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拉特前旗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1. (6分)(2017·上饶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表情包占领世界
谢石
我最近突发奇想地做了一个实验——如果不打字,单靠发表情,我们能跟朋友聊多久天?
结果,纯表情聊天非但没有卡壳,反而异常顺利。

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没想到它也深深地改变了我们的说话方式——如果没有表情,有些话还真不知道怎么说出口。

成套的表情包里扮成清朝后宫妃嫔的女孩扭着头说“拉下去杖责二十”,要比直白调侃来得更有效;我也不需要特意写出“晚安”两个字,仅靠一轮月亮的画面就能传达祝福。

更有趣的是,聊天表情的主要阵地已经不再是熟人之间的调侃寒暄,它也开始占领谈正事儿的工作战场。

动态图里笑着握手的画面胜过单薄的一句“合作愉快”。

如果你留心收藏的话,表情包还能让你瞬间掌握数百种“谢谢老板”的方式。

表情包正逐渐占据人们网络交流的话语平台,成为日常交流中曝光量极高的沟通方式。

根据微信提供的官方数据,每个月有超过6.97亿人活跃在微信及海外版Wechat上,他们每天要发送数以亿次计的表情。

而这里最受欢迎的莫过于情绪激烈的“大哭”和“大笑”,代表喜悦的“呲牙”表情仅在2014年的QQ平台就发送了超过10亿次。

借助社交网络的力量,表情俨然已经成为通用全世界的语言,并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

就在去年底,牛津词典还将“喜极而泣”表情符号评选为2015年年度词汇。

根据牛津词典的定义,“喜极而泣”是2015年全球最常用的表情符号,分别在英国和美国的所有表情符号中占到了20%和17%。

这个表情“代表了享乐主义和抑郁症在一代人身上的撕裂、几近饱和的大众娱乐和壮观的杀戮间的撕裂——一个精神分裂的世纪”。

事实上,这个虚拟世界里也开始建立一种从现实中投射而来的“文化”。

当宫廷剧开始流行的时候,表情包里也更多地出现“娘娘”“皇上”为主角的表情;当时装周快要开始的时候,服装设计师也开始为Bitmoji表情里的小人儿设计漂亮衣服,让它们穿上Kenzo的毛衣,背着Michael Kors的新款包包,替新款服装做流量预测。

也许正是因为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用表情来表达自我,表情世界里的数据也隐藏着许多微妙的真相。

比如“谢
谢老板”要比“老板你再不发红包我就要退群了”的发送次数更多。

而在QQ平台的统计中,在不必谈工作的周末及其他法定节假日里,人们要比日常工作日里更喜欢发送“愤怒类”的表情。

表达喜怒哀乐的表情正在变成赚钱的战场。

成功赚到钱的表情包并不少。

名媛金·卡戴珊的表情应用Kimoji 售价1.99美元,在上线之后不久获得了每秒9000的下载量,这让卡戴珊每分钟获得100万美元的进账。

而篮球明星斯蒂芬·库里的表情应用StephMoji在上线三天后就超过了Kimoji,成为分分钟都能赚钱入账的热门表情包。

虽然在微信表情公共平台上,绝大多数表情都是免费下载使用的,但这些由十帧画面组成的动态表情,也正在逐渐成为能够赚钱的生意。

微信表情平台2015年12月2日正式开放了给表情艺术家赞赏的功能,截至2016年5月1日,已上架的1500套表情中,有92%的表情开通了赞赏,累计赞赏金额超过人民币409万元,平均每次赞赏2元人民币。

尽管表情包似乎正在逐步占领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有趣的是,在这个愈发热闹的表情世界里,真正身处其中的人却似乎感受到了一丝失落。

表情设计师孟繁琦说,10年前刚开始做表情的时候,她要花费大量心思琢磨面部表情,因为起初以为表情取胜的关键“靠脸部细腻微妙的变化”,她要琢磨如何在8帧的画面里尽可能表现复杂的情绪,但近些年的表情下载和发送数据让她发觉,“浮夸的肢体语言”更受欢迎,“哭也分很多种,默默流眼泪的啜泣就不如满地打滚的哭法受欢迎”。

现在最受欢迎的表情追求的是“一眼就看明白”,只要一个夸张的图片配一句简单易懂的文字,“恨不得2帧就画完了”,复杂的表情反而不容易受欢迎。

所以,在打开聊天窗口,看到表情包里一片情绪高昂的狂欢时,她说她其实更怀念那个“认真说话”的过去,不过这种情绪要怎么说出口呢?最后,她还是发来了一个表情,一个小狐狸无奈地耸耸肩,摇摇头。

