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丹徒区八年级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丹徒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晦.暗欺侮.诲.人不倦
B. 伺.候侍.候伺.机而动
C. 便笺.缄.默芊芊
..细草
D. 炽.痛叱.咤敕.勒川
2.给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2分)
A. 屋脊.(jī)宫阙.(què)吮.吸(yǔn)凌.晨(línɡ)
B. 锃.亮(zènɡ)眸.子(mǔ)河畔.(pán)瞭.望(l iáo)
C. 吓煞.(shà)蜷.曲(quán)鸟瞰.(kàn)音乐.(yuè)
D. 惬.意(qiè)衣冠.(ɡuān)炽.热(zhì)憧.憬(chōnɡ)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
A.海伦不分昼夜,像一块干躁的海棉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B.在清香的碧螺春荼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C.秦兵马俑维妙维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在雕塑史上决无仅有。
D.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校园,我的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湛蓝的海,洁白的云,时尓有几只海鸥掠过船舷,眼前的一切真是栩栩如生
....。
B.它们的叶子和花都不一样,各有各的鲜为人知
....的秘密,可惜我知道的太迟了
C.多年来,老校长为了这群孩子成长,起早贪黑,处心积虑
....,他的功劳不能忘记。
D.到新学校后,班集体相敬如宾
....的和谐氛围让张晓亮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
5.选择关联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我们(▲)把轮船停在港口,(▲)冒着狂风暴雨前进。
A、与其……不如……
B、如果……就……
C、既……又…… D.不仅而且
6.对下面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花草树木枯萎,鱼鸟虫兽死亡,人类自然也就无法生存了。
②恐怕到了那个时候,地球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
③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万物生长的根基。
④如若有一天,地球的水枯竭了,那么人间就会变成地狱。
⑤正是有了水的滋润,一切生物才能如此欣欣向荣,如此生机勃勃。
A.④③⑤①②B.③④②①⑤C.③⑤④①②D.④①②⑤③
7.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性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这朦胧
..在之水气里。
..的月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②月色便朦胧
B.①掌握法律武器,增强禁毒意识
..到你在幸福之中呢?
..。
②朋友,你是否意识
C.①工作随便,学习松懈
..。
②刚才出国摇船如龙船似的那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
..下来。
D.①酒香不怕巷子深.。
②这本书的内容很深.,可真难懂。
8.根据《水浒传》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披挂、拴束了弓箭,绰枪上马,带了三五十名军汉,都拖枪拽棒,直奔到刘高寨里来,把门军人见了,那里敢拦挡;见A头势不好,尽皆吃惊,都四散走了,A抢到厅前,下了马,手中拿着枪,那三五十人都两摆在厅前……A见刘高不出来,立了一回,喝叫左右去两边耳房里搜人。
选段中A是▲(人名),其绰号是▲,选段中A搜人是为了▲。
A.张清没羽箭救宋江
B.花荣小李广救宋江
C.林冲豹子头救晁盖
D.鲁智深花和尚救林冲
9.根据《水浒传》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 )(2分)
A.《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由著名文学家施耐庵,作于元末
明初,是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
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
B.《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如武松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但最后还是被逼上了梁山。
C.宋江是梁山一百单八将之首,人称“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
原本是郓城县押司,后加入梁山,托塔天王晁盖生前主动将首领之位让与宋江,宋江极力主张接受朝廷的招安,并在被招安后率领梁山兄弟们先后攻打辽国以及田虎、王庆和方腊率领的起义军,回朝后不久被奸臣高俅等人用毒酒害死。
D.卢俊义出身世家,江湖声名远扬,武艺高强,宋江为迫使其上梁山,便派公孙胜假装算命在卢府墙壁上题了一首反诗,接着又唆使管家李固去大名府揭发,但是蔡京等人念其武艺高强且熟通兵法韬略,所以想把卢俊义纳在自己的帐下,但卢俊义宁死不做侍臣,所以卢俊义被陷害私通梁山最后被判死罪,后被张清等人救上梁山。
10.将下面的古诗词默写完整。
(6分)
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二、阅读理解(46分)
㈠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11~12题。
(共4分)
纳凉
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注: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1
(2分)
12.“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2分)
▲
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共12分)
韩愈传(节选)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①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②为巡官。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③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风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
