购买力被低估以及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使得中国的经济过热,为此央行再次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以保证经济的平稳有序运行。
(除去2008年9月15日以后,为遏制经济衰退,中国人民银行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但是当时,因为以下几个主要因素共同冲击着货币政策,使得其有效性下降,达不到预期的调控目的。
1、外汇占款的影响影响机制:国际收支盈余→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占款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影响紧缩政策)。
自1995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快速增加,2006年2月达到8537亿美元,总体规模位居全球第一,而且在2006年年底突破万亿元大关,到2007年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额为15282.49亿美元。
截至2008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056亿美元,同比增长接近33%。
如此规模巨大的外汇储备必然伴随着高额的外汇占款,到2007年年末,中国的外汇占款已经高达12.84万亿人民币,相应的2007年基础货币的投放量达到了10.2万亿人民币。
2008年上半年外汇占款呈现直线式快速增长,同比月增长率始终保持在2.5%以上。
2008年前5个月,通过新增外汇占款共投放人民币2.3万亿元人民币,2008年上半年就能达到甚至超过2007年全年的新增外汇占款。
相应的2007年基础货币的投放量达到了10.2万亿人民币。
截至2009年11月,我国外汇储备已超过2300亿美元。
(如下图所示)此外,随着我国出口加工型贸易的发展,外贸总额增长迅速,其中,净出口总额更是连年大幅增长,这也直接导致了外汇储备持续走高。
根据克鲁格曼“三元悖论”原理,浮动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不具有独立性,否则只能被动适应和救急。
对于中国来说,短时期内汇率完全浮动并不能实现。
面对高额的外汇储备与外汇占款,一方面,央行为了控制物价,又需要紧缩银根。
另一方面,为了“币值稳定”这一目标,必须采取措施,抛本币买进外币,增加本币的供应量。
货币政策陷入了“一手软,一手硬”的矛盾境地。
2、资本流入因素影响影响机制:人民币汇率被低估,躲避次贷危机,国际上看好中国经济→大量外资涌入(热钱过多)→投资旺盛,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影响紧缩政策)。
由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且浮动的区间较小,而且人民币的购买力被严重低估,这在短期内就形成了一个套利空间,由于存在资本逐利的法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外资涌入,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中国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目前,境外资本流入国内主要有下面几种方式:第一种是QFII,即境外合格的机构投资者;第二种是FDI(实际利用外资);第三种就是通过不正当途径涌入的境外资本,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热钱。
相比QFII和FDI,热钱对中国货币政策能构成更大的冲击。
从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看出,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增加了1539亿美元,较2007年同期增长40%,其中贸易顺差414.2亿美元,同比下降10.6%,FDI(实际利用外资)274.1亿美元,同比增长61.3%,二者相加为688.3亿美元。
说明2008年第一季度“其他外汇流入”(含热钱)增加851亿美元左右,同比增加16%,2010年以来单月热钱流入量大概是2009年的3倍。
这种情况下,市场对于热钱流入加快的担心逐渐加剧。
央行《2008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指出,次贷风波持续发展,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中国可能成为国际资金的“避风港”。
事实上,直到2010年上半年,资本的净流入一直不断增加。
可以看出,虽然中国实行严格的资本管制,但是由于资本的逐利性,人民币预期升值的可能性看好,再加上国际上普遍看好中国的经济强劲发展。
因此,这种情况下,将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3、产品供给因素的影响影响机制:供给减少(或原料价格上升)→需求相对过剩→价格上升,通货膨胀。
2008年年初的南方雪灾和5月的四川汶川地震,以及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部分产品的供应紧张,这不可避免地会加剧通货膨胀,2008年上半年CPI指数居高不下就反映了这一现实。
同样在2010年年初,大量游资利用“天气灾害导致粮食减产”的概念大肆炒作大蒜等蔬菜的价格,导致其价格翻倍上涨。
这种情况下,中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4 、银行业“脱媒”趋势日显,货币政策工具效力下降影响机制:银行业脱媒→资金从商业银行流失→货币政策工具效力下降。
利息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
在目前我国金融结构调整正在不断走向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也正在经历着“脱媒”的过程。
2006年以来的股市热使银行“脱媒”的进程更加明显。
每天高达30多万的新股民开户,不仅使从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大幅度减少,更导致数以千亿的存款从商业银行流失。
股票的成交金额从2004年的4万多亿元直线增加到2009年的26万多亿元,增加了6倍多。
资金大面积的从商业银行流向资本市场,优质大企业客户贷款将被资本市场迅速分流,银行中介机构的重要性相对下降,从而就会影响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存款的调控,降低其政策工具的效力。
5 、价格扭曲,部分企业成本存在外部化倾向,对中央银行加息敏感度低影响机制:企业成本外部化→对加息敏感度降低→货币政策工具效力降低。
部分企业将大量的个别成本转化为社会成本,从对全面利益的侵害和掠夺中获取其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利润。
具体包括了:企业社会保障成本外部化,企业环保成本外部化,资源价格、折旧水平被认为压低。
这样导致了部分企业对央行加息政策的敏感度低,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
此外,随着经济货币化程度的逐渐提高,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作用日渐微弱也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三、总结以及建议从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了以上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考虑,根据影响因素来减少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第一,人民币汇率升值。
一方面,可以缓解当前的贸易顺差,平衡国际贸易,以减少外汇储备,在一定程度上缓和通货膨胀。
另一方面,从三元悖论的分析可知,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放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第二,积极合理利用外汇储备,改善外汇储备结构,缓解外汇占款对经济带来的压力,并提高外汇储备收益,减少风险。
一方面,中国可以用过多的外汇储备,在国际市场采购例如石油、矿石等战略性资源,以维护国家安全。
我们还可以动用外汇储备建设中国的医疗、教育体系,提高国民福利等,这些用途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汇占款对经济带来的压力。
另一方面,改善中国的外汇储备结构。
考虑当加大储备欧元等币值比较坚挺的币种,以降低巨额外汇的风险。
第三,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刺激国内有效需求,把经济发展的助推力转移到主要依靠本国国内的力量上。
此外,加强政府对加工贸易的引导作用,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进行6+1小系统的升级。
第四,面对金融脱媒给银行业带来的挑战,国内商业银行关键是从现状和优劣势出发,最大限度地利用或创造内部优势和外部环境机会,把这种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完善支付结算体系,大力拓展针对市场交易的支付结算业务;拓展合作渠道,加快代理销售业务发展;积极拓展企业理财、现金管理、资产管理等咨询业务。
由此来增大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
第五,为防止企业成本外部化,就要加快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环境保护制度,同时加快推进资源的市场化改革,建立更能反映市场供求的资源价格体系。
参考文献:[1]刘勘.借“危机”导演“弱势美元”加大人民币流动性过剩[J].中国经济信息,2008(10).[2]岳高社.金融脱媒发展趋势下中国商业银行的现实选择[J].经济问题,2007(2).[3]刘瑞.巨额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制约及对策[J].山东经济,2006(11).[4]夏斌.从紧的货币政策应如何落实[J].中国金融,2008(1).[5]孙建平.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冲突:中国的实践与理论新解[J].国际金融研究,2002(12).[6]朱国晓.金融脱媒发展趋势下银行经营策略的选择[J].新金融(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