(《中国青年报》2016年09月14日11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网络上和朋友聊天,直白地调侃不如使用扮成清朝后宫嫔妃的女孩扭着头说“拉下去杖责二十”的表情包来得更有效。

B . 同一个意思,表情包里有海量的选择,比如“谢谢老板”每个人极短时间里都可以掌握数百种。

C . 牛津词典紧跟时代,给“喜极而泣”这个表情的定义是“代表了享乐主义和抑郁症在一代人身上的撕裂、几近饱和的大众娱乐和壮观的杀戮间的撕裂——一个精神分裂的世纪”。

D . QQ平台统计数字表明,人们日常工作日几乎不会发送“愤怒类”的表情,在不必谈工作的周末和其他法定节假日里,则可以随意选择。

(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聊天表情只限于熟人之间的调侃寒暄,要谈正事儿的时候还是不用或者少用为佳,以免造成误会。

B . 微信上每个月有6.97亿用户,他们每天要发送数以亿计次的表情,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情绪激烈的“大哭”和“大笑”。

C . 表情包的流行可以说是网络社会的一场集体狂欢,已经深深改变了我们的说话方式,但人们不再“认真说话”了值得深思。

D . 牛津词典将“喜极而泣”表情符号评选为2015年年度词汇,是因为它分别在英国和美国的所有表情符号中占到了20%和17%。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时装设计师为了替新款服装做流量预测,在时装周开始的时候为Bitmoji表情里的小人儿设计漂亮衣服。

B . 名人表情的收费下载和给免费表情包赞赏功能的开放,使得表情包已经成为网络平台上主要的赚钱方式。

C . 表情符号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已经成为整个网络世界的通用语言,即使不写字,单靠发表情也可将聊天进行下去。

D . 表情包市场中,脸部变化细腻微妙的8帧画面的表情,远不如让人“一眼就看明白”肢体语言浮夸的受欢迎。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14分)(2017·常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贞观六年,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① ,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称为士大夫。

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风俗,有紊礼经。

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

”乃诏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刊正姓氏,普责天下谱牒,兼据凭史传,剪其浮华,定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

士廉等及进定氏族等第,遂以崔干为第一等。

太宗谓曰:“我与山东崔、卢、李、郑,旧既无嫌,为其世代衰微,全无官宦,犹自云士大夫,婚姻之际,则多索财物;或才识庸下,而偃仰自高,依托富贵,我不解人间何为重之?且士大夫有能立功,爵位崇重,善事君父,忠孝可称,或道义清素,学艺通博,此亦足为门户,可谓天下士大夫。

今崔、卢之属,宁比当朝之贵?公卿已下,何暇多输钱物,兼与他气势?向声背实,以得为荣。

我今定氏族者,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何因崔干犹为第一等,卿等不贵我官爵耶?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

”遂以崔干为第三等。

至十二年,书成,凡百卷,颁天下。

又诏曰:“氏族之美,实系于冠冕,婚姻之道,莫先于仁义。

自有魏失御,齐氏云亡,市朝既迁,风俗陵替。

燕、赵古姓,多失衣冠之绪,齐、韩旧族,或乖礼义之风。

名不著于州闾,身未免于贫贱,自号高门之胄,不敦匹嫡之仪,问名②惟在于窃赀,结褵③必归于富室。

乃有新官之辈,丰财之家,慕其祖宗,竞结婚姻,多纳货贿,有如贩鬻。

或自贬家门,受辱于姻娅;或矜其旧望,行无礼于舅姑。

积习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伦,实亏名教。

朕夙夜兢惕,忧勤政道,往代蠹害,咸已惩革,唯此弊风,未能尽变。

自今以后,明加告示,使识嫁娶之序,务合礼典,称朕意焉。


(选自《贞观政要•礼乐第二十九》,有删节)
【注】①累叶陵迟:指家世衰落。

②问名:古代婚礼“六礼”之一。

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

③结褵:成婚。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普责天下谱牒责:责备
B . 或乖礼义之风乖:违背
C . 不敦匹嫡之仪敦:勉励
D . 或矜其旧望矜:同情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崔、卢、李、郑四个家族在嫁女儿的时候大肆索取聘礼,并根据聘礼的数量决定婚约,唐太宗认为这样做严重败坏社会风俗。

B . 唐太宗命高士廉、韦挺、岑文本等人撰写《氏族志》,校正姓氏等级,删除其中的浮夸成分,考订真假,
褒奖忠贤,贬黜叛逆。

C . 唐太宗认为,士大夫如果能立下功劳,爵位崇高显赫,忠孝两全,或者道德高尚,学问技艺通达渊博,就能称为真正的士大夫。

D . 《氏族志》的颁行,并没有能彻底革除燕、赵古姓和齐、韩旧族在嫁娶时贪图钱财、攀附权贵的不良风气,唐太宗对此很不满意。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