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
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疏奏,宪宗怒甚,乃贬为潮州刺史。
【注】①从:堂房亲属。
②辟(bi):征召。
③宫市:原意指宫廷内所设的市肆。
唐德宗贞元末年,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1)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 )(2)辟为.巡官(▲ )
(3)宪宗怒甚.(▲ )(4)愈素.不喜佛(▲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2分)
▲(2)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
(2分)
▲
15.通读全文,结合文句,分析韩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
㈢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共12分)
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
近日,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人张劲硕发微博抱怨来博物馆参观的中小学生缺乏基本礼仪,点名批评北京一所小学——该校学生随地乱扔垃圾。
该条微博在网上引发很大反响,被点名的小学公开道歉。
这不得不使我们意识到: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
子不教,父之过。
孩子世界是成人世界的镜像,他们的行为更多的是社会秩序的投射,公共场所既是文化载体,也是公德教育的学校。
比如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在飞机上有一个孩子尿急难忍,由于飞机临近降落,厕所关闭,家长当众脱下孩子的裤子让其方便,招致网友一片指责。
公德规范的问题不能置换为道德滑坡,梁启超说:“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
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
”有“私德”而无“公德”,才是问题所在。
可能在多年以后,对于闹出风波的孩子们来说,早已不记得在博物馆看到了什么,但这场公德教育课是不会忘记的。
公德教育没有比公共场所更好的学校了,公共场所是孩子们体会群己边界最直观的场合。
试想我们置换场合,孩子们在自己的房间里乱丢垃圾,可能是一个“不讲卫生”的私德评价;孩子随地方便,如果事发突然恰又在荒郊野外,甚至不会有道德评价。
可见,没有一个规则明确的公共场所,公德规范和公德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德规范是社会治理的“奢侈品”。
解决好法律、权利、公平等重大课题之后,公德规范的紧迫性才会凸显出来。
落实公德教育,法律法规要找到可操作的落脚点,个人的道德约束要找到可以契合的标准,让公德在道德和法律之间,成为更具有界定与实践意义的行为标准。
当前的关键,是给公共场所赋权,让公共场所具备更明确的规则,具有更多对公德行为进行裁量的空间。
以博物馆为例,除了微博声讨,用舆论监督这种不道德行为,有没有其他约束机制,比如对团体、个人采取黑名单制度,限制甚至禁止他们来访参观。
观察发达国家的公德规范,大多是标准更细致,执法更有力,公共场所更具权威性,而且更大地发挥社会团体作用。
16.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3分)
▲
17.文章第2段写家长在飞机上让孩子当众方便的事有什么作用?(2分)
▲
18.为什么说“公德规范是社会治理的‘奢侈品’”?(4分)
▲
19.根据文字内容,请简要概括规范公共场所公德行为的具体措施。
(3分)
▲
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4题。
(共18分)
消失的年声
肖复兴
如今,年的声音,最大保留下来的是鞭炮。
随着都市雾霾天气的日益加重,人们呼吁过年减少燃放甚至禁止鞭炮,鞭炮之声,越发岌岌可危,以致最后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实,年的声音丰富得多,不止于鞭炮。
只是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让年的声音无可奈何地消失了很多,以至于我们遗忘了它们而不知不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或势在必然。
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
一是大年夜,老北京有这样一项活动,把早早买好的干秫秸秆或芝麻秆,放到院子里,呼喊街坊四邻的孩子,跑到干秫秸秆或芝麻秆上面,尽情地踩。
秆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吉利;声音踩得越响越好,越响越吉利。
这项活动名曰“踩岁”,要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不把它们带进就要到来的新的一年里。
满院子吱吱作响欢快的“踩岁”的声音,是马上就要响起来的鞭炮声音的前奏。
这真的是我们祖辈一种既简便又聪明的发明,不用几个钱,不用高科技,和大地亲近,又带有浓郁的民俗风味。
可惜,这样别致的“踩岁”的声音,如今已经成为了绝响。
随着四合院和城周边农田逐渐被高楼大厦所替代,秫秸秆或芝麻秆已经难找,即便找到了,没有了四合院,也缺少了一群小伙伴的呼应,“踩岁”简单,却成为了一种奢侈。
另一种声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
大年初一,讲究接神拜年,以前,这一天,卖大小金鱼儿的,会挑担推车沿街串巷到处吆喝。
在刚刚开春有些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
一般听到这样的声音,大人小孩都会走出院子,有钱的人家,买一些珍贵的龙睛鱼,放进院子的大鱼缸里;没钱的人家,也会买一条两条小金鱼儿,养在粗瓷大碗里。
统统称之为“吉庆有余”,图的是和“踩岁”一样的吉利。
在话剧《龙须沟》里,即使在龙须沟那样贫穷的地方,也还是有这样卖小金鱼儿的声音回荡。
如今,在农贸市场里,小金鱼儿还有得卖,但沿街吆喝卖小金鱼那唱歌一般一吟三叹的声音,只能在舞台上听到了。
年的声音,一花独放,只剩下鞭炮,多少变得有些单调。
过年,怎么可以没有年的味道和声音?仔细琢磨一下,如果说年的味道,无论是团圆饺子,还是年夜饭所散发的味道,更多来自过年的“吃”上面;年的声音,则更多体现在过年的玩的方面。
再仔细琢磨一下,会体味到,其实,通过过年这样一个形式,前者体现在农业时代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后者体现人们对于精神的向往。
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
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
不是吗?