②积习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伦,实亏名教。

(4)
从本文看,唐太宗对士大夫的婚姻有怎样的要求?
3. (7分) (2019高一下·赤峰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①
苏轼
梧桐叶上三更雨。

惊破梦魂无觅处。

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

犹在江亭醉歌舞。

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注释】这首《木兰花令》作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八月。

是时,作者由定州贬往英州、惠州。

途中,经江西虔州。

造口:又名皂口,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处,滨赣江。

才叔:不详。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开篇“梧桐叶上三更雨”,唐代诗人温庭筠《更漏子》中写道“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作者在此巧妙用典。

B . 上片后两句“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看似写的是秋微凉,其实写的是人凉。

C . 下片“梦中历历来时路”,由此可见词人所走路途遥远,一路风尘带雨,想来也是十分辛苦。

D . “尊前必有问君人”,表明即使被贬在外,也还会在人前尊敬地问到君王的情况。

(2)本词最后一句“为道别来心与绪”,道出作者哪些心绪?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 (6分) (2017高三上·滕州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在《荀子·劝学》中文章开端连用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论出“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广泛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的重要性。

②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析了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的风尚难以恢复。

③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8分)
5. (18分) (2016高三上·宜昌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放鸭
莫言
青草湖里鱼虾很多,水草繁茂。

青草湖边人家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

这里出产的鸭蛋个大双黄多,半个省都有名。

有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绝了迹。

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

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

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

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儿唱得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在船上递话过来:
“大伯,您是那个村的——”
“湖东李村,”老壮瓮声瓮气地回答,“你呐,姑娘?”
“湖西王庄。


“大伯,你们村有个李老壮吗?”
“有这么个人,你问他干什么?”
姑娘的脸红了红,上嘴唇咬咬下嘴唇,说:“没事,随便问问。


“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在湖东八个村里游过乡?”
“游过。

”老壮掉过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

“四人帮”横行那些年,上头下令,不准个人养鸭,李老壮家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里“共了产”,家里的油盐钱全靠抠这几只鸭屁股啊!他深更半夜摸到鸭棚里提了两只鸭子——运气不济——当场被巡夜的民兵抓住了。

为这事老壮差点上了吊。

姑娘提起这事,不由老壮不窝火。

从此,他对她起了反感。

他尽量避免和她碰面,实在躲不过了,也爱理不理地冷落人家。

姑娘还是那么热情,那么开朗。

一见面,先送他一串银铃样的笑声,再送他一堆蜜甜的大伯。

老壮面子上应付着,心里却在暗暗地骂:瞧你那个鲤鱼精样子,浪说浪笑,不是好货!
有一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了乌云,雷鸣电闪地下了一场暴雨。

李老壮好不容易才拢住鸭群。

暴雨过后,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鸭子。

他知道这一定是刚才的暴风雨把哪个放鸭人的鸭群冲散了。

“好鸭!”老壮不由地赞了一声。

只见这十几只鸭子浑身雪白,身体肥硕,像一只只小船儿在水面上漂荡,十分招人喜爱。

老壮突然想起在湖西王庄公社农技站工作的儿子说过,他们刚从京郊引进了一批良种鸭,大概就是这些吧?老壮一边想着,一边把这十几只肥鸭赶进自己的鸭群。

第二天,老壮一进湖就碰上了王庄的放鸭姑娘。

“大伯,你看没看到十几只鸭子?昨儿个的暴风雨把我的鸭群冲散了,回家一点数,少了十四只。

是刚从农技站买的良种鸭,把我急得一夜没睡好觉呢!”
老壮看到姑娘那着急的样子,早已忘记了前些日子的不快,用手一指鸭群,说:”那不是,一只也不少,都在我这儿呢。

“太谢谢您啦,大伯。

我把鸭赶过来吧?”
“我来。

”李老壮挥动竹篙,把那十四只白鸭从自家鸭群里轰出来。

放鸭姑娘“呷呷”的唤着,白鸭归了群。

“大伯,咱们在一个湖里放了大半年鸭子,俺还不知道您姓甚名谁呢!”姑娘把小船撑到老壮的小船边,用唱歌般的发音发问。

“姓李,名老壮!”
“呀!您就是苇林、李苇林,不,李技术员的……”
“不差,我就是李苇林他爹,”李老壮胡子翘起来,“我就是那个因为偷鸭子游过乡的李老壮!”
姑娘又一次惊叫起来。