20.文章从放鞭炮的声音写起,有何作用?(3分)
▲
21.文章叙述了那两种消失的年声?为什么这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作者感到遗憾?(4分)
▲
22.第6段画线句写出了吆喝声的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
23.结尾处作者认为“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3分)
▲
24.仔细阅读全文,简要回答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消失的年声”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4分)
▲
三、作文(50分)
25.清朝诗人袁枚写过一首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意思是,春风阳光不到地方,青春照样萌动。
哪怕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丝毫也不自惭形秽,依然像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
请以“我也学牡丹开”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不少于600字。
②选取最能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分清主次,有详有略。
;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质量调研
八年级语文答案
1.D
2.C
3.D
4.B
5.A
6.C
7.D
8.B
9.A
(每个2分)
10.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1空1分)
11.追(纳凉时)悠闲自在(1空1分)
12.寄寓了诗人远离世俗,保持高洁品性的志趣(2分)
13.(1)曾经(2)成为(3)很,非常(4)一向,向来,平时(1题1分,意对即可)
14.(1)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学,不需要等待别人鼓励。
(以,因为1分;俟,等待1分)
(2)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迎送,施舍钱财,唯恐落在他人之后。
(庶,平民百姓1分;句子通顺1分)
15. 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从“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疏奏,宪宗怒甚,乃贬为潮州刺史。
”等句子可以看出。
(找对特点2分,结合文句分析2分)
16. (3分)首先从北京某小学学生参观博物馆后乱扔垃圾这个现象引出中心论点,接着分析公共场所缺少公德的原因,最后指出规范公共场所公德行为的具体方法。
17. (2分)举例论证,从反面阐述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公德缺失的观点,进而论证中心论点“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更有说服力。
(论证方法1分,作用1分)
18. (4分)①人们偏于“私德”,缺少公德意识;②公共场所没有明确的规则;③只有在法律、权利、公平等课题解决之后,公德规范才会引起人们重视。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19.(3分)①给公共场所制定明确细致的规则;②用舆论监督不道德行为;③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约束机制);④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
(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20.(3分)具体点出题目中“年声”二字;鞭炮声为人们所熟知,贴近生活,亲切自然;由眼前的年声,引出下文由此消失的年声;从叙述入手,为下文抒发感受、发表议论做铺垫。
(答出其中任三点,得3分)
21.(4分)大年夜燃烧鞭炮前的“踩岁”声,大年初一卖金鱼的吆喝声。
因为这两种声音都带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寄托着人们图吉利等精神方面的向往(或美好愿望),寓意丰富。
22.(4分)声音清冽清爽,音律优美动人。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过年习俗的地方特色;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气氛;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23. (3分)过年,既要有年味,又要有年声;不仅要有(富足的)物质生活,更要有(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做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24. (4分)借“消失的年声”,表达出作者对传统习俗的怀念,对消失的传统习俗的遗憾和惋惜;对民族文化当前处境的担忧,对人们能拥有新的过年文化的期盼。
25.(50分)建议以38分切入。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苔花虽小,也能像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
“我”虽然普通、平凡,也能学苔花的精神,勇敢地展现自我。
要详细写出自已学习变化的过程,主次分明,叙事具体,描写生动。