她双眼瞪得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粉荷花。

“大伯,谢谢您……”她匆匆忙忙地对着老壮鞠了一躬,撑着船,赶着鸭,没命地逃了。

“姑娘,你认识我家苇林?见到他捎个话儿,让他带几只良种鸭回来!”李老壮高声喊着。

李老壮长舒了一口气,感到十分轻松愉快。

他自言自语地说:“这姑娘,真好相貌,人品也好,怪不得人说青草湖边出美人呢!”
(1)
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放鸭姑娘向李老壮打听他早年偷队里鸭子的往事,是因为李苇林向她讲过自己家的故事,姑娘想验证一下李苇林话语的真伪。

B . 李老壮对姑娘提到自己的伤疤非常恼火,从此很反感她。

但当他知道这个有礼貌的姑娘认识自己的儿子后,又对姑娘产生了好感。

C . 暴雨过后,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鸭子,他很喜欢自己儿子单位刚刚引进的良种鸭,于是就把它们赶进自己的鸭群。

D . 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简单的对话和肖像描写,含蓄地讲述了一个和鸭子有关的爱情故事,巧妙地表现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 . 这篇小说写改革开放后农村生活的变化,选材典型,文笔犀利,语言诙谐幽默,带有莫言小说的典型特征。

(2)
文中插叙的段落交待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3)
养鸭专业户李老壮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
小说的题目是“放鸭”,主要情节都发生在青草湖上,如果以“青草湖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2分)
6. (12分) (2016高二上·安徽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千秋家国梦百年翰墨韵
秋蕾
蒋思豫先生在百岁时写下诗句以为纪念:“少年贫笈弃家乡,煮鹤焚琴六月霜。

唾面自干腰不折,尘颜含笑看洛桑”。

他还写有“士气峥嵘焉可侮,骨头如鼓作铜声”等联句。

其诗其辞,也是老人百年人生,风骨铮铮的生动写照。

1914年的春天,中国大地风起云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星火渐呈燎原之势。

宜兴和桥,秀美的江南古镇。

蒋思豫,就出生在这里。

蒋姓是宜兴的大姓,蒋思豫的祖辈显赫不凡。

蒋思豫的父亲也是饱读诗书、精于书法。

蒋思豫从小便酷爱书法,读小学时临摹柳公权的书法习作便已名列学校第一。

1937年抗战爆发后,受过良好教育的蒋思豫加入了救国行列,先后在武汉、太原等抗战前线工作,还曾与周恩来、连战的父亲连震东在一个大院共事。

抗战期间,蒋思豫还身兼《中国青年》编辑,并在《益世报》等担任记者和特约撰稿人,亲身经历了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保卫战。

有一次在重庆工作时,遇到日军飞机空袭,因为来不及躲避,两位同事被炸身亡,他们倒下的地方与蒋思豫只相距数米。

那时候,蒋思豫的心中便存有一个和平与宁静的梦,哪怕完成这个梦要耗费一生,他也在所不惜、追求不止。

战事紧迫,生命朝不保夕,蒋思豫依然挥毫不断,并利用机会向在重庆的沈尹默、伍蠡甫等书法大家请教,更与潘伯鹰、傅抱石频繁往来,切磋书艺。

当年在复旦学习期间,他非常景仰于右任先生的道德文章和书法成就,将于右任编著的《标准草书》随身带了近十年,临习不断,立志端正书品,传承右公书法心得。

蒋思豫的品行、书艺得到于右任的认可,经于右任外甥周伯敏的推荐,他有幸成为于右任先生的入室弟子。

1947年7月的一天,在南京于右任长子于望德府邸中,33岁的蒋思豫恭恭敬敬地向这位著名的“当代草圣”,磕头行拜师礼。

于先生忙拉他起身说:“行个鞠躬礼就行啦!”就这样,蒋思豫得到右公的悉心指导,并渐渐形成了朴茂厚实、简洁凝练、运转持重又大气磅礴的草书风格。

1976年,蒋思豫回到夫人的故乡——宁波镇海,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在这近40年的时光里,蒋思豫将对书法的热爱发挥得淋漓尽致,与书法为伴的宁静岁月,让老人感到无比幸福。

他经常对子女们说:“中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巨大精神财富,延绵数千年的中国书法决不能在吾辈手上中断。

蒋思豫一生研习“于体”,其草书直追于公笔韵。

他还写下洋洋万言的《论于右任标准草书》一至三论,为“于体”书法传承作出了理论贡献。

他的篆隶各体,也均有不俗功力:篆书质朴凝练、格调高古;隶书结字工稳、平实古雅。

胸襟的开阔与心气的平和,在老人的书法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蒋思豫发挥毕生所学,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

胡茂伟拜访蒋先生之前,先看到了蒋先生的一篇文章。

蒋先生在文中批评了现在书风浮夸,书坛名家大师满天飞,都把自己捧得很高。

书法进门容易深入难,要成名成家谈何容易,书法不是刘翔跑一百米栏,一下子就过去了,书法是马拉松,它要你用一辈子的精力去追求。

“这应该是个超拔的长者,绝不会流俗。

这是我获得的第一个关于蒋思豫老先生的印象,很有风骨,如同于体草而不乱,奇而中正的书风,个性卓然,而不失端直。


蒋思豫在艺术上认真计较,但为人处世上却随遇而安、与世无争。

在镇海区的一个老小区巷子里,一间二室一厅六十平方米的旧楼房,就是蒋思豫与夫人徐敏蕾的住所。

家什是旧样子,墙面有些泛黄,门板十分轻薄,有一些房间仅用旧棉布当门帘。

但眼前这两位老人的风采却让这间简陋狭小的屋子增添了活力与温馨。

蒋思豫几乎足不出户,曾给自己立下四条誓言:一不参加任何书画组织;二不举办个人书画展览;三不收受学生;四不出书画册集。

蒋思豫的人生在沧桑百年中历经坎坷,始终陪伴老先生的是他最钟爱的笔墨。

唯有这件最珍贵的东西,没有在千般风雨中丢失。

可以说,书法是蒋思豫一生的主调。

(节选自《宜兴日报》)
【相关链接】蒋思豫认为,目前书法界以丑、怪为革新,不问字源、字形自作“改良”,殊不知违悖书道,是一极大的陋弊。

书法一门,要深研前人的法度,杜绝错字,别字。

蒋思豫可以说是身体力行,甚至向权威挑战。

十年前,北京的《团结报》副刊有个“大雅篇”的专栏题签,是启功先生的手笔。

启老是当代书坛的领袖。

可他那“雅”字的“牙”旁左撇回踢,牙的上面又分不清而变成了“稚”字。

经年却无人提出疑义。

蒋老为此提出矫误的意见,寄信于《团结报》责任编辑。

不日收到了他们的致谢复函,并附五元钱的稿费。

他们将启老的题字撤换,由北京名家萧劳先生重写正名。

(王宣民《蒋思豫:百岁翰墨写春秋》)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文章的标题运用对偶的手法,既准确概括了蒋思豫先生心系祖国、执着于书法的人生经历,又暗示了他的优秀品格。

B . 蒋思豫读大学期间,就非常景仰于右任先生,练习他的书法,并以于右任外甥周伯敏的推荐,成为先生的入室弟子。

C . 蒋思豫在艺术上认真计较,使得书法成就颇高,尤其是篆书质朴凝练、格调高古,隶书结字工稳、平实古雅,最为出色。

D . 传记全面再现民蒋思豫先生百年的沧桑历程,他虽历经风雨,但始终没有告诫钟爱的笔墨,是一个书法艺术的持久实践者。

(2)
文章结尾说“书法是蒋思豫一生的主调”,这一说法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

(3)
蒋思豫先生在百年人生中展现了非同寻常的人格魅力,这也是他赢得人们尊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蒋思豫先生人格魅力的认识。

五、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3分)
7.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沸沸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B . 便入去听了一个时辰,出来说道:“他那三四个交头接耳说话,正不听得说甚么。


C . 《水浒》里的英雄好汉是不堪忍受封建官府的压榨而逼上梁山的,毛泽东毛泽东所领导的工农革命战争也是人民不堪忍受国内外反动派的剥削和压迫而起来英勇抗争的。

D . 亚洲传统文化中,妇女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逆来顺受的观念,这也是导致许多亚裔妇女成为受害人的原因。

8.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建设部拟定了未来十年期间我国将建成城市住宅20亿平方米,届时我国城市人均面积将达到15平方米。

B . 广州恒大夺得本届亚冠冠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条用钞票打造出来的冠军之路。

C . 据“参考信息网”12月10日报道称,中国科学家越来越有信心研发出世界上第一件有使用价值的隐身斗篷,该技术将让物体从视线中“消失”。

D . 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9. (2分) (2017高三上·寻乌期末)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旧衣回收作为一种公益事业,值得称道。

但公益指向的是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遵守公德是其基础性要求。

旧衣回①_____是公益事业,就②_____遵守社会公德,用公德为公益打底。

然而,当旧衣回收箱“屹立”在人